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悲菩萨获得正觉成为佛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过无数次的投胎转世积累功德,这一次,大悲菩萨投生为一个大国国王,名号为萨波达。其布施众生非常积极,很多人向他索求各种东西,什么金钱、衣物、医药等等,无不布施,每当他看到那些处在危难苦厄当中的人,总是要留下哀慜的泪水。长此以往,萨波达王所产生的的慈悲力,撼动了三十三重天的帝释天宫。
是什么力量这样强大,乃至于撼动了我的宫廷?帝释天主从宝座上站起来问说。两班大臣听了纷纷跪倒在地说道:突然震动,我们尚需观察。说着纷纷使用天眼观察人间,见萨波达王慈悲力所致,便说道:帝释,这是人间萨波达王慈悲布施众生产生的巨大慈悲力,突破四天王天直达这里。帝释天主听了大吃一惊,还没有发表言论,就有天神鬼龙等接着说道:帝释,这位天帝尊位最初是没有凡人可以担当的,不过后来发生了改变,凡是遵守戒律,德行高深,慈悲为怀,拥有极大福德的人命终之后,都可以升入仞利天成为帝释天主。
帝释天主听了心想:如果这样说来,这萨波达王如此布施下去,最后一定会代替我的位置,不过我作为大天神,我应当考察萨波达王布施是否真心,如果虚假我当让他堕入地狱。想到这里,他对边王说道:这萨波达王如此布施众生,获得无限福德,恐怕未来要代替我的位置成为帝释天主,现在你变成飞鸽,而我变成飞鹰在后紧追要扑杀你,你前往萨波达王身前哀求他救命,他心怀慈悲定然会保护你,而我则非你不吃,坚持索要,他肯定会给我其它肉类,我当然不会同意,最后他只能割取自己身上的肉来偿还,我不要太多,只要那肉和你身重相等即可。当然,因为我的神力,你永远会比他割取的肉沉,最后他会割尽一身的肉,如果他心生恐惧,或者因为疼痛而反悔的话,他就不是真正的布施,就成为不了帝释天主。
边王听了跪倒在地说道:帝释,这样的行为适合我们吗?帝释天主听了说道:听起来好像是为了我自己,实际上这也是为了众生啊!更是为了他萨波达王自己啊!如果他是虚伪的布施,我们就要及时指点他,让他免入地狱。边王听了帝释天主这话说道:既然如此,我这就变身飞鸽。说完他腾入空中,须臾之间变为灵巧的飞鸽,向萨波达王宫飞去,帝释天主随即变成飞鹰随后跟上。
萨波达王正在宫中眺望远方,只听得远方传来飞鸽的惊叫,须臾之间,一只白鸽惊恐地扑到了他的脚下,飞鸽口出人言:大王救我性命。没等萨波达王回答,只听得扑棱棱声响,飞来一只飞鹰。啊!飞鸽惊慌失措,立刻钻进了萨波达王的裤管当中。萨波达王说道:飞鸽不要惊恐,我这就救你,有我在不要惧怕这只飞鹰。飞鹰说:这只鸽子是我口中之物,希望大王不要横刀阻拦,还是把它给我的好。
萨波达王听飞鹰口气不善,回答说:这飞鸽把命托付给我,而我已经承诺保护于它,我怎么可以言而无信,既然你要吃肉,我王宫当中各种肉类都具有,我可以百倍数量回赠给你,请你放过这只飞鸽,如何?飞鹰听了哈哈大笑,说道:大王,看来你不知道我的脾气啊!实话告诉你吧,我非此鸽不吃,希望大王不要抢夺我的食物,还是将它交给我,不然我一旦发起脾气,可是要出人命的。萨波达王不为所惧,回答说:我已经承诺保护飞鸽,此时怎么可以自毁诺言,飞鹰,你说我用什么东西可以换取飞鸽一命呢?
飞鹰听了若有所思,半刻之后回答说:除非大王肯用你自己的肉来换,否则此飞鸽我要定了。萨波达王听了面有喜色,说道:一直以来,诸天菩萨都坚持杀己济众,行使纯洁高尚万分的菩萨行,我一直以来渴望修身成佛,今天我终于遇到了这个杀身济众的好机会,怎么可以错过呢?飞鹰啊!我非常感谢你能给我这个机会,我现在就割取自己的腿肉来换这只飞鸽。说着就让大臣们递送尖刀,大臣们纷纷上前阻拦:陛下啊!这样做实在不值啊,您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全国民众,切不要鲁莽行事。
萨波达王听了哈哈笑道:你们难道让我成为言而无信之人吗?快快取来尖刀,迟疑片刻,就是为我增加罪过。大臣们听了不敢怠慢,立刻递上尖刀,萨波达王咬紧牙关刷地一刀将自己右腿肉割了下来,一阵剧痛袭来,让他浑身颤抖不已,可是他仍然面带微笑,将肉递给大臣说:给我称量一下,是否抵得上这只飞鸽的重量。大臣听了双眼流泪,用磁盘接过腿肉称量,发现远远不如飞鸽重。
这是上天对我的考验,我不能退缩,我应该无怨无悔地割除我身上的肉,直到和飞鸽重量持平为止。萨波达王想到这里,心中升起万分豪气,刷拉一声挥刀,又将自己左腿肉切了下来,大臣再量之后惊讶异常,说道:陛下的两块腿肉已经有十余斤重,但还是没有这只小小飞鸽重,实在匪夷所思。
诸天见证,希望我今日举动能让我来生成佛,度化犹如飞鸽这样的众生脱离苦海,不受生死结缚困扰,永远享受自由和快乐。萨波达王发愿完毕,用刀子再度割除一条肉来,大臣哭泣着称量发现,三块肉加在一起仍然没有飞鸽重,萨波达王没有一点怨言,怀着挚诚的心继续一刀刀割除自己的皮肉,疼痛犹如一张无形的网将他紧紧罩住,他咬紧牙关忍受着,看着那鲜血汩汩流出而不感到惊恐,大臣们此时已经跪倒一片,纷纷移动双膝来到近前以头抢地,请求他停止这样的行为。
可是萨波达王不忍心飞鹰吃掉飞鸽,使出全身的力气说道:一个发愿成佛的人,不会被这样一点困难吓倒,你们不要哭泣,不要悲伤,应当为我高兴才对,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这样好的机会,可以让自己积累雄厚的福德。大臣们听了,哭声更胜,有的大臣甚至拔出大刀要杀死飞鹰,萨波达王阻止他们说道:不要无理,你们如此一来岂不是置我于三恶道当中。
大臣们听了不敢妄动,这个时候,萨波达王失血过多,没有力气,低声说道:我现在没有力气了,你来帮我一把,将我杀死之后,剔下所有肉来,如果还没有飞鸽重的话,就砸开我的骨头取出骨髓,一定要实现我当初的诺言。大臣们见了各个心惊胆战,可是萨波达王却平静地说:我一直以来供养诸佛,受持正真之道,希望未来可以成佛,普济众生远离苦厄,我浑身的肉加在一起竟然没有飞鸽重,想来的确有些奇怪邪妄,但是我坚信邪不胜正,佛法犹如须弥大山,而诸邪犹如污浊的风,根本不会撼动佛法分毫。于是有大臣站出来说道:我来替大王实现心愿。说完手拿尖刀走上前来。
就在这个时候,飞鹰观察萨波达王信奉正道、布施之心无比真诚,于是心生惭愧之意,立刻恢复帝释天主本身,上前行礼说道:大王,你怀有什么样的志向,可以让你做出这样的牺牲呢?萨波达王听了回答说:我的志向并非上三十三重天,成为帝释天主,一直以来,众生没有法眼以及心眼,看不到三尊,接触不到佛教,每天都醉心于各种恶事,结果堕入地狱受到各种恶报,看到这样的情况我生出恻隐之心,发誓要成为佛世尊,普度众生使他们脱离诸苦。
帝释天传来天医,让他使用上等好药为萨波达王治疗伤痛,须臾之间,所有创伤恢复如初,帝释天主心生欢喜,围绕萨波达王飞行三匝之后回到忉利天上。从此之后,前往求助萨波达王的人越来越多,使他布施力度越来越大,成就了无上德行。
End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因果报应思想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因果报应思想主张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因果报应通于三世,即前世、今生和来世。一个人造业,有现世受报,有来世受报,也有多生多劫之后的后世受报。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指出,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有一个大国都城叫提婆底,国王名叫尸毗。他的国家土地肥沃,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他统领着八万四千小国,拥有后妃彩女二万,太子五百,文臣武将多达一万,是一个心怀慈善,广施仁政,爱民如子的国王。那时,第三
据《法华经》第六卷--大千世界如微尘无极,菩萨摩诃萨等一齐飞腾虚空,合掌抬头仰观佛的尊容,并对佛说:佛祖,您如寂灭,我等一定在您灭度的国土上发扬光大您的业绩,世世代代传扬您的恩德,广扬经典,遍及亿亿万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 达 照经云: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因果的错综复杂关系,其中有一点让一些人难以相信的就是这个善恶,看到善人往往受罪,处境不好。恶人往往得势。他就觉得还有什么因果报应呢?由于这样的情况他就不相信因果。由于不相信因果,他就由此推演出他不相信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我们说别人的过失,是善意的想让他人改变,这不会有罪过。但轻易宣扬别人的过失,就造恶业了。所以最好不说他人的过失,甚至要隐藏、保密他人的过失。在不了解的时候,最好不赞叹也不诽谤一切众生。但很多人都有习气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居士: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却可以一生横超三界!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
作者:戒光雪公老师平素居家非常珍惜字纸,看过老人讲演稿及诗稿的同修都知道,老人诗文的初稿全是写在日历纸或作废考卷纸的背面。而家中的纸篓,亦分装垃圾及装字纸二桶。因为字纸篓中的纸,是要用烧的。某日,一弟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三昧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一)引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
真觉路会归净土黄念祖居士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不破的原则。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
发愿往生净土,就不能脚踩两只船。若是又留恋世间,又想去极乐世界,这个愿就不真实了。所以要往生,就必须具有正信和真实的愿。六信里面,我们开始可先信一两样。首先应信因果。如能信事信他,就会发愿。发愿之后就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 念 佛昙鸾大师(476~542),俗名不详,自号玄简大士。南北朝梁时山西雁门人(北魏境内),家居五台山附近。他从小就听人谈起山上佛教各种神奇灵异之事,听过以后亲自前往寻觅参礼,后来终于出家为僧。昙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学人今晚第一次来谈谈浅近的佛法,与诸位互相来研究,敬请诸位多多指教。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其受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学人今晚第一次来谈谈浅近的佛法,与诸位互相来研究,敬请诸位多多指教。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其受
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个极正比的因果定律,何以佛学之因果反成极反比呢?若然,即前生种下杀人的种子,今生仍应结出杀人的种子,才对。何以反结出被杀的种子来,在习性薰染上如何解释?又前生富贵今生仍应富贵
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他的善意或者恶意姑且不管,只看
问: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答: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
问:有一位同事说,今生杀人是前世的因,因前世甲把乙杀了,所以今世乙才杀甲,为什么前世甲把乙杀了,是因再前世乙杀了甲,这样向前推,开始是谁杀谁?在开杀以前,未有杀因,为什么生出杀果来呢?向后推之,甲杀乙
问:自古以来世人多说因果报应是真,如果因果报应是真,即是自作自受,而世人又不少问神托佛,或拜斗祈求元神壮旺,或求补运,或超拔亡灵等等,此等事依照因果报应而言可能生效否?(施水阁)李炳南答:种豆得豆,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