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经论:白话佛经——妙法莲华经 药草喻品第五
2025-06-03 10:47

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药草喻品第五

这时,世尊对摩诃迦叶及诸大弟子说:好!好!迦叶善于演说如来的真实功德。诚如迦叶所言,如来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你们即使于无量亿劫之中不停地敍说,也是说不尽的。迦叶弟子啊,你应该知道,如来佛是诸法之王,凡是他说的,都是真实无误的。他以无上圣智作根本,以方便权巧为方式演说出一系列的佛道妙法,这些法皆可通到无所不知的佛智境地。如来佛通过其智慧观察而了知一切法的归趣,对一切众生的内心世界,也了如指掌,通达无碍。对于诸多法门,如来佛已门门穷究,条条彻悟,所以,他能开示一切智慧。

迦叶,譬如在大千世界之中,山川、河谷、大地所生长的卉木丛及各种药草,名称各异,颜色不同,种类繁多。在它们的上面,密云弥布,遮盖了整个大千世界。一时间,大雨齐下,雨水平等均匀地滋润到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但大地上所生长的卉木丛林和诸种药草却根据其根、茎、叶的大、中、小不同,而各自接受其所得的一份。虽是一云所雨,但各自都依其不同的品种特性而得以生长、开花、结果。所以,一地所生,一雨所润的花草树木却是各不相同的。

迦叶,你应当知道,如来佛也是如此,他应时出世,犹如天空起云一样。他宏亮的声音普闻于一切世间的天神、人类和阿修罗当中,就像密云遍布大千世界各个角落一样。如来佛在所有大众之中发出了这样的声音:我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众生之中,凡是未灭度的,我将使其灭度;凡是未解脱的,我将使其解脱;凡是未安稳的,我将使其安稳;凡是未涅槃的,我将使其涅槃。我了知今世和后世的一切真实情况,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我是知道者、开道者、说道者。你们这些天神、人类、阿修罗等大众都应该到这里来听我讲经说法。

这时,无数众生纷至沓来,齐集佛的住地,听经闻法。如来佛当即观察这些众生的聪慧与愚钝、精进与懈怠等不同情况,并根据他们所能接受的程度而别宣说无量法门,其目的都是要使众生欢喜信受,很快受益。这些众生听过如来说诸法后,现世必将安稳,后世可生天上或人间的富贵处。因为修行如来道法可获得快乐,所以就应闻此法,闻法之后,即可远离种种烦恼障碍。在各种法门之中,众生根据各自的力量渐渐入道,就好像大千世界的云雨一样,一切卉木丛林和药草皆在各自不同的种姓之下,具足滋润,各得生长。如来佛说法的最终归趣是一相一味。一相即真如实相;一味即无所不知的佛智。实相即解脱相、远离一切颠倒相,也即是寂灭相。如果有众生听闻如来佛法后,受持、读诵,依法修行,他由此所得的功德自己是很难觉知的。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如来佛才知道此人所种的不同种子和此人的内部本质属性,知道他忆念何事、思惟何事,修行何事;知道他以何法忆念、以何法思惟、以何法修行;知道他习什么法并由此而得什么法。众生处于种种境界,唯有如来佛可以如实得见,明了无碍,好比花木药草并不知道自己的上、中、下品性。

如来佛知道这种吟唯一实相、唯一佛智之法,所谓解脱相、离一切相、寂灭相、彻底涅槃相,究其质,终归于空。佛了知这种妙理后,又观察到众生内心的各种欲念,所以,为了保护无上妙法不至为这些心性尚低的众生的诽谤,佛一开始并不急于为众生讲说至高无上的佛智。迦叶啊,你们这些人真是少有,能知如来随众生之机宜和根性而为之说法,所以也能相信如来的法,能受持如来的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诸佛随宜说法,是难解而难知的。

这时,世尊欲重宣以义,便说偈道:

破除万事万物实有观念的如来佛,来到这个世间,随顺众生的各种欲念,而说各种各样的法门。如来佛是至尊至贵的,他的智慧深邃而悠远,可他长期以来将其道法中最要害的东西一直默默地藏在心中,始终不急于为众生宣说。因为有智慧的人听了,能够理解并相仰,而那些没有智慧的人听了,就会疑惑不信,从而永远失去最终解脱的机会。所以,迦叶呀,如来佛便根据众生所能接受的程度,利用各种各样的因缘而善巧说法,使众生皆能逐渐获得正解的见解。迦叶,你应当知道,譬如世间出现密云、覆盖了整个大地,这种象征智慧的密云,饱含着雨霖,电光闪烁,雷声远震,一场滋润大地的瑞雨即将来临,众生心中无不喜悦。此时,日光掩蔽于密云之中,大地一片清凉,浓云低垂,似乎举手可及。一时间,瑞雨均匀地降落到四面八方。此雨取之不尽,流注无量,整个大地无不滋润。恬不知那些生长在山川险谷以及黑暗隐蔽之地的花木药草、大小诸树、谷物禾苗、甘蔗葡萄等无不充分而透彻地享受到这场瑞雨的滋润。干旱的大地一片湿润,药草树木并茂并盛。这片密云所出之雨水是同一无二的味之水,所有的草木丛林各依其本份接受滋润。一切树木分为上、中、下三等,各依其大小而得到生长。草木的根、茎、枝、叶、花果的五光十色,皆因同一雨水的浇灌而得到鲜嫩或光泽。花草树木的体相有的大小不同,所以,虽然是一雨所润,但各自却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生长或茂盛。

如来佛也是如此,就像密云遍覆大地一样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为众生分别演说各种法最真实、最圆满的教义,大圣世尊在诸天和人类的一切众生当中宣告说:我是如来,福慧双方具足。我出现于世间,犹如大云一样,滋润一切枯槁众生,使他们都能脱离三界苦难,获得安稳快乐,包括世间之乐和出世间的涅槃之乐。天界和人类之中一切善于听法的众生都应该到这里来瞻仰、礼拜无上尊贵的如来佛。我是一切世间中的至尊,没有谁会超过我的地位。为了安稳众生,我才出现于世,为大众讲说如同甘露一般清净的圣洁妙法。这种妙法只有一个宗旨,就是使所有众生获得解脱,证入涅槃。如来佛以一种清净妙音,演说法义,流畅通达。为了至高无上的大乘佛道,他经常是通过各种因缘来随宜说法。

如来佛认为一切众生普皆平等,所以没有任何爱此憎彼之心。我没有任何贪着,所以也没有任何障碍,我恒久不息地为一切众生平等无别地讲经说法。我对一人这样说,我对众人也这样说。除说法之外,我再无别的事情,所以,无论是来是去,是坐是立,我始终不知疲倦,不厌其烦地讲经说法以满足世间一切众生的需要。就好像天雨普润大地万物一样,我讲经说法也是平等无别地针对所有众生的,无论贵贱和上下,无论持者还是毁戒者,无论威仪具足还是不具足者,无论持正确见解者还是持谬误见解者,无论聪明伶俐者还是愚钝无知者,我都平等无别地施予他们佛法之雨,而没有一丝懈怠和疲倦。

所有一切众生,凡是听闻过我说法的,都会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而闻法受益,各处不同的境地。有的处于人和天的境地,如人间的国王,天界的帝释、梵天等天王等,这些众生如同小药草一样。他们知清净佛法,能得涅槃果报,可获六种神通和三种明达。有的众生独处山林,经常修习禅定,证得缘觉果位。这些众生如同中等药草一样。有的众生求佛而来到世尊的处所,他们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成佛,并为此而修行精进,禅定等大乘法门。这些众生如同上等药草一样。有的佛弟子专心学习佛道,经常从事慈悲济世之事,坚信自己未来也可成佛。这些众生如同小树一样。有的众生能安住于各种神通,转不退之*轮,讲经说法,普度无量亿众生,这些菩萨如同大树一样。

如来佛平等说法,好似一云所下的一味之雨,众生各依其根基大小而接受不同的程度,就像那些药草树木一样,同得滋润而所受各异。如来佛以此为喻,进行权巧开示,以种种言辞演说一乘妙法,这在佛的无量智慧当中,犹如沧海之一粟。我施的法雨充满世间的各个角落,此法雨即一乘妙法,众生根据其各自的接受能力而进行不同层次的修行,如同药草树木各随其大小而接受不同的雨量,从而各自逐渐生长壮大。

诸佛的妙法常以一乘之味使一切世间的所有众生都得到充分品尝,他们依法渐次修行,都能成道证果。声闻和缘觉弟子处于山林之中修行,他们听法之后获得罗汉果位,现世之身已是轮回果报中的最后一身,来世即进入涅槃解脱之境。如同药草经过天雨的滋润而各自得以生长壮大。诸多菩萨具有坚不可摧的智慧,他们对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一切均明察无碍,他们的目标是求得至高无上的佛乘,这些菩萨好比小树受雨而得增长一样。还有一些在禅定中获得神通之力的众生,他们一听到诸法空相,心中非常喜欢,身放无量宝光,普度一切众生,他们好比是大树,也一样承受天雨而获增长。如此看来,迦叶,佛说的法好比是天空中的密云,以其一味之雨滋润于人这种花,从而使他们各得成长,开花结果。迦叶,你应当知道,通过各种因缘、各种譬喻来开示佛道妙法,是我的方便权巧之力,一切佛也都是如此。今天,我为你们宣说最真实的情况,所有的声闻大众都没有获得真正的灭度,你们所修行的是大乘菩萨道,只要你们循序修学,将来都会证果成佛。

End

佛像和佛经可以下载到手机里吗?

佛像和佛经可以下载到手机里吗?◎正如正如法师答:当然可以,但一定要恭敬虔诚。恭敬虔诚,才有功德利益。立佛像、瞻仰礼拜佛像的意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见贤思齐,向佛菩萨学习。也是信仰者向佛菩萨学习的一

“成佛的”《妙法莲华经》

◎ 大 安《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余字。梵文 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比喻佛法之洁白、清净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后汉支娄迦谶译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编辑说明前 言经 题法会圣众第一德遵普贤第二大教缘起第三法藏因地第四至心精进第五发大誓愿第六必成正觉第七积功累德第八圆满成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二)

大教缘起第三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三)

必成正觉第七【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我建超世志 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 誓不成等觉复为大施主 普济诸穷苦 令彼诸群生 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 成就菩提果】本品是必成正觉。上一品发大誓

黄念祖:无量寿经白话解 前言

无量寿经白话解 前言作者撰写《大乘无量寿经解》后,又著此本《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何以故?作者于本书前言中说:今生幸遇这个无上宝典《大乘无量寿经》,感恩不已,是以一注再注,愿一切有缘人同沾真实之利。据

《佛经故事图文选》序

大藏经典是正法久住的象征,是学佛修行的依据。历代缁素大德皆从大藏经典中开、示、悟、入佛知见而行证圣道,譬如当代深受佛教界敬佩仰慕的印光法师,20岁出家后,无论是在北京红螺山资福寺4年闭关时期,还是在浙

李炳南:平时训练往生的两个妙法

问:平素按时念佛,并不间断,如果突然遇到灾难,例如被汽车撞死,不能念佛,能够往生吗?李炳南老居士:念佛到一定境界的人,不会出现这样的奇祸。为了防止万一,平素应当练习第一念先念佛。什么叫做第一念先念佛呢

佛经放生故事

佛经放生故事《阿难现结经》中记载:从前有一个人名叫慈罗。他很仁慈,对人和动物都很慈悲。有一天他路过集市,突然看见有个人在卖一只大鳖,大鳖不安地动来动去,眼里流着眼泪,显得很有灵性。慈罗想像着可怜的鳖被

一举四得抄佛经

宗舜法师一、古以写经增福延寿抄经,古称写经,即书写佛教经典。大乘佛教特别强调受持、读诵及书写经典的功德,如《法华经法师品》云: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

《妙法莲华经》释题

《妙法莲华经》是全经总题,本经是后秦弘始三年,龟兹国的鸠摩罗什法师所译,共七卷二十八品,此普门品即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品依于经,故先列经题,此题依古德七种立题中,是法喻立题,妙法是法,莲华是喻,乃释

上求下化皆不离的妙法

大安法师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这样的一个高度,进一步地就推断出九法界众生离开净土一法,上不能圆成佛道,这个是说得非常的究竟。一切修行人都不是想要圆满成就佛果吗

抄写佛经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 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 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 。传统书法抄写佛 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何以见得? 大致有以下三点理由:抄写佛经,可以熏习佛法现在网

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

梦参老和尚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不然遇不到。所以你遇到了,就生希有想。现代印刷术很发达,到处都有佛经;假使没有原始的经本,还拿什么去复印啊!怎么能印得出来啊!现在的写作文章,不能

佛经中的吉祥义

佛经中的吉祥义圆慈 吉祥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实不鲜见,如书信里、贺年片上、馈赠的礼物上、贺辞里等。无论带有吉祥二字的东西被送往何处或何人,吉祥总是与人们的心愿或言语有关:它是用来传送人们美好的内心祝愿

让优美的佛经点亮心灯!

长夜安隐,多所饶益。--《法华经》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药师经》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药师经》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悲

抄写佛经也是殊胜的修行法门

◎ 惟 贤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传统书法抄写佛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何以见得?大致有以下三点理由:一、抄写佛经,可以熏习佛法。

研究佛经的结论

◎ 尤智表 我研究佛经的动机是为了求知,不像有些人是受了严重的刺激,为求得精神上的安慰而信佛的。我并不是说这种信佛的动机完全不对,但受刺激后的神经,不免失去平衡,因而对佛教的各部门,反不能获得客观的观

白话《阴骘文》

白话《阴骘文》文昌帝君说:我轮回到十七世时是一个地方父母官的人身,从没有做过对不起群众和下属的事,解救别人的患难,怜悯别人的孤独,容纳宽恕别人的过错,广泛地行善积阴德,感动了上苍(指天人感应),别人如

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 唐 人大约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建了佛教。汉哀帝元寿 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国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西戎传》),这

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理论

◎ 石 纹 佛经翻译在中国翻译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及不空更被誉为四大译师。他们的翻译理论及翻译作品,对中国的哲学、美学、语言,以至文化生活都产生了深邃的影响,他们严谨的翻译态度

元音老人:念佛是最适合众生修证得度的一个妙法

佛说,以黄叶止小儿啼,是法无定法,应病与药,所以对症的药都是良药,各种法门都是一律平等,无有高下。末法时期,众生根基比较陋劣,业障深重。所以修法还是以净土最为恰当,契理契机,是最适合众生修证得度的一个

赵朴初谈古代佛经翻译家

◎ 善 言问:历史上象玄奘法师这类人物,可否再介绍一、二? 答:再举法显和义净法师。前面提到法显法师于公元399年,以六十五岁高龄发迹长安,涉流沙、逾葱岭,徒步数万里,遍游北印,广参圣迹,学习梵文,抄

元音老人:别误解了佛经里的功德

诵这个经有什么功德,诵那个经有什么功德。大家听到或看到后,著了功德相,一天到晚忙不过来,这个经诵诵,那个经念念。因为赶任务,诵经的时候诵得快,很伤气。结果,修行没有修好,毛病倒弄出来了,身体搞坏了。这

佛经中的等持总持

佛经中的等持总持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解释等持:定之别名。梵语旧称三昧,译曰定,新称三摩地,译曰等持。谓心住于一境平等维持也。是通于定散二心也。假使在于散心而心专注于一境即三摩地。故译为定者不可也。《唯

于凌波: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

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于凌波居士一 佛经结集一代圣哲释迦牟尼世尊,在拘尸那城外的牛角沙罗林涅中,于沙罗双树下大般涅槃,经典上说: [ 大地震动,流星昼现,诸方炽然,于是虚空中诸天击鼓...... ]。佛陀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十二讲 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

第十二讲 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一、 佛经结集一代圣哲释迦牟尼世尊,在拘尸那城外的牛角沙罗林涅中,于沙罗双树下大般涅槃,经典上说: 大地震动,流星昼现,诸方炽然,于是虚空中诸天击鼓]。佛陀涅槃,随行的弟子

王骧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述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 述义王骧陆居士著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

王骧陆: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

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王骧陆居士讲述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外,

王骧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总持分第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

刘常净:百论释义 舍罪福品第一(1)

百论释义舍罪福品第一(1)百论释义舍罪福品第一释品名题,略明三义:一说明各品为何长短不齐,二正释品名,三略分章段。第一, 说明各品为何长短不齐在解释之前,需要说明的,今此论文,凡有十品,每品五偈,照此

刘常净:百论释义 破常品第九

百论释义破常品第九此论七品破法,叙其来意有以下几点,一者前六品破无常法完毕,此品破于常法,明常与无常诸法皆无实体,显一切法空。二者若约总别来说,《一》、《异》两品总破常与无常,大有是常法,瓶等是无常,

“药草皇后”蒲公英,没想到用来泡水这么厉害!

美容养颜蒲公英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蒲公英叶子中含有改善湿疹和舒缓皮肤炎的成分,花朵还有去除雀斑的功效。2清热解毒蒲公英泡水能够缓解口干舌燥的症状,对于治疗热毒症、目赤肿痛

林克智:逆抚念诵助生西妙法

逆抚念诵助生西妙法林克智对于临终时不能自主生西,经助念亦未见佛来迎者,可用逆抚念诵法,助其往生。其法为:以两手掌向其温处逆抚而上,至于顶门,掌离体约2公分,行者全神贯注于全掌,口中作如是言:南无阿弥陀

刘常净:百论释义 舍罪福品第一(2)

百论释义舍罪福品第一(2)乙二 破外吉义外曰:汝经有过,初不吉故――修妒路破舍吉义,就是舍罪。罪恶总说有两种:一是旧有的罪恶,如前所说,杀盗邪淫等十恶,自古已来,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任何人作了都会被认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 后记

后记小乘与大乘的分界线是什么?小乘只懂人无我,不懂法无我。大乘确立人无我、法无我观,但又不着二种无我相。小乘得人无我观后,以无所有处为涅槃,独善其身。大乘自度度他,以大悲本愿度济群生。不入涅槃。体现了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一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会解)自序品第一(又名行由品)一 韶州刺史请大师说法[经文]时,大师⑴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四

自序品第一之四[经文]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五祖送至九江驿,祖令上船,惠能随即把橹。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付法!今已得悟,只合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