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经论:祸淫案
2025-05-31 13:01

祸淫案

◎李登。年十八为解元。后五十不第。诣叶法师师间故。师以叩文昌帝君。帝君命吏持籍示曰。李登生时。上帝赐玉印。十八发解。十九作状元。五十二位右相。缘得举后。私窥邻女。事虽不谐。而系其父于狱。以此迟十年。降二甲。继又侵其兄屋基。至形于讼。又迟十年。降三甲。又后于长安邸中。淫一良家妇。又迟十年。今又盗邻女。为恶不悔。禄籍削尽。死期将至矣。师归以告。登遂愧恨而死。

[批]李登所谓梏之反覆者也。使其早生悔恨。修德赎怨。则状元宰相。可以完璧归赵。即不然。一之为甚。后业不作。则科甲显荣。犹可得半而居。乃举天地之所栽培。祖宗之所积累。而为一人戕削殆尽。辜负无穷矣。且邪淫之业。视科甲万不及一。乃以终身富贵。仅易片刻欢娱。不亦愚甚。噎。状元而为宰相。数百年中仅见一二。而因此一孽。荡然无遗。况他人星命。万分不及李登。而造孽同之。吾恐司禄神。未必仅降甲以示罚。而犹展期以侍其改也。危乎危乎。今之才高学广。而竟穷困不过以老者。宜自返平生。曾有此种罪孽否。

◎宦裔徐生。年少有才名。窥邻女美。诱妻赂使刺绣。使频往来。一日生匿榻后。妻佯出视厨。生强奸之。事觉。女父母逼令自尽。生后每入试。辄见女披血衣而来。不得第。后为乱兵所杀。

◎张明三。随父官琼崖。通邻指挥二女。潜携渡海。女父追急。明三计穷。推二女死于水。后十年。明三患腰疾。迎孙医治之。小愈。是夕孙梦二女曳孙入水。曰。妾本琼人。来与张索命。汝何阻吾报乎。孙惊觉。以语明三。明三拊膺叹曰。孽至矣。吾其殆乎。逾月死。

◎龙舒刘尧举。买舟就试。舟人有女。刘数调之。无由得闲。至二场。出院甚早。适舟人入市贸易。遂与女通。是夕。刘父母梦神告曰。郎君应得首荐。因所为不义。天榜除名矣。及发榜。主司果已拟元。因违式见黜。刘大悔恨。后竟终身不第。

◎常熟有钱外郎者。家居武断。里中有妇。色美而家贫。钱遂贷银与其夫。令贩布于临清。因与妇通。一日。其夫出门。以潮落不能去。复归。见钱正拥妇欢饮。夫惭且怒。旋回舟中。钱阴与妇谋。夜遣人诈为盗杀之。族人知而鸣于官。已伏罪矣。钱又挥金越诉。得以幸免。方出郭门。忽雷雨骤作。两人俱击死。

[批]淫其妇而杀其夫。天理难容。冤魂莫解。故人虽巧于谋为。天更神于报应。试观此等人。安然不报者。百不得一。亦何异举刃自杀也哉。

◎明陆仲锡。生有异才。年十七。从师邱某居京。对门一女甚美。二人屡窥心动。师曰。都城隍最灵。汝试往祷。或当有合。遂祷之。是夜。梦与师俱为城隍所追。大加词责。命查禄位。及检籍。陆某下注甲戌状元。邱某下无所有。神曰。陆某当奏闻上帝。尽削其籍。邱某抽肠。梦方醒。馆童敲门。报邱先生绞肠瘀死矣。后仲锡竟终身贫贱云。

◎清宿松令朱维高。己酉入江南内帘。取中一卷。夜梦一人告曰。此人有隐恶。不可中。因手书一淫字示朱。询其详。不答。次日朱忘前梦。以此卷呈。主试大加赏异。忽以笔抹其篇中险阻二字。朱禀云。中卷中如此字类不少。似不应抹。主试亦悔之。命朱洗去。及洗。而墨迹溃透数层。忽忆前梦。遂摈之。然朱终爱其文。特存其稿。但不知姓名耳。朱公本房吴履声云。

◎张宝知成都。华阳李尉妻美。宝欲私之。而尉适以赃败。宝因劾揭。窜李岭外。死于路。宝赂尉母娶之。甚欢。无何妇疾。见尉在傍而死。宝亦得病。梦妇告曰。尉已诉于上帝。旦夕取公。宜深居避焉。宝觉而志之。一日暮坐。遥见堂下有红袖相招。意谓尉妻。急趋赴。遇尉持殴。口鼻出血而死。

◎清凤阳宰生汪某。家有小池植荷。从未得花。康熙已酉。将往录遗。见池中忽放一并蒂莲。父母喜甚。晚闲。生以酒调戏其婢。妇弗阻。遂私焉。晨起视花。则已折矣。父母恨甚。生梦谒文昌。见己名登天榜。帝君忽勾去。涕泣拜祷。三度麾下。心知不祥。快快就道。时简文宗录取甚公。凤阳府学遗才。旧额三名。赴试仅有三人。而生独黜。三次大收。卒不录。垂涕而归。

◎明玉山邑宰生王某。乘母凶纳妇。约以七尽成礼。生寝柩傍。妇宿于房。夜闻叩门声。婢以郎至禀。妇放入。遂同寝。五鼓遁去。日恐外人知。罪吾不孝也。越数日。问及嫁赀。妇曰。准衣银八十两。及金簪珥。皆在小箱内。五鼓遂携箱而去。不复来。迨七尽。生置酒成婚。相与告语。妇方知为贼所骗。顿足痛哭。誓不复生。归告父母。遂缢死。会葬。生引棺至墓。忽雷电交作。摄一人跪棺前。则生之堂兄也。手捧金珥及银。跪而击死。尸随破烂。一邑皆惊。此正德九年事也。

◎清顺治间。嘉兴钱某。未第时。馆于乡民某家。有女年十七。适清明拜扫。举家皆往。止留此女看家。钱遂私焉。后女腹渐大。父母诘之。女以实告。乡民以钱尚未娶。欲将女赘之。以掩其丑。因诣钱备言所以。钱故作色曰。汝女不肖。将欲污人耶。乡民忿。归骂其女。女遂自缢。钱后频梦此女抱子立于前。登第后。投江宁司理。时以镇江之变。将从逆诸人。发钱会勘。而钱以受脏议绞。命下之日。复梦此女以红巾曳其颈。次日即正法。

◎山东某生。临场之夕。其仆忽死。暂置一室。及出场而仆已苏。曰昨我随入贡院。闻家主已填中第几名。且见中者皆有红旗。家主亦有。生大喜。仆因求家主中后。为之娶妻。生曰。即娶对门之女何如。仆谦让不敢。生曰。吾中后。何惧其不送纳乎。第一场。仆又死。苏而有怒色。曰主不中矣。惊叩其故。曰。见官府点至家主名。忽云。某尚未中。已萌造恶之端。令吏改填赵某。家主号前。已不见红旗。生疑信相半。榜发第几名。果赵某也。房师将原卷送上。七篇圈满。不意三场卷。为灯煤烧去半页。不可呈堂。因抽落卷补之。生懊恨不已。莱阳宋荔棠先生口述。与生同里。故讳其名。

◎明宜兴有染坊。孀妇极美。木商见而悦之。诱饵百端。终不能犯。因而造谋。夜掷木数根于妇家。明日。以盗告官。又贿赂上下。极其窘辱。以冀其从。妇家虔祀赵玄坛。乃哭诉之。夜梦神曰。已命黑虎矣。不数日。商入山贩木。丛柯中突出黑虎。啮商头而去。

◎清嘉善支某。康熙已酉秋乡试归。谓友顾某曰。吾神魂恍惚。似有祟凭。欲依某僧以忏宿孽。顾曰可。乃偕僧往视。支忽发狂。曰。吾含怨三世。今始得汝。僧问有何仇恨。曰。吾前生是其属将。伊为主将。乃系勋戚。姓姚。瞄我妻少艾。着吾领兵出征。陷于死地。图占我妻。妻自刎。一家骨肉星散。他后死于忠义。我未得报。再世为高僧。又不得报。三世为宰相。有政绩。福禄神护之。仍不得报。今世该有科名。候三十年。近因渠又有淫业。削去文昌籍。才得下手。言时恨怒不已。顾曰。怨宜解不宜结。曰我恨难释。不相饶也。支竟颠路而死。

◎贵州某生。屡试辄困。乞张真人伏章查天榜。神批曰。此人分当科名。以盗婶故除。起语生。生曰无之。遂申牒自辩。神复批曰。虽无其事。实有其心。生悔恨莫及。盖少时见婶美。偶动一念故也。

◎严武。少与一军使邻。窥其女美。百计诱之。与俱遁。军使诣阙进状。诏出收捕。武惧罪。缢死此女以灭迹。及在蜀得病。见女子来索命。曰。妾虽失行。然无负于君。乃至见杀。真忍人也。妾已诉于上帝。期在明日。黎明果卒。

◎江宁差役刘某。有一犯问罪收禁。须十余金。可赎罪放归。犯因挽刘到家。卖女以赎罪。刘即往。与其妻商议。妻颇有姿色。刘欲奸之。妻以夫之性命。赖其扶持。勉从之。随卖女得二十金。尽付为赎罪使费。刘持金自用。不为交纳。其妻以银已交官。夫可计日归也。候数日无音耗。托一族人往探。因言其故。犯一恸而死。旬日。刘差寒热交攻。自言某人在东狱告我。即刻要审。伏席哀号。自云该死。随云。以我惯说谎。要将铁钩钩我舌头。须臾舌伸出数寸。一嚼粉碎。血肉淋漓而死。

◎宿松杨某。有名宰中。奉关帝极其诚敬。夜梦关帝赐以方印。自拟必中。后于楼下。淫一良家女。场后归家。复梦关帝向彼索印。杨云。印授我矣。又何索焉。帝云。不止索印。兼索汝命。某月某楼之事。汝安之乎。不一月。父子俱死。

◎明正德间。四明符秀才死后托梦于子云。生前犯淫律。明日托生。作南城谢五郎家狗矣。亟行善事。为我忏悔。言讫。一鬼牵其项。一卒以白皮蒙其首。悲啼踌躇而去。子惊醒。明日谢氏果生狗。身细白。易之归家。为广作善事。五六年后。狗遂不食而死。又月余。家之小鬟。忽踞座大言。如秀才状。召家人谓曰。我实未尝犯淫。因十八岁。行过嫂房。嫂方洗妆。指环堕地。令我拾取。我因此动情。后又时时从我笑语。几至破义。嫂竟病死。我觉神思愦乱。次年亦死。死后。有鬼缚至一官府庭下。两手据地。已成狗形。今因汝行善有功。得忏前孽。将往山东赵医士家为第五子。到家一别。言毕。小鬟蹶地而醒。

◎云间吕某。世家子也。纵情淫欲。其女婢家人。恒多污坏成疾者。后十女死丧殆尽。以官事破家。屡受官刑。中年备极困苦。寒无衣。饥无食。屋无盖。疾病无看视者。死之日。棺裘无措。蛆虫偏体。见者无不惨然。

◎清康熙癸酉科。松江一廪生。进头场接卷。忽见一鬼随之入号。惊泣终夜。合号为之不安。及次晚。三稿已脱。鬼趋而执其项。因疾呼邻号生救之。涕泣谓曰。某年之楚。悦一女子。给以为妻。女子悦。遂通焉。且赠某金。携至家。内子不容而死。今彼既来。某不可复生矣。邻号生好言慰之。有顷。闻生在号中乞命。久之。声息寂然。乃呼号军烛之。见此生以系笔红绳。自系其颈。已气绝而逝矣。

[批]南陵丹桂籍曰。是私一女子。必使之入场而死。又必使自言其故而死。又必使合场士子皆知其故而死。上天显示淫报。儆戒至深切矣。

◎明荆溪二人相善。一丰一贫。贫子妻美。丰子设谋。谓有富家可投生计。具舟并载其妻以行。将抵山。谓曰留汝妻守舟。吾与汝先往访之。引至林中出腰斧斩死。佯哭下山。谓友妇曰。汝夫死于虎矣。妇大哭。偕上山寻尸。引入深处。拥而求淫。妇不从。忽虎出。啮丰子去。妇惊走。以为失落虎口矣。悲恨无聊。俄见一人远哭而来。至则其夫也。各道所以。转悲为喜而归。

◎余杭张某。商贩金陵。寓旅店。有妇称邻居。与张通焉。久之。张察邻居无是妇。疑而诘之。妇曰。正有所托。妾非人也。有杨枢者。非君里入乎。曰然。妇顿足啮齿曰。此天下负心人也。妾乃娼妇。少与杨欢。曲意事妾。无所不至。为誓盟迎归。生死相保。妾以箧归之。坚心守盟。久无音耗。闻已别娶矣。以是齍恨而死。此店即妾故居。欲附

君归舟。察杨新妇若何。张如语。既至别张。适杨宅。杨以诞辰。张乐宴客。忽暴死。所娶亦病剧几死。张闻大惊。

◎张安国。有文学而无行检。淫一邻女。致女死于非命。后应试。主试奇其文。欲取作元。忽闻空中叱曰。岂有淫人害人之人。作榜首者耶。王试忽仆地。及苏。起视其卷。已裂为粉碎矣。放榜后。主试呼安国告其故。安国惭愧而卒。

◎建昌罗某。家贫不能娶妻。其母遂改嫁江姓。得银娶章氏。罗以母故。不忍与妇共枕席。章询知。脱簪珥衣服。令夫持以取母。夫喜。奔告母。因天晚留宿。不意江前妻子江实。已窃听之。夜托罗名。叩门入内。拣取诸物。且求欢.章不识其诈也。遂携所有而去。及天明。夫回。章方知受骗。愧恨缢死。夫具棺殓。与至郊外。忽雷电交驰。震死一人。手捧簪珥衣服。跪棺前。背书奸贼江实四字。木棺碎裂。章氏立道傍。见夫问其事。相与大恸扶归。继父江潮。亦感泣。携罗夫妇与之同居。

◎明晋江许兆馨。戊午举人。往诣本房座师。偶过尼庵。悦一少尼。遂以势胁之。强污焉。次日。忽自啮舌为两断而死。

◎铅山人某。悦邻家妇美。挑之不从。值其夫病。天大雷雨。乃着两翼花衣。跃入邻家。奋铁椎击杀之。仍跃出。人皆以为雷击也。后遣媒求娶。妇因贫改适。伉俪甚笃。一日妇拣箱见衣。怪其异制。夫因笑而言其故。妇佯为言笑。俟出。即抱衣赴官。官论绞罪。绞之日。雷大震。身首异处。若肢裂者。

◎江宁生郭亨。已卯入场。未放榜时。其友杨生谓曰。我近为阴府判官。知君该中五十七名。汝家一婢。为汝收用。受气不得其死。屡来赴告。以此除君名矣。郭初闻之不信。及领卷出来。本房已入荐列。乃大悔恨焉。郭生一生忠厚。只因此事不慎。潦倒终身。

[批]按功过格。留婢作妾。为三十过。特以理而言也。若揣情酌势。则且有无穷之过存焉。盖男女之配。虽贫贱而各得所愿。强抑为妾。已违其本愿。而更有最难堪者。常有以少艾而事老夫。以娇柔而遭悍妒。齍恨衔怨。郁郁求死。遭此毒者。良可悯也。要其所自。则以一人之不能制欲而然。至妻妾之闲。诟骂相争。中冓之事。丑秽莫掩。患非一端。入非万不得已。慎毋以此造无穷之孽也。

◎涤阳王勤政。与邻妇通奸。有偕奔之约。妇因杀其夫。政闻大骇。即独身逃至江山县。相距七十里。以为祸可脱矣。饥入饭店。店主具二人食。政问故。店主曰。此披发随汝者非人乎。政惊。知怨鬼相随。即到官自首。男女俱伏法。

◎豫章有一乳双生者。相貌声音如一。自襁褓以至三十。相征得失皆同。三十一岁。兄弟科举至省。邻妇孀而丽。挑其兄。兄正色拒之。且以此戒其弟。弟佯诺。竟与妇通。妇初不知其为弟也。彼此情稔。因与妇约曰。我得中。必娶尔。及放榜。兄入彀。弟下第矣。弟复诳妇曰。俟我发甲后娶汝。且以乏资斧为言。妇倾囊付之。春兄登甲。妇朝夕盼望。音问杳然。抑郁成病。阴以书贻兄。而妇殂矣。兄得书。惊诘弟。弟俯首输情。次年。弟所举子殇。而兄子固无恙。恸哭不已。双目顿盲。未几亦死。其兄享高爵。多子孙。称全福焉。

[批]凡人当祸患之至。不可尽委之于命。当惕然思我生平。所作何孽。致有今日。重自刻责。改过自新。庶可挽回神明之谴怒。而转祸为福。不然。是亦豫章之弟而已矣。

◎维扬某生。造一淫书既成。梦神呵之。醒而自悔。遂止。后因子夭家贫。仍复付梓。未几目瞽。手生恶疮。五指拘癵而死。

◎施耐庵。作水浒。其中奸盗之事。描写如画。子孙哑者三世。

◎清康熙丙午年。克州属县有郑生者。美秀能文。悦舅之女艳而淑。求为婚。舅弗许。既诺邻邑萧氏之聘。以婿病。逾年未嫁。郑赂女之婢。得其睡鞋香囊。怀以示萧之内戚。言女与已有私。盖计萧知之。必当离婚。婚既离。则破甑无有顾者。然后可求而得之耳。萧得知。疑信相半。使人诘女之母。女闻谤言。不胜其愤。取利刃一挥。命随腕绝。父讼之官。邑侯某公察而毅。捕郑拷讯。尽得其实。备极五刑而死。

[批]唐元稹之姨女。崔莺莺者。绝世姿也。稹固求为婚。崔母欲以妻其侄郑恒。不遂其请。稹愤甚。因作会真记以污之。且代莺作唱和诗传世。遂使无瑕白璧。蒙垢千秋。较之郑生。罪又甚焉。厥后雷火焚尸之报。不亦宜哉。

◎江南一书生。文有藻思。但素性好谈人闺房事。己酉入闱。至三场给烛时。忽见卷面上有好谈闺房四字。生急以手擦去。及誊正视之。卷面已擦破矣。后视朱卷。七篇圈满。拟中魁。因无三场不录。自是潦倒终身。

◎明季吴下有秦生者。力学多才。尤工诗词乐府。为人极其轻薄。惟好作谑语诮世。或见人形貌不堪。识面而一诗立就。闻人作事可笑。入耳而一歌已成。其好友黄缘入拌。作游宰诗一百韵贺之。其邻人帷薄不修。作黄莺儿十首赠之。绘影写风。穷工极巧。流播人口。达于远近。因此屡困老拳。且讼之官府。几至褫其衣衿。终不改。晚年忽病疟发狂。自啖其粪。取刀自刈其舌。家人夺刀。锁之空室中。觅刀不得。乃嚼舌如糜而细吐之。臭闻户外。后于窗隙。窥见庭中有劈柴斧。遂奋勇突窗而出。取斧自斩而死。

[批]于觉世日。以秦生之才。何难为善俗宜民之用。而乃以此为杀身之具。何异以随候之珠弹雀。太阿之剑刈薪也。近有一生。负异才。自拟必中。然好以经书为谑浪之谈。后屡获荐。皆因后场有讹被黜。此则侮圣言之报也。因世间才士。往往犯此。不知其非。噫。如此读书。与优人演戏何殊焉。斯文扫地。皆此种读书人所致。

◎李叔卿。素廉谨。同僚孙岩嫉之。妄言于众曰。叔卿空自得名。以吾视之。狗彘也。或问其说。曰叔卿妻妹.岂得为人。自是喧传远近。叔卿欲明。不便出口。即不欲明。愤恚难忍。遂郁悒死。其妹闻知。大为惊恨。亦缢死。不数日。雷雨暴作。将岩击死。暴尸叔卿之门。及葬。雷复发其冢。

[批]此系有心污蔑人。固应如此重报。而无心戏谑。亦断不可。壬子浙闱。有一妇人进号。随走随唤云。东阳王二。举号大骇。以火烛之。遂不见。因挨寻至内。果有一王姓行二者。具以告。且诘其故。其人思之良久。曰数年前聚族戏谈。偶言一村孀守节。以为难信。其妇闻之。愤而死。得无是乎。因惧。不敢完卷。收拾出号。坠阶伤额。扶至寓。翌旦死。可见戏谑之害。凡有关人名节者。断不可轻出诸口也。

◎蓝润玉。弱冠擅才华。丰姿韶秀。同学皆以金马玉堂期之。所居邻某尚书宅。尚书有女。已字而未嫁。才色倾一时生偶见于升车时。归而渴想。一日闲步后园。闻隔墙女子声。梯而窥之。识为车中人。乃暗于墙下凿去半砖。日视之。积半年。女出阁。生无因再窥。怅甚。乃赋长相思词。为一友所见。举而投诸火。并诫其勿复告人。于德行大有累。生笑其迂。后人闱。夜梦神抉其目。宿而目痛甚。两瞳如针刺。不能启睫。因缴白卷出。归家痛不止。遂双瞽。及榜发。毁词友魁列矣。

◎吴地某公子。欲奸一寡妇。与所契友谋之。友即授之计。约某日往。届期。其父梦绯衣神告曰。汝子当登科甲。因坏心术。尽削去。某友本贫贱。复为人谋不善。应寸斩其肠。父惊觉。即至书馆。果闻此友。哀呼腹痛而死。公子渐渐发狂。披发行市。卒不能救。

◎浙江皇甫某。乾隆间进士。既罢官。主讲丽泽书院。后惟老夫妇。困顿而没。尝语人曰。吾为某邑知县时。有门生某。有才无行。中乡榜后。嫌己聘妻贫。适此女病臌。乃指为有孕。控于吾。乞断离。吾拘讯此女。不容置辨。女出刀自剖其腹事遂上闻。某门生抵罪。而吾亦免官。吾止一子。已登贤书。无何白昼赌女来遂死。今吾夫妇。老而无依。行见为他乡无祀之鬼。报亦酷矣。

End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序文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黄念祖: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一】【二】

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三昧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一)引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

黄念祖:真觉路会归净土

真觉路会归净土黄念祖居士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不破的原则。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

家庭就是你的净土,就是你的修行处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专修净土肉身不腐

◎ 念 佛昙鸾大师(476~542),俗名不详,自号玄简大士。南北朝梁时山西雁门人(北魏境内),家居五台山附近。他从小就听人谈起山上佛教各种神奇灵异之事,听过以后亲自前往寻觅参礼,后来终于出家为僧。昙

李炳南: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

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他的善意或者恶意姑且不管,只看

李炳南: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问: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答: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

李炳南答: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

李炳南:如何修净土法门_修净土法门必须了解的十件事

什么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指修持往生佛国净土的法门,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每天念 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如何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是「二力法门」,与普通法门不一样。修一般法门是「信解行证」,但净土法门重在「信愿行」。为什么没有「解」呢?因为这个法门除了佛以外,没有第二

李炳南:末法时期如何修净土法门?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从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必须依佛陀之教化而修。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鸟惭居士著前言始学净土的因缘净土思想的确立净土思想的大要净土思想的实践净土思想的验证结论●前言无常迅速,一恍之间,雪庐老人生西至今,已满十周年。这些年来,整个台湾社会在各种层面都呈现著不小的变化。就佛

一家七口全部出家,夫妻二人同生净土

了相,四川西蜀吴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于安徽,于是在安徽安居下来。后来,祖父经商致富,父亲是善乘法师,母亲是善果比丘尼,在他们出家前均笃信佛教,供奉观音大士更是虔诚。生下二男二女,了相大师是长子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一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上悟下行法师,尊敬的开林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行师父慈悲,吩咐定弘给大家在佛七当中,今天在圆满之前给大家讲个半小时的话,鼓励大家念佛。佛七是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按照经典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二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上午好!定弘昨天跟大家谈到闻名的功德,这是弥陀本愿的核心,第十八愿所说到,若有众生,闻佛的名号功德,必定能产生至心信愿,而能至心信愿就决定得生净土。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十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接到念佛同修的一些问题,其中提到对于念佛怎么念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境界,有疑惑,那么想抽一点时间谈一下这个问题。念佛要是会念,就很容易得到三昧;如果不会念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四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是佛七的第三天,大家的状态是渐入佳境,刚才大家念佛声音非常整齐,听起来很安定,证明大家的心就愈来愈静下来了。通常佛七到中间第四天这是状态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