◎ 卢秀清本空法师是浙江省慈溪县庄桥马径村人,俗姓张名汝钊,法名圣慧,出生于一个十足封建的旧礼教家庭中,祖上四代信佛。她家虽处乡间,却也是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秀才,她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当她还只周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 真 慈清居比丘,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在法华庵莲清老和尚处剃度,后来常住在大仪镇东头觅心庵(俗呼陀子庵)。因为没有香火,靠卖些药材、木梳等为生。1938年冬天,一日晚间在打坐念佛,见有二个童子前来对
◎ 广 化《佛祖统记》云:毗沙门天王太子哪吒,复告师曰:时当像末,不修禅诵,但起伽蓝,恐非比丘之正业。(卷二八)哪吒太子是佛门大护法,他的父亲就是毗沙门天王,也是佛教的大护法,尤其在密宗封他是财神护法
古代禅师的圆寂方式◎ 星 云各位大概会觉得奇怪,死亡也能算是一件美好的事吗?其实仔细想想,如果对生命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佛法有了真实的了解,能勘破死亡的阴霾,穿越时空的限隔,对生死都能坦然面对,无所畏
◎ 王科梅一、佛教绘画的引进和中国化的开端秦汉至隋唐之间,国家分裂动荡,社会政治格局亦十分复杂,思想意识形态出现了层叠交错的局面,中外文化的冲撞与融合使儒学统治地位开始动摇,造就了佛教的大发展。佛教艺
慧律法师出家僧人是三宝之一,堪称是宝。既然是宝,他即使不完整,但他仍然是宝。譬如珠宝玉器,即使坏了,你能说它就不是宝了吗?黄金坏了碎了,难道就不是黄金了吗?又如瓦砾,即使再完整的瓦砾,它也称不上是黄金
古代高僧的尊师重道◎ 慎 言尊师重道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论及到尊师重道的问题。如佛陀在《观无量寿佛经》中谈到净业三福时说,为佛弟子当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在《善
古代禅师教化弟子的方法◎ 觉 醒古代的禅师在教化弟子时,当弟子产生妄想,失去正念的时候,禅师常常以不着边际的禅语,或者反问,抑或是棒喝等方式来斩断学徒的妄念,使他们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绝境下豁然悟道
◎ 善 言问:历史上象玄奘法师这类人物,可否再介绍一、二? 答:再举法显和义净法师。前面提到法显法师于公元399年,以六十五岁高龄发迹长安,涉流沙、逾葱岭,徒步数万里,遍游北印,广参圣迹,学习梵文,抄
◎张家提9月30日是国际翻译日,每个国家的语言都不一样,而为了能够互通交流、互相了解才有了翻译。在中国历史上,佛经翻译对中国历史、政治、宗教、哲学、艺术和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发挥了
古代名人的养生妙招大公开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同情、友爱的情感。寿,则有两层含意:其一是指人的实际寿命;其二是死而不亡谓之寿。也就是说,有些
有几次优婆离乞食途中,见病比丘卧在粪秽中,不能自起;又看到有一比丘见一病比丘卧于路旁,装著不见,绕道而行,不愿照顾病比丘;还有的病比丘,认为患了病,即可不须持戒,随意行事。优婆离将这些问题向佛提出来,
佛陀时代有所谓“六群比丘”,就是不听言教、没有威仪、不精进,被同伴们看不起,也不受人敬重的那些比丘。有一句话说“佛世六群比丘,犹贤于佛灭度后马鸣龙树”,这个典故是从哪里来的呢?在佛陀灭度后一百多年,也
傍晚,佛陀像往常一样,在树林中徐徐经行。当他走到那条小河边时,忽然听到了一阵争论声。原来,有几个年轻比丘围坐在沙滩上的一株大树下,热烈讨论着什么。他们太专心了,没有察觉到佛陀的到来,继续争执着:“我还
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fā)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xíng)作沙门,号(hào)曰法藏(zàng),高才勇哲,与世超异。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qǐ)首佛足,右绕三匝(zā),长(c
而比丘尼除此三衣外,另加僧祇支(梵samkaksika)及劂修罗(kusula),合称比丘尼五衣。僧祇支,即覆肩衣,穿在三衣里面,里覆左肩与两腋之衣。劂修罗,即下裙,覆于腰部之衣。 关于三衣的制订缘由
比丘,佛教对于受过具足戒且年满20岁的出家人的称呼。比丘是佛教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和尚。为什么说一定是年满20岁的出家人呢?其实这和当初释迦牟尼的出家经历有关。当时释迦牟尼出“三门”见“老、病、死
未满二十岁出家的女子,受过沙专弥十戒后,称为沙弥尼。比丘百尼度知是指受道过具足戒的女性僧侣。比丘尼【读音】:bǐ qiū ní【释义】:比丘尼是指受过具足戒的女性僧侣。【记载】:关于比丘尼的戒律,在佛
远在中国大陆的佛教徒,很多常写信寄来加拿大给我,要一一提及他们的故事,殆属不可能,因为公开了他们的姓名,可能会引起他们的不便。在表面上,ZhongGong是宣布准许宗教恢复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比丘意思是乞士,称呼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信徒。比丘要受“具足戒”,即对正式出家的佛教徒规定的较完整的戒律。是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义,即:一、乞士
所谓比丘十八物,又称头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常随身携带的十八种物品,又称为道具,一般以十八物为主要代表。这十八种物品通常有:一、杨枝;二、澡豆;三’、三衣;四、瓶;五、钵;六、坐
舍卫城里有位大户人家的女儿,长得非常漂亮,又温柔,像朵莲花,人们因此称呼她莲华色。她的美名远播,很多人向她求婚,其中还包括王子与富翁等,但她却宁可出家为比丘尼。有一天,她点燃灯火,然后观火遍就证得阿罗
元宵节又称上元、灯节,家家户户挂灯、赏灯,很多地方还举办规模盛大的灯会。关于元宵节燃灯习俗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与佛教东传有关的说法便是其中之一。东汉明帝提倡佛教,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十六比丘尼授记品---劝持品龙女以在家资格,显示即身成佛;法华妙旨得此有力之证明,宜乎学者皆思转入一乘矣。然后世不易遭遇法华,端赖法身大士现身提倡。于是药王菩萨以首座当机,
在法藏比丘简介中提到,法藏比丘出生在世自在王佛所,在开始是个国王后来专心研究佛教成为一个出家人,这个名字就是出家之后得到的。西方极乐创始人法藏比丘根据佛教的一些历史书上的记载,曾经有个王国叫做妙喜国,
法藏比丘 是 阿弥陀佛 成佛前一世 出家修行菩萨道时的名字。据佛教传说记载他在成佛前的一世间,是妙喜国的国王---世饶王。在他当国王时非常喜欢听佛讲经说法,他的悟性也很强,佛讲的这些道理他很快就理解了
一、对学术界关于观音信仰起源问题诸观点的评析观音信仰何时、何地、由何而得产生?这个问题在整个国际和国内学术界还都没有解决。关于产生的时间,有人认为在西元前,有人认为在西元1-2世纪,也有人认为在5世纪
玄奘大师对印度的巡礼,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表现在许许多多的方面。从文化交流与进步的角度来考察,玄奘不但为印度文化向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华文化的不断丰富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也对印度文化
古代禅林中有内容与形式各不相同的说法和礼忏仪轨。禅林中的说法有不定时说法的小参,有讲说戒法的说戒,有上法堂说法的上堂,有登高座为大众说法的升座,也有在大众面前发露求忏悔的忏摩等。一、小参“小参”是禅
拘达拉柯西比丘尼征服自己获最大胜利8~3彼诵百句偈若无义理者不如一法句闻已得寂静8~4彼于战场上虽胜百万人不如克己者是大胜利者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比丘尼拘达拉柯西。拘达拉柯西是舍卫城的
比丘斯亚沙卡积恶受苦报9~2若人已作恶不应重复作莫喜于作恶积恶必受苦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斯亚沙卡。斯亚沙卡虽然出家,却不满僧团的戒律生活,经常犯戒,屡犯不改。佛陀教导他如何遵守戒律过僧
粗心大意的比丘莫轻视小恶9~6莫轻视小恶于我不招报小恶如滴水亦可满水瓶愚夫盈其恶少许少许积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一位粗心大意的比丘。这位比丘做事潦草,粗心大意,往往拿了东西使用后,就放在
比丘互相威胁众生皆珍爱生命10~2一切众生畏惧刀杖一切众生珍爱生命以身作则将心比心自不杀生莫教他杀10~3于求乐有情刀杖加恼害但求自己乐后世不得乐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比丘们互相威胁恐吓
比丘尼波它卡那如实知见生灭法8~14若人活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活一日实见生灭法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比丘尼波它卡那。波它卡那是舍卫城的富家女,美丽聪明,父母钟爱,却与一名家里的男仆私奔,后
比丘尼巴户普提卡了知究竟法尊贵神圣8~16若人活百岁不见究竟法不如活一日得见究竟法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比丘尼巴户普提卡。巴户普提卡的丈夫去世后,她本来不想分财产给子女。由于儿女一再请求
比丘互相争吵众生皆恐惧死亡10~1一切众生畏惧刀杖一切众生恐惧死亡以身作则将心比心自不杀生莫教他杀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比丘们互相争吵。有一天,一些僧人来到祇树给孤独园,他们打扫清洁准备
巴富班迪卡比丘苦行不能断疑惑10~13裸身束发涂泥绝食尘土污身卧地蹲踞胡跪不除惑非净行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巴富班迪卡。巴富班迪卡是舍卫城的一位富翁,妻子去世后,决定出家。但在出家前,先
老比丘尼优塔罗身体是病菌住所11~3色身完全垮坏病菌窝易瓦解腐朽涌出溃散有生终归有死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老比丘尼优塔罗。长寿的比丘尼优塔罗,有一天在化缘回来的路上遇见一位比丘,她请比丘
貌美的比丘尼身体是老死慢虚伪的家11~5此城骨所建沾满血与肉储藏老与死我慢及虚伪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嘉娜帕达卡亚尼公主。她是佛陀继母的媳妇,非常美丽,嫁给佛陀异母的弟弟难陀。有一天,她
比丘毗达那争辩带来伤害10~5对人不说粗恶语粗语得来粗语回此种争论实痛苦互击刀杖可伤汝10~6人若能平静沉默有如压扁的铁锅此人已达涅槃境互相争论不存在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比丘毗达那。毗
卡鲁达伊比丘愚痴只长肌肉不长智慧11~7寡闻愚者如牛成长增长肌肉不长智慧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卡鲁达伊比丘。卡鲁达伊比丘总是在人家喜庆时讲些丧气的经偈,在丧葬时讲些喜气的经偈。永远不知道
卡拉比丘持恶见者自毁12~8恶慧愚痴人持错误见解阻正直生活碍圣贤教法如格他格草结果自灭亡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卡拉比丘。舍卫城中有一位老妇人照顾卡拉比丘如同照顾自己的儿子一样。有一天,老
一群比丘防守心识如固守城池3~8视色身如瓦瓶易碎善护心念如护城池以智慧剑破除魔障守胜不染著不束缚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一群比丘。这群比丘分别获得佛陀给予的禅观题目后,离城到一处僻静的树林
猎象人和比丘提婆达多没有资格穿袈裟1-9若人穿着袈裟未除烦恼垢秽缺乏诚实克己不配穿着袈裟1-10若人除灭垢秽持戒内心平静能够诚实克己有资格穿袈裟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比丘提婆达多。有一天
毁谤比丘的女人智者闻法内心清净6~7如同深潭清明澄净智者闻法内心清净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妇人卡娜玛它。卡娜玛它的女儿结婚后,回娘家住了好一段日子,她丈夫写信要她回去,卡娜玛它要女儿多等
提沙比丘佛弟子远离世利5~16一道引世利一道向涅槃佛弟子比丘当如是了知莫贪着世利专注于远离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在林中修行的僧人提沙。提沙是舍卫城一位富翁的儿子,父亲经常在家里供养舍利弗
强暴比丘尼的人罪孽种苦果5~10 恶业未成熟愚者以为甜恶业成熟时愚者受苦难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比丘尼蓝莲花。蓝莲花美丽大方,有许多追求者,但她决定出家为比丘尼。有一天她在打扫大殿、点灯
追求虚荣的比丘愚痴者以自我为中心5~14愚人迫求虚荣渴求于僧群中超前辈领众人受人礼敬供养5~15愚痴者心想让僧俗共知事无论大小有我才成就都由我作主增长贪与慢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苏达玛尊
某个比丘精进如猛火烧毁诸束缚2~11比丘精进正念勤奋畏惧放逸犹如猛火炎炎烧尽大小束缚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某个比丘。这位比丘得到佛陀给他的禅观题目后,到森林僻静处禅修。他虽然努力,进步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