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因果:放生问答:为何有人念佛、放生、忏悔都效果不佳?
2025-05-14 12:58

网友问:我是初学佛者,有很多疑问,想问你一下,谢谢!1.放生问题。佛经云:虽有杀百人百马之罪,若放一众生,清净彼罪障。若放十三众生,净除万劫之罪障。若有众生寿命将尽,为彼作放生,延长其寿命。若三日内必定死亡,即放十三众生,此人能延寿三年。若杀害已经放生过之众生,则有杀百人之过失也。 其实最近几个月来我放生的泥鳅、牛蛙等何止13众生,我自己都数不清,我也没有净除万劫之罪障,身上的病痛一点都没好转。2.念佛问题。《观无量寿佛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其实我几乎每天都诚心念佛号几十遍,我的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依旧没有灭。3.地藏经的问题。地藏经上多次提到雕像、建寺等供养地藏王菩萨,可是金刚经上却强调,凡一切相皆是虚妄....请问怎么去理解这些话?阳光师姐回复:1)先说放生问题。请问你现在是否还在吃肉蛋?如果还在吃有情众生的肉和卵,就是杀害生灵,那么一边放生,同时还一边杀生,功过都抵消了。当然还是比不放生好,如果不放生,业障就更大了,放生至少可以抵消一些业障。因此放生首先要把众生的生命从自己的口腹中解救出来。关于不吃众生肉的问题,比较好理解,至于佛经说不能吃众生卵(蛋)的问题,佛经说卵(蛋)是众生的儿女,把众生的儿女吃了,也是杀生。现代化大型养鸡场为了追求利润而刺激产蛋,他们给产蛋的母鸡吃大量的雌性荷尔蒙,同时将公鸡的精液打到母鸡的产道里。因此,现代化大型养鸡场平均十个鸡蛋就有八个可以在常温下孵出小鸡。吃鸡蛋过多的人经常患不孕症(吃了众生的儿女而得自己无儿女的果报)。另外你放生是否是随缘放生?随缘放生就是看到了动物现场临时决定购买放生,而不是为了放生而提前预订,提前预订会促使卖主为了我们放生而专门去捕捉动物,这样不但没有功德福报,反而造了新的业障。2)再说一下念佛问题。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是指以清净心念佛,如果你的心不清净,就无法与佛菩萨同步共振和感应道交,就如同古人说的喊破喉咙也枉然。几千年来,中国古代国家若有大灾大难,皇帝一般都斋戒沐浴,求佛菩萨和上苍帮助消灾免难,保佑国家和人民度过灾难,而且在灾难期间,皇帝经常是一直持斋的。斋戒沐浴就是表达恭敬心和清净心,因为皇上明白,如果没有这二心,他无法与佛菩萨和上苍感应,所求也自然得不到回应。我们念佛也要有这种恭敬心和清净心,印光大师(大势至菩萨再来)每次念佛前都要专门更衣的,他说念佛是一分诚敬,一分收益。诚敬心比较容易理解,那么清净心是什么呢?首先如果你还在吃肉,被吃掉的众生(例如虾等海鲜)的灵体就会附在你身体的某个部位干扰你,对你施加报复。另外有些肉食和五辛(葱蒜韭等)是壮阳的,会使你欲火升起,心不清净。3)远亲债主报复。有些人已经吃素放生,但是还是无法清净。这是因为他/她没有解决冤亲债主的问题,人的灵魂是永恒不死的,我们无始劫以来造业无数,与很多众生都结下了冤仇,特别是由于杀生(包括吃肉)等原因与一些冤亲债主结下了血海深仇,这些冤亲债主以附体的方式使我们生病,使我们生活、事业诸多方面都不顺利,在我们临终时,他们还会幻化出我们已故亲人或佛菩萨的样子把我们引入三恶道长期受苦。A)首先要深度忏悔。我们把众生给吃了、杀了,结下了血海深仇,我们身负种种命债,如果没有深度忏悔,冤亲债主是不会原谅我们的,很多同修只是一般性地泛泛忏悔,效果不太好。一般业障现前的表现是本人或家人出现无法治愈的重大疾病,或者是重大灾难,甚至家族中出现一系列的灾难,本人或家人生活和事业处处碰壁,万事不顺等等。情况比较严重的我一般都让他们找好的通灵人先看因果,然后进行深度忏悔。因为很多因果发生在前世,如果我们不知道因果的详情,就无法进行深度的忏悔,冤亲债主不原谅,疾病也无法治愈。我们看了慈云居士的视频就知道,深度忏悔后得到了冤亲债主的原谅,很多人的重疾顽疾当场就好了。B)对于重大的业障尚未现前的同修,我也大力推荐深度忏悔,因为,我们最好不要等到业障现前再忏悔,应该提前把冤亲债主的冤仇化解了。我们虽然不知道前世的冤仇,但是我们至少知道今世我们的杀生情况,可以回忆一下我们此生杀害生灵、伤害生灵、恼害生灵(给别人烦恼使他折寿,是广义上的杀生,例如我们都恼害过父母)的情况,特别要对亲手杀过的众生(包括昆虫蚊蝇类,和堕胎类),和吃过的众生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的忏悔,要一个不漏地忏悔,有些同修甚至拿着水族类的科普书籍逐一对照,检查自己都啖食过哪些众生。佛经中说无始劫以来我们在六道翻滚轮回,就象沸煮的米粥一样,我们和所有六道众生都曾为父母和子女,因此佛经说人死为羊,羊死为人,意思是我们杀了、吃了牲畜,作为因果报应,我们来世转为牲畜,而被杀的牲畜则转世为人,之后再杀生,再轮回,就这样循环往复,无有尽头。因此在深度忏悔时要象无意间吃了自己亲生母亲或子女的肉一样的难过和悔恨。必要的时候要磕头谢罪,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都是以磕头的方式来表达深刻的歉意和忏悔,我们的民族只是在几十年前才停止磕头,但是我们的冤亲债主以前为人时至少都是一百年或几百年前了,他们只知道磕头,我们若是不磕头,他们会认为我们没有诚意,没有真心忏悔,因此磕头就是尊重冤亲债主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习俗。C)深度忏悔业障之后,我们还要超度冤亲债主,才能真正化解冤仇。很多冤亲债主堕入恶道受苦是由于我们对他们宰杀、或指使别人宰杀,使他们产生了嗔恨心引起的。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牠们从三恶道中解救出来,偿还命债。冤亲债主一般是看到我们真诚而深刻的忏悔,加上给他们光明的未来(超度到善道)才原谅我们的。4)我们的业障总量太大,铲除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佛经说我们六道众生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业(障),我们每秒钟细微的起心动念高达1280兆(我们察觉不到的细念),我们24小时中的每秒中都在造业,包括睡梦),而且六道众生的念头中基本上都离不开贪嗔痴的范畴。如果把业障量化形容的话,无始劫以来,我们所造的这些业障无量无边,周遍虚空法界。虽然忏悔、放生、清净心念佛经咒等方式都可以有效地消除业障,但是由于我们业障的总量过大,因此不能指望念几句佛号、放放生就能把业障全部消除了,我们需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精进念佛、每日忏悔、长期熏修,才能感受到身心越来越清净的妙趣和喜悦。总之,如果你把上述四个方面都做到了,我可以肯定你在治病、事业、生活诸多方面都会有不可思议的重大变化。希望有缘看到这篇文章的所有同修都能按照这四个方面修行,因为给我的留言短消息中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通过修持上述四方面来解决。至于《地藏经》和《金刚经》的内容似乎有些矛盾的问题,其实是不矛盾的,《地藏经》适合初学者,《金刚经》适合比较资深的同修,禅宗六祖慧能就是听五祖讲解《金刚经》时彻底开悟的,得到了五祖所传的衣钵。万丈高楼平地起,佛法讲福慧双修,如果说《金刚经》是修慧的话,地藏经就是忏悔业障和修福的。我建议初学者应该按照《地藏经》的要求先去忏悔业障,修福报。因为你如果业障太重,病痛、灾难和不顺频频现前,心绪烦乱,头脑昏沉,整个人生焦头烂额,还有什么心情体会和理解那种《金刚经》中的无所住而生其心和凡一切相皆是虚妄等佛法的高级境界呢?
End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因果报应 真实不虚

因果报应思想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因果报应思想主张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因果报应通于三世,即前世、今生和来世。一个人造业,有现世受报,有来世受报,也有多生多劫之后的后世受报。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指出,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三世因果迟速有报

因果的错综复杂关系,其中有一点让一些人难以相信的就是这个善恶,看到善人往往受罪,处境不好。恶人往往得势。他就觉得还有什么因果报应呢?由于这样的情况他就不相信因果。由于不相信因果,他就由此推演出他不相信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千万不要轻易说别人的缺点和毛病,会背巨大因果!

我们说别人的过失,是善意的想让他人改变,这不会有罪过。但轻易宣扬别人的过失,就造恶业了。所以最好不说他人的过失,甚至要隐藏、保密他人的过失。在不了解的时候,最好不赞叹也不诽谤一切众生。但很多人都有习气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序文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黄念祖: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一】【二】

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三昧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一)引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

黄念祖:真觉路会归净土

真觉路会归净土黄念祖居士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不破的原则。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

黄念祖:《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10因果

发愿往生净土,就不能脚踩两只船。若是又留恋世间,又想去极乐世界,这个愿就不真实了。所以要往生,就必须具有正信和真实的愿。六信里面,我们开始可先信一两样。首先应信因果。如能信事信他,就会发愿。发愿之后就

家庭就是你的净土,就是你的修行处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专修净土肉身不腐

◎ 念 佛昙鸾大师(476~542),俗名不详,自号玄简大士。南北朝梁时山西雁门人(北魏境内),家居五台山附近。他从小就听人谈起山上佛教各种神奇灵异之事,听过以后亲自前往寻觅参礼,后来终于出家为僧。昙

李炳南:戒杀与因果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学人今晚第一次来谈谈浅近的佛法,与诸位互相来研究,敬请诸位多多指教。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其受

李炳南:李炳南老居士《因果可转变》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学人今晚第一次来谈谈浅近的佛法,与诸位互相来研究,敬请诸位多多指教。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其受

李炳南: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

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他的善意或者恶意姑且不管,只看

李炳南: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问: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答: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

李炳南答:因果相循,怎样了结呢

问:有一位同事说,今生杀人是前世的因,因前世甲把乙杀了,所以今世乙才杀甲,为什么前世甲把乙杀了,是因再前世乙杀了甲,这样向前推,开始是谁杀谁?在开杀以前,未有杀因,为什么生出杀果来呢?向后推之,甲杀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