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经论:真正的神通是智慧
2025-05-11 13:07

南怀瑾开示

说到神通,世间学佛学道的人大概希求的都是这个,真正晓得从道之根本起修的就很少。神通没有什么不对,但它只是道的枝节末叶而已。永嘉禅师在他的旷古名作证道歌中说得干脆:但得本,莫愁末,又说: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我们皈依佛门,甚至圆顶出家,为的是求证究竟菩提,其他一切方法工夫乃至种种殊胜境界,严格而言,都是修行过程中的海市蜃楼,大修行人绝不贪着,也不可能为它迷惑,只有菩提心不够真切,般若智慧不够透彻的小根小器,才会对自己身心变化必然的现象大惊小怪,被意识层层变现的境相唬得一楞一楞,终而跳不出楞严经五十种阴魔的陷阱。

神通并不稀罕,它其实一点也未超乎自然法则之理。只是平常人的见闻觉知拘限于某一层次固定的模式,不知其生发的原理而已。宇宙万象诸法的演化,春来冬往,风雨雷电,皆是奇妙神通,而人习以为常,反不为奇。而人类自己的生理、心理机能,那更是一项妙不可言的神通构造,研究医学与心理学的人,应最能感受到这部包含意识、神经、循环、呼吸、内分泌等多重有机系统的精密机器,是如何的不可思议。要谈神通,这些事项倒是不可轻忽,光是执认打坐中所呈现的光影现象为神通妙道,未免令人有舍本逐末、因小失大之憾。

比如我们吃饭,肉菜羹汤倾咽下肚,到了胃部、大肠、小肠,经过一番消化与养分的吸收,剩下的残渣稀哩哗啦经由肛门排出体外,成了粪便,人见人厌,却又能滋长大地的花草谷物,以应人类和飞禽走兽之需,这不是神通是什么?古德云:搬柴运水皆是神通,究竟有几人如实体会?难道见光见影、放光动地,其神奇性就超越得了这大自然动植物庶品的生态循环作用吗?要么,那也得发明心地,证到宇宙生命的根元而起大机大用才行。

真正的神通是智慧,智慧是神通的元力,大家既然向往神通,又何不从此下手,全心全意锲而不舍地修学这无以伦比的最大智慧神能之力,由此自然能进入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智行普修功德力,无着无依智慧力等等不思议境。

速疾周遍神通力,目前科技机器,以最新一代的超级电脑来说,它的反应再快,比得上我们心念的转移吗?像现在美国太空梭飞航的速度可达二十五倍音速,已经是快得不得了,然而我们的念头一动,早已到了月球,那有多快!连大约每秒一八六二八二哩的光速,都比不上。我几十年前在禅海蠡测一书中便提到光速不快,念速最快。为什么呢?光速还有行进的过程,念速则无。像现在我讲一声?高雄,你一想,同时就到了,当下成办,不假方便。这之间毫无空隙,想到哪儿便到哪儿,随想随到。佛经常以刹那、一念顷或壮士伸臂形容时间的迅速,还是因应婆婆众生的思想观念,不得已所作的比喻。其实心念之动,超越时间空间,没有过程,动而不动,大家不妨在自己的举心动念间仔细参究参究。这便是真神通,这便是速疾周遍神通力,人人本具,谁家没有?只待智慧善加开发,则这些念头的起伏,终不止于平常人意识中的一种空想而已。

现代有些喜玩神通看因果的,或蒙起双目,或睁着两个发红的眼珠,看了半天,什么神啊鬼啊一大堆,纵有小验,终非究竟。要玩神通就玩大的,向本师释迦牟尼佛看齐,学学他老人家在三藏十二部经典中的榜样。你们能吗?快快发起普贤菩萨的大愿大行吧!这就是最大最不思议的神通藏,诸位盍兴乎来!?

真正的大神通,速疾周遍无所不在。神通的神即精神的神,你能将精神长养保任得充充实实、明明历历吗?人身体有病,一点力气都没有。精神就坏了,这个神一不振作,便转到险境界里去--昏沉啦!看到什么东西都没兴趣,双眼混饨,垂头丧气,意识不清,像要死了一样,灰蒙蒙的,这也是一种神--阴神。阴神则像日出一般,金辉透发,光明遍照,万里无云,处处精彩,神通自在其中矣!一个开悟得道的修行人,心光炯耀,昼夜长明,不但不思睡,其他财、色、名、食也都断除了。比如名利一项,皇帝的九五宝座,在得道者眼中根本一文不值,你将整个地球的财富送给他,他也不屑一顾,这是一种阳神的自在境界,不会被外在的名闻利养羁绊,更高明的话,甚至也不为各种禅定妙境所迷惑。

神通一切众生都有,佛菩萨做得到的,你我也必然做得到,问题在于我们未把神通的功能变成力的作用,这种力的作用能够发挥,便是前面所提到十波罗蜜中的第九力波罗蜜得到相当的成就。我们平常人一辈子活得庸庸碌碌,与世浮沉,事功德业两空,乃由于未能奋发己志,起不了大愿大行之力,说得通俗点,就是没有气概,做人做事缺乏魄力。比如这个四大假合的色壳子,病痛难免,有时你倒霉遇上了,说:格老子,有什么了不起,我就不理你。刚开始还蛮有点气派的样子,但过不了多久,唉唷!唉唷!我的妈,受不了了,最后还是它厉害。你的力量扛不住它,对不对?但是有些粗人却扛得起,像一些学武的汉子,血气方刚,在大众面前为争一口气之勇,任刀子砍在他身上,他哼都不哼一声,连眉头也不皱一下,这份力的表现,虽然用处值得商榷,却也颇有可观。我们这些时常标榜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乘种性,未必就有这等能耐啊!你说:我要观想就观想,要得定就得定。真有这份力量吗?

不要误认得个千里眼、顺风耳,能够听闻远地的事物,或者了知宿世因果,静坐飞升,这些才是神通,那便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现在大家最好奇的种种超能力,还只是小神通而已,真正大神通要向佛和大菩萨们看齐,并且,一个人能够少私少欲,天天煮饭担柴或做其他事物,服务他人,这即是难能可贵的大神通。老实说,生命本身正是一个大神通藏,心跳是神通,呼吸是神通,扬眉瞬目皆是神通。佛菩萨有多大的神通智慧,一切众生也有多大的神通智慧。学佛为的是穷究这生命大神通藏的究竟奥密,将它弄个清楚透彻,不为任何生命的神通现象所迷惑,若不如此,而以小神小通为尚,乐而不疲,那不就太没出息了吗?

现在这一段经文所强调的主要在一个力字。比如打拳,架势招式练得再怎么出神人化,若是花拳绣腿,真遇到对手打起来,那准不堪一击,当众要出丑的。学佛修道也是一样,既然持戒,就要发挥动心忍性、百折不隳的力量;修定不修则已,一修定要做到八风吹不动、排山倒海也不能移的境界;至于般若智慧,不论人在何时何地,不论身处何种状况,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当下一个觉照,明明了了,不为事惑,不为物迷,自自然然把握得住自己,这便是慧力有效的表现。只要戒定慧这三无漏学之力培养足够,即是悟道成佛之时。

无着无依智慧力,有智慧的人是不会死心眼执着任何事物的,凡事提得起、放得下,自由自在,无所障碍。并且光是无着还不行,更要一切无依,不依赖人家,也不需借助任何方便,完完全全的独立自主、圆满无缺。佛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其理在此。我们学佛是要做众生的依怙,并非反过来去依赖众生或者佛菩萨。我常告诉学佛的青年朋友:人贵自立,可惜大多数都觉得这句话稀松平常,轻易放过。要知道啊!人贵自立,真正自立,就成佛了。

再说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积集菩提力,你学佛费了这么多时间功夫,为什么一直不能得定?为什么智慧透发不出?--不懂方便之故。我常说你们常识不够,学识不足,文字修养也不行,身心状况又不太健康,并非在取笑你们,而是因为你们身心受到这些限制难以得定发慧,真为你们着急啊!毕竟智慧与定力的获得,那非得要在千差万别,林林总总的事相上去体会、磨练才行,这宇宙间的万象万物都有待你去溯本追源,摸索个淋漓透彻,如此考验出来的定慧方才称得上威神力。当然小乘法门自了汉式的戒定慧三学,能修得好也颇为难得,但是大乘菩萨道在这方面要能成就,则绝非只是退隐山林、闭门造车所能了得。所以下旬接着说普能积集菩提力,大家想想看,要明心见性、开悟成佛,有那么容易吗?为求菩提道果所应累积的福智诸行,少一点都不成啊!大家天天诵唱法门无量誓愿学,到底学了几样?又说未生善法今令生,未尽恶业今使尽,到底生了多少、尽了多少?我们想要大彻大悟,非得世世代代积功累德不行,说难并不难,说易也不易,这一切主要在于自己有没有这份积集智慧功德之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取巧不得。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大乘菩萨道,法门无量誓愿学,以救度一切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之心,修学一切法门,不管正道也好,魔道也好,都深入参研探究;不管恩亲好友也好,冤家债主也好,都全心全力帮助。普门遍入大乘力这个遍字至关紧要,遍则无一漏失之处,功德圆满之意。我经常感叹,现代天主教、基督教在最苦恼的地方较常看得到他们的神职人员在奉献出心力,佛教并不是没有,只是差得多,根本谈不上普门遍入大乘力,只想自己盘腿修行成道者多,愿为救度众生入苦海者少;结果尽管修了一辈子,功德难以圆满。目前佛教不振,归结就在于我们佛教徒未能普门遍入,功德不圆满之故。

尤其有一个怪现象,许多人不学佛还好,一学佛包你变得神经兮兮,怪模怪样,原本做得好好的生意都会垮掉,搞得鸡飞狗跳。为什么呢?因为不解佛法真谛,只执迷于盘腿打坐为是,一会儿要空啊!一会要放下啊,根本没有时间精神照顾事业。真正学佛,只要见地和方法正确,益处绝对多多,若是学佛反招不顺,除了因果报应或魔考的理由外,也要检查自己的观念行为是否偏差。佛法是活活泼泼积极入世的,要普门遍入,要修大乘之力。大乘之力来自大愿大行,普贤行愿品讲的正是这个。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中以牛车喻大乘;鹿车、羊车次之,喻中、小乘,此些教诲难道还不够明白吗?禅宗祖师们时常警策我们放下、放下,放下个什么?--我执而已。你若看不清问题的症结所在,以此当做逃避现实的借口,什么事都不管了,那也只好任你去自欺自误,怨不得了谁!

所以学佛首要不可无智,须多生累劫深入各行各业遍学一切智慧,做到智行普修功德力,由智起行,大慈大悲利益法界有情,圆满菩提功德。修功德千万要靠智慧观照,不要滥用慈悲,因为有时爱之适足于害之,同时也应以金刚经的不住相布施为善行的归趋,并且更要注意,别又以怕犯了滥用慈悲之误为借口,来粉饰自己的自私自利。真正的智慧假若缺乏八万四千细行所挖掘出来的妙功德水来长养,是生发不起来的。你们天天在这里持咒观想,念念期证菩提,何不问问自己,活了二三十岁、四五十岁,到底做了几件好事?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修行如法,功德广聚,自然能生不思议威神势力。而慈悲则如父母之爱子女,子女错了,父亲大声斥骂,骂得一针见血,骂得恰到好处,一下纠正了子女的错误。这出于关爱之心的一骂,庄敬严正,威势凛凛,即是一种威神普覆大慈力。另外,也有父母看见自己的孩子遭遇危难,心头一急,不管三七二十一,奋不顾身冲往救助,突破常人体能的极限,这亦是大慈力的一种威神表现。慈悲等于太阳的光明和热能一样,它是修行人滋长慧根、法身的活命之源,心行身行与慈悲相应,方能如实感觉到自己身心中的菩提嫩芽,一日日地成长茁壮。

经由普贤愿行的修习所产生的种种殊胜力量,接下来是遍净庄严胜福力,无着无依智慧力,大家用功精进修了这么久,心境清净了吗?烦恼化掉了吗?我执、法执都在智慧的觉照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吗?心净则国土净,烦恼转化了,自然通身舒畅,心光焕发。至少道果未成,修了这么些日子,也要达到像se界遍净天第六意识的清净境界才行。意识能够清净,行止自然庄严,清净庄严,身心和谐,这非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可得,须是胜福之力方堪成就。

现在这一段经文所强调的主要在一个力字。比如打拳,架势招式练得再怎么出神人化,若是花拳绣腿,真遇到对手打起来,那准不堪一击,当众要出丑的。学佛修道也是一样,既然持戒,就要发挥动心忍性、百折不隳的力量;修定不修则已,一修定要做到八风吹不动、排山倒海也不能移的境界;至于般若智慧,不论人在何时何地,不论身处何种状况,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当下一个觉照,明明了了,不为事惑,不为物迷,自自然然把握得住自己,这便是慧力有效的表现。只要戒定慧这三无漏学之力培养足够,即是悟道成佛之时。

无着无依智慧力,有智慧的人是不会死心眼执着任何事物的,凡事提得起、放得下,自由自在,无所障碍。并且光是无着还不行,更要一切无依,不依赖人家,也不需借助任何方便,完完全全的独立自主、圆满无缺。佛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其理在此。我们学佛是要做众生的依怙,并非反过来去依赖众生或者佛菩萨。我常告诉学佛的青年朋友:人贵自立,可惜大多数都觉得这句话稀松平常,轻易放过。要知道啊!人贵自立,真正自立,就成佛了。

End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清明的智慧,是烦恼暗宅中的明灯

郭海东一天早上,佛陀与弟子们前往毗舍离城,途中经过犁越河畔时,发现有一艘渔船捕到一条大鱼,数百名渔民费尽力气才将大鱼拉上岸来。但是当大家看到鱼后,不禁目瞪口呆--这条鱼身上,竟然长了上百个头,有的像驴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佛教心理学的智慧

有学者曾预言,21世纪将是心理学的世纪。心理学家们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医治心理疾病,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令人惊叹的是,已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佛教,拥有大量关于心理的理论,佛

笨拙才是大智慧

◎ 星 云一个人不聪明,动作迟钝,反应慢半拍,就会被人讥为笨拙。但有的人故意表现自己笨拙,所以老人家自称老拙,高僧大德自称拙僧,以拙自得,以拙自谦。其实拙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智慧。一、大智若愚是拙:有的人

人生的至静是一种智慧

◎ 弘 恩静,是一种至味。至味才隽永、绵长。就跟我们吃素一样,别人看你们吃素有什么好吃的,就是一些菜叶子,但是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每一样菜都感觉吃得很开心。不静,就是五味杂陈,就像世间人,总是喜欢乱吃-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隐忍的智慧

冬天,是一个隐忍的季节,她睿智而理性的为人们演绎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内涵,她将热情埋藏的至深,只为迎来下一个季节的盎然春意。隐忍的冬季的也带给了人们对忍的思考,有人认为忍字心头一把刀,其

智慧地生活

一: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将困于人生最大的陷阱人人都有自我身体、思想、财产、名誉、地位等等。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不仅要为自己活着,还要替他人着想,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字被过分强调,就会变成诅咒。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序文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黄念祖: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一】【二】

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三昧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一)引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

黄念祖:真觉路会归净土

真觉路会归净土黄念祖居士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不破的原则。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

家庭就是你的净土,就是你的修行处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做事要心甘情愿,才会开智慧

◎ 广 钦★有什么不知道的,应该问师父或师兄,不要怕丢面子而自己擅做主张。★只知道吃而不知道修行,吃多了就难消化。★今天我们出家是要修行,了脱生死,不是来享受。修苦行就是磨练我们的身心,能够使我们没有

专修净土肉身不腐

◎ 念 佛昙鸾大师(476~542),俗名不详,自号玄简大士。南北朝梁时山西雁门人(北魏境内),家居五台山附近。他从小就听人谈起山上佛教各种神奇灵异之事,听过以后亲自前往寻觅参礼,后来终于出家为僧。昙

李炳南: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

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他的善意或者恶意姑且不管,只看

李炳南: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问: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答: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

以无我的智慧观察正报身心

净界法师就着我们正报的身心来观察,在正报的身心当中,先观察我们的色身,我们的色身是地水火风这四大所构成的。地水火风的体性,地大是坚性的,水大是湿性的,火大是热性的,风大是动性的。那么坚、湿、热、动这四

李炳南答: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

李炳南:如何修净土法门_修净土法门必须了解的十件事

什么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指修持往生佛国净土的法门,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每天念 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如何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