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因果启示:敬慎第五-功过格汇集
2025-05-28 07:50

敬慎第五

(1)存心。(心是行善去恶的本源,人能于此不欺,就是慎独防心的工夫,又何必忧虑行事不会正当呢?)

【善】

1.恶念起即扫除,一善。

2.不欺暗室;一切妄想不生;处众常思为众,不为己者,所处之地;各一日一善。

3.见人之得失,如己之得失,五善。

4.一月之中,心常敬畏,有善无恶,百善。

【过】

1.一日常存机心恶念,二十过。

2.暗举恶意害人,想害一人为一过;害人事成,一人为十过;闻人失利、失名、遇难、受惊等生欢喜心;见人有忧伤生畅快;各五过。

3.闻人善不生信心;闻人有长处不以为然;各二过。

4.处众唯知为己,不思为众者,一次为一过。

5.展转相续一不庄重的念头;抱怨亲人一次;蓄藏一妒念、嗔念;各一次一过。

6.有恩不报,一事为一过;有怨必报,一事为一过;报怨过分,为十过,致死为百过;于所怨人,欲其丧灭,为一过;闻怨家灭已,心生欢喜一次,为一过。

(2)应事

【善】

1.应安守本分,循天理顺人心,遇事敬慎,守规矩。

2.处一事唯知为众,三善。

3.闻一过即改;见一善即诚敬遵行;各三善。

4. 有财有势,可使不使,而顺理安分者,一事为十善。

5. 不苟且求一名誉、位置;让一善给他人;任一他人过;为善始终如一;报人一德;各二十善。

6. 当大事能损己益人;宁失己财,宁失己位,使他人得财得位者;各五十善。

7. 善与人同,不存形迹,百善。

【过】

1.以虚假善行,盗窃名声,迷惑远近,百过。

2.宁他人失财失位,而唯保全自己财位者,影响小,十过;影响大,五十过。

3.负一人之大德;三十过。

4.假公行私,每百钱二过。

5.见一善不行,三过;知过故犯,除本过外又加之三过;过不认过,反争为是:对同辈及朋友为二过,对父母师长为十过。

6.名位财利,攀缘营谋,而求必得,不顾非义者,一事为十过。

7.有功归己,有罪引人,一事为二过。

8.偷看一人私信;为一善不终;处众唯知为己;临一正事不敬;各一过。

9.不守所在单位、团体规矩;一事一过。

(3)出言

【善】

1.应慎言,心口如一。

2. 见人有忧,善为解慰;赞叹一人善;掩一人恶;劝一人息争(争比讼轻);各为一善口业。

3. 发一至德言;出一方便话,说果报劝人;宣扬人一善;表白一人诬迹;各十善。【解:至德言,如宋景公三语(见《史记》、《春秋》),杨伯起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类是也(即杨震,见《后汉书》)。】

4. 辨、雪一人大冤(前用力此用言),五十善。

【过】

1. 摘发一人阴私;诽谤贤圣;自云证圣,诳惑世人;每样有一人听即为五十过。

2. 造、谤污陷一人,各三十过。

3. 赞助人词讼,导致死刑成,为三十过;徒刑成,为二十过;劳教,为十过;收容拘留成,为五过。赞助人斗争,为一过;若教唆取利,死刑成,为百过;徒刑成,为三十过;劳教,为十五过;破人婚姻,为五过;(理不应婚者非过)。

4. 恶语向所尊亲师长良儒,为十过;向同辈及朋友,为四过;向卑幼,为一过;向圣人,为五十过;向贤人君子,十过。

5. 传述一伤风败化事,十过。

6. 改变一是非;口是心非;出一损德之言(如金陵三不足;曹孟德,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之类是也);各十过。

7. 造一人浑名、歌谣;播一人恶(虽有此事亦不宜播);各五过。

8. 出一不利人语如冷语刺人;背后诋毁人;嘲笑人体相不具;戏谑中伤人;扬人一丑;各三过。

9. 喜问、闻人过失;捏一诳言(因而害人十过);谈一狎、赌趣事;竟日多浮浪语;见人忧惊不慰;各一过。

10. 刻意搜求先贤之短,创为新说者,一言为一过,于理乖违者,一言为十过;造做野史小说戏文歌曲诬污善良者,及摘发一人阴私与行止事,一事为二十过;不审实,人云亦云传播人隐私及闺帏中事者,一事为十过,全无而妄自捏成者,为五十过;递送传单,发人恶迹,半实半虚者,为二十过,全虚者,为五十过;(言言皆实,而出自公心,为民除害者非过)。

(4)敬天事神

【善】

1.应敬天地,事神明;

2。祖先斋戒至诚;一次二善。

3.祈福禳灾等,但许善愿,不许酒肉牲祀者,为五善。

4。阐明神圣经典如《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宝训》等,刊刻行世,百钱一善。

5.如写有佛法善书之字纸,拾而恭敬焚化,各一善。

【过】

1.毁经;倡异说;叛圣;各百过。

2.侵占一庵、观、寺院屋宇,五十过。

3.坏一圣贤经传;亵渎天神、祖先;各二十过。

4.以圣、经戏谑;指神明证一鄙猥事;各十过。

5.祈禳许一牲牢恶愿;祀礼失时(指祖先);污秽经籍;呵骂天气风雨;亵渎三光;携荤酒入圣殿;各五过。

6.对北恶骂及涕、溺;污秽一字纸如包物拭桌之类;各三过。

7.污秽井、灶;如写有佛法善书之字纸,不拾而恭敬焚化,;手不净翻动经书;夜起裸形;各一过。

(5)气性

【善】

1. 应火气不生,处处欢喜感化。

2.引过归己,推善与人,一事为二善。

3.论一事不执己见,虚心下贤,理长则受者;纳一逆耳言;任一毁谤不辩;各三善。

4.容人一过;忍受一横逆;各五善。

5.遇失意事,明白因果,坦然承受,不怨天尤人;遇一仇不报(指得罪于己者);大事难忍而能忍;各十善。

6. 有恩必报,一事为一善,报恩过分,为十善;(若借公报私恩者非善)。

【过】

1.强横难触,人所畏忌,百过。

2.惯习争斗,斗一次五过。

3.报一怨太过,十过。

4.遇失利及诸患难,动辄怨天尤人;分外营求;每样一事为三过。

5.遇一拂意事,怨尤不止;逞一小忿;怒责一人;醉后冒犯一人;嗔一逆耳言;各一过。

6.论辩偏执己见,不服善者,一义为一过。

(6)衣食

【善】

1.穿破补衣,一件为二善;粗布衣,一件为一善;(若本无好衣者非善,虚伪矫情钓誉者非善)。

2.肉食人减省食,一食为一善;素食人减省食,一食为二善;(若无力办好食而减者非善)。

3.肉食人见杀不食,为一善;闻杀不食,为一善;为己食而杀不食,为一善。

4.一日甘粗粝;自不虚费耗度衣食;拾遗粒如饭菜掉桌上地上洗吃;同人饮食不拣择好坏;各一善。

【过】

1.厌弃恶衣食,十过。

2.纵酒及乱;无故剪裁;私买生物屠宰;穿一不合礼仪之服;各五过。

3.碗碟中米粒狼籍;剩菜剩饭;各一过。

4.轻贱五谷、水、电等资源,所值百钱为一过。

5.饮酒:为评议恶事饮,一斤为六过;与不良人共饮,一斤为二过;无故与人常饮,为一过;(奉养父母、延待正宾者非过,煎送药饵者非过)。

6.开饭馆、酒店、饭店招人饮,一人次为一过。

7.葱韭蒜等五辛食后诵经(指未能刷干净),一卷为一过;(治病服者非过)。

8.过分美衣,一衣为一过;美食,一食为一过;(唯奉养父母非过)。【解:过分者,富贵人应受福,然过分奢侈者是也。唯除父母,不指祀神宴宾者,周易二簋(gui)可享,茅容蔬食非薄是也。】

9.斋素人,必求美衣美食,一衣为一过,一食为一过。一日鲜衣美食;享用过丰;各一过。【解:既然知道斋素,自然应该惜福。穿布衣,必求精好,吃素食,必求甘美,也折福啊。】

(7)财货(明抢暗偷为犯罪,不在此例)

【善】

1.一日买卖俱宽厚;分财公平;借贷如期还;不吝器物,借人济急;各一善。

2.无害于义可取而不取,百钱为二善;处极贫地而不取,百钱为三善。

3.名位、财利等安分听天,不夤缘营谋者,一事为十善。

4.不负人寄托;不取非义财;路上拾遗归还;代完官钱、私欠;饶免贫户租、欠;荒年以平价卖粮食;布施不拒乞丐、贫人;让利、让地、让产;假钱入手,弃不行使;饶免债负(利多年久,彼人哀求度其难取而饶免者善减半;告官,官不为理,不得已而饶免者,非善);各百钱一善。

5.荒年能将喜、寿、婚、丧、祭祀、筵宴,改办素席,减省余资移作救济公益等公德者;荒年雇工浚河、垦荒、兴办利人工作;每样出百钱二善。

6.放债、出当,济人急,不计利者,二百钱一善。

7.造一斗秤公平;不逼取贫债;各十善。

8.赦免债务,因而保全别人一家老小性命,百善。

【过】

1.造假钱;荡废祖父产业;重视利益而逼取贫债;各百过。

2.交易田宅不立即清割,五十过。

3.图谋买一产业,三十过。

4.诱人赌博,一次十过。

5.设阱诈骗;倚势白占;乘难觊取;每样得百钱为十过。

6.荒年囤米,待高价,一日一过。遏籴者同论。

7.主事受贿而提拔人官、减人罪,受贿百钱为一过;主事受贿而坏人官、加人罪,受贿百钱为十过;非主事而受贿嘱托,牵线搭桥,擢官出罪等,五百钱为一过;非主事受贿嘱托坏官入罪等,五百钱为十过。

8.化缘营修诸福田,而盗用所施装入自己口袋者,百钱为一过;三宝物,十钱为一过;因果差移,如塑佛像改印经书等,百钱为一过。

9.因公、恃势乞索、巧索取人一切财物;负人寄托;每样百钱五过。

10.贱价强买人货物,令人亏及二十钱一过。

11.拾遗不还主;用假钱;每样百钱三过。

12.斗秤出入不平;受不义财;过分用人财物;借人财物不还(愿他身死百钱十过);盗取财物;零盗积累至;瞒官偷税;背众受利、伤用他钱;每样百钱一过。

13.荒年衣食过分暴殄天物者,五十钱一过;乱世囤药居奇,坐索高价者,赢利百钱为一过。

14.损人一器物;暴殄天物;不问取人一针一草(言至轻之物亦不可取);不论钱多少均一过。

(8)女色(诸恶中,邪淫最重,而人又易犯。至有败伦伤化者,已是禽兽矣。则不在此例。涓涓不塞,将成江河。男色类推。)

【善】

1.六斋日、十斋日,佛菩萨圣诞日,能断淫。一日一善。

2.遇见淫词小说,或诲淫图画,或影视,能提起正念,不观看者,一次为一善;劝化他人不看诲淫书画,一次为五善;烧毁之者,一册为五善;劝化文化界、出版界、互联网站不印不载,或劝化著作界不作诲淫书画,及购买焚毁淫书画影视版子者,各为五十善;出版界或著作界或互联网,能向同业劝化,感动多家,永远不出、不载诲淫书画影视者,为百善。

3.经人邀请赌博,能拒绝者,一次为一善;劝化人不赌,一次为两善;丧事场中,劝人勿赌,对方听从者,一次为十善。

4.劝化青年,勿沾染嫖赌烟酒等恶习,听从者,化一人为十善。

5.见一美色不再留盼,五善。

6.居家能节欲,十善。

7.当欲染境守正不染,五十善。(当时情形不能成就才罢手者非善)。

8.保全一女婢;全一妇人节;各百善。

9.拒绝一私奔女子,一百善。

10.戒烟成功五十善。

【过】

1.奸淫一处女或寡妇或尼姑;欲染血缘关系最亲的人;各三百过。

2.计谋占人妻女;淫一良家妇;坏一女婢;各百过。

3.蓄一戏妓、俊仆在家;二十过。

4.宿一娼;受蓄一情妇;每次十过。

5.偷看妇女;评论、戏耍一美色;遇一美色留盼;居家淫亵非时;起心私美色;各五过。

6.爱看诲淫书、画、影、视,一次为一过;劝人看,一次为十过;诱初开智识之青年看,诱一人为二十过;流通或著作、制作,一种为百过。

7.首先邀人赌博,一次为一过;强邀或引诱不爱好赌人共赌,一次为五过;设局抽头,每抽百钱为二过。

8.引诱青年沾恶习者,一次为十过;在上者,不能以身作则,导致属下沾恶习者,加倍论过。

9.六斋日、十斋日佛菩萨圣诞日,未能断淫。一日一过。

10、抽烟,一日五支为一过。

End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因果报应 真实不虚

因果报应思想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因果报应思想主张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因果报应通于三世,即前世、今生和来世。一个人造业,有现世受报,有来世受报,也有多生多劫之后的后世受报。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指出,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愚人食盐的启示

◎ 达 照经云: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三世因果迟速有报

因果的错综复杂关系,其中有一点让一些人难以相信的就是这个善恶,看到善人往往受罪,处境不好。恶人往往得势。他就觉得还有什么因果报应呢?由于这样的情况他就不相信因果。由于不相信因果,他就由此推演出他不相信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千万不要轻易说别人的缺点和毛病,会背巨大因果!

我们说别人的过失,是善意的想让他人改变,这不会有罪过。但轻易宣扬别人的过失,就造恶业了。所以最好不说他人的过失,甚至要隐藏、保密他人的过失。在不了解的时候,最好不赞叹也不诽谤一切众生。但很多人都有习气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糖果纸的启示

作者:戒光雪公老师平素居家非常珍惜字纸,看过老人讲演稿及诗稿的同修都知道,老人诗文的初稿全是写在日历纸或作废考卷纸的背面。而家中的纸篓,亦分装垃圾及装字纸二桶。因为字纸篓中的纸,是要用烧的。某日,一弟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序文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黄念祖: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一】【二】

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三昧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一)引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

黄念祖:真觉路会归净土

真觉路会归净土黄念祖居士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不破的原则。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

黄念祖:《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10因果

发愿往生净土,就不能脚踩两只船。若是又留恋世间,又想去极乐世界,这个愿就不真实了。所以要往生,就必须具有正信和真实的愿。六信里面,我们开始可先信一两样。首先应信因果。如能信事信他,就会发愿。发愿之后就

家庭就是你的净土,就是你的修行处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专修净土肉身不腐

◎ 念 佛昙鸾大师(476~542),俗名不详,自号玄简大士。南北朝梁时山西雁门人(北魏境内),家居五台山附近。他从小就听人谈起山上佛教各种神奇灵异之事,听过以后亲自前往寻觅参礼,后来终于出家为僧。昙

李炳南:戒杀与因果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学人今晚第一次来谈谈浅近的佛法,与诸位互相来研究,敬请诸位多多指教。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其受

李炳南:李炳南老居士《因果可转变》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学人今晚第一次来谈谈浅近的佛法,与诸位互相来研究,敬请诸位多多指教。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其受

李炳南: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

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他的善意或者恶意姑且不管,只看

李炳南: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问: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答: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

李炳南答:因果相循,怎样了结呢

问:有一位同事说,今生杀人是前世的因,因前世甲把乙杀了,所以今世乙才杀甲,为什么前世甲把乙杀了,是因再前世乙杀了甲,这样向前推,开始是谁杀谁?在开杀以前,未有杀因,为什么生出杀果来呢?向后推之,甲杀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