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经论:悲华经卷第八
2025-06-04 11:59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诸菩萨本授记品第四之六

尔时上方过二十万百千世界。有世界名妙华。是中有佛号华敷日王如来。今现在为四部众说三乘法。有二菩萨。一名选择自法摄取国土。二名陀罗尼妙音。是二菩萨俱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而此大地六种震动。有大光明雨种种华。尔时彼佛告二菩萨。善男子。下方过二十万百千世界。有世界名删提岚。有佛世尊号曰宝藏如来乃至佛世尊。今现在与无量无边诸菩萨等。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说诸国土。开示诸佛所有世界庄严善愿三昧境界陀罗尼门如是等经。彼大会中有一大悲菩萨摩诃萨。作如是愿。我今当以大悲熏心。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为诸菩萨摩诃萨故示现善愿。是以先令无量无边诸菩萨等。发大誓愿。取于种种庄严世界调伏众生。是菩萨所成大悲。于诸大众无能及者。于五浊世调伏弊恶多烦恼者。摄取一切五逆之人。乃至集聚诸不善根烧灭善心。彼诸大众天龙鬼神人及非人不供养佛。悉共供养最后成就大悲菩萨。头面作礼。礼已起立。恭敬合掌说偈赞叹。是大悲菩萨在于佛前。右膝着地听佛授记。彼佛世尊即便微笑。以是因缘。令此十方如一佛剎微尘等世界地六种动。放大光明雨种种华。惺悟一切诸菩萨等。亦复示现诸菩萨道。彼佛世尊悉令十方如一佛剎。微尘数等诸菩萨众皆共集会。为如是等诸大菩萨。说诸三昧陀罗尼门无畏法门。是故彼佛示现如是种种变化。善男子。时二菩萨闻是事已即白佛言。世尊。是大悲菩萨发心已来。为经几时行菩萨道。复齐几时。何时当于五浊恶世。调伏摄取厚重烦恼互共斗诤多作五逆成就一切诸不善根烧灭善心如是众生。尔时彼佛告二菩萨。善男子。是大悲菩萨今日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汝今可往见宝藏佛。供养恭敬礼拜围绕。听说三昧陀罗尼门无畏法门如是等经。并见大悲菩萨摩诃萨。汝以我声作如是言。华敷日王佛致意问讯。以此月光净华作信与汝。又赞汝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初发心已能成就如是大悲。汝今已有无量名称遍满十方如一佛剎微尘数等诸佛世界皆言。大悲菩萨始初发心已能成就如是大悲。是故善男子。我今赞汝。善哉善哉。复次善男子。汝为当来诸菩萨等成就大悲故。说是大悲不断善愿竖立法幢。是故复赞言。善哉善哉。复次善男子。汝之名称未来世住。当如一佛剎微尘数等阿僧祇劫。教百千亿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安止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至于佛所得不退转。或发善愿或取净土。摄取众生随愿而调伏。复令未来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如是众生于未来世。过如一佛剎微尘数等劫。当于十方如一佛剎微尘数等诸世界中。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正法轮。复当赞汝。是故以此三赞叹法赞叹于汝。善哉善哉。善男子。尔时彼土有无量亿菩萨。异口同声作如是言。世尊。我等欲往删提岚界见宝藏佛。礼拜供养恭敬围绕。听诸三昧陀罗尼门无畏法门。并欲见于大悲菩萨。尔时彼佛以此三赞叹法及月光净华。与二菩萨而告之曰。宜知是时。时二菩萨于彼佛所。取此宝华并与无量亿菩萨众。如一念顷没彼世界。忽然来到删提岚界阎浮园中。见宝藏佛头面作礼。尔时世界诸大菩萨。修习大乘及发缘觉声闻乘者。天龙鬼神摩睺罗伽。如是等类其数无量不可称计。譬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遍满其国。以诸菩萨所得种种师子游戏供养于佛。供养佛已。见宝海梵志为此大众所共恭敬合掌赞叹。见是事已即便思惟。今此大士或当即是大悲菩萨。是故能令华敷日王如来送此宝华。是二菩萨复于佛前旋向梵志。即以华与作如是言。华敷日王如来以此妙华与汝为信。并三赞法如上所说。善男子。尔时所雨种种诸华。亦到无佛世界。复出种种妙善音声。其声遍满。所谓佛声法声比丘僧声。灭尽声。无所有声。诸波罗蜜声。力无所畏声。六神通声。无所作声。无生灭声。寂静声。大慈声。大悲声。无生忍声。授记声。说大乘声。彼有菩萨以本愿故有大神力。修习深法而得自在。为众生故住彼世界闻是声已。以佛力故以愿力故。以三昧力于彼世界乘神通力。如大力士屈申臂顷。至删提岚界阎浮园中宝藏佛所。头面礼足。以诸菩萨所得种种师子游戏。供养于佛及诸大众。次第而坐听受妙法。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取此月光净华供养宝藏如来已白佛言。世尊。惟愿如来与我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即入三昧。其三昧名电灯。以三昧力故令删提岚界一切山树草木土地变为七宝。令诸大众悉得自见。皆于佛前听受妙法。随所思惟。或自见身青色黄色白色紫色赤色黑色。或见似风或见似火或见似空。或见似热时之炎。或见似水或似水沫。或似大山或似梵天或似帝释。或见似华或似迦楼罗。或见似龙或似师子。或似日月或似星宿。或见似象或似野狐。在佛前坐听受妙法。随时思惟各自见身如是相貌。善男子。如是众生随所思惟。复见自身同宝藏佛身等无差别。是诸大众在于佛前。寻见梵志坐于千叶七宝莲华。一切大众处地虚空。若坐若立。一一众生各各自见宝藏如来独坐其前。独为说法惟我独见。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赞宝海梵志言。善哉善哉。大悲净行。汝为无量无边众生。起此大悲能大利益。于世间中作大光明。梵志譬如成就华田。有种种色种种香种种触种种叶种种茎种种根种种功德。诸药所须皆悉成就。或有莲华满百千由旬。光明妙香亦与华等。或有纵广一百。或有纵广二百。或有纵广三百由旬。光明妙香亦与华等。有华乃至如一天下。光明妙香亦等无差别众生之类或有盲者。闻此华香即得见色。聋者闻声。乃至一切诸根不具即得具足。若有众生四百四病。或动发时闻此华香病即除愈。若有颠狂放逸狂痴睡眠心乱失念。闻此华香皆得一心。是华田中亦生分陀利华。其华坚牢犹如金刚。琉璃为茎。台有百子。纯金为叶。马瑙为[革*茸]。赤真珠为须。华高八十四亿由旬。周匝纵广十万由旬。是华所有色香触等遍满十方。如一佛剎微尘数等诸佛世界。其中众生。或有四大不调适者。疾病困笃诸根羸损。颠狂放逸狂痴睡眠心乱失念。见华光明及闻其香。一切所患各各除愈皆得一心。若彼众生适命终已及身未坏。光明来触香气来熏。寻得命根还起如本。与诸亲属共游园观。以所五欲共相娱乐。若必命终不生余处生于梵天。在彼久住寿命无量。梵志。是莲华田者。即是此会之大众也。譬如日出众华开敷。如佛日出增益长养妙香光明。为诸众生断除诸苦。善男子。我今如日出现于世。令诸众生善根华敷。有微妙香光明遍照。能除众生种种诸病。即是如来出现于世。以大悲光明遍覆一切。令诸众生善根开敷。增益安住于三福处也。汝善男子。所化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至我所者是诸众生各各自发种种善愿。取佛世界或净不净。我已随其所愿授记。善男子。若有菩萨在于我前愿取净土。以清净心善自调伏。种诸善根摄取众生者。虽谓菩萨犹非猛健大丈夫也。非是菩萨深重大悲。为众生故。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取于净佛土者。即是菩萨舍离大悲。又复不愿杂二乘者。如是菩萨无巧便慧善平等心。若有菩萨作是誓愿。令我世界远离声闻辟支佛乘灭不善根。无诸女人及三恶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纯以菩萨摩诃萨等为大眷属。纯说无上大乘之法。寿命无量久住于世经无数劫。纯为善心调伏白净成善根者说微妙法。如是之人虽谓菩萨非大士也。何以故。以无巧便平等智故。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申金色臂。其五指头放大光明。其光明有种种无量百千诸色遍照西方。过无量无边阿僧祇世界。有世界名曰大指。彼土人民寿三十岁。面色丑陋形貌可恶。成就一切诸不善根。身长六尺。彼中有佛。号大光明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今现在为四部众说三乘法。善男子。尔时大众悉得遥见彼佛世尊及诸大众。时宝藏佛告诸大众。彼大光明佛于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宝盖光明佛所。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亦劝无量无边亿那由他众生。安止住于无上道中。随心所愿取于种种庄严世界。或净不净取五浊恶世。是大光明佛亦劝我发心安止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我于宝盖光明佛所。劝发庄严愿于此五浊恶世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彼佛赞我。善哉善哉。即便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我于尔时有是善知识故。劝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善知识胜妙丈夫。取此重恶五浊之世。多诸烦恼不净国土。所有众生行于恶逆。乃至成就诸不善根。烧灭善心宛转生死空旷泽中。所愿调伏如是众生尔时是善丈夫。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所有诸佛各各遣使。至是人所称扬赞叹。即为作号名为大悲日月光明。彼大悲日月光明即是我之善知识也。作大利益。于大指世界成佛未久。为此短命诸恶人等转正法轮。彼佛初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各各遣使至彼佛所。为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故。是诸世尊皆是往昔大光明佛之所劝化。初令安住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是诸世尊以知恩故。遣诸菩萨致是供养。梵志。汝今见不。是诸世尊各各处于清净世界寿命无量。纯为善心调伏白净成善根者作于佛事。是大光明佛处斯秽恶不净世界五浊恶世。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有众生多作逆罪。乃至成就诸不善根寿命短促。能于是中增益长寿。无量佛事不舍声闻辟支佛乘。为诸众生说三乘法。汝是丈夫。一切大众所不及也所作胜妙甚难。誓愿取不净土。五浊恶世人多作逆乃至成就诸不善根。调伏摄取如是众生。善男子。若有菩萨取清净佛世界离三恶道及声闻缘觉。摄取调伏善心。白净成就善根如是众生。是名菩萨譬如余华也。非谓大菩萨如分陀利华。以于善心调伏众生。种诸善根作佛事故。梵志。今听菩萨四法懈怠。何等四。一者愿取清净世界。二者愿于善心调伏白净众中施作佛事。三者愿成佛已不说声闻辟支佛法。四者愿成佛已寿命无量。是名菩萨四法懈怠。是谓菩萨譬喻余华。非谓菩萨如分陀利。梵志。于此天众惟除一人婆由比纽。取不净世界调伏摄护多烦恼者。于贤劫中或有菩萨取不净土。梵志。菩萨有四法精进。何等四。一者愿取不净世界。二者于不净人中施作佛事。三者成佛已三乘说法。四者成佛已得中寿命不长不短。是名菩萨四法精进。是谓菩萨如分陀利非如余华。是名菩萨摩诃萨。梵志。汝今于此无量无边阿僧祇菩萨大众华田之中。发愿授记汝于佛前已生大悲分陀利故。摄取多逆成就一切诸不善根五浊恶世。而于是中随调伏之。汝以大悲音声故。能令十方如一佛剎。微尘等诸佛世尊遣信称赞。称赞已号汝为成就大悲。复令此大众供养于汝。又汝大悲于未来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娑婆世界贤劫中人寿百二十岁。为老病死之所缠缚。黑暗世中无所师谘。聚集一切诸不善根。行于邪道入烦恼河。专作五逆。毁坏正法。诽谤圣人。犯四重禁。余如上说。于如是等烦恼乱世。当成为佛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离生死轮转正法轮破坏四魔。尔时有大名声。十方遍满无量无边诸佛世界。有声闻大众千二百五十。次第于四十五岁中。成就如是无量佛事。如汝所愿具足无缺。是无量净王成佛时寿命无量。虽于无量无边劫中。亦能成就如是佛事等无差别。汝善丈夫。般涅盘后正法住世满一千岁。正法灭已汝诸舍利。如汝所愿作于佛事。久久在世利益众生如上所说。善男子。尔时会中有一梵志。名相具足。作如是言。善大丈夫。若于来世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为菩萨时在在生处。我当为汝常作侍使。恒以慈心奉给所须。至一生时复当作父。汝成佛已作大檀越。亦当授我无上道记。时有海神。名曰调意。复作是言。善大丈夫。从今已往在在之处。乃至一生愿我常当为汝作母。汝成佛已亦当授我无上道记。时有水神。复作是言。从今已往所在之处乃至一生。愿我常当作汝乳母。汝成佛已亦当授我无上道记。有二帝释。一名善念。二名宝念。复作是言。善大丈夫。汝成佛已我等当作智能神足声闻弟子。复有帝释名善见足。作如是言。大悲。从今已往在在之处。乃至一生常为汝子。有须弥山神名善乐华。复作是言。大悲。汝乃至一生常为汝妇。成佛道已亦当授无上道记。复有阿修罗王名胸臆行。复作是言。大悲。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为菩萨时乃至一生于其中间。我当为汝僮仆给使奉诸所安。汝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转正法轮我初解法。得于实果服甘露味。乃至得断一切烦恼成阿罗汉。尔时复有一恒河沙等。天龙鬼神阿修罗迦楼罗人非人等。向大悲菩萨作是誓愿。善大丈夫。要当调伏教化我等。尔时有一裸形梵志。名乱想可畏。复作是言。善大丈夫。汝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行菩萨道时我当从汝求索所须常至汝所。乞求衣服床榻卧具。房舍屋宅象马车乘。国城妻子头目髓脑。皮肉手脚耳鼻舌身。善大丈夫。我当为汝作佐助因。令汝满足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大悲梵志如是等行菩萨道时。我当劝汝令得具足六波罗蜜。汝成佛已愿作弟子。当从汝闻八万法聚。闻已即能辩说法相。说法相已汝当授我无上道记。善男子。尔时梵志。闻是事已即礼佛足。便告裸形梵志言。善哉善哉。汝真是我无上道伴。汝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常至我所乞索所须。所谓衣服乃至舌身。我于尔时以清净心。舍诸所有布施于汝。汝于是时亦无罪分。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摩诃萨。复作是言。世尊我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在在生处为菩萨时。有诸乞士在我前住。若求饮食。或以软语或以恶言。或轻毁呰或真实言。世尊。我于尔时乃至不生一念恶心。若生瞋恚如弹指顷。以施因缘求将来报者。我即欺诳十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祇现在诸佛。于未来世亦当必定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今当以欢喜之心施于乞者。愿令受者无诸损益。于诸善根亦无留难乃至一毫。若我令彼受者有一毫损益善根留难者。则为欺诳十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祇等现在诸佛。若诳诸佛者。则当必堕阿鼻地狱。不能欢喜施与衣服饮食。若彼乞者。或以软语或粗恶言。或轻毁呰或真实言求索如是头目髓脑。世尊。若我是时心不欢喜。乃至生于一念瞋恚。以此施缘求果报者。则为欺诳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现在诸佛。以是因缘必定堕于阿鼻地狱。如檀波罗蜜说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即便赞叹宝海梵志。善哉善哉。善能安止大悲心故作是誓愿。善男子。尔时一切大众诸天龙鬼神人及非人合掌赞言。善哉善哉。善能安止大悲心故。作是誓愿得大名称。坚固行于六和之法。充足利益一切众生。善男子。如裸形梵志作誓愿时。复有八万四千人。亦同梵志所发誓愿。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摩诃萨复共如是八万四千人同作誓愿心生欢喜。合掌四顾遍观大众。作如是言。未曾有也。未来之世正法灭时。多诸烦恼五浊恶世。我于是中放大光明作调御师。于黑暗世燃正法灯。若诸众生无有救护。无有势力无佛示导我今初发菩提心时。已得如是等无上道伴。是等诸人愿令世世从我。受此头目髓脑皮肉骨血手足耳鼻舌身。乃至衣服饮食。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白佛言。世尊。若未来之世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如是众生来至我所。受我所施头目髓脑乃至饮食如一毛分已。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若不脱生死不得授记于三乘者。我则欺诳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现在诸佛。必定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复重赞叹大悲菩萨。善哉善哉。善大丈夫。汝能如是行菩萨道。譬如往昔须弥山。宝菩萨在世间光明佛前。初发如是菩提之心。作是誓愿。亦行如是菩萨之道。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东方去此百千亿佛世界。彼有世界名光明智炽。人寿百岁于中成佛号智华无垢坚菩提尊王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住世说法四十五年作于佛事。尔时佛告大悲菩萨。彼佛般涅盘后。正法住世满一千岁。正法灭已像法住世亦一千岁。大悲。彼佛世尊若在世若涅盘。正法像法于此中间。有诸比丘及比丘尼。非法毁戒行于邪道。断法供养无惭无愧。或断招提僧物。断现前僧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取众僧物以为己有自用与人及与在家者。善男子。如是等人彼佛世尊皆与授记于三乘中。大悲。彼如来所若有出家着袈裟者。皆得授记不退三乘。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犯四重禁。彼佛于此起世尊想种诸善根。亦与授记不退三乘。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摩诃萨复作是言。世尊。我今所愿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我要劝化令安止住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乃至劝化令住如一毛端善根。乃至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安止乃至一众生于三乘中令退转者。则为欺诳十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祇等现在诸佛。必定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成佛已若有众生入我法中出家着袈裟者。或犯重戒或行邪见。若于三宝轻毁不信集诸重罪。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于一念中生恭敬心。尊重世尊或于法僧。世尊。如是众生乃至一人不于三乘得授记莂而退转者。则为欺诳十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祇等现在诸佛。必定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成佛已诸天龙鬼神人及非人。若能于此着袈裟者。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其人若得见此袈裟少分。即得不退于三乘中。若有众生为饥渴所逼。若贫穷鬼神下贱诸人乃至饿鬼众生若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其人即得饮食充足。随其所愿疾得成就。若有众生共相违反起怨贼想展转斗诤。若诸天龙鬼神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拘办荼毗舍遮人及非人。共斗诤时。念此袈裟。寻生悲心。柔软之心。无怨贼心。寂灭之心。调伏善心。有人若在兵甲斗讼断事之中。持此袈裟少分至此辈中。为自护故供养恭敬尊重。是诸人等无能侵毁触娆轻弄。常得胜他过此诸难。世尊。若我袈裟不能成就如是五事圣功德者。则为欺诳十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祇等现在诸佛。未来不应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佛事也。没失善法必定不能破坏外道。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伸金色右臂。摩大悲菩萨顶。赞言。善哉善哉。大丈夫。汝所言者。是大珍宝。是大贤善。汝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是袈裟衣服。能成就此五圣功德作大利益。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摩诃萨闻佛称赞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因佛伸此金色之臂长指合缦其手柔软犹如天衣。摩其头已其身即变。状如童子二十岁人。善男子彼会大众天龙鬼神干闼婆人及非人。叉手恭敬向大悲菩萨。供养散种种华乃至技乐而供养之。复种种赞叹赞叹已默然而住

悲华经檀波罗蜜品第五之一

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头面礼敬宝藏如来。礼佛足已在于佛前。白佛言。世尊。所言诸三昧门。助菩提法清净门经。齐几名为诸三昧门助菩提法清净门经。云何菩萨无畏庄严具足于忍。善男子。尔时彼佛赞大悲菩萨言。善哉善哉。大悲。汝今所问甚奇甚特。即是珍宝。能大利益无量无边诸菩萨等。何以故。大悲。汝能问佛如是大事。大悲。汝今谛听谛听。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行大乘。有首楞严三昧。入是三昧能入一切诸三昧中。有宝印三昧。入是三昧能印诸三昧。有师子游戏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能师子游戏。有善月三昧。入是三昧能照诸三昧。有幢相三昧。入是三昧能持诸三昧幢。有出一切法性三昧。入是三昧能出一切三昧。有观印三昧。入是三昧能观一切三昧顶。有离法界三昧。入是三昧能分别诸三昧。有离幢相三昧。入是三昧能持一切诸三昧幢。有金刚三昧。入是三昧能令一切三昧不可破坏。有诸法印三昧。入是三昧能印一切法。有三昧王善住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安住如王。有放光三昧。入是三昧能放光明照诸三昧。有力进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增进自在。有正出三昧。入是三昧能正出诸三昧。有辩辞三昧。入是三昧悉解一切无量音声。有语言三昧。入是三昧能入一切诸语言中。有观方三昧。入是三昧悉能遍观诸三昧方。有一切法三昧。入是三昧能破一切法。有持印三昧。入是三昧持诸三昧印。有入一切法寂静三昧。入是三昧令一切三昧入于寂静。有不失三昧。入是三昧不忘一切三昧。有一切法不动三昧。入是三昧令一切三昧不动。有亲近一切法海印三昧。入是三昧摄取亲近一切三昧。有一切无我三昧。入是三昧令诸三昧无有生灭。有遍覆虚空三昧。入是三昧遍覆一切三昧。有不断一切法三昧。入是三昧持诸三昧令不断绝。有金刚场三昧。入是三昧能治一切诸三昧场。有一切法一味三昧。入是三昧能持一切法一味。有离乐爱三昧。入是三昧离一切烦恼及助烦恼。有一切法无生三昧。入是三昧示一切三昧无生无灭。有光明三昧。入是三昧能照一切三昧令其炽明。有不灭一切法三昧。入是三昧不求一分别一切三昧。有不求三昧。入是三昧不求一切诸法。有不住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住法界。有虚空忆想三昧。入是三昧令诸三昧皆是虚空见其真实。有无心三昧。入是三昧能于一切诸三昧中灭心心数法。有色无边三昧。入是三昧于一切三昧中色无边光明。有净灯三昧。入是三昧于一切三昧中能作灯明。有一切法无边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悉能示现无量智能。有电无边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智能。有一切光明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三昧门光明。有诸界无边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无量无边智能。有白净坚固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得空定。有须弥山空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虚空。有无垢光明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除诸垢秽。有一切法中无畏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无畏。有乐乐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悉得乐乐。有一切法正游戏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无有一切诸色。有放电光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放光。有一切法安止无垢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无垢智能。有无尽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非尽非不尽。有一切法不可思议清净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如镜中像等不可思议。有大光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令智能炽然。有离尽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不尽。有不动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动不受无有轻戏。有增益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悉见增益。有日灯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放光明门。有月无垢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作月光明。有白净光明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得四种辩。有作不作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作与不作示现智相。有金刚三昧。入是三昧悉得通达一切诸法。乃至不见如微尘等障碍。有住心三昧。入是三昧其心不动不受苦乐。不见光明无有瞋恚。于此心中亦复不见此是心想。有遍照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见一切明。有善住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善能得住。有宝山三昧。入是三昧见诸三昧犹如宝山。有胜法印三昧。入是三昧能印诸三昧。有顺法性三昧。入是三昧见一切法悉皆随顺。有离乐三昧。入是三昧于一切法得离乐着。有法炬三昧。入是三昧除诸法暗。有法雨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能雨法雨破坏着相。有等言语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悉得眼目。有离语言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乃至无有一言。有断缘三昧。入是三昧断诸法缘。有不作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见作者。有净性三昧。入是三昧见一切法自性清净。有无障碍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无有障碍。有离网三昧。入是三昧见诸三昧足离于高下。有集聚一切功德三昧。入是三昧离一切法集。有正住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见有心及心数法。有觉三昧。入是三昧即能觉悟一切诸法。有念分别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得无量辩。有净智觉三昧。入是三昧于一切法得等非等。有智相三昧。入是三昧能出三界。有智断三昧。入是三昧见诸法断。有智雨三昧。入是三昧得一切法雨。有无依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见依止。有大庄严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见法幢有行三昧。入是三昧能见诸法悉寂静行。有一切行离一切有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通达解了。有俗言三昧。入是三昧能解俗言。有离语言无字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悉得解了无有语言。有智炬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能作照明。有智胜相吼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示现净相。有通智相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悉见智相。有成就一切行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成就一切行。有离苦乐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无所依止。有无尽行三昧。入是三昧见诸法无尽。有陀罗尼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能持法相不见邪正。有无憎爱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见憎爱。有净光三昧。入是三昧于有为法不见是垢。有坚牢三昧。入是三昧不见诸法。有不坚牢有满月净光三昧。入是三昧悉能具足成就功德。有大庄严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悉见成就无量庄严。有一切世光明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以智照明。有一切等照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悉得一心。有净无净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不见净不净。有无宅三昧。入是三昧不见诸三昧舍宅。有如尔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见作与不作。有无身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见有身。诸菩萨得如是等诸三昧门。口业清净如虚空。于诸法中不见口业。犹如虚空无有障碍。大悲是名修学大乘菩萨摩诃萨诸三昧门

End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序文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黄念祖: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一】【二】

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三昧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一)引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

黄念祖:真觉路会归净土

真觉路会归净土黄念祖居士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不破的原则。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

家庭就是你的净土,就是你的修行处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专修净土肉身不腐

◎ 念 佛昙鸾大师(476~542),俗名不详,自号玄简大士。南北朝梁时山西雁门人(北魏境内),家居五台山附近。他从小就听人谈起山上佛教各种神奇灵异之事,听过以后亲自前往寻觅参礼,后来终于出家为僧。昙

李炳南: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

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他的善意或者恶意姑且不管,只看

李炳南: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问: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答: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

李炳南答: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

李炳南:如何修净土法门_修净土法门必须了解的十件事

什么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指修持往生佛国净土的法门,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每天念 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如何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是「二力法门」,与普通法门不一样。修一般法门是「信解行证」,但净土法门重在「信愿行」。为什么没有「解」呢?因为这个法门除了佛以外,没有第二

李炳南:末法时期如何修净土法门?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从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必须依佛陀之教化而修。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鸟惭居士著前言始学净土的因缘净土思想的确立净土思想的大要净土思想的实践净土思想的验证结论●前言无常迅速,一恍之间,雪庐老人生西至今,已满十周年。这些年来,整个台湾社会在各种层面都呈现著不小的变化。就佛

一家七口全部出家,夫妻二人同生净土

了相,四川西蜀吴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于安徽,于是在安徽安居下来。后来,祖父经商致富,父亲是善乘法师,母亲是善果比丘尼,在他们出家前均笃信佛教,供奉观音大士更是虔诚。生下二男二女,了相大师是长子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一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上悟下行法师,尊敬的开林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行师父慈悲,吩咐定弘给大家在佛七当中,今天在圆满之前给大家讲个半小时的话,鼓励大家念佛。佛七是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按照经典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二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上午好!定弘昨天跟大家谈到闻名的功德,这是弥陀本愿的核心,第十八愿所说到,若有众生,闻佛的名号功德,必定能产生至心信愿,而能至心信愿就决定得生净土。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十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接到念佛同修的一些问题,其中提到对于念佛怎么念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境界,有疑惑,那么想抽一点时间谈一下这个问题。念佛要是会念,就很容易得到三昧;如果不会念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四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是佛七的第三天,大家的状态是渐入佳境,刚才大家念佛声音非常整齐,听起来很安定,证明大家的心就愈来愈静下来了。通常佛七到中间第四天这是状态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