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蒋维乔:因是子静坐法 序
2025-05-07 06:40

因是子静坐法正篇

蒋维乔

静坐法,即古之所谓内功也。古者养生之术,本有外功内功二者。医术之药饵针砭,治于已病;养生之外功内功,治于未病者也。自后世失其传,习外功者多椎鲁而无学;而内功又专为方士所用,附会阴阳五行坎离铅汞诸说,其术遂涉于神秘,为搢绅先生所不道。夫世间事物,苟能积日力以研究之,必有真理存乎其间,本无神秘之可言。所谓神秘者,皆吾人为智识所限,又不肯加以研究,人人神秘之,我亦神秘之耳。余自幼多病,屡濒于死,弱冠以前,即研究是术。庚子之岁,乃实行之。以迄于今,未尝间断。盖十八年矣。不特痼疾竟瘳,而精神日益健康。久欲以科学之方法,说明是术之效用;顾以未肯自信、操笔辄止;非敢自秘,将有待也。近闻日本冈田虎二郎,藤田灵斋,均倡导静坐法,其徒皆有数万人。冈田之徒,盖冈田式静坐法;藤田自著息心调和法、身心强健秘诀二书;风行一时,重板皆数十次。余取而读之,则慨然曰:是吾国固有之术也。冈田藤田之书,平实说理,不为神秘之谈耳。惟其说能本乎科哲诸学,乃异于吾国古书所云。余于是乃不能自己矣。间尝默察吾国民之根性;凡一切学术,以及百工技艺,苟有超绝恒蹊者,往往自视为秘法,私诸一己,不肯示人,以为公同研究。自古至今,卓绝之艺术,坐是而不传者,盖亦夥矣。东邻之民则不然,得吾一术,必公同研究之。其结果且远胜于我,我方且转而取法之矣。如吾国之外功,其粗者为八段锦,精者为拳艺。然以自秘之故,不肯公同研究,卒至习者无学,学者又莫之能习。迨明季有陈元赟其人者,流亡至日本;以是术传福野七郎左卫门等。彼国人起而研究之,至今蔚成柔术。而我国之拳艺如故也。内功,其粗者为可却病,精者乃可成道。然亦以自秘之故,不肯公同研究,卒至流为怪诞,趋入异端。今日本人得其术,加以研究,创为静坐法。彼国人自大学讲师学生军人老幼男妇,多起而效法之。且学校有以之加入课程;大学学生,更有联合为静坐会者。嘻!何其盛欤!而我国人则何如也。夫非以自秘之故而失其传耶!亦可慨矣。余之为是书,一扫向者怪异之谈,而以心理的生理的说明之。凡书中之言,皆实验所得,于正呼吸法,亦兼采冈田之说。至于精之成道,则屏而不言。以余尚未深造,不敢以空言欺人也。抑吾国之民性,至今日浮动甚矣;一书当前,多不能体察其理,为盲从,为被动;一閧之市,有初鲜终;民性如此,国几不国矣。以静坐之术救之,其诸为扁卢之良药欤!吾将以是书卜之也。

一九一七年冬月因是子识

End

蒋维乔的《因是子静坐法》

◎ 老 平 蒋维乔(1873~1958),字竹庄,别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人。教育家、养生家、佛学家。蒋维乔年幼时体弱多病,后修习静坐,持之有恒而使身体健康。他根据自己的练功体会撰写了《因是子静坐法》一书

蒋维乔:佛学纲要 第三章 释迦牟尼的略史

第三章 释迦牟尼的略史第一节 释迦成道以前的状况【释迦牟尼的意义】前面第一章中间所说的「佛陀」,那是一种通称。实则这创立佛教的大教主,叫做释迦牟尼。释迦,是种族的名称,译它的意,是叫「能仁」。牟尼的意

蒋维乔: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 第一章 绪言

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蒋维乔第一章绪言写这书的本意,是有鉴于我国上古一直传到如今的医疗预防法极有价值,不过遗下来的书籍,满纸是阴阳五行、坎离铅汞等代名词,叫学者没有方法去了解,理论又涉于神秘,所以不能广

蒋维乔:佛学纲要 第一章 绪论

佛学纲要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什么叫做佛学【佛陀的意义】这个「佛」字,是从印度梵文里翻译出来的名词;如果拿梵文声音,完全翻出,就是「佛陀」两字;它的意思,就是觉者。这觉者又含三种意义:一曰自觉;二曰觉他

蒋维乔:因是子静坐法 序

因是子静坐法正篇蒋维乔序静坐法,即古之所谓内功也。古者养生之术,本有外功内功二者。医术之药饵针砭,治于已病;养生之外功内功,治于未病者也。自后世失其传,习外功者多椎鲁而无学;而内功又专为方士所用,附会

蒋维乔: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第二章 正修止观工夫

第二章正修止观工夫第一节修止止者入坐时止息妄念也。修止之法有三。㈠系缘止。系者,心有所系也。心中起念时,必有所依附之事物,谓之缘。吾人心之所缘,忽甲忽乙忽丙忽丁刹那不停,谓之攀缘。今则系此心念于一处,

蒋维乔:谒虚云大师

我是八十老翁,近年来屏谢世事,专心修法,积聚往生资粮,所以不大出门。惟闻虚云禅师将要来上海,我想他老人家虽然在三十余年前,为了请商务印书馆翻印的《续藏经》,到过我的家里,以后就很少来往。趁他驾临上海的

蒋维乔: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 第二章 静坐的原理

第二章静坐的原理第一节静字的意义地球一刻不息在那里转动,我们人类在地球上面,比蚂蚁还小得多,跟着地球去动,自己一点不知道;但自己无时无刻也在自由行动,即使睡眠时,心脏的跳动,也绝不能停止。这样说来,宇

蒋维乔:密教略说

密教略说摘自蒋维乔《中国佛教史》第十四章佛教至唐代渐备,非仅成立新宗;如善导之念佛宗;慧能之禅宗;道宣之戒律宗;皆能综合唐以前之研究而集其大成者;他如法相宗、密教则新自印度来者也。所谓新开之宗旨,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