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三十三卷
2025-03-07 09:02

卷第三十三: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十一【白话】

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又将法施所修得的善根如此回向:愿一切佛国刹土都完全清净,并且以不可说不可说的庄严器具庄严。每一个佛国刹土都无量广大等同法界,精纯绝妙,没有任何的障碍,清净光明,诸佛在其中现证成就正觉。一个佛国刹土中的清净境界,都能完全显现一切的佛国刹土;一个佛国刹土如此,一切的佛国刹土也都是如此。每一个佛国刹土都有等同法界无量无边清净微妙珍宝的庄严宝具,庄严其中。这些庄严宝具也就是阿僧祇数的清净宝座,座上敷置众多的宝衣;阿僧衹数的宝帐,宝网从上方垂布而下;阿僧祇数的宝盖,一切妙宝互相映照;阿僧衹数的宝云,普遍雨下各种珍宝;阿僧祇数的宝华,周遍四方,非常清净;阿僧祇数众宝形成的栏、楣、轩、槛,清净庄严;阿僧祇数的宝铃,常常演出诸佛的微妙音声,周遍流布法界;阿僧祇数的宝莲华,种种的宝色开显敷荣,光明照耀;阿僧祇数的宝树,行列于四周,有无量的妙宝做花朵和果实;阿僧祇数的宝宫殿,有无量的菩萨安住其中;阿僧祇宝的楼楼阁,广博宏大,高崇秀丽,由近至远的绵延伸展;阿僧祇数退却怨敌的宝物,是由大珍宝所成就,非常庄严妙好;阿僧祇数的珍宝门闼,有妙宝璎珞垂布四周;阿僧祇数的珍宝窗牖,有不可思议的妙宝清净庄严;阿僧祇数的宝多罗岸树,是由形如半月的众宝聚集而成。如此种种,都是用各种远离尘垢、完全清净的珍宝庄严,境界不可思议;这些境界无一不是由诸佛如来的善根所生,才能具足无数的宝藏庄严。又有阿僧衹数的宝河,流出一切的清净善法;有阿僧衹数的宝海,法水充盈遍满;阿僧祇数的宝白莲华,常常发出白莲华的微妙法音;有阿僧衹数的宝须弥山,其中的智慧山王秀出清净;有阿僧衹数有八个棱角的奇妙珍宝,其中有宝线贯穿,非常庄严清净;有阿僧祇数的净光宝,常常放出无碍的大智光明,普遍照耀法界;有阿僧祇数的宝铃铎,互相叩击而发出奇妙的音声;有阿僧祇数的清净宝藏,具足充满种种菩萨珍宝;有阿僧衹数的珍宝缯彩,自高处垂下,散布各处,色相光明洁亮;有阿僧祇数的妙宝幢,用半月形的珍宝庄严;有阿僧祇数的宝幡,能普遍雨下无量的宝幡;有阿僧祇数的宝带,垂直散布空中,非常庄严殊妙;有阿僧衹数的宝敷具,能生出种种微细的喜乐妙触;有阿僧祇数的奇妙宝旋,能够示现菩萨的一切智眼;有阿僧祇数的宝璎珞,每一个璎珞都有百千位菩萨端坐其上,非常美妙庄严;有阿僧祇数的宝宫殿,境界庄严,超过一切,妙绝无比;有阿僧祇数的宝庄严具,用金刚摩尼宝珠文饰庄严;有阿僧祇数的种种妙宝庄严具,常常示现一切的清净妙色;有阿僧祇数的清净宝,形状特殊,光彩奇异,光亮可鉴,相互映彻;有阿僧衹数的宝山,作为墙垣,围绕四周,清净无碍;有阿僧衹数的宝香,香气普遍熏染一切世界;有阿僧祇数的宝幻化事相,每一幻化事相都周遍整个法界;有阿僧祇数的宝光明,每一道光明都示现一切的光明。又有阿僧祇数的宝光明,清净的智慧之光照明一切诸法。有阿僧祇数的无碍宝光明,每一道光明都周遍整个法界。有阿僧祇数的珍宝处所,具足种种珍宝。有阿僧衹数的宝藏,开示一切正法藏宝。有阿僧衹数的宝幢,如来的幢相,迥然高出一切。有阿僧衹数的宝贤者相貌,示现具足清净的大智者贤相。有阿僧祇数的宝园,能够生出一切菩萨三昧的快乐。有阿僧祇数的宝音,微妙如诸佛,普遍示现世间。有阿僧衹数的宝形,每一个宝形皆放出无量的妙法光明。有阿僧衹数的宝相,每一宝相的庄严都超越一切众相。有阿僧祇数的宝威仪,凡是见到的人,都会生起像菩萨般的随喜安乐。有阿僧祇数的珍宝积聚,凡是见到的人,都会生起智慧宝聚。有阿僧衹数的宝安住,凡是见到的人,都会生起善于安住的心。有阿僧衹数的宝衣服,凡是穿上的人,都会生出一切菩萨的无比三昧。有阿僧祇数的宝袈裳,凡是穿上的人,才一发心就能得证善见陀罗尼门。有阿僧衹数的宝修习所,凡是见到的人,无不知道一切的珍宝都是业果所现,而能生起决定的清净心。有阿僧祇数的宝无碍知见,凡是见到的人,都可证得一切清净的法眼。有阿僧祇数的宝光藏,凡是见到的人,都得以成就大智慧藏。有阿僧衹数的宝座,佛陀端坐其上做大师子吼。有阿僧祇数的宝灯,常常放出清净智慧的光明。又有阿僧祇数的宝多罗树,次序地排列,并有宝绳缭绕,非常庄严清净。这些树有阿僧祇数的宝树干,树身从头至尾高耸拔擢,端正直立,非常圆润光洁;有阿僧祇数的宝树枝,树枝上有种种众多的珍宝,非常庄严稠密;有不可思议的鸟儿在其中聚集飞翔,常常吐出奇妙的音声宣扬正法;有阿僧衹数的宝叶,放出大智慧的光明,遍布一切的处所;有阿僧祇数的宝花,每一朵宝花,都有无量的菩萨结跏趺坐,普遍游历所有法界;有阿僧祇数的宝果,凡是见到的人,无不得证一切智智的不退转果。又有阿僧祇数的宝聚落,凡是见到的人,都会舍离世间的聚落,而居住在佛法的聚落。有阿僧衹数的宝都邑,其中充满了无碍的众生。有阿僧祇数的宝宫殿,身处其中的王者,圆满具足菩萨那罗延身,心性勇猛坚固,披着佛法的甲冑,不再退转。有阿僧祇数的宝舍,凡是进人的人,都不再眷恋世俗舍宅。有阿僧祇数的宝衣,凡是穿上的人,都能了知佛法深意,毫不执着尘缘。有阿僧祇数的宝宫殿,其中充满了出家菩萨。有阿僧祇数的珍贵玩物,凡是见到的人,都会心生无量欢喜。有阿僧祇数的宝轮,散放出不可思议的智慧光明,转动不退的法轮。有阿僧衹数的宝跋陀树,树上有一颗颗宝珠互相辉映,织就的因陀罗网庄严清净。有阿僧祇数的宝地,不可思议的珍宝间错庄严其间。有阿僧衹数的宝吹奏乐器,音声清亮,充满整个法界。有阿僧祇数的宝鼓,妙音相互协调,穷尽时劫而不断绝。又有阿僧祇数的宝众生,都能摄受奉持无上的法宝。有阿僧衹数的宝身,具足无量的功德妙宝。有阿僧祇数的宝口,常常演说一切妙法宝音。有阿僧祇数的宝心,具足清净意念的大智愿宝藏。有阿僧祇数的宝念,能了断种种愚痴疑惑,究竟坚固一切智宝。有阿僧衹数的宝明,诵持一切诸佛法宝。有阿僧祇数的宝慧,可决然了知一切诸佛法藏。有阿僧祇数的宝智,证得大圆满一切智宝。有阿僧祇数的宝眼,可明鉴十力宝,没有任何障碍。有阿僧祇数的宝耳,能听闻遍尽法界的无量音声,清净而没有任何障碍。有阿僧衹数的宝鼻,常能嗅得悦人的清净宝香。有阿僧祇数的宝舌,能演说无量种种语言的佛法。有阿僧祇数的宝身,能遍游十方,毫无挂碍。有阿僧祇数的宝意,恒常精勤修习普贤行愿。有阿僧祇数的宝音,清净的妙音遍布十方法界。有阿僧衹数的宝身业,一切所有的造作,都以智慧为上首。有阿僧衹数的宝语业,恒常宣说修行无所障碍的智慧宝藏。有阿僧衹数的宝意业,证得广大无碍的智慧宝藏,究竟圆满一切。

佛子啊!菩萨摩诃萨使种种一切佛国刹土,在每一个佛国刹土、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处所、每一根毛端般微量大小的地方,都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数的诸大菩萨,他们都已成就清净智慧,充满其中而安住。如一个佛国刹土、一个地方、一个处所、一根毛端般微量大小的地方,充满着无量的诸大菩萨;如此穷尽虚空法界,每一佛国刹土、每一地方、每一处所、每一根毛端般微量大小的地方,也都是这样。

以上就是菩萨摩诃萨用种种善根发起的回向,普愿一切诸佛国土都具足种种妙宝庄严。就如同以上所广为宣说的妙宝庄严,香的庄严、华的庄严、鬉的庄严、涂香的庄严、烧香的庄严、末香的庄严、衣的庄严、盖的庄严、幢的庄严、幡的庄严、摩尼宝的庄严,依着次第,乃至于超过这些百倍的事物,也都如同以上广为宣说的妙宝庄严一般。

佛子啊!菩萨摩诃萨用法布施聚集的善根,为了增长护养一切善根而回向;为了庄严清净一切佛国刹土而回向;为了成就众生而回向;为了使众生心念清净且不动摇而回向;为了使众生进人甚深佛法而回向;为了使众生证得无能超越的清净功德而回向;为了使众生成就不可沮坏的清净福德力而回向;为了使众生证得无尽的智力,度化种种众生进人佛法而回向;为了使众生得到平等无量的清净言语音声而回向;为了使众生证得平等无碍眼,成就与虚空法界同等的智慧而回向;为了使众生证得清净的心念,了知往昔时劫的一切世界而回向;为了使众生证得无碍的大智慧,能完全明了一切法藏而回向;为了使众生得到广大无边的菩提,周遍法界没有任何障碍而回向;为了使众生证得平等无分别的同体善根而回向;为了使众生证得一切功德,具足庄严清净的身、语、意三业而回向;为了使众生证得相同于普贤行而回向;为了使众生得证入一切相同体性的清净佛国刹土而回向;为了使众生观察一切智,趣入圆满而回向;为了使众生证得远离不平等善根而回向;为了使众生证得平等无差异相,深心次第圆满一切智而回向;为了使众生安住一切善法而回向;为了使众生于一念中证得一切智,能够究竟诸法实相而回向;为了使众生成就圆满清净的一切智道而回向。

佛子啊!菩萨摩诃萨以种种的善根,普遍为一切众生如此回向后,再用这些善根,希望普遍圆满演说一切清净行法力而回向;希望成就清净行的威力,得证不可说不可说法海而回向;希望在每一法海,具足无量等法界的清净智光而回向;希望开示演说一切法的差别句义而回向;希望成就无边广大的一切法光明三昧而回向;希望随顺三世诸佛的辩才而回向;希望成就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佛的自在身而回向;为了尊重一切佛陀可爱喜乐的无障碍法而回向;为了要满足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常无退转而回向;为了成就不可思议的差别法、无障碍的智心,以及无垢染的种种清净根,普遍进入一切聚会道场而回向;为了要在一切若覆、若仰,若粗、若细,若广、若狭,大的、小的,清净的或杂染的,如此等等佛陀的国土,恒常转动平等不退转法轮而回向;为了念念得证无所畏、无有穷尽的种种辩才,能以妙法光明开示演说而回向;为了乐求众多善根,发心修习,使各种根器更为殊胜,获证一切法的大神通智慧,完全了知一切诸法而回向;希望能在一切集会道场亲近供养,为众生演说一切法要,使他们都能欢喜而回向。

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又将以上种种善根如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安住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身业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语业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意业而回向,以安住法界无量色平等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受、想、行、识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蕴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界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处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内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外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发起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深心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方便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信解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诸器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初、中、后际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业报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染净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众生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佛国刹土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法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世间光明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诸佛菩萨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菩萨行愿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菩萨出离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菩萨教化调伏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法界无二平等而回向,以安住在法界无量的如来众会道场平等而回向。

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如此回向时,安住在法界无量的平等清净身,安住在法界无量的平等清净语,安住在法界无量的平等清净心,安住在法界无量诸菩萨的清净行愿,安住在法界无量平等的清净大众集会道场,安住在法界无量平等为一切菩萨广说诸法的清净智慧,安住在法界无量平等能趣入穷尽法界的一切世界身,安住在法界无量平等的一切法光明清净无畏。他能用一种音声断尽一切众生的疑惑之网,随着众生的根器、欲望,使他们欢喜,安住在一切的无上种智、十力、四无所畏、十自在、六神通的广大功德,以及安住出离三界轮回的法门。

佛子啊!以上就是菩萨摩诃萨的第十种回向住等法界无量回向。

菩萨摩诃萨将法布施等一切善根如此回向时,成就圆满了普贤菩萨无量无边的菩萨行愿,能完全庄严清净穷尽虚空界、等同法界的一切佛国刹土,使众生也如此得证,具足成就无边智慧,明了一切佛法。

他在每一个念头中,能够见到所有的佛陀出现世间;在每一个念头中,能够见到所有佛陀无量无边的自在力,也就是广大的自在力;无着的自在力;无碍的自在力;不可思议的自在力;清净一切众生的自在力;安立一切世界的自在力;示现不可说语言的自在力;随时感应示现的自在力;安住不退转神通智慧自在力;演说一切无边法界使无有余的自在力;出生如普贤菩萨无边际眼的自在力;用无碍的耳识听闻受持无量诸佛正法的自在力;一身结跏趺坐能周遍十方无量法界,对所有的众生没有任何胁迫阻碍的自在力;以圆满的智慧,普遍进入三世无量法的自在力。

接着,他又证得无量的清净。也就是一切的众生清净;一切的佛国刹土清净;一切的法清净;一切处所遍知智的清净;遍尽虚空界的无边智清净;得证一切差别言语音声的智慧,用种种言语普遍回应众生的清净;放出无量圆满光芒,普遍照耀一切无边世界的清净;出生一切三世菩萨行持与智慧的清净;在一念当中,普遍趣入三世诸佛聚会道场智慧的清净;进人无边的一切世界,令所有的众生都作所应作的清净。

以上这些无量的自在力与无量的清净,菩萨都已具足、都已成就、都已修行治理、都已证得平等、都完全现前、都完全了知、都完全悟入、都已观察到、都已清净,而到达彼岸。

这时,因为佛陀的威神力,十方各百万佛国刹土微尘数的世界,发生六种震动,就是动、遍动、等遍动,起、遍起、等遍起,涌、遍涌、等遍涌,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击、遍击、等遍击。这都是因为佛陀的威神力,以及佛法本然如是的缘故。接着虚空又雨下众多的天华、天鬉、天末香、天上的种种杂香、天衣服、天珍宝、天庄严具、天摩尼宝、天沉水香、天栴檀香、天上妙盖、天种种幢、天杂色幡、阿僧祇数的诸天身。

有无量百千亿不可说数的天妙法音、不可思议的天赞佛音、阿僧衹数的天欢喜音,都称赞:善哉!并有无量阿僧衹数百千那由他数的诸天恭敬礼拜。有无数的天子常忆念诸佛,希望证得如来的无量功德,心中不曾片刻舍离。有无数的天子作各种歌妓舞乐,歌咏赞叹供养如来。有百千阿僧祇数的诸天大放光明,普遍照耀尽虚空遍法界的佛国刹土,示现无量阿僧祇数的诸佛境界。

如来的化身超过所有的天身,如同在这个世界的兜率陀天宫如此说法,周遍十方一切世界的兜率天宫也是如此。

这时,又因为佛陀的威神力,十方各过百万佛刹微尘数的世界之外,各有百万佛国刹土微尘数的菩萨同来集会。这些菩萨周遍十方,都作此言:善哉!善哉!佛子啊!能说出这种种大回向。佛子啊!我们都是同一名号,名为金刚幢菩萨,都是从金刚光世界金刚幢佛的所在前来拜访。那些世界也都是借着佛陀的威神力而说如此的法,其中集会的众菩萨眷属,以及所演说的文辞句义,也都是如此,不增不减。我们都是承着佛陀的威神之力,从各个世界前来为你作证。就如同我们在此为你作证一般,十方所有一切世界的兜率天宫宝庄严殿的诸菩萨,也都是如此为其他世界的金刚幢菩萨作证。

这时,金刚幢菩萨承着佛陀的威神之力,普遍观察十方一切集会大众,以至于整个法界。他善于了知文义,并且增广大心,大悲普遍覆护众生,系心安住三世佛种,善于趣人一切佛法功德,成就诸佛的自在之身。他观察众生心所喜乐,以及他们所种的一切善根,无不分别了知;他并且能够随顺法身,为众生示现清净妙色之身。就在这个时候,他宣说以下的偈颂:

菩萨成就法尔智慧,悟解无边正法之门,

为法光明调御之师,了知无碍真实佛法。

菩萨为法伟大导师,开示甚深难得之法,

引导十方无量众生,悉令安住正法之中。

菩萨已饮佛法大海,法云普雨十方世界,

法日出现于此世间,阐扬妙法利益群生。

常为难遇佛法施主,了知入法喜巧方便,

法光清净明照其心,于世说法恒皆无畏。

善修于法大自在心,悉能悟入诸佛法门,

成就甚深微妙法海,普为众生击大法鼓。

宣说甚深稀有妙法,以法长养一切功德,

具足清净法喜之心,示现世间佛法宝藏。

诸佛法王之所灌顶,成就法性智慧藏身,

悉能解了诸法实相,安住一切所有善法。

菩萨修行第一布施,一切如来所赞欢喜,

所作皆蒙诸佛忍可,以此成就人中至尊。

菩萨成就微妙法身,亲从诸佛法中化生,

为利众生作大法灯,演说无量最殊胜法。

随所修行微妙法施,则亦观察彼等善根,

所作众善为诸众生,悉以智慧而为回向。

所有成佛功德妙法,悉以回施一切群生,

愿令一切皆得清净,到佛庄严之彼岸中。

十方佛刹无有限量,悉具无量广大庄严,

如是庄严不可思议,尽以庄严一佛国土。

如来所有清净妙智,愿令众生悉皆具足,

犹如普贤真实佛子,一切功德自为庄严。

成就广大神通威力,往诣世界悉皆周遍,

一切众生悉无有余,皆使修行菩萨大道。

诸佛如来之所开悟,十方无量诸般众生,

一切皆令如同普贤,具足修行最上胜行。

诸佛菩萨所有成就,种种差别诸般功德,

如是功德无有边际,愿使众生悉得圆满。

菩萨具足大自在力,所应学处皆往勤学,

示现一切广大神通,普诣十方无量佛土。

菩萨能于一念之顷,觐等众生无数诸佛,

又能复于一毛端中,尽摄诸法悉皆明见。

世间众生无有限量,菩萨悉能分别了知,

诸佛无量等诸众生,大心供养咸令穷尽。

种种名香上妙宝花,众宝衣裳以及幡盖,

分布法界咸皆充满,发心普供十方佛陀。

一毛孔中悉皆明见,不思议数无量诸佛,

一切毛孔悉皆如是,普礼一切世间明灯。

举身次第恭敬礼拜,如是无边诸中最胜,

亦以言辞普称赞佛,穷尽未来一切时劫。

一佛如来所供养具,其数无量等诸众生,

如是供养一佛如来,一切如来亦复皆然。

供养赞叹诸佛如来,尽彼世间一切时劫,

世间劫数若终可尽,菩萨供养无休无懈。

一切世间种种时劫,于尔所劫勤修诸行,

恭敬供养一佛如来,尽一切劫无有厌足。

如无量劫供养一佛,供一切佛悉皆如是,

亦不分别如是劫数,于所供养心生疲厌。

法界广大无边无际,菩萨观察悉能明了,

以大莲华遍布其中,施等众生无量诸佛。

宝花香色悉皆圆满,清净庄严甚为微妙,

一切世间无可譬喻,持以供养人中至尊。

众生数等无量刹土,诸妙宝盖满布其中,

悉以供养一佛如来,供一切佛悉皆如是。

涂香无比最为殊胜,一切世间未曾得有,

以此供养天人之师,穷尽众生数等时劫。

末香烧香上妙宝花,众宝衣服及庄严具,

如是供养一切最胜,欢喜奉事心无厌足。

等众生数照世明灯,念念成就广大菩提,

亦以无边倡颂称述,供养人中大调御者。

如众生数诸佛世尊,皆修无上微妙供养,

如众生数无量时劫,如是赞叹无有穷尽。

如是供养诸佛之时,以佛神力悉皆周遍,

悉见十方无量诸佛,安住普贤菩萨胜行。

过去未来以及现在,所有一切诸种善根,

令我常修普贤胜行,速得安住普贤地中。

一切如来之所知见,世间无量诸众生等,

悉愿具足宛如普贤,为聪慧者之所称赞。

此是十方一切大士,共所修治回向胜行,

诸佛如来为我宣说,此回向行最为无上。

十方世界无复有余,其中一切诸众生等,

莫不咸令能得开觉,悉使常如普贤胜行。

如其回向而行布施,亦复坚持于禁戒中,

精进长时无有退怯,忍辱柔和心不动摇。

禅定持心恒常一缘,智慧了境等同三昧,

去来现在悉皆通达,世间无有得其边际。

菩萨身心以及语业,如是所作悉皆清净,

一切修行无复有余,悉与普贤菩萨同等。

譬如法界无有分别,戏论染着皆已永尽,

亦如涅槃无所障碍,心常如是离于诸取。

智者所有回向妙法,诸佛如来悉已开示,

种种善根悉得回向,是故能成菩萨胜道。

佛子善学此回向行,无量行愿悉得成满,

摄取法界穷尽无余,是故能成佛善逝力。

若欲成就诸佛所说,菩萨广大殊胜妙行,

宜应善住此回向行,是诸佛子皆号普贤。

一切众生犹可计数,三世心量亦可了知,

如是普贤一切佛子,功德边际无能测量。

一毛度空可得边际,众刹为尘可知其数,

如是大仙一切佛子,所住行愿无能测量。

【原典】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法施所修善根如是回向:「愿一切佛刹皆悉清净,以不可说不可说庄严具而庄严之。一一佛刹,其量广大,同于法界,纯善无碍,清净光明,诸佛于中现成正觉。一佛刹中清净境界,悉能显现一切佛刹;如一佛刹,一切佛刹亦复如是。其一一刹,悉以等法界无量无边清净妙宝庄严之具而为严饰。所谓:阿僧祇清净宝座,敷众宝衣;阿僧祇宝帐,宝网垂布;阿僧祇宝盖,一切妙宝互相映彻;阿僧祇宝云,普雨众宝;阿僧祇宝华,周遍清净;阿僧祇众宝所成栏、楯、轩、槛,清净庄严;阿僧祇宝铃,常演诸佛微妙音声,周流法界;阿僧祇宝莲华,种种宝色开敷荣曜;阿僧祇宝树,周匝行列,无量妙宝以为华果;阿僧祇宝宫殿,无量菩萨止住其中,阿僧祇宝楼阁,广博崇丽,延袤远近;阿僧祇宝却敌,大宝所成,庄严妙好;阿僧祇宝门闼,妙宝璎珞周匝垂布;阿僧祇宝窗牖,不思议宝清净庄严;阿僧祇宝多罗,形如半月,众宝集成。如是一切,悉以众宝而为严饰,离垢清净,不可思议,无非如来善根所起,具足无数宝藏庄严。复有阿僧祇宝河,流出一切清净善法;阿僧祇宝海,法水盈满;阿僧祇宝芬陀利华,常出妙法芬陀利声;阿僧祇宝须弥山,智慧山王秀出清净;阿僧祇八楞妙宝,宝线贯穿,严净无比;阿僧祇净光宝,常放无碍大智光明,普照法界;阿僧祇宝铃铎,更相扣击,出妙音声;阿僧祇清净宝,诸菩萨宝具足充满;阿僧祇宝缯彩,处处垂下,色相光洁;阿僧祇妙宝幢,以宝半月而为严饰;阿僧祇宝幡,悉能普雨无量宝幡;阿僧祇宝带,垂布空中,庄严殊妙;阿僧祇宝敷具,能生种种微细乐触;阿僧祇妙宝旋,示现菩萨一切智眼;阿僧祇宝璎珞,一一璎珞百千菩萨上妙庄严;阿僧祇宝宫殿,超过一切妙绝无比;阿僧祇宝庄严具,金刚摩尼以为严饰;阿僧祇种种妙宝庄严具,常现一切清净妙色;阿僧祇清净宝,殊形异彩,光鉴映彻;阿僧祇宝山,以为垣墙,周匝围绕,清净无碍;阿僧祇宝香,其香普熏一切世界;阿僧祇宝化事,一一化事周遍法界;阿僧祇宝光明,一一光明现一切光。复有阿僧祇宝光明,清净智光照了诸法。复有阿僧祇无碍宝光明,一一光明周遍法界。有阿僧祇宝处,一切诸宝皆悉具足。阿僧祇宝藏,开示一切正法藏宝。阿僧祇宝幢,如来幢相回然高出。阿僧祇宝贤,大智贤像,具足清净。阿僧祇宝园,生诸菩萨三昧快乐。阿僧祇宝音,如来妙音,普示世间。阿僧祇宝形,其一一形皆放无量妙法光明。阿僧祇宝相,其一一相悉超众相。阿僧祇宝威仪,见者皆生菩萨喜乐。阿僧祇宝聚,见者皆生智慧宝聚。阿僧祇宝安住,见者皆生善住宝心。阿僧祇宝衣服,其有著者,生诸菩萨无比三昧。阿僧祇宝袈裟,其有著者,才始发心则得善见陀罗尼门。阿僧祇宝修习,其有见者,知一切宝皆是业果,决定清净。阿僧祇宝无碍知见,其有见者,得了一切清净法眼。阿僧祇宝光藏,其有见者,则得成就大智慧藏。阿僧祇宝座,佛坐其上大师子吼。阿僧祇宝灯,常放清净智慧光明。阿僧祇宝多罗树,次第行列,缭以宝绳,庄严清净。其树复有阿僧祇宝干,从身耸擢,端直圆洁;阿僧祇宝枝,种种众宝庄严稠密,不思议鸟翔集其中,常吐妙音宣扬正法;阿僧祇宝叶,放大智光,遍一切处;阿僧祇宝华,一一华上,无量菩萨结跏趺坐遍游法界;阿僧祇宝果,见者当得一切智智不退转果。阿僧祇宝聚落,见者舍离世聚落法。阿僧祇宝都邑,无碍众生于中盈满。阿僧祇宝宫殿,王处其中,具足菩萨那罗延身,勇猛坚固,被法甲胄,心无退转。阿僧祇宝舍,入者能除恋舍宅心。阿僧祇宝衣,著者能令解了无著。阿僧祇宝宫殿,出家菩萨充满其中。阿僧祇宝珍玩,见者咸生无量欢喜。阿僧祇宝轮,放不思议智慧光明转不退轮。阿僧祇宝跋陀树,因陀罗网庄严清净。阿僧祇宝地,不思议宝间错庄严。阿僧祇宝吹,其音清亮充满法界。阿僧祇宝鼓,妙音克谐,穷劫不绝。阿僧祇宝众生,尽能摄持无上法宝。阿僧祇宝身,具足无量功德妙宝。阿僧祇宝口,常演一切妙法宝音。阿僧祇宝心,具清净意大智愿宝。阿僧祇宝念,断诸愚惑,究竟坚固一切智宝。阿僧祇宝明,诵持一切诸佛法宝。阿僧祇宝慧,决了一切诸佛法藏。阿僧祇宝智,得大圆满一切智宝。阿僧祇宝眼,鉴十力宝,无所障碍。阿僧祇宝耳,听闻无量,尽法界声,清净无碍。阿僧祇宝鼻,常嗅随顺清净宝香。阿僧祇宝舌,能说无量诸语言法。阿僧祇宝身,遍游十方而无罣碍。阿僧祇宝意,常勤修习普贤行愿。阿僧祇宝音,净妙音声遍十方界。阿僧祇宝身业,一切所作以智为首。阿僧祇宝语业,常说修行无碍智宝。阿僧祇宝意业,得无障碍广大智宝,究竟圆满。』

「佛子!菩萨摩诃萨于彼一切诸佛刹中,于一佛刹、一方、一处、一毛端量,有无量无边不可说数诸大菩萨,皆悉成就清净智慧,充满而住。如一佛刹、一方、一处、一毛端量,如是尽虚空遍法界一一佛刹、一一方、一一处、一一毛端量,悉亦如是。是为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而为回向,普愿一切诸佛国土悉具种种妙宝庄严。如宝庄严,如是广说;如是香庄严、华庄严、鬘庄严、涂香庄严、烧香庄严、末香庄严、衣庄严、盖庄严、幢庄严、幡庄严、摩尼宝庄严,次第乃至过此百倍皆如宝庄严,如是广说。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法施等所集善根,为长养一切善根故回向;为严净一切佛刹故回向;为成就一切众生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心净不动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入甚深佛法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无能过清净功德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不可坏清净福力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无尽智力,度诸众生令入佛法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平等无量清净言音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平等无碍眼,成就尽虚空遍法界等智慧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清净念,知前际劫一切世界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无碍大智慧,悉能决了一切法藏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无限量大菩提,周遍法界无所障碍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平等无分别同体善根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一切功德具足庄严清净身、语、意业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同于普贤行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入一切同体清净佛刹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悉观察一切智,皆趣入圆满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远离不平等善根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平等无异相,深心次第圆满一切智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安住一切白法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于一念中证一切智得究竟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成满清净一切智道故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普为一切众生如是回向已,复以此善根,欲普圆满演说一切清净行法力故回向;欲成就清净行威力,得不可说不可说法海故回向;欲于一一法海,具足无量等法界清净智光明故回向;欲开示演说一切法差别句义故回向;欲成就无边广大一切法光明三昧故回向;欲随顺三世诸佛辩才故回向;欲成就去、来、现在一切佛自在身故回向;为尊重一切佛可爱乐无障碍法故回向;为满足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常无退转故回向;欲成就不思议差别法、无障碍智心、无垢染诸根清净,普入一切众会道场故回向;欲于一切若覆若仰、若粗若细、若广若狭、小大染净,如是等诸佛国土,常转平等不退法轮故回向;欲于念念中得无所畏、无有穷尽种种辩才妙法光明开示演说故回向;为乐求众善,发心修习,诸根转胜,获一切法大神通智,尽能了知一切诸法故回向;欲于一切众会道场亲近供养,为一切众生演一切法咸令欢喜故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又以此善根如是回向,所谓:『以住法界无量住回向,以住法界无量身业回向,以住法界无量语业回向,以住法界无量意业回向,以住法界无量色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受、想、行、识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蕴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界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处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内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外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发起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深心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方便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信解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诸根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初、中、后际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业报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染净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众生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佛刹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法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世间光明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诸佛菩萨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菩萨行愿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菩萨出离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菩萨教化调伏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法界无二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如来众会道场平等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安住法界无量平等清净身,安住法界无量平等清净语,安住法界无量平等清净心,安住法界无量平等诸菩萨清净行愿,安住法界无量平等清净众会道场,安住法界无量平等为一切菩萨广说诸法清净智,安住法界无量平等能入尽法界一切世界身,安住法界无量平等一切法光明清净无畏;能以一音尽断一切众生疑网,随其根欲皆令欢喜,住于无上一切种智、力、无所畏、自在神通、广大功德、出离法中。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十住等法界无量回向。菩萨摩诃萨以法施等一切善根如是回向时,成满普贤无量无边菩萨行愿,悉能严净尽虚空等法界一切佛刹,令一切众生亦得如是,具足成就无边智慧,了一切法,于念念中见一切佛出兴于世,于念念中见一切佛无量无边自在力,所谓:广大自在力、无著自在力、无碍自在力、不思议自在力、净一切众生自在力、立一切世界自在力、现不可说语言自在力、随时应现自在力、住不退转神通智自在力、演说一切无边法界俾无有余自在力、出生普贤菩萨无边际眼自在力、以无碍耳识闻持无量诸佛正法自在力、一身结跏趺坐周遍十方无量法界于诸众生无所迫隘自在力、以圆满智普入三世无量法自在力。又得无量清净,所谓:一切众生清净、一切佛刹清净、一切法清净、一切处遍知智清净、遍虚空界无边智清净、得一切差别言音智以种种言音普应众生清净、放无量圆满光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清净、出生一切三世菩萨行智清净、一念中普入三世一切诸佛众会道场智清净、入无边一切世间令一切众生皆作所应作清净。如是等皆得具足,皆得成就,皆已修治,皆得平等,皆悉现前,皆悉知见,皆悉悟入,皆已观察,皆得清净,到于彼岸。」

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百万佛刹微尘数世界六种震动,所谓:动、遍动、等遍动,起、遍起、等遍起,涌、遍涌、等遍涌,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击、遍击、等遍击。佛神力故,法如是故,雨众天华、天鬘、天末香、天诸杂香、天衣服、天珍宝、天庄严具、天摩尼宝、天沉水香、天栴檀香、天上妙盖、天种种幢、天杂色幡、阿僧祇诸天身;无量百千亿不可说天妙法音、不可思议天赞佛音、阿僧祇天欢喜音,咸称善哉;无量阿僧祇百千那由他诸天恭敬礼拜;无数天子常念诸佛,希求如来无量功德,心不舍离;无数天子作众妓乐,歌咏赞叹供养如来;百千阿僧祇诸天放大光明,普照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佛刹,现无量阿僧祇诸佛境界;如来化身出过诸天,如于此世界兜率陀天宫说如是法,周遍十方一切世界兜率天宫悉亦如是。

尔时,复以佛神力故,十方各过百万佛刹微尘数世界外,各有百万佛刹微尘数诸菩萨而来集会,周遍十方,咸作是言:

「善哉善哉!佛子!乃能说此诸大回向。佛子!我等皆同一号,名:金刚幢,悉从金刚光世界金刚幢佛所来诣此土。彼诸世界悉以佛神力故而说是法,众会眷属、文辞句义,皆亦如是,不增不减。我等皆承佛神力,从彼土来为汝作证。如我来此众会为汝作证,十方所有一切世界兜率天宫宝庄严殿诸菩萨众来为作证,亦复如是。」

尔时,金刚幢菩萨承佛神力,观察十方一切众会暨于法界已,善知文义,增广大心,大悲普覆一切众生,系心安住三世佛种,善入一切佛功德法,成就诸佛自在之身,观诸众生心之所乐,及其所种一切善根悉分别知,随顺法身,为现清净妙色之身,即于是时而说颂曰:

菩萨成就法智慧,悟解无边正法门,为法光明调御师,了知无碍真实法。

菩萨为法大导师,开示甚深难得法,引导十方无量众,悉令安住正法中。

菩萨已饮佛法海,法云普雨十方界,法日出现于世间,阐扬妙法利群生。

常为难遇法施主,了知入法巧方便,法光清净照其心,于世说法恒无畏。

善修于法自在心,悉能悟入诸法门,成就甚深妙法海,普为众生击法鼓。

宣说甚深希有法,以法长养诸功德,具足清净法喜心,示现世间佛法藏。

诸佛法王所灌顶,成就法性智藏身,悉能解了法实相,安住一切众善法。

菩萨修行第一施,一切如来所赞喜,所作皆蒙佛忍可,以此成就人中尊。

菩萨成就妙法身,亲从诸佛法化生,为利众生作法灯,演说无量最胜法。

随所修行妙法施,则亦观察彼善根,所作众善为众生,悉以智慧而回向。

所有成佛功德法,悉以回施诸群生,愿令一切皆清净,到佛庄严之彼岸。

十方佛刹无有量,悉具无量大庄严,如是庄严不可思,尽以庄严一国土。

如来所有清净智,愿令众生皆具足,犹如普贤真佛子,一切功德自庄严。

成就广大神通力,往诣世界悉周遍,一切众生无有余,皆使修行菩萨道。

诸佛如来所开悟,十方无量诸众生,一切皆令如普贤,具足修行最上行。

诸佛菩萨所成就,种种差别诸功德,如是功德无有边,愿使众生悉圆满。

菩萨具足自在力,所应学处皆往学,示现一切大神通,普诣十方无量土。

菩萨能于一念顷,觐等众生无数佛,又复于一毛端中,尽摄诸法皆明见。

世间众生无有量,菩萨悉能分别知,诸佛无量等众生,大心供养咸令尽。

种种名香上妙华,众宝衣裳及幡盖,分布法界咸充满,发心普供十方佛。

一毛孔中悉明见,不思议数无量佛,一切毛孔皆如是,普礼一切世间灯。

举身次第恭敬礼,如是无边诸最胜,亦以言辞普称赞,穷尽未来一切劫。

一如来所供养具,其数无量等众生,如是供养一如来,一切如来亦复然。

供养赞叹诸如来,尽彼世间一切劫,世间劫数可终尽,菩萨供养无休懈。

一切世间种种劫,于尔所劫修诸行,恭敬供养一如来,尽一切劫无厌足。

如无量劫供一佛,供一切佛皆如是,亦不分别是劫数,于所供养生疲厌。

法界广大无边际,菩萨观察悉明了,以大莲华遍布中,施等众生无量佛。

宝华香色皆圆满,清净庄严甚微妙,一切世间无可喻,持以供养人中尊。

众生数等无量刹,诸妙宝盖满其中,悉以供养一如来,供一切佛皆如是。

涂香无比最殊胜,一切世间未曾有,以此供养天人师,穷尽众生数等劫。

末香烧香上妙华,众宝衣服庄严具,如是供养诸最胜,欢喜奉事无厌足。

等众生数照世灯,念念成就大菩提,亦以无边偈称述,供养人中调御者。

如众生数佛世尊,皆修无上妙供养,如众生数无量劫,如是赞叹无穷尽。

如是供养诸佛时,以佛神力皆周遍,悉见十方无量佛,安住普贤菩萨行。

过去未来及现在,所有一切诸善根,令我常修普贤行,速得安住普贤地。

一切如来所知见,世间无量诸众生,悉愿具足如普贤,为聪慧者所称赞。

此是十方诸大士,共所修治回向行,诸佛如来为我说,此回向行最无上。

十方世界无有余,其中一切诸众生,莫不咸令得开觉,悉使常如普贤行。

如其回向行布施,亦复坚持于禁戒,精进长时无退怯,忍辱柔和心不动,

禅定持心常一缘,智慧了境同三昧,去来现在皆通达,世间无有得其边。

菩萨身心及语业,如是所作皆清净,一切修行无有余,悉与普贤菩萨等。

譬如法界无分别,戏论染著皆永尽,亦如涅槃无障碍,心常如是离诸取。

智者所有回向法,诸佛如来已开示,种种善根悉回向,是故能成菩萨道。

佛子善学此回向,无量行愿悉成满,摄取法界尽无余,是故能成善逝力。

若欲成就佛所说,菩萨广大殊胜行,宜应善住此回向,是诸佛子号普贤。

一切众生犹可数,三世心量亦可知,如是普贤诸佛子,功德边际无能测。

一毛度空可得边,众刹为尘可知数,如是大仙诸佛子,所住行愿无能量。

End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后汉支娄迦谶译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编辑说明前 言经 题法会圣众第一德遵普贤第二大教缘起第三法藏因地第四至心精进第五发大誓愿第六必成正觉第七积功累德第八圆满成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二)

大教缘起第三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三)

必成正觉第七【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我建超世志 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 誓不成等觉复为大施主 普济诸穷苦 令彼诸群生 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 成就菩提果】本品是必成正觉。上一品发大誓

黄念祖:无量寿经白话解 前言

无量寿经白话解 前言作者撰写《大乘无量寿经解》后,又著此本《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何以故?作者于本书前言中说:今生幸遇这个无上宝典《大乘无量寿经》,感恩不已,是以一注再注,愿一切有缘人同沾真实之利。据

黄念祖:大教缘起 第三卷

大教缘起 第三卷黄念祖老居士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

黄念祖:寿众无量 第十三卷

寿众无量 第十三卷黄念祖老居士【佛语阿难。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又有无数声闻之众。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佛对阿难说:无量寿佛命有多久,没有方法能说,不可以称量,不可以计算,

《华严经疏》中的十种回向

在《华严经疏》这部书里,把回向分为十种。哪十种呢?一、自他回向把自己的功德、福报、智慧回向给他人,就是回自向他。我做的功德,回向给你;你做的功德,回向给第三者,这都是回自向他。回自向他可以利益、安稳自

《华严经》之出世

◎ 铂 净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龙树菩萨传》说龙树菩萨:独在静处水精房中,大龙菩萨见其如是,惜而憋之,即接之入海,于宫殿中开七宝藏,发七宝华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量妙法授之。龙树受读,九十日中,通解甚多

白话《阴骘文》

白话《阴骘文》文昌帝君说:我轮回到十七世时是一个地方父母官的人身,从没有做过对不起群众和下属的事,解救别人的患难,怜悯别人的孤独,容纳宽恕别人的过错,广泛地行善积阴德,感动了上苍(指天人感应),别人如

王骧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述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 述义王骧陆居士著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

王骧陆: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

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王骧陆居士讲述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外,

王骧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总持分第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 后记

后记小乘与大乘的分界线是什么?小乘只懂人无我,不懂法无我。大乘确立人无我、法无我观,但又不着二种无我相。小乘得人无我观后,以无所有处为涅槃,独善其身。大乘自度度他,以大悲本愿度济群生。不入涅槃。体现了

观辉居士:楞严经白话解 劝持叙

劝持叙首楞严王,具足万行。总持三昧,熏修奢摩他路。开示众生,妙在一门超出。由庆喜恨多闻而未全道力,故迦文因妄见而直指人心。七处之征,宝镜磨尘而本明自现。八还之辨,金錍刮膜幻影随消。斥攀缘,则心不是心。

观辉居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解 前言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白话解前言[题解]金刚坚无不摧,能摧碎一切邪魔外道。般若超常智慧,修习菩萨行进入甚深波罗蜜境界中获得的正确观察现前事景物的智慧。波罗蜜到彼岸,从有生灭的此岸,度到

观辉居士:圆觉经白话解 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唐佛陀多罗译经名解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简称圆觉经。是论述最上乘修禅之宝藏。性如虚空,所以说大;能作轨持,说名为方;其用广博,故得广名。圆觉者直指法体。圆者,满足周备;觉者,虚

观辉居士:圆觉经白话解三 如何是正方便

三 如何是正方便于是普眼菩萨⒈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⒉。云何思惟⒊?云何住持⒋?众生未悟,作何方便⒌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