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佛弟子学佛多年已经断除了肉食,却始终在吃鸡蛋、鸭蛋等,那么,佛弟子到底应不应该吃这些蛋类呢?
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次法会上,陈居士带来了她的同事小林。小林年龄在35岁左右,瘦削的脸上透着黄灰色,样子很是憔悴。由于是第一次见到果卿老师,她的眼神中满是欣喜和渴望,在听法的过程中,她虔诚而且专注。
当果卿老师问小林有什么问题时,她一下子紧张得满脸通红,话不成句,在陈居士的补充下,大家听明白了:原来结婚已十年的小林,非常渴望有个孩子,但不管怎样求神就医,一直没有怀孕。今天有幸遇到果卿老师,请求指点迷津。
果卿老师很同情她,为这种求不得苦深深地叹了口气,转过身来对我说:果宏,你来看看她没有孩子的原因是什么?我抬头看了小林一眼,正遇上她那双期盼渴求的眼睛,我也不禁感叹了一声:你是不是很喜欢吃蛋?特别是小小的鹌鹑蛋?
对对,我很喜欢吃成串成串的鹌鹑蛋,这后半句话的语气中流露出明显的疑惑。善解人意的陈居士在旁边帮她问了一句:大家都认为蛋是有营养的食物,而且在没遇到佛法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在吃蛋,为什么小林就不能怀孕呢?
我看了看在我旁边的果卿老师,老师肯定和鼓励的目光使我继续说道:佛说食诸鸟卵,为无慈悯心。宣化上人在开示有关吃蛋问题时,曾幽默而又严肃地对提问者说:你若不怕下辈子做鸡下蛋给别人吃,你什么蛋都可以吃。因为因果错综复杂,每个人的福德因缘不同,虽然都在吃蛋,但每个人受的果报不尽相同。你想要孩子,必须断除一切荤腥,当然包括一切蛋类,多放生,并念《地藏经》回向被你吃过的众生。
我说完这一席话,再看小林,感觉她没有完全信受。她本想听到关于她不孕的因果故事,但被道破实相后,自认为是稀松平常之事,所以有些失望。我很惋惜小林不能闻即信受,就更直接地说了一句:你现在只想自己要有个孩子,你想没想到被你吃掉的鸡蛋、鸭蛋等就是鸡妈妈、鸭妈妈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孩子!
这时果卿老师对小林说:果宏对你讲的因果道理都是正确的,你要好好按着她说的方法去做,会感招好孩子来,最好让你的爱人也和你一起修。
这时,果卿老师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生物研究所的女科长,她女儿结婚有四年了,一直没有孩子,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女儿女婿指导就医,但无奈的结果令她怀疑自己的科研理论。女科长紧皱眉头的愁苦样子,让人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告诉她:你女儿和女婿都特别喜欢吃蛋,其中鹌鹑蛋为最爱,这是他们没有孩子的共业,要想有孩子,必须吃素、放生、念经,多做善事。随后半年,这位女科长的女儿、女婿认真按照此方法去做,如今女儿已经怀孕了。
果卿老师的故事刚讲完,做医生的李居士就问我,为什么现在来医院求治继发性不孕(曾怀孕但人工流产了,现在想要孩子而不得)的病人这么多?我告诉大家,每个孩子来投胎,都是和父母有着很深的因缘,在轮回的长河里,能有一次投胎做人的机会是很小很小的,但这些父母因为种种原因,很随便地去做了人工流产,殊不知造下了类似杀阿罗汉的重罪,再加上肆意杀生吃肉,过重的杀业会感召断子绝孙的恶报。我看到小林和其他人赞同地频频点头,真高兴小林能有所醒悟,希望她能在佛力的加持下改过向善,持戒修行,早生贵子!
时过半年,当初带她来的陈居士在电话里告诉我:小林照着我们的指导去做,现在怀孕了,非常感谢大家。
在历史上也有许多类似说明蛋不可食的事例,如《法苑珠林》里记载,南北朝周武帝宇文邕喜欢吃鸡蛋,一顿饭吃好几个。有一位给武帝做饭的监厨官,在武帝死后,继续作即位的隋文帝的监厨官,一日,监厨忽然暴死,三日后又复苏过来,他讲述自己的经历说:他到了地狱,见到武帝与阎王,阎王问监厨:你为武帝作饭,一天煮几个鸡蛋?监厨如实相告:不记数。阎王说:既然不记数,从武帝那里可以知道。这时就见庭前几十个牛头人身的狱卒把武帝拉倒在铁床上,用铁梁压武帝身,武帝两胁剖裂,掉出鸡蛋十余斛因果昭然,早晚有清算的一天,还在吃蛋的人应该早日清醒。《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中讲述火城地狱的因缘里就有一条火煨鸡子:复有众生,常在火城中,煻煨齐心,四门俱开,若欲趣向,门即闭之,东西驰走,不能自免,为火烧尽。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焚烧山泽,火煨鸡子,烧他村陌,烧煮众生,身烂皮剥,故获斯罪。我们佛弟子应该依教奉行,切莫等到果报现前再后悔。
有人说现在养殖场中没有公鸡,市场上的鸡蛋没有受精不会有生命,以此作为吃鸡蛋的借口,这种观点为印光大师所痛斥,他分别在给唐陶镕居士和真净居士的信中说到:蛋不可食!邪见之人云:无雄卵之蛋可食,切勿听信。鸡卵之食否,聚讼已久,然明理之人,决不以食为是。好食者,巧为辩论,实则自彰其愚。何以故?有谓有雄之卵,有生不可食,无雄之卵,不会生雏可食。若如所说,则活物不可食,死物即可食,有是理乎?此种邪见,聪明人多会起,不知皆是为口腹而炫己智,致明理之人所怜悯也。为什么说没有受精的蛋也不可以吃呢?因为佛在《楞严经》里清清楚楚地告诉一切佛弟子: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蛋类就是来自动物身体的一部分,想清净解脱的学佛人都不可食用。
提示:劝大家不要再贪图口福和营养而吃蛋类了,我在二十多年的学佛道路上遇到过多位因吃蛋(包括损坏鸟蛋、蛇蛋以及吃母鸡体内未成形的蛋)而造成不孕或常常流产的妇女,她们均是求助无门,只好按照我所说的方法在佛前忏悔,断除肉食、蛋类及五荤,每天念一至二部《地藏经》回向给吃过的蛋和下蛋的动物母亲,结果绝大多数都在三个月内怀上了宝宝,并且自己身体也变得更加健康。愿所有身体不健康的朋友和事业家庭不顺利的朋友如法实践,三个月内会有不可思议的事出现在你身上,你不但没花一分钱,还省了不少钱,何乐而不为呢?
End
省庵大师念弥陀佛贵专精,念到功深念自纯。念念圆明真性体,声声唤醒本来人。婴儿堕水频呼母,荡子还家始见亲。却话从前离别事,翻令呜咽泪沾巾。欲得工夫无间断,直须精进始相应。暂时失念云霾日,瞥尔生心蛾掩灯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摘
◎ 觉 鉴一沉迷三途,轮回六道;心尊心使,即言即行。一心念佛,万缘放下;罪业消尽,功德圆成。二深思八难苦,勤修十善业;念佛为捷便,静心是根本。三昼夜兼程证菩提,分秒必争念弥陀。永断贪嗔痴慢疑,根除淫杀
◎ 真 可夫淫习不难克,难在知淫之所以然。所以然明,则能寻流而得源矣。流譬心也,水喻性也。水本静而流动,能了动外无静,则心可以复性也。心既可以复性,率性而治习,犹残雪扑红炉之焰,习岂能久停者哉。虽然复
◎ 本 焕信佛的人要以佛心为心,无骄慢心,而有谦下心,服务他人的心,如大地运载一切,供给一切而无厌足的心,忍一切苦而无懈怠的心,对一切贫苦众生施与善根的心。无论顺逆,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增进信仰,如山而
◎ 慧 皎释智威,俗姓蒋,唐朝处州缙云(浙江省永康县北)人。少年时就离俗出家,心游物外。起初拜师于轩辕氏炼丹山,听说天台教学很盛,遂负笈往沃洲石城寺,拜谒灌顶法师,蒙灌顶指示心要,遂了定慧双开、寂照相
宗炳,字少文,籍贯南阳(今河南邓州)。其母聪辨,富于学识,教授几个孩子,皆有成就。宗炳妙善琴书,尤精玄理。殷仲堪、桓玄都授予他主簿官职,皆不就。刘裕领荆州,复授予主簿,宗炳答说:我隐逸山林,三十年了。
圣严法师玄沙师备禅师与韦监军吃果子。韦监军问: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拈起果子说:吃。韦监军吃了果子,再问同一个问题。玄沙说:这就是日用而不知。这则公案呈现了一个事实:人们恍恍惚惚度日,生活中有太多的不
蒋维乔◎幼年时代余自幼多病,消瘦骨立,父母虑其不育。年十二,即犯手淫,久之,梦遗、头晕、腰酸、目眩、耳鸣、夜间盗汗、百病环生。幼时愚昧,初不知致病之由。年十三、四时,略知其故;然不甚明了,屡戒屡犯,又
并不是急着要去干什么我的心却浮躁起来无处安搁像湖中的芦苇必须摇曳像林中的鸟儿必须欢歌我也想要放空自己不想明天只醉今夕但我没能做到心浮躁起来今夕是何夕比起雪中漫步我更喜欢在雪中起舞可雪地上没能留下我的脚
峡山飞来寺宋向敏中峡山胜地安禅处,万仞危桥压要津。世上岂知名利路,浪中空笑往来人。倚门怪石狂遮面,入座寒云碎绕身。日暮西风懒回首,满林幽鸟语声频。 摘自《 禅诗三百首》
嗔 火寒 山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是真心。 摘自《佛诗三百首》
诗 二 首p>韦世福 庚辰四月卧龙游 卧龙寺立西峰间,登上佛殿道蜿蜒。 龙泉喷吐甘露水,绿染青山飞鸟旋。 漫山翠色花似锦,蜂蝶纷飞别有天。 借问盛世今何在,钟声悠扬太平年。
禅 堂唐柳宗元发地结青茅,团团抱虚白。 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洞如,鸟飞无遗迹。 摘自《禅师三百首》 柳宗
清 净春渡桃李芳野渡,小舟拂柳来。春歌传清溪,塔影惬幽怀。溪寺清泉飞瀑岸林荫,碧云雁阵空渡影。松竹掩映溪畔寺,高僧妙演莲花经。乡村春景蝶舞香径兰蕙丛,禅寺梨花细雨中。绿蓑竹笠伴舟行,牧童清苗弄春风。乡
有来访者问弘一大师:何时是你最高兴的时候?回答:每当我有新收获。又问:那么,什么是你最痛苦的时候?回答:一无所得。再问:你是如何对待高兴与痛苦的呢?回答:高兴时,我会节制自己,痛苦时,自己挠痒自己笑。
◎ 太 虚今天偶然到这里来,与各位说几句话,就是要劝各位发心。发心的根本就是佛法中救度众生的大悲心和求成正觉的菩提心。发大悲心者就是施种种药,应种种病。现在就依据七塔报恩佛学院,报恩二字来与各位讲讲。
庞蕴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禅者,他曾在马祖道一、石头希迁座下习禅,与丹霞天然、药山惟俨、百灵、大梅法常、洛浦、仰山慧寂等当代知名禅师频相往来,悟境甚高,后世誉称他为中国的维摩诘,与傅大士并称于
◎ 悟 彻人都要修行,修行不是出家人的专利,在家也能修行。修行也不一定要到寺庙里去,家庭就是道场,就是修行的好地方。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解。真正的修行,要从生活中去体证、落实,关于居家修行,有四点建议
◎ 济 群佛法所说的业力,根据行为属性,有善业、恶业之分;根据受报与否,有定业、不定业之分;根据受报范围,有共业、别业之分;根据受报差别,有引业、满业之分。所谓引业,是业力招感的总体果报。有情生命在延
【禅诗赏识】一世枯荣无异同百年哀乐又归空无论是枯是荣,到头一死,并无区别。世间白发最公道,贵人头上不曾饶。从此再看种种悲哀欢乐,在时间的流逝中,谁也不能使之常住不变。一切悲哀终将逝灭,时间会抚平所有伤
法指众生和万物固有的法性,这种法性不生不灭、非有非无,非异。遍及一切事物。这种法不是说了就有,不说就没有的东西。佛是悟到法性者,并不是创法者,他只是向人们揭穿了法性的秘密;但人们对法性的认识不能只靠言
夫佛法者,乃九法界公共之法。无一人不当修,亦无一人不能修。持斋念佛者多,推其效则法道兴隆,风俗淳善。此则唯恐其不多,愈多则愈美也。至于出家为僧,乃如来为住持法道,与流通法道而设。若其立向上志,发大菩提
◎ 憨 山幻海无涯没尽头,尘劳妄想几时休;应知世相空中电,须信人生水上沤。唯摄一心归净土,全凭万行作真修。目前总是菩提路,念念常登般若舟。 摘自《憨山老人梦游集》卷37
自 遣 ◎李 白 对酒不觉暝, 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 鸟还人亦稀。 摘自《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三
彻悟大师 说着莲邦两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间出世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马一浮养生须是学无生,谁谓无情异有情。高士形骸同土木,圣人志气本清明。何年百草头边见,终日孤峰顶上行。不识那伽常在定,空劳小雅补由庚。即事地载风霆气,江流日夜声。楼开云自入,花发眼初明。寂默支床卧,逍
祖 语一月在天,影涵众水。一佛出世,各坐一华。白毫舒而三界明,甘露洒而四生润。摘自《浴像功德经》
憨山大师双轮照禅人来参,且云将隐居山中,单究向上事,乞老人住山之法。因示之曰:古人住山,乃大舍身命处,殊非细事,专要善用其心。用心之法,单提向上一念,直须向佛祖不容处一着,立定脚跟。次则要将胸中一切知
◎ 乔丹彼得森生活中遭遇危机时如何应对?生活的压力不会因为你遭受了不幸就停止出现,每天要做的事情还是得做。如何才能坚持下去呢?每天留出一些时间来集中思考和讨论所有的危机和应对方式,其他时间就忘掉这些事
◎ 一 行我们修习了专注力提升和无声打坐以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专注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只要你想,随时随地都能换回自己的情绪,随时随地都能制心一处,这不正是修行修心之人梦寐以求的嘛!少些概念和说
佛在世时,有位罗汉弟子到一个地方去教化。有一次,国王打猎经过,带着随从来见他,他没有起身,国王当时就很不高兴。国王打猎返回时,发了恶愿:我再去,如果他还是那样,我就砍掉他的头。尊者知道国王发了恶愿,就
清朝光绪年间,杭州有一位非常出名的算命先生,名叫陈七。由于他的面相术很灵验,所以大家给他取了一个鬼眼七的雅号。当时杭州有一位富商名叫薛二。他邀了两位朋友去看相。鬼眼七这位相师判薛二的第一位朋友说:你秋
◎ 纪 昀一故家子,以奢纵撄法网。殁后数年,亲串中有召仙者,忽附乩自道姓名,且陈愧悔;既而复书曰:仆家法本严。仆之罹祸,以太夫人过于溺爱,养成骄恣之性,故蹈陷阱而不知耳。虽然,仆不怨太夫人。仆于过去生
◎ 菩 提慧忠禅师有一次问紫璘供奉(僧官职称)道:供奉学佛多年,佛是何义?紫璘不假思索,随口回答道:佛者,是觉悟之义。慧忠禅师进一步问道:佛会迷吗?紫璘不以为然,反问慧忠禅师:已经成佛,怎会迷呢?既然
◎ 僧伽斯【经文】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尔者,彼有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见其还债,言非我兄。旁人语言:汝是愚人。云何须财,
◎ 孙 云佛教称以香花、明灯、饮食等资养三宝为供养,并分财供养、法供养两种。香花、饮食等为财供养;修行、利益众生叫法供养。所行之供养除财供养外,尚有法供养,如以恭敬供养、赞叹供养、礼拜供养等精神之崇敬
大概禅在当下,大体上是要回答这样的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叫禅,一个是什么叫当下。当下就是现前的一念心。禅在当下,生命在当下,生活在当下,迷惑在当下,觉悟在当下,由觉悟所生的觉的感受、受用也在当下。我想,
禅家能自静,住处是深山,门外事虽扰,坐中人亦闲。 --真净禅师 看禅诗请你不要看表面性,若只看一个角度,那你将不知他个中的奥妙。所谓禅家,讲的就是真正懂得禅的人。一个禅者,他的内心时时刻刻都能够保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摘自《弘一法师文集》
独 觉柳宗元觉来窗牖空,寥落雨声晓。良游怨迟暮,末事惊纷扰。为问经世心,古人难尽了。作品鉴赏 首联两句写景,写诗人清晨刚醒来时的所见所闻。第一句诉诸视觉,诗人略开睡眼,扫视窗外,路上别无行人,田野
◎佛 印麻砖作镜不为难,忽地生光照大千。堪笑坐禅求佛者,至今牛上更加鞭。 选自《禅诗百首》
老 僧景 云日照西山雪,老僧门始开。冻瓶粘柱础,宿火焰炉灰。童子病归去,鹿麂寒入来。斋钟知渐近,枝鸟下生台。 摘自《全唐诗卷808)
契 此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摘自《禅诗精选》
◎ 唐永明延寿闲居谁似我,退迹理难过。要势危身早,浮荣败德多。雨催虫出穴,寒逼鸟移窠。野径无人翦,疏窗入薜萝。 摘自《诗僧集》
唐齐己日日扫复洒,不容纤物侵。敢望来客口,道是主人心。蚁过光中少,苔依润处深。门前亦如此,一径入疏林。 摘自《全唐诗》
◎ 费 勇 什么是偏、正呢?从前,吕文懿辞掉宰相的职位,要回自己的家乡。当时他的声望犹如泰山北斗,受到大家的敬仰。不想他刚回到老家,就有一个喝醉了的同乡,在吕家门口破口大骂。吕文懿并不生气,交代自己的
◎ 周国平智慧和聪明是两回事。聪明指的是一个人在能力方面的素质,例如好的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反应灵敏等。具备这些素质,再加上主观努力和客观机遇,你就可以在社会上获得成功。但是,无论你怎样聪明,如果
◎ 法 宝签判(官职名)刘经臣居士,智海本逸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兴朝。少年时以才高俊逸,登上仕途。当时他对佛法并不相信。三十二岁时,刘经臣偶然与东林照觉常总禅师相识,相谈甚欢。在常总禅师的启迪下,刘
◎ 吴 平怀让是金州(今陕西安康)人,俗姓杜,在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四月八日佛诞节这天出生。相传他出生的时候,不但满室芬芳,而且全身发出白光。这道白光一直射进京都长安,被掌管天象的官吏观察到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