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经论:如何修行呼吸念佛
2025-05-31 06:42

我们净土宗以念佛了断生死。念佛的方法,三岁的儿童都会念,但是八十岁的老人还没念明白,不太通啊。这个法门本来是万人修万人可成就的殊胜法门,但是真正成就的只占万分之一二。为什么呢?不是法门不灵,因为它是八万四千法门之外,佛陀为末法福浅、业重、障深这些众生而专门开辟的一条高深、易学、难信之法,只有用念佛的方法可以带业往生,可当生见佛成佛。这个法门为什么能够带业往生?十地以上的大菩萨们也不知道它的道理何在。既然如此奥妙的法门,为什么我们同修往生者少?是这个法门不灵吗?主要是不契理。《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对此我们许多同修还不够真正了解。

都摄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六尘的境界色、声、香、味、触、法,要真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佛号要达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能念之心,所念之佛,两边不执著。无念就是《金刚经》讲的无住,它非实空寂;念就是生心,它非虚妙有。此即古德讲的舍识用根。我们的六根没有毛病,毛病出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产生了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识是什么?识是妄想、分别和执著。一有识,不但染污了六根,更染污、遮障了清净的性体,使我们的本体不能够显露。佛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能,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执著就是我们这个识心,它不是我们清净的本体,是识在起作用的分别心、妄想心和执著心。

六根接触六尘的境缘都是相,是处所,所以佛门把六根和六尘称为十二处。这十二处无不是假的,是虚妄的幻相,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无常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我们凡夫不明白这个道理,当识起作用的时候,就执著于幻相、假相而为真实,这样就产生了贪、嗔、痴、慢、疑,产生了你、我、他的分别。也就是佛所讲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顺自己意的则欢喜,不顺自己意的则烦恼和厌恶。有了见闻觉知就是烦恼,就是无明,这是我们凡夫的一个通病。

不解决这些问题确实不可能往生,那么如何来对治和解决呢?必须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什么是菩提心?直心、深心、大悲心。黄念祖老居士在生前把菩提心解释为三大大慈悲、大愿力、大智慧。净空法师曾经解释菩提心,他说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藕益大师给菩提心下一个定义,就更好理解了,他老人家说: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的心就是菩提心。

同修们从中可要善思维,我们发愿求生西方净土而成佛,成佛是干什么?成佛就是要度众生,存度众生的心才能往生。而往生必须要一向专念,这就是大势至菩萨成就的经验净念相继。净念心不住法相,亦不住非法相。若住法相必执著于有,起贪心、嗔恚心;若住非法相则偏执于空而不相信因果,必然产生断灭想。佛说:若著于空,诸佛不能度。净念也就是没有妄念和烦恼,心空空灵灵,湛然寂静。这个净心才是我们的真心。净心我们博地凡夫不容易做到,尤其是末法众生,善根、福德、因缘都达不到断烦恼、除妄想,但是不让烦恼起现行还是可以做到的。用什么方法?念佛。妄念一起,即用阿弥陀佛的佛号把它伏住,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叫以石头压草的方法,伏住妄念就是净念。

相继是不断的意思,除了佛号以外,没有别的想法和念头。这个佛号要起于心、出于口、入于耳,循环不息。要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要如此念,可以令我们的心弥覆虚空,一切法不住,就是不执著、不分别。如果佛号一停,妄念必生,妄念生起,心则被染,心就不净了。因为相继做不到,净念就没有了。念佛、诵经、听法都是如此。念而无念是不住法相,离有;无念而念是不住非法相,又不落空。空、有两边不执著,空有一如。除了佛号以外,我们心里任何的妄念都不存,这就是如如不动,老实念佛,一心念佛。真能如此去修行念佛方法,心则可以不著物质的环境,不被它所诱惑。见境色声香味触法,能够不动心,就是大修行。

由此可见六根没有毛病,而六尘是外面的境缘相,它也没有毛病。毛病出在六识上,识是起分别作用的。所以我们学佛的同修一定要明了,我们无始劫修不出去,是没有找到障碍我们成佛的根源。识就是祸根,它专门起妄想、分别作用,是染污清净心的发源地。所以一个真的修行人要从起心动念上下手,不著于识。对外境的干扰要时时注意,时时提起警觉心,这样的修行就叫做销归自性。

我遵照印光大师死守一句佛号和净空法师他老人家让我们一心念佛、老实念佛的教诲,一句佛号我整整念了七年,不看任何经典,不参加任何法会、拜忏、放焰口等等佛事活动,时时提起佛号,念念相继,整整念了七年。我收到了不可思议的效果,起码把入佛门以前一身的病全念没了。从中我体会到,佛法是愈高深愈精要,愈简捷愈有效。再简捷也简捷不过阿弥陀佛了吧?所以有效。我们世间人讲话灵验,真是灵验啊!

有好多同修不明白这个道理,虽然是在修净土法门,但净心念佛没做到,相继不断也没做到。初一念,十五念,早晚课念,平时不念;醒时念,睡时不念甚至还提出许多的清规戒律:洗衣服不能念,做饭不能念,切肉不能念,上厕所不能念不能念的地方有很多。要是这样佛号怎么能相继呢?相继是不断,做任何事情都要念。佛号不间断,清净平等就是佛。

不要用分别心来念佛,佛讲的非常清楚,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句话在我们净土法门最好做,制心一处就是始终念佛,在念佛当中任何事情都不影响,都要去做,这就对了。只要是念佛,没有净也没有秽,要净念相继,以达到佛号在二六时中不间断。我们既然闻到这个殊胜无比的念佛成佛之法,就必须要使佛号真正做到相继不断,这就必须要学会呼吸念佛。

呼吸念佛方法,倓虚法师、弘一大师、虚云老和尚还有慧明老和尚,在他们的遗著和开示中都提倡此方法。他们不叫呼吸念佛方法,叫出息入息,出息入息就是呼吸念佛。为了使同修念佛达到一心不乱,奠定往生的资粮,真正达到净念相继,真正做到识自心、见自性、脱轮回、证法身,下面我讲一下呼吸念佛的方法。

为使同修便于记忆和修行,对呼吸念佛方法可以总结出六句话。

息虑专一持佛名:要把胡思乱想排除,单把佛号提起来。这叫息虑专一持佛名。

气出气入一佛声:什么叫呼吸念佛?呼吸念佛同修一定要记住佛号一定要融于呼吸当中。现在好多同修找我,什么原因呢?他们错误地理解和运用了呼吸念佛方法,感到胸口闷、头晕、心脏跳动,甚至小腹有憋气和膨胀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就是使呼吸随着佛号了。

真正的呼吸念佛方法是不改变呼吸的频率(佛号随着呼吸),在正常的呼吸情况下,用第六识意识把佛号融于呼吸的规律当中:阿弥(呼)陀佛(吸)、阿弥(呼)陀佛(吸)或者是这样也可以:阿弥(吸)陀佛(呼)、阿弥(吸)陀佛(呼)还可以念四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呼一吸四个字也可以。一个字一念也可以:阿(吸)弥(呼)陀(吸)佛(呼)这样也可以。

但一定要记住,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实践运用当中认为哪一种方式比较好,适合你就可以了,不要强求一致。我现在运用的是两个字,已经念了七年:阿弥(呼)陀佛(吸)、阿弥(呼)陀佛(吸)我是这样念。当然了,我不需要用第六识了,念了七年,已经把第七识末那识培养成了,一喘气就是佛号,不需要再想我要呼吸念佛,没有这个意识了。

专闻自心突突跳:这句话是对那些极个别的人说的。

有的同修学习呼吸念佛的方法,念了一两个月以后,感到心脏突然有这么一天跳动得非常非常强烈,当然这种情形不是在躺卧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是在静止状态,也就是在打坐的时候会出现。有一点要说明,我们说的打坐不是说一定要单盘、双盘,或者怎么样的盘,我们不追求这个。我们是练习呼吸念佛方法,能盘就盘,不能盘老老实实坐下来就可以了。在静坐的时候容易出现什么境界呢?当然这是极少数人,不出现更好,出现也不要害怕。会感到心脏跳动得非常非常强烈,哐当哐当、哐当哐当、哐当哐当震脑海!这个时候要马上转。因为呼吸念佛方法被心脏强烈的跳动声所干扰,已经不能再继续呼吸念佛了,怎么办?就随着心脏的跳动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种情形一般有多长时间呢?三到五天即可消失。如果长期这样,最好到医院去检查一下,看看心脏会不会有什么毛病。三到五天消失以后恢复平静,还是用呼吸念佛方法。当然这是极少数人出现的。

随声默念一梵音:就是(呼吸念佛方法被心脏强烈的跳动声所干扰时)随着心脏的跳动声念佛号。

外音入耳犹幻梦:我们在打坐或者是睡前、醒后用呼吸念佛方法念佛,这时如果外边有声音传过来,不要特意地去捕捉:声音从哪来?是木头声、铁器声、还是音乐声这些都不要特意去捕捉。听没听到?听到。听到就像做梦一样,不要去捕捉,这样外音对我们呼吸念佛就根本不会起作用,也不会干扰。如果你去捕捉,精神头一上来就把呼吸念佛方法忘记了。犹如幻梦,就像做梦一样。

久习空寂大千心:你真要这样念上一年半载以后,你也就不知道我,不再搞人我相了。不搞分别,你的心量即真可谓是尽虚空、遍法界了。

但需要提一点注意事项,我们在修习呼吸念佛方法时,一般的情况是在静止状态下。就是不动了,身体没有活计干了,也不走动、不做家务了,躺在床上睡觉前、醒了后,或者坐在椅子上、沙发上,这种情况下练习是最好。但是极个别的,现在我所知道的有三位老居士,他们在行住坐卧一切活动当中都不能影响他的呼吸念佛。但这样根性的人,我不如,我也做不到。因为什么呢?身体一活动以后,这个微弱的思维会干扰呼吸念佛方法,所以说不好修,但极个别的根性好的人也可以做到。

我们就是在静止状态下,要排除妄念,但最重要的就是佛号不要影响正常的呼吸,自然呼吸的频律千万不要改变。什么是佛法?顺其自然是佛法,恢复本原是佛法。如果改变了正常的呼吸频律,那就不是佛法。不要改变呼吸的频律,在正常的呼吸当中加上两个字、加上一个字都可以。这就叫做法无定法,佛法没有定法。如何修行就看我们同修的根性如何了,如果遇到外境的干扰不能静下心来念佛,和外境没有关系,还是要在自己内心里找原因。正像一首古诗中的这几句话: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可见得境缘无好坏,得失在自心,只要心如如,觉性化六尘。一定要记住,修学这个方法不要加任何的意念,我们修行的是净心。有的同修就把呼吸念佛方法理解偏了,讲什么要气入丹田,然后再通过会阴到达百会那样做就变成气功了。我们是修行不是练气功,这样一加意念,有见闻觉知就是凡夫,就不是佛法了。佛法绝对是清净心,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身体不好,心净体亦净,老实念佛,身体就好了。

我再顺便说一点,有的同修愿意打坐,经常打坐,这个方法学会以后,在打坐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什么呢?先亡四肢,后亡身体。我们正常打坐,自己通过呼吸念佛,佛号把一切妄念都伏住了,这个时候会感觉到自己的四肢没了,身体没了忽忽悠悠,忽忽悠悠也不知道哪里去了

当然这个境界不出现更好,出现以后不要害怕,也不要欢喜。好多同修听到我讲这个就到处找我问:我这呼吸念佛好几年了也没出现,这是可能的吗?我告诉同修,佛门没有什么可能不可能,可能里面有不可能,不可能里面还有可能,可能、不可能是一不是二。你没达到不见得别人就没达到,不能以自己为轴心去想这些问题。没达到更好,你老老实实念,要是真把呼吸念佛方法学会了不是更好吗?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同修不要恐惧,一刹那之后就又醒过来了,毫无影响,不要有恐惧心理。哎呀,我的身体怎么没了?我的四肢哪去了 一恐惧,今后恐怕再想达到这个境界就很不容易了。

这个境界一定会达到,一定能达到,只要你老实念,就会达到。但它并不是什么特了不得的修行,很正常的情况。因为妄念没有了我们这个色身本来就是一个妄念的大本营嘛。在开始真正掌握以后会把四肢先亡掉,以后亡身体,自己也不知道我究竟处在什么位置了,这种情形不要恐怖,慢慢还回来。

但是你呼吸念佛方法修得如何,可以做检验。有人问:我这呼吸念佛方法到底是不是呼吸念佛方法?我睡觉时还念不念佛呢?可以自己来检验。第一是夜晚无梦;第二是饭量减少,睡眠减少,体力增强,浑身有使不完的力量。为什么会无梦呢?因为你没有时间去做梦了,你把做梦的时间都用来念佛了,还哪里来的梦呢?每天睡觉的时候我们最好给个手印(双手合十),就这样(双手合十放于枕边腮侧)。我看纯印老人家一生都是这样,朝这边躺时(右侧身)就这样(手印放于右侧枕边),或者这样(左侧身躺着手印放于左侧枕边)都可以。如果是仰卧,不过纯印老人一生都是侧仰,我有时仰卧,仰卧时我打一个弥陀印感觉也很好(结印后自然放于小腹部)。这样就是提醒念佛,日久天长你一给印,马上就进入到深绵呼吸的念佛状态下一喘气、一入气都是佛号,你哪里还会有妄念呢?没有妄念也就无梦了。饭量减少也绝不是病态,只要精神饱满就可以,这是心净的反应。有许多出家师父日中一食或者过午不食吃两餐,好多居士打八斋戒,也能这样做,这都是正常现象。

这个方法需要修多长时间呢?三个月、五个月、半年。这还不是大便宜的事情吗?不用这个方法,你念佛念得再好,睡觉时也会把佛号丢掉,丢了就不能相继了,不相继就是断线了。古德讲佛号如珠,念头如线,分则相离,合则成串,你合不起来总是分,把这些珠子穿来穿去、穿来穿去地再把它们分开,一分开这些珠子就又散落了,这样佛号怎么能成片呢?所以我们即使先不达到成片,起码也得先达到不断。如果不用呼吸念佛方法,睡觉时就把佛号忘了,那样佛号不就断了吗?

为什么要修这个方法?主要就是培养我们的第六、第七识。也就是要转八识为四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只有转识成智,才能够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只有让我们的频道与佛菩萨的频道相一致,才能感应道交。所以修行净土法门的人,必须要做到深信、切愿、起大行,这叫信愿行三资粮。信愿决定我们能不能往生。有信愿,持名念佛,佛号要念得精纯,精纯就不会有妄念掺杂在里面。这里说精纯而不说多少,如果边念佛边打妄想,日常又不改世间人贪嗔痴慢疑的习性,这叫喊破喉咙也枉然。这样的人在佛门里被称之为糊涂人修糊涂法,念佛也必然是糊涂念,不能消业。必须要以佛的教诫,看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看破这个色身不是真我,家亲眷属也是缘生。

家亲眷属由四种缘组成: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四种缘组成的家庭,也不要把它当作真实,它必然有缘聚缘散。对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我们平常所说的这个八风,这些东西也都是梦幻泡影,都是不实之物。只要对这些能够看开放下、不起心不动念,真正生起坚定的念佛成佛之心,当生必然能成就。必须要以佛号伏住妄想、分别和执著,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但是并不改变生活,要利用生活而不执著生活之相。苦乐自当,随遇而安,能如此,方为真修行。

具体讲,日常要对人、事、物离心意识,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这个心就是我们所说的识心八识。心的作用的识,就是阿赖耶识,也叫神识。它是善恶业的含藏识,业力投生它起作用。第六识叫做意,它是起分别、妄想的,起知见和思维,起见、闻、觉、知,是尘劳、无明的发源地。第七识末那识,这个识的作用是不分是非,执著于我不变,起心动念,言语造做,一丝不漏、一毫不差地都给你储存在阿赖耶识里,就好像是我们世间的搬运工一般。

所谓转八识为四智,要在转上下功夫。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转凡夫而成圣人。具体讲怎样转呢?如果会修,转并不难,就是一句话,把妄想、分别放下就转了。因为这些都是法相,离一切法即一切法,清净心现前就转了。烦恼减一分,智慧增一分。一句话:事照做心不动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转八识为四智,我们要抓主要矛盾才能做到真正地转识为智。识是烦恼,智是智慧,是觉悟。

所以修行一定要明理,不明理修行,即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也不会很高。在娑婆世界修一天,等于到极乐世界修一百年,就是告诉我们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定要明理。怎么转?首先抓第六、第七识,这两识是最主要的。起分别主导作用的是第六识,要将第六识意识转为妙观察智。如何转成妙观察智?就是观察一切法,不再产生妄想、分别,《坛经》所言分别亦非意。搞不搞分别?搞分别,但是不是用第六识搞分别,不用识去分别。此即《金刚经》所讲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样做就叫做妙观察。

转第七识末那识为平等性智。就是把执著于我见去掉,而证得自他平等之理。我们用呼吸念佛方法,主要是解决第七识末那识,就是要改变它、训练它、培养它。我们有些同修现在修得很好,上楼时随着脚步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走路时也可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蹬自行车也是这个规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不是你心里想我要这样念呢?不是,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培养训练中已经养成的习惯。这习惯从哪来?第七识,把第七识培养好了。

既然我们走路能把第七识培养好,在每走一步路的时候都能念一句佛号,那么我们现在再让它改变一下我们的呼吸在一呼一吸当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日久天长,第七识不照样可以改变吗?每当我们一呼一吸,它都往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搬入一个阿弥陀佛,这样就改变第七识末那识了,因为它是起执著作用的。要让它执著什么呢?执著我们呼吸之中有阿弥陀佛。如此,在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只要这口气不断,它就会往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搬入阿弥陀佛。如果我们念一辈子的佛,最后临终时昏沉不念佛了,这是最可怕的呀!

我接触过许许多多这样的大善知识,临终不知道什么叫念佛了,好多都是人们公认的善知识啊,修行了十几、二十几年的都有,最后不知道跑哪道去了。什么原因呢?临终昏沉,临终不念佛了,这是最可怕的。所以我们把呼吸念佛方法学会了,又能随缘做善,又有往生后度众生的大愿,怎么能不成佛呢?怎么能不成就呢?呼吸念佛方法学会以后,第七识必然能在我们的每一次呼吸,将阿弥陀佛搬入我们的大圆镜智阿赖耶识里。这就是能念之心、所念之佛都没有我。这样随着呼吸频率的一出一入,源源不断地将佛号储存在阿赖耶识,一是佛号可以伏住妄念,二是佛号在行、住、坐、卧、醒、睡,二六时中不间断。因为连睡觉的一呼一吸都是佛号,所以当命终的时候,可随此阿弥陀佛的念头往生极乐世界。

几年前,在梅河有一位唐秋玉老居士,她呼吸念佛方法已经会了一年多,突然得了大面积脑出血,到医院抢救,医院说没有抢救价值了,整个人昏迷,只剩下一口气。这个时候我赶到了,她的老伴很好,是个念佛人。他说:我们老两口念佛念了二十来年,呼吸念佛方法也学会了,这回看来是不行了,佛号算白念了,人事不知不能念佛了。我过去一看,发现她在捯气儿,也就是在很不规律地喘气的时候,她的左手总是随着呼吸这么一动、一动我见到以后非常高兴,我说:她能往生,她现在还在念佛!她用呼吸念佛方法已经将第七识培养成了!他们不相信,我就把她自己平时常用的那串念珠放到她的手里,结果捯一口气儿,她的手就会捻一个念珠,就是随着呼吸不自觉地捻一个念珠。一捯气儿就叭啦上来一个念珠,再捯一口气儿,叭啦又上来一个念珠结果走得非常非常殊胜。她们那里总共四层楼,她家住二楼,在她断气以后,整个这栋楼从下往上楼道放香身体非常柔软,面相比她生前还要年轻十几岁,嘴唇就像谁给化过妆似的,走得非常好。可见得呼吸念佛方法,确确实实对我们往生有很大的好处。唐秋玉老居士这一走度了好多的人啊。

所以我们修学净土法门,只要做到佛号不间断,有往生的大愿,日常还能够随缘做善,一定会往生,一定能往生!这样佛力和自力二力相应,怎么能不万人修万人去呢?只要契理契机地修行,当生都能成就。

我再举个例子,前几年我们去吉林省通榆县香海寺,那个时候香海寺还是一片荒漠,是全国八大困难区之一,八百里的盐碱地。这座寺院在几十年前被破坏了,片瓦无存,除了有几棵四个人搂抱不过来的古黄榆树,什么都没有,一片盐碱地。这几棵黄榆树是古化石,它们每年都开花。有一位师父发心要修这座寺院,要重建。在奠基的时候,我和十几位同修到香海寺去参加奠基典礼。在我们一起去的同修当中,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居士,她叫邹桂英。在火车上她说她学会呼吸念佛方法已经一年多了,把心脏病、高血压都念好了,还说她的六、七个孩子没有一个信佛的。我现在已经会呼吸念佛方法了,佛号基本成片了,按理说应该能够往生,但是我将来要往生决不在家里走,在家里没有把握因为儿女是她的恶缘,是冤家呀。

参加完奠基仪式以后第三天,由香海寺回到开通县。我们是坐汽车回到的县城,在开通县的县城吃午饭的时候,她还乐呵呵地抢了一个镜头,这张照片我们一会儿可以给同修看一看,这是她在往生前一个小时照的。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照她的时候,她的身上都是红光。在返回往车站走的路上,邹桂英老居士走得非常慢,好像有心事。我让她快点走,说火车来的时间很紧了。她说:唉,我真不愿意回家,要在这往生多好啊!你们这些人还都在我身旁,还能送我一程。我说:你快走吧,别胡思乱想了,这美事儿哪能都让你摊上。就这样,我们谁也没在意。

因为那天天气非常冷,在检完票,离车到还有十来分钟的时候,我们几个人就躲在候车室的墙角避风。看见我以后,她就从站台上乐呵呵地奔我走来了。我想可能是老居士也冷了,到我这里来避避风也好,结果走到我的面前,突然她就跪下了,乐呵呵地就下跪。我说车马上就到了,在站台上你下什么跪呀?我用手一搀扶,口水已经从她的嘴角流下来,脑袋当时就低下了。

我立刻就明白了,老居士啊,你可太聪明了!你到这给我跪下,意思是求我把你这个臭皮囊给你处理处理真是有智慧,也确确实实是了不起!这时车站职工马上找来了医生,一检查,说这个人已经咽气了。一点病苦都没有。邹桂英老居士如果不会呼吸念佛,她不会走得这么自在,如果在家里走也决定往生不了,因为儿女都是她的冤亲债主。可见得呼吸念佛方法掌握了,对往生真正会有很大的把握。呼吸念佛就是培养第七识。

第八识叫阿赖耶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神识,它是由真如自性与无明的惑业合和而生。也可以说是善恶的种子齐聚、染净混合,叫能藏把染污的种子和净的种子都藏到这里面。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这七识杂染熏修的业惑都含藏在第八识里,所以又叫做所藏。既能藏、又所藏而形成的有净、有染。当然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污染的源很多,污染的业很多,因为自私自利的心重,真正为他人着想的念头实在太少太少了。所以这个识里面所储藏的是个大杂烩,染多净少。这个仓库里面的保管,这个业识也真是尽职尽责,无量劫的业识,不管是善的恶的,不会丢也不会变质,不会多一点也不会少一点,恰到好处。它遇不同的缘,就会结不同的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果报。

如果把意转为妙观察,就是将有漏的第六识,转为佛菩萨观察诸法及一切众生的根器而因病予药与转凡成圣的智慧,这就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达到如此的境界,就叫妙观察。因为它摆脱了我、人、众生、寿者的四相,就成为妙观察智。

将第七末那识转为平等性智。就是将有漏的执著转为通达无我的平等道理,不再执著我了,而对一切众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智慧,就叫平等性智。第六识、第七识一转,必然带动第八识,就是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它是转有漏的含藏为佛的妙观察和照见,对一切理、事、相和清净的自性无不明白这样的智慧。这个智慧清净圆明,洞彻内外,洞照万物而不染,犹如大圆镜体,物来则映,物去则空,不留丝毫的痕迹。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就把阿赖耶识染污的源去掉了,也就是转第八识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

大圆镜智一转,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些有漏的业识,必定转为佛菩萨成功所做一切普利众生的智慧,就叫做成所作智。佛菩萨就依赖、仰仗成所作智来度众生。前五识一转,佛菩萨就一定能够做到普度众生、利乐有情。这就是八识和四智的关系。简单说,前五识转成所作智,这是菩萨在将来度众生时运用的;第六识转妙观察智;第七识转平等性智;第八识转大圆镜智。智是真实的智慧,智是觉悟。这就叫转八识为四智。为什么讲这些?就为让我们明白呼吸念佛方法究竟要解决哪个识的问题培养哪个识?要转哪个识呢?就是转第七识末那识。

以上就是八识与四智的关系及呼吸念佛方法可达佛号相继不断的道理。

如何来修呢?恒心练习,三、五个月可成,最多半年可学会。先用第六识意识去支配,随着自然的一呼一吸加入两个字。一呼一吸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先用第六识。等修学成功以后,就不用我们再想我得记着往呼吸里加入两个字第六识不用了,自然而然地就是呼吸加佛号。练习时最好给个手印,往这边躺给这个手印,往那边躺给这个手印(双手合十放于枕边腮侧),仰卧给一个弥陀印(将弥陀印自然安放于小腹部)。

净土法门应该如何来修呢?有四句话,这也是我七年当中自己的修学体会:随缘勿攀,随遇而安,常发菩提,佛号不断。再具体一点也可以,有一首偈子,同修如果能照实而修,必然当生成就。修行首先要守住身、口、意,如何守住身口意?口不论是非,行不介入社会,身不沾恶缘,心不离弥陀。闻而未闻无烦恼,见而不见少是非,事事变化心无住,一心只求真智慧。这就是具体的修行方法。

我们修净土法门的大原则就是纯印老人留下的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远离名利,一心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告诉我们一定要持戒,持戒不是说不去干坏事,不干坏事,好事你也不做,那不叫持戒。对众生有利的事情,哪怕一点小的善事都要做,如此众善奉行,又不做诸恶,改变贪嗔痴慢疑的习性,方可称为持戒。

远离名利是修定。名利是我们修道人的最大祸根!佛言:名利可伤道人之皮,名利可破道人之肉,名利可蚀道人之骨,名利可损道人之髓。什么是皮、肉、骨、髓?皮者戒也,肉者定也,骨者慧也,髓者无上菩提也。沾染名利,必失戒定慧与菩提心。由此可见,纯印老人家为我们留下的这句远离名利是多么重要!名利真是害死人,定力稍一不足,必然倒在名利的泥坑之中。

一心念佛是修慧,清净心现前,智慧必然生起。智慧在哪里生?智慧绝不是在般若经里生,智慧是在清净心里生!智慧是本来本有的,只要心清净。所以不要再往脑袋里装杂念了,应该往外倒,通过佛号把垃圾都倒出来,般若智慧方能生起。现在有许多同修把修行的路走歪了,不是学佛,也不是修行,变成了佛学。问哪部经都懂,问哪一个佛学词汇也都会,这叫做佛学,凭这些你不能往生。为什么呢?心里杂乱的东西太多了,障碍本有的般若智慧。由外面学来的东西都是般若智慧的障道缘,绝对不是真正的智慧。另外你所理解的那些也是错解如来真实义,依文解义嘛。

上面我所讲的就是呼吸念佛方法,只要同修老老实实念,掌握住这个原则将佛号融入到呼吸当中去,很快就会有心得。

End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序文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黄念祖: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一】【二】

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三昧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一)引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

黄念祖:真觉路会归净土

真觉路会归净土黄念祖居士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不破的原则。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

家庭就是你的净土,就是你的修行处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专修净土肉身不腐

◎ 念 佛昙鸾大师(476~542),俗名不详,自号玄简大士。南北朝梁时山西雁门人(北魏境内),家居五台山附近。他从小就听人谈起山上佛教各种神奇灵异之事,听过以后亲自前往寻觅参礼,后来终于出家为僧。昙

李炳南: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

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他的善意或者恶意姑且不管,只看

李炳南: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问: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答: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

李炳南答: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

李炳南:如何修净土法门_修净土法门必须了解的十件事

什么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指修持往生佛国净土的法门,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每天念 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如何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是「二力法门」,与普通法门不一样。修一般法门是「信解行证」,但净土法门重在「信愿行」。为什么没有「解」呢?因为这个法门除了佛以外,没有第二

李炳南:末法时期如何修净土法门?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从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必须依佛陀之教化而修。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鸟惭居士著前言始学净土的因缘净土思想的确立净土思想的大要净土思想的实践净土思想的验证结论●前言无常迅速,一恍之间,雪庐老人生西至今,已满十周年。这些年来,整个台湾社会在各种层面都呈现著不小的变化。就佛

一家七口全部出家,夫妻二人同生净土

了相,四川西蜀吴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于安徽,于是在安徽安居下来。后来,祖父经商致富,父亲是善乘法师,母亲是善果比丘尼,在他们出家前均笃信佛教,供奉观音大士更是虔诚。生下二男二女,了相大师是长子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一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上悟下行法师,尊敬的开林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行师父慈悲,吩咐定弘给大家在佛七当中,今天在圆满之前给大家讲个半小时的话,鼓励大家念佛。佛七是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按照经典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二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上午好!定弘昨天跟大家谈到闻名的功德,这是弥陀本愿的核心,第十八愿所说到,若有众生,闻佛的名号功德,必定能产生至心信愿,而能至心信愿就决定得生净土。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十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接到念佛同修的一些问题,其中提到对于念佛怎么念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境界,有疑惑,那么想抽一点时间谈一下这个问题。念佛要是会念,就很容易得到三昧;如果不会念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四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是佛七的第三天,大家的状态是渐入佳境,刚才大家念佛声音非常整齐,听起来很安定,证明大家的心就愈来愈静下来了。通常佛七到中间第四天这是状态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