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经论:白话佛经——妙法莲华经 法师品第十
2025-06-03 10:59

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法师品第十

这时,释迦牟尼佛借对药王菩萨说法之机,告诉法会中的八万大士说:药王,你看见了吗?参加这次法会的大众中有无量无数的天众、龙王、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罗伽、还有人与非人,还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有小乘法的声闻众,有修中乘的辟支佛众,有修大乘追求佛道者,所有这些不同种类的大众今天都在佛前听闻到《妙法莲华经》的一偈一句,甚至只是在一念间欢喜信受这部经,我都给他们授记,他们均会证得至高无上的佛智。

释迦牟尼佛告诉药王菩萨说:另外,在如来佛灭度之后,如果有人听到《妙法莲华经》甚至只是经中的一个偈颂、一句活语,或者一念间欢喜信奉,我也会为他们授无上佛智之记。如果还有人能信受持行、阅读记诵、解释禅说或者书写《妙法莲华经》,甚至只是其中的一个偈颂,或者有人将此经卷敬视如佛,用各种各样的供具进行供养,如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等,甚至只是合掌恭敬,药王,你应当知道,这些人曾在过去生中供养过十万亿个佛,并在这些佛的国土中成就了他们的宏大誓愿。只因为他们怜悯一切众生,所以才转生到人间来。药王,如果有人问哪一类众生在未来世中将会成佛,你就应当为他们指出,是这些人于未来世必将作佛。

释迦牟尼佛又解释道:为什么呢?因为,若善男子、善女子对于《法华经》甚至只是其中的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或者用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等各种各样的供具供养这部经卷,甚至只是合掌礼拜,那么,此人就是一切世间所有众生应该瞻仰尊奉的人,应该受到如同供养佛一样的恭敬供养。你应当知道,这些人就是大菩萨的化身,本已成就了至高无上的如来智慧,只因哀悯众生,而发愿生此世间,来广泛演说、分别讲解这部《法华经》。受持一句尚且如此,更何况能全部受持,并以种种供具进行供养,药王,你应当知道,这些人本已成就了如来佛智,但他们自愿舍弃了这种清净的果报,发愿在我灭度之后,要怜愍受苦众生,故而再转生于这个恶浊的世界,来广泛演说这部《法华经》。如果这些善男子、善女子在我灭度之后,能私下为另外一人讲说《法华经》,甚至只讲一句,当知此人就是如来佛的使者,受如来佛的派遣,执行佛的使命。讲一句尚且如此,更何况在所有大众之中广泛宣传,到处弘扬。

药王菩萨,假如有位恶人在某一劫中现身于佛前,他心地不善,经常毁谤辱駡于佛,此人由此而获得的罪业还算轻。可是,如果有人以一句恶言,毁谤讽刺读诵《法华经》的在家人和出家人,那么,此人的罪业就太重了。药王,若有人能读诵《法华经》,你应当知道,此人能得到佛一样的庄严,就好比如来佛将他荷担在肩上,无论他到什么地方,人们都应该向他致礼、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赞颂,并以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肴馔、种种伎乐等人间最上等的供具来供养他,还应用天上的宝花散在他的身上,因为这人就是天上的宝聚,理应受到如此的奉献和供养。为什么呢?因为此人喜欢说法,众生即使在很短的时间内听他说法,即可最终证得至高无上、圆融无碍的如来圣智。

这时,释迦牟尼佛欲重宣其义,便诵偈道:

如果有人想要进住于至高无上的佛道,成就任运自如的自然智慧,就应当经常殷勤供养受持《法华经》的人。如果有人想要非常迅速的得到包罗万有、一切圆满的智慧,就应当信受《法华经》,并以此身体力行,精勤修持,同时,还要供养其它一切受持《法华经》的人。凡是能受持这部《妙法莲华经》的人,当知他是受佛指使来怜悯关怀受苦众生的。所有能受持《妙法莲华经》的人,他们都舍弃了清净无染、美妙极乐的佛国净土,为了怜悯救度受苦众生而自愿转生到人间。你应当知道,这些人都不受业报而生到人间,他们已摆脱了任何业障的束缚,愿意转生到这个恶浊的世界广入这部至高无上的妙法,你们应当以天花、香以及天上的宝物、衣服和天上最妙的宝聚来供养这些说法的人。在我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若有人能受持《妙法莲华经》,人们就应当向他合掌礼拜、恭敬,如同供养世尊一样,用上等菜肴和各种衣服供养这位佛的法子,希望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听到这部《法华经》。如果在未来世中,有人能受持这部经典,这一个人如同是我所派遣到人间来,实行佛所做的事情。

假如有人在一劫当中,经常怀着邪恶之心,板起面孔而毁谤佛,此人获得的罪报无量无尽。可是,如果有人在极短的时间内恶言攻击读诵、受持《法华经》的人,这种人由此而获得的罪报比毁谤佛的罪过还要重。假使有人追求成佛之道,故而在达一劫的时间里,合掌恭敬于我的面前,并以无量无数的偈颂赞叹我、歌颂我,这种人由此将获得无量的功德。假使有人赞美受持《法华经》的人,他的福德善报比合掌赞佛者的福报更大。如果有人在八十亿劫之中,以最妙的眼观之色、耳闻之声,鼻嗅之香、舌品之味、身感之触等来供养受持《法华经》的人,并在这种供养之后,于很短时间内听听受持《法华经》的人,,那就应该暗自庆幸自己今天获得了很大的利益。

药王,我现在告诉你,我所说的一切经典,与今天所说之经相比,《法华经》是第一中的第一。

这时,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药王大菩萨说:我所说的经典无量千万亿之多,无论是已说过的、现在正说的、还是未来将要说的,这其中只有《法华经》是最难信、最难解的。药王,这部经典是十方诸佛最重要、最奥秘的法藏,是不可随便向外传授的,所以,十方诸佛一齐守护此经,始终未曾向外显说。如今,我说出这部经典,招致了许多怨恨和嫉妒。我在时尚且如此,何况我灭度之后。药王,你应当知道,在如来佛灭度之后,若有人能书写、受持、阅读、记诵、供养并为他人讲说这部经,这样的人就好像以袈裟披覆在他的身上,而且还会受到他方现在诸佛的保护和关怀。这样的人具有很大的信心力、志愿力和各种善根之力,他们往昔广修福德,种下善根,故能坚信并志愿奉持此经。你应当知道,这些人常与佛在一起,为如来佛以手摩顶,以德加被。药王,不论在任何地方,若有人阅读、若有人记诵、若有人书写《法华经》,凡是本经典存在的地方,皆应该建起七宝塔,所建之塔应极尽高广,极尽庄严,不需要再放舍利。为什么呢?因为此宝塔中有《法华经》,就等于有如来佛的法身,所以,人们应以各种花、香、璎珞、缯盖、幢、幡、伎乐、歌颂等进行供养,并恭敬供、尊重和赞叹这座宝塔。如果有人看见这座塔后对塔进行礼拜供养,当知这样的人皆已接近至高无上、圆融无碍的正觉境界了。

药王,如果有许多在家和出家修行菩萨道的人未能见到、听闻、阅读、记诵、书写、受持、供养这部《法华经》,你应当知道,这些人并未圆满地修行菩萨道。如果能听闻到这部经典,那才能善修圆满的菩萨之道。另外有一些众生追求成佛之道,他们若能见到或听闻这部《法华经》,并随之坚信不疑、心领神会、身体力行,你应当知道这些人将接近至高无上、圆融无碍的正觉境界。药王,譬如有人干渴需水,在一高原上挖井求取。当挖出来的全是干土时,他知道离水还远。他继续用功,挖凿不息,转而发现了湿土,逐渐地又看到了泥土,于是,他心里十分自信和坚定,他知道水肯定就在附近。菩萨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听闻、没有理解、没有修习这部《法华经》,那么,你应当知道,这些人离至高无上、圆融无碍的正觉境界尚远。但如果能够听闻、理解、思维、修习这部经,那么,你应当知道,这些人离至高无上的正觉境界已很近了。

释迦牟尼佛又为药王菩萨解释说: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切菩萨法门及其所要证得的无上正觉都包含于这部《法华经》之中。此经揭开一切方便权巧之法门,显示万法实相无相之妙理。这部法华经藏,深奥、坚固、幽远,没有人能探测得到。现在,佛为了教化并成就所有的菩萨而为他们分别开示。药王,如果有菩萨听闻这部《法华经》后,惊奇、怀疑、畏惧,你应当知道,这些菩萨都是刚刚发心修行的菩萨。如果声闻人中有的听闻此经后,惊奇、怀疑、畏惧,你应当知道,这些人都是虚伪傲慢、不知上进和弟子。药王,如果有善男信女在如来灭度之后想为四众弟子讲说这部《法华经》,应该怎样去讲说呢?这些善男信女必须住到如来室、穿上如来衣、坐到如来座,这样才可为四众广说此经。

所谓如来室,就是一切众生均怀大慈大悲之心。所谓如来衣、就是具足柔和忍辱之心。所谓如来座,就是体悟到一切事物、一切概念、一切现象皆是非实而假有的。达到这三种条件,然后再以不懈怠之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弟子广泛宣说这部《法华经》。药王,虽然我在这个娑婆世界入了涅槃,到其它国土教化众生,可是只要有人在此世上能入如来室、穿上如来衣、坐到如来座,为众生讲解《法华经》,我就会派遣我所变化的人为他召集听法之众,也会派遣我所变化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弟子去听他说法。我所变化的这些人听闻他说法之后,便会坚信不疑,受持不息,随顺不逆。假使那位说《法华经》的人在偏僻空闲之处,我就会派遣天众、龙众、鬼神、干闼婆、阿修罗等来听他说法。我虽然在其它佛国之中,但我会时时刻刻令说《法华经》的人见到我的法身。如果说法者忘记了《法华经》中的某句经文,我会去告诉他,让他能记起所忘的经文,以便完完整整,一句不差地为大众讲说此经。

这时,释迦牟尼佛欲重宣其义,便诵偈道:

若有人想要克服懈怠,就应当听此部《法华经》。这部《法华经》是很难听到的,也是难信难解、受持的。好比有人干渴需水,在一高原上挖井。当挖出的土依然十分干燥时,他知道离水尚远。当他继续挖凿,渐渐看到湿土甚至泥土时,他坚定水很近了。药王,你应当知道,那些不听闻《法华经》的人,离佛智是非常遥远的。如果能听闻到这部义理深邃的大乘经典,就会真正明白,声闻乘的法只是如来佛的权巧方便法门,而《妙法莲华经》才是所有经典中的经王。若能在听闻该经之后,聚精会神地思考经中的微妙义趣,当知此类人已接近于佛的智慧了。如果有人在我灭度之后,要为大众解说这部《法华经》,他就应该进入如来之室、穿上如来之衣、坐到如来之座,然后在大众之中严整威议,无有怖畏,广泛宣说这部经典。室即大慈大悲之心,衣即柔和忍辱,座即一本性空寂,具足这三个条件,即可宣讲此部《法华经》。若在讲解此经时,有人恶言辱駡,甚至用刀杖瓦石等来打他,他应该心念于佛,忍受这些污辱。

当我灭度之后,我将在千万亿的国土中现清净、坚固之身,在无量无亿劫中,为众生说法。若有人能在我灭度之后讲说《法华经》,我就会派遣我所变化的四众即比丘、比丘尼以及在家修行的清净士和清净女,让他们去供养这位法师,并引导所有众生,集合一起,听这位法师说法。如果有人用刀杖瓦石等来伤害他,我就会派遣一些化人来卫护这位法师。如果说法的法师独自一人在偏僻空旷之处,这里非常清净,荒凉寂寞,听不见任何的声音,这位法师在此阅读或背诵《法华经》,我将于此时,为这位法师现化出清净光明的佛身。如果他忘记了《法华经》中的某些句子,我便会以神通之力默默告诉他,使他能记忆起来。如果有人具备这种功德,为四众弟子宣说《法华经》,或者在空旷寂静的地方读诵经文,我都会让他们得见我的法身宝相。假使有人在荒野山里讲解这部《法华经》,我就会派遣诸天神、龙神、夜叉、鬼神等来作他的听众。此人喜欢讲说《法华经》,而且能把此经的妙理解释得圆融无碍,光光相照,孔孔相通,无有任何矛盾之处。由于这位法师时时受到诸佛的保护和关怀,所以,他为大众说法,肯定会让大众满意欢喜的。如果能跟随这位法师修学,将来即可得见如恒河沙数之多的如来佛。

End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佛像和佛经可以下载到手机里吗?

佛像和佛经可以下载到手机里吗?◎正如正如法师答:当然可以,但一定要恭敬虔诚。恭敬虔诚,才有功德利益。立佛像、瞻仰礼拜佛像的意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见贤思齐,向佛菩萨学习。也是信仰者向佛菩萨学习的一

“成佛的”《妙法莲华经》

◎ 大 安《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余字。梵文 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比喻佛法之洁白、清净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后汉支娄迦谶译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编辑说明前 言经 题法会圣众第一德遵普贤第二大教缘起第三法藏因地第四至心精进第五发大誓愿第六必成正觉第七积功累德第八圆满成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二)

大教缘起第三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三)

必成正觉第七【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我建超世志 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 誓不成等觉复为大施主 普济诸穷苦 令彼诸群生 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 成就菩提果】本品是必成正觉。上一品发大誓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序文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黄念祖: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一】【二】

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三昧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一)引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

黄念祖:真觉路会归净土

真觉路会归净土黄念祖居士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不破的原则。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

黄念祖:无量寿经白话解 前言

无量寿经白话解 前言作者撰写《大乘无量寿经解》后,又著此本《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何以故?作者于本书前言中说:今生幸遇这个无上宝典《大乘无量寿经》,感恩不已,是以一注再注,愿一切有缘人同沾真实之利。据

家庭就是你的净土,就是你的修行处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专修净土肉身不腐

◎ 念 佛昙鸾大师(476~542),俗名不详,自号玄简大士。南北朝梁时山西雁门人(北魏境内),家居五台山附近。他从小就听人谈起山上佛教各种神奇灵异之事,听过以后亲自前往寻觅参礼,后来终于出家为僧。昙

李炳南: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

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他的善意或者恶意姑且不管,只看

李炳南: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问: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答: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

《佛经故事图文选》序

大藏经典是正法久住的象征,是学佛修行的依据。历代缁素大德皆从大藏经典中开、示、悟、入佛知见而行证圣道,譬如当代深受佛教界敬佩仰慕的印光法师,20岁出家后,无论是在北京红螺山资福寺4年闭关时期,还是在浙

李炳南答: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

李炳南:如何修净土法门_修净土法门必须了解的十件事

什么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指修持往生佛国净土的法门,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每天念 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如何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是「二力法门」,与普通法门不一样。修一般法门是「信解行证」,但净土法门重在「信愿行」。为什么没有「解」呢?因为这个法门除了佛以外,没有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