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黄念祖答:临终往生,唯凭佛力。不闻不睹,何惧魔军
2025-10-07 08:27

黄念祖答:G居士(一)论临终往生,唯凭佛力。(二)不闻不睹,何惧魔军。

您所问(甲、乙、丙)三问题,试答如下:甲乙两问都是临终之事:甲、无人引导,甚至干扰。乙、心脏病发,临终苦迫。因之畏惧,恐难往生。此二问实际是一个问题。其实皆因对净宗是他力法门,体会未深。盖临终时能正念分明,安详往生,决非专靠自力。一般凡夫何能有此水平?净土法门所以能普被三根者,端在弥陀愿力加持。行人如能信愿持名符佛本愿,则弥陀于行人临终之际,必来接引。如玄奘法师所译之《阿弥陀经》云慈悲加祐,令心不乱。盖因弥陀慈悲,以佛威神功德,加持庇祐行人,故此行人临终之时,才能不乱,正念往生也。平日信愿持名,主要靠自力;临终正念往生,主要靠他力。他力无边,故不必有所疑惧。如真欲往生,正好现在努力,提高正信,切愿求生。蕅益大师(莲宗九祖)曰: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盖谓如有信愿,即得往生,反之,则不能往生。可见目前首应弄清楚净宗的道理,深信切愿,必得往生,其余一切,均不必多虑。

丙、疑惧有外道作祟,来扰身心。此问题今日正好回答,因有实际事例可作证明。今秋我在广化寺念佛七讲阿弥陀经宗要,末后引用印光老法师开示,谓念佛未得到一心者,不可急求见佛。若有此躁妄求见之心,则为自家的冤对提供机会。他们必借机干扰报复,破坏行人。讲完后,有一年老之女居士,前来问话。该人心情激动,神暗气急,谑色憔悴,形容枯槁。连声问曰:您所讲的,正是我的病。我的病已两年多。因念观音,就想见观音。谁知见到观音后,从此见种种相,扰乱不息。于是白天黑天,开眼合眼都见。或见善相,或见恶形,心惊意怖,苦恼无穷。夜不能睡,昼不能休。精神疲顿,神经紧张。无法可医。纵满室坐满了人,仍见满室都是恶相,遂致精神恍惚,身心俱疲,苦恼万分,命在旦夕。末后并问是否应念大悲咒来除魔?

我对答曰:您不必修法去压制,若去压制,即是在作对。则这个结子,拉得更紧,更不易解开了。于是我告以一法:古有大德,在深山中,结一茅蓬,率众共修。但该处山精野鬼,时来干扰,或现佛菩萨相,或现虎豹恶形。大众惊扰,不能清修,力劝大德迁移,但大德不为所动。三年后,野鬼俱寂,诸相皆无。大德曰:野鬼伎俩千般有尽,老僧之不闻不睹无穷。可见不闻不睹,不去管它,则魔恼自息,古云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正此意也。她当时要求小女写下来交给她。本月初一日,我在居士林讲《净修捷要》。讲毕,该女居士焕若两人,体态安详,容光焕发,精神奕奕,特来道谢。盖小女所写之字条送到后,诸相俱隐,干扰全清,大患顿除矣。可见不闻不睹,真是去魔之良方,盼您一试。再者《十往生经》云: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可见您若切愿求生,一心持名,即得二十五位菩萨于一切时,一切处,来加护持。那还怕什么外道的干扰呢?末后,请听一颂:

不闻不睹 平等大智

无爱无憎 不舍不取

般若妙用 不可思议

智光照处 魔障顿息

毋用排遣 不须对治

一心平等 诸魔绝迹

外道邪法 无能为力

自在安然 何必疑惧

舍诸分别 一念单提

深信切愿 持佛名字

一声佛号 万德圆俱

如海一滴 具百川味

念佛求生 契佛本誓

佛遣菩萨 随时护卫

现世安泰 临终佛至

慈悲加护 莲台迎去

劝君生信 莫更疑虑

信愿持名 绵绵密密

乘佛愿力 必定生西

莲花化生 径登不退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三日

节录自:谷响集

End

信愿念佛临终必然往生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阿弥陀经》,赞叹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劝诸众生发愿往生。经中说: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等,南方有日月灯佛等,西方有无量寿佛等,北方

念佛最重要的是临终那一念

智谕法师有些人不知道念佛怎么念。现在我来告诉你,念佛的时候,要把嘴巴张开,把声音放出来。这时候,有一种开朗的感觉,容易得到受用。假使嘴巴张不开,声音放不出来,就会有一种郁闷的感觉,这就得不到受用。怎么

人人都要准备好“临终”

嘎玛仁波切导语: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经的人生旅程,任何阶段都需要关怀。但面临死亡的恐惧,是任何时刻的恐惧都无法相提并论的。如果希望从容面对死亡,必须现在就要懂得带着慈悲心,去关怀和利益他众,跟随具

五位高僧大德的临终往生体验

印光大师: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往生前,预知时至。公元一九四0年十月二十七日,示现一点小病,隔日即召集大众,宣布妙真法师为苏州灵岩山寺之住持。于是大众选十一月九日为升座日期,印光大师说:太迟

生死智慧与临终关怀

◎ 郑晓江佛教是一种了生死之学,释迦牟尼佛出家寻道便是为了解决生死大事。明憨山大师云: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为开示此事而已,非于生死之外别有佛法,非于佛法外别有生死。(《梦游集》)

临终要诀

临终要诀善导大师凡人临命终时,欲得往生净土者,须先准备不得怕死贪生。常自思念我现在之身多有众苦;不净恶业,种种交缠。若得舍此秽身,即得往生净土,受无量快乐;见佛闻法,离苦解脱,乃是称意之事。如脱臭敝之

临终三大要

临终三大要◎ 印 光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弘 一其实对于临终的病人,不用给他太多的建议,不要弄巧成拙!尤其有时在家人会很好心,告诉他:你一定要吃某某药、某某食物等等。其实这个时候,他需要的不是这些,往往需要的就只是身心的

陈柏达:临终者将要往生人天善道的症兆

即将往生人道的人,临终会有十种现象:一、临终时产生善念,例如柔软心、福德心、微妙心、欢喜心、发起心、无忧心。二、身无痛苦。三、稍微能说话,一心忆念亲生的父母。四、对于妻子和儿女产生怜悯心,像平常那样瞻

陈柏达:临终者将要堕落三恶道的症兆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记载:要堕落地狱的人,临命终时有十五种现象:一、对于自己的丈夫、妻子等男女眷属恶眼瞻视。二、举起双手,抚摸虚空。三、不随顺善知识的教导。四、悲号、啼叫、哭泣、呜咽、流泪。五、大小便利

陈柏达:投生预兆 临终信念

第三十六章 投生预兆 临终信念投生五道 各有征兆?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记载:要堕落地狱的人,临命终时有十五种现象:?一、对于自己的丈夫、妻子等男女眷属恶眼瞻视。?二、举起双手,抚摸虚空。?三、不随顺善知

陈柏达:临终犹疑

第三十八章 临终犹疑生人生西 全仗开导?民国时代,有位陈少庭居士,名继璋,是湖南永州人。?他跟随他父亲因政务的关系到了江南,后来他父亲亡故,他就在镇江开米店,不料却赔钱了。?又当上海救济妇孺会的探员,

陈柏达:临终须知 临终注意事项

第三十七章 临终须知求佛接引 如出牢狱?痴心怕死 往生无望?助念错乱 态度异常?声音清齐 愁转微笑?魏大满女士是杭州湖墅佛学莲社社长徐大悲居士的妻子。?她本来就信佛,受到丈夫的薰陶后,志向更坚定。归依

这是每个人临终时都会看见的 但如何知道是佛还是魔

若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实相无相,故有相的净土都属于界内,不属界外,那就是人间的净土或天国净土,而不是三界之外的佛国报土。所以,古来即有大德以为西方弥陀净土,是属于方便土,或者是凡圣

护士揭秘:千人在临终前最后悔的25件事

有什么事情,会让你到临终前后悔不已?如果早点意识到,也许可以换个活法、换种人生。日本一位年轻的临终关怀护士大津秀一在亲眼目睹、亲耳听到 1000例患者的临终遗憾后,写下了《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一书

林克智:临终关怀手册

一、 净土法门与临终关怀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希望长生不老,但死亡不会因人们的惧怕而消失,这是我们的常识。现代医学的进步,可以减轻许多人患病时的痛苦,但绝不能使人长生不死。某些疾病确会对濒死的患者带来极

林克智:净土法门与临终关怀

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希望长生不老,但死亡不会因人们的惧怕而消失,这是我们的常识。现代医学的进步,可以减轻许多人患病时的痛苦,但绝不能使人长生不死。某些疾病的确会对濒死的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于是有的病人

救脱菩萨临终境界

长病羸瘦,瘦得干了。不能饮食,吃不得,也喝不得。喉咙干了,身体干了,吞也吞不下。现在科学进步,在医院里用管子插着喂东西,但是到底时间不能维持长久。这形容人快要死的时候,开眼闭眼,看到四面都是黑暗的,气

洪启嵩:临终光明导引

生离死别,是人生最深的痛苦之一。尤其当我们面对自己至亲至爱死亡时,更有悲伤至极的不舍之情。在对面亲人往生时,一般人大都是手足失措,茫然无助,不知如何是好。或心中充满甚深的哀伤悲恸,而以哭喊来表达自己的

五台山高僧神通无敌在临终时罕见死法惊呆全国

五台山隐峰禅师,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建州(今福建建瓯)邵武人,俗姓邓,人称邓隐峰。幼年时狂顽不慧,父母管不了他,于是听任他出家。出家受戒后,邓隐峰禅师即游学四方。他最初来到江西马祖门下,参学多年,未能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临终求无病苦会颠倒

你一开始以对身心挂碍的心求无病苦的方向去念佛求临终无病苦,临终求无病苦会让你颠倒。你可以发愿祈求三宝加持,应正常到应该怎样病苦就怎样病苦,虽说讲的很高但是中有这一条路。你想用其他的方式回避它,恐怕到最

净土旨归:入川法师谈临终关怀与往生助念

临终关怀的实质临终关怀,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才算是一种全面的关怀。第一,消除病人对死亡的恐惧;第二,正确解决他对最终的归宿的疑问,令病人对佛法生起信心;第三,从心理上放松病人的心态,减轻病人的病苦。

净土旨归:如何证明临终往生净土

如何证明临终往生净土?1.判断亡者往生何道要多方面来观察大体上临终人所显现的善恶之相,如亡者临终相貌色泽的变化,身体软化、僵直的演变,全身上下冷却时间的转变情况,以及尸斑浮现的现象,皆与亡者生前的病态

净土旨归:冤亲债主能否临终障碍往生?

居士:请教大安法师,如果没有解决好与冤亲债主的关系,那么在临命终时是不是就会受到冤亲债主的障碍而无法往生?法师:从通途教理来看,冤亲债主常于临命终时,诈亲含笑,导引人的神识入三恶道,所以亟须忏悔业障。

净土旨归:临终闻佛名 方袍僧相现

姨丈曾联岳居士,新竹县峨嵋乡人。今年(西元二○一二)二月四日往生,享年八十五岁。生前是个企业家,当过老师、议员和排球协会理事长。受日本教育,家教严,意志强,果断、敢为。重亲情,对人好。我家曾遭逢变故,

净土旨归:有的人为何临终未必往生

问。见有一生念佛。临终未必往生。何也。答。良由一生念佛。未是一心念佛故。悠悠之徒。一生念佛。所谓虽不懈怠。亦不精进。未能一心。故不得生。若果真实用心。而未纯一。虽今世不生。亦植生因。必于来世成就三昧而

净土旨归:临终冤亲债主会纠缠吗?

问:念佛人临命终时被过去世的冤亲债主纠缠,该如何做才能往生?请开示。答:你不要担心了。现在有一个普遍的观念:认为临命终时就怕冤亲债主纠缠,一定要冤亲债主的债务关系了清楚了才能往生;如果有一个还没有了清

梁乃崇:临终关怀的常见问题及解答

问:请老师开示,如果家中有亲人病危或往生时,要如何做,才能真正对他们有帮助?即使病危昏迷,他的心还是清醒的答:这个事情,要在还没有病危、还没有往生前就做,要先下工夫。最好能够让他接受佛法,因为自己修行

印光大师:临终有人助念亦可往生

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间家业儿女,决定可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无论修持久近,乃至临终始得善友开示,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声即命终,亦得往生。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

印光大师:临终助念要专一念佛

问:世俗专认念佛为送死,念观音为保生,以故修净土未精者,及年未老者,临终多因恋世,念观音。助念者,往往徇其意,或从其家属之意,因亦助念观音,不念佛。果病愈,固无憾,否则既碍灵感之名称,又误生西之机缘。

印光大师:临终助念法器宜用引磬

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文钞续编卷下〈临终三大要〉)

印光大师:五逆十恶者临终惭愧念佛也能往生

又《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章》云: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称佛名。满十声已,灭罪往生。《龙舒净土文》中张善和、张

印光大师:临终助念的利益及临终破坏的祸害

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间家业儿女,决定可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无论修持久近,乃至临终始得善友开示,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声即命终,亦得往生。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

净土旨归:临终往生哪一道的表现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记载:要堕落地狱的人,临命终时有十五种现象:一、对于自己的丈夫、妻子等男女眷属恶眼瞻视。二、举起双手,抚摸虚空。三、不随顺善知识的教导。四、悲号、啼叫、哭泣、呜咽、流泪。五、大小便利

印光大师:如何帮助临终时和去世后的父母亲人

复开生宁生昆季书二手书备悉。世间为儿女者,于亲临终,多是落井下石。汝兄弟肯听我言,致汝父往生西方,是为真孝。汝须知无论老幼男女,临终均宜如是助念。均宜气断以后,至少须三小时,不动彼体,不停佛声,不行哭

净土因果启示:临终自如-历史感应统记语译

临终自如王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转尚书右丞。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晚年长斋。不衣文彩。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临终之际

净土因果启示:平时不信佛法 临终助念往生

──甘肃甘谷县王四录往生记我公爹王四录,甘谷县人,不识字,农民,性格生硬,不信神鬼,也不信佛,但于二○○六腊月十四日顺利往生,享年八十四岁。二○○六年十一月初一日,身患小便梗塞症,病情较重,自觉恐病难

净土经论:世人临终时的三种爱

一般人到临终时有什么样的执著呢?一般有三种爱,爱就是执著。第一种就是境界爱对环境的执著。我们活了一大把年纪,应该看过好多人的死亡。没有学佛的人,他的死亡,最后的执著,第一显现出来的,就是对环境的爱。所

净土经论:临终备览

一、自救、人救,往生大事二、临终要诀三、临终交代事项四、临终助念须知五、家属须知六、病人临终注意事项七、病人断气后注意事项八、丧仪办理注意事项九、修福超荐注意事项附录一:临终善巧开导附录二:南无阿弥陀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僧伽的临终和善后》

病危同参道友应悉心照料,如法供应饮食、汤药。病室应保持整洁,焚香以杜绝臭秽。垫褥宜柔软暖和、空气畅通,以减轻病僧痛苦。令其面西坐卧,设弥陀像或三圣像供瞻视。勿与之闲谈他事,应恳切劝其万缘放下,念佛求生

慧律法师:至诚念佛一心不乱,临终就能往生极乐

如果有人问我:法师,我今年七十几岁了,随时可能会死,已经来不及参禅悟道,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参访善知识,你可否告诉我有那一种最快、最直接的修行方法?我会告诉他:其实,不只是濒临死亡的人可以念佛,任何人都可

慧律法师:怎样才能做到临终有把握往生?-慧律法师

问:怎样才能做到临命终往生有把握?慧律法师答:第一,念佛念到晚上睡觉的时候,依然能够忆佛念佛,所有的梦境里面都可以见到莲花,见到阿弥陀佛。平常生活的时候都是一句佛号,不眠不休。无论你是什么工作,工人也

净土因果:临终关怀:临终一念往生—你我都能掌握

临终一念往生你我都能掌握一、 生命的真相生命的真相是什么?生命不过是灵魂随业流转而不断生生死死的历程。 什么叫业?就是我们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语、所思所想。这一切的行为言语思想,都有它的能量,一有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