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海云继梦:在行法上建立正确的模式,当内化成本能时,在生活上即能自然起用?
2025-07-29 11:12

心得及问题:

禅坐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禅坐就是如实反应自己的生命质量,也如实反应自己的知见、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许多自己的弱点,如:逃避、恐惧、宽待自己、打马虎眼、觉性低、生命能量低、易紧张等问题,在打坐中看得格外清楚。当发现打坐中有这些问题时,检视自己的日常生活,会发现亦是以此低落的生命质量在运转的。反之,若打坐中能想办法掌握真实呼吸、摒除妄念,于生活中亦能减少许多惯性的自欺欺人,及不必要的识性运作。

和上说,在行法上要去解决摆在眼前的困难,生活上则不要用大脑去解决问题,是否是要我们在行法上建立正确的模式,当内化成本能时,在生活上即能自然起用?

答:

第一、「禅坐状况」:其实这个状况,是一种生命能量不太够的现象。我们在训练数法文化的时候,就是这种状况。你记得,我就站在门口,息出息入,就像以前电影院收门票的那种情况,一个一个进去,那要一张一张撕,一个都不能掉啊!守门就跟这种情况一样,不要人家一跟你打招呼你就忘了,两个人就聊起来,那就妄想了嘛!顶多熟人来了点个头打个招呼过去,票还是要撕啊,要不然他没票你怎么让他过呢?除非你要作弊嘛!所这时候你就发现这种状况,你要训练这种状况,息入息出,怎么拿捏?那你的位子还是站得好好的。

数一到十其实就跟按那个一样,对不对?一个进去按一下,一个进去按一下,你不要看那个小姐漂亮就忘了,跟着走了,那不行啊!你还是站在这里。所以那个息出息入,只是在训练我们能不能把心平静下来,那息入息出,就是一个循环点一下、一个循环点一下,就这样而已啊!就这么简单的动作,但因为它太简单了,所以我们都把自己弄颠倒了。那么你会觉得看不清楚这些,其实是跟你的生命能量有绝对关系,太累、太疲倦,你意志不能集中,就造成这种现象。

意志不能集中,就造成昏沉,通常就昏沉,不会打妄想。会打妄想,就是掉举,会掉举就是你会一直想你的事,那就不会有这种不清楚的现象。这种昏沈的情况,通常是生命能量不足;那会掉举是你体力旺盛,所以生命能量有点负荷过高,承载量大,所以他会起妄想,那这时候就跟你饮食调整有关,稍微调整一下就好。这是我们在讲数法文化上,你要进行的重要工作。

第二、「克服方法」:你去找方法克服就对了,至于是什么方法那不管,记录就好了。因为要克服这些,再进一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为什么会一再重数呢?而且都一直数一,一还没数完妄想又来了,所以你才会一直数一嘛!这时候你要克服这个一,不能到二的时候,你会找到其他的原因,因为那个已经不是一到十之间的问题了,是你生理上的其他现象。

你用心去解决摆在眼前的困难,都对。什么时候才要说对不对呢?当我用这个方法下去以后,问题解决了,我们再来看这个方法对不对。现在你还在试,问题也还没有解决啊!你这算一算都不行,只好以头磕地,那这还没有成功啊,所以不能算对不对,但是你去摸索,这就对了,摸索的本身没有对不对,但是你把问题解决了,怎么解决啊?因为你把头撞一下,醒来了,这就解决啦!这时候可能三五分钟没问题,等到头不痛以后又开始了,那这时候就不要一直试了,不是地上一个洞,就是头上一个包,那当然就不对了,那是看结果我们才能知道,现在你还在摸索,没有对不对。

第三、「心得及问题」:这个心得、问题,来回馈克服方法上,有用,我跟各位谈这个问题。你假如真的昏沈,就生命能量低落,尤其是女众,男众也有这种现象,男众可能在急于生活上的某些重要的业务的时候,你的脑力、体力会透支,用现代的话讲,就是你血液中的含氧量不足,含氧量不足你就会昏沉,会有这种情况。

那女生就不是,女生可能跟你的经期、生理状况有关系,那贫血也有关系,会造成你昏沉的现象。这时候我倒是给你一个建议,假如有这种现象的时候,你就不置心一处,就欲界定,坐在那里缘想、忏悔、反省检讨,刚刚讲的这个就是了。假如你的生命能量一直提不起来,这时候可能你有一个障碍,那你就忏悔。

其实我们在修行你就知道,这种挫折,这种生命能量不足,我一直没办法集中,那这个就是业相,在修行中我们就叫业相,这时候你就把禅坐转为拜忏,不是拜,而是忏悔,忏悔就是反省检讨,那你就会产生这种状况,你自己会在生活中找到,逃避啦、恐惧啦、宽待自己啦、打马虎眼啦、觉性低啦、容易紧张等种种问题,你自己慢慢就看清楚了,当它一再出现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怎么改,在哪些事情上你会产生这些现象,你就会开始改了,这就是反省检讨,叫做欲界定。因为我要集中但没有办法,生命能量低嘛!我要置心一处没办法,数息也没办法数啊,就修欲界定,欲界定就忏悔。

所以与其在那边一直耗着,不如反省检讨,就跟拜忏一样,你欲界定跟站起来拜忏的情况是一样的。但是,这个不能应付,师父说不能集中,那就演孙悟空追猪八戒去了,那就不是反省检讨了。像刚才这里头写的这种情况,发现自己的缺点,打马虎眼啦、惯性啦、逃避啦,那这种检讨,对你的业,有很大的消除作用。尤其当你发现一个缺点,譬如说我有逃避、恐惧的情况,在心理学上来讲,你压抑很久,那个压抑,就像水桶破一个洞一样,水都流掉了,水再怎么装它也流掉,其实你有很多缺点啊!很多这些压抑,就好像水桶底,有很多漏洞,那禅修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能够用这种方法来忏悔、反省跟检讨,那你很快就会把那些漏洞,一个一个除掉。

你会慢慢发现,喔,我会恐惧,在什么情况下我会恐惧?在什么状况下我会逃避?尤其很多人,遇到压力、责任到,他一闪就过去了,怎么闪过去?用两句话就弹开了。他会讲「我拒绝了」,但他不会讲「我不接受」,他随便找个理由、编个理由就把它弄掉了。

当你发现有这种状况,这是生命中很大的一个漏洞,它会漏掉你的生命能量,当你发现这样不对、这种情况不对,那个习气你未必很快能改掉,但是你觉知能起的话,那个漏洞已经在缩小了,当完全弥补掉,你的习气已经除掉了,这样的话对你生命能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通常你最先发现的,都是你最大的漏洞,那你假如不是很认真的反省检讨,就会从最小的洞先发现。你真的很认真在反省检讨的时候,你了生死的心很切的话,你就大漏洞先补;那你假如不切的话,那当然是小漏洞先找到。把所有小漏洞找到,都补了,大漏洞没补的话,还是没用。所以那个「心切」很重要。

End

把精进努力放在正确的地方

◎ 明 一祖师们在《禅关警策》里面记载了很多他们用功的情景。佛陀也在各种经典里面一再强调要我们精进,比如在《大方广宝箧经》中说:菩萨所有善方便业,皆由精进而得成办。等等。而在《离睡经》中更是教导我们要

贵在正确认识自己

贵在正确认识自己◎ 胡桂勤 近来读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先生所著的巨人三传之一《米开朗基罗传》,深深地被其中的一个故事所吸引。这个故事的大致情节是这样的:公元1500年,意大利佛罗伦萨采掘到一块

刘素云:正确摆正干活与学佛的关系,不要学偏差了!

有同修老跟我说:学上不上?公司办不办?家里的事管不管?我回答这些和你念佛成佛一点干涉干扰都没有。是一不是二,什么都不管了,什么都放下了,那不叫放下那叫放弃。一字之差,意义大不相同。一说我要学佛了那就都

四种方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觉醒法师为了凝聚人心、摄受众生、开发智慧,佛陀提出了四种方法,指导人们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四种方法被称为四摄法。1.布施摄,指以不怀任何回报的心向众生传授真理与施舍财物。布施,不光是指钱财、物质、

如何摆脱颓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安法师大学生甲: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很不满意,学习不上进,整天生活很颓废,感觉每天都过得很后悔。我知道这样不对,也打算改变,可我总是发现行与心不一,十分无奈。特此想请教您,我该如何

发心正确不怕没回报

发心正确不怕没回报达真堪布我们经常说,发心重要,发心正确就行了。如果你有一个正确的发心,吃喝玩乐都是修持的方法,行住坐卧都是修行的过程。我们上班工作的时候也是,发一个好心,跟周围的人结个善缘,自己尽心

正确称呼佛教出家人

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身为一个在家居士,乃至出家人,对于出家师父的称呼方式,皆有佛门中的规矩。因此身为佛弟子,都应该知晓对出家师父适当而得体的称呼法,方能彰显内心的恭敬,从而得到佛法的利益。一般我们称呼

正确高效的睡姿“吉祥卧

肾虚的人要想身体快速恢复健康,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以正确的睡姿,在最高效的睡眠时间段入睡。因为中医养生学认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睡补是天补,是第一大补药,比吃

想赚钱要有正确的发心

想赚钱要有正确的发心达真堪布现在很多人都说,我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的事业,但都只是在嘴上这么说说。没有看破没有放下的时候,真正要做到很难。如果你完全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的事业,这样你在精神上不会有压力

正确面对苦

◎ 乐 根(1)调整看待苦的心态面对苦,人们习惯的反应就是厌恶和逃避,但是这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必须调整看待苦的心态。第一,要勇于面对现实,如果问题还有解决和处理的方法,就根本不必生气;但如果问题已

正确认识佛教

◎ 楼宇烈现在有很多人想了解佛教,特别是想了解禅宗。其实对于禅宗大家常常觉得把握不定,因为关于禅宗的许多公案大家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也不知道禅宗应该怎么样来修证,怎么样才能了脱生死,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

正确阅读经典

◎ 印 光至于阅读经文,如果想作法师,为众人宣扬佛法,应当先阅读经文,再看注疏。如果不是精神充足,见解过人,没有不是徒劳心力,虚丧岁月的。如果想要随分亲得实际利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者先端坐片

念佛,心态一定要正确

信愿念佛,资粮具足,唯说弥陀本愿海。师父在修行上经历了许多转折,而这些转折与磨练也更坚定了她的信愿。师父初出家时,拼命念佛,她说:那时候在拼昼夜二十四小时念佛,一直拼的时候,因为我病已经这么严重了,死

元音老人:打坐的方法_如何打坐_打坐的正确姿势与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心地法门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

◎ 济 群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一偈颂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破坏大自然,和大自然对立,无疑会使人类自取灭亡。千百年来,人类依赖自然的给予生活,与此同时,对大自然的探索也始终

和正确的人在一起

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

三七粉的正确吃法,这样吃可以补血!

三七粉其实就是将三七研磨成为的粉末,是一种非常不错的保健品,服用之后不仅能够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同时还可以提高记忆力避免疲劳,对于肿瘤也有不错的防治效果。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三七粉的正确吃法。三七粉

在家居士怎样正确称呼出家人?

出家众位列三宝之一,是在家居士皈依的对象,又是殊胜福田。身为居士,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称呼出家人,往往被人笑话,失弟子之礼,折自身之福。下面略微介绍有关这方面的基本常识。一、师父可以说是对出家人最稳妥的一

陈兵:如何正确对待死亡

这是死亡学的重要课题。对这一问题,东西方多家宗教、哲学,都早已作出过明确解答,主张各有不同。死亡学应从科学角度,对各种解答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当然,如何对待死亡,大概终究是个宗教、哲学问题。东西方诸家

吃素到底应该怎么吃?这才是最正确的方式

众所周知,吃素对健康是有一定好处的,现在吃素是全球流行的一种趋势,可是不正确的吃素方式,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对健康反而不利。那么,吃素到底应该怎么吃?吃素怎么保证营养?光吃素食并不能满足机体对营养元素

刘先和:修持重在行——与知识分子谈禅法修持

我国佛学、佛教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得到恢复和发展。当前不仅寺院香火兴旺,信众增多,更令人欣喜的是在佛学教育上也有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新境况,不少高等院校破例地设置了宗教专业、佛学专业或设置了相

静波法师:邪见会让佛教徒偏离正确的修行道路

所谓邪见,就是对事物错误的看法:不符合现实中的缘起法,否定世俗谛的三宝。虽然也有行善积德的内容,已经到了似是而非的信仰,分明是附佛外道的非佛教思想。因为否定三宝,所以不相信世谛因果。而佛教的因果律,是

怎样正确斋戒

正确的斋戒的条件的说明1、把斋的妇女无论在任何时候看到来例假,或产假(流产或生产期),须立即开斋。2、年迈的男女,如果因身体虚弱,或因其它原因不能够把斋,那么可以不把斋,但须交纳赎金,即为每缺一天向穷

如何正确理解我执

正确的理解“我执”,放下我执,是指对一些事物的偏见和执着,简单的理解,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看清自己的心态,管理自己的行为,不要容忍自己的尖刻,心怀一种谦卑,俗语说的好,愚痴少一分,智慧多一分。我执

晚课诵经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1.诵经前要将双手洗净,且不论吃素或吃荤食,诵经前都应先刷牙漱口。2.选择无人打扰之处,避免他人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打断自己诵经。3.学佛的人宜戒除洋葱、葱、大蒜、韭菜、香菜等气味辛臭的食物,且避免饮酒。

正确认识什么是“无分别智”,“根本智”,“后得智”

无分别智,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作意分别,网上经常有人说你不要去分别,你就有智慧了。其实这种理解是大错特错了, 不作意分别的话,那你睡着的时候就有无分别智了。无分别智在修行初期可以理解为【“无”之

你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随缘”吗?

随缘出自佛教,我想很多人,包括很多佛教徒都未必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随缘。要想了解随缘,先要知道什么是缘?佛教是讲因缘的,从佛法的角度说,任何事情的达成都是需要许多条件和因素的,因就是最重要的条件,缘就是次

烧香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1.一般寺院都设有赠香处,请三支香。2.点燃香支,点香时若香枝起火焰,不可用口吹熄火,应用手掌煽熄。3.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

印光法师讲解:十念法的正确念法

念佛有很多种方法,我大略地说一说我平常用功的方法,我最用摄心念佛、用计数念佛,我计数念佛是跟印光法师,印光法师的《文钞》里面教我们用三声三声四声,我认为这位祖师是我们净土宗第十三代的祖师,他传授这个法

受蕴的正确理解

《圆觉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正受】音译作三摩钵底、三摩拔提、三

如何正确认识修忍辱波罗蜜

想要很好的修行忍辱波罗蜜,就一定要先对忍辱波罗蜜的含义了解清楚,这样才能知道如何修行,从而通过正确的修行,让自己收获更多,具体要如何正确认识忍辱波罗蜜呢?波罗蜜,是梵语音译词,翻译成中文意思是到彼岸。

正确使用念珠的方法是什么

拿念珠方法:将念珠展开,右手四指下托,念佛或持咒时,从母珠(最大的那一粒,也称佛头)旁的第一珠起,母指下掐,一句一珠,或一咒一珠,掐起到母珠时,应即刻由左向内转过头来,再从母珠旁的第一珠掐起,千万不

清明如何正确祭祀祖先

一、心怀恭敬,不要有踏青郊游的心态,服饰朴素,不要穿颜色鲜艳和过于裸露的服饰。二、言语有敬,亡者为大,在整个祭祀过程中不可言行冲撞祖先宗亲,只能说祖先宗亲的功德和对在世子孙的帮助,切不可揭人伤疤,说祖

袈裟的正确披法是什么

袈裟的披法:有通挂左右肩之通肩,与露右肩披左肩之偏袒右肩两种。于对佛及师僧修供养时偏袒右肩,若外出游行或入俗舍时,披通肩法。1、一般情况,裸露右肩,表“清净”。古印度,以漏右肩为清净,所以,流传至今,

如何正确认识佛教的戒律?

戒律也称为戒学。戒律分为两部分,一般佛教僧人和佛教徒都知道相戒学,就是佛教的五戒、十戒、菩萨戒、一切戒等等戒条,这些戒条就是相戒学。在佛教还有更高的戒律是无戒而戒的戒律,是性戒学,大部分佛教徒都知道相

跏趺坐的正确姿势

1.结跏趺坐双足跏趺坐(双盘)将双腿分别盘在另一条腿上。双足跏趺坐又分为两种坐姿:吉祥坐:先以左脚盘压右股上,后以右脚盘压于左股上(即以右压左),如图左一、左二。最后,双手的掌心向上交迭(右手在上)。

张慈田:正确的行脚

正确的行脚张慈田 译一位行者问说:「请问这位具足广大智慧、已达彼岸、完全灭绝烦恼、沉稳的仙人:一位已经出家、抽离感官欲乐的行者,怎样才算是正确的行脚。」佛陀回答说:「行者必须要祛除吉兆、凶兆、梦兆、手

双手合十的正确方法

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佛像前要合掌示敬,与人见面也合掌示礼。合掌看似简单,实表深广的佛法。佛教中合掌的式样有很多种,但是常用的合掌礼仪都是以两手的掌指伸直,掌背微躬;掌心略弯,举至心口

佛龛摆放的正确方法

1、我们都知道,佛龛一般摆放位置朝向是大门口,而在我们的建筑上,几乎所有的建筑遵循的都是大门朝南开,所有佛龛摆放位置也就自然是面朝南方了。但是却是不能够与门正对着。要由里朝外,佛龛或神台由家里面向门外

郑石岩:寻找著力点 第二篇 保持正确的信念

寻找著力点郑石岩第二篇保持正确的信念[篇头语]我们总是用自己的信念去看人生,解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以及所做的种种行为。这些基本信念就是唯识论所谓的胜解。胜解就是个人的基本信念,也是自己的价值系统。

郑石岩:正确的生活心态信念决定生活品质

导语:人的心态牵动着思考的运作,影响人的看法和情绪。能清楚了解心态为何物,就能把控自己究竟在干什么。心态是心理运作时的倾向,有的人倾向于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有的人倾向于当下的分析与判断,有的人倾向于未来

怎样可以正确发愿

一、不要发恶愿,尽量发善愿。以前曾有人念了几亿心咒,因发恶愿变成嗜杀的暴君,死后堕入地狱;二、应发究竟愿。曾有三个小孩看见佛和两个弟子外出,一个小孩发愿成佛,而另外两位发愿成为佛的弟子,三无数劫之后发

梵天正确的拜法

第一步:购买香烛用品一般四面佛旁就有买香烛用品的小贩。第二步:拜佛1、正面开始拜,顺时针拜,双掌合十,把香夹在两手掌之间,或跪或拜都可以。小一个香烛、三根香、一个花环。四面顺时针拜完,再去第一面拜一遍

初学打坐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一、盘腿 盘腿,即跏趺坐,可以分为双跏趺坐和单跏趺坐两种。双跏趺坐就是通常说的双盘,是指两只脚掌放在大腿上,这种坐法是最为稳固的。二、竖脊 打坐的时候,最好在臀部垫上一个软垫,让自己的脊柱处于既不前

大颠宝通禅师开示:发心不正确,怎样念也没用

有十种行人,发心修禅不同,多堕在邪僻,不入禅波罗蜜法门。何等为十?一、为利养故,发心修禅,多属发地狱心。二、邪伪心生,为名闻称叹故,发心修禅,多属发鬼神心。三、为眷属故,发心修禅,多属发畜生心。四、为

禅坐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习禅有多种不同坐姿,包括坐于椅子上、坐于座垫上、坐于长百凳上,以及各种盘坐,从简单的散盘到全跏趺坐姿。需要强调的是,您需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坐姿,要顺从身体。难度受的坐姿会使您习禅时分心,并使身体无法

如何正确持咒

1. 无间断:念咒有四步:受—读—诵—持。受:先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咒语,最好有一定的长度的,比如宝箧印,大悲咒,佛顶尊胜。读:然后是读,多读,读通顺了,不拗口,有节奏,好听。诵:之后是背诵,背诵熟练

持咒念佛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第一个关键:无论我们念什么佛,修什么法,必须有三个殊胜的摄持。发心殊胜、菩提心; 回向殊胜、如理如法地回向法界众生;无缘殊胜,要有有无缘、无执着的修法心,需生大智慧,有证悟空性智慧的摄持,要站在三轮体

朝圣正确动机是什么

最理想的,是要培养智慧、慈爱、悲心、虔敬心和真诚的出离心。所以在你出发前,应该许个愿:愿你的朝圣之旅,不管以什么方式,都能不断地让你忆起佛陀一切尊胜的证悟功德,并能因你的七支供的念诵、点灯、绕行、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