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黄念祖:生死苦海六道轮回
2025-10-04 13:13

众生由于妄想执著,起惑造业,岂但障蔽了本有的佛性,而且招致种种业报,沉沦生死海中,轮转六道,欲出无期。而且轮回之说是佛教独有的。一般是断见,认为死了就完了,一切都断灭了。另一种是常见,认为死了就是鬼,鬼老存在。没那么简单。断常两见都是错误的,鬼是六道之一,都在轮回转变,无有休止。轮回之说国内外已经证实了,死了之后还在轮转,有前生有后世,已经得到证实。今天看到国内外的报导:姐妹两个,一个五,六岁,一个十一岁。在外国高速公路车祸太多了,因为车超速,把两姐妹同时撞死了。他们的父母很伤心,原来的房子住不下去了,因为一看见房子,睹物思人啊!她们姐妹活著的情况都想起来了,只好摆脱,就换了地方住。过了一段时候,又怀孕了,生一对双胞胎。双胞胎没什么奇怪了,但是他身上都有记。而这个记一个在头上,一个在背上。就是两姐妹撞车受伤之处,所以今生这个地方就有记。并且两姐妹都常做有车开来直撞自己的恶梦。中国也有类似的事,上海一位工程师访问了一个记得前生的人。他前生是土匪,与军队遭遇,他们土匪就跑,后面就开枪,一枪从后面打进来,他就死了。死了他就投胎了。他并说:我前生挨枪子的地方,今生凹一块。这位工程师摸了一摸,果然在脊椎旁边凹下去一公分多,是一个坑,正是前生挨枪子的地方。

佛教的轮回之说,不但国内当前有许多活生生的事例来作证明。国外也同样有大量的人死后又投胎的真实事迹。并且进行了种种研究,出版了专书,证明确有轮回之事。佛教认为由于众生妄想执著,造种种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一丝不爽。于是或因还债,或因索命,种种因缘,轮回六趣(即六道)。天,修罗,人是三善趣;畜,鬼,地狱是三恶趣。人在中间,人就很苦,恶趣中的畜生比人更苦。七十年代初我在邮电学院确山干校,曾经被派去养猪。猪真可怜,猪的可怜不在于它自身被杀,更可怜的是:注定了它的所有的子子孙孙都要被杀。这真是一个大苦,不但自己被杀,子子孙孙都要被人杀光,被人吃光。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孩子,谁不心痛孩子,你的子女注定都要做人家嘴里的菜,这苦不苦啊!这还是轻的呢!鬼趣的苦,地狱中苦更不可说呀!鬼没有不挨饿的,所以叫做饿鬼,看见水,都是浓血,渴得嗓子冒火,也没法喝,食物进口就化为烈火。 里放焰口就是救济饿鬼,这个法为什么叫焰口,因为饿鬼满口都冒火焰。放焰口是密法,要给饿鬼开喉咙,把食物化为甘露,使饿鬼都能受用,并加持说法,救度饿鬼离苦得乐。

鬼趣的监狱,就是地狱。地狱有多种类形,罪报的形式,受报的长短,都随众生所犯的罪行而有差别。地狱之罪,十分惨重。人间一夜,地狱已经历无数生死。例如炮烙地狱中,烧红了的铁柱子,可是多淫众生妄执过深,习气太重,他看见烧红的铁柱,他就抱住,于是烧焦了,他为什么去抱?多淫的众生,淫欲心特别重,他的业力支配,使他看见这个柱子是个美女,看见美女他就不由自主的去拥抱。拥抱就烧了,疼啊!死了。介是记性太坏了,风一吹又活了,活了又忘了,看见美女还要抱,就这么一千次一万次,一万万次也记不住。所以是愚痴,愚痴到了万分。所以地狱就是这样形成的。人是属于善道,但人也是很苦啊!也八苦交煎。爱别离苦,你总有爱别离吧,爱的人要别离呀!越是爱,别离的时候就越是苦。因为是凡夫,一另就永别了。难道不苦吗?怨憎会苦,怎么这个同事单让我和他碰上了,真别扭。越别扭,越碰到一起,到那都碰到些别扭人。你因缘不好到那都怨憎会,最不理想的是这样:有的夫妻,两人在一块就吵架,就怨憎会,等两人分开了又彼此想,又成了爱别离。所以说众生没办法。还有求不得苦。你总有个求不得,求不到手的事物,你求不死就求不到手。求不得每个人都有。成吉思汗打平了欧亚,想不死不可能。因为有求不得苦。再加上人人都有生老病死苦。还有五阴(即蕴)炽盛苦,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众生恰恰相反,妄想执著,于是五阴炽盛,受一切苦厄。五阴障蔽了本有的佛性,所以它最苦,余苦皆从它而生,其为八苦。这就是人类的八苦。八苦交煎,其苦万状。

至于地狱之苦,文中极简单的介绍,详情读读《地藏经》。其它宗教是把地狱当作神的惩罚。而佛教就不是这样,佛是极慈悲,是平等。佛就是觉悟的众生,众生就是还没有觉悟的佛。平等平等。佛没有罚人的思想,《地藏经》中佛拜托地藏,连称,地藏地藏啊!拜托了再拜托。我读了《地藏经》老要落泪啊!释迦牟尼佛拜托地藏菩萨,这个人只要生前有那么一点点,细头发尖那么点善,你都不要叫他进地狱啊!拜托地藏啊!不是佛处罚你进地狱,佛是大慈悲,大平等,但是众生有时候没有办法啊!习气太重。妄想执著,过于深重。自 地狱,自抱铁柱,徒唤奈何!

End

自在于生死

◎ 谈锡永去年我游落基山,在山脚小镇一家专卖化石的小店中,亲眼看到一亿九千万年以前,也即是侏罗纪时代生命死亡的恐惧。我把这块海虾化石买回来,在石上题了四个字:沧海留痕。这片化石应该即是认识死亡的最好教

黄念祖:堂舍楼观 第十六卷

堂舍楼观 第十六卷黄念祖老居士【又无量寿佛讲堂精舍。楼观栏楯。亦皆七宝自然化成。复有白珠摩尼以为交络。明妙无比。诸菩萨众。所居宫殿。亦复如是。】无量寿国中说法的讲堂、修法的精舍,以及一切楼观栏楯(观音

黄念祖:受用具足 第十九卷

受用具足 第十九卷黄念祖老居士【复次极乐世界。所有众生。或已生。或现生。或当生。皆得如是诸妙色身。形貌端严。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受用种种。一切丰足。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须

黄念祖:德风华雨 第二十卷

德风华雨 第二十卷黄念祖老居士【其佛国土。每于食时。自然德风徐起。吹诸罗网。及众宝树。出微妙音。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安和调适。犹如

黄念祖:决证极果 第二十二卷

决证极果 第二十二卷黄念祖老居士【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复无住著家室。于一切处。既无标式名号。亦无取舍分别。唯受清净最上快乐。】决证极果,阿弥陀佛的大愿就

黄念祖:宝莲佛光 第二十一卷

宝莲佛光 第二十一卷黄念祖老居士【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亦然。复有无量妙宝百千摩尼。映饰珍奇。明曜日月。彼莲华量。或半由旬。或一二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1集)

《净修捷要》是先师夏莲居老居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著作。一个真实的修行有成就的人,他所写的东西、所讲出来的东西,不同於一般人。所以我们在研究正文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这个序。《净修捷要》,一开始这篇就是序,也

黄念祖: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卷

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卷黄念祖老居士【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前一品是第十七诸佛称叹大愿的成就,本品是大愿核心第十八十念必生大愿的成就。此愿是从真实之际、真实之慧所生的真

黄念祖:十方佛赞 第二十三卷

十方佛赞 第二十三卷黄念祖老居士【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3集)

他是「兴大悲」,兴起了大的慈悲心。慈和悲的含义不同,慈是与乐,所以慈母,小孩子你要什么给你什么,我给你,这是慈;悲就是拔苦,要他出苦。所以大悲观音是千手千眼上头现出一个威猛相,第一个头是红的是阿弥陀佛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2集)

第一条,这一条就是介绍我们这个世界的导师,所以一切都是尊师重道,重道就必然要尊师。所以我们对於师,这都是一般的,尤其是佛法这样,这种不是释迦牟尼如来,谁也不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实重要的问题,而且得到解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6集)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法身是最清净,离一切相。法身的佛,佛有三身,佛是法身、报身、化身。在西方现在说法的是报身,而报身之本是法身,法身就「遍一切处」,刚才不是说遍一切处?这个说的是法身,法身,没有一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9集)

「一心观礼,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这一段。亦号无量光,底下就说,「无边光、无碍光、无等光。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这是十二光佛,从无量光起。这十二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14集)

这一段是密净不二。「一心观礼,显密一体」,显教和密教是一体。目前大家好像有点分别,显教就是和尚,密教就是喇嘛,称为喇嘛教。确实有好些个风俗习惯表现,喇嘛和僧人不一样,服装也不一样,用的法器也不一样,念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12集)

现在到了第十段,第十段就是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我们「一心观礼,极乐世界,教主本尊」。教主,大家都知道吧!释迦牟尼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教主。本尊这是密教的语言,密教修什么法,那个佛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13集)

「一心观礼,佛由心生」,刚刚我们讲阿弥陀佛是出家多少年成就成了阿弥陀佛了。这个地方一句话说,佛由心生。佛在哪来的?佛就是由你心里头生出来的。这一句好多人听了之后,他就很难,他就说这么说起来,我就失掉了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10集)

「一心观礼,无量光寿,如来世尊」。无量光寿是别号,如来世尊是通号,就把十号都摆在里头了,就说一个头一个尾都代表了。他们的「光明普照十方世界」,前面有说无边、无碍等等,它是无量的,既然是无量、无边等等,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11集)

这一段就是在《无量寿经》里头,这一段是佛都把法都说了,阿弥陀佛怎么成就了,又说了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如何如何苦,再三告诫。然后佛就问阿难说:你想看见极乐世界吗?你要想看见你就礼拜。阿难就听话,就礼拜,他头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

《净修捷要》报恩谈黄念祖老居士前言《净修捷要》又名《五念简课》,是夏莲居老居士集大悲心、大愿心为我等末法粗陋浅机而作的简课。黄念祖老居士生前原拟撰写《《净修捷要》报恩谈》。但我等众生福薄缘浅,未能实现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8)(《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8(概要)菩提心是这样的大,菩提心量就是这样大,他要度尽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在一切空间,包括广大无边。这些众生过去的我要度,现在的我要度,未来的我也要度。包括时间,广大长远,都没有边际。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5)(《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5(概要)《华严经》经末,华严最后一卷,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把普贤行愿品列入净土五经之一,这就是证明。《华严》讲了这么多,那么多玄妙,讲到八十篇,最后还是要用,尽除一切诸障碍,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6)(《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6(概要)你念佛名的时候,你这个时候正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心里就这一句佛号的时候,并且就一句的时候,别的妄想就没有了吧,就换掉了百千万亿的妄想杂念。如果念佛啊,我怎么还是妄想纷飞。你不知道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2)(《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2(概要)溪谷幽冥之处,悉大开辟,皆同一色,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瀚,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都开辟,都开开好了。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7)(《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7(概要)再引证一下《弥陀要解》,澫益大师说吾人现前,一念清净心性。我们每个人当前一念的心,一念的性,不在内不在外,在哪?在里头,在外头,在中间,都不是。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过去心不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9)(《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9(概要)有余涅槃,这才能够从同居土升到方便有余土。四土,同居土的之上是方便有余土,是小果的圣人,阿罗汉所居的土,这种叫做竖出三界。按通常的向上升,升天,出欲界到色界,出色界到无色界,出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5)(《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5(第1品)阿弥陀无量寿,就是我们的本觉。从本觉起,我们念佛庄严自心、清净自心,开始觉悟,最后达到究竟觉,就是清净平等觉了,这是配三觉。那要是倒过来,把这平等觉作为我的本觉,我们起心念佛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4)(《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4(总释题名)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底故,这个乘能够穷尽到一切法的源底、根源,所以乘为大,这是大乘的含义。十二类因缘又说了,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是无量无边,这个法是无量无边呀。以是因缘也叫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3)(《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3(概要)自主的本心啊自心啊。自心就是自然中自然相,自然有根本。自心他就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郁单成七宝,就是无意的话。郁单是本单四大部洲中郁单,是本单洲。郁单之自然,自然成七宝。自然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0)(《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20(第二品)就有了数量,无量的智,能够照见种种不同之相。刚才说众生有种种根,所以我们给种种药。如你不通达众生,那你怎么给药呀。众生种种差别呀!种种病呀!这差别相,这叫什么智慧呀,这叫无量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6)(《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6(第一品)这《净影疏》,慧远大师是隋朝的。他说神通已达,叹其德胜。所谓很神异。神异称为神。他神异,凡情所不能达的。什么叫通?没有壅碍叫做通,壅,堵塞了,堵住了,就不通了。通有身通,天眼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8)(《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8(第二品)究竟彼岸,彼岸就是波罗蜜。证到如来到达彼岸。《净影》就是慧远大师他解释究竟涅槃,涅槃正是彼岸,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这都是《智度论》的话。《净影疏》解释究竟涅槃就是解释究竟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7)(《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7(第二品)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 、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9)(《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9(第二品)还有另外一件事,爱欲同等的难办,那一切众生都不能承当。幸亏只有一个事情,这个事情最难办,爱欲。一切众生都因为爱欲而证性命,性命就是这么来的,生死之本啊。再有一件事情这么严重不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3)(《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23(大教缘起第三)护佛种性常使不绝。护者是护持、维护。佛种性者可以解释六度。我们引征《会疏》的话,他举佛种性四个解释,我们今日举其三个:(一)众生所具佛性,人人都有佛性,众生心中具如来性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后汉支娄迦谶译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编辑说明前 言经 题法会圣众第一德遵普贤第二大教缘起第三法藏因地第四至心精进第五发大誓愿第六必成正觉第七积功累德第八圆满成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二)

大教缘起第三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三)

必成正觉第七【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我建超世志 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 誓不成等觉复为大施主 普济诸穷苦 令彼诸群生 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 成就菩提果】本品是必成正觉。上一品发大誓

黄念祖: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下)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下)(四)发愿信愿持名为宗,底下谈愿。愿就是厌离婆婆,欣慕极乐。对于娑婆世界我们毫无贪恋,愿意出离,一心所向往的只是极乐世界、这就叫作愿,愿很重要,所以说金刚非坚,愿力为坚。金刚

黄念祖: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上)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上)黄念祖居士著(一)引言(二)明宗(三)生信(四)发愿(五)持名(六)妙果(七)后语附文:集科学家与佛学家于一身的人善护念蕅益大师开示: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

黄念祖:《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3信有六信

信有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1)信自《要解》说: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

黄念祖:《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4全妄

下说: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依是依报,黄金为地、七宝楼台、八功德水是极乐的依报。依报属于器世间正指正报,表有情世间。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诸上善人等,是极乐的正报

黄念祖:《心经》讲解_黄念祖讲心经

一、《心经》要义今天给大家讲我们经常念的一本经,也是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我们学习的题目叫做生活中的智慧--《心经导读》。《心经》共268字。正文260字,题目8

黄念祖:心经略说

心经略说黄念祖老居士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一、心经两种形式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

黄念祖:最初方便的观门

一切行人的修持,都应该是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所以必须善于学习般若,遵循指示,直趋觉岸。学习之道就是:依文字般若的启示,按自己的正确体会来进行观照,一步步深入。文字般若的体会越深,观照的境界就越高。

黄念祖:未悟之前,不可妄谈佛法

近更多有双手齐执之行人,纵变为三头六臂,每臂也必须执著,爱锁情枷,名缰利锁,邪见疑根,视同拱壁,爱玩不舍。如是修行,徒自欺尔!老学长久侍上师,闻法独多,修法又勤,此皆多数师兄所未能及者,敬祈百尺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