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海涛法师:发菩提心保证超度父母祖先
2025-06-09 09:05

所以菩萨所缘,缘所有众生,不舍弃众生。菩萨想的都是众生,功德太大了。不但是众生,山河大地、有情、无情都要让他美满。所以各位,这一点很重要。并不是出家就是菩萨,这个要分清楚,也不见得在家就不是菩萨。你只要发菩提心,所以在家、出家都可以做大菩萨。不见得佛学博士是菩萨,不见得,他书读了很多,但是他没有菩提心,没有菩萨心的人多得是,不见得不识字的不是菩萨,所以台湾的佛教,靠谁做起来的?菩萨,老菩萨。女菩萨。男菩萨比较少出钱,比较少付出。都是女菩萨,老菩萨付出多一些。不识字,会很认真,真是如此。很少看到知识分子,甚至男生,很用心的来护持佛教,很少,他们一般只是来听佛法。所以我想,各位在这一点,就像我们现在已经长大了,我们的爷爷奶奶,妈妈不识字,但是没有他们,怎么会有我们呢?谁的功德大?父母功德比我们大,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想,大家要发菩提心受菩萨戒,就要有一个绝对的愿力。天天早上都要发愿。我今天一定要发菩提心,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回光返照。我做这件事情,符不符合菩提心,符不符合菩提心。所以今天你坐计程车,坐在后面,司机帮你开车,你要很认真的念,希望司机开车平安,希望司机赚大钱,希望他家庭美满,这个叫菩萨戒。你坐到目的地了,司机说两百五十元,你说,三百不用找了,这个叫菩萨。为什么?因为我希望你过得更快乐,然后顺便再送他一串念珠,开车平安。顺便再送他一个DVD,这是我们师父说的。很好听。不然你回去,打开一百零五台(指生命电视台在台湾的频道),弘扬佛法给他。那个司机说,我今天载到好客人,我一定会发财的,他会很高兴。

所以我现在早上有一个习惯(以前还没有,一个人跑来跑去,我大部分坐计程车),还好我是遇到阿义,我才有救,骑一辆摩托车说,海涛法师,我载你,还拿一顶安全帽给我。我们是这样相熟的,然后载我回去睡觉,再载我去电视台录影。后来有一位居士,来电视台里面,然后三皈依要走了,拿一支钥匙给我。他说,师父,他们全家来开车过来的,现在要回去了,把车子留下来供养你,我们自己做火车回去。送了一部二手车来,就这样慢慢,慢慢起来了。但是我只是觉得,我不管以前到现在,我的心态都一样,我虽然在家有钱过,也穷过,后来又很有钱过。不过我发觉,贫穷比较快乐。比较踏踏实实、踏踏实实。但是不能有分别心。但是现在,虽然出家比较久了,但是我还是要努力,因为我认为,守护菩提心最重要。我现在最大的痛苦,我告诉各位,是这样,就是跟我一起出家,或工作的人。他没有发菩提心,我就很痛苦,因为我拉不回他,因为我们已经在撑别人了,他还把我拉下去,了解吗?我必须要回过头来拉他。然后我前面还撑着,这是我最大的痛苦。因为我们已经发心做菩萨,你要去帮助别人,对方已经很苦了,甚至非佛教徒,你要花很多力气,你才发觉这边帮不了你,这个叫扯后腿。他不是故意的,只是没有发菩提心,他会觉得你怎么强迫我,但是我说,你没有发菩提心,你不能让别人认为你做的不好,因为我们大家在一起,都要发菩提心,不分在家、出家。大家在工作团队,你不能有私心。因为你没有发菩提心,我们就好比今天一盘水里面有漏洞了。知道吧?因为每个人,都要出一份力量,你这边把它放掉,这边就会倒下去。要把佛行事业的盘子端稳,你出一份力,他出一份力,所以我们撑得住。所以各位,这一点很重要,既然发了菩提心,我要求我出家弟子,你真心的要问自己,有没有发菩提心。不然你会害到大家。因为你放手了,一人拿一边你放手了,三个人会太重也会倒下去。你负责是挡那个水的,因为在喷水了,这个世间就像这个水缸破水一样,冲击很大,很多不好的东西会染着修行的人,你要把它挡好,大家都挡好,你放手了,我们这边,没办法,水冲进来还是会垮掉,功德也没有了,有限度的。所以我想,特别我们大家在一起超度,各位,我们现在是一起在超度众生,一起在消灾,台湾是大家的,地球是一家人,我们要尽力。所以,现在我们的戒律就变成说,不是菩萨戒,有时候还不能进入坛城,不能超度。就像我们今天,在超度动物、鸡,这里面有一个吃鸡肉的,他能够超度吗?不行。这一千个人里面,有一个还在吃鸡肉,现场的所有的鸡众生超度不了。这个就是破戒了,这不行的。所以我以后,我要请求大家,参加法会至少要吃素。如果你真的还没办法吃素食,可能你担心吃素就会被人家杀死,所以你只好委曲求全没办法吃素食的,那每次我们十方法界超度,你就不用站过来了,你就在旁边就好了。这个不是丢脸,这个是你慈悲,你有惭愧心,因为这是真的,这很严肃的,非常严肃的事情。所以有时候,一个发菩提心的人,我问各位,祖先会不会超度?保证超度。所以你祖先有没有超度,你冤亲债主有没有超度,问你自己就好。但是如果你祖先都超度不了,你能够去超度别人祖先吗?超度不了。那些祖先说,你祖先还坐在你头上,你有什么资格超度我?没有办法超度对方的。甚至你祖先会觉得很丢脸,我这个孙子很不孝,我在那里病得要死,不理我,只会帮着念。我告诉你们,鬼能不能看到鬼?可以的,只是我们看不见。所以各位,一子得道,一人发心,九玄七祖尽超生。佛有没有骗我们?没有。所以有时候我也会问出家人,请问你祖先超度没有?不知道。不知道就是问题。应该吧,回答应该也不行。他怎么办?一定要,肯定超度,不然没资格做法师(完全信受佛语)。受沙弥戒还可以,但没资格做法师。因为你做法师,是在帮助众生的,你爸爸妈妈还丢在老人院,在那里生病,你不理他,你在外面度众生,这个讲不过去的。但是你只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要怎么做?日常生活当中做,时时刻刻为别人想,时时刻刻忍辱。

今天你受菩萨戒了,你在开早餐店,你想的是如何让他们吃得好,吃得营养,豆浆不够自己加,白饭不够可以添。如果没钱,就不用付了。因为你是菩萨,你在守护菩萨戒。记住,一定要煮最好吃、煮健康的食品给他们吃。各位,如果有这个菩提心,开这种店,会赚钱还是赔钱?保证赚钱。你要赔也赔不了。为什么?自然你有护法神,自然你煮出来的菜有加持。隔壁的欧巴桑(老奶奶、大妈)说,我的腰好痛,跑来你这边,喝一碗稀饭就好了,很奇怪。有没有加持力?有。菩萨煮的菩萨粥,开什么玩笑,你有没有吃过?我吃过,我真的吃过,一个菩萨煮出来的豆花,奇怪,味道不一样,吃下去全身清凉,头痛马上好了。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出家的海信法师,带我去那里吃,师父,你等一下,等一下,豆花伯马上来。换作平常的时候,可能我会说,真的还假的?但那次,我真相信,菩萨煮的东西,绝对没问题。所以各位,你如果发菩提心,你拿一碗水给人家喝,对方就得到加持了,这句话很重要。一个发菩提心的人,所有诸佛菩萨的功德,就像连线,都在他身上。重不重要?重要。因为这个世间众生很苦,必须要有人连线。就像这个电灯打开了,为什么叫传灯法会?一盏一盏灯都现出佛光来,为什么要念这个点灯祈愿文?以发菩提心来点灯,所有三恶道众生,都得佛光普照一样。最高的天,最低的地狱,都所有众生都亲见佛净土。为什么?你发菩提心点灯就是如此。各位,你要相信点灯祈愿文,阿底峡尊者,噶玛巴,都非常确定这个事情。点一支香,点一盏灯,洒一点水,都让众生得到了。你发菩提心念阿弥陀佛,地狱的人能不能听到?就听到了。菩提所缘,缘所有众生。你的心在地狱,你心在饿鬼道,所以这个世界,有人发菩提心的话,重不重要?比总统重要吗?所以佛经说,有人发菩提心要报告皇帝,让皇帝宣布,全国人尊敬他,全国人保护他。因为,我们这个地方有菩萨了。所以各位,菩萨不分年纪大、年纪小,所以在佛经里面,有一个老和尚出去,小和尚在后面背着行李,背得很重,快要走不动。但是这个小和尚想一想,我师父叫我发菩提心度众生,我应该发普度众生的心。老和尚赶快走到后面,师父,你走前面。那个比较重的我来拿。所以各位,你要真发菩提心。但是,再继续讲,小和尚想一想,发菩提心要被挖眼睛,我看不要,老和尚就把行李丢出去,责令小和尚走后面,因为他退转了。所以各位,不能退转。如果,发菩提心的人能够有自私的爱情吗?可不可以?想好。你还要把握这个自私的爱情,你就没有菩提心了。你有私心,怎么会有菩提心?师父,我已经结婚了,怎么办?用慈悲对待你的太太跟先生,可以。但不要有爱染心,不要有这种占有、吃醋的心。不然你没有菩提心了。不是发菩提心叫你抛弃家庭,不是那个意思,你要以菩提心这个缘,来度你的夫妻、兄弟姐妹、子女,要这样子的来做。

所以我师父也跟我这样讲,你既然发菩提心了,要出家了,在还没有出家以前,这两三年好好度你家人。好好让他们走到一个起码的皈依、受戒,你要尽最大的力量。对家里人、对朋友、对公司的员工,你都要尽力。对以前对你有恩的客户,你都要尽力。所以我那时候,每天都办素食请人家吃,每天都想办法印书给他们看,你们都不用出去上班,在公司里面看佛典故事就好了的,落实到每一部游览车。以前我办旅游,国内、国外,都给它放佛典故事。到哪里都做这些事情,虽然那时候还没有出家,我是先受菩萨戒的。我师父说,受了菩萨戒再来发心出家。所以你在家就要努力,所以我都要去餐厅吃饭,有素食吗?没有。没有?那我告诉你怎么煮,慢慢教会他煮,就会有素食了。以后我就会带很多人去吃,让他的生意好一点,让他那边有罗汉斋。慢慢,虽然它是荤的店,但是里面也有罗汉斋可以吃,挂个牌子让吃素的也知道,你要如此度他,你不能懒惰,你不能说,那时吃荤的,我才不度他,也不能这样,因为发菩提心了,你要广度众生,这是你的戒律。自己不能有做坏事的心态、语言、行为都不行,愿断一切恶,所有好事你都要做,而不是说我是佛教徒,我不帮天主教、基督教,那不行,因为愿修一切善。我是中国人,我不帮美国人,那不行。哪一天,我们跟其他国家打仗的时候,你要帮哪一边?帮两边。打仗是他们的事,救人是我们的事。就算被敌人的军队被打伤了,你要帮他敷好,敷好伤。就算他要被判罪了,这是他的业报,但是他身体在流血,我们一定要保护他。他没饭吃,我们要给他饭,你不能虐待他。你不能说,你是犯人,你就吃白饭加盐巴,不行的。所以各位,这很重要,当你讨厌某人的时候,你已经失去菩提心了,失去菩萨戒的戒体了一样,污毁了。你要重新去忏悔和受戒。所以,连受菩萨戒的人,有时候还会犯戒。所以,很不容易。这跟解脱道不一样,菩萨戒是可以重受的。出家人如果去跟女人睡觉,你就杀头了,不能做出家人了。出家人犯四重戒,永断,就不能了。你可以在家发菩提心修,也可以成佛,没关系。但是你的外表、资格不见了。因为站在解脱道是如此,但是菩萨戒可以重受,但是如果你不断的污毁,或是故意不认错,重受对你就没有用了,因为你故意不认错。譬如说你受了菩萨戒,骂人了、生气了,别人跟你讲,我认罪,我忏悔,那也可以复受的。但是如果你还争辩,反驳对方,说:我哪有,为什么我不能骂你?你就真的无可救药了,没办法重受菩萨戒。

这么讲,是要让你知道,受了菩萨戒,要不想精进,只有一条路,下地狱。而不是说,我可以休息一下吗?没有办法。因为你受了菩萨戒就等于你将地球,乃至一切众生,都捧在你手上,你要把他捧好,你不能松手的。你不能说,我回去做五戒菩萨,可不可以?我不要度众生了,行不行?不行的。你马上就堕落了。所谓堕落是说,你在受菩萨戒的时候,你的祖先就慢慢超度,你一放,他们大家就好像坐电梯,回到下地室,这样。你的冤亲债主,本来离开你了,本来要让你得癌症了都饶你不死,你这退转,它马上回来咬死你。因为它也很苦,了解吗?它也希望借以你的功德来离苦。因为你努力,他才能够慢慢离苦,结果你退转就等于中断了,就像说,这个人那边有火在烧,你有一个水管,一直送水给他,因为你一直发心,就一直给他浇水,他就慢慢慢慢凉快了。结果你把水龙头关掉,他就冒火了。他会不会很痛苦?非常痛苦。谁叫你把水龙头关掉?因为退转了菩提心。所以,所有的戒律都是尽形寿,这辈子,就像八关斋戒叫一天一夜,但是菩萨戒的戒,到什么时候?直到你成佛,直到所有众生都离苦,戒体都还在。所以,广结一切,长远至未来,你看那个功德力多大,所以大乘的殊胜,在这个地方。这也是我们做人应该有的心态。

End

宗性法师:缺乏信仰的综合症

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信仰,这个药方是给现代社会开的。现代社会面临很多问题,总的来说根源就在于缺乏信仰,以至个人道德修养失落,公德荡然无存。在这信仰失落的时代,大家普遍感觉无依无靠,内心空虚、浮躁,就

让父母生气一次,削掉的禄等于杀生十命

为什么工作不顺, 姻缘不顺呢?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在言语行为上抵触顶撞父母, 言语行为上割伤父母的心, 日常生活工作不敬长辈上司。有的话, 工作和姻缘必然不顺。不顺父母师长的人, 不管大事小事, 周围的

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倓虚法师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备到北京去请藏经,路过营口。那时我的家眷还住在那里,我到营口时,住到佛教宣讲堂,那里边的人,都是我在家时的老朋友。我走之后,原来开设的那间小药铺

圆瑛法师:佛弟子如何修身摄心

◎ 圆 瑛我佛所说法门,因机施教,犹如对症开方,由众生有种种病,故佛说种种法。果能信解依修,无不得益。是以称为无上医王,乃能医众生之心病者。一切众生,皆依妄心,迷惑不觉,妄执此身为我。因有我执之病,遂

心静,便是菩提

心静,便是菩提。静心,便是清喜。能心静的静心者,便是思想最饱满、心境最怡然、气质最韵致的快乐之人。静里才能听见咚咚心跳的声音,才能听到幽幽心音的淙淙;静里方可看见灵魂袅娜的娉姿,方可看到情丝万丈的旖旎

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 倓 虚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 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禅堂当香灯,每年到了六月六这天,照例常住

“三车和尚”窥基法师:玄奘认定的衣钵传人

窥基是唐朝一代法师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于玄奘,犹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学说须有子夏辈西河传经,方可阐扬宏发,广被于世;而玄奘之学,窥基不仅有克绍箕裘力,且具后修转密的功绩。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

慧律法师开示的小故事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父母之恩

◎ 大 安有一位研究力学的教授常常跟学生讲述一个道理--高空物体高速下落时,什么力量都难以抵挡。比如一只空中飞行的小鸟都能够把飞机厚重的钢板撞出一个大洞。一天,他正在做实验时,他妻子非常惊恐地跑过来说

将冤亲作父母孝,作诸佛敬

来果老和尚参禅人,首知嗔怒,为伤身害命之渊府,并不费大事。见人与我不利,闻人与我有害,即恶言一句,眼珠一翻,大脸一红,始做嗔怒生活。有语言争吵者,有拳打脚踢者,有送官加刑者,有互相结恨者。这一趟生活做

律航法师

◎ 陈义孝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念珠不离手。大师念佛是用并耳念佛法,即将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字字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先将右耳听力,作意并在左耳,听一百声。再将左耳听力,

若衲法师

临安上天竺沙门若衲法师是宋代著名高僧,奉旨住锡杭州上天竺。法师经常带领徒众 千人修行,为大众弘扬一心三观、十乘观法、五重玄义、六即之道。法师辩才无碍,出言如泄悬河,堪称为当代四依。南宋淳熙三年,宋高

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岁出家于庐山东林寺,后来住在安徽丹阳的妙果寺。元武宗至大初年(1308),皇帝下诏解散净土莲宗,优昙法师十分恐惧地说: 我承受净土教法将近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宣 化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时,途中见一位老修行在打坐,小鸟在他头上筑巢,衣服都已破了。玄奘法师用引磬为老修行开静。老修行问:你从何处来?玄奘法师答:我从大唐来,现在去印度取经。

弘一法师往生的最后时光

陈慧剑1942年七月初,永春王梦惺居士二度聘请弘公到永春宏法,并寄来旅费,为弘公婉谢,也将旅费寄回去了,一心在温陵养老院安居。到中秋节这天,在开元寺尊胜院讲《八大人觉经》,由广义法师译闽南语。此时,他

玄奘法师到凉州

◎ 觉 悟玄奘法师遍谒了各位大师,广泛吸收了各家的学说,经仔细推求,发现各有所主,按之佛经,有合也有不合,无所适从。因此发誓亲自到西方向人求教疑难之处,同时取得《十七地论》来解众疑,这《十七地论》就是

印光法师辩一心不乱与佛念三昧

念佛修持的最高境界达到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进而往生西方净土。关于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的关系,古德的论述比较少。念佛本身是佛教禅定的修法之一,欲得三昧,必须达到一心,达到一心者,则自得三昧。如莲池说:至于

菩提心是成佛的根本

每当我们面对佛陀,反观其心, 佛是圆满的慈悲心, 清净心, 觉悟心, 平等心, 愿力心, 念念不舍众生的心, 而我们是有求的心, 执著的心,分别的心, 贪心、嫉妒心、嗔恚心、种种自私自利的心, 而虚度

黄念祖:菩提道场 第十五卷

菩提道场 第十五卷黄念祖老居士【又其道场。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晖遍照。复有红绿青白。诸摩尼宝。众宝之王。以为璎珞。云聚宝锁。饰诸宝柱

刘素云:父母都容不得,何以容天下?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成了很多人不愿意孝顺父母的理由。例如有的父母脾气暴躁,有的父母厚此薄彼,有的父母愚笨贫穷,有的父母观念落后,有的父母

刘素云:百善孝为先,不孝父母,拜佛无益

回想父母未生我以前,我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只是赤条条的光净身,连一根线也没带来。父母也不嫌我穷,也不是因为儿对父母很好,确是欢喜之至,对我这样真诚,毫无贪图心,可说完全是真的。不料想儿子长大成人,

为人子女要体谅父母的苦

◎ 秦东魁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地去除掉,去改正,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亲所好,力为具,其实就是讲要养父母之心。养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于凌波 圆瑛法师,俗姓吴,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他是福建省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阙氏,因祷于观世音菩萨,梦观音送子至,于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生此子。

玄奘法师

◎ 汤用彤玄奘法师(602-664)俗姓陈,名祎。隋仁寿二年生于缑氏之陈堡谷,即在嵩山少林寺之西北。兄弟四人,法师最幼。其第二兄长捷先出家,住于东都净土寺。因其奖劝,法师十三岁出家于洛。好学不倦,跋涉

为父母杀生

◎ 莲 池钱塘金某者,斋戒虔笃。以疾卒,附一童云:善业日浅,未得往生净土,今在阴界,然亦甚乐,去住自由。一日呵其妻子云:何故为吾坟墓事,杀鸡为黍?今有吏随我,稍不似前之自由矣!子妇怀妊,因问之。则日:

父母过逝时,勿行落井下石之孝

【白话译文】昨天收到你寄来的讣信,知道你父亲在上个月二十八号往生,对此我不尽感慨和叹息。你父亲过去世中固然有大功德,所以能在今生白手起家,挣得巨大的财富,寿命超过古稀之年,又儿孙满堂。他平生乐善好施,

李炳南:天下父母疼小儿

天下父母疼小儿父母健在时,吾人不能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做任何事都要体念父母的心情。因为「天下父母疼小儿」,父母时时关心孩子,即使孩子做得很好,父母也一样挂念不下,所以见到孩子,就说:「瘦了!瘦了!」就是

弘一法师的三个约定

弘一法师的三个约定◎ 善 缘 1937年梦参法师奉倓虚法师之命,到厦门万石岩万石禅寺邀请弘一法师赴青结夏安居,讲律弘法。弘一法师应允,并与梦参法师立下三个约定。本文记述的是1937年弘一法师在青岛湛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圣 严今天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

钟茂森:弟子规_父母呼 应勿缓(第一集)

尊敬的悟净老法师,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各位居士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末学今天又回到念佛堂来跟大家一起座谈,感到非常欢喜。这已经分别了前后有十多天,跟随我们师父上人到广州参加了一次国际儒学联合会

刘素云:从父母公婆这做起,他们就是你身边的活佛

问:这个佛友是咱们这的一名义工,她说她这一段时间心情不好很郁闷,为什么?就是心量小,怨恨父母、公婆、弟妹、丈夫、儿子和同事,看别人看不过,所以心里在折磨自己,埋怨别人,疑心重,有两个儿子,刚才是大儿子

教育孩子是父母最好、最真实的修行法门

父母不是缺少爱心而是缺少觉醒,亲子冲突,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我们自己不觉醒。所以你要知道,用禅的智慧来看亲子教育,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学的方法,而是什么?而是提高到你修行的高度,提高到让父母首先要生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太 虚常惺法师名寂祥,族如皋朱氏。母贤且慈,五岁亲为授学;以其颖慧而端静,才九龄送福成寺依自诚长老落发为弟子。长者独具只眼,当清末佛门多难,识其为僧中弘护才,乃使入学校读;旋升学如皋省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 一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这是一座四进四出的进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官任吏部主事,也因此使李家在当地的声名

饰演弘一法师影响我一生

◎ 濮存昕问:演了很多好戏、好角色,让你印象最深刻、或者说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几个?濮存昕:很有幸,我演了影响我人生的两个角色--电影《一轮明月》中的弘一法师和电影《鲁迅》中的鲁迅。但是,在商业放映渠道

人最大的教养,是善待父母

陈大惠当父母慢慢老去的时候,多些细心、多些用心、多些耐心,千万不要让他们变得小心翼翼、唯唯诺诺。孔子曾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色难,就是态度很难看的意思。孔子认为孝顺

深心与菩提心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什么是深心呢?深心是菩萨净土,一切功德,万善庄严,没有哪一点不修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今天叫你做件小事,马上就想为什么找我,为什么不找别人?这样子怎么成就功德?什么是

佛说孝顺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议

广行法师《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意思是说,世间有智慧的人,都会对父母特别恭敬,恒时供养,让父母心生欢喜。释迦牟尼佛在多部经典中宣说了子女孝顺父母的福德。下列若干

云何念父母恩

省庵大师【原文】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人。指望绍继门风,供承祭祀。今我等既已出家,滥称释子,忝号沙门。甘旨不供,祭扫不给;生不能养其口体,死不

大乘佛教的灵魂是发菩提心

大乘佛教不管是烧香拜佛、诵经磕头,还是闻思修行,任何一个善事都离不开菩提心。任何善事行善都要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去做,这样才能叫做大乘佛法。没有菩提心不叫大乘佛法。没有菩提心不叫做大乘佛法。大乘佛教的灵魂

孝顺父母可改变诸事不顺

如清法师为什么孝顺父母,可以解决工作、姻缘、资财、办事、抑郁多病等一切问题?佛说:菩萨于无量阿僧祇劫,孝养父母(用衣服饮食,房舍卧具,乃至身肉骨髓),因为这样孝顺供养父母的因,直至成佛。我以孝顺供养父

孝养父母得现世大福报

孝顺供养父母,这个福报是现世报,福德太大了,就算是苦厄命运,也根本挡不住自己的福德。孝顺供养父母,哪怕只是做一天,生活都会有不可思议的改变,一年不抵触顶撞父母,能灭尽三十年戾气,之后你缺少的,一齐到来

佛说菩提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万人,其名曰智幢菩萨、法幢菩萨、月幢菩萨、日幢菩萨、无量幢菩萨、跋陀波罗等,十六正士,文殊师利等。六十同意、弥勒菩萨等,贤劫一切菩提萨埵

陈大惠: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很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这次演讲的题目是《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这也是我学习传统文化,对弘扬中华孝道,构建和谐社会,一点肤浅的感悟和体会。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

为什么要孝顺父母?怎样将菩提心落实在孝道?

一、为什么要孝顺父母?知母:三界轮回中的一切众生无一不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大至老虎、狮子,小至蚊虫、蚂蚁,没有一个众生没有当过自己的父母。只是由于不断投生流转,现在认不出他们是自己的父母而已。实际上,每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四种因果

印光大师原文: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为报恩故,来为其子,则服劳奉养,生事死葬,必使生则亲欢,祭则鬼享,乃至致君泽民,名垂青史,令天下后世敬其人而并敬其亲。报怨者,谓父母宿世于子

学诚法师的楞严感悟

【楞严经和大乘经典的当机众】常讲的几部大乘经典,古人读起来都不费什么劲,现代人读着就吃亏了,因为都是文言文,我们读的时候,除了一些有古文功底的人,大多数都要先熟读古代行文,然后在心里转化成方便理解的白

慧律法师清心语录

◎慧 律充满热诚的人,会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四周的人。知足的乞丐,强过贪求财物的富翁。快乐就像一副眼镜,可以校正你心灵的近视。快乐有如香水,向人们洒得多了,自己也必沾上几滴。土木工程的技师,懂得如何疏

证严法师的大智慧

袁瑶瑶  1.两个小故事在接触慈济前,我对证严法师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陪阮义忠至台中分享拍摄希望工程的心路历程。演讲结束已是傍晚,两位慈济师兄、姊开车送我们去火车站,谈到法师,其中两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