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圣贤录易解:阐扬净土教法的圣众第二(下)
2025-05-14 09:00

龙树尊者

龙树。梵语那伽曷树那,南印度国婆罗门种族的后裔,从迦毗摩罗尊者之处得到传法。龙树菩萨在未听闻大乘佛法之前,本想要自创教派自立门户度化众生,当时大龙菩萨慈悲悯念,即以大神通力,将龙树菩萨接入龙宫,开七宝经函,出示种种大乘方等经典,龙树菩萨才知道自己的渺小。龙树在龙宫九十日中通达彻悟许多大乘经典之后,大龙菩萨就将龙树菩萨送出龙宫,回到印度之后,广大地宏扬大乘佛法,曾经著作《毗婆沙论》,论中有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偈颂,大略如下: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弥陀,应时为现身,是故我归命。彼佛本愿力,十方诸菩萨,来供养听法,是故我稽首。彼土诸菩萨,具足诸相好,以自庄严身,我今归命礼。彼诸大菩萨,日日于三时,供养十方佛,是故稽首礼。若人种善根,疑则华不开,信心清净者,华开则见佛。十方现在佛,以种种因缘,叹彼佛功德,我今归命礼。其土具严饰,殊彼诸天宫,功德甚深厚,是故礼佛足。

又作《大智度论》,开示修行念佛法门:念佛三昧,能除种种一切烦恼,以及先世的罪业。其余的三昧,有的能除淫欲,却不能除嗔恨。有的能除嗔恨,不能除淫欲。有的能除愚痴,而不能除淫欲及嗔恨。有的虽能同时除去贪嗔痴三毒,却不能除掉过去世的罪业。而此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以及先世罪业。其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善根,能够度脱众生。如果有菩萨想要救度众生,其他的三昧,没有像念佛三昧的福德善根一样,能够迅速消灭一切罪恶。又佛陀为法王,菩萨为法将,菩萨最尊仰最敬重的只有诸佛世尊,是故应当常常念佛。譬如大臣,由于特别蒙受皇上的恩宠护念,因此常常思念感恩他的君主。菩萨也是这样,知道一切种种的功德,无量无边的智慧,都是从佛陀身边得来的,因为知道如来恩德极重的缘故,而常常念佛感恩。又说:如果时常发愿想要不离诸佛如来的人,那么此菩萨生生世世所生之处,常常可以遇到诸佛。

有人问:菩萨应当度化众生,怎么还想要时常亲近诸佛呢?回答:有些众生尚未进入菩萨位,尚未达到不退转之地,还没被授记成佛的缘故,由于自身力量尚未具足,如果远离诸佛,便会败坏种种福德善根,沉没在烦恼大海当中。自己尚且不能自度解脱,如何能够度化他人。就好像是有人乘船,船只行到河流中央时,突然破损败坏将要沉没,这时如果想要救度他人,反而让自己先沉入水中,彼此两者都无利益。又如以少许的热水,泼在大冰池上,虽然暂时消融了一点点的冰块,但是很快地反过来被冻结成冰。

菩萨尚未进入佛法不退之位,尚未悟入诸法实相,如果想要远离诸佛,以自己少许的功德,又没有智慧方便之力,就想要度化众生,虽然有些微少的利益,却反而更加地坠落。声闻辟支佛二乘圣人,虽然有涅槃的功德利益,但是并不具足一切智慧,因此不能教导发菩提心的大乘菩萨。诸佛世尊由于证得一切种智的缘故,具有无量的智慧方便,所以能够教导菩萨。就如同大象陷没在烂泥之中,唯有同样具有雄力的大象才能救出,不是其他小动物能救的。菩萨如果进入错误的道路,只有诸佛如来才能救他,因为只有诸佛才是与菩萨同一菩提大道的。

其次,菩萨要常常如是想:我尚未获得究竟的佛眼,就如同盲人一样,若是不经由佛陀来引导,则不知趣向,就会错入其余二乘外道的路途之中。纵使能听闻佛法,但是却离开佛陀到别处修行,那么就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受什么教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实践了多少的教法。另外,菩萨若能见佛,如果能够亲眼看到佛,那么就可以心地清净。若是亲自听闻佛的法音,那么心中则会喜爱好乐佛法,得大智慧。只要依循佛陀的教法来修行,就能得到究竟解脱。有以上种种亲近如来的无量无边功德利益,怎么可以不一心一意想要见佛呢?

就好像婴儿不应该让他离开母亲,远行的道路中不可没有粮食。大热天里离不开凉风和冷水,极寒的天气里不能没有火的温暖,渡过深水不能没有船只,病人不能远离好的医生。而菩萨修行佛法不能够离开诸佛如来,比上面的事情更加重要。父母、亲属、善知识、人、天、国王等,都不能像佛陀一样地给我们那么大的利益安乐。如来能够广大的利益一切菩萨,使菩萨远离种种痛苦烦恼之处,进升安住于诸佛如来的究竟圆满之地。因此菩萨常欲见佛、不离于佛。

有人问:如何才能够不离诸佛?答:众生有无量劫以来的罪业因缘,虽然也修福德善行,但是智慧浅薄稀少。或者虽有智慧,但福德善根微薄不足。菩萨上求佛道时,要行生忍和法忍。为了行生忍的缘故,要在一切的众生之中,发起大慈悲心,因而可以灭除无量劫来的罪业,获得无量的福德善根。为了行法忍的缘故,必须破除对种种一切法的无知无明,如此便可获得无量的智慧。如是生忍、法忍两种行同时和合并修,生生世世即可不离于佛。

另外,菩萨由于常常喜爱好乐念佛的缘故,每在临终舍身再度受生的生生世世当中,恒常可以亲近诸佛。例如有些众生习气贪欲心较重,舍生之后获报淫鸟的身体。嗔恨心较重的,生在毒虫之类当中。菩萨并不执著贪恋转轮圣王和人天的福报享乐,唯独一心忆念诸佛的智慧功德,因此可以常不离佛,一切众生都是随著他心念所偏重的一方,而必然感应受报得到相应的身形。

其次,菩萨因为常常喜好修习念佛三昧的因缘,所生的地方常常可以见到诸佛。如《般舟三昧经》中所说,菩萨进入此般舟三昧之后,即现生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龙树菩萨传法给迦那提婆尊者之后,入于三昧,然后如蝉脱壳无所挂碍地解脱生死。按照《入楞伽经》的经文:佛告大慧菩萨:大慧你应当知道,如来入涅槃之后,在未来世将有能奉持我甚深佛法的人,此人是南印度国中,有大威名大德行的比丘,其名号为龙树,能破有宗、无宗这两派,在此世间开显我无上甚深的大乘妙法,证得菩萨初地欢喜地,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从世尊入涅槃后七百年,龙树菩萨出现于世,正好符合佛陀预先的授记。(传灯录。毗婆沙论。大智度论)

天亲论师

天亲。梵语婆薮盘豆、印度富娄叉国人。出家之后喜好听闻小乘法,常常毁谤大乘经典。后来听到他哥哥无著菩萨诵《十地经》,听到之后非常感动,才了悟到大乘佛法的慈悲伟大,以及无上甚深的智慧,由于后悔以前所造毁谤大乘的恶业,因此想要自断舌根以表示忏悔。哥哥无著菩萨阻止他说:过去以口舌毁谤大乘经典,今天以口舌赞叹大乘佛法,补偿过失改过自新,这才是比较好的办法,如果断了舌根无法言语,那又有什么利益呢?天亲于是更加精进研究博学审思大乘佛法,他所著作的大乘论典,总共有一百多部,都广泛流行于当时。他所写的《无量寿经论》,开示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建立五念法门。第一礼拜门,第二赞叹门,第三作愿门,第四观察门,第五回向门。首先以偈颂曰: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阿弥陀如来),愿生安乐国。我现今依照甚深经典及如来真实功德相,以发愿往生偈颂的方式来总摄受持《无量寿经》,以便用来与释迦世尊所教导的净土念佛法门相应。首先,众生应当观察了解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种种清净庄严相貌,远远胜过浊恶三界一切的清净安乐,极乐净土究竟解脱犹如无碍的虚空,广大庄严含容一切万法,而无边际。由于阿弥陀佛无上菩提的平等大道,以及无缘同体的大慈悲心,而令一切众生成正觉的出世善根得以生起。极乐世界的清净光明充满了整个国土,如同无垢的明镜,又如同光明照耀的日月。阿弥陀佛以具足种种珍美宝藏的心性,成就了美妙庄严的依报世界。以心地无垢无染而炽盛的本具光明,清净明亮地照耀一切世间的众生。由自性宝藏柔和喜悦所生的功德草,柔软随顺地左右旋转,令一切接触的众生生起殊胜的喜乐感受,超过此世界最柔软的迦旃邻陀草。

极乐世界无数美妙的宝华,漂覆所有的水池流泉之中,每当微风吹动华叶时,各种宝华的亮丽色彩与池水流泉晶莹的光明,交错回旋眩人眼目。一切的宫殿楼阁庄严而高广,犹如明镜可以观望十方世界无有障碍,众宝所成的行树呈现出缤纷多姿的色彩,七宝的栏杆周遍地盘旋围绕。由无数珍宝交结成的重重罗网,遍满于虚空当中,种种铃钟乐器清脆悦耳的音声,宣吐出和乐微妙的法音。天空中如雨般落下种种香华、衣服及各式的庄严资具,其所散发的各种芬芳香气普遍熏染了十方世界。

阿弥陀佛无碍的智慧就如同清净耀眼的阳光,能照破灭除世间众生的愚痴黑暗。阿弥陀佛清净无垢的名号音声能令众生闻者,悟入心性本自清净的深远佛法,其名声普遍微妙地流传于十方世界。无上正等正觉的阿弥陀佛,是现在正在西方极乐世界,以种种善巧方便住持佛法的教主法王。如来清净海众的眷属,皆是在阿弥陀佛心中平等正觉的清净莲华中化生,往生的众生都能深心爱乐佛法妙味,以禅定三昧为食粮。恒常远离身心一切的苦痛烦恼,而所受的欢喜快乐却从不间断。众生生者皆是甚深大乘胜善的根器,同是究竟平等一乘,没有执著权巧方便而令人讥嫌的名号。女人、以及身体诸根器官残缺不全、和不发广大菩提心的二乘人,都是极乐世界莲华中不会化生出来的。一切众生所期愿乐求的,在西方净土中都能满足实现,由于如是的殊胜美妙,因此我祈愿往生阿弥陀佛清净庄严的极乐国土。

自性含藏无量珍宝的阿弥陀佛法王,以种种微妙净洁的莲华为台座,具足无量相好庄严、圆满的光明照耀了三千大千世界,如此殊胜的颜色形像超过了一切的众生。阿弥陀如来微妙的音声,清彻响亮普遍名闻于十方世界。其究竟的智慧和慈悲的教化,就如同地水火风及虚空一样,平等普遍地利益施予一切众生,而没有分别国土众生的高下、善恶、是非、好坏。

极乐世界诸天人民皆是不退佛道的大菩萨,都是从如来清净智慧的大海中所生出。个个如须弥山王高大坚固,其殊胜高妙不是一般世界众生所能相比的。极乐世界就是由如是的诸天人民、具足三十二大丈夫相的众生,恭敬围绕而诚心瞻仰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无量相好。

观察阿弥陀佛因地本愿四十八大愿的愿力中可知,凡是能听闻弥陀名号照触其光明或见阿弥陀佛的,必定获得无上利益,绝对没有空过而无利者,阿弥陀佛能令众生迅速圆满一切愿求,证得一切功德无上正等正觉之至宝。极乐世界的国土安乐清净,日夜常转无垢离染的无上法轮,阿弥陀佛的化佛及诸大菩萨的化身,常常遍至十方世界、如同太阳一般以智慧的光明照耀度脱一切众生,而其清净的法身报身仍然安住本性如如不动,就如同须弥山一样坚定而不动摇。极乐世界诸大菩萨无垢庄严的光明,能以一念之际普及于一切时间,遍至十方普照诸佛世界,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并于同时雨落各色宝华、衣服,演奏种种悦耳的天乐,以各种微妙好香等资具供养十方诸佛,并以清净的言词音声赞叹诸佛的智慧功德,而于种种净秽国土中善恶的众生不起分别之心。

如果有那一个世界没有佛法僧三宝功德,愿我皆能到彼国土往生,示现成佛常转法轮如同诸佛如来之所为。我作无量寿经之论议并说偈颂,以此回向发愿亲见阿弥陀佛,普愿与十方一切的众生,一同往生极乐世界清净国土。

按照此论,明确地发挥指出极乐净土的庄严利益,是一切诸论中最详细分明的。元魏时代的昙鸾法师,曾为此论作注解,极为高妙,修习净土法门的人,应当详细地阅读。(无量寿经论。翻译名义)

觉明妙行菩萨

觉明妙行菩萨。明朝崇祯十六年(西元一六四三),生于江苏吴县一带,一直到清代顺治四年(西元一六四七)。以往昔与众生有因缘之故,应众生根机而为说法,开示宣扬净土法门。首先说偈颂:

诸佛甚深的法要,微妙深密而不可思议,佛法究竟之处是无法用分别心去思量、不可以言语去论议,因此除了佛陀之外没有人能够穷尽地宣扬说明。释迦牟尼佛是一切众生的大慈父,因为怜念一切苦难众生的大悲心,宣说了一切人所不能说的大法,导引教化今世后世的众生,趋向菩提涅槃之道。更以最殊胜特异的方便法门,显扬开示极乐世界的安乐净土,令所有的众生发愿往生西方世界,而横超三界种种痛苦浊恶的恶道。极乐世界乃是由阿弥陀佛,以四十八大愿慈悲摄受一切众生而圆满成就的,凡是听闻阿弥陀佛名号而能深信受持发愿求生者,决定可以往生净土,这是毫无疑惑的。如果是发大心有大愿力的人,时时专念阿弥陀佛常令一心不乱,即可成就甚深三昧,于现前当下也可以见佛。今日我依循佛陀的教诲,将要广开化度引导众生的法门,悯念你们的无知昏迷妄想颠倒,明确地指出正当的修行途径。这不是时常可以遇到的一般因缘,你们应当生起难遭难遇之想,虽然说西方世界离此有万亿国土的距离,但只要具足一念坚定的深切信心,即能往生极乐世界。

又说:我所开示的净土法门,决定真实不虚,是一切诸佛的心宗,是一切人天趋向菩提涅槃最直捷的道路。今天你们虽然也求往生西方,但如果发愿不够深切,就如同入于大海而不获宝珠,徒然劳苦却毫无益处。记得我过去在东晋明帝时,受身为穷苦人家的孩子,由于生活贫穷困苦,因此发大誓愿:我以过去宿世的因缘业力,遭受到如今贫苦的果报。如果我今日,不能亲见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成就一切殊胜功德,纵使丧身失命,终不退失此念佛求往生的心志。既发此大誓愿之后,七日七夜,专一精进忆佛念佛,便得心开彻见本性,即时见到阿弥陀佛,具足无量无边的相好光明,遍照于十方世界,我当时即在佛前亲蒙阿弥陀佛授记。后来于年七十五岁时坐化度脱,直接往生极乐世界。

然而因为度化众生的愿力深重,又来到这个娑婆世界,随众生的因缘根器,化现种种身形而救度之。或者示现为比丘、或示现为居士、或示现为国王、或为大臣宰官、或为女人、或为屠夫、乞丐、或用隐秘的方式、或用明显公开的方式、或示现顺境、或示现逆境,皆随顺众生的因缘根器而为说法,教化引导各类众生归于佛道。今天则又为你们显明辨别邪正之分,宣扬开示净土法门。你们应当一心一意,坚持修行此念佛法门,若能依法修行,决定不会误了你们。你们如果能够心志专一坚信不移,不必等待来世往生净土,就是在现前当下就可以亲见阿弥陀佛。有偈颂曰: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有人问:念佛不能一心不乱,应当以何种方便才能达到一心?觉明妙行菩萨答:你只要放下分别妄想、定下心意的攀缘思虑,稳定而慢慢的念下去。要使念佛的音声合乎你信愿的心,使你的心念随著专注于念佛的音声,念久了之后,自然可让种种妄想的思绪澄清下来,然后达到能念的心与所念的佛皆不可得而又了了分明,如此即能证入念佛三昧。然而平日必须多念佛,从千句到万句,心无间断,若能如此,则根器最容易成熟,如果以意识心强迫要他一心,终究反而不能一心。

又说:心念生起的同时,念念无住、无相,当下寂灭时,即是诸佛本来具足常住不变的真心。心念流注生起时,念念妄想执著境界为实有,而生起取舍爱憎的分别时,即是众生流转生死业缘的妄心。其间的分别只在一念之间,不可有丝毫的差错。如果你们能够相续不断地微细观照,净念念佛努力用功,使这个心没有一点生起妄念的空隙,这才有几分的相应。不要稍微念佛用功半年十个月,便自称我能吃苦能坚心修道,不知道这正是障碍修道之处,切切要小心谨慎。又工夫虽然稍有进步,如果心念未能如铜山铁壁一样,到了推不倒、移不动的地步,仍然还不是打成一片的阶段。千万不要只见到一点点境界或幻象,便自我满足停顿不前不再用功,这是半途而废,必定荒废了从前用功所得的工夫,丝毫没有利益,这又是学佛修行人的一种毛病,不可不知。要知道佛法的深奥犹如大海,愈是涉入愈知道他的深不可测,决定不是以浅薄的知识见解就可以穷尽的,应当要尽形寿深入修习,以登峰造极的佛果为目标,千万不可作浅近容易之想。

顾定成向菩萨求教,菩萨开示曰:善男子,自性本来清净无念,念是随妄想而生。此颠倒妄想是虚幻不实的,众生由此妄想执著而流转生死不得解脱。你应当知道当下所念的这一句阿弥陀佛,不从妄想所生,不因起心动念而有,不住内心不著外物,没有形体相貌,当下即断尽一切颠倒妄想,与诸佛如来清净微妙真如实际的法身,不一不异,无二无分别。若能如是念佛,则烦恼本空不用断除,一切尘劳亦不能系缚,当下只是本不生灭本来具足清清净净的常住真心。必须了知这个真心,才能叫做执持名号,才能称为一心不乱。如此则净土功业圆满成就,直趋净土上品往生。你今天应当要发大信愿,誓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然后以至诚深挚恭敬恳切之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必定使音声缘于信愿之心,使心念专注合于念佛的音声,如此音声与愿心相依不离念念真切,如猫捕鼠专注不移。如果能久久而不散失,则能进入正忆念三昧。若要更上一层更进一步,则应当广参善知识,广博请教询问高明的大德,自己了悟即心是佛的真谛。

开示无朽曰:大概来说修行净土的人,行住坐卧起居饮食,一切时刻都要面向西方,则众生与佛容易感应,根器境界容易成熟。室内只要供奉一尊佛一部经,一个香炉一张桌子,一张床一张椅子,不可以放一些多余的事物,庭院中也要打扫干净清洁,使经行时通畅无障碍。要让心里没有丝毫一点的牵挂,一切思虑的念头都忘掉,空空洞洞地,不知有身,不知有世界,并且也不知道我今天所作的是修行的事。若能如此则与佛道日日接近,与世间生死愈来愈远,这样才可以算是趋向净土的修行。如果你生前能够放下、舍弃得干干净净,抛得干干净净,在念头上不要存有一点点的执著挂碍。那么临终大限到来时,即能洒洒脱脱自由自在,不作儿女情长顾恋色身家庭子孙的情态,如此才是大丈夫的举动气慨。所以希望你一心一意地修行,别无一点的挂碍执著,就是为了这个临终生死的大关键啊!

至于修行净土的方法,不出专勤两个字,专则不再心意不定而去做别的事,勤则不虚耗浪费一点时间。你现在每天早上起来,即诵《阿弥陀经》一卷,持阿弥陀佛佛号一千声,然后向佛前回向,念一心归命文,因为此文言词简单而含意完备,这就是一个时段的功课。如果初发心的,或者身心尚未安定宁静的人,每天只作四个时段。身心稍微安定宁静,可以增到六个时段,然后再增加到十二个时段,合计总共十二部经,佛号一万二千声。更在回向时礼佛一百拜,也可以分作四个时段礼拜,这就是每天固定的功课。其他的功课则不必计数,或默念或出声念,只要收摄心思,真实仔细地念即可。又持名念佛之方法,必须要字字句句,使念佛的音声与信愿的心相依不离,不可夹杂分毫的世俗妄念,久久之后自然成熟,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坐宝莲华直登不退转之地,大家要努力!努力!菩萨说法共二十四会,弟子常摄等,集录菩萨的法语为《西方确指》,刻版印刷发行于世。(西方确指)

论曰:《维摩诘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大乘菩萨,无不以菩提心为根本,即无不以清净国土为菩萨悲智行愿的庄严,若不如此,则无法圆满普贤菩萨广大无边的行愿。因此《华严经》

入法界品

说诸大声闻,从本以来不赞叹称扬十方佛土清净功德,从来不赞叹称扬诸佛世尊种种化度众生的神妙变化,从本以来不曾证得庄严清净佛土的神通智慧,因此在说明华藏世界的华严会上,如聋如哑不闻不见。

由此可知一般的凡夫,只要能够发清净心,回向诸佛无上菩提,即胜过未发心声闻的所有功德百千万亿倍,决定能够疾得悟入华严不可思议境界。至于《华严经》中文殊师利菩萨,令善财童子遍参善知识,首先于德云比丘之处,听闻念佛法门。而最末后,普贤菩萨教善财童子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以一念圆融无碍,顿时周遍十方微尘佛土,广行一切诸佛度化众生的大事因缘。佛法中一切的修行轨则,无过于念佛法门的直捷方便、圆融殊胜。而那些只证得偏空境界,高谈无佛无净土的人,其智慧果真能够超越文殊、普贤二大菩萨吗?请深思之!

End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序文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黄念祖: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一】【二】

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三昧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一)引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

黄念祖:真觉路会归净土

真觉路会归净土黄念祖居士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不破的原则。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

家庭就是你的净土,就是你的修行处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圣贤的面目

◎ 明 海 《祖堂集》是现存最早的禅宗史书,它的叙述风格质朴、粗拙,与其后出现的灯录史传《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大不一样。从这本书中,我们往往能一窥古代禅门大德人性的真实面目。在药山惟俨禅师这一篇

专修净土肉身不腐

◎ 念 佛昙鸾大师(476~542),俗名不详,自号玄简大士。南北朝梁时山西雁门人(北魏境内),家居五台山附近。他从小就听人谈起山上佛教各种神奇灵异之事,听过以后亲自前往寻觅参礼,后来终于出家为僧。昙

李炳南: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

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他的善意或者恶意姑且不管,只看

李炳南: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问: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答: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

李炳南答: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

李炳南:如何修净土法门_修净土法门必须了解的十件事

什么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指修持往生佛国净土的法门,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每天念 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如何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是「二力法门」,与普通法门不一样。修一般法门是「信解行证」,但净土法门重在「信愿行」。为什么没有「解」呢?因为这个法门除了佛以外,没有第二

李炳南:末法时期如何修净土法门?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从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必须依佛陀之教化而修。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鸟惭居士著前言始学净土的因缘净土思想的确立净土思想的大要净土思想的实践净土思想的验证结论●前言无常迅速,一恍之间,雪庐老人生西至今,已满十周年。这些年来,整个台湾社会在各种层面都呈现著不小的变化。就佛

一家七口全部出家,夫妻二人同生净土

了相,四川西蜀吴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于安徽,于是在安徽安居下来。后来,祖父经商致富,父亲是善乘法师,母亲是善果比丘尼,在他们出家前均笃信佛教,供奉观音大士更是虔诚。生下二男二女,了相大师是长子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一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上悟下行法师,尊敬的开林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行师父慈悲,吩咐定弘给大家在佛七当中,今天在圆满之前给大家讲个半小时的话,鼓励大家念佛。佛七是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按照经典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二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上午好!定弘昨天跟大家谈到闻名的功德,这是弥陀本愿的核心,第十八愿所说到,若有众生,闻佛的名号功德,必定能产生至心信愿,而能至心信愿就决定得生净土。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十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接到念佛同修的一些问题,其中提到对于念佛怎么念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境界,有疑惑,那么想抽一点时间谈一下这个问题。念佛要是会念,就很容易得到三昧;如果不会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