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经论: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五)
2025-06-10 15:19

佛告比丘。有四大天神。何等为四。一者地神。二者水神。三者风神。四者火神。昔者。地神生恶见言。地中无水.火.风。时。我知此地神所念。即往语言。汝当生念言。地中无水.火.风耶。地神报言。地中实无水.火.风也。我时语言。汝勿生此念。谓地中无水.火.风。所以者何。地中有水.火.风。但地大多故。地大得名。

佛告比丘。我时为彼地神次第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我时知其心净。柔软欢喜。无有阴盖。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出要谛。演布开示。尔时。地神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譬如净洁白衣。易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净。遂得法眼。无有狐疑。见法决定。不堕恶趣。不向余道。成就无畏。而白我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

佛告比丘。昔者。水神生恶见言。水中无地.火.风。时。地神知彼水神心生此见。往语水神言。汝实起此见。言水中无地.火.风耶。答曰。实尔。地神语言。汝勿起此见。谓水中无地.火.风。所以者何。水中有地.火.风。但水大多故。水大得名。时。地神即为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时。地神知彼水神其心柔软。欢喜信解。净无阴盖。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出要谛。演布开示。时。彼水神即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犹如净洁白衣。易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净。得法眼净。无有狐疑。决定得果。不堕恶趣。不向余道。成就无畏。白地神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

佛告比丘。昔者。火神生恶见言。火中无地.水.风。时。地神.水神知彼火神心生此见。共语火神言。汝实起此见耶。答曰。实尔。二神语言。汝勿起此见。所以者何。火中有地.水.风。但火大多故。火大得名耳。时。二神即为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二神知彼火神其心柔软。欢喜信解。净无阴盖。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出要谛。演布开示。时。彼火神即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犹如净洁白衣。易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净。遂得法眼。无有狐疑。决定得果。不堕恶趣。不向余道。成就无畏。白二神言。我今归依佛.法.圣众。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

佛告比丘。昔者。风神生恶见言。风中无地.水.火。地.水.火神知彼风神生此恶见。往语之言。汝实起此见耶。答曰。实尔。三神语言。汝勿起此见。所以者何。风中有地.水.火。但风大多故。风大得名耳。时。三神即为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三神知彼风神其心柔软。欢喜信解。净无阴盖。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苦灭.苦出要谛。演布开示。时。彼风神即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譬如净洁白衣。易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净。逮得法眼。无有狐疑。决定得果。不堕恶趣。不向余道。成就无畏。白三神言。我今归依佛.法.圣众。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愿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慈心一切。不娆众生。

佛告比丘。云有四种。云何为四。一者白色。二者黑色。三者赤色。四者红色。其白色者地大偏多。其黑色者水大偏多。其赤色者火大偏多。其红色者风大偏多。其云去地或十里.二十里.三十里。至四十四千里。除劫初后时云上至光音天。电有四种。云何为四。东方电名身光。南方电名难毁。西方电名流炎。北方电名定明。以何缘故。虚空云中有此电光。有时身光与难毁相触。有时身光与流炎相触。有时身光与定明相触。有时难毁与流炎相触。有时难毁与定明相触。有时流炎与定明相触。以是缘故。虚空云中有电光起。复有何缘。虚空云有雷声起。虚空中有时地大与水大相触。有时地大与火大相触。有时地大与风大相触。有时水大与火大相触。有时水大与风大相触。以是缘故。虚空云中有雷声起。

相师占雨有五因缘不可定知。使占者迷惑。云何为五。一者云有雷电。占谓当雨。以火大多故。烧云不雨。是为占师初迷惑缘。二者云有雷电。占谓当雨。有大风起。吹云四散。入诸山间。以此缘故。相师迷惑。三者云有雷电。占谓当雨。时大阿须伦接揽浮云。置大海中。以此因缘。相师迷惑。四者云有雷电。占谓当雨。而云师.雨师放逸淫乱。竟不降雨。以此因缘。相师迷惑。五者云有雷电。占谓当雨。而世间众庶非法放逸。行不净行。悭贪嫉妒。所见颠倒。故使天不降雨。以此因缘。相师迷惑。是为五因缘。相师占雨不可定知。

End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概要

第一卷贰、概 要(十门分列中前九门)谨释此经,依华严宗法及《弥陀疏钞》例,总开十门:计为一、教起因缘。二、本经体性。三、一经宗趣。四、方便力用。五、所被根器。六、藏教所摄。七、部类差别。八、译会校释。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一

第一卷一、教起因缘教起因缘者,明大教所以兴起之因缘。初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次则详述本经兴起之因缘。夫一切法,不离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故。《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三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三、一经宗趣经之所崇向者,名之为宗。宗者要也。全经之宗旨也。又宗者,修行之要径也。故知宗者,为全经之纲领。纲举目张,领提衣顺,是故于辨体后,首应明宗。体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二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二、本经体性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经正体。古德云:“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为印。”实相者,真实之相也。又平等一相也。实相无相,亦无不相,相而无相,名为实相。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五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五、所被根器前明本经广收万类,普被三根。今当更明,万类之内,如何是器。三根之中,谁是当机。夫根器有“是器”与“非器”之别,破漏之器,不堪承受法露,故名非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四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四、方便力用如《大毗卢遮那经》云:“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故知度生之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结归,大智之显现,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是故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八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八、译会校释“译”指本经之原译本。“会校”指根据诸种原译而会集校订之本,“释”指本经诸本之注释。甲本经译本本经乃“我佛屡说,诸师竞译,东来最早,译本独多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九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九、总释名题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娄迦谶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无量寿经》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