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 诠修止观,先修止。系缘守境止:系心鼻端脐间,我人心散乱,粗重的妄想纷飞,欲令心专注一境上,令心止息。或缘佛之像,或专念佛之名号,收心于一处。引心止:随心所起即便制之。随念头起处,抑制不令散乱。
问:信者中有一部分不孝逆子,父母亲劝解不听,要用什么方法来改善?(庄庆贤)李炳南答:此亦夙生之因果,父子因缘,本有报恩报怨,还债讨债之别。此等事只逆来顺受,遣人常与解说因果,使知怨宜解而不可结。世间名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在修行中,不应该听闻的有三种。第一个,不听闻他人赞叹自己的功德。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很容易生起傲慢。其实我们若是要听,就听一些诽谤;若是接受,就接受一些指责,一些伤害。我经常跟大家讲,
为了这个完美人生,我们对着每一格的任务一刻不停地埋头奔跑,总害怕落后。但花有花时,鸟有归期,人生同样快慢有时。泰戈尔曾说,最好的总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所以不必赶路,按自己的节奏,步履不停走过每个今天
为人四有: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①口中有德,就是说话要留有余地,不对他人施加软暴力;②目中有人,就是要走出自我的小天地,将心比心,坦诚相待;③心中有爱,就是要在心田种下爱的种子,并小
人在迷惑的时候,往往会有许多心结打不开,这通常都是因为自己钻牛角尖,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逆耳忠言所致。所以当我们遭遇不顺、陷入烦恼的时候,无论迷惑、愚痴或邪见,只要不执着,就有办法化解。所谓穷则变,
1、解毒法就是要多吃生姜、绿豆、绿茶、豆浆、黑木耳等解毒。2、呼吸法呼吸法排除浊气 七个秘方让你长命百岁就是清晨要到室外做深呼吸来吐故纳新,排除浊气。3、化瘀法就是要常吃红色食品如山楂、红心桃子、红瓢
十八罗汉没有排名。分别是托塔罗汉、探手罗汉、过江罗汉、芭蕉罗汉、静座罗汉、骑象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举钵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开心罗汉、欢喜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伏虎罗汉、沉思罗汉、骑鹿罗
六祖慧能有一首《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本来就不是一棵树,明镜也不是一个真的台,本来就没有任何东西,到哪里去沾惹尘埃呢?这四句诗简洁明了,却寓意深广。它揭示了
1.七岁以下儿童七岁以下的儿童年纪尚小,对于出家人的生活,很难适应。故而戒律之中,明确规定七岁以下的儿童,不许出家。2.七十以上老人与七岁的儿童相比,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也是难以适应出家人的生活。儿童是年
问:感应必读中有百年须知一则,所谓[水大分离,汗浃沈出,此时中阴身出现中阴身若作环走形,则来世转生人道。]不知何谓中阴身。环走形是何形象。范古农答:人死后未投生者,谓之中阴身。阴是五阴即色受想行识。在
呼吸禅张慈田以鼻息出入作为觉知对象的禅修法,称作安那般那念(出入息念或入出息念),也可以称作呼吸禅(观)。每个人一出生就开始呼吸,直到停止呼吸死亡为止。呼吸是本能的,可以觉知地呼吸,也可以不觉知地呼吸
问:海潮音文库中有云,[佛说众生有十二类,不知出何经典,系何十二类。范古农答:十二类生见楞严经。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也。
问:睡是五盖之一,佛教中有代睡方法否。开昔释迦修行坐而不睡。不知所修何法。有何书可看。如坐禅三昧等书如何。闻沪上某君能静坐二三小时,可如常人睡八九小时恢复精神。不知所行何法。希告知。范古农答:佛教节制
中脉呼吸的修法摘自《现观中脉实相成就》 洪启嵩 著中脉简介密法从现观法界众相的真实示现,回证如来的究竟体性,其次第是内外一如的。其以空的实相为根本,以大定、大智、大悲,来圆法界体性妙智,广度众生。所以
一、如果简单分的话,可说有3种果位,从低到高依次是:阿罗汉、菩萨、佛。二、如果细分的话:1、小乘佛法有4个果位,从低到高依次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2、按照大乘圆教的说法,菩萨共有41个果
佛教有84000个法门。这是表法,佛教的法门有无量无边,根据众生的根性而现。在中国佛教有八大宗派:中国佛教有八宗:天台宗天台宗,中国佛教宗派。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
念念分明修“胜观”——“说处生中有”之三处生中有的意守,于意守木石之外,还必须观察一些明显地具足生机的事物,因此,接下来便是意守眉间与意守心间。意守眉间是想象眉间有一颗明净而闪耀的白色明点,大如豌豆;
梦中知梦与转变梦境——说“梦幻中有”之二“梦幻中有”的第二部分禅法,名为“夜修梦幻”。这部分禅法分为三个步骤:持梦、幻变、除障。在谈禅法之前,我们实在应该先理解佛家对梦的看法。最先详细提到梦,是《弥兰
幻人离幻境——说“梦幻中有”之一六中有的第二,是“梦幻中有”,喻为“暗室燃灯”。人生长在如梦如幻的世界当中,却将梦幻视为真实,即如自困于暗室,由于“梦幻中有”的修习以“四大光明”为主,因此便以燃灯作为
“四大光明”的理趣——说“梦幻中有”之三“梦幻中有”的第三步禅法:“后修光明”,是整个禅修的精华,其所修的“四大光明”也屡屡为人提及,但在这里却很难提到具体禅修的方法,因为口诀太多,而且一些人适合的口
把禅法带入生活——说“处生中有”之二修习寂止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那倒不是寂止难修,只是因为要有恒心。恒心绝不容易,初学的人,兴致勃勃,起初可能天天修,但只过了一头半个月,便有种种借口停止修习。藏密行
“三虚空”与“四大解脱”——说“禅定中有”“生与死的禅法”中第三个中有,名为“禅定中有”,称为“本觉自解脱”,譬喻为可喜的少女照镜。这部分禅修包含两个单元:三虚空禅定、四大解脱。名字很吸收,可是却实在
怖畏与离怖畏——说“法性中有”之一经历三天半的“临终中有”之后,死者的心识随即成为意生身,经历十五日的法性中有期。这期间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只得半日左右,即是外气断绝之后的第四日。在这个阶段中
意生身与习气身——说“受生中有”之一“六中有”最后一个中有,名为“受生中有”。比喻为将一未通的水道,跟另一水道接通,是故说为“受生自解脱”。“受生”的通俗说法,也许可以说为“投胎”,然而并非所有的生命
“往生”的修习与实践——说“临终中有”之三“临终中有”的精要,在于“往生”的修习与实践。虽然,它只是方便,但却是方便的精要。一提到“往生”,便牵涉到信仰。佛教徒每每以为往生一定是向西方净土;异教徒则不
死相临终死光明说临终中有之二临终中有的第一步,是观察死相。在六中有的教授中,有一篇密典,名为《死兆具相自解脱》,它将死相分为六种外死相、内死相、密死相、远死相、近死相、零星死相。要详细介绍这六种死相,
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或称四大金刚,是佛教著名护法神,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根据佛教经典叙述,须弥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山头,各住一山各护一天下,故又称护
赵朴初答:这就是说一切法缘起性空。色,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中的色,是指物质。任何物质现象都是缘起,它有相状,它有功用,但是它的相状和功用里面没有常恒不变的指挥它的主宰,所以说是空。所谓空,不是指
赵朴初答:汉族寺庙中供的菩萨像,主要的是文殊师利(Ma`ju1r]) 、普贤(Samantabhadra) 、观世音(Avalokite1vara) 、地藏(K2itigarbha) 。
赵朴初答:近代高僧中著名人物有月霞、谛闲、印光、弘一、虚云等,他们分别弘扬贤首、天台、净土、律宗、禅宗。还有积极从事整理僧伽制度,提倡僧伽教育,宣扬大乘精义,发扬佛教文化事业最有力的是圆瑛法师和太虚法
赵朴初答:从学说的思想发展来看,可以把印度佛教分为五个时期:第一,佛逝世后约一百年之间为原始佛教时期;第二,在这之后约四百年之间为部派分裂时期;第三,此后约四百年为大乘中观学派兴盛时期;第四,此后又约
赵朴初答:1851年英国人孔宁汉(当时的印度考古局长)在印度孟买东北五百四十九英里一个名叫山奇(Sanchi)地方,对那里的几座古塔进行发掘。在一座塔里面,掘得两个大石函,函盖上分别刻着舍利弗和目犍连
禅观呼吸念息应认识那些常识?禅观呼吸,以细长、和缓为妙,但初学不可勉强,才不致伤害身体。对于气息之进出,只要了了分明的观察即可,能任其自然出入便是如法。又息须均匀,切勿忽长忽短。所以坐须端正,并且注意
下面我们讲一讲念佛的方法。念佛无计量,清净平等心就是佛。我们现在念佛不得力的原因是什么呢?总是掺杂着分别心来念佛。念佛念到念珠的小坠儿总要想着调一下头,要么用一张纸画上好多小圆圈,念一万声涂满一个圆圈
下面谈谈呼吸念佛的方法。现在有的同修已掌握了呼吸念佛方法,怕往下修出危险。可能是我上次讲的不好,责任在我。有的同修说这是学禅定念佛方法,我在此强调一下,不是禅定念佛方法,写的明明白白,叫净坐念佛方法。
问:专修持名,愿得念佛三昧,期生净土,云何用功。答:以深信愿念佛。念佛三昧,亦不易得。然须常发此心。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耳。问:有云出声念追顶持,有云金刚持,有云默持,有云记数,有云随息等。欲得一心
还一位叫魏淑兰的,这个老居士更殊胜,佛的莲花台下来接引:莲花台的右面有一颗小星,这颗小星突然间就投入到莲花台里!对这个我们不得不信服啊。当时我也在场,总共有三十多人在送魏淑兰老居士,这个莲花座就从寮房
我们净土宗以念佛了断生死。念佛的方法,三岁的儿童都会念,但是八十岁的老人还没念明白,不太通啊。这个法门本来是万人修万人可成就的殊胜法门,但是真正成就的只占万分之一二。为什么呢?不是法门不灵,因为它是八
问:三十余年的弘法过程中,尤其是创办菩提书院,是否有遇到困难,感觉做不下去的低谷期?济群法师答:可能是因为我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我对结果没有太执着,所以我一直没有觉得有特别大的因缘,让我觉得非常的困难。
惟贤法师答:五戒就是戒杀、戒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赌就包括在戒盗里边。为什么呢?进行赌博总是想赢钱,把别人衣包的钱,用一定的手段夺过来,这就是赌博啊。所以这个戒盗里边就包括了戒贪污、戒抢劫、戒
惟贤法师答:从事养鸡、养鸭、养猪这种行业,那是迫于生计、不得已的职业。最好找到正确的、不杀生的职业,然后转业。你转了业嘛,一样可以维持生活,不一定要靠养鸡、养鸭、养猪来维持生活,最好是转业。佛法第一个
惟贤法师答:佛法讲众生都在六道轮转中,一般的解释就是十二因缘、十二有支,为三世两重因果。即过去二因:无明、行;现在五果:识、名色、六入、触、受;现在三因:爱、取、有;未来二果:生、老死。其中,过去、现
现在我们重新讲讲出入息观。佛开示我们一种方便,叫出入息观。出入息观就是观出入息,注意你的呼吸,出息跟入息;观就是注意,注意你的出入息。出入息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修习这个持来去念,来念就是入,出念就是呼,
应该有热滚滚的心来深参话头欢喜魔来,你这三个月会感觉很舒服,日子很好过,可是你生命中已经少掉一大段了!───────────────────────至于从欢喜魔来的,这叫软贼!!我们平常很难看到因为软
因为我们是活在觉知的领域里我们不但要觉知、更要穿透、更要超越! 不只不受七情五欲的操纵,连知识、意识形态的框框,我们都要超越。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放下世间的种种享乐,这么辛苦的来做生命改造的磨练?同别人一
世界的成就是这样来的为什么禅堂里法门这么高峻,法门这么猛利? 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一刀下去,一定两断!!─────────────────────── 所以,大家应该在这里,放下一切身心世界, 好好的
禅/参禅/止观若云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空心静坐,则入空亡禅乃就体而言,参禅则属入道之言,而止观一词则约行用之总称。概「止」则止住一切妄想及色身中物理或生理现象的欲望之谓。在欲界中之众生,心理的妄想及身
禅观中的根与识「舍识用根」与「转识成智」是学佛人耳熟能详的辞汇,皆列属禅观中的工程,但是由于对这两项工程的不熟悉,所以两词浮于空谈、标的不清,也令行者步上误解佛法之困境! 此中当然涉及「能、所,真、妄
我这个会动的心要放在那里啊?这个心要无所住啊!以无所住故,那么 面对六尘境界,就自然潇洒、解脱、自在!───────────────────── 我们看惠能大师,他绝不是文盲、 绝不是瞎子。 虽然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