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慧法师:究竟何为入不二法门呢?
2025-07-02 08:14

本来禅堂里没有那么多闲话,我却一天说两次。说来说去,都是说过的话。或者是历代祖师说过的话,或者是自己说过的话。闲言碎语,说多了打闲岔。古代的祖师讲开示都只是三言两语,有时候一句话也不说。

比如前两天讲到的南北朝时期的宝志公,梁武帝请他到宫中讲《金刚经》,宝志公升上法座,静坐须臾,便问大众:听到没有?大众都不言声,志公便下座了。志公无说,大众无闻。无说无闻,就是无上妙法。

禅宗兴起以后,许多禅师上堂说法时,往法座上一坐,一言不发,片刻之间便下座了。马祖当年升上法座,百丈就把席子卷了起来,马祖见到百丈卷了席子,就下座不说了。古人的作略,处处都在显示玄机,处处都在显示无上妙法。

就像《维摩经》所显示的那样:维摩居士生病了,佛派弟子去看望。大家都知道维摩居士辩才无碍,声闻弟子、诸位菩萨,都不是维摩居士的对手,都不敢去,只有文殊菩萨答应下来,率领众人前去探望。《维摩经》上有一品,叫做《入不二法门品》,前去探望的众人,都从理论上讲了什么叫入不二法门,最后轮到维摩居士,叫他说说什么是不二法门,维摩居士却默然无言。最后,文殊菩萨赞叹维摩居士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不二法门者,无说无示,不是言语可以表达。有言语可以表达的都不是不二法门。因为有言语就有分别,有言语就是二,就不是不二。不二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

禅堂就是修不二法门的地方。禅堂本身就是一个不二法门。有许多禅堂的门口就挂着这样一块牌匾:不二法门。禅是唯一的,禅是完整的,禅是一个整体,所以是不二法门。

各位不要理解错了,不二不是一,不是二当然就不是一,有一就有二。不二在佛经上,叫做绝对待。所谓对待,就是有主有宾,有你有我,有是有非,有有漏有无漏,有有为有无为。这些都是对待的。法身是绝对待的,显示法身的境界也是绝对待的,我们每个人自心的本体同样是绝对待的。自心的本体、诸法的本体、诸佛的本体、万法的本体是一致的,都是绝对待的,而且都是同一的,都是同一个境界。所谓诸法平等,平等就是指诸法绝对待的那种境界。它在诸法上叫做法性平等,在有情上叫做佛性平等。佛性是绝对待的,法性也是绝对待的。

佛性、法性是什么呢?志公禅师说:能听声音的是佛性,能说话的是佛性,指挥说话的那个是佛性,指挥你听声音的那个是佛性。什么东西在指挥我们呢?参禅就是参这个,就是要找到自己真正的主人翁是个什么面目。临济禅师有两句话:但看墙头弄傀儡,抽牵全仗里头人。我们众生在迷惑当中,吃饭、穿衣、睡觉、走路,动作运为,就像玩木偶戏一样,只知道在那里乱说乱动,找不到自己的主人翁。这就是我们流浪生死的根本原因。

自己的主人翁在哪里呢?有一位讲经法师去参拜马祖,请问马祖如何是佛,马祖没有做正面的回答。等到这位讲经法师不得要领要离开马祖的时候,就在作礼而退之际,马祖突然喊他一声:阇梨!阇梨是对法师的尊称,就是阿阇梨。法师回头看马祖一眼,马祖就说:是什么?问他一句。这一句一问,这位讲经法师当下就明白了:哦!就这么回事!疑团就打破了。问了半天不得要领,直到真正接触到自己的娘生面目时,他忽然明白了。

古人求法修行,是把一个疑团朝如斯、夕如斯地放在心上,念念不忘。大慧宗杲禅师打了一个比喻说:疑团在心中挥之不去,也解决不了,也找不到答案,好比狗咬了一块滚烫的糍粑。因为糍粑是很粘牙齿的,狗子想把热糍粑吐掉,粘在牙齿上吐不出来;想咽下去又烫得慌。疑团横亘于心,就是那样一种滋味。如果我们疑到了那样的地步了,要打破疑团的时刻也就快到了。

那个时刻的境界是怎么样的呢?心里没有第二念,只有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四方八面无依无傍,截然独立。到了完全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的地步,叫做照体独立。身心世界全部成了一个疑团,没有第二念了。

我们做功夫,参话头是这样,念佛也是这个样。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并不是说你总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么念,而是整个身心世界就只有这一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这一念打成了一片了,针插不进,水泼不入,那才叫一心不乱。不是说手上在掐珠子,嘴里在叽里咕噜地念就是一心不乱。那还是有二念,不是一心。一心不乱完全是一种功夫达到铜墙铁壁的境界。

我们打七,第二个七也有三天了。从第一个七到现在,已经过了十天的时间,每个人检验一下,看自己的功夫用到什么程度了,是一心,还是二心,还是三心?每一支香坐下来,有几分钟功夫能够成片?一天有几支香做到了神清气爽、精神抖擞?有几支香是顷刻之间就开静了?有几支香是磨来磨去,左看钟右看表,睁眼看张三,闭眼想李四?自己可以检验。功夫到了什么程度,天不知道,地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

时间过得很快,三十五天差不多过了三分之一。光阴迅速,时不我待。希望大众努力精进,使功夫打成一片,成为针插不入、水泼不进的铁板一块,才不辜负我们这一期一会的无上大因缘。

End

宗性法师:缺乏信仰的综合症

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信仰,这个药方是给现代社会开的。现代社会面临很多问题,总的来说根源就在于缺乏信仰,以至个人道德修养失落,公德荡然无存。在这信仰失落的时代,大家普遍感觉无依无靠,内心空虚、浮躁,就

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倓虚法师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备到北京去请藏经,路过营口。那时我的家眷还住在那里,我到营口时,住到佛教宣讲堂,那里边的人,都是我在家时的老朋友。我走之后,原来开设的那间小药铺

圆瑛法师:佛弟子如何修身摄心

◎ 圆 瑛我佛所说法门,因机施教,犹如对症开方,由众生有种种病,故佛说种种法。果能信解依修,无不得益。是以称为无上医王,乃能医众生之心病者。一切众生,皆依妄心,迷惑不觉,妄执此身为我。因有我执之病,遂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 倓 虚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 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禅堂当香灯,每年到了六月六这天,照例常住

“三车和尚”窥基法师:玄奘认定的衣钵传人

窥基是唐朝一代法师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于玄奘,犹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学说须有子夏辈西河传经,方可阐扬宏发,广被于世;而玄奘之学,窥基不仅有克绍箕裘力,且具后修转密的功绩。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

慧律法师开示的小故事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律航法师

◎ 陈义孝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念珠不离手。大师念佛是用并耳念佛法,即将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字字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先将右耳听力,作意并在左耳,听一百声。再将左耳听力,

若衲法师

临安上天竺沙门若衲法师是宋代著名高僧,奉旨住锡杭州上天竺。法师经常带领徒众 千人修行,为大众弘扬一心三观、十乘观法、五重玄义、六即之道。法师辩才无碍,出言如泄悬河,堪称为当代四依。南宋淳熙三年,宋高

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岁出家于庐山东林寺,后来住在安徽丹阳的妙果寺。元武宗至大初年(1308),皇帝下诏解散净土莲宗,优昙法师十分恐惧地说: 我承受净土教法将近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宣 化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时,途中见一位老修行在打坐,小鸟在他头上筑巢,衣服都已破了。玄奘法师用引磬为老修行开静。老修行问:你从何处来?玄奘法师答:我从大唐来,现在去印度取经。

弘一法师往生的最后时光

陈慧剑1942年七月初,永春王梦惺居士二度聘请弘公到永春宏法,并寄来旅费,为弘公婉谢,也将旅费寄回去了,一心在温陵养老院安居。到中秋节这天,在开元寺尊胜院讲《八大人觉经》,由广义法师译闽南语。此时,他

玄奘法师到凉州

◎ 觉 悟玄奘法师遍谒了各位大师,广泛吸收了各家的学说,经仔细推求,发现各有所主,按之佛经,有合也有不合,无所适从。因此发誓亲自到西方向人求教疑难之处,同时取得《十七地论》来解众疑,这《十七地论》就是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印光法师辩一心不乱与佛念三昧

念佛修持的最高境界达到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进而往生西方净土。关于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的关系,古德的论述比较少。念佛本身是佛教禅定的修法之一,欲得三昧,必须达到一心,达到一心者,则自得三昧。如莲池说:至于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刘素云:舍八万四千法门,持一句弥陀名号

我想借这个机会,再把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跟大家叨咕叨咕。第一个问题是:大家问的最多的,我认为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很多同修问,刘老师,你看我应该怎样修行?就这个问题,这几年来是不停地有人在问。这次我用很简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于凌波 圆瑛法师,俗姓吴,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他是福建省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阙氏,因祷于观世音菩萨,梦观音送子至,于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生此子。

玄奘法师

◎ 汤用彤玄奘法师(602-664)俗姓陈,名祎。隋仁寿二年生于缑氏之陈堡谷,即在嵩山少林寺之西北。兄弟四人,法师最幼。其第二兄长捷先出家,住于东都净土寺。因其奖劝,法师十三岁出家于洛。好学不倦,跋涉

李炳南:何为十二部经?

问:何为十二部经,祈详示明。(吕净安)答:部者指种类也,乃将诸经之内容,分析为十二类门。此十二类,又分两种性质,(甲)经文之体裁有三:一契经,二重颂,三讽诵。(乙)经文之事项有九:一因缘,二本事,三本

李炳南:如何修净土法门_修净土法门必须了解的十件事

什么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指修持往生佛国净土的法门,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每天念 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如何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是「二力法门」,与普通法门不一样。修一般法门是「信解行证」,但净土法门重在「信愿行」。为什么没有「解」呢?因为这个法门除了佛以外,没有第二

李炳南:念佛配以‘忏悔回向’法门,则成就易矣!

然佛法无边,各有方便,蕅益祖师予愚人一法曰忏悔回向\。身、口、意所作一切,善则回向西方,恶则当下忏悔,以此忏悔之善亦回向西方。痴者不能分善恶,则一概忏悔、一概回向。肯心如此,则念念在西方,其力甚大。其

李炳南:末法时期如何修净土法门?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从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必须依佛陀之教化而修。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弘一法师的三个约定

弘一法师的三个约定◎ 善 缘 1937年梦参法师奉倓虚法师之命,到厦门万石岩万石禅寺邀请弘一法师赴青结夏安居,讲律弘法。弘一法师应允,并与梦参法师立下三个约定。本文记述的是1937年弘一法师在青岛湛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圣 严今天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

教育孩子是父母最好、最真实的修行法门

父母不是缺少爱心而是缺少觉醒,亲子冲突,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我们自己不觉醒。所以你要知道,用禅的智慧来看亲子教育,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学的方法,而是什么?而是提高到你修行的高度,提高到让父母首先要生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太 虚常惺法师名寂祥,族如皋朱氏。母贤且慈,五岁亲为授学;以其颖慧而端静,才九龄送福成寺依自诚长老落发为弟子。长者独具只眼,当清末佛门多难,识其为僧中弘护才,乃使入学校读;旋升学如皋省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 一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这是一座四进四出的进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官任吏部主事,也因此使李家在当地的声名

何为比丘的份内事

◎ 广 化《佛祖统记》云:毗沙门天王太子哪吒,复告师曰:时当像末,不修禅诵,但起伽蓝,恐非比丘之正业。(卷二八)哪吒太子是佛门大护法,他的父亲就是毗沙门天王,也是佛教的大护法,尤其在密宗封他是财神护法

饰演弘一法师影响我一生

◎ 濮存昕问:演了很多好戏、好角色,让你印象最深刻、或者说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几个?濮存昕:很有幸,我演了影响我人生的两个角色--电影《一轮明月》中的弘一法师和电影《鲁迅》中的鲁迅。但是,在商业放映渠道

药师法门的七种修持方法

对佛教文化有一定了解之人,都知道西方三圣、东方三圣、华严三圣等说法。其中东方三圣又称药师三尊,即药师如来与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药师如来即药师佛,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则是其胁侍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