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白我闻金天之西,日没之所,去中华十万亿刹,有极乐世界焉。彼国之佛,身长六十万亿常沙由旬,眉间白毫,向右宛转如五须弥山,目光清白若四海水。端坐说法,湛然常存。沼明金沙,岸列珍树。栏榡弥覆,罗网周
 
问:我心中没有妄念,与西方净土有什么两样?元音老人答:心体没有两样。因为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但有人说大话,心不肯空。事情来了他还著相,著相了就不是净土。。著相生西方,只能是生凡圣同居土。西方有四土的不同
 
现在单身人士非常多,有的是女嫁不出,有的是男娶不到,许多人向来自藏地的仁波切们求助,仁波切们也非常慈悲,要求他们多念作明佛母心咒:嗡 格 热 格 雷 舍 索 哈如果有些人家庭关系不好,也可以祈祷作明佛
 
金刚降魔杵,又名梵林普巴杵,一端为金刚杵,另一端为铁制三棱杵,中段有三佛像,一作笑状、一作怒状,一作骂状。此法器通常为修降伏法所用,用以降伏魔怨。持金刚降魔杵的本尊是普巴金刚(藏名,汉音译作多杰训努)
 
释迦牟尼佛本尊心咒是人生旅途的甘露得到了妙法才是真正得到了幸福快乐。迦牟尼佛的本愿,是要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信愿真切,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释迦牟尼佛本尊心咒是什么意思释迦牟尼佛,本是古印度迦
 
释迦牟尼佛本尊心咒简介释迦牟尼佛,梵名Sakya-muni。意即释迦族出身之圣人。又作释迦文尼、奢迦夜牟尼、释迦牟曩、释迦文。略称释迦、牟尼、文尼。意译作能仁、能忍、能寂、寂默、能满、度沃焦,或梵汉并
 
释迦牟尼佛本尊心咒的功德利益成佛后的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祖。在佛教中记载着农历的四月初八是佛的鼻祖释迦摩尼诞辰日。念释迦牟尼佛本尊心咒要以仁慈
 
释迦牟尼佛在我国人们的心中的地位是非常的高,因为它是创立的佛教。在佛教中的意义是非常的大的,所以我们要坚持的修持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留给了我们很多经典的精华,那你知道什么是释迦牟尼佛本尊心咒呢?什么
 
金刚亥母是一位女性神祇,其神格较为复杂。金刚亥母对有情众生特具悲心,行者如修习此法可速得加持,于修上师相应法时自观为亥母,能迅速生起相应。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法师开示的金刚亥母。让我来告诉你在我们的传承
 
 多宝佛(梵音Prabhuta-ratna),又译作大宝佛、宝胜佛、多宝如来。此佛于《法华经》中出现,他在久远劫前已灭度,但是以愿力的缘故,化成全身舍利,为了证明《法华经》的真实妙义,而安住在多宝佛塔
 
相信师兄们是听说过财源天母的,财源天母又称财宝佛母、财续佛母等,于六道中专司人道,掌世间之财富,并为五路财神之佛母。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财源天母。据佛经中记载,据佛经中记载,在过去久远劫中,迦叶佛住世时
 
黄色圣光明母有金刚座师六法,亦即六种形态:消除外部魔障、消除瘟疫、赎命、增寿、消罪。神圣光明母消除外部魔障,如盗匪、虎等害,以及其他罪业。“光明佛母”,是藏传佛教的本尊之一,虽然称为天,有时被看成是佛
 
不空成就如未能加持众生在世间及出世间的事业上圆满成就,是事业部的主尊。不空成就佛(梵名An哦ogha-siddhi),梵名音译为阿目伽悉地,***名为don-yod-grub-pa,密号悉地金刚、成就
 
赵朴初答:本尊(istadeva)是学者选择自己最敬爱最尊崇的一尊佛、一位菩萨或者一位明王,作为学习成就的对象或榜样,就叫本尊。要成就本尊的所有功德智慧,就要修习三密瑜伽法。三密就是身、口、意三业,瑜
 
问:修西方净土与修其他佛土,有无难易处之别?答:诸佛均普度众生,其功德相等,唯阿弥陀佛为誓愿最为特别之佛,观世音菩萨为菩提心甚大之慈悲菩萨。凡修西方净土者,除弑师父大逆不道,与已皈依三宝或皈依四宝之人
 
翁寿鹏(89岁)、蒋兰英(86岁)。苏州人,70年夫妻,有2男5女七个子女。二位老人家是我妻的姑父母。姑母退休后学佛,皈依三宝,持五戒,修十善,长素。姑母学佛得到姑父和子女们的支持,家中一间朝南房间做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
 
惟贤法师答:我的愿望与一般人有点不同,先生西方,后到兜率,再到人间。其实真的来讲到了那个境界的话,随心所欲,无往而不自在,哪分什么东西?都是一样的,都在华藏世界里面。佛佛道同,没有高下,有人说弥陀佛要
 
惟贤法师答:东方净土,着重在人生改善,西方净土,着重在死后一个最后的归宿。有个区别,一个是现实人生,一个是死后的安排。学佛,既要把现实人生搞好,你们看那个《药师经》的十大愿,就是要把现实人生搞好,又不
 
问:如何看待专修与兼修?答:兼修是不好,但是你要融合起来。兼修一般指禅净兼修,禅净兼修,还有一句话比这句话更严格的,就是不赞成的──二门俱破。你对于禅也信不及,对于净土也信不及,为什么你要兼修啊?就是
 
承询夏师所会《无量寿经》经文来历,此问甚为重要,敬答于次:(一)夏师会本中经文之来历问题:弟在注经前,曾把会本中每句经文都从五种原译中,找到来历。绝大多数都是某一译的经文,也有不少是综合数译的原文而成
 
问:修净土,很多大德都供一尊佛,他们原来供三尊,现在想供一尊佛,是因为想专一。一尊佛也是一个体,阿弥陀佛代表体,流现出报、化啦,观音、势至。这样的话,供一尊佛有没有跟原来相抵触?西方三圣像改成一尊阿弥
 
黄念祖答:诫求知解仁者近来研究《金刚经》,颇为勤苦,前进一步,甚以为慰。但应注意切不可流于一般治学方法。一般以求解多知为目的,此实背道而驰。知解门开,则悟门塞。六祖不识字,只听了约半卷经,即自家日生智
 
问:为何修任何本尊必兼修西方净土?黄念祖答:必兼修净土者,实为诺祖所传之心要,故莲花精舍之共愿为同生极乐。可见莲舍成员,人人均必以此为愿,如有异说,决非我先师之徒也。当今末世,欲出生死,唯有求生净土之
 
黄念祖答:1、念佛人(指信愿持名之人)临终有瑞相,上品往生者也。2、念佛人临终有恶相,决定不能往生者也。3、念佛人临终念佛,既无瑞相,亦无恶相,亦皆往生(此乃古德所说)。
 
黄念祖答:修持以莲师为主,求生则专志西方。因莲花精舍共愿之文,直指同生极乐也。莲师与弥陀无二无别,临命终时,佛来,莲师来,两尊同来,无量圣众同来,只要是接引往生,便是功德圆满。不问来迎者谁,关键是自己
 
黄念祖答:蒙古人住在蒙古包中,佛堂卧室只好挤在一处。只要不是有意亵渎,护法必当垂慈原谅。目前最好在佛像前垂设布帘。用功时,尽量先将室中打扫清净。然后拉开布帘,供养修法。下座礼拜后,复掩上帘幕。节录自:
 
黄念祖答:开顶后之修持5月22日信收到。目前继修金刚萨埵法甚好,理由如下:(一)此法虽名为忏罪法,实为无上密宗无上大法之第一部分。(二)忏罪亦极端需要,为自为他普作忏悔,于劫火欲燃之际,有此甘露,利乐
 
黄念祖答:劝如法修持大劄奉悉,因专心注经,迟覆为歉。弥陀、观音、莲师三身法,请照法本修持。近感密法行人,或升或降,因果分明,丝毫不爽。从未见如法修行,而无功效者;亦未见破法毁戒,而不遭恶报者。故我等务
 
黄念祖答:G居士(一)论临终往生,唯凭佛力。(二)不闻不睹,何惧魔军。您所问(甲、乙、丙)三问题,试答如下:甲乙两问都是临终之事:甲、无人引导,甚至干扰。乙、心脏病发,临终苦迫。因之畏惧,恐难往生。此
 
任何一个人,如果不愿意醉生梦死,一直糊涂到进火葬场,那就首先必须明白这一件事:为什么要活著?活著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黄念祖答:人身难得,哪方面难得?天比人聪明,有福有寿;天比人好,为什么不说天身难得?
 
黄念祖答:L老居士略谈大圆满法L翁老学长道鉴。大示及法照同时寄达,欢喜无似。既闻道场开光,复瞻宝像庄严。莲师法幢,蔚然建立,此实为大事因缘。学长偕伉俪与令媛令坦赞助之功,不可思议。为众生贺,为莲舍贺,
 
黄念祖答:劝深信六字大明治病之法,目前不必修,将来亦不必修。但对此法应珍重,留待有缘人。能知之法不妨多,所修之法必须专。目前修行人忙忙乱乱,劳而无成,都是缺少信心,对自己现修之法信不及。于是东求西问,
 
黄念祖答:劝慎勿信汝意《四十二章经》云: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盼您好好体会这两句经文。因为汝意全体从妄想所生,如何能信,如何能坚持。目前您之真心为妄想所蔽,故汝意不可信,而应虔诚依止善知识。依教奉行
 
黄念祖答:(一)仁者喜读《弥陀要解》而难于领会《金刚经》。殊不知《要解》全体正是金刚般若,但能熟读深思,领会一二,穷劫受用不尽。仁者机缘既在《要解》,盼一门深入。(二)读书亦不必太多,目前但以《要解》
 
问:八风是动还是不动?黄念祖答:此问实质是当人应否不随八风而动之问题。此回答是决定而简单的枣当然是不随。教下之忍辱戒定,都是不随之意也。至于宗下,一风也无,何有八风?更谈什么随动不随动?从风源起处,一
 
黄念祖答:H老居士 一、答(一)愿贵切实,(二)临终观行拜读大愿,至表赞叹。妙解如环,情辞真挚,定邀四宝加被圆满成就。窃以愿贵切,贵落实。令学长胜愿即贵在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十六字。
 
黄念祖答:劝深信因果端正知见连奉二劄,惊闻令师某某发狂逝世,足见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是故菩萨畏因。前以讳言人师之非,故论事不论人。实则所举之事(见第七函),正某某之病。前则略举数端,其实尚不止此。某某修
 
念佛与密法是否可兼修?随自意乐,可兼修,也可一门深入,只修净土。密法可不修,净土绝不可少。诺那活佛当年开示:凡学宁玛法者,无论修何本尊,皆须兼修弥陀本尊,求生极乐净土。我的一些金刚弟兄,多具福慧,修到
 
黄念祖答:菩提心浅言之,是悲智并运之心,亦即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相结合之心。终日度生是悲,终日无度是智,终日度生、终日无度之心是菩提心。净业行人一心为利乐有情故,求生净土。愿见佛闻法后,尽未来际度一
 
黄念祖答:临终一念可以往生承询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何以临终一念亦得往生?此问切要。盖信愿持名之功德,超情离见,不可思议。正如蕅益大师所示: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称名,
 
黄念祖答K老居士(一)茶碗的空假中三观(二)略谈物质文明皆有为法上次光临途中备受辛苦,足证为法心切,甚为难得。所问敬答于次:您问茶碗如何结合《金刚经》?(一)茶碗,是假有,若根本无此物,何有此形?何有
 
黄念祖答:劝放下万缘单提一念您当前的第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唯一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万缘放下,一念单提。了生脱死,唯此一法。所谓万缘,不仅柴米油盐、妻儿子女、富贵荣华、地位声名、功勋事业、学
 
答:兼修是不好,但是你要融合起来。兼修一般指禅净兼修,禅净兼修,还有一句话比这句话更严格的,就是不赞成的──二门俱破。你对于禅也信不及,对于净土也信不及,为什么你要兼修啊?就是觉得必须两个搁在一起我才
 
黄念祖答:如何判断所发之愿是否恰当?此问最好。此问甚切,此问抓住了根本,此是联系当前实际行动的迫切之问,故表扬之。说来也难信,许多人修行一辈子,不懂得什么叫发愿,更不懂什么叫切愿。切者,恳切也,迫切也
 
黄念祖答:咒语不应翻译来信收到,问题解答不日另寄。《童蒙止观》等乃基本功。静坐是上座修法之第一步。端身正坐,调气调心,清净安定之后,才开始修法,修法即是观也。若能于观中即寓止,始是止观并运之大法。咒语
 
问:有很多新皈依的弟子,认为应该到处去供养。如果你不去供养,那些法师大德就没有供养了。他们认为这样比较对,你们躲在家里,关起来好好念佛念经,他说你们不对?黄念祖答:这事难免。这样,大家经济力量够,随缘
 
黄念祖答:论密宗重见地佛法是心地法门,用功宜在念头上用功。密宗最重见地。盼多读《净土资粮》中之拙著,懂得了净宗才能懂密宗,能懂才能正信。颇有净密都不懂而学密者,这只是迷信。既是迷信,举体都在迷中,故决
 
黄念祖答:(一)论开悟(二)劝蹑解起修大函敬悉。承询树上之猴,必以一手攀枝,若双手齐放,即是悟境之说。此为老学长数十年来久参之老问题,既承下问,焉敢缄默。只好再扯一堆葛藤。禅云:撒手空行。又云:如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