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海云继梦:当心很静在注意数息,下坐时常算每分钟空档数息,这个念头也会变成干扰
2025-07-29 08:21

当心很静在注意数息,息很细,下坐时常算每分钟约三至四次空档数息,即使这个念头也会变成强烈的干扰,分心影响呼吸,这个数的影子或者余音印象会残留到下一个数的出现,如同很多事没有办法当下承受而会延续到以后,如何改进?有何关系吗?

答:你在数的时候不是去在意你数的数字的大小,你只是轻轻的一点,表示你的心没有麻木掉,没有死掉就好,主要还是在注意息出息入的种种变化,这样就好。你只有一个很轻、很轻的一个意念注意在数上面。

为什么要数一到十?这只有中国的文字才行,因为它是单音节,而且可以很轻,所以一算过算二,然后算三、四、五,你假如算一算之后不记得刚才算到哪里,想不起来了,可见你这个叫微细妄想,微细妄想,知道吗?你忘了刚才算的,一个呼吸的循环后就把前一个念头给忘记了,那这个地方就接不出来,算不下去,这就叫做能量不足,你生命的能量不够。生命能量不够通常是你太疲倦,或者体力有透支,或者营养不够才有这种现象,那你自己要慢慢去留意。

修行人的生活通常比较稳定,凡是会干扰的东西都不太想去在意它。譬如说放烟火,去看烟火对一般人来说当然很好,不过修行人看了烟火回来可能就没办法坐禅了,那就不看。诸如此类会干扰到你生活的建议你都不去。

不参加某些活动是这个原因,不是说不能去,因为这些活动会干扰你的修行,若你觉得修行确实非常喜乐,而去参加那些活动,回来这个喜乐就消失了,那不是得不偿失嘛?所以我们才建议不要去。不是说修行人不能去,不是这个意思。不过虽然说不去是不去,坐在那还是照样在想「那尾龙虾没吃好可惜喔!」「钱照包,却没有吃到,真糟糕...」,结果去与不去都还是干扰。

所以,你要留意这个时候是不是因为被外在的环境影响,而使你禅坐时能量不足。那调整的时候,第一个就是生活起居要正常,第二个就是营养要够。假如有这种现象,而你生活都很正常的话,那大概就是营养不足,那就吃一颗综合维它命。不要打坐前才吃,吃了以后又喝水,坐了一半「糟糕,厕所在哪里?」这也麻烦,而且这时候养份突然增加,可能你会坐立不安,妄想很多。所以下午要打坐,应该是早上吃早餐的时候就吃综合维它命,这点必须要留意。

那么你会有那种计数的干扰,通常是你在数息时对数字太用心,太用心才会有干扰,这个都属于微细妄想的部份,那必须要小参,详细把这种状况弄清楚。

End

当你看透生活时,再苦也会微笑

当你能看透生活时对待任何问题也就平静了当你能看透生活时别人的眼光也就不在意了当你能看透生活时别人的幸福也就不会嫉妒了当你能看透生活时也就不会反复无常了更不会小题大做了当你看透一切时就不会处处小肚鸡肠格

当心触碰到外尘,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

当心触碰到外尘,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阿姜查当你发现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苦)时,你会想要出离,心会变得无动于衷并会寻求出离之道。出离心是来自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如实知道事物和爱恨的本质。无动于衷,指我们不再

脚是人体“晴雨表” 13个小变化你得当心了!

每个人可以通过仔细观察脚部变化看出自己身体健康情况的变化。脚素有人体第二大脑之称,中医学认为,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人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反应

慈悲的因缘到了 你自然也会素食

念佛之人为什么要吃常素呢?由于念佛一法是大乘佛法,修菩萨道圆成佛果。成佛的种子是什么呢?是慈悲心、大慈悲心,本着慈悲心的因缘,我们要吃常素,不能伤害众生。一是为了圆修佛果的目的、慈悲心的培植,我们要吃

吃西红柿当心两件事:这样吃可能会中毒!

时下,新鲜果蔬已逐渐成为我们餐桌上的主角。我们只担心蔬菜是否有农药化学残留,却忽视了食物本身的天然毒素。不少果蔬都会含有天然有毒物质,有些果蔬的特殊部位还最容易残留农药,每年由此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频频

郑石岩:换个想法更好 第一篇 当心第一个念头

换个想法更好郑石岩第一篇当心第一个念头[篇头语]人必须把握第一个念头,它影响我伴随对人、事、物的观感,决定自己眼光投注的重点,当然也左右思考和行动的方向。我把这个接触人与事物的瞬间直觉,取个名字叫第一

果卿居士:为什么高僧大德也会生重病?

诸佛菩萨慈念关爱众生胜过父母。因为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慈爱只是今生这一世,佛却是众生若不成佛,就生生世世无止境地救拔他、加持他。再者,父母若见子女不听自己的话,或者背恩违义,心里就会怨恨,可见父母的慈心是

净土经论:西方极乐世界也会乐极生悲吗

问:一物极必反,乐极生悲,为亘古今通天下毫不可易之公理公则。西方以极乐名,然则亦反乎悲乎?印光大师答:世间所有若根身,(即吾人之身)若世界,(即现所住之天地)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世界)别业(根身)所

印光大师:西方极乐世界也会乐极生悲吗?

问:一物极必反,乐极生悲,为亘古今通天下毫不可易之公理公则。西方以极乐名,然则亦反乎悲乎?印光法师答:世间所有若根身,(即吾人之身)若世界,(即现所住之天地)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世界)别业(根身)所

净慧法师:净慧长老:如何防止禅病的干扰

参禅这一法确实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历代有不少祖师大德,都是从这个法门入手来了明大事的。当然,这个法门虽然殊胜,但我们每个人要真正由此而开悟,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宋代有一位五祖法演禅师,他是一位很

大安法师:保家仙来干扰人怎么办?

问:有的居士原供养保家仙,持五戒后送出不供了,但仙家时常回来不让人睡觉。怎么办?大安法师答:要知道,我们深信切愿称名:念佛,能念的心就有本具的心光,所念的佛号又是无量光明。经典当中说:一个真诚念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