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论著:1934年,师74岁
2025-05-25 07:15

印光大师年谱

沈去疾著

公元一九三四年 甲戍 民国廿三年 七十四岁

在苏州报国寺关中。

正月十九,曹培灵居士率严德彬、秦效鲁、丁希尹等诣苏皈依大师(一)。

春,张觉明皈依大师(二)。

五月初二,弟子赵茂林居士偕妻子高春芳及子达观、友人乔大经由沪至苏州报国寺皈依大师,叩关谒见。大师询彼皈依后一两年中,信愿坚定如何,念佛功课定否?并随即开示曰:订念佛功课,信愿才算坚定。不定念佛功课,信愿未够坚定,还得要痛切的用功念佛。(三)

孟夏,作南通佛教居士林唐闸分林缘起(四)

九月初五,复拜竹居士书二(五)

十月初五,复拜竹居士书三(六)。

十月十二,复宁德晋居士书十一(七)。

十一月十五,复宁德晋居士书十二(八)。

十二月初三,复倪慧表居士书(九)。

孟冬,作《南通金沙区佛教居士林成立宣言》(十)

冬,严德彬函求大师,开示青年学佛法要(十一)。

大师于上一年及本年分别致函安徽、山西有关当局。先是,安徽阜阳古刹资福寺、山西五台碧山寺广济茅蓬,二寺皆己濒废灭、涉讼官厅,几己不保。得大师一函,忽转厄逆,遂得保全,渐次复兴(十二)。

郭慧泰到报国寺叩关礼觐,收为皈依弟子,赐其法名慧泰(十三)

戴涤尘居士在大师座前受五戒,并蒙开示(十四)。

皈依弟子周圣定病殁于沪,其夫李慧澄函禀大师,并述临终前后情形。大师复书告以当于朝暮课诵时,称彼法名,回向三七,以尽师生之谊(十五)。

孙传芳夫妇自天津函求皈依大师,并捐法币二千圆,寄汇大师。大师未予收录,转介绍其皈依北京某法师(十六)。

复觉明居士书(十七)

复幻修大师书(十八)。

复德畅居士书(十九)。

与李慧澄居士论焚化经灰及往生钱书(廿)。

复无锡佛学会少年学佛社书(廿一)

作《净土五经后附华严经净行品缘起》序(廿二)。

作《重修峨眉山志》序(廿三)。

作《天台山国清寺创开放生池碑记》(廿四)。

作《天台山国清寺创建养老养病助念三堂碑记》(廿五)。

作《吴县香山草庵香光莲社创修西方三圣殿碑记》(廿六)。

作《常熟莲华庵放生池碑记》(廿七)。

作《智积菩萨赞》(廿八)。

作《彻悟禅师像赞》(廿九)。

作《林文忠公行与日课发隐》(卅)。

作《扬州江都扬善坝莲修精舍募建大殿疏》(卅一)。

(一)见《纪念文集三周纪念话师恩》:民二十三年正月十九日,由邑人学佛先进曹培灵居士之领导,赴苏州皈依印公座下,蒙赐法名德彬。同皈者有秦效鲁、丁希尹诸居士。时德彬十八岁,为正式学佛之始,亦初次受师恩也。

(二)见《纪念文集恩师生西二周感言》。

(三)见《永思集续篇追述学佛因缘并以纪念印公恩师》:先母往生之次年,即二十三年,农历五月初二日,我偕内子及大小儿达观、友人乔大经,由上海至苏州,皈依印公师父。达观时年七岁,初次乘火车大乐,途中面对窗外,饱览向未见过的农村风物。曾记得看见一条牛,大惊失色地问我这是什么东西。黄梅天气,时风时雨,因此着了凉,我们都很担心,不过两小时就到了苏州,径往报国寺拜请明道师,叩关看见师父,仰之弥高的风采依然。行礼后,开口先问我这一两年来信愿坚定吗?念佛的功课订定吗?我吓得张口结舌,嗫嚅的说:因为经理大江南饭店、天瞻玻璃厂等事务繁忙,念佛功课还未订,可是信愿已深切的坚定不移了。恩师正色的说:订定念佛功课,信愿才算坚定;不定念佛功课,信愿未够坚定,还得要痛切的用功念佛!真是未开口三十棒,这一顿棒喝使我提高了警觉不少!于是请求为内子及乔君说皈依。正在这时,小儿达观哭叫肚子痛,便泻亦不止,且微有热度,因入夏以来,时疫流行,霍乱病猖獗,又值风雨阴冷的气候不正常,在途中受了点凉,我们都很焦急。老法师闻声探首窗外,连说:那小孩子有病,抱来!抱来!我遂将达观抱至窗口,经老法师摩摩顶,在啤酒瓶中倒出冷水大半碗,令达观吃下去。我暗想受到不正常气候的影响,以至腹痛泻下,何能再吃冰水?遂低声叫达观少吃一点。那晓得两只小手,紧抓住碗一饮而尽,挣脱怀抱,下地跳跃顽皮,恢复常态,我们才轻松了紧张的情绪。明道师说:这是师父持的大悲水,真灵验哪!不知救世主治了多少危难病症。

(四)见《三编》卷三第七九二页。

(五)见《三编》卷二第三六六页。

(六)见《三编》卷二第三六六页。

按:大师曾云言三皈五戒在佛前自受者,《文钞》与徐州徐福贤女士书中有说此事,祈查阅。谆谆示之也。

(七)见《三编》卷一第二0六页。

按:此函中大师告知宁德晋,计拟明年迟早出关,离开苏州。然总在南方,不回北方,以年老畏寒,棉衣等拿不动,弃了又置不起,故不敢回北耳。观此数语,大师之真实苦修可知矣!

(八)见《三编》卷一第二0七页。

(九)见《三编》卷二第四三四页。

(十)见《三编》卷四第八二二页。

(十一)见《纪念文集三周纪念话师恩》。又,见《三编》卷二第五二二页有《复严德彬书》共二通。大师于第二函谓严曰:汝年己十八,何不认真学字?并写字之称呼等,均不甚适宜。此两通书后亦俱无年份记录,一署九月十一,一署十月十八,似亦皆可归入本年(民廿二年)条内。严氏谓大师开示青年学佛法要,是否即其次函。严文:是年冬,函求本师,开示青年学佛法要。蒙师慈悲赐谕(是谕己载本刊第八期遗教中),并详示勤惰之利害甚切,为再受师恩。

(十二)见《永思集行业记》民国二十二三年(七十三四岁原注),安徽阜阳古刹资福寺,唐尉迟敬德造供三佛存焉。全寺为学校占据。山西五台碧山寺广济茅蓬遭厄运。两皆涉讼官厅,当道偏听一面之辞,二寺几将废灭,各得师一函,忽转视听。广济因此立定真正十方、永远安心办道之基础,资福亦从此保全。

(十三)见《永思集本师光公老人垂慈摄受之因缘》。

(十四)见《永思集印光大师恩德追记》。

(十五)见《永思集诗偈十四》:

同心人去黯销魂,敢效蒙庄亦鼓盆。

中品下出经判定,为伊回向感深恩。

(民国二十三年秋,圣定以疾没于精舍。曾将其临终以及前后情形禀师,且询其能生西方与否?据师函示,判为中品下生,且告以当于朝暮课诵时,称彼法名回向三七,以尽师生之谊。故当时余有挽联云:持斋共礼金仙,卿每云尘世聚散靡常,何似乐邦同名鸟;示疾遽登宝地,我自叹净业机缘难熟,独为忍土未归人。自圣定之亡,忽忽七年,不意师竟又西去。呜呼!伤己!)

(十六)见《纪念文集先师印公生西周年颂并序》:犹忆民廿三年因事至津,孙馨远约往会餐,谈次谓伊己皈依先师,并应先师为赣州寿量寺所作募捐启捐法币二千圆。当时俱信为实。及至苏州谒师,乘便述及,师曰:孙之捐款,确己如数汇到,但伊与其夫人来函皈依,予未收录,己介绍皈依北京某法师矣。仁初不甚注意,至次年某月,见报载施剑翘剌孙一事,始恍然师之不收孙为弟子者,良有以也。

(十七)见《续篇》卷上第十七页。

按:张觉明居士,女画师。由范古农居士介绍,致函皈依大师,大师即于此函中接受皈依赐法名朝觉。大师寄与张女居士佛书善书多种,如《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救劫编》、《观音颂》、《木版历史感应统记》等,并谆谆指出《一函遍复》实为一切人传家之宝,文字虽肤浅,无一无用之语。张女士曾于未谒大师面之时为大师画像,及画成,颇肖似。今《续篇》收大师致彼函三通,《三编》中收十一通,亦无互相重复者。

(十八)见,《续编》卷上第十九页。

按:此函简明扼要开示念佛用功之根本妙法。

复幻修大师书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发切愿(即愿),专持佛号(即行)信、愿、行三为念佛宗旨。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都摄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名号,即摄意根;口须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须听得清清楚楚,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则眼决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宜垂帘,即放下眼皮,不可睁大,眼既摄矣,身须恭敬,则身亦摄矣。六根即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六根不摄,虽则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纷飞,难得实益。若能常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净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矣。按:摄者,收也。佛氏切诫放逸,谓慎勿放逸,即以此之收摄与放逸对逆。一心不乱,目的也,效果也。念佛亿万遍,唯求得此四字耳。非仅临终之时,往生西方仗此;平素苟遇厄难危急之际,亦可沉着应变,转危为安也。大智慧由此四字而生,三昧定境由此四字而得,吾人唯日日于此四字上下功夫而己焉。

(十九)见《续篇》卷上第二十五页。

按:此函可与《复理听涛居士书》(一九三三年癸酉九月),《三编》第四0八页)并看,阐明人生因果之理详矣。此信中且举北通州王铁珊所遭之实例,可获对症下药、疗治愚顽之效。故人当有不如意之境遇,只可发忏悔罪业心,不可生怨天尤人想。是以常人总不见自己有过,圣人总不见自己有德。不见有过,故其过山积;不见有德,故其德天高。印光大师此数语者,即梁氏所谓觑破时节因缘,因机调伏众生之语也。古德弘法宗旨在斯,儒圣、佛祖皆同此渊薮也。

(廿)见《续篇》卷上第一二七页。

按:大师于此函指出,焚经求功德者,若焚烧时不细心周密,致遭受秽污经灰,则其罪过远大于功德,甚且有愆无益。又言及南方女人,拜佛手方印有佛菩萨名号及打上各寺之印,用以铺地拜佛或垫坐,亦是罪过不小。此种种恶风陋习,大师予以坚决反对。

(廿一)见《续篇》卷上第二0八页。

按:此函至佳。大师指出:由其最初一步,未曾在自己身心上检点,从兹愈趋愈远,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全文仅四百九十字,道出古今聪明人之根本病根矣!。

《复无锡佛学会少年学佛社书》(《续篇》卷上第二0八页)

(廿二)见《续篇》卷下第六页。

(廿三)见《续篇》卷下第四十页。

(廿四)见《续篇》卷下第一五一页。

(廿五)见《续篇》卷下第一五二页。

(廿六)见《续篇》卷下第一五五页。

(廿七)见《续篇》卷下第一七四页。

(廿八)见《续篇》卷下第一八四页。

按:智积菩萨,江苏吴县灵岩山道场祖师之一。据《灵岩山志》:唐宰相陆象先(苏州人)之弟,病于京师,国医无效。一僧求见云能治,令取净水一盏,向之念咒几句,含水噀之,立即痊愈。谢以诸物皆不受,曰:我名智积,汝后回苏,当往灵岩山会我。后其人至山,问之,无有名智积者,心甚惆怅。遍观各殿堂,见壁间画像,乃为己治病之僧也。因特建智积殿。《志》载之智积菩萨以画像现身,显示道妙之事颇多。此其一也。今灵岩山犹存一古井,名智积井,尚供僧众饮用焉。

(廿九)见《续篇》卷下第一八九页。

(卅)见《续篇》卷下第二0三页。

按:林则徐之曾孙林翔将其曾祖亲书佛经石印流通。

(卅一 )见《续篇》卷下第二三七页。

End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序文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黄念祖: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一】【二】

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三昧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一)引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

黄念祖:真觉路会归净土

真觉路会归净土黄念祖居士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不破的原则。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

家庭就是你的净土,就是你的修行处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专修净土肉身不腐

◎ 念 佛昙鸾大师(476~542),俗名不详,自号玄简大士。南北朝梁时山西雁门人(北魏境内),家居五台山附近。他从小就听人谈起山上佛教各种神奇灵异之事,听过以后亲自前往寻觅参礼,后来终于出家为僧。昙

李炳南: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

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他的善意或者恶意姑且不管,只看

李炳南: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问: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答: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

李炳南答: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

李炳南:如何修净土法门_修净土法门必须了解的十件事

什么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指修持往生佛国净土的法门,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每天念 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如何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是「二力法门」,与普通法门不一样。修一般法门是「信解行证」,但净土法门重在「信愿行」。为什么没有「解」呢?因为这个法门除了佛以外,没有第二

李炳南:末法时期如何修净土法门?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从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必须依佛陀之教化而修。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鸟惭居士著前言始学净土的因缘净土思想的确立净土思想的大要净土思想的实践净土思想的验证结论●前言无常迅速,一恍之间,雪庐老人生西至今,已满十周年。这些年来,整个台湾社会在各种层面都呈现著不小的变化。就佛

一家七口全部出家,夫妻二人同生净土

了相,四川西蜀吴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于安徽,于是在安徽安居下来。后来,祖父经商致富,父亲是善乘法师,母亲是善果比丘尼,在他们出家前均笃信佛教,供奉观音大士更是虔诚。生下二男二女,了相大师是长子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一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上悟下行法师,尊敬的开林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行师父慈悲,吩咐定弘给大家在佛七当中,今天在圆满之前给大家讲个半小时的话,鼓励大家念佛。佛七是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按照经典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二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上午好!定弘昨天跟大家谈到闻名的功德,这是弥陀本愿的核心,第十八愿所说到,若有众生,闻佛的名号功德,必定能产生至心信愿,而能至心信愿就决定得生净土。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十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接到念佛同修的一些问题,其中提到对于念佛怎么念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境界,有疑惑,那么想抽一点时间谈一下这个问题。念佛要是会念,就很容易得到三昧;如果不会念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四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是佛七的第三天,大家的状态是渐入佳境,刚才大家念佛声音非常整齐,听起来很安定,证明大家的心就愈来愈静下来了。通常佛七到中间第四天这是状态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