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论著:1936年,师76岁
2025-05-25 06:38

印光大师年谱

沈去疾著

公元一九三六年 丙子 民国廿五年 七十六岁在苏州报国寺关中。

二月十五日,皈依弟子诸慧心女士专程赴苏拜谒,大师谆谆勉励,并询沪上诸弟子情况。

二月十八日,复许焕文居士书(二)。

二月十八日,复许焕文居士书(二)

丙子仲春,作苏州弘化社第六届出纳报告清册弁言(三)

丙子仲春,作《净土五经》跋(四)。

仲春望日,作《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流通》序(五)。

丙子季春,作高鹤年居士像赞(六)。

顾德榖居士偕张翰飞谒。大师谓:汝等既集合多人念佛,尤宜提倡因果报应,以坚彼等信愿。否则徒劳劝说,有始无终。昔梦大师谓:善谈心性者,终不离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明乎心性。至哉言乎!因果者,诚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之大权也。宋儒高谈心性,而拨无天堂地狱,不信三世修证因果之说。以致善无以劝。恶无以惩。此门户之见害之也。汝曹幸勿再倡此说,以自误而误人。大师又曰:世界战祸终当爆发。余非有神通,预测将来,亦因果之理如斯耳。......故劝人念佛当以明因识果为第一义(七)

四月,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将军经大师之皈依弟子介绍,全家至苏州,住二十余日。至报国寺拜谒,畅谈三次,受皈依,大师赐法名慧范。劝其念佛学佛(八)。

五月初八,复拜竹居士书四(九)。

五月十八,复方耀延居士书五(十)。

六月二十,复郭汉儒居士书一(十一)。

七月初五,复张觉明女士书一(十二)。

八月十八日;复张觉明女士书三(十三)。

九月初四,复万梁居士书三(十四)。

九月初八,复张觉明女士书四、书五(十五)

九月十五,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十六)。

九月十七,复屈文六居士书一(十七)。

九月二十,复屈文六居士书二(十八)。

九月廿三,复屈文六居士书三(十九)。

十月初六日,大师出关至上海觉园,参加丙子护国息灾法会。初七法会开始,大师每日作开示法语。十月十五日法会圆满(廿)。

十月十六日,在沪觉园讲三皈五戒,收皈依弟子甚众,居士王纲义亦在此际皈依(廿一)。

时闻绥远灾,即席提倡赈济,除捐收敬仪几三千圆外,更写净资一千(廿二)。 十月十七日晨,由沪返苏,先至报国寺取款汇出后,始循众请登灵岩山。十七日晚,作灵岩开示法语(廿三)。

丙子孟冬,作沪西念佛社缘起(廿四)。

皈依弟子严德彬奉母马太夫人、妹默先。赴苏受三皈,大师慈允。赐严母法名智贞,妹法名德潜。时德彬患乳蛾,(即扁桃炎)时发时愈。大师谕曰:不必割,多吃素,多念观世音菩萨,常服大悲水,久久自愈。赐大悲水一瓶(廿五)。皈依弟子王慧常请师为剃度出家,大师曰:汝年纪太大了!三藏十二部来不及了。纵出家,还不是同我一样,不如这样护法的好。后王欲做水陆道场,追荐亡母。禀大师。大师曰:不要做这些,还是念佛好。(廿六)。

复净之居士书(廿七)。

与南通张海桥居士书(廿八)。

复江易园居士书(廿九)。

复慧空大师书(卅)。

作《无量寿经颂》序(卅一)。

作《影印宋碛砂版大藏经》序(卅二)。

作《物犹如此》序(卅三)。

作《歧路指归》序(卅四)。

作《祭祖用素》序(卅五)。

作《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序(卅六)。

作《无锡佛教净业社年刊》序(卅七)。

作《中国济生会苏州分会捐放生池园,永为灵岩山寺下院功德碑记》(卅八)。 作《示殷德增母子法语》二则(卅九)。

作《成复初忏悔文》跋(四十)。

支持、协助德森法师卫护江西寿量寺等地庙产。江西庙产危殆,三起风潮己有四载,至此年始获保全(四一)。

蒋心禅居士由金至苏谒师,并求皈依。大师对其言曰:汝名禅,吾不喜。既信我,宜老实念佛,求生西方,切莫高攀做不到之禅,结果无成,赐汝法名净信。(四二)。

作灵岩山寺下院放生池附设放生会缘起碑记(四三)。

(一)见《永思集致陈无我居士书》。

(二)见《三编》卷一第一二八页。

(三)见《三编》卷三第七八七页。

(四)见《三编》卷三第八九三页。

(五)见《三编》卷四第七五六页

(六)见《三编》卷四第八三四页。

(七)见《永思集追念印光大师赘语》。

按:南通佛教信众组织金沙区佛教居士林,顾德榖应净友之招,亦参加其中。成立于甲戍初夏(一九三四年)并求大师作宣言一篇。见《三编》卷四第八二一页《南通金沙区佛教居士林成立宣言》。

(八)见《续编》卷上。第一二二页《复某居士书》:前年一军官,系山西繁峙县人,姓续。以国家不得太平,至中山陵开腹。被人救未死。一弟子以彼以忧国自杀,特劝彼来苏皈依。彼寓苏多日,其妻女亦偕来过。一日,领其女与仆同来,女己有上十岁,仆有近三十岁。彼与光谈话,其女与仆戏顽。彼呵之,女不听,发气呵之,稍静一刻,又顽起来。光知彼是只知愤世,了无治世之才。只一女孩,在光处尚不受约束,况统兵乎!不能教儿女,焉能训兵士乎?

按:大师此函中所言之续姓军官,即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将军是也。续将军,吾昔中学时代忻忻仰慕之人物也。将军于中山陵自刎明志时曾慷慨赋诗三章作为绝命词藏之于身。后此诗载于《续范亭诗文集》,吾今犹能背诵其中一首: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吾中华民族自春秋战国时代起,即有楚之三闾大夫屈原,至近代有蹈海之、陈天华,俱以身为殉,牺牲自己个人生命而欲唤起整个国家民族之觉醒。续将军者,未死之屈大夫,再生之陈天华也。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其语何等悲壮!诗人之敏感气质,爱国、忧国之热肠令人崇敬。然则当时之民气固未尝摧残殆尽也!大师责其不能教儿女,焉能训兵士?亦在理中。盖世俗之儒将固不能与佛门之法器相比拟也。观前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时,大师在南五台山调教一顽劣幼僧,其峻厉威仪可以想见矣!

此信未后亦无年月日期。以其与续将军会晤之事,言及前年......"定为续将军中山陵自刎之后二年。即一九三七年。嗣于沪南人民路旧书铺中,偶得续范亭文集《为续氏长女(即携至报国寺之小女孩)续磊所编。其中记载有将军自述其陵园剖腹遇救后的经过,记之颇详明。中有中央医院医治六十五日......苏州住二十余日,五月四日来西湖...""在苏州之报国寺,皈依印光法师,赐名曰慧范。(未了生死记民国二十五年五月九日西湖香山精舍)。(《续范亭文集》第六十四页)由此可以证得大师与续范亭将军会晤之时间当在一九三六年四月(公历)中下旬和五月上旬。又,续范亭将军后来在一九四二年时曾作有忆印光大师一首。有作者自注附记于后一九三六年,余曾访印光大师于苏州之报国寺,畅谈三次,他劝我学佛念佛,不要参加政治斗争场合,我说日本人来了怎么办?他无可回答,归之于劫数,说大劫难免。他是宿命论者,如今不知怎么样了。(《续范亭文集》第一四六页)其时印光大师已经圆寂二年,而续帅并不知道,故末了仍颇关心地提及如今不知怎么样了。据信中寓苏多日语,乃在春夏之间。谨将续帅生平简历择要略录于后,以纪念其与大师之此一段因缘。

续范亭(公元一八九三一九四七)中国抗日爱国将领,晋绥抗日根据地领导人之一。原名培模,山西嵉县西社村(今属定襄)人,于一九一0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任新军忻代宁公团镇远队长。一九一八年入保定漕河军官教育学校学习。后任靖国军第四路军参谋,国民党第三军第六混成旅旅长,国民联军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国民党新编第一军参谋长。

一九三五年,因痛恨政府腐败,悲愤报国无门,在南京中山陵剖腹明志,轰动全国。遇救后,回山西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任国民党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二战区保安司令,暂编第二师师长。一九三九年晋西事变后率部反击阎锡山顽固军,历任山西新军(山西抗敌决死队)总指挥,晋缓边区行署主任,晋缓军区副司令员,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委会副主任委员。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二日病逝于山西临县。

(九)见《三编》卷二第三六七页。

(十)见《三编》卷二第三三一页。

按:此函甚有资料参考价值。妙真法师时为灵岩山寺当家。自言有祖庭东岩寺,为历代老祖庭,在武昌洪山之左,相去几里。伊师公月霞师圆寂后建塔于此。后月霞之徒名慈光者来此看守。有歹人辈欺慈光老而柔和,共欲夺此寺有之。妙真法师因此祈大师设法相救。大师此函乃嘱托方居士出面调停。吾印公老人亦佛门中之侠义士也。世上不平之事当讲则讲,当管则管。佛法慈悲超脱断非叫人抛却正义,自私自利也。

(十一)见《三编》卷二第三一三页。

(十二)见《三编》卷二第五0九页。

按:大师开示:以文字书画、音乐,接引初机入佛法海,乃菩萨大愿。然须自审有不随境缘之定力,则于己于人均有大益,否则一味向外事上用心,恐于了生死一着子,弄得难以成就也。然则此不随境缘所转之定力,岂易言哉!故余以为,凡欲以文字、书画、音乐接引初机者,自家心里须先不存丝毫矜夸、浮奢之气,未作之先瞻前顾后、兢兢业业,既为之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自忖自念能不随彼境缘之转乎?时时戒备,刻不松懈,则定力或有二三分在焉。

(十三)见《三编》卷一第五0九页。

(十四)见《三编》卷二第一五五页。

(十五)见《三编》卷二第五一0页。

按:大师复张觉明书五,信末但署民廿五,无月日,全函仅两句话。

《复张觉明女士书五》

光本一土木形骸,被汝装饰得金碧辉煌矣。虽可暂悦众目,实则常愧我心也。

(民廿五)

(十六)见三编《卷二》第三0三页。

按:此信末亦无年份时间。据函内所云:《九华志》定在明年夏秋间等语,考《续编》文钞第四十二页重修九华山志文署于民国二十六年,则此信当在民国二十五年即一九三六年时所写。其时日本侵华战火势焰方炽,猖獗异常。苏州虽尚未沦陷,形势亦危,全国上下皆人心惶惶。谚云:宁为治世犬,莫作乱离人。谢氏以川中危险,欲举家至苏州避难,计划未定,作书与大师求教。观大师复信中所云:现在苏州似乎安靖,倘东西洋战事一起,则上海及近海之地,均我彼之水陆战地。苏州之危,危于成都矣!此后局势发展,一如印老所言,于此可见大师之卓识远见。大师一生处于吾中华祖国多难之秋,余诵其《文钞》诸复函书文,其慈悲垂念、忧国忧民恻隐之心,屡屡于字里行间见之。且于来函所祈求开示者,皆予切实答复,事事为彼设身处地着想,感人至深,此即是佛旨救危指迷、济世度人之真正菩萨行也。不然,以大师之身份。尽可以出家人不理世俗事务喻之,或则故高姿态,大谈教理,作一模棱两可虚玄之辞以搪塞之,俱为不负责任之妙法,而于求助之人,其损害巨矣。大凡人当危急患难之中,常智亦失,所谓六神无主也,此时此际,苟得平素信任敬仰且又熟悉之师友,从旁一言数语点醒启示,则顿可省悟,扭转乾坤,转危为安。惜乎痛乎此一言之珍贵难得也。余诵此函,于大师像前顶礼三拜又复顶礼,不胜感泣之至。

(十七)见《三编》卷一第一一五页。

屈文六(一八八三?)即屈映光。近代佛教居士。字文六,法名法贤。生于公元一八八三年。浙江临海人。一九0七年加入光复会。嗣后于上海创办《风雨报》,宣传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后,任杭州兵站司令等职。一九一六年于反对袁世凯称帝之讨袁运动中,被推举为浙江(独立)都督。一九一七年退居上海研习佛学。一九二九年,受密宗灌顶。从此内修密法,外办赈务,以弘法利生为己任。晚年住台湾桃园县大溪斋明寺,继续弘扬佛法。著作有《金刚经诠释》、《心经诠释》等。

按;此函与前函,俱是印光大师应上海屈映光居士等祈请,应允到上海参加丙子护国息灾法会所复(时大师尚在苏州报国寺闭关,此为特殊情况破关)。

(十八)见《三编》卷一第一一六页。

(十九)见《三编》卷一第一一八页。

按:此函中有记述当时上海佛教会请大师入会之事。由德森法师转述,并须交基金会费一百元,并挽介绍人等,填写表格志愿书。大师对此似颇不耐烦,然仍以礼仪关系敷衍之,只填写了一个名字释印光,并说:至于后面各项,以七十六岁旦夕将死之人,似不须络索也。

(廿)见《续编》卷下第一一三页《灵岩开示法语序》:光于十九年二月来此,四月即在报国寺入关,己六年多矣。以老而无能,拟老死关中,因佛教会诸公之请,祈于护国息灾会中每日说一次开示,发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理,提倡信愿念佛,即生了脱之法,以挽救世道人心。固辞不获,遂于本月初六日出关往沪,以尽我护国之义务。十五日圆满,十六日为说三皈五戒。今晨由沪径来此间,而苏垣诸居士皆先来。

(廿一)见《永思集因纪念恩师追忆某老和尚开示》

按:王纲义在此文中记之为民国二十四年在上海觉园息灾法会,得蒙摄受皈依。所记皈依日期有错,幸而此法会日期书载清楚明确。

(廿二)见《永思集续编印光大师的人生佛教》:民国二十五年,赴上海护国息灾法会说法,闻绥远灾,即席提倡,除捐收敬仪几三千圆外,更写净资一千。车返苏城,先至寺取款汇后,始循众请登灵岩山,其如饥如溺之悲心类皆如是。

(廿三)见《续编》卷下《灵岩开示法语序》;

《永思集印光大师的人生佛教》;《三编》卷下第一一0九页。同时可见《续编》卷下一一三页。两文俱同,《三编》标题为《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续编》标题为《灵岩开示法语序》。《三编》标题下注云:(此段记者未录,乃老人补记,故全用文言。)

按:此篇开示法语共分十六节,第一节乃叙述灵岩山道场最初开山之历史及以后兴废之经过,再述真达法师主持下创建此十方专修净土道场之规矩。开示法语中后十五节皆为当时记录者所笔记,惟此第一节记录者未记,后由印光法师本人自为补入,故全用文言,而其余十五节皆为当时口语白话。大师此篇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净土念佛法门为当今学佛修行、了生脱死唯一殊胜法门之根本道理,并且讲了唐朝大历年间慧林寺圆泽禅师转世投胎故事,说明纵能坐脱立亡,预知生死,而仍不能了生脱死,逃脱六道轮回之难如此。大师随后列举禅宗、密宗、台宗、与净土法门比较,这些法门亦是甚为了不起的,只是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机渐渐陋劣,业障增加,己非禅、台、密诸宗大德昔日成道之世矣。随引《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印光大师于是年十月初六出关,离苏州报国寺,至沪参加护国息灾法会。十五日法会圆满。十六日说三皈五戒。十七日晨离沪直赴苏州至报国寺,取款汇赈后再上灵岩山寺。此长篇大论开示说法,即为当日晚间在灵岩山寺对大众所说。其时三十年代之中国交通,远未有今日便利。即今由沪直赴至达灵岩山寺,亦犹须三、四个小时,况当五十多年前耶!以大师七十六岁高令,偌大法会结束后未事休顿,随即奔赴返苏,后直驰灵岩,跋涉上山,几无憩息,当晚即作此长篇开示,其勉力佛道,弘法利生亦辛劳至矣!

(廿四)见《三编》卷三第七九三页。

按:沪西念佛社由当时上海乔恂如、金善生等居士于沪西曹行镇殿子庙创立。(廿五)见《纪念文集三周纪念话师恩》。

(廿六)见《永思集追念我的师父印光大师》:二十五年,我母归西。在日有愿,思做一场水陆。怕我用钱太多,遂未说。逝后,予妻对我话起,予思有愿必偿,即预备在旌忠寺戒期里做。一日与主席和尚及二三亲近缁友商量主法人选。......次晨即到苏谒师,临行随便禀告欲做水陆之意,师曰:不要做这些,还是念佛好。予答:吾母即有此心,当酬其愿。师曰你做是做,不要拿你尺码子量人。当恐余不悟,再曰:如拿你尺码子量人,不但这水陆做得无功德,你还要遭怨!

(廿七)见《续编》卷上第一一八页。

(廿八)见《续编》卷上第一七五页。

(廿九)见《续编》卷上第一九五页。

江易圆(一八七五一九四二),近代佛教居士、学者。字易圆,名谦,号阳复。安徽婺源人,幼诵儒经,十三能诗文,十九岁受业于张謇门下。一九0二年任通州师范学校校长。一九一四任江苏教育厅厅长。次年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一九一八年病,病中得阅彭二林著《无量寿经起信论》,遂深植信根,一心念佛,不服药而病霍然痊愈。嗣后皈依谛闲法师、印光法师。博览三藏,融会各宗,归于净土,颇得大师称许。旋创佛光社于婺源、江湾,并于各地设立分社。一九四一年移居沪上,仍应各方之请讲经弘法。后期沉酣于〈扶乩〉一事,崇信乩坛所示,沉湎着迷。遂为印光大师严历批判指斥,而仍无悔悟之心。一九四二年四月病逝。生平著作有合辑《阳复斋丛刊》内容包括颇广,主张儒佛合一,共同弘道。

(卅)见《续编》卷上第一九九页。

(卅一)见《续编》卷下第一0七页。

(卅二)见《续编》卷下第一一五页。

按:《碛砂版大藏经》,简称《碛砂藏》。南宋理宗绍定四年至元英宗至治二年(公元一二三一一三二一年),由宏道、法尼二尼发愿,释法忠、清圭等人先后主持,于平江碛砂(今江苏吴县)延圣禅院雕印梵夹本,共一千五百三十二部,六千三百六十二卷。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于陕西西安卧龙寺发现此藏经本。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上海影印碛砂版大藏经会》朱子桥居士等将梵夹本改作方册影印发行,共五百九十三册。

(卅三)见《续编》卷下第一二四页。

按:《物尤如此》,清嘉庆、道光年间,江西广丰人徐谦所辑。徐谦字白舫,曾为清太史,后隐居不仕。收集有关记述动物灵感德行之故事,辑为一书,志在劝化戒杀放生。大师推崇此书〈虽不言戒杀,实为戒杀之冠〉。

(卅四)见《续编》卷下第一二七页。

按:《岐路指归》,大师之皈依弟子山东莒城战德克居士编辑,李德明(炳南)校订。以问答方式阐扬净土宗之初机接引读物。

(卅五)见《续编》卷下第一二九页。

(卅六)见《续编》卷下第一三四页。

按:大师于本年十月初六出关离苏至沪,参加上海丙子护国息灾法会,其于会上每日所作之开示法语,由邓慧载等数居士记录。会后邓居士及无锡三、二居士将彼等由收音机转播记录之文字稿呈请大师过目鉴定,以便刊印。大师遂为审阅,且为之序。

大师之《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邓慧载记录,见《三编》之下册第一0六三页。

(卅七)见《续编》卷下第一三五页。

(卅八)见《续编》卷下第一四八页。

(卅九)见《续编》卷下第二一五页。

(四0)见《续编》卷下第二四六页。

(四一)见《永思集行业记》。

(四二)见《纪念文集纪念印祖他心通》。

(四三)见《续编》卷下第一六九页。

End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序文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黄念祖: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一】【二】

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三昧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一)引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

黄念祖:真觉路会归净土

真觉路会归净土黄念祖居士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不破的原则。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

家庭就是你的净土,就是你的修行处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专修净土肉身不腐

◎ 念 佛昙鸾大师(476~542),俗名不详,自号玄简大士。南北朝梁时山西雁门人(北魏境内),家居五台山附近。他从小就听人谈起山上佛教各种神奇灵异之事,听过以后亲自前往寻觅参礼,后来终于出家为僧。昙

李炳南: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

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他的善意或者恶意姑且不管,只看

李炳南: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问: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答: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

李炳南答: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

李炳南:如何修净土法门_修净土法门必须了解的十件事

什么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指修持往生佛国净土的法门,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每天念 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如何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是「二力法门」,与普通法门不一样。修一般法门是「信解行证」,但净土法门重在「信愿行」。为什么没有「解」呢?因为这个法门除了佛以外,没有第二

李炳南:末法时期如何修净土法门?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从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必须依佛陀之教化而修。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鸟惭居士著前言始学净土的因缘净土思想的确立净土思想的大要净土思想的实践净土思想的验证结论●前言无常迅速,一恍之间,雪庐老人生西至今,已满十周年。这些年来,整个台湾社会在各种层面都呈现著不小的变化。就佛

一家七口全部出家,夫妻二人同生净土

了相,四川西蜀吴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于安徽,于是在安徽安居下来。后来,祖父经商致富,父亲是善乘法师,母亲是善果比丘尼,在他们出家前均笃信佛教,供奉观音大士更是虔诚。生下二男二女,了相大师是长子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一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上悟下行法师,尊敬的开林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行师父慈悲,吩咐定弘给大家在佛七当中,今天在圆满之前给大家讲个半小时的话,鼓励大家念佛。佛七是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按照经典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二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上午好!定弘昨天跟大家谈到闻名的功德,这是弥陀本愿的核心,第十八愿所说到,若有众生,闻佛的名号功德,必定能产生至心信愿,而能至心信愿就决定得生净土。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十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接到念佛同修的一些问题,其中提到对于念佛怎么念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境界,有疑惑,那么想抽一点时间谈一下这个问题。念佛要是会念,就很容易得到三昧;如果不会念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四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是佛七的第三天,大家的状态是渐入佳境,刚才大家念佛声音非常整齐,听起来很安定,证明大家的心就愈来愈静下来了。通常佛七到中间第四天这是状态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