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 第873部 - 大藏经
2025-10-04 10:51

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 一卷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归命礼普贤金刚莲花手

说修瑜伽法先应礼三宝

长跪合莲掌运心对圣众

陈罪应随喜

次观一切法远离于尘垢

应诵此真言器界皆清净

净地真言曰唵啰儒((引))波誐哆

((引入))萨嚩达摩((引入声呼))

次当净三业观法本清净

诵此真言明三业皆清净

净身真言曰娑嚩(二合)婆(引)嚩秫

驮((引入))萨嚩达摩((引入))

由此真言故其身成法器

于虚空观佛遍满如胡麻

则诵遍照明历然见诸佛

观佛真言曰欠嚩日啰(二合)驮睹

吽字想于心变成五股杵

应想遍身中所有微尘数

为金刚萨埵金刚掌舒臂

全身委地礼舍身遍法界

奉献阿閦尊尽礼事诸佛

真言曰

唵萨嚩怛他((引))誐多布儒((引))波萨他((二合))曩也((引))怛摩(二合(引))喃儞哩耶((二合))多夜((引))弭萨嚩怛他((引))誐多嚩日啰(二合)萨怛嚩(二合(引))地瑟咤(二合)娑嚩(二合)[牟*含]吽

次想怛[口*洛](二合)字于额金刚宝

想身为宝形身中微尘数

想成金刚藏全身以额礼

金刚掌于心奉献宝生尊

想于无边刹首持五佛冠

灌一切佛顶

真言曰

唵萨嚩怛他((引))誐多布惹((引))毗晒迦耶((引))怛么(二合)喃儞哩耶((二合引))多夜弭萨嚩怛他((引))誐哆嚩日啰(二合(引))啰怛曩(二合(引))毗诜者[牟*含] [口*洛](二合)

观纥哩于口即想八叶莲

观身为莲华身中微尘数

想成金刚法全身以口礼

金刚掌于顶奉献无量寿

想遍诸佛会而请转法轮

真言曰

唵萨嚩怛他((引))誐多布惹钵啰(二合)嚩哩多(二合)那((引))耶((引))怛么(二合)喃儞哩(二合)耶((二合引))多耶((引))弭萨嚩怛他((引))誐多嚩日啰(二合)达么(引)钵啰(二合)嚩哩多((二合))耶[牟*含]纥哩(二合)

恶字想于顶变为业金刚

观身普金刚身中微尘数

皆成金刚业全身以顶礼

当心金刚掌奉献不空尊

想于普集会观金刚业身

而作大供养

真言曰

唵萨嚩怛他((引))誐多布惹羯磨抳阿怛么(二合)喃儞哩耶((二合引))多夜弭萨嚩怛他((引))誐多嚩日啰(二合)羯磨矩嚧[牟*含]恶恶恶

次结金刚持大印禅慧檀智反相叉

右膝着地置顶上一一想礼如来足

舒指从顶如垂带从心旋转如舞势

金刚合掌置顶上

真言曰

唵萨嚩怛他((引))誐多迦((引))耶嚩讫只多嚩日啰(二合)嚩娜南迦噜((引))弭唵嚩日啰(二合)勿(征一反)

归命十方正等觉最胜妙法菩萨众

以身口意清净业殷勤合掌恭敬礼

无始轮回诸有中身口意业所生罪

如佛菩萨所忏悔我今陈忏亦如是

诸佛菩萨行愿中金刚三业所生福

缘觉声闻及有情所集善根尽随喜

一切世灯坐道场觉眼开敷照三有

我今[跍*月]跪先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所有如来三界主临般无余涅槃者

我皆劝请令久住不舍悲愿救世间

忏悔随喜劝请福愿我不失菩提心

诸佛菩萨妙众中常为善友不厌舍

离于八难生无难宿命住智相严身

远离愚迷具悲智悉能满足波罗蜜

富乐丰饶生胜族眷属广多恒炽盛

四无碍辩十自在六通诸禅悉圆满

如金刚幢及普贤愿赞回向亦如是

行者广大愿次应发胜心

愿一切有情如来所称赞

世间出世间速成胜悉地

真言曰

唵萨嚩怛他((引))誐多商斯哆(引(入))萨嚩萨埵喃萨嚩悉驮药三波儞演(二合)耽(引)怛他((二合)) 誐多室者(二合)地底瑟姹(坼谏反)耽(引)

么吒为两目应观为日月

二手金刚拳各安于腰侧

遍视空中佛诸佛皆欢喜

所有香花等及余供养具

因此目瞻睹去垢成清净

辟除成结界

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涅哩(二合)瑟致(二合)么吒

福智二羽合十度初交分

名为金刚掌一切印之首

真言曰

唵嚩日[口*兰](二合引)惹哩

即彼金刚掌十度结为拳

名为金刚缚能解结使缚

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引)满驮

即以金刚缚能净第八识

亦除杂染种怛啰(二合)吒二字

想安于两乳二羽金刚缚

掣开如户扇

真言曰

嚩日啰(二合)满驮怛啰(二合)吒(半音)

即以金刚缚禅智屈入掌

檀慧戒方开想召无漏智

入于藏识中

真言曰

嚩日啰(二合引)吠奢恶

即以前印相进力拄禅智

以附于心门无漏智坚固

真言曰

嚩日啰(二合)母瑟致(二合)鑁

二羽金刚缚忍愿竖如针

才诵真言已自身成普贤

坐于月轮上身前观普贤

真言曰

唵三昧耶(引)萨怛鑁(二合引)

行者次应结大誓真实契

二羽金刚缚檀慧禅智竖

忍愿交入掌指面令相合

以二度刺心名为大悲箭

以射厌离心极喜三昧耶

警觉本誓愿

真言曰

唵三昧耶斛(引)苏啰多萨怛鑁(三合)

行者次应结降三世大印

二羽忿怒拳檀慧背钩结

进力二背竖身想忿怒王

八臂而四面笑怒恐怖形

四牙炽盛身右足笪左直

踏大天及后励声诵真言

旋转于十方左转成辟除

右旋成结界

真言曰

唵苏((苏唵反))婆儞苏婆吽((短呼下同))蘖哩((二合))诃拏((二合))蘖哩((二合))诃拏((二合))吽蘖哩((二合))诃拏((二合引))播野吽诃((引))曩野斛((引))婆((去声))誐 鑁缚日啰(二合)吽发吒(半声(呼))

次结金刚莲二羽金刚缚

檀慧禅智竖莲华三昧耶

得成莲华部转轮之主宰

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钵娜摩(二合)三摩耶萨怛[口*梵](三合)

阿赖耶识中违背菩提种

次结法轮印摧彼厌离轮

即前莲华印檀慧而交竖

摧掣于自心即灭二乘种

真言曰

吽吒枳萨怖(二合)吒耶摩诃((引))尾啰((引))誐嚩日[口*蓝](二合)嚩日啰(二合)驮啰萨帝曳(二合)曩坼(敕角反)

即结大欲印二羽金刚缚

禅入智虎口随诵而出入

真言曰

唵苏啰多嚩日[口*蓝](二合)[口*弱]吽鑁斛(引)三昧耶萨怛[口*梵](二合)

大乐不空身印契同于上

普愿诸有情速证如来地

修行瑜伽者应发如是心

成就众生已次当召一切

自成大深智菩提大欲满

圆成大悲种

真言曰

唵摩诃苏佉嚩日[口*兰](二合)娑驮耶萨嚩萨怛吠(二合)毗喻(二合)[口*弱]吽鑁斛((入))

次结召罪印二羽金刚缚

忍愿申如针进力屈如钩

起大悲愍心来去而观想

召诸有情罪自身三恶趣

众罪召于掌黑色如云雾

众多诸鬼形

真言曰

唵萨嚩播((引))波((引))迦哩洒(二合)拏嚩日啰(二合)萨怛缚(二合)三摩耶吽发吒(吒半声)

次结摧罪印八度内相叉

忍愿如前竖应观独股杵

当应自身相变成降三世

励声诵真言内心起慈悲

忍愿应三拍摧诸有情罪

三恶皆辟除

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播((引))尼尾萨普((二合引))吒(二合)耶萨嚩播((引))耶满驮那儞钵啰(二合)谋讫洒(二合)耶萨嚩播((引))耶誐底(丁以反)毗药(二合)萨嚩萨怛嚩(二合)萨嚩怛他((引))誐多嚩日啰(二合)三摩耶吽怛啰(二合)吒(半音)

次净三业障令灭决定业

二羽金刚掌进力屈二节

禅智压二度结此业障除

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羯磨尾输((引))驮耶萨嚩嚩啰拏((引))儞母驮萨底曳曩吽(引)

次成菩提心自他令圆满

印如莲华契安于顶之左

真言曰

唵战捺嚧(二合(引))多[口*梨]三曼多婆捺啰(二合)枳啰尼摩诃嚩日哩(二合)尼吽

运心诸有情月上如来威

速成如普贤瑜伽经所说

应结跏趺坐支节不动摇

应结等持印二羽金刚缚

仰安于脐下端身勿动摇

舌拄于上腭止息令微细

谛观诸法性皆由于自心

烦恼随烦恼蕴界诸入等

皆如幻与焰如乾闼婆城

亦如旋火轮又如空谷响

如是谛观已不见于身心

住寂灭平等究竟真实智

即观于空中诸佛如胡麻

遍满虚空界想身证十地

住于如实际空中诸如来

弹指而警觉告言善男子

汝之所证处是一道清净

金刚喻三昧及萨婆若智

尚未能证知勿以此为定

应满足普贤方成最正觉

身心不摇动定中礼诸佛

真言曰

唵萨嚩怛他誐多波娜满娜南(引)迦噜弭

行者闻警觉定中普礼已

唯愿诸如来示我所行处

诸佛同音言汝应观自心

既闻是说已如教观自心

久住谛观察不见自心相

复想礼佛足白言最胜尊

我不见自心此心为何相

诸佛咸告言心相难可测

授与心真言即诵彻心明

观心如月轮若于轻雾中

如理谛观察

真言曰

唵只多钵啰(二合)底吠邓迦噜弭

藏识本非染清净无瑕秽

由具福智故自心如满月

复作是思惟是心为何物

烦恼习种子善恶皆由心

心为阿赖耶修净以为因

六度熏习故彼心为大心

藏识本非染清净无瑕秽

长时积福智喻如净满月

无体亦无事即说亦非月

由具福智故自心如满月

踊跃心欢喜复白诸世尊

我以见自心清净如满月

离诸烦恼垢能执所执等

诸佛皆告言汝心本如是

为客尘所翳菩提心为净

汝观净月轮得证菩提心

授此心真言密诵而观察

真言曰

唵冒地只多母驮波那夜弭

能令心月轮圆满益明显

诸佛复告言菩提心坚固

复授心真言

唵素乞叉(二合)么嚩日啰(二合)

观五股金刚莲华真言曰

唵底瑟侘(二合)嚩日啰(二合)钵娜么

汝于净月轮观八叶莲华

令普周法界唯一大莲花

应当知自身金刚莲华界

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怛么(二合)句((引))含

End

传统注疏《金刚经》

施青石唐代以后,翻译佛经的工作基本停止。但《金刚经》却以注疏、释论的形式,持续影响着中国文化。不知不觉间,《金刚经》已经褪去了印度文化的繁杂琐碎,甚至超越了宗教的神秘玄虚,成为中国文化中安身立命的人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集注序

◎ 朱 棣朕惟佛道弘深精蜜,神妙感通,以慈悲利物,以智慧觉人,超万有而独尊,历旷劫而不。先天地而不见其始,后天地而不见其终。观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盖可见矣。是经也,发三乘之奥旨,启万法之玄微。论不空之

一心念佛 静心息妄

一心念佛 静心息妄◎印 光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时纷乱,若至诚念佛,则一切杂念妄想,悉皆渐见消灭。消灭,则心归于一,归一则神气自然充畅。汝不知念佛息妄,且试念之,

“成佛的”《妙法莲华经》

◎ 大 安《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余字。梵文 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比喻佛法之洁白、清净

安住道场与发心念佛

我要讲的题目是安住道场与发心念佛。安住道场又分成两部分来讲,即道场与安住。什么叫道场?顾名思义,修道场所名道场。道场有三种,约三世分:现世道场,后世道场,后后世道场。第一现世道场,又可分为小中大三种。

照顾心念就是修行

佛陀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为了适应众生根机而施教。优婆掬提以黑豆和白豆的增减,来试验心中的善念或恶念的生起,作为修行的方针。在佛典中有一段经文阐述:有一位叫掬提的生意人,为人老实,而且信仰佛法。他的

黄念祖:劝看破世缘 一心念佛

劝看破世缘 一心念佛黄念祖读来信,对于您的不幸遭遇很同情。丈夫离婚,儿子不很听话,自己又有病,许多折磨集中一身,确甚苦恼。但您在烦恼堆里,仍然信心不退,并坚持念佛,很是难得,实应赞叹!您的苦恼,证实了

不断变化的心念

圣 严我们的身体经常在不断地变化,其实我们的念头也一样,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川流不息、变迁不已。所以,佛教的基本观想方法四念处中的观心无常,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明白,心念在剎那之间生灭不已,是虚幻的。

《妙法莲华经》释题

《妙法莲华经》是全经总题,本经是后秦弘始三年,龟兹国的鸠摩罗什法师所译,共七卷二十八品,此普门品即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品依于经,故先列经题,此题依古德七种立题中,是法喻立题,妙法是法,莲华是喻,乃释

告香仪轨

◎ 虚 云【按】虚云老和尚住持鼓山期间,为革除僧团中的种种恶习,对告香一法,极为重视。在《告香仪轨》之后《跋》中,虚老讲:告香一法,诚为末世针砭。今时丛林,多不实行。虚云谬承鼓山大众,推主法席,试观欲

一心念佛,不起二念

一心念佛,不起二念印光法师昨晚接汝书,光于汝来报国,完全忘之。观汝来书,系犹以宗门之知见为主,于净土法门尚未全信,故只求相应,致起魔境。念佛法门,以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

《金刚经》解决的问题

◎ 济 群学习佛法,首先应该知道佛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假如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那我敢断定他一定还没能够树立正信。因为一个不清楚佛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的人,对于学佛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样也是搞不明白的。 从《

一心念道之训

一心 念 道 之 训◎ 莲 池 赵州云:老僧除二时粥饭是杂用心处。又云:若一生不离丛林,不语十年五载,已后佛也不奈你何。仰山伟禅师,律身甚严,宴坐忘夜旦。居一室,谢绝交游。有过伟者,虚己座以延之。躬

今心念佛乐无穷

今心念佛乐无穷妙莲老和尚要想转凡成圣、满菩提愿,还得大家老实念佛。如何念法?普通皆知有四法,所谓:实相、观想、观像、持名。实相无相,末世凡夫根基陋劣,尚无般若慧念实相佛;至于观想、观相,众生心粗境细,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圣严法师(一)净化人心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化,推展到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净化,始能落实、普遍、持久。所谓心灵环保,是一个现代的名词。其实,佛教很早就主张,要把我们的心

至心念佛消业障

至 心 念 佛 消 业 障◎ 圆 瑛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 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起心动念,多造恶业,能为障碍,即障蔽自己佛性,业障不除,佛性不得现前,

《金刚经》是救命真经

《金刚经》是救命真经◎ 梦 参这部经在我们一般的说为救命真经,这个救命不是救我们的色身性命,是救我们的法身慧命,所谓救命经因为我们都迷了,迷了我们的真心,迷了我们的性体,这部经能启发我们,能够使我们恢

元音老人:用“心念耳闻”的方法来念佛

念一句弥陀圣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我们现在天天念佛,时时念佛,不是只念一句佛,还怕什么业不能消、罪不能除呢?所以消业往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我们看破这娑婆世界的一切声、色、货、利、妻、财、子、禄,皆

元音老人:一心念佛是求生西方最好的法门

影子这东西拿不到的,影子这东西拿得到吗?你去拿,一场空啊,是吧,影子这东西怎么拿得到。所以我们现在人,拚命地想钱,脑筋里转,要发财,要致富,结果是两只脚一伸,两手一摊,一分钱你也没能带得走。你再爱好的

元音老人:心念耳闻,是修法的要诀

“心念耳闻”是念佛念咒不可颠覆的总原则。《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针对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的具体根性,指出了这种修法是最合适的教法,修行人不可不忘。(当然,净宗提倡大势至菩萨的“都摄六根”法,则是更将这个

心念的不可思议

心念的不可思议净界法师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带了诸位比丘到处游化,走到了一条河的地方,因为佛陀规定:遇到河,不能显神通飞过去,不可以的,一定要坐船。所以佛陀就带了僧团,坐船,慢慢、慢慢的从此岸要到

《金刚经》是解决“心”的问题!

禅 觉《金刚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一部经典,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

树立正见改变心念把握自己因果

树立正见改变心念把握自己因果昌臻法师一、学佛人应这样看待因果1、必须深信因果,才能树立正知正见。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信因果,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更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虚云大师说:因果二字,把佛所说的

读《金刚经》得财富无量的原因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

紧急关头一心念观音菩萨可化险为夷

紧急关头一心念观音菩萨可化险为夷宣化上人今天传授你们一个要诀,什么要诀呢?就是在紧急关头的时候,保持镇静,不要紧张。将生死置于度外,一心念观世音菩萨,一定会化险为夷,渡过难关。在最危险的时候,心中这样

沈家桢:金刚经的作用_学金刚经有何用途

金刚经的作用有哪些?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又说:「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

沈家桢:金刚经与极乐世界的关系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沈家桢:《金刚经》与西方极乐世界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沈家桢:如何运用《金刚经》于生活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研究《金刚经》中佛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上面我已经提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逐渐在心中占了重要地位,可是好多年来,我总觉得这个观念对人类没有好处。我的疑问是:如果大家都觉得世界上的一

沈家桢:《金刚经》能消业障

在这里,我诚心诚意的再贡献各位一点意见,在多生多劫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好事,种下很多善因,今世才会投生为人,而且能看得懂、听得懂中文的《金刚经》。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中文《金刚经》,流畅美丽,我看过数种

沈家桢:怎样念《金刚经》

念《金刚经》,是老少咸宜,小大由之的。为什么说老少皆宜呢?年纪渐老,行动不便,外出听经闻法,不易随心所欲;再则佛教经典太难懂,法门又多,明师难求,缺乏经常指导,不知如何修行。《金刚经》译文流畅易读,一

我的眼中没有破戒的弟子,只有他们心念的起伏

年龙上师年龙上师精选教言十条1、修行最主要是把世间的一切妄想全部抛弃,自己的心和法能完全相合,这是修行人需要的。自己的心寂静而调柔,少欲而知足,如果能这样那就非常好。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你们可以放弃工作或

南怀瑾讲《金刚经》:人生原来可以如此通达

《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属于大乘佛教典籍,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学术上划为般若系。般若类经典约占大乘经典的三分之一,《金刚经》和《心经》是流传最广的般若经典,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国文化

心理学实验证明:心念多大,你的宇宙就有多大

编者按:学佛之人经常会提到境随心转,一个念头,有时能让世界都为之转动。你相信心念的力量吗?身体状况是否会随着心念而改变?我们体内究竟有多大的潜能?这篇文章可能会改变你对健康的看法,一起来看:■ 心念有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三十)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三十四)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最后,佛再次强调持诵此经、为人演说的福报,胜过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的七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三十二)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佛再次破微尘、世界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三十三)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 总结

对此经的宗旨,古今大德有多种归结,如《金刚经六祖口诀》把全经宗旨归纳为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我总结为:般若方便不二为宗,实相为体,无相为相,无住为用。依藏传佛教见、行、果的教法系统,此经的宗要

陈柏达:吉凶祸福皆由心念所造

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种子)。所以古代人把心称为心地或心田,真是太有道理了。我们每起了一个善念,就会在心地中留下一个好的种子。起了一个恶念会在心地留下

南怀瑾:《金刚经》中的9大人生真相,大梦顿醒!

南怀瑾,当代国学大师,堪称中国古典文化的活字典活史书,是近代少有的能够贯通儒释道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物,也是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捷径。同时他又是一个有着数十年扎实功夫的修行者,很多话语都能带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所有的佛经都是以如是我闻或闻如是开头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以下讲的这些,是结集这个经典的我亲自听佛讲的。经典的结集,南传佛教认为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三)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各自就座以后,就要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五)

所谓的度,也不是说我给你一个什么,或者说像轮渡那样用船把你渡到对岸去,无非是引导众生如实认识自己本来的实相,依法修行,自臻解脱。所以,菩萨也没有度众生,是众生自己度众生,或者叫自性自度。认为自己是菩萨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四)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什么叫做发菩提心呢?佛解释了:发心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六)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真实发菩提心之后,要行菩萨道,让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