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海云继梦:观心,你怎么看你的心?
2025-07-26 11:52

观心,你怎么看你的心?

你看到了的,都已经是心的作用、心的变异,你看不到「心的存在」,更不用说「心念的产生」,根本不可能!!

──────────────────────────────

我们要如何观心? 大家是一团糊涂,袓师们善巧的为我们开辟出「参话头」一条路。但是,期望各位不要含糊笼统的,光是提个话头到处晃。你一定要看到心路的轨迹、知道心运作的方法,这样子,你参这个话头,才容易得力,这是给各位的一个方便。

「心是怎么来的?」自己要去摸索啊!往往一坐四十年,找不到得力处。马鸣菩萨为我们作了个指导,他从「生住异灭」上,我们开示出「三细六粗」但是这个部份,我们暂且不谈。

从我们行者的立场来看心念是怎么产生的?心念是怎么存在的?心念是怎么作用的?心念又是怎么消失的?这个产生、存在、作用与消失,那就是《大乘起信论》里所说的「生住异灭」。

那么,从一般人的立场叫「生老病死」;从器世间上面来讲,叫作「成住坏空」;从智正觉世间来看的话,凡夫就是「生住异灭」;这三个就构成了「三世间」。 这些教理,我们会从讲席中去深谈,这里就先略过。

我们要告诉各位的是,你现在所用功办道的,就是「生住异灭」这个系统;也就是我们在理上追求的,现在一定要马上去成就的、要断证的这个部份,那就是「生住异灭」。

我们在观心,你怎么看你的心?你是怎么把你的「心」安住在正确的地方?

首先,我们看到,最敏感的凡夫,他所能看的是「心的作用、心的变化」你看到了的,都已经是心的作用、心的变异,你看不到「心的存在」,更不用说「心念的产生」,根本不可能!!

你要是有办法看到心念的产生,就已经不是凡夫了,你要知道这一点。

心念的作用,不论是贪、瞋、痴,不论已起现行,或者未起现行,这只是种子,那个都是它在「作用」的范围里面。那个种子的存在,你怎么会看到它是种子而不是现行?也就是它要起作用了,在它要起作用之前,你就看到了,那你的敏感度很高,这样子而已。当它开始起作用,你能不能压制、抑制它,这才是你的力量、你的魄力。

大部份的凡夫,都是作用起了以后,他才发现。

End

你的心决定你的命运

很多人都知道,佛教强调因果。但我们认为的因果,往往局限于现象,局限于具体事件。事实上,意识活动也离不开因果,我称之为心灵因果。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这种因果时时都在发生,只是我们未加关注而已。当我们不断重

修行为什么要“观心

◎ 憨 山观心。第一微妙法门也。夫心为一身之主。万行之本。心不明。欲身正而行端者。鲜矣。是故世闲一切种种苦恼。皆从妄想颠倒所生。若颠倒不生。则生无生矣。无生则虽生而无生。生而无生。则念亦无念。无念则颠

专心一致,才能统摄你的心

惠空法师各位同学在学佛过程中,切莫蹉跎岁月,一定要懂得如何时时刻刻把握时间,锻炼我们的心性,改变自己的生命,并修正方向与方法!这一点实在很重要,如果方向和方法弄错了,将会一败涂地、徒劳无功。比方按照禅

安住佛号,勿用观心

印祖开示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

观心

弘 一世间学问义理浅。头绪多,似易而反难。出世学问义理深。线索一,离难而似易。线索为何,现前一念心性应寻觅。试观心性,在内欤?在外欤?在中间欤?过去欤?现在欤?或未来欤?长短方圆欤?赤白青黄欤?觅心了

徐恒志:观心、念佛、人事磨炼

学佛的目的,既在于解脱生死苦恼,而解脱生死苦恼,必先明心见性,而见性的切要功夫,便应从观心入手。譬如伐木必须断根,灸病必须得穴。所以《大乘心地观经》说:汝等凡夫,不观自心,是故漂流生死海中。又说:能观

宽见法师:到底念哪一个更好,在于你的心

问:我每日念诵药师心咒,也念诵大悲咒,这是否属于杂念?是专注念一门,还是持名好?宽见法师:到底念哪一个更好,不在于哪个咒,在于你的心。你的心是否专注、是否有信心,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佛菩萨的咒语都是圆满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三十五节 观心

第三十五节 观心《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佛告弥勒菩萨言:心地法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妙法,一经於耳,须臾之顷,摄念观心,薰成无上大菩提种,不久当坐菩提树王金刚宝座,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间诸法,

耕云:略谈观心

修观有两种一种主动作意的是有为法,另一种只客观观心的是无为法。观心也有两个阶段:初级是念念自知,虽有许多杂念妄想,禅宗古德说:识得不为冤,同时要能自己当家作主,意识里冒出来的坏念头要否定它、不随顺它(

张慈田:观心

观心张慈田观心就是观察起心动念,观察心念的实况、本质。观察心的目的在于善于了解自己原原本本的心,使杂染不易遁形而蒙蔽心眼,使心念清楚、明白、无染,不受苦折磨。愈观察心就会愈明白心,清净心、杂染心都能渐

净土论著:复观心居士书

数日前由山转来手书,知慕道心切,修持唯谨,不胜欣羡。但以冗繁未能即复。昨因事来杭,略有暇晷,遂书大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汝能孝亲,能俭朴,则必不至取非义之财。

圣严法师:永嘉证道歌·止观颂 五 观心十门

五 观心十门復次观心十门:初则言其法尔,次则出其观体,三则语其相应,四则警其上慢,五则诫其疎怠,六则重出观体,七则明其是非,八则简其诠旨,九则触途成观,十则妙契玄源。第一言其法尔者,夫心性虚通,动静之

海云继梦:应该有热滚滚的心来深参话头

应该有热滚滚的心来深参话头欢喜魔来,你这三个月会感觉很舒服,日子很好过,可是你生命中已经少掉一大段了!───────────────────────至于从欢喜魔来的,这叫软贼!!我们平常很难看到因为软

海云继梦:因为我们是活在觉知的领域里

因为我们是活在觉知的领域里我们不但要觉知、更要穿透、更要超越! 不只不受七情五欲的操纵,连知识、意识形态的框框,我们都要超越。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放下世间的种种享乐,这么辛苦的来做生命改造的磨练?同别人一

海云继梦:世界的成就是这样来的

世界的成就是这样来的为什么禅堂里法门这么高峻,法门这么猛利? 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一刀下去,一定两断!!─────────────────────── 所以,大家应该在这里,放下一切身心世界, 好好的

海云继梦:禅 参禅 止观

禅/参禅/止观若云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空心静坐,则入空亡禅乃就体而言,参禅则属入道之言,而止观一词则约行用之总称。概「止」则止住一切妄想及色身中物理或生理现象的欲望之谓。在欲界中之众生,心理的妄想及身

海云继梦:禅观中的根与识

禅观中的根与识「舍识用根」与「转识成智」是学佛人耳熟能详的辞汇,皆列属禅观中的工程,但是由于对这两项工程的不熟悉,所以两词浮于空谈、标的不清,也令行者步上误解佛法之困境! 此中当然涉及「能、所,真、妄

海云继梦:我这个会动的心要放在那里啊?

我这个会动的心要放在那里啊?这个心要无所住啊!以无所住故,那么 面对六尘境界,就自然潇洒、解脱、自在!───────────────────── 我们看惠能大师,他绝不是文盲、 绝不是瞎子。 虽然他不

海云继梦:观念身

观念身念身的训练,重点在看心──「用净心眼看、用觉心看」此一「用心」状态的训练!观念身的重点在六根接触六尘时的用心状态,六根接触六尘之剎那中是物理现象,即尘境经过根境的物理反应──犹如镜子反射影子,此

海云继梦:疑情话头会一直带领着你前进

疑情话头会一直带领着你前进这个话头,会在你心海里搅动,让你的心沸腾起来;让我们的生命产生那不可思议的力量。这个才是叫作「参禅」,而不是叫你枯坐在那里!────────────────────── 所以

海云继梦:都没有摸索,你会完全无知!

都没有摸索,你会完全无知!在心法当中,有心的作用。在心的作用之前,它有心的存在。在心的存在之前,有心的产生。那么,心的作用之前,那个心的存在,是怎么来的!?──────────────────────

海云继梦:不同的丛林、道场,各有不同的道风

不同的丛林、道场,各有不同的道风在禅修上,我们主要运作的微观部份,是意识形态, 我们在这里精进,进行的是心念中的思惟模式,可是我们体现出来的,那时空的适应性,是相当重要的。人在这个世间,影响我们最大的

海云继梦:理出心路轨迹,话头就出现了

理出心路轨迹,话头就出现了就在这个时候,你要把那个疑情、那个话头,在你的心胸回荡着,让它一直凝聚起来,然后如团如火,成团成片,绵绵密密,它会带你进入毗卢性海,功夫就在这里。──────────────

海云继梦:众神的国度

众神的国度真理是无形无相的,但却无所不在的运行着。一位真人,便是具有这种真理完全运行本能的人,此「人」非「人形」之人,但也可藉此「人形」之「人」而运行之真理的本能;此时的「人形」人即是化身佛,而此真理

海云继梦:修行完全是自己的事,不是向任何人交待

修行完全是自己的事,不是向任何人交待修行,本来没有假期的 通常我们看到, 放假,除了堕落以外,大概没有人开悟的!那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没有办法安住在道上。─────────────────────现在

海云继梦:暗示型与承受型禅病

暗示型与承受型禅病因意识形态预设的目标性太强烈所造成暗示型禅病,是以破暗示及破意识形态的执着来对治,其病自除。在生命改造的过程里,有两项因素是导致禅病的主要原因:其一是以意识形态预设的目标性太强烈,其

海云继梦:境界相应就是心一境性

境界相应就是心一境性!提疑情、参话头、守正念──守住这一个中心点,其它的都拿来和这一个自己产生的蛋来相应,能相应,它就能出现──这就是我们修行怎么勘定对不对的基本原则。────────────────

海云继梦:讲到人家听不懂,就不算讲了

讲到人家听不懂,就不算讲了你听得懂,那马上要有个心念:我要自己「做」! 所以你就要去摸索。因为,在这摸索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心境,那个工程面会往前推动。──────────────────────观照「

海云继梦:我的心是怎么起作用的?

我的心是怎么起作用的?眼光要向自己里面看。我们讲任何基础行法的时候,常常有人这样提出:「我们讲心法,不是守住心就好吗?」这不是只有你懂,我比你更懂,但是「基础」我们一定要架起来;没有基础,你心法绝对守

海云继梦:三开行香

三开行香跑香或经行之中有三要:1.先将心胸打开!2.双手前后摆开!3.双脚完全迈开!------------------------------------禅修的训练,原则上是意根的法门,所以对于观念

海云继梦:我们的功夫在这里!

我们的功夫在这里!什么叫作「我」?──我可以不受逼迫! 我可以放下!! 我看得破!!!───────────────────────这里的冬天就是这个样子。今年我们打七,刚好遇上典型的北冬天。前两年因

海云继梦:要起作用,就需要一个媒介

要起作用,就需要一个媒介这个境界,如果你用十牛图来看, 它是返本还源以后,再一次起妙用,就入到红尘中,那么,他很自在! 是指这样的层次感。───────────────────────在体中玄的范畴里

海云继梦:你不能停留,必须再进一步!

你不能停留,必须再进一步!在「句中玄中要」当中的每一个行者都有一个特色,就是──大嘴巴、长舌、爱讲话、爱论道,这表示你已经走过第一个阶段,正进入第二阶段,这是正常现象。────────────────

海云继梦:华严禅观的入法界次第道

华严禅观的入法界次第道华严禅观的三段教学法是入法界次第的三大区块;于中每一区块皆有理事圆融的次第行法,一一皆能圆满而又相互衔接,兹分别说明于后:第一属前行部分,此一部分有二:于理──即人格养成教育,及

海云继梦:意中玄的特色是已经生出幼芽了

意中玄的特色是已经生出幼芽了!这个话头的蛋,你已经生下来了,就好好的孵着你的蛋, 最重要的是你应该会很自然的往这里靠过去。 也就是很本然的,就像母鸡孵蛋一样,没事自然就会跑去孵蛋。──────────

海云继梦:我就是这一句!

我就是这一句!「这一句」要你自己选的,你要去找出那个方法;这「一句」,就是疑情!!─────────────────────各位的「心」,透过这些语言文字,应该是停留在这个文句上面,这个叫作「句中玄」

海云继梦:我们从生活中来成就

我们从生活中来成就很多人都是家庭方面不完整,弄到最后, 不是禅修的问题,而是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必须要重建信心,先健全自己的人格之后,再来和大家一起共修,做正常的学习。学佛、参禅,离不开日常生活,日

海云继梦:要「讲」让你怎么开悟,很简单!

要「讲」让你怎么开悟,很简单!你自己要开悟,就须要走很长的一条路。 这个「保衽」功夫,是需要时间的。所以,禅和子在精进之余,还需要的就是耐性。这不是讲一讲、说一说就能开悟的,绝不可能!!!你不要以为,

海云继梦:你的「想」会化成你的行动,你知道吗?

你的「想」会化成你的行动,你知道吗?我们这里要你看得清楚,行! 你怎么行起来的? 血液循环有没有在行? 呼吸有没有在行呢? 要知道你在作很多事情,是受你潜意识在逼迫在行,受到你设定的程式在行! 那叫「

海云继梦:要了解心的作用,必须看清楚心的背景

要了解心的作用,必须看清楚心的背景假如看不清楚,经常就是独头无明毫无头绪的冒出来,那百分百都是错误的。 我们坐在这里,在观察的就是心念的「产生、存在、活动、消失」的轨迹。───────────────

海云继梦:正授行法的两个基础

正授行法的两个基础:正授行法中的两个基础即是:第一、破无明:即破根本无明,泯除识性活动。第二、觅根性:即让根性释放能量,找寻根性的存在。第一个基础是指行者的信心:「信心不具」无法泯除识性的活动!主要是

海云继梦:今生不成就,来生一定成就!

今生不成就,来生一定成就!现在你守到什么阶段? 自己是不是很自在的、很本然的会跟你话头相应?能够这样相应,你很快的会进入状况。现在,各位等于在交流道上「要进入正常车道」的那个阶段上一样,还在那边躲躲闪

海云继梦:先把内心里那套「背景」找出来

先把内心里那套「背景」找出来这个背景的后面、存在的前身,它有一个产生;产生了以后,它才会存在。 那么,产生之前是什么?怎么产生的那个部份,你就当它是疑情、把它当话头。─────────────────

海云继梦:捕捉那生起的地方,不要去找知识、找答案

捕捉那生起的地方,不要去找知识、找答案!声音来了──是谁在听?这不过是个声尘。 声尘透过耳根,那是谁在起作用?你把那个「能」先找出来。假如你一直设定在捕捉这些资讯,来累积你的经验与知识的话,那就没有意

海云继梦:看念头

看念头华严禅的殊胜重点在看念头,念头在那里?念头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那个「根尘相接」时的剎那境中! 对于「根尘相接」剎那中的用心状态,就叫作「看心」或「看念头」!这个根尘相接的剎那,即是念头产生的时

海云继梦:罗汉心又起了,菩萨心又走了

罗汉心又起了,菩萨心又走了!生命境界的展现, 对一个行者而言,这是无限的美好;对一个凡夫来讲,那叫无限的杂草!今天,各位经过严格的训练以后,透过了「句中玄」,到达了「意中玄」的成就,现在我们就要进入「

海云继梦:稍为驻足,反省一下

稍为驻足,反省一下观照也是一样。「参话头」使心停住,但是工程面会像水流一样,继续往前流不是你的心往前流; 你的心会带着,会有很好的状况出现。──────────────────────这四个叫「空、明

净宗法师:怎么看魂魄、叫魂?

问题:道家的魂魄之说和佛法讲的神识有什么关联?遇到一个三十多岁的病人,受过惊吓以后,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比以前降低很多。据他本人说,遇到一个会看的人,说他三魂有两魂不在。我们也常常听到农村小孩丢魂的事

净宗法师:自信是信什么?佛法怎么看人要自信?

问题:现代人强调人要自信,请问是信什么?另外以佛法来看,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净宗法师:自信,一般是讲信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某种目标。以佛法来看,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万法唯心。如果办一件事,你都缺乏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