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因果:当代往生纪实:范小生居士-当代往生纪实
2025-06-06 10:00

范小生居士

往生纪实

缘起

今年春节刚过,就听到藕渠镇胜湖村范家村七组八十九岁高龄的范小生居士自知初四往生,后因孙子耀良初六结婚,而推迟至初七的传说。当时有些怀疑,故决定于夏历三月十四与朱浩珍、唐招媛、石菊芬居士前去采访。经过深入调查,传闻得以证实,果真如此。事迹生动感人。为了收集更详实的材料,又先后五次到范家村与有关人员座谈。三次请续修法师审议。现整理出如下资料,供佛友内部学习。如有不当,请予指正。

编者 李慧芝

1997年7月1日

范小生居士往生前后十四天

腊月廿四日夜 吃四个大团子

廿六日 扭伤了腰

廿七日 背痛、肚疼。伤膏药敷贴效果不好。

廿八小年夜 饭量减少三分之二。身体不舒服。

大年夜 只吃半碗粥

正月初一早晨 吃了大半碗菜面、团圆。

中午 吃了两口红豆糯米饭。

初二夜 长子和小媳妇陪到深夜,泡了咸粥,吃了两口。

初三凌晨两点 小儿子惠南梦见一个和尚进门,两匹骏马从远方奔来。惊醒,

至父亲房里,父亲要吃茶。随即叫小媳妇荷宝烧开水。范居

士每天吃四、五次开水,所谓清清肠子。

中午 对小媳妇讲:两年半前,徐姐对他讲:「念佛人临终阿弥陀

佛会拿莲花来接的。」这话不错,现在阿弥陀佛来了。

初四早晨 对小儿子讲:「今天不要出门,我要走了。」又对惠南说:

「你点三支香,向西方叩三个头,求求佛菩萨。」他自己也下

床叩了三个头。后由惠南搀他上了床。他口里念南无阿弥陀佛,

并关照孙子、孙媳、重孙皆到房里来见见面。

白天 外甥来访,带来桔子、藕粉。范老吃了两瓣桔子、两口藕粉。

下午 外甥走后,范老对小儿子惠南讲:「我耳朵里听到许多鸟叫,

好听来!还看到许许多多风景,好看来!」

晚上 大儿子根金和媳妇凤金来房,对范老说:待喜事办过后走。范

老仍叫他们点三支香,叩三个头,求求佛菩萨。叫大家念南无

阿弥陀佛!并说多耽搁,对不起佛菩萨。接着两个儿子帮助范

老换了干净的衣服袜子。范老嘱咐子媳:要多做好事,不做坏

事。我死了,不要哭,要念佛。我后事要准备好。

初五凌晨三点 范老叫小儿子拿一根带刺的棍棒敲他的头。惠南问为什么,他

说:「我吃素开荤又吃素,还做了许多捉鱼虾的竹器。罪孽重,

要赎罪,要忏悔。」惠南说:「敲你头我犯罪,要吃官司的。」

白天 范老的妹妹从城里来看他。范老对妹妹说:「我看到庙里许许

多多人」。又说:「拉萨、九华山、贵池等地方也有和尚来」

这天范老在外面晒太阳,饮了几次茶。直到下午四点,才回房.

晚上 小媳妇为他煮了粥,范老只吃了两口,还说这是最后一顿。吃粥

前,他双手合掌,朝里床拜了一拜。他还对荷宝说:「我死时也

要像师父通慧法师一样,盘膝坐,双手合十。」

初六早晨 范老对小儿子惠南讲,我要讲的话都讲了,从今天开始,不要来

烦我。我一切都丢开了。现在我耳朵里听到许多鸟如鹦鹉、画眉

等叫得好听来!眼睛里看到许多风景,好看来!你们听不到,看

不到,不要对外人讲,今后有人来找我的。这次迟了两天走,是

少有的事。不容易啊!不容易啊!你们的福气,我的福气。他还

说,一个人做好事不会落空。以前在杭州玉皇山,为亲戚代罚代

赔款的功劳单送来了。你们不要忘记观世音菩萨,不要忘记上杭

州烧香。

初七 上午十一时三刻,范老在自己念佛声中安详西逝。人坐东朝西,

身体略北侧。双手呈合掌状。似睡非睡。惠南见到后,马上点了

三支香,在旁念佛。

初八 凌晨二时,才把范老遗体放平。白天,请了八个佛友,在家诵经

念佛。

火化之前 一家都素食。

范小生居士年谱

年 岁 大 事

1908 1 出生在常熟近郊藕渠青墩塘三里桥范家村贫农家庭,过着吃不饱穿

不暖,糠菜半年粮的生活。

1917 9 父母生病,到城里一次买了三升米,回来吃了半个月。

1922 14 为人家做童工,冬天夜里盖一条破被,常常冻得发抖。以后的一

生中,以农业为主,做竹器副业为生。

1928 20 在村里福甸庵通慧法师座下授三皈依。动员组织乡亲上杭州进香。

1932 24 结发妻亡,悲痛万分。

1935 27 大病,骨瘦如柴,医生也没办法。他和母亲祈求佛祖,范居士夜

里梦见观世音菩萨,后病转机。

1936 28 跟通慧法师出家。

1937 29 弟弟年轻,做生意没人照顾,遵父母命还俗。

1938 30 东洋鬼子烧了他家三间新房。人同船一起拉到太仓浏河,死里逃

生。东洋鬼子枪打新四军,范老在场,子弹飞过他的头顶,幸未

中弹,再次死里逃生。

1942 34 又续弦娶范末郎。

1943 35 领养根金大儿子。

1944 36 父亲范福荣逝世。

1947 39 生小儿子范惠南。

1949 41 江南解放。

1952 44 通慧法师圆寂。为师父办后事忙了三天三夜。

1958 50 村里办合作社,任劳动组长,后评为县劳动模范。同续修法师去苏

州灵岩山寺进香,见到印光大师法相。用船送续修法师进兴福禅寺。

1959 51 大跃进中拆民房,范老一家搬到东胜一队。次年,朱英同志帮助范

老又搬回范家原宅。

1966 58 文革拆庙,他与孙林生冒险将佛菩萨像藏起来。

1975 67 妻病,范老在吃十斋基础上吃了长素。

1984 76 落实宗教政策,重建兴福寺,范老带领几十个村里民工支援寺里建

设。并送去很多物资材料。

1985 77 兴福寺里佛装金,范老献上一枚金戒指。

1987 79 在续修法师带领下,与孙林生到太湖冲山村李永兴家联系塑佛像事

宜。

1989 81 范老又丧妻。从此轮流到两个儿子家用餐。普陀山进香。

1990 82 九华山朝圣。改革开放,两个儿子都造新楼房。小儿子惠南遇车

祸,身体在汽车底下四个轮子当中。菩萨保佑未伤身。

1994 86 又患病,在善知识开示下专修念佛法门。

1997 89 寿终。留下两本佛书,一个木鱼,一个引磬,百多元及几件衣

服。

广做善事 积功累德

(一) 组万人 杭州进香

旧社会民间有年年去杭州进香的俗习,发动组织叫「搭香栈」。范老20岁开始就做好事。他看到先前一个搭香栈的人,家境很苦,冬天没有被盖,用破帐子代替。但他从不沾别人一分钱,全心全意为大家。他子孙后代都有出息。后来还看到另外一个人搭香栈,十八年赚了别人很多钱,心恶缺德,子孙不肖。以上事例教育了他。从此立下一个规矩:宁愿自己多吃亏,不愿多沾人家一分钱。在解放前,他三日三夜摇船送香客上杭州烧香,逢到逆风,赤脚背牵,乐于奉献,毫无怨言。解放后,条件改善,有轮船汽车上杭州,公司对组织者发给优待免费券,范老首先想到别人,将免费券送给别的人。每次出门,范老总是把好的座位让给别人,有一次去普陀山进香,回来时他把好位子让给了人家,自己没有睡的地方,就坐在一只破草包上熬到天明。组织集体进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有一次,遗失了钱,香客要赔给他,范老说,我不当心,应当自己负责。有时候,自己有病不能去烧香,他也要请人代进香代写缘。由于他心诚,40岁时在一线天见到了像沙药瓶一样大的坐佛像。另外他的小儿子还告诉我们,十年前范老在玉皇山假山前,见到过一尊立佛像。

(二) 冒风险 保护佛像

文革期间,大毁寺庙。范老同孙林生一起冒着受批斗的危险,将佛像藏在米窝和箱子里。

(三) 施灯油 佛灯常明

在三年困难时期,范老把生产队分配给他的计划食油也要拿出部分,献给寺庙,作长明灯之用。

(四) 乐布施 供养佛门

范老悉知,天竺造宝鼎,他捐出一百元。并带动乡亲共捐献几千元,还不计较留名字讨收据。另外,听到附近要造庙,先后出资800元。在他古稀之年,不辞辛苦,带领村里民工,早出晚归,为修建兴福寺做小工。并资助柴草等物。在佛像装金时,与家人商议,捐献出一枚心爱的金戒指。

(五) 持杀戒 慈悲救生

范家村年年在四月初八释迦圣诞日举办放生佛会。范老总是热情组织发动,带头捐资。七十年中他放生甚多,无法计数。文革期间,白天不能放,他总是千方百计,早晨上市买了鲜活,藏在蓝底下,上盖蔬菜。回来养好,夜深人静后偷偷放生。范老在青年时期,加工出售不少捉黄鳝的竹器,自知有罪,临终时还在忏悔。范老在临终前两天,得知大儿子家杀鱼,还叫儿子点香叩头,请佛菩萨宽恕。

(六) 全身心 为佛办事

范老一生中,凡是村里办佛会,他总是带头发动,出钱出力。自己从不多沾一分,受到村民的爱戴,大家都热情地称他谓「佛头」。

(七) 新鲜果 供奉世尊

范老夫妇虔诚信仰佛法,逢时过节,选购新鲜水果,如桔子、梨、红菱、香蕉等,供奉佛前。

(八) 解急难 冒雨求医

解放前有一年,村里一家妇女临产前丈夫不在家,急得直哭。范老得悉,主动冒雨穿了蓑衣为她去请接生婆,因为及时接生,产妇顺利闯过险关,母子平安。范老助人行善成为当地群众美谈。

(九) 济贫困 乐于助人

在解放前有一天,狂风暴雨,巨雷轰鸣。有一户人家,家长外出,三个孩子吓得直哭。范老闻讯,冒着恶劣天气,将三个孩子接到家中,留宿留饭,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还有一次,村里一家姓金的,父亲早死,家境困难,后屋坍塌,前屋漏雨,无钱修理。有一天,大雨倾盆,漏得满屋是水。范老把他们一家四口接到家中,解决他们困难。还送他家许多竹头,教他们编织竹器,出售营生。范老助人为乐,好事做得不少。例如,王姓母亲在解放前患胃痛,无钱请医,实在可怜。范老热心为她到城里仓河沿陆姓家讨秘方,从而使病人转危为安。病家非常感激。

(十) 受冤气 宽容量大

58年,有一个小偷偷了别人家的东西,别人问他什么名字,他说叫范小生,当时放了。后来,人家找上门来算帐,看见面孔不对,才未遭殃。范老后来知道嫁祸者姓名,也不追究。另外,范老还经常主动为村里一家身残的寡妇买这买那。有人讽刺他为了多赚钞票。范老听到后,一笑了之,并不丧气,继续为人家办事。

(十一) 敬父母 克尽孝道

范老父亲,晚年双目失明。他克尽孝道,体贴入微。常常摇小船送父亲到城里吃茶吃点心。父亲临终时非常痛苦,范老抱着父亲百般抚慰,后父亲善终在他的怀抱之中。

慈母常年茹素,范老为了让母亲经常换换口味,当松树蕈上市时,常常买回来,供养慈母。有时没有功夫进城,他也要托人从城里带回来孝敬父母。平常非常和气,从不大声大气对待双亲。

续修法师评价范老时说:「他一生做了许许多多好事,从不喜欢对人讲。干活老老实实,办事勤勤恳恳,待人和和气气,持家勤勤俭俭。做什么事宁愿自己吃亏,从不多沾一分。护持佛法,全力以赴。帮助人家解决困难象自己的一样。七十年如一日,真正不容易啊!」

范小生居士往生因缘

(一) 躬逢改革开放盛世,有一个丰衣足食幸福安乐的四代同堂的家庭

(二) 82年19号中央文件落实宗教政策,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好环境。

(三) 有众多善知识的引导开示

1.他在20岁就皈依三宝,通慧法师是他学习的榜样。续修法师与他情同手足。法师言传身教,使他在青年时就得到佛法的熏陶,懂得许多佛学知识。如诸法无我,诸行无常的世界观;无我利他,普度众生的人生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德观;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奉献精神。为后来漫长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他学习通慧法师,持戒精严,农禅并重,白天做竹器谋生,早晚念经念佛。勤修三学,忠心护法。临终时还反复嘱咐儿媳也要学师父盘膝坐,双手合掌。

2.两年半之前,范老病重,消极悲观,对念佛往生有些模糊认识,不太坚定。佛友徐姐来家开导说:「男人吃素念佛几十年是少有的,你有福气,很了不起。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临终至心念佛十声,可以往生;第廿四愿:凡是正信念佛者,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有一朵莲花,有一个位置。临终时,阿弥陀佛就拿这朵莲花来接你的,万万不能怀疑。」

3.孙林生居士(是他小媳妇的胞兄)常来看望范老,反复给范老讲黄铁匠往生西方的故事,并读偈给他听。「叮叮当当,久炼成钢,世缘已毕,往生西方。」并对次读课诵本上的「回向观相文」给范老听。文曰:弟子众等,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名,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爱怜摄受。弟子众等,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相等,令我了了,得见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

观音甘露洒我头,势至金台安我足。

一刹那中离五浊,屈伸臂倾到莲池。

莲花开后见慈尊,亲听法音可了了。

闻已即悟无生忍,不违安养入娑婆、

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

我愿如斯佛自知,毕竟当来得成就。

范老每次听过之后,总是说:「尽力争取,尽力争取。」自此以后,念佛更精进不止,直到最后。

(四) 将此身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范老一生中多次遭劫难。如27岁生大病;30岁日本鬼子拉夫,鬼子的子弹从头发上飞过等。82岁时小儿子惠南遭车祸。都是菩萨保佑,死里逃生。为了报佛恩,七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弘法利生。

(五) 八苦煎熬 厌离娑婆

范老一生中遭父母和两个妻子生离死别的痛苦,六次搬家,国民党、日本鬼子、地主逼租等等苦难,尝尽了人间辛苦,这些都是促使他学佛坚持修炼的重要因素。

(六) 听佛的话 照佛的话做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往生正因第二十五: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如是昼夜思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至心皈依,顶礼供养。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

向范小生居士学习

(一)学习他听佛的话,照佛的话做,坚持五戒十善。

(二)学习他时时不忘八苦煎熬,厌离娑婆,渴生极乐,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三)学习他做善事,积功累德。教育后代,不忘因果,做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

(四)学习他忠诚佛教事业,无私奉献,爱国爱教,弘法利生。

范小生居士常说的话

(一)念阿弥陀佛容易,学阿弥陀佛难啊!

(二)多占人家心里不安,自己吃亏心里高兴。

(三)宁愿自己多吃苦,不愿多占一分利。

(四)孩子长到台子高,要抓紧教育,不能放任自流,否则贻害了他。

(五)到寺庙里吃一口水,不能白吃,要付钱。

(六)念佛要心念,不能单单嘴上念。

牢记印光大师开示:

轮回路险,无常迅速,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敬录(唐)白居易佛诗一首,敬赠各方大德。

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

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

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

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

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

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

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

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End

念佛专精

省庵大师念弥陀佛贵专精,念到功深念自纯。念念圆明真性体,声声唤醒本来人。婴儿堕水频呼母,荡子还家始见亲。却话从前离别事,翻令呜咽泪沾巾。欲得工夫无间断,直须精进始相应。暂时失念云霾日,瞥尔生心蛾掩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摘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念佛集句

◎ 觉 鉴一沉迷三途,轮回六道;心尊心使,即言即行。一心念佛,万缘放下;罪业消尽,功德圆成。二深思八难苦,勤修十善业;念佛为捷便,静心是根本。三昼夜兼程证菩提,分秒必争念弥陀。永断贪嗔痴慢疑,根除淫杀

水本静而流动

◎ 真 可夫淫习不难克,难在知淫之所以然。所以然明,则能寻流而得源矣。流譬心也,水喻性也。水本静而流动,能了动外无静,则心可以复性也。心既可以复性,率性而治习,犹残雪扑红炉之焰,习岂能久停者哉。虽然复

以佛心为心

◎ 本 焕信佛的人要以佛心为心,无骄慢心,而有谦下心,服务他人的心,如大地运载一切,供给一切而无厌足的心,忍一切苦而无懈怠的心,对一切贫苦众生施与善根的心。无论顺逆,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增进信仰,如山而

智威与慧威

◎ 慧 皎释智威,俗姓蒋,唐朝处州缙云(浙江省永康县北)人。少年时就离俗出家,心游物外。起初拜师于轩辕氏炼丹山,听说天台教学很盛,遂负笈往沃洲石城寺,拜谒灌顶法师,蒙灌顶指示心要,遂了定慧双开、寂照相

宗炳居士

宗炳,字少文,籍贯南阳(今河南邓州)。其母聪辨,富于学识,教授几个孩子,皆有成就。宗炳妙善琴书,尤精玄理。殷仲堪、桓玄都授予他主簿官职,皆不就。刘裕领荆州,复授予主簿,宗炳答说:我隐逸山林,三十年了。

如何是日用而不知

圣严法师玄沙师备禅师与韦监军吃果子。韦监军问: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拈起果子说:吃。韦监军吃了果子,再问同一个问题。玄沙说:这就是日用而不知。这则公案呈现了一个事实:人们恍恍惚惚度日,生活中有太多的不

因是子静坐法

蒋维乔◎幼年时代余自幼多病,消瘦骨立,父母虑其不育。年十二,即犯手淫,久之,梦遗、头晕、腰酸、目眩、耳鸣、夜间盗汗、百病环生。幼时愚昧,初不知致病之由。年十三、四时,略知其故;然不甚明了,屡戒屡犯,又

静心曲

并不是急着要去干什么我的心却浮躁起来无处安搁像湖中的芦苇必须摇曳像林中的鸟儿必须欢歌我也想要放空自己不想明天只醉今夕但我没能做到心浮躁起来今夕是何夕比起雪中漫步我更喜欢在雪中起舞可雪地上没能留下我的脚

峡山飞来寺

峡山飞来寺宋向敏中峡山胜地安禅处,万仞危桥压要津。世上岂知名利路,浪中空笑往来人。倚门怪石狂遮面,入座寒云碎绕身。日暮西风懒回首,满林幽鸟语声频。 摘自《 禅诗三百首》

嗔 火

嗔 火寒 山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是真心。 摘自《佛诗三百首》

诗 二 首

诗 二 首p>韦世福 庚辰四月卧龙游 卧龙寺立西峰间,登上佛殿道蜿蜒。 龙泉喷吐甘露水,绿染青山飞鸟旋。 漫山翠色花似锦,蜂蝶纷飞别有天。 借问盛世今何在,钟声悠扬太平年。

禅 堂

禅 堂唐柳宗元发地结青茅,团团抱虚白。 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洞如,鸟飞无遗迹。     摘自《禅师三百首》 柳宗

诗 四 首

清 净春渡桃李芳野渡,小舟拂柳来。春歌传清溪,塔影惬幽怀。溪寺清泉飞瀑岸林荫,碧云雁阵空渡影。松竹掩映溪畔寺,高僧妙演莲花经。乡村春景蝶舞香径兰蕙丛,禅寺梨花细雨中。绿蓑竹笠伴舟行,牧童清苗弄春风。乡

自己挠痒自己笑

有来访者问弘一大师:何时是你最高兴的时候?回答:每当我有新收获。又问:那么,什么是你最痛苦的时候?回答:一无所得。再问:你是如何对待高兴与痛苦的呢?回答:高兴时,我会节制自己,痛苦时,自己挠痒自己笑。

怎样发心报恩

◎ 太 虚今天偶然到这里来,与各位说几句话,就是要劝各位发心。发心的根本就是佛法中救度众生的大悲心和求成正觉的菩提心。发大悲心者就是施种种药,应种种病。现在就依据七塔报恩佛学院,报恩二字来与各位讲讲。

来去自在的庞居士一家

庞蕴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禅者,他曾在马祖道一、石头希迁座下习禅,与丹霞天然、药山惟俨、百灵、大梅法常、洛浦、仰山慧寂等当代知名禅师频相往来,悟境甚高,后世誉称他为中国的维摩诘,与傅大士并称于

居家的修行

◎ 悟 彻人都要修行,修行不是出家人的专利,在家也能修行。修行也不一定要到寺庙里去,家庭就是道场,就是修行的好地方。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解。真正的修行,要从生活中去体证、落实,关于居家修行,有四点建议

看不见的网

◎ 济 群佛法所说的业力,根据行为属性,有善业、恶业之分;根据受报与否,有定业、不定业之分;根据受报范围,有共业、别业之分;根据受报差别,有引业、满业之分。所谓引业,是业力招感的总体果报。有情生命在延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禅诗赏识

【禅诗赏识】一世枯荣无异同百年哀乐又归空无论是枯是荣,到头一死,并无区别。世间白发最公道,贵人头上不曾饶。从此再看种种悲哀欢乐,在时间的流逝中,谁也不能使之常住不变。一切悲哀终将逝灭,时间会抚平所有伤

理法不依言传

法指众生和万物固有的法性,这种法性不生不灭、非有非无,非异。遍及一切事物。这种法不是说了就有,不说就没有的东西。佛是悟到法性者,并不是创法者,他只是向人们揭穿了法性的秘密;但人们对法性的认识不能只靠言

论出家

夫佛法者,乃九法界公共之法。无一人不当修,亦无一人不能修。持斋念佛者多,推其效则法道兴隆,风俗淳善。此则唯恐其不多,愈多则愈美也。至于出家为僧,乃如来为住持法道,与流通法道而设。若其立向上志,发大菩提

因果报应 真实不虚

因果报应思想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因果报应思想主张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因果报应通于三世,即前世、今生和来世。一个人造业,有现世受报,有来世受报,也有多生多劫之后的后世受报。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指出,

示 众

◎ 憨 山幻海无涯没尽头,尘劳妄想几时休;应知世相空中电,须信人生水上沤。唯摄一心归净土,全凭万行作真修。目前总是菩提路,念念常登般若舟。      摘自《憨山老人梦游集》卷37

自 遣

自 遣 ◎李 白 对酒不觉暝, 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 鸟还人亦稀。 摘自《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三

念 佛 偈

彻悟大师 说着莲邦两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间出世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养生

马一浮养生须是学无生,谁谓无情异有情。高士形骸同土木,圣人志气本清明。何年百草头边见,终日孤峰顶上行。不识那伽常在定,空劳小雅补由庚。即事地载风霆气,江流日夜声。楼开云自入,花发眼初明。寂默支床卧,逍

一月在天

祖 语一月在天,影涵众水。一佛出世,各坐一华。白毫舒而三界明,甘露洒而四生润。摘自《浴像功德经》

万境本闲,惟人自闹

憨山大师双轮照禅人来参,且云将隐居山中,单究向上事,乞老人住山之法。因示之曰:古人住山,乃大舍身命处,殊非细事,专要善用其心。用心之法,单提向上一念,直须向佛祖不容处一着,立定脚跟。次则要将胸中一切知

关注存在的善

◎ 乔丹彼得森生活中遭遇危机时如何应对?生活的压力不会因为你遭受了不幸就停止出现,每天要做的事情还是得做。如何才能坚持下去呢?每天留出一些时间来集中思考和讨论所有的危机和应对方式,其他时间就忘掉这些事

无声经行

◎ 一 行我们修习了专注力提升和无声打坐以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专注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只要你想,随时随地都能换回自己的情绪,随时随地都能制心一处,这不正是修行修心之人梦寐以求的嘛!少些概念和说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折福与积德的事

佛在世时,有位罗汉弟子到一个地方去教化。有一次,国王打猎经过,带着随从来见他,他没有起身,国王当时就很不高兴。国王打猎返回时,发了恶愿:我再去,如果他还是那样,我就砍掉他的头。尊者知道国王发了恶愿,就

相从心转

清朝光绪年间,杭州有一位非常出名的算命先生,名叫陈七。由于他的面相术很灵验,所以大家给他取了一个鬼眼七的雅号。当时杭州有一位富商名叫薛二。他邀了两位朋友去看相。鬼眼七这位相师判薛二的第一位朋友说:你秋

报冤

◎ 纪 昀一故家子,以奢纵撄法网。殁后数年,亲串中有召仙者,忽附乩自道姓名,且陈愧悔;既而复书曰:仆家法本严。仆之罹祸,以太夫人过于溺爱,养成骄恣之性,故蹈陷阱而不知耳。虽然,仆不怨太夫人。仆于过去生

莫离世间

◎ 菩 提慧忠禅师有一次问紫璘供奉(僧官职称)道:供奉学佛多年,佛是何义?紫璘不假思索,随口回答道:佛者,是觉悟之义。慧忠禅师进一步问道:佛会迷吗?紫璘不以为然,反问慧忠禅师:已经成佛,怎会迷呢?既然

认人为兄

◎ 僧伽斯【经文】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尔者,彼有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见其还债,言非我兄。旁人语言:汝是愚人。云何须财,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法供养与伎乐供养

◎ 孙 云佛教称以香花、明灯、饮食等资养三宝为供养,并分财供养、法供养两种。香花、饮食等为财供养;修行、利益众生叫法供养。所行之供养除财供养外,尚有法供养,如以恭敬供养、赞叹供养、礼拜供养等精神之崇敬

禅在当下

大概禅在当下,大体上是要回答这样的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叫禅,一个是什么叫当下。当下就是现前的一念心。禅在当下,生命在当下,生活在当下,迷惑在当下,觉悟在当下,由觉悟所生的觉的感受、受用也在当下。我想,

禅家自静

禅家能自静,住处是深山,门外事虽扰,坐中人亦闲。   --真净禅师 看禅诗请你不要看表面性,若只看一个角度,那你将不知他个中的奥妙。所谓禅家,讲的就是真正懂得禅的人。一个禅者,他的内心时时刻刻都能够保

春 游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摘自《弘一法师文集》

独觉

独 觉柳宗元觉来窗牖空,寥落雨声晓。良游怨迟暮,末事惊纷扰。为问经世心,古人难尽了。作品鉴赏  首联两句写景,写诗人清晨刚醒来时的所见所闻。第一句诉诸视觉,诗人略开睡眼,扫视窗外,路上别无行人,田野

禅 诗

◎佛 印麻砖作镜不为难,忽地生光照大千。堪笑坐禅求佛者,至今牛上更加鞭。 选自《禅诗百首》

老 僧

老 僧景 云日照西山雪,老僧门始开。冻瓶粘柱础,宿火焰炉灰。童子病归去,鹿麂寒入来。斋钟知渐近,枝鸟下生台。         摘自《全唐诗卷808)

插秧诗

契 此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摘自《禅诗精选》

闲居

◎ 唐永明延寿闲居谁似我,退迹理难过。要势危身早,浮荣败德多。雨催虫出穴,寒逼鸟移窠。野径无人翦,疏窗入薜萝。 摘自《诗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