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海涛法师:海涛法师《佛说业报差别经节译》
2025-06-09 07:07

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诸佛塔庙,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得妙色好声。

二者:有所发吐言辞,人皆信伏。

三者:堂堂处众无畏。

四者:天人世间爱护。

五者:具足威势。

六者:威势众生,皆来亲附。

七者:常得亲近,诸佛菩萨。

八者:具大福报。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礼拜诸佛塔庙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香华,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处世净妙如华。

二者:身无臭秽。

三者:福香戒香,遍诸方所。

四者:随所生处,鼻根不坏。

五者:超胜世间,为众归仰。

六者:身常清净香洁。

七者:爱乐正法,受持读诵。

八者:具大福报。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奉施香华,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照世如灯。

二者:随所生处,肉眼不坏。

三者:人中得于天眼。

四者:于诸善恶之法,智慧明了。

五者:随处除灭大闇。

六者:得智慧明。

七者:流转世间,常不入于黑闇之处。

八者:具大福报。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施灯明,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恭敬合掌,得十种天德:何等为十?

一者:得胜福报。

二者:生于上族。

三者:得胜色妙。

四者:得胜妙声。

五者:得胜妙盖。

六者:得胜妙辩。

七者:得胜妙信。

八者:得胜妙戒。

九者:得胜妙多闻。

十者:得胜妙智。

是名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

复有业,能令众生,得决定报:

若人于佛法僧,及待戒人所,以增上心,殷重布施,以此善业,发愿回向,即得往生。是名决定报业。

复有业,能令众生,得中国报者,若作业时,于佛法僧,清净持戒,梵行人边,及大众所,起于殷重,增上布施,以是善根,决定发愿,求生中国,还得值佛,及闻正法,受于上妙,清净果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何等为十业?

一者:自不杀生。

二者:劝他不杀。

三者:赞叹不杀。

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

五者:见被杀者,方便救免。

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

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

八者:见诸患苦,起慈愍心。

九者:见诸急难,起大悲心。

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

以是十业,得长命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病报:何等为十?

一者:不喜打拍一切众生。

二者:劝他人不令鞭杖。

三者:赞叹不鞭打法。

四者:见不打者,心生欢喜。

五者:供养自己父母,及诸病人。

六者:见贤圣有病患者,瞻视供养。

七者:见怨病愈,心生欢喜。

八者:见痛苦者,施与良药,亦劝他施。

九者:于痛苦众生,起慈愍心。

十者:于诸饮食,能自节量。

以是十业,得少病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瑞正报:何等为十?

一者:不嗔。

二者:施衣。

三者:爱敬父母尊长。

四者:尊重贤圣道德。

五者:恒常涂饰佛塔精舍。

六者:清净泥涂堂宇。

七者:平治僧伽蓝地。

八者:扫洒佛塔。

九者:见丑陋者,不生轻贱,起恭敬心。

十者:见端正者晓悟宿因,知福德感。

以是十业,得端正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大威势报:何等为十?

一者:于诸众生,心无嫉妒。

二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

三者:见他失利,起怜愍心。

四者:见他得好名誉,心生忻悦。

五者:见失名誉,助怀忧恼。

六者:发菩提心,造佛形像,奉施宝盖。

七者:于己父母,及贤圣所,恭敬奉迎。

八者:劝人弃舍,少威德业。

九者:劝人修行,大威德业。

十者:见无威德,不生轻贱。

以是十业,得大威势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上族姓报:何等为十?

一者:善知敬父。

二者:善知敬母。

三者:善知敬沙门。

四者:善知敬婆罗门。

五者:敬护尊长。

六者:奉迎师长。

七者:见诸尊长,迎逆请坐。

八者:于父母所,敬受教诲。

九者:于贤圣所,尊敬受教。

十者:不轻下族。

以是十业,得上族姓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资生报:何等为十?

一者:自离愉盗。

二者:劝他不盗。

三者:赞叹不盗。

四者:见他不盗,心生欢喜。

五者:于父母所,供奉生业。

六者:于贤圣尊长,给施所须。

七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

八者:见求利者,方便佐助。

九者:见乐施者,心生悦欣。

十者:若见世饥馑时,心生怜愍。

以是十业,得多资生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正智报:何等为十?

一者:若能咨问,智慧聪黠沙门,及婆罗门。

二者:显说善法。

三者:闻持弘护正法。

四者:见说定法,叹言善哉。

五者:乐说真正法要。

六者:亲近正智慧人。

七者:守摄护持正法。

八者:精勤修习多闻。

九者:远离邪见恶人。

十者:见痴恶人,不生轻贱。

以是业,得正智报。

若有众生,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得命。

二者:得色。

三者:得力。

四者:获得安无碍辩。

五者:得无所畏。

六者:无诸懈怠,为众敬仰。

七者:众人爱乐。

八者:具大福报。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衣服,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面目端严。

二者:肌肤细滑。

三者:尘垢不著。

四者:生便具足,上妙衣服。

五者:微妙卧具,覆盖其身。

六者:具惭愧服。

七者:见者爱敬。

八者:具大财宝。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奉施衣服,得十种功德。

End

宗性法师:缺乏信仰的综合症

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信仰,这个药方是给现代社会开的。现代社会面临很多问题,总的来说根源就在于缺乏信仰,以至个人道德修养失落,公德荡然无存。在这信仰失落的时代,大家普遍感觉无依无靠,内心空虚、浮躁,就

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倓虚法师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备到北京去请藏经,路过营口。那时我的家眷还住在那里,我到营口时,住到佛教宣讲堂,那里边的人,都是我在家时的老朋友。我走之后,原来开设的那间小药铺

圆瑛法师:佛弟子如何修身摄心

◎ 圆 瑛我佛所说法门,因机施教,犹如对症开方,由众生有种种病,故佛说种种法。果能信解依修,无不得益。是以称为无上医王,乃能医众生之心病者。一切众生,皆依妄心,迷惑不觉,妄执此身为我。因有我执之病,遂

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 倓 虚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 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禅堂当香灯,每年到了六月六这天,照例常住

“三车和尚”窥基法师:玄奘认定的衣钵传人

窥基是唐朝一代法师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于玄奘,犹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学说须有子夏辈西河传经,方可阐扬宏发,广被于世;而玄奘之学,窥基不仅有克绍箕裘力,且具后修转密的功绩。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

慧律法师开示的小故事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律航法师

◎ 陈义孝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念珠不离手。大师念佛是用并耳念佛法,即将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字字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先将右耳听力,作意并在左耳,听一百声。再将左耳听力,

若衲法师

临安上天竺沙门若衲法师是宋代著名高僧,奉旨住锡杭州上天竺。法师经常带领徒众 千人修行,为大众弘扬一心三观、十乘观法、五重玄义、六即之道。法师辩才无碍,出言如泄悬河,堪称为当代四依。南宋淳熙三年,宋高

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岁出家于庐山东林寺,后来住在安徽丹阳的妙果寺。元武宗至大初年(1308),皇帝下诏解散净土莲宗,优昙法师十分恐惧地说: 我承受净土教法将近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宣 化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时,途中见一位老修行在打坐,小鸟在他头上筑巢,衣服都已破了。玄奘法师用引磬为老修行开静。老修行问:你从何处来?玄奘法师答:我从大唐来,现在去印度取经。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概要

第一卷贰、概 要(十门分列中前九门)谨释此经,依华严宗法及《弥陀疏钞》例,总开十门:计为一、教起因缘。二、本经体性。三、一经宗趣。四、方便力用。五、所被根器。六、藏教所摄。七、部类差别。八、译会校释。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一

第一卷一、教起因缘教起因缘者,明大教所以兴起之因缘。初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次则详述本经兴起之因缘。夫一切法,不离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故。《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三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三、一经宗趣经之所崇向者,名之为宗。宗者要也。全经之宗旨也。又宗者,修行之要径也。故知宗者,为全经之纲领。纲举目张,领提衣顺,是故于辨体后,首应明宗。体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二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二、本经体性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经正体。古德云:“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为印。”实相者,真实之相也。又平等一相也。实相无相,亦无不相,相而无相,名为实相。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五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五、所被根器前明本经广收万类,普被三根。今当更明,万类之内,如何是器。三根之中,谁是当机。夫根器有“是器”与“非器”之别,破漏之器,不堪承受法露,故名非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四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四、方便力用如《大毗卢遮那经》云:“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故知度生之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结归,大智之显现,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是故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八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八、译会校释“译”指本经之原译本。“会校”指根据诸种原译而会集校订之本,“释”指本经诸本之注释。甲本经译本本经乃“我佛屡说,诸师竞译,东来最早,译本独多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九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九、总释名题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娄迦谶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无量寿经》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