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第三之三(二)
2025-05-14 11:08

宋 子元

子元。平江昆山人(江苏昆山)茅姓人家的子弟。母亲柴氏,夜里梦到一尊佛入门来,第二天天亮就生下子元,因此把他命名为佛来。后来前往延祥寺出家,学习天台的止观法门,有一天在禅定中听到乌鸦的叫声,忽然大悟。从此以后息心专念于极乐净土,自己号称万事休。平日在一切的逆顺境界之中,都不曾起心动念。

子元非常仰慕庐山远公莲社所遗留下来的风范,平日多劝人归依三宝,受持五戒。教人念阿弥陀佛五声,以证明五戒,普遍地广结净土因缘。为了欲令世间人清净五根、得五力,出离五浊恶世。因此集合经藏的精要言词,编辑成晨朝忏悔仪轨,代为法界众生礼佛忏悔,期愿往生极乐净土。后来到淀山湖(江苏青蒲县西三十里)创立白莲忏堂,集众同修净土功业。著述《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开示众生净土的入道要义。又作劝人发愿偈说:

万法从心生,万法从心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持戒无信愿,不得生净土,唯得人天福。福尽受轮回,辗转难脱离。看经无慧眼,不识佛深意,后世虽然获得聪明,但是心思散乱而难以出离三界之苦。不如念佛好,现世不求名和利,只要行、住、坐、卧不愚痴鲁莽,则是阿弥陀佛。发愿往生再加上坚持戒律的力量,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若能如是各个精进行持,就算是一千人来修行也绝不错失一个。这是释迦如来金口所说,阿弥陀佛愿力弘深亲自慈悲摄受的,并且是一切诸佛共同护念,所有诸天乐于护持的。这样子忆佛念佛的人,与佛则不相远离,将来必当坐于菩提道场,成就无上正觉,转大法轮,普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譬如贫穷人家的女子,胎中怀著转轮圣王,诸天鬼神时常关爱护持,而贫女并不自知腹中有贵子。同样地,现在念佛的人,其意思也是如此。若能时时忆佛念佛,不久当成佛,这是诸佛菩萨所爱念护持的。而那念佛的人也不自知自己将会往生净土成就佛道,却希望在后世再来投生这个世界为人。

就好像穷人的家里,地底下有无量的宝藏,宝藏神常守护著,不令它有所损失。而穷人却不自知家内有宝藏,每日辛苦地到别人家去找工作,以求取衣服饮食的满足。现在念佛的人也是一样,自己不知道念佛的人,具足如来藏的清净自性,自己认为我没有成佛的份,反而要从别人身边求取智慧。

又譬如病人的家里,自己有真正的仙丹妙药,由于不了解妙药的特性,不能自己治病,每天在床上枕边,受无量的痛苦。现今念佛的人也是一样的,不知道念佛的心,能息灭贪嗔痴,能为众生的大医王,是具足一切的大宝藏,能够利益济度一切人,能为大法王,遮荫保护一切众生。而却自己自认为是凡夫,不能够往生净土,因此自己奉持斋戒,却只期望后世能够再生为人,以为要经过如此辗转不断地修行,才可以往生到极乐净土。

现今常常见到有很多的修行人,时常作前面那种无知的说词,不称赞阿弥陀佛的大愿,又不合于净土的经典,邪知邪见障蔽真心,究竟难以出离三界。这个并不是他人来障碍我们修行,而都是自己障蔽自己的本心。今世如果不能得生净土,一旦错失机会,就是错失了百世的机会。

奉劝诸位修行的人,应当相信我佛释迦如来所说。佛陀从没有不实的言说,怎么可以认为念佛得生净土是虚诳的妄语呢?只要自己精勤用功,一心求生净土,就如同藉著风力鼓吹以助长火势,这样用力不必很多而却能够快速地究竟成就佛道。

期望大家要有念佛的心,回向发愿要超出三界。如果今世遭逢珍宝却不知道要取宝,遇到食物却仍然让自己长时饥饿痛苦。如此岂是真正的大丈夫,这样也不能算是真正了解佛法的真实意义。我今日大略地劝勉赞扬,希望能辗转传给众人,代我广为流通,作为如来的使者,这样才是真正的诸佛之子,真正名为报佛深恩,普愿大众如说修行,同生西方极乐世界。

南宋孝宗乾道二年(西元一一六六年),奉诏到皇宫的德寿殿,演说开示净土法门,皇上赐号为慈照宗主。同年三月二十三日,在铎城的倪普建居士住宅,告诉徒众们说:我化度的因缘已尽,此时应当要走了。然后合掌辞别大众,接著突然往生。二十七日,火化,得舍利子无数。曾经集结《弥陀节要》流行于当世。(莲宗宝鉴)

宋 妙云

妙云。字慈室,俗姓杨,浙江明州人,受业学习于清修寺的久法师,通达天台宗的教观。南宋高宗绍兴十九年(西元一一四九年),继承住持清修寺,接著经历了慈溪(浙江宁波)的南湖寺,最后退居在浙江奉化县溪口的吴氏庵。

有一天,妙云前往告别吴居士,回来之后即沐浴趺坐。告诉侍者说:我有一瓣名香,珍藏了有三十年之久,准备临命终时焚香供佛,用来报答佛恩,现今正是时候,我将要走了。等到香木的云烟正炽盛的时候,即起身禀白佛陀陈述他的祈愿,希望能够归于净土,然后合掌,就座而坐化往生。(佛祖统纪)

宋 睎颜

睎颜。字圣徒,明州奉化人(浙江奉化),幼年考试经典而得度出家,追随清修寺的久法师,受教学习天台的观法。睎颜的文章词句高雅优美,后进的学者都非常爱慕敬仰。晚年,自己觉察仍有余留的习气尚未净除,因此居住在桃原的厉氏庵,专志念佛十多年。

睎颜曾经告诉别人说:净土之道,岂有一法可得,但于修行当中,不见一法,则上品的常寂光净土,自然无可证而证得。自己命名居住的小屋子为忆佛。有一天步行在菜园里,见到许多昆虫正在吃菜叶,因为害怕会伤害众生的性命,所以不再吃蔬菜,只买海苔,以供给早晚所需的食用。临命终时,预先告别僧俗二众,沐浴更衣,面向西方作观想,过一会儿忽然说佛来了,然后合掌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道因

道因。字草庵,俗姓薛,浙江明州人。十七岁,受具足戒。追随明智中立法师学习佛法。不久之后周遍游学于各个讲坛,屡次参访禅宗门庭。等到读四明法智大师的《十不二门指要钞》,有所省悟,因而遥向空中礼拜四明法智为师。曾经主持永明、宝云、广受、治平等寺院。晚年主持延庆寺。

南宋孝宗乾道三年(西元一一六七年)四月十七日,告别徒众说:华严世界,洞彻湛明,甚为适合我的心怀,我现今将要走了。乃命令弟子读诵他所著述的弥陀赞:

无边的刹海含容了虚空,刹海虚空全都位在净土的莲华宫。净土莲宫广大周遍于一切的刹海和虚空,广大的虚空刹海独独显露出阿弥陀佛的金容。阿弥陀佛本来不生不灭,难以寻觅无可执取,就如同水中的月影。既是绝百非离四句的清净妙法身,而又如此不离事相地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如是地令人敬仰赞叹。我的本性与阿弥陀佛本来不二,但是因为妄想觉知暗中地生起,而忽然与阿弥陀佛的清净圆满有了不同。只要从今日起扫尽空、有二边的尘垢,本然一体的佛与众生这对父子,如今两人必然又再相逢。誓愿修习三福,并勤于六念观想,令身口意业毫无瑕疵染污。我今以此心来称念阿弥陀佛,如果不见弥陀我心终不满足。

赞叹完毕之后,随大众念佛数百声。又令大众讽诵《观无量寿佛经》,到上品上生观时,即停止念佛而坐著往生,过了三天,头顶和双脚仍然都还有温暖。(佛祖统纪)

宋 有朋

有朋。字牧庵,浙江金华人,天生记忆力强。参拜于车溪择卿法师,日夜殷勤地叩问请教,后来完全地体悟择卿法师所传的道法。有朋主持仙潭寺的时候,专门宏扬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当时天衣寺的持法师正好托钵到境内,于是入寺听讲,很震惊地说:这是我从来未听闻的讲经。于是恭敬地问讯礼拜然后才离去。

当时有一位湖州人薛氏,她的媳妇早死,时常现形在家中,家人于是为媳妇斋请供养千僧,为她诵《金刚般若经》。并请有朋演说经典的要旨。结果死去的媳妇藉著别人的口说:感谢翁婆的一卷经,我现今已经得解脱了。公公问:我们请了千名僧人一起诵经,为何只说一卷呢?媳妇回答:有朋法师所诵的那一卷就是了。

后来又迁到能仁寺。晚年主持延庆寺,开座讲经日益兴盛。南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十二月三日,坐在青玉轩屋内,请门下的修行者讽诵《观无量寿佛经》,诵到真法身观时,命令大众称念佛名,然后留下偈颂而坐化往生。(佛祖统纪)

宋 惟月

惟月。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诸暨县化城。惟月通达明了戒律之学,专门修习净土法门。有一天,有一位不认识的僧人来迎接,过了两天后,稍有疾病,急忙呼叫同住的僧人道宁说:我见到阿弥陀佛身高八丈,停留在虚空当中,我可以走了。说完之后即往生。(佛祖统纪)

宋 思敏

思敏。不清楚他的出身,依止灵芝元照律师,增受戒法,专心修习净土法门,二十年如一日。有一天忽然得病,请大众讽诵《观无量寿佛经》半个月。诵完经后过三天,见到化佛充满整个室内。临命终时大声念佛,声量超出众人之上,在酷暑的大热天里,停留龛柩七日,仍然异香浓郁充满室内。(佛祖统纪)

宋 慧亨、孙居士

慧亨。字清照,不清楚他的出身。最初依止灵芝元照律师学习戒律,后来居住在杭州的延寿寺,专修净土法门,如此精进修行达六十年之久。每次与人应对,必定以努力念佛来劝勉大众。曾经建造宝阁,设立西方三圣像,极为清净庄严殊胜特别。

当时有一位名为江自任的居士,有一天忽然梦见一个宝座从虚空中降下,并说慧亨律师当升坐此宝座。正当此时莲社的社友孙居士,预先向慧亨禀白告别将要往生,接著就在家中结起手印坐化往生。慧亨于是前往孙家烧香问讯,回到寺院后立刻就告诉他的徒弟说:孙居士已经走了,我也要去了。因此集合大众念佛,为大众说偈颂曰:弥陀口口称,白毫念念想,持此不退心,决定生安养。说完后即端坐往生。(佛祖统纪)

宋 行诜

行诜。不清楚他的出身。受具足戒的时候,诵《四分比丘戒本》,三日就能够通达透彻,学戒律于大智律师(灵芝元照),居住明庆寺二十年。有一天忽然卧病在床,于是设立西方阿弥陀佛圣像,令弟子们称念佛号。几天后,突然起身要索取三衣,并自己持诵《阿弥陀经》,接著高声念佛,随即端坐往生。(佛祖统纪)

宋 用钦

用钦。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钱塘的七宝院,依止大智律师学习戒律。听闻大智律师开示大众说:生时宏扬戒律,死后往生净土,出家修行学道,如此就全部完成了。用钦听完之后,就标定心志求生净土,专一心念不再退转。每日订课念佛三万声,并曾经神游西方净土,见到阿弥陀佛、诸大菩萨,以及种种殊胜的景像。有一天告诉侍者说:我明天要往西方去了。随即集合大众念佛,等到黎明天亮时,即合掌向著西方,端身正坐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惟渥

惟渥。浙江钱塘人。平日闭门隐居谢绝杂务,曾阅读大藏经三次。《华严》、《法华》等经,总共诵持两万卷。晚年诵《阿弥陀经》二十藏(十万零九百六十卷)。有一天晚上,忽然得疾,面向西方端身正坐,结起手印而往生。(佛祖统纪)

End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一个不平凡的比丘尼大德

◎ 卢秀清本空法师是浙江省慈溪县庄桥马径村人,俗姓张名汝钊,法名圣慧,出生于一个十足封建的旧礼教家庭中,祖上四代信佛。她家虽处乡间,却也是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秀才,她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当她还只周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清居比丘

◎ 真 慈清居比丘,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在法华庵莲清老和尚处剃度,后来常住在大仪镇东头觅心庵(俗呼陀子庵)。因为没有香火,靠卖些药材、木梳等为生。1938年冬天,一日晚间在打坐念佛,见有二个童子前来对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序文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黄念祖: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一】【二】

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三昧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一)引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

黄念祖:真觉路会归净土

真觉路会归净土黄念祖居士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不破的原则。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

家庭就是你的净土,就是你的修行处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圣贤的面目

◎ 明 海 《祖堂集》是现存最早的禅宗史书,它的叙述风格质朴、粗拙,与其后出现的灯录史传《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大不一样。从这本书中,我们往往能一窥古代禅门大德人性的真实面目。在药山惟俨禅师这一篇

专修净土肉身不腐

◎ 念 佛昙鸾大师(476~542),俗名不详,自号玄简大士。南北朝梁时山西雁门人(北魏境内),家居五台山附近。他从小就听人谈起山上佛教各种神奇灵异之事,听过以后亲自前往寻觅参礼,后来终于出家为僧。昙

李炳南: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

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他的善意或者恶意姑且不管,只看

李炳南: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问: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答: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

李炳南答: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

李炳南:如何修净土法门_修净土法门必须了解的十件事

什么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指修持往生佛国净土的法门,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每天念 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如何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是「二力法门」,与普通法门不一样。修一般法门是「信解行证」,但净土法门重在「信愿行」。为什么没有「解」呢?因为这个法门除了佛以外,没有第二

李炳南:末法时期如何修净土法门?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从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必须依佛陀之教化而修。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鸟惭居士著前言始学净土的因缘净土思想的确立净土思想的大要净土思想的实践净土思想的验证结论●前言无常迅速,一恍之间,雪庐老人生西至今,已满十周年。这些年来,整个台湾社会在各种层面都呈现著不小的变化。就佛

一家七口全部出家,夫妻二人同生净土

了相,四川西蜀吴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于安徽,于是在安徽安居下来。后来,祖父经商致富,父亲是善乘法师,母亲是善果比丘尼,在他们出家前均笃信佛教,供奉观音大士更是虔诚。生下二男二女,了相大师是长子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一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上悟下行法师,尊敬的开林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行师父慈悲,吩咐定弘给大家在佛七当中,今天在圆满之前给大家讲个半小时的话,鼓励大家念佛。佛七是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按照经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