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经论:你信得越深,念得就越切啊
2025-05-31 07:58

那么这句名号,我们要念呢,要有一些前提:第一是信愿,第二要一门深入。

其实一门深入与信愿正好是成正比例的,他信得深才能够念得切啊!才不受其他的法门所动摇呀!往往信心不够的时候,容易被人动摇。人大多有一种喜新厌旧、这山望到那山高的心理特点,如果信心的根没有扎下去,信的力量没有生起来,就很容易被其他异解、异行的法门所动摇呀!

所以有鉴于此,彻悟大师曾经这样表达:一个人坚定地相信这个念佛法门呀!忽然在他念佛的时候,有一天,达摩祖师现前了呀,告诉这个念佛人,说我有直指人心的,见性成佛的深妙之禅呀!你只要把念佛放下来,我就传给你这个深妙之禅呀!马上成佛,见性成佛呀!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这时候一个真信念佛法门的人,要向达摩祖师顶礼呀!虽然祖师有深妙之禅,但我原来已经听闻释迦本师的教诲,发誓要念佛求生净土,我不敢违背自己的誓愿呀!这第一关透过了呀!

又在念佛过程当中,忽然,释迦牟尼佛现前了,跟这个念佛人说:哎呀,我原来讲的念佛法门,只是一个善巧方便,现在我有更好的法门呀!让你得到更殊胜的利益,你可以放下来,我传授另外一个法门给你,这时候该怎么办?这时候,一个真信念佛法门人,向释迦牟尼佛顶礼,说虽然佛有更好的法门,然而我原来已经听闻您老人家传授给我的法门,已经发誓要念佛求往生,我不敢更改我原来的发誓。

那么,一个念佛人,虽然祖师现前,甚至佛现前,劝他改变念佛的信仰,念佛的行持,他都不动摇,这才有点决定信相。他有决定的信心呀!

那么在世间当中,虽然有种种的不顺,种种的困境现前,哪怕所受的痛苦,就像那个炽热的火轮在头顶上旋转,那是最痛苦的!头顶上敏锐的神经组元很多,感受这种炽热的极大痛苦,但是你都不改变自己念佛的决心呀!

这是一种。另外一种,虽然你生活很富庶,很顺利,你甚至能享受到转轮圣王微妙的五欲,在这样的状态当中,你也不迷失自己,不放弃念佛法门。

世间上的顺逆境界都不动转,这才有点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净土的样子。

我们不要哎呀念念佛,我们前几天的问答,你看我念佛念得生活也不顺了,越念越灰心了,就不想念了。甚至忽然之间这个时间赚了很多钱,我现在就很快乐,就是极乐国,也不想去了。所以这些都是见地透不过去,信心没有坚固,我们就在这里左右摇摆。这一摇摆,甚至就是一般的气功呀,一般的其他法门一来,都跟他跑了。我们大陆就有这个现象,一下子修禅定,一下子修某个开悟的法门,一下子修某个气功,他佛号又不念了,这个信心是很微浅呀!就由于,我们对这个名号的功德,太缺乏了解!所以信心建立之后,我们一定要一门深入,这个一门深入很重要啊!

人做事一定专心致志呀!有一天,孔子带着几个学生,周游列国,在一个森林里面,看到一位驼背的老人,驼背老人他用一个竹竿粘那个蝉,就是知了,他一伸手臂,就粘捕一个蝉来,好像捡袋子里的东西一样。当时,孔子和几个学生就觉得这很神妙啊,为什么他能达到这个水平呢?就问这位驼背的老人,是用什么样的训练方法,达到这个效果的。

这个老人就说,我有我的办法呀。我开始为了训练抓这个知了,练习在我的竿子上,累起两个丸子,它不掉下来啊,如果能这样做的话,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然后,他练习累起三个丸子在竿头上,而不掉下来的话,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当他累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手臂非常平衡,眼睛非常专注,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那么,在抓的过程当中,虽天地之广,万物之多,但在这个老人的眼里,只是这个知了的蝉翼,即蝉的翅膀,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他就能达到这个水平,就像捡东西一样的捡过来。所以孔子非常感慨,这就是其神凝啊,精神凝聚在一个地方,用志不分,才能得到这个效果。

无论是做世间的事业,还是出世间的道业,一定要用志不分,一心一意,全神贯注!精力不能分散得太多啊!我们在这世间也看到,如果是一个天生的瞎子,他眼睛瞎了,他的听力就很敏锐啊!如果他的耳朵聋了,那么他的眼睛就很犀锐,可以明察秋毫呀!

那个战国时期的大音乐家师旷,为了使自己辩识音乐的能力上去,他就故意把自己的眼睛熏瞎了,一熏瞎了,他的耳根功能马上就上去,他就能够听到那个国家的音乐,就了知国家的兴衰,听到一个人讲话,就知道他的命运呀!

所以《阴符经》讲绝利一源,就是把所有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东西,把他杜绝,集中在一点上,他就用师十倍,所产生的效果跟你分散的状态相比,就提高了十倍。如果三反昼夜,你精益求精,就专注在一点,精益求精,那是用师万倍!那是几何级的增长,就是比你分散的状态,提高到一万倍的效果。

这些道理上是相通的,我们念佛也就是要绝利一源,念兹在兹,全力以赴!要在这个名号当中不断地反复,不断反复。因为这个名号开始对我们很生疏呀,我们熟悉的都是五欲六尘,那些不需要我们作意,它就来了,在我们的头脑当中,是这种来来往往,而这个佛号如果我们不很作意的话,提都提不起来。

所以一天到晚这么生疏,就在这个佛号当中,感受不到这个佛号的功德,这个无尽的宝藏,你一点法财,一点法喜都开显不起来。开启不起来,念了十年八载,越来越没有味道,觉得这个法门不行,他不知道是自己不行。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念佛人学了若干年,由于这个信心提不上来,知见透不过去,功夫不能得力,他就念得实在是太无聊了,太无奈了,太枯燥了,太没有利益了,就很容易退转。

绝利一源,一门深入,开始一定要从数量下手。这个,善导大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这些祖师都是奉行计数念佛呀!蕅益大师告诉我们是若三万、若五万、若十万,那三万是作为一个底线呀!现在我们众生,生活在这种非常紧张、忙碌、快节奏的社会当中,我们就算降低条件,降低到至少不能少于一万,如果你说你是个念佛行人,一天一万声佛号都念不到话,你绝对在这个佛号当中得不到法喜。

所以我们现在东林寺为什么在举行一个月一次,十天百万声佛号的持念,就是首先你要经过这样的功夫,让你在名号当中获得消息,获得信心,得到喜悦。你闭关十天,我们给你送饭过去,一个人一个寮房,一天十万声佛号,必须完成,不完成你不能睡觉呀。我们在第一次念百万佛号的时候,有一个信众,说我念不完怎么办呀?我说你念不完就上吊呀,当时我这样回答心里还忐忑不安,如果他真的上吊了,到时候还会追究我的法律责任呀!但是这句话对他产生了正面作用。这个居士还真是把这个裤腰带解下来放在桌子上,我念不完就上吊。他一旦发起这个心,那一定能念完嘛,所以他一百万念下来,非常欢喜啊!

所以要动真格呀,你看我们昨天晚上,净宗学会的一位居士,他这两天发起了信心,昨天晚上就开始干了,自己去念一百万去了。他说他不能等,再等两三天,说不准又退心了,好不容易发了心,马上趁热打铁,关起门来,先念一百万再说,这很好。是否有信心和愿力就体现在你的行为当中,你说你很有信心,你很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然而一天到晚看不到你念几句佛号,而且还美其名曰:我能够不念自念呀,我能想起就念呀,你们一天到晚还计数念佛是著相呀,是执著。他自己不干,他还贬低别人,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可以的,一定要真修实干呀!持名呀!总之,在这个修行方法当中呀,首先是一门深入。

然后在念佛的过程当中呀!须反念念自性,性成无上道呀!观世音菩萨,从耳根圆通开始,原来的闻性,都闻外面的音声,现在要旋转原来颠倒的闻机,闻自己能闻之性。能闻之性就是不生不灭的自性,这个不生不灭的自性就能成不生不灭的佛果,所以我们要旋转呀!念佛法门就可以融摄这个耳根圆通,含摄根大圆通。闻自己念佛的声音,不要闻外面的声音,所以叫念清楚、听清楚。

但是念清楚、听清楚这个心还会跑,所以还要加上记数清楚呀!我们在自己和他人的很多修行实践当中,也都感觉到印光大师提供这个十念记数法很好!有时候我们在念佛堂念着念着,真的,如果你脚步很随便,这个声音又很轻泛地过去,很浮滑地过去,就很容易打妄想,一打妄想,这个心就摄不过来,就会觉得,念得很无奈呀,所以一定要摄心!

怎么摄心?就是给第六意识派一个任务,你不派任务它就东想西想,是不是啊?在念佛的时候,又想着家里怎么样呀,我的工作怎么样呀,他怎么对不起我呀,这些杂念都会浮过来,包括原来做过的事再琢磨它,我做得对不对呀?那句话妥当不妥当呀?而且在念佛的时候,你想这些东西,还想得比平时不念佛的时候更清楚,更明白,跟着念头跑,这个妄念一定要挡住呀!

这句佛号一定要如香象过河,要截得住这是个意识流,截住它!如果截不住,有时候就是十天百万佛号闭关呀,那也是很痛苦的事情,他一到面对自己的时候,这种所有的妄念就都起来了,原来记不清楚的,在那个非常阴暗角落的事情,都给他翻起来了,原来好像很见不得人的事情,它也很明白地呈现在自己面前了呀!特别那些很粗重的烦恼,这些一过来,自己就容易控制不了,控制不了就很麻烦,控制不了他在那个关房里面就待不住了,恨不得把那个门一拳打碎,从那里跑出来。他受不了的,所以一定要这念头控制得住才比较自在!

原来我们在一个寺院,有个比丘师父在那里啊,最后他好不容易十天出来了,到我这来交流。我问他这次念得怎么样,他说,哎呀!别提了,我在第六天痛苦死了啊!我真想出来了,出来吧,怕人家嘲笑我,我就在里面煎熬了四天才出来了。他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个念头挡不住了,就是跟着这个妄念走。所以我们一定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把这个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一定在这句名号当中摄住它们啊!使这句名号像很深沉地过去啊,截住这个妄念流!

这个净念相继不间断,不夹杂,他才是越念越轻松啊!越念越愉快啊!在你净念相继的过程当中,连时间的观念都会改变,似乎很漫长的十天在你感觉当中它很快就过去了,甚至有时就觉得,怎么这么快就要出关呢?他不想出来,他念得很愉快啊!我们这几次参与的居士交流,有居士说一天念二十个小时啊!念念阿弥陀佛,念念阿弥陀佛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很快,摄心!那么如果这样去念的话,这句佛号就会在我们的身心产生作用啊!(大安法师慈悲开示)

End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序文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黄念祖: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一】【二】

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三昧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一)引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

黄念祖:真觉路会归净土

真觉路会归净土黄念祖居士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不破的原则。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

家庭就是你的净土,就是你的修行处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专修净土肉身不腐

◎ 念 佛昙鸾大师(476~542),俗名不详,自号玄简大士。南北朝梁时山西雁门人(北魏境内),家居五台山附近。他从小就听人谈起山上佛教各种神奇灵异之事,听过以后亲自前往寻觅参礼,后来终于出家为僧。昙

李炳南: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

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他的善意或者恶意姑且不管,只看

李炳南: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问: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答: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

李炳南答: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

李炳南:如何修净土法门_修净土法门必须了解的十件事

什么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指修持往生佛国净土的法门,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每天念 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如何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是「二力法门」,与普通法门不一样。修一般法门是「信解行证」,但净土法门重在「信愿行」。为什么没有「解」呢?因为这个法门除了佛以外,没有第二

李炳南:末法时期如何修净土法门?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从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必须依佛陀之教化而修。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鸟惭居士著前言始学净土的因缘净土思想的确立净土思想的大要净土思想的实践净土思想的验证结论●前言无常迅速,一恍之间,雪庐老人生西至今,已满十周年。这些年来,整个台湾社会在各种层面都呈现著不小的变化。就佛

一家七口全部出家,夫妻二人同生净土

了相,四川西蜀吴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于安徽,于是在安徽安居下来。后来,祖父经商致富,父亲是善乘法师,母亲是善果比丘尼,在他们出家前均笃信佛教,供奉观音大士更是虔诚。生下二男二女,了相大师是长子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一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上悟下行法师,尊敬的开林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行师父慈悲,吩咐定弘给大家在佛七当中,今天在圆满之前给大家讲个半小时的话,鼓励大家念佛。佛七是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按照经典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二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上午好!定弘昨天跟大家谈到闻名的功德,这是弥陀本愿的核心,第十八愿所说到,若有众生,闻佛的名号功德,必定能产生至心信愿,而能至心信愿就决定得生净土。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十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接到念佛同修的一些问题,其中提到对于念佛怎么念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境界,有疑惑,那么想抽一点时间谈一下这个问题。念佛要是会念,就很容易得到三昧;如果不会念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四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是佛七的第三天,大家的状态是渐入佳境,刚才大家念佛声音非常整齐,听起来很安定,证明大家的心就愈来愈静下来了。通常佛七到中间第四天这是状态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