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第一个功夫就在这里!
话头要怎么带?要找出那个你自己思惟的理路,那叫思惟模式,你自己要带出来! 它不是推理的;在你的生命中,是它运作的方法,是你感受的状况。身根直接对我们的那种影响力,是最好契入的方法!!!
─────────────────────────
现在有几个人,为了要剃度一直在烦恼,我告诉你: 那是多余的,你只要「守住疑情、深参话头」,那些问题,它自然化解!
你现在没有那种定力,坐在这里就在烦恼:「明天要不要跟大家一起剃?要不要一起出家?」那你的话头:要不要出家?是这个吗?想想看!不是!
一个修行者的本色,就是守住话头。「守住」不是叫你把它抱着,把它放在口袋里,包起来,不是这样。你这个话头要怎么带?要找出那个你自己思维的理路,那叫思维模式,你自己要带出来!它不是推理的; 在你的生命中,是它运作的方法,是你感受的状况。
譬如我坐在这个地方,把门打开、把窗户打开。 天气这么冷,气象局说只有五度,冷得这个样子。那你就在那边冷「哎呀!空气不好」关着也不是,开着也不是,要怎么样啊?你根本没有守住正念,那不是行者。
在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到,身根接触到空气这触尘,这个时候,这个是假的,好! 怎么是假的? 这明明是这样,为什么是假的?
你想这么冷,「冷」!? 不是这个感觉,而是这个感觉从哪里来? 你怎么会感觉到色身冷!? 被凉风一吹,那到底是谁在说冷?是谁感觉到冷?你开始去找这个部份,然后,你会发觉这一个冷的感觉,跟你那一个疑情,它是怎么连起来?这时候,你会发现心是怎么样在作用的。
「心」跟「身」根产生直接的作用,我们可以发现,这身根接触触尘的时候,我感觉到冷,那这样子我会生病、我会咳嗽、我会感冒,我会怎么样这就是你的意识形态在作用。
假如你感觉到身根接触到凉风这种状况,你的心说:「我感受到了!」你只感觉到说「我感受到了!」有这样的一相,这一相「就是这样」!那你会发现,它不是冷,它是一种状况。
这种状况对你来讲,因为你的心产生直接捕捉的作用,不透过意识形态的分别;那这个时候,你会产生一股力量,透过这种境界的产生,你身体不是凉、不是冷,而是──一股热,会从你内心的深处激发出来。
所以你会发现到,为什么禅修大德们都喜欢在冷的地方,即使印度那么热的地方,他们都要到雪山去,为什么?就是──身根直接对我们的那一种影响力,是你最好契入的一个方法!!!
可是我们都弄颠倒了。你不会去寻找心路历程,你不会去寻找自己的思维模式,所以,被尘境一直搅和,你自己就颠三倒四。
我们一定要守住自己的疑情,你说「念佛是谁?」现在「感受到冷的是谁?」你马上就回到心的立场上来了。心透过色尘,才感受到冷的存在!那这个时候,你只要一直强化心的那种感受状况的时候,外面的境界就变了,你的心可以主导它。
现在我们的功夫就在这里!我告诉你,这是第一个功夫,光是这个部份,你就可以神通广大,变化万千,但是,我们这里掌握不到,那你就会迷惑颠倒。
End
绍云老和尚今天,我们能在这个道场用功办道,首先要想想慧可祖师,他当年到这里来修行,历经十四年的艰苦磨难。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禅七,能有这么好的条件,真是我们过去无始劫来种的善根,才遇到这个殊胜因缘。既然
◎ 明 一我们一讲到禅修,就会想到在禅堂里面两腿一盘,监香师父扛着香板走来走去。各自闭目用功,或者数自己的呼吸、或者看话头、或者参话头、或者持咒、或者观想、或者念佛等等。所见都是有人卯足劲头、有人攥紧
诸位同修想想念佛为的是什么?不外现在能消灾免难,将来能往生西方。消灾免难即是修福,往生西方即是修慧,若现在不能消灾免难就是没有福,现在既是不能消灾免难,将来要往生西方就很不保险。既是不能往生西方就是没
不管修学哪一个宗派,修学哪一个法门,都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大家所知道的净业三福。从我们净宗来说,老法师为我们提出了五个修学科目,那就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这是老法师给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梦 参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这四种是根本。行的时候应常念:人终究是会死的,不一定活到八、九十岁才死。死是没有规定的。大家都活到九十岁?不可能。你得念生
我们可能遇到一些情境的时候,之前的影像会浮现出来,类似的一些经历会出现。但出现的时候,我们心里的情绪起伏大不大?假如起伏很大,那就代表之前那件事,看起来是忘了,事实上没忘,还是很在意,在心理上没有能够
第一步:念起不随能作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不为业牵,得大自在。第二步:亲证无为一切事情尽管来,我心不动。这是真正随顺,而不是压住它不动。尽管应酬各种事情,随顺一切事缘,没有什么好的,没有什么
改变命运的基础功夫 第五章要改造命运就必须决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造恶业,就不会有苦果或凶事。善要积得广,才能产生受用。否则一边行善,一边造恶,那岂不像愚笨的人一手拿扫把,一手在洒土,地永远也扫不干
阿里巴巴之外,马云现在最喜欢谈论另外一件事情是太极。譬如在与星爷名为天马行空的巅峰对话上,周星驰说,上台之前,马云和他聊得最多的事情,除了太极,还是太极。兴之所至,马云还与星爷现场切磋了一段太极拳。事
高端访谈第一个采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明海大和尚,并为新书《生命的精神家园》写序。高端访谈以后会陆续采访星云大师一诚大师等国内外名师高僧及国内外企业界大居士。国际上享有
道家与扇结缘已久。道教传说中八仙之一的钟离权,他手握的棕扇也称蒲扇、芭蕉扇,是通灵的道教法器。三国时的诸葛亮曾在武当山学艺,后来便常佩戴七星宝剑和羽扇,他手握的鹅毛扇,既是佩饰,也是修道之人的象征,既
内家拳术的桩功,出来的不是单纯的腿部有力,也不是单纯的彻底放松。训练出来的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结果。而最重要的是,桩站的不是体,而是意。桩从浑圆桩开始入手,其目的在开始的一两个月里,是以健身养气,放松全
一位专程前来中国向杨式太极大师傅钟文学拳的日本武师,他说想用两三个月的时间一鼓作气把太极拳学好。傅钟文听了,摇了摇头。他觉得这位日本武师对太极拳缺乏一定的认识,而这种思想在国内和国外学太极拳的人中很有
换个想法更好郑石岩第一篇当心第一个念头[篇头语]人必须把握第一个念头,它影响我伴随对人、事、物的观感,决定自己眼光投注的重点,当然也左右思考和行动的方向。我把这个接触人与事物的瞬间直觉,取个名字叫第一
禅修的功夫与证量问: 网上讲的解悟, 和证悟,从名相, 教理上的解,怎么在功夫上用就有证量了?师: 解悟如果解得对的话,他解了以后消融了一切,这个知识, 概念, 种种道理变成了没有道理,这个解入就对了
无趣如空禅师是唐代高僧。野翁晓禅师法嗣,俗姓施,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如空白幼出家,曾一度跟随法舟济禅师参学数载,后来投嘉兴东塔野翁晓禅师座下参学。每次人室请益,只要无趣禅师陈述见解,野翁禅师皆不称可
轮回就是你的痛你的苦,很痛很痛很苦很苦,没完没了你找不到希望就因为轮回。如果看不到具大苦聚集的轮回,那就不会想出离也同时也不能真正知苦。只是想要靠一时感情想要那份坚决的出离心一心不乱念佛是很难得到的,
佛教讲普度众生、大慈大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予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菩萨念佛三昧经》云:慈心观众生,如母念一子。于仇不追恶,更生怜悯心。《涅槃经》云:三世诸
后人读《坛经》,一般都很在意《坛经》里面的顿悟法门,实际上,六祖的顿悟法门是建立在行正即是道的基础之上。没有行正即是道的平常功夫,顿悟法门便成了空中楼阁。六祖在《坛经》里为上乘根器开立顿悟殊胜法门的同
有人认为神秀大师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不及六祖本来无一物高超,于是把时时勤拂拭忽略了。谁知时时勤拂拭乃反省功夫。初发心人,时时检查自己思想行为上的尘埃,很有必要,再进一步,尘埃拂去了,变为肥料,六
壹、佛七心理建设一、生无住之心1、佛七的目的佛七是克期求证的修行方法,就是在这七天中要得成就;即是《阿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功夫,通常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功夫是理一心不乱,与宗门所说
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功夫证严上人人,都是凡夫,当境界现前时,难免会有烦恼,但是只要有耐心、耐力,这种困境就能突破。回顾慈济世界三十年的来时路,有很多坎坎坷坷的难行道,不过「甘愿 做、欢喜受」,在每一个烦恼
应该有热滚滚的心来深参话头欢喜魔来,你这三个月会感觉很舒服,日子很好过,可是你生命中已经少掉一大段了!───────────────────────至于从欢喜魔来的,这叫软贼!!我们平常很难看到因为软
因为我们是活在觉知的领域里我们不但要觉知、更要穿透、更要超越! 不只不受七情五欲的操纵,连知识、意识形态的框框,我们都要超越。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放下世间的种种享乐,这么辛苦的来做生命改造的磨练?同别人一
世界的成就是这样来的为什么禅堂里法门这么高峻,法门这么猛利? 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一刀下去,一定两断!!─────────────────────── 所以,大家应该在这里,放下一切身心世界, 好好的
禅/参禅/止观若云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空心静坐,则入空亡禅乃就体而言,参禅则属入道之言,而止观一词则约行用之总称。概「止」则止住一切妄想及色身中物理或生理现象的欲望之谓。在欲界中之众生,心理的妄想及身
禅观中的根与识「舍识用根」与「转识成智」是学佛人耳熟能详的辞汇,皆列属禅观中的工程,但是由于对这两项工程的不熟悉,所以两词浮于空谈、标的不清,也令行者步上误解佛法之困境! 此中当然涉及「能、所,真、妄
我这个会动的心要放在那里啊?这个心要无所住啊!以无所住故,那么 面对六尘境界,就自然潇洒、解脱、自在!───────────────────── 我们看惠能大师,他绝不是文盲、 绝不是瞎子。 虽然他不
观念身念身的训练,重点在看心──「用净心眼看、用觉心看」此一「用心」状态的训练!观念身的重点在六根接触六尘时的用心状态,六根接触六尘之剎那中是物理现象,即尘境经过根境的物理反应──犹如镜子反射影子,此
疑情话头会一直带领着你前进这个话头,会在你心海里搅动,让你的心沸腾起来;让我们的生命产生那不可思议的力量。这个才是叫作「参禅」,而不是叫你枯坐在那里!────────────────────── 所以
都没有摸索,你会完全无知!在心法当中,有心的作用。在心的作用之前,它有心的存在。在心的存在之前,有心的产生。那么,心的作用之前,那个心的存在,是怎么来的!?──────────────────────
不同的丛林、道场,各有不同的道风在禅修上,我们主要运作的微观部份,是意识形态, 我们在这里精进,进行的是心念中的思惟模式,可是我们体现出来的,那时空的适应性,是相当重要的。人在这个世间,影响我们最大的
理出心路轨迹,话头就出现了就在这个时候,你要把那个疑情、那个话头,在你的心胸回荡着,让它一直凝聚起来,然后如团如火,成团成片,绵绵密密,它会带你进入毗卢性海,功夫就在这里。──────────────
众神的国度真理是无形无相的,但却无所不在的运行着。一位真人,便是具有这种真理完全运行本能的人,此「人」非「人形」之人,但也可藉此「人形」之「人」而运行之真理的本能;此时的「人形」人即是化身佛,而此真理
修行完全是自己的事,不是向任何人交待修行,本来没有假期的 通常我们看到, 放假,除了堕落以外,大概没有人开悟的!那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没有办法安住在道上。─────────────────────现在
暗示型与承受型禅病因意识形态预设的目标性太强烈所造成暗示型禅病,是以破暗示及破意识形态的执着来对治,其病自除。在生命改造的过程里,有两项因素是导致禅病的主要原因:其一是以意识形态预设的目标性太强烈,其
境界相应就是心一境性!提疑情、参话头、守正念──守住这一个中心点,其它的都拿来和这一个自己产生的蛋来相应,能相应,它就能出现──这就是我们修行怎么勘定对不对的基本原则。────────────────
讲到人家听不懂,就不算讲了你听得懂,那马上要有个心念:我要自己「做」! 所以你就要去摸索。因为,在这摸索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心境,那个工程面会往前推动。──────────────────────观照「
我的心是怎么起作用的?眼光要向自己里面看。我们讲任何基础行法的时候,常常有人这样提出:「我们讲心法,不是守住心就好吗?」这不是只有你懂,我比你更懂,但是「基础」我们一定要架起来;没有基础,你心法绝对守
三开行香跑香或经行之中有三要:1.先将心胸打开!2.双手前后摆开!3.双脚完全迈开!------------------------------------禅修的训练,原则上是意根的法门,所以对于观念
我们的功夫在这里!什么叫作「我」?──我可以不受逼迫! 我可以放下!! 我看得破!!!───────────────────────这里的冬天就是这个样子。今年我们打七,刚好遇上典型的北冬天。前两年因
要起作用,就需要一个媒介这个境界,如果你用十牛图来看, 它是返本还源以后,再一次起妙用,就入到红尘中,那么,他很自在! 是指这样的层次感。───────────────────────在体中玄的范畴里
你不能停留,必须再进一步!在「句中玄中要」当中的每一个行者都有一个特色,就是──大嘴巴、长舌、爱讲话、爱论道,这表示你已经走过第一个阶段,正进入第二阶段,这是正常现象。────────────────
华严禅观的入法界次第道华严禅观的三段教学法是入法界次第的三大区块;于中每一区块皆有理事圆融的次第行法,一一皆能圆满而又相互衔接,兹分别说明于后:第一属前行部分,此一部分有二:于理──即人格养成教育,及
意中玄的特色是已经生出幼芽了!这个话头的蛋,你已经生下来了,就好好的孵着你的蛋, 最重要的是你应该会很自然的往这里靠过去。 也就是很本然的,就像母鸡孵蛋一样,没事自然就会跑去孵蛋。──────────
我就是这一句!「这一句」要你自己选的,你要去找出那个方法;这「一句」,就是疑情!!─────────────────────各位的「心」,透过这些语言文字,应该是停留在这个文句上面,这个叫作「句中玄」
我们从生活中来成就很多人都是家庭方面不完整,弄到最后, 不是禅修的问题,而是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必须要重建信心,先健全自己的人格之后,再来和大家一起共修,做正常的学习。学佛、参禅,离不开日常生活,日
要「讲」让你怎么开悟,很简单!你自己要开悟,就须要走很长的一条路。 这个「保衽」功夫,是需要时间的。所以,禅和子在精进之余,还需要的就是耐性。这不是讲一讲、说一说就能开悟的,绝不可能!!!你不要以为,
你的「想」会化成你的行动,你知道吗?我们这里要你看得清楚,行! 你怎么行起来的? 血液循环有没有在行? 呼吸有没有在行呢? 要知道你在作很多事情,是受你潜意识在逼迫在行,受到你设定的程式在行! 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