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经论:佛说千佛因缘经(五)
2025-06-10 10:32

佛告跋陀波罗。我念过去无量无数阿僧祇劫。彼世有佛。名海慧如来十号具足。国名净乐。七宝庄严地生宝华。如须弥山七宝合成。严显可爱。彼佛世尊常入禅定。默然不言终不说法。但放白毫大人相光。施作佛事。或有众生见白毫光。如十善印说十善义。或有众生见白毫光。如五戒印说五戒义及五戒缘。或有众生见白毫光。如八戒印说八戒义及八戒缘。或有众生见白毫光。如波罗提木叉印说波罗提木叉义及波罗提木叉缘。或有众生见白毫光。如六波罗蜜印说八万四千诸度义。或有众生见白毫光。如四谛印说四谛义及三十七助菩提分法。或有众生见白毫光。如独觉印说十二因缘义。或有众生见白毫光。如智相印演说菩萨初地境界乃至十地。说首楞严光印三昧。说金刚定不坏境界。跋陀波罗。如是白毫大人相中。现无量无数恒河沙印。或有印中演法无畏。或有印中说九十五种外道邪术。或有印中说诸天众上妙报应。或有印中说于劫成及与劫坏。或有印中说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灾异变怪一切世事。或有印中说诸神仙及鬼神道。此白毫印。普照十方化度众生。随有缘者显现佛事。彼佛寿命十二大劫。正法住世亦十二劫。像法住世二十四劫。于像法中有千婆罗门。第一婆罗门名檀那世寄。其最后名分若世罗。千婆罗门聪明博智。各皆通达四毗陀论。海慧如来像法之中。有一比丘名曰净龙丰庄严。与诸婆罗门共相难诘。婆罗门说毗陀论经神我之法。沙门复以十二部经甚深空义。演说无相破其贪着。千婆罗门闻无相义。白比丘言。汝于何处得此无我空寂之法。比丘答言。三世诸佛十号具足。所共宣说。海慧如来白毫印中。常说此偈。

本性义不生 无受无取者

四大性如幻 五阴如炎电

一切诸世间 犹如旋火轮

皆随无明转 业力庄严生

观性相无常 无我无有生

智者应谛观 本末因缘义

本性实际空 缚着横见有

若能达解空 无愿无作处

无相无所依 必得道如佛

降伏众魔怨 度脱诸天人

亦入大解脱 知空是本报

是名佛所说 无我及空义

说此偈已。千婆罗门心大欢喜。礼比丘足各自还归。端坐林野思无我空。经八千万岁。于大空义心不决了。以思空义功德力故。即于空中得见百千佛。于诸佛所得念佛三昧。即于三昧中见海慧佛。白毫印中说甘露偈。

若欲发道心 修持菩萨戒

欲求真实空 随学菩萨道

常当行慈心 除去恚害想

悲愍于一切 观彼身空寂

我身无性相 假于四大生

随顺诸佛法 不杀不起嗔

悉堪受诸法 其心犹如地

常行无所著 一心住一意

悉观法平等 无彼亦无此

正心思此义 乃应菩萨行

时千婆罗门闻此偈已。身心欢喜倍加精进。即得诸佛现前三昧。于三昧中坚固正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跋陀波罗。尔时龙丰庄严比丘者。久已成佛。华光国土龙自在王佛是。千婆罗门岂异人乎。我等贤劫千佛是。跋陀波罗。我与贤劫千佛。于海慧如来遗法之中。闻大空偈端坐思惟心不决了。犹得超越无量亿劫生死之罪。是故汝等应于空义思惟取证。是时众会闻佛所说。有得初果。有发无上正真之道。有种辟支佛道因缘者。时会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跋陀波罗。我念过去无量亿世。彼时有佛号自在胜如来十号具足。彼佛世尊出现世时。此娑婆世界其地金色。金华金光充遍世界。自在胜如来寿五十大劫。正法住世三十大劫。像法住世百二十大劫。于像法中有千居士。多饶财宝各储一亿。虽获俗利不以喜悦。常修苦空无常之相。彼时世中有一优婆塞。聪明多智名摩诃那伽。至居士所高声说偈。

财为无主物 王贼所侵劫

水火风吹尽 不安不久居

此身属无常 恒为老病使

匆匆营众务 不觉死贼苦

无常风力解 财如大毒蛇

毒害猛于龙 亦为世怨俱

诸佛及贤圣 视财如疮疣

捐之于大地 如人弃涕唾

善士修布施 恒观于无我

财物及受者 三法俱空寂

以此庄严心 乃应菩萨行

时千居士。闻优婆塞所说偈义。深心欢喜得未曾有。即共相随到于僧房。到僧房已白诸比丘。此大众中谁有智者。唯愿为我说甘露法。尔时众中有一比丘。名曰净音。为诸居士广赞菩萨檀波罗蜜。即说此偈。

过去有佛 号自在胜 彼佛世尊

常说此法 施为妙聚 受报无穷

诸天世人 因施得立 是故智者

应行修施 施为宝盖 覆护穷者

今世后世 生处安乐 若能广意

修空慧心 不住诸有 而行布施

如此施者 必成佛道 古昔诸佛

所说檀法 长者应念 宜时修行

时千居士。复闻比丘赞于布施。身心欢喜。即诣王所启大王言。我等今日闻诸比丘赞说檀波罗蜜。唯愿大王。为我宣令一切国内贫苦众生普使闻知。

End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无业禅师悟道因缘

明 尧汾州(今山西汾阳)无业禅师,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商州(陕西商洛)上洛人,欲姓杜。其母李氏怀他之前,有一次做梦,听到空中有个声音问她:寄居得否?她答应了,醒来后不久就怀孕了。无业禅师诞生的那天晚上

因缘乞丐

李英棣京都的清晨,天蒙蒙的将亮未亮,在西本愿寺的本堂阶下跪着一位年约四十岁的乞丐。天亮后,西本愿寺的大门开启,乞丐静静的合掌念佛,直到早课结束。白天,他在西六条的新町乞食,每当有人施舍食物给他时,他便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善会禅师悟道因缘

澧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夹山善会禅师,船子德诚禅师之法嗣,俗姓廖,广州人。自幼出家,成年受戒,曾广泛听习经论,对戒定慧三学颇能通达。后住润州(今江苏镇江)鹤林,讲经示众,因听道吾禅师之劝告,前往秀州(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余弘律之因缘

◎ 弘 一弘律因缘初出家时,即读《梵网合注》。续读《灵峰宗论》,乃发起学律之愿。受戒时,随时参读《传戒正范》及《毗尼事义集要》。庚申之春,自日本请得古版《南山灵芝》三大部,计八十余册。辛酉之春,始编《

珍惜因缘

◎ 圣严从禅的立场来解释,生命是时间加上空间的活动,在时间的过程之中移动,在空间的范围之内变化,时间加空间,觉得有个我的存在,这就是生命。因此,生命似乎是一桩不可捉摸的事,其实不然。生命是一个事实,它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刘经臣居士悟道因缘

◎ 法 宝签判(官职名)刘经臣居士,智海本逸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兴朝。少年时以才高俊逸,登上仕途。当时他对佛法并不相信。三十二岁时,刘经臣偶然与东林照觉常总禅师相识,相谈甚欢。在常总禅师的启迪下,刘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概要

第一卷贰、概 要(十门分列中前九门)谨释此经,依华严宗法及《弥陀疏钞》例,总开十门:计为一、教起因缘。二、本经体性。三、一经宗趣。四、方便力用。五、所被根器。六、藏教所摄。七、部类差别。八、译会校释。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一

第一卷一、教起因缘教起因缘者,明大教所以兴起之因缘。初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次则详述本经兴起之因缘。夫一切法,不离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故。《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三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三、一经宗趣经之所崇向者,名之为宗。宗者要也。全经之宗旨也。又宗者,修行之要径也。故知宗者,为全经之纲领。纲举目张,领提衣顺,是故于辨体后,首应明宗。体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二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二、本经体性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经正体。古德云:“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为印。”实相者,真实之相也。又平等一相也。实相无相,亦无不相,相而无相,名为实相。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五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五、所被根器前明本经广收万类,普被三根。今当更明,万类之内,如何是器。三根之中,谁是当机。夫根器有“是器”与“非器”之别,破漏之器,不堪承受法露,故名非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四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四、方便力用如《大毗卢遮那经》云:“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故知度生之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结归,大智之显现,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是故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八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八、译会校释“译”指本经之原译本。“会校”指根据诸种原译而会集校订之本,“释”指本经诸本之注释。甲本经译本本经乃“我佛屡说,诸师竞译,东来最早,译本独多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九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九、总释名题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娄迦谶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无量寿经》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