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旨归:本愿念佛讲话-第五讲(二)
2025-06-05 08:07

本愿念佛讲话-第五讲(二)

第五讲罪障冰化为功德水 (之二)

中国人有这么两句话: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用在我们凡夫身上还真是刚刚好。我们本来是烦恼、要下地狱的家伙,这是非常坏的一件事情,是祸。可是,祸兮,福之所倚。在久远劫以前,阿弥陀佛的誓愿,就以我们这样的众生为对象而生发起来了,福在那个时候早已经倚伏在里边了。修什么也修不成,修禅,定也定不了,悟也悟不了;修密宗,相应也相应不了;学律又持不了戒。越想越害怕,都是祸,可是在这时候,弥陀的不可思议的福音就要来了,南无阿弥陀佛救度的最大幸福就要显现了。到任何地方,所有的门都给关闭了,你碰得头破血流,可是呢,福之所倚,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就倚伏在里边,在我们最痛苦的时候,现在回头想一想,那个时候,阿弥陀佛也在啊,一点点都没舍弃啊,所以,到现在展现出来了。

可是如果是自力修行呢,福兮,祸之所伏。他认为自己境界还不错,做了很多功德,得道了,相应了,执着自己的有碍小智。可是,疑惑佛智是为失大利啊!对不对?《无量寿经》说了,象这样的众生是为失大利,失去大的利益了,祸之所伏,将来,搞得不好,只是人天有漏之善果,颠倒善果,破坏梵行,升了天,然后堕落下来。

我们凡夫本来只能和烦恼相应,昙鸾祖师讲:凡夫叫烦恼成就。我们为什么成为一个这样的人呢?我们是烦恼所成就的,就象一个泥塑一样,它是泥巴堆积起来的,你把这个塑像无论怎么挖空心思,它都是泥巴,用水去洗,它还是黄泥,把它打成粉末,它还是黄泥,外面里面都是黄泥。我们本来是烦恼所堆砌的,无论如何都是烦恼的众生,怎么会透明呢?菩萨是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是透明的。我们如果不是恶业、黑业的话,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不透明呢?我们身体既然不透明,说明我们是坏家伙,毫无疑问的。而极乐世界的人是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根血管、每一滴血液、每一片皮肤、每一块肌肉都是恶业所累积,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没什么好高傲的,我们走出去,就要知道,显现的是烦恼相,也显现是恶业相,你有什么好了不起的?就是这样的家伙,就是这样的丑陋相,你有什么好意思的?像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说的?生下来就是这样的怪模样,当然注定要下地狱呀,还往哪里跑啊?

?弥陀摄取我们太方便了,他是 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说法。

你就是烦恼身,应以烦恼身而得度呢,我就刚好在烦恼里边展现我救度的威神!

其实,烦恼也不是我们抓住的,我们也是没办法,因为烦恼抓住了我们,我们也不想烦恼啊!它要抓住我们啊!烦恼抓住我们,紧紧地缠住我们,真糟糕,被烦恼所逼,所索,所缠,恶业牵缠必堕地狱!可是弥陀又紧紧地抓住烦恼,因为同体大悲,视诸众生犹如独子,不忍众生去轮回啊。

弥陀说了:众生就是以烦恼为命,是烦恼为根,是烦恼为心,是烦恼为性,我刚好就是要救度你们这样的人!

烦恼包裹了我,而名号又包裹了烦恼,我们就这样地被弥陀摄取不舍。一丝一毫一刻都不相离了。

我们把内心剖开来看,每一分、每一秒的念头都是由烦恼所堆砌的,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分析出来,都是烦恼所成就的。而在此世间,我们领受了六字名号,这每个细胞就充满了弥陀救度的恩德,所以说:弥陀的恩德满载我身,也满载我心,因为我身我心都是烦恼,而弥陀正是要救度这个烦恼、化解这个烦恼,所以就圆满了。

我们本来就是这样一副身心,无量劫来的拿手好戏就是烦恼啊,颠倒啊,然后下地狱啊。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六字名号,包裹了烦恼,使得一个必堕地狱的人成为必生极乐的人,这就是佛恩!

读才市的诗 ??

《念佛人列传》大家拿来可以好好看。才市老先生的诗写得非常好:

秽贱羞愧布满胸中,

感恩欢悦洋溢心怀,

忏悔、欢悦的南无阿弥陀佛。

任何时候,这两种心情都是同时存在的,也可能我们会在某种情况下羞愧、忏悔的心会高涨一些,感恩、欢悦的心会低落一些,但这不过是一时的显现,其实,它两个从来也没分开过,欢喜的心情和惭愧的心情从来也没分开过,忏悔的心情和感恩的心情从来也没分开过。

如果只有一边的话,那就不是弥陀的救度了,我很欢喜啊,可是一点惭愧都没有。这样的人可能就叫做增上慢者,啊,往生有份了!你心里面不知道,这不是你的,这是弥陀所惠赐的啊。我们本来是下地狱的人,现在是往生有份,前面那句话他漏掉了,他不好意思讲,他只讲欢喜、感恩──不是的!感恩和惭愧总是在一块儿的,感恩的底色就是惭愧,如果没有惭愧为底色,怎么会感恩呢?对不对?如果没有忏悔为底色,我们也就没有欢悦啊。

其实,话说回来,是一样的,真的有了感恩,我们才有惭愧,感恩这个点儿,点上之后,整个画面就活起来了,它就是这样子啊!你一片黑,没有一个白点儿点上去,就不能反衬出来了,白点儿往上一点,就反衬出这是一片黑了。弥陀的救度就象点点儿一样的。有对救度的感恩,我们在这个时刻才是真正的忏悔的心情。我们如果没有感恩的心情的话,忏悔也是死的,这两个是同时活起来的。

哎呀,我很忏悔呀,到庙里去磕头真正有忏悔吗?真正有惭愧吗?可能你会觉得有,但实际上没有。如果你真正有忏悔、真正有惭愧,你会想:哎呀,象我这样的家伙,是要下地狱的,不行啊,归命弥陀吧。弥陀呼唤我那么久了,我还在迷惑颠倒、枉受轮回!这才是真正的忏悔和真正的惭愧。你还说准备靠自己的修行去完成自己后生一大事,真是一个不知羞耻之人,真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之人,也是一个不知惭愧之人,也是一个不知忏悔之人。

真正的忏悔是归命弥陀的一念,这一念才叫真正的忏悔,而此一念,所有的恶业都忏悔尽了,不存在说我今天忏悔了,明天再忏悔一次,也不存在说我今天忏悔了,明天就不忏悔了,因为这一念就是永远的一念,是念念永远相续的一念,念念相续,永远如是。所以,常行念佛常忏悔,念佛本身就是忏悔啊。

我们任何时候都知道哎呀,必堕地狱!可是还有一念哎呀,必生极乐。任何时候我们会同时出来这两个声音。当然,我们凡夫的嘴巴一次只能讲一个声音,要么讲必堕地狱,接下来再讲必生极乐,可是,弥陀的救度一下子出来两个声音,必堕地狱和必生极乐是一道出来的,双向的,南无阿弥陀佛是这样的。

我是多么可怕啊:心是三恶道。

世界的一面,延伸了我心之恶,且任其延伸扩散吧!

开山祖师将化导我,此心便交由他了。

原本的迷妄心,也是爹娘心。

我的迷妄,爹娘的迷妄,拯救了才市啊!

被南无阿弥陀佛救赎,

任南无阿弥陀佛焚焦,

由南无阿弥陀佛摆布。

何者为机,何者为法?直教人满头雾水罢了。

?世界的一面即是六根所对六尘境界,我心即是根尘相对所起诸识,识心分别念念无明颠倒,我执坚固,随境而起或贪或嗔或痴,故说为恶,随有境界,便起颠倒分别。随着时间推移,境界变迁,识心分别,也相续不止,所以说延伸了我心之恶。这里的恶已不是道德观念上的罪恶,而是基于有情本质的一种性恶,所谓恶可以看作是凡夫的代名词,也就是有限性。

?恶、有限性既是凡夫存在的本质,则不论如何,凡夫无法脱离,所以需要弥陀无限的救度。而在弥陀救度的恩光中,一切都有了新的含义,所以才市不说:我挡住它,不让它扩散,而是任其延伸扩散,它延伸多远,正是弥陀的光明照射多远;它扩散到多大,正是极乐世界的地盘能够扩展到多大。所以,任其延伸扩散,正是弥陀救度的恩光覆遍了十方世界,一直延伸到五逆谤法的地狱里面。

此心便交由他了。原本的迷妄心,也是爹娘心,爹娘正是要救度这样迷妄的孩子,于是成了爹娘的心,我的迷妄,爹娘的迷妄,爹娘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怎么会迷妄呢?爹娘不会迷妄,可是才市就这样说了:我的迷妄,也是爹娘的迷妄。怎么去理解啊?各人可能有各人的理解,我记得才市还有一首诗说:

我也愚痴,世界也愚痴,弥陀也愚痴。

他是无论如何都要救赎我的愚痴的爹娘。

阿弥陀佛愚痴了,无论如何都要救我。你看看,我愚痴、世界愚痴都好理解,可是弥陀也愚痴了,他就是要救你,好象人得了相思病一样,缠着你不放!所以我的迷妄,爹娘的迷妄就是抓住你不放,这就没办法了,你想不去往生,没办法了。你的烦恼也是爹娘的烦恼,所以,你不要担心哎呀,如何如何如何。在你担心害怕怎么去往生的时候,弥陀正在那个地方透过你的担心和烦恼,在呼唤你呢:孩子,我早在兆载永劫以前就为你担心这回事了!

所以,当我们内心正在说哎呀,我怎么去往生?这一时刻,正是弥陀五劫思惟在我们内心发生作用的时刻,那是弥陀活了,那是法藏菩萨的大愿在我们心里面活了。法藏菩萨发大愿:我如何让你去往生,我如何让你去往生!这样的呼唤现在震动了我们的心,变成我们的语言:我如何去往生,我如何去往生?

其实不是你呀,是弥陀在呼唤你:我如何要你来往生!

那么,对你来说,如果还在这种心情下:我如何去往生?就是说,弥陀的五劫思惟大愿,就还在你心里活动,他还没成就正觉;

那你一念就信受了:就这样就去往生了!这一念之下,弥陀才在你心里成就了正觉,经典里说: 念念之间有无数诸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个怎么说呢?我们从书上看到教条的文字,好象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十劫以前已经成佛了,可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在我们一念信受弥陀的时刻,弥陀对我们来说,他才成就正觉,那一个时刻才是弥陀为我们成就正觉的时刻。

弥陀当然早就成就正觉了,可是你都没有承认呐!你一直没有承认,也一直没有信顺,所以跟弥陀分离了,直到这个时刻呢,弥陀的大愿在你内心活跃起来,正觉就圆满了,弥陀在你心里成佛了,当然这样的佛会救度你到极乐世界去。

我的迷妄,爹娘的迷妄,拯救了才市。我的迷妄当然不能拯救才市,我的迷妄永远是迷妄,可是,因为我的迷妄成为了爹娘的迷妄,是爹娘的迷妄拯救了才市。迷妄、烦恼本来是凡夫所具备的,弥陀把迷妄和烦恼转化了,拯救了才市。

何者为机,何者为法?只叫我满头雾水罢了。什么是机,什么是法?什么是我,什么是弥陀?什么是烦恼,什么是菩提?等等,只不过叫我满头雾水。满头雾水就是分辨不出来的境界。我啊?佛啊?我也说不了那么清楚明白,烦恼和菩提之间到底怎么说得清楚?说烦恼似乎是烦恼,说菩提似乎是菩提,何者为机,何者为法,也可以说:何者是地狱,何者是极乐?何者必堕地狱,何者必生极乐?也不过令我满头雾水罢了,因为本来是一体,不能分离的,非要把它们分开,怎么分能得开呢?

我是才市自指,也是十方众生的每一位,我无实在、无自体,是一种虚妄的执见,但是我们顽固地认为它实在,为这么一个虚无的东西去奔波劳碌,然后牵引着下地狱,这是多么可怕。

?我心是三恶道,我们的心和三恶道是什么关系?并不是心外有三恶道,我们掉下去;三恶道就在我们心中,时刻在那里聚集扩大,我们穷其一生逃避它,所以怕死,不想死,因为我们潜意识当中每一个人感知到死后必堕三恶道;可是寿命终尽,再也没有力量逃避时候,三恶道便毫无遮拦地显现出来。我们把这个叫做堕落三恶道,其实本来就包裹在我们心里的三恶道显露出来了。如莲花叶脱,莲台显露,莲花生成时,莲台即在当中了,心识终亡,恶道显现,心识存在时,三恶道便在其中,所以说我心是三恶道这样的心,这样的我,想逃避三恶道绝不可能,就象一部行驰中的车,无论如何地奔跑,也摆脱不了它的驾驶者。我们被三恶道的心驱使着,在这个世界疯狂的奔跑,怎么能脱离三恶道呢?真是可怕,恶道竟是必定的命运!

?才市一定经过长期的痛苦的挣扎,想要依自我之力,摆脱三恶道的缠绕,这是怎样艰辛痛苦的历程,我们难以尽知,但看他这一句且任期延伸扩散吧,吐尽了一个求道者的辛酸,而发出绝望的悲叹!

?这深深的叹息声是那样震动我们的心。这是一个坚强的勇士,但是他倒下了;这是一个不屈的巨人;但是他倒下了。英雄的悲歌是这样的回肠荡气。

?才市已经彻底的失败了,象烂泥一样瘫倒在那里。

?才市在三恶道中拼杀,想杀出三恶道的重围, 杀出一条生路,孤独无助的才市被三恶道所逼,节节败退,遍体鳞伤,至此,已经使出了最后一丝力气。才市已经绝望,不想再做任何的抗争了,三恶道竞相逼来,我们的英雄棗才市必死无疑了。

?但是,还有爹娘呢!大悲的爹娘,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南无阿弥陀佛在哪里昵?抛舍才市而不管吗?必死无疑的才市,由善知识的教言,终于听到爹娘慈悲的呼唤:任凭我,必被救度!而发出归命的一念,此心便交由他了,交给了爹娘,便为爹娘所有,原本的迷妄心即成为爹娘的迷妄。迷妄在我则永为迷妄;迷妄在爹娘,则永为正觉。大悲的爹娘拒怕凡夫的迷妄吗?交给我,交给我,我要救你这是大悲爹娘的索要。拯救了才市啊!必死无疑的才市终于发出了得救的呼喊!精疲力竭,必死无疑的才市,被大悲的爹娘所救,三恶道被一扫而空。连同三恶道一齐被救的才市甚至来不及说一句感恩的话,只在那里伏头痛泣,连连呼喊我被救了,我被救了!

?意犹未尽的才市,欲罢不止,还想说什么?被南无阿弥陀佛救赎,任南无阿弥陀佛焚焦,由南无阿弥陀佛摆布如风卷残云,直过长空;如天河下注,倾泻无余。彻底扫却自力的情执,一味的任凭。

?如果弥陀是火,那才市就是一块木柴,且任弥陀焚烧吧!被烧的木柴吐出熊熊的烈焰,恰似才市在烦恼炽盛,妄念纷飞的心中念出一串串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如果弥陀是流水,那才市就是一块浮木,且任流水冲击吧!不作任何计度,任凭愿力的自然,平凡的生活犹如行云流水,善恶不知,一任弥陀,安心满足。

?至此,机与法已完全成为一体,机是受法之机,法是摄机之法,离机无法,离法无机。再谈何者为机,何者为法,不过是徒增困扰罢了,如燃着的炭与火更不可离。且看才市的表达:由任其(我心之恶、机)延伸扩散一变而为任南无阿弥陀佛(法)焚焦;由我的迷妄(机)一变而成爹娘的迷妄(法)。而完成这个转变的就是此心便交由他了。

那饶舌的家伙又出来了,

伴随着南无阿弥陀佛出来了。

机法一体即如是吧!

无须斜视,任它去!

鸿恩浩荡,南无阿弥陀佛!

饶舌的家伙当然就是烦恼了。那个多嘴多舌的家伙,就指它了,它就跑出来了,它不是一个人出来的,为什么?弥陀在后面紧紧跟着,伴随着南无阿弥陀佛出来了,它出来了,弥陀也出来了,所以,我们烦恼的时候,南无阿弥陀佛也跟在后面啊,南无阿弥陀佛任何时候都伴随它出来,粘住它不放,烦恼粘住我们不放,弥陀粘住烦恼不放,就这样子得救。通过烦恼的媒介,弥陀和我成为一体。离烦恼之机,救度之法即灭;离救度之法,烦恼之机则死,所以说:机法一体。机法一体就是这样:有机必有法,法本机而建立。

?无须斜视,任它去!你不要斜眼看它,你不要害怕它,也不要躲起来,任它去!让它出来表演一番,因为弥陀跟在后面,所以啊,不会出问题。

我心被烦恼层层裹住。

哎呀,我们的心下劣如此啊!其实,我们的心不仅被烦恼层层裹住,我们的心本来就是烦恼所构成的,讲裹住,好象里面还有一个心,其实里边没有,里边还是一层破布裹一层破布,都是烦恼的破布,裹来裹去,裹成了大破布球,我们的心不过如是,一层烦恼裹了一层烦恼,一层一层裹起来,象裹沙布一样,里层外层都是沙布,象缠毛线球一样,抽出来都是毛线,我们抽出来的都是烦恼啊。

?有人说感受弥陀的慈悲,象拆一件无限大的毛衣一样,拆开了头儿,就非常好拆,但是永远拆不完。是这样的,弥陀的救度和你一念相应之后,你就使劲拉把。大毛衣永远拆不完,世界都满了,永远如是。

烦恼连同心被整个地挖去。

弥陀挖你,不会只挖你的心,不挖你的烦恼。是啊,你的心被烦恼层层地裹住,是连同烦恼和心一道挖去。就跟我们讲的比喻一样,挖土机把你全部端起来了,连根拔,连你的包装全部摄走了,整个挖去,裹在南无阿弥陀佛,怎么挖去你呀?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把你包起来了,裹到里边去了,所以,你还有什么好犟的?跑也跑不掉,逃也逃不开,所以,有烦恼也没有关系,弥陀整个地包围你,象抱一个小孩子一样,不是把小孩的衣服脱掉再把小孩抱走,妈妈抱它的时候,连小孩、连衣服整个都抱起来,不嫌它的衣服不干净。弥陀救度我们,连我们的烦恼都不舍弃,因为我们本来就是烦恼所构成的,他如果把我们烦恼的外衣剥掉再来救度我们,我们也没有了,他就是把我们的烦恼裹在一起,一道挖去,你要整个彻底地归拜,这下彻底的完了,如果不是弥陀彻底的救度,你也不会彻底的完了,所以,你不要这么想:我把烦恼的衣服脱下来,我不要穿,不好意思见阿弥陀佛。你脱掉外面一件,里面还有一件,你又怎么脱呢?你脱掉放在地上,它还是在阿弥陀佛的大铲子里边,你往哪里脱呢?通通在这里边了,虽然是肮脏,但是被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所包裹,当下成了微妙的法服了,所谓 应法妙服,自然在身, 都是自然而然的。

?才市一无所有,一无所留。

除了喜悦,全被解脱。

善与恶皆被解脱,一无所有。

这句话实在太好了,善与恶皆被解脱。我们说解脱,总是认为大概把恶解脱掉,然后我们还有善,我还行善积德,这样才能求往生:我们还有这样的概念。

对于不能领解弥陀本愿的人,善与恶、机与法、地狱、极乐、往生等等,都成了沉重的概念,都成了沉重的包袱。

所以,弥陀的救度将你的恶解脱了,连你的善也解脱掉了,无善亦无恶,才是彻底的解脱。地狱给你解脱了,连极乐都给你解脱了,往生啊,不往生啊,通通没这些东西了,机呀,法啊,通通给你解脱掉了,和盘就给你端到极乐世界了。

一无所有,一无所留,如果你还留下了善,对不起,你还六道轮转去,善的对面就是恶,留下了善,就留下了恶,留下了生,就留下了死,留一边、不留另一边,不可能的。所以,弥陀整个都给你解脱掉了。

那么这样就没有了,只有喜悦,这个喜悦也不是说一天到晚地喜悦,因为是连喜悦和悲伤都给你解脱了的喜悦。

是这样一种境界:悲伤里面也透出喜悦的色彩。这样的喜悦不是说我每天狂欢,狂欢固然是一时的感受,可是悲切的时候,仍然有佛恩的存在,所以,无论如何都是弥陀。

这里的喜悦可能非常清淡,但是它是常存不变的,它又可以表现得非常剧烈,可是要知道,弥陀给我们的喜悦,远远不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我很喜悦,我很喜悦,还不过是一丝一毫一点啊!弥陀如果全部给你,你要爆炸掉了,肯定爆炸了。

无有才适然、心安。

一无所有,善也没有了,恶也没有了;恶也没有了,善也没有了。

什么都没有了才心安理得,如果有恶,当然你说不安,可是恶没在,你还有善,对不起,还不适然。

我们往往是这样:善也有,恶也有,不过恶要用一块善的布──其实也不是善,上面写一个善字──把恶一盖,卫生大检查,盖起来,欺骗领导。南无阿弥陀佛来检查,我这个恶业烦恼,把它盖起来,然后回向的时候,这个不回向,把我那个回向。弥陀来检查,这个地方早就微服私访了,都已检查过了,早就看到了。

?悉被南无阿弥陀佛索光,好不惬意呀!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都要光了,索就是索要的意思,恶也要去了,善也要去了,因为善和恶我们都消化不了。

我们众生从生下来就得了消化不良症,所以,恶消化不了,要下地狱,善也没法消化,也要下地狱。弥陀说:我通通把你要来,善也要,恶也要,通通给索光掉了。

你有恶,要拿来,你的恶想躲在背后不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后面把它一把抢走了。

而善也要把它抢走,因为执着于善,仍然是分别法,仍然是颠倒法。

所以,善也好,恶也好,给你索要得干干净净,之后,给你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好不惬意呀!这才感到很愉快。

南无阿弥陀佛,才市是幸福人儿。

右边是名号,南无阿弥陀佛。

中央为才市,南无阿弥陀佛。

左边是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中央满溢出来,向着十方扩散、充塞。

唯有敬谢大恩,南无阿弥陀佛!

这位老先生!左边是净土,右边是佛号,才市在中间!才市不是自己妄自尊大吗?名号要在中间,你怎么跑中间去了?这是什么意思啊?

你看没看见挖土机啊?左边是大铁铲,右边是大铁铲,脏泥巴在中间。因为啊,名号和极乐把才市给挖走了,所以,他当然在中间了!弥陀把他包起来,他不在中间在哪里呀!他总不能把名号给包起来呀。所以,照广师才说了:弥陀把我吃掉了。当然在中间喽!

弥陀在外面呐!如果我在外面,弥陀在中间,那是我把弥陀吃掉了。

?念佛是因为弥陀把我吞没了。所以,我在中间,左边是净土,右边是佛号,我被夹在中间,跑也跑不掉。

你看两个警察逮捕一个小偷,小偷在中间啊,他就应该走中间,他不能走旁边,对不对?这样,就跑不掉了。

你在中间,左边一个,右边一个,给逮住了,往哪里跑?这就是摄取不舍了。

因为摄取不舍,我们必须在中间,跑也跑不掉。这样才是个幸福的人儿,南无阿弥陀佛就从我幸福人儿的心满溢出来,向着十方扩散,所以,佛的救度是通过这样的众生而满溢出来了。

弥陀也好,名号也好,极乐也好,如果没有众生作为跳板、作为媒介,那么弥陀也静止了,名号也静止了,极乐世界也静止了,就无法向四周扩散。

弥陀正是通过才市在中间,向四周扩散,充溢开来,那么,十方众生的解脱就有希望了。

哦,世界被南无阿弥陀佛盈满,

这是爹娘赐与我的世界。

好乐哟!南无阿弥陀佛!

膜拜世界吧,南无阿弥陀佛!

世界是佛,南无阿弥陀佛!

佛膜拜着佛,也被南无阿弥陀佛膜拜着。

阿弥陀被南无膜拜着。

这是归命的南无阿弥陀佛。

这样读下来,好象是有一点儿颠颠倒倒的,怎么你膜拜我、我膜拜你呢?佛膜拜着佛,佛膜拜着世界,世界膜拜着佛,好象搞排列组合一样,所表达的意境是什么?

这个不过是说明弥陀的救度啊。南无阿弥陀佛救度众生,四十八愿早为众生所发,在我们恶业颠倒的时候,弥陀就在苦苦呼唤,在苦苦哀求,正是弥陀这样的膜拜,使得我们众生回心转意,正是弥陀的膜拜,使我们逐渐逐渐变成了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我们以这样的身份、被弥陀所唤醒的众生的身份,而去膜拜着南无阿弥陀佛。

如果不是这样的感受的话,那不过还是虚假之身,也没有真实之身去膜拜弥陀。真正拜佛的人,他是一个领受本愿的人,他这样拜南无阿弥陀佛,是心甘情愿的,任何时刻都这样子,因为我们自己是被弥陀所救度的众生。

有一个故事:有一只鸟,自己不下蛋,孵着别人的蛋,天天喊、天天喊,结果长出来的小鸟,就跟它一模一样。

佛正是这样不断呼唤我们,在我们膜拜弥陀之前,他早就南无我们了,从而使我们归命。南无是佛的慈悲透入我们的心,而使得我们才有这个归命。

基督教的教义说,上帝创造世界,上帝创造人。上帝如何造人,我们且不评论。然而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所造,归命阿弥陀佛的念佛人,是由六字名号所生,六字名号是我们真实的父母。我们是从法而生。

我们本来在黑暗无明当中,是死的众生,弥陀以他累劫的思惟、兆载永劫的修行来塑造我们,这样十劫的呼唤,慢慢劈呀、砍哪,象雕塑一样,使得我们成了一个念佛人,也就是一个南无的人,这样世上才有念佛人,极乐世界才有诸圣众。

?现在这样的工作仍然在自自然然地流淌,仍然在自自然然中进行,因为六字名号已经形成了。

弥陀既然已经完成了六字名号,已经成为机法一体、正觉的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是说,他救度十方众生的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了。完成并不是一个终止的概念,而是一个自然、不断展现的过程,六字名号自自然然地就度尽众生了。

有一位大德说:阿弥陀佛现在可以休息了。因为什么?他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他有南无阿弥陀佛了,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会自自然然地度众生,他是成就了度众生的法而来度众生的,机法一体。

阿弥陀佛不是单独一个个来度你度他,不是这样子的。他是靠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自然地度众生。如船夫并不是一个个地背你过河,而是靠船度人过河。有了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呢,十方众生自然而然就会被名号所吸摄,自自然然就往生了,所以, 名号才是尊贵,才是唯一,才是决定,才是真正的南无阿弥陀佛。

? 南无阿弥陀佛也不外乎是这句名号,不是说在六字名号之外,还有一个南无阿弥陀佛,本来就是这句名号而已,才叫如是,才叫常住,才叫无量寿,才叫无量光,才为一切诸佛所称赞,才是超越一切个体诸佛之上的名号之法佛(以名号之法为救度之佛),才叫名号不可思议,才叫南无不可思议光如来,才叫如实修行相应,才说这句名号可以满众生一切之愿、可以破众生一切无明,才是实相身,才是阿弥陀佛的正觉果体。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既然已经完成了,那当然度众生就是自然度尽了。

我们此岸的人到彼岸去,迎面是大河,如果我们的桥造好了,我们自然就顺着桥过去了,那就没有什么了,桥造完了,任务就完成了,自然而然就过去了。当然,这样的比喻还很难和这句名号完全相应。

这句名号已经完成了,众生就是靠这句名号到极乐世界去。

?南无阿弥陀佛好比一座桥:南无是一个桥墩子,阿弥陀佛也是一个桥墩子。娑婆世界是此岸,极乐世界是彼岸。一个桥墩在娑婆世界,叫南无,一个桥墩在极乐世界,叫阿弥陀佛,贯穿两极的桥体正是五劫思惟兆载修行而成就的本愿,也就是名号。这样构成了桥的整体。不然我们怎么到极乐世界去啊?正是跨越救度的彩虹、救度的大桥,我们就过去了。

所以,还向回向的人,不过是顺着南无阿弥陀佛的大桥过来度我们的;我们去往生,也不过是沿着大桥到那边去。

所以,如果说:我是极恶众生,我为所欲为,宁愿在这一边。那你过不去啊,那没有弥陀的救度啊。

哪有只存在一端的桥?不存在的!所以,必定是双方成为一体。

有两个桥墩子才可以成为一座桥,有娑婆世界、极乐世界,中间有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的结构才可以说圆满了、彻底了。

打电话也是这样。你家装电话了,对方不打电话来,你就接不到电话,你怎么接电话?你有电话,对方没电话,也不行。两边都要有,才能通话。

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太圆满了,都有了,都在里边了,通通在里边了,善哪,恶呀,一切的分别、一切的执着、一切的境界都一体圆融了。分别、执着,它们是两头儿,可是成为一体。所以,在这里边不分别,却存在一切的分别境界,想分别呢?它又成为一体:什么善和恶,众生和佛啊,什么此界、他方啊,极乐啊、地狱啊,不过都是南无阿弥陀佛的两极,这两极又构成一体,这样,度众生当然是自自然然的,太容易了,太方便了。

称名念佛,是惭愧欢喜不绝的佛,

?南无阿弥陀所为的佛。

?乐趣无夜亦无昼,无夜无昼的南无阿弥陀佛。

吹进信心胸中的风声,撞击我心的南无阿弥陀佛。

才市的诗实在太好了,信心的胸中,大悲风吹进来了,所发出的声音即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声音撞击我的心。

让我们联想到极乐世界的景象:风吹七宝树,自然发出念佛、念法、念僧之声,那么,信心的胸中呢,弥陀的大悲风吹进来了,自然撞击我的心,这样的回声,自然就成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是纯然无我的境界,也是纯然弥陀之所赐。

不觉得是听闻应有之事,

只觉初闻南无阿弥陀佛。

在任何时刻,他都觉得南无阿弥陀佛的救度是一种初闻,是新鲜的、是有活力的。我们的心没有才市这样敏感,我们听闻了,接着就迟钝了、麻木了,不象初闻了,哎!早就知道了,弥陀救度我了。这是观念而不是体验,是尸体而不是生命。

我领了你给我的眼珠子,

用来看你的眼珠子,

南无阿弥陀佛。

你说生在我心中,

我就这样地南无阿弥陀佛。

你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你生在我烦恼的心中,你给我的眼珠子,即是信心;你的眼珠子即是佛智。所以这一句是明信佛智。而信心由佛所赐。《华严经》譬如日光照,还见于日轮,因为太阳的光照,才得以见太阳;因为如来无量光的回施,才得以信受如来拯救的佛智与慈悲。我就是这样地去南无阿弥陀佛,我就是这样地南无着阿弥陀佛,我就是这样地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佛在我心中的这样去南无阿弥陀佛,一丝一毫不改变,那我自己当下呢,也是这样地南无阿弥陀佛,是一个南无阿弥陀佛进入我心的这样的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说:

才市是新佛,弥陀是古佛,古佛是爹娘。

我的爹娘,南无阿弥陀佛。

? 第三十八页

才市啊!切莫期盼欢悦,呵,呵!余下的只有信心。

喂,才市啊!欢愉是不可靠的,它会随时逃逸无踪。

?留下的是爹娘的慈悲。

?心向南无阿弥陀佛,使才市因而得救。

?难得的厚恩呀!南无阿弥陀佛。

才市就这么潇洒,这么超越。也不期盼、欢悦,欢悦是靠不住的,它会随时逃逸无踪,留下的是弥陀的慈悲。

可以欢悦,可以不欢悦,而弥陀的慈悲永远都留在那里,因为,不是说欢悦的众生弥陀才救度。

?众生的心太厚重了,大石头要跳起舞来是不大容易的。琴弦敏感,轻轻地震动它,声音就出来了。大石头使劲儿敲,才能有点儿声音,可是这个声音振动也非常微弱,它不象琴弦,轻轻一拨就不断振动。

所以,不要喜欢那种欢悦,欢悦是不可靠的,随时会逃逸无踪,留下的是弥陀的慈悲,所以,心向南无阿弥陀佛,使才市因而得救,难得的厚恩呐!

胸中引起六字回声的爹娘的呼喊,

慈悲的催促,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是六字回声的爹娘的呼喊,这是六字名号在我们胸中回荡的声音。是爹娘慈悲的催促:快回来吧,快回来吧,快回来,我已为你准备好了一切,只等你答应,只要你接受。

?才市的诗格调非常高,源自他深刻而鲜活的宗教体验,并且采用他自己独特的表达手法,象上面那样依文解读,难免有牵强、错会、杜撰之处,如果才市老先生在场一定会失笑的,所以,只可以说是我个人的读法,抛砖引玉,敬请明眼人赐教。

?读才市的诗就是读才市的心,也就是被大悲爹娘拯救的凡夫的心,从中亦可直接读到大悲的爹娘心。

?才市毫无虚伪,毫无造作,只是一味的表达他被救的喜悦,他被救的心情,这就是才市独特的念佛。

?希望将来有机会,再作更细的拜读,以供养于大家。

?非常惭愧,暂且到此吧,望各人听自己内心中的爹娘呼喊。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End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序文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黄念祖: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一】【二】

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三昧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一)引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

黄念祖:真觉路会归净土

真觉路会归净土黄念祖居士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不破的原则。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

家庭就是你的净土,就是你的修行处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专修净土肉身不腐

◎ 念 佛昙鸾大师(476~542),俗名不详,自号玄简大士。南北朝梁时山西雁门人(北魏境内),家居五台山附近。他从小就听人谈起山上佛教各种神奇灵异之事,听过以后亲自前往寻觅参礼,后来终于出家为僧。昙

李炳南: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

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他的善意或者恶意姑且不管,只看

李炳南: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问: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答: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

李炳南答: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

李炳南:如何修净土法门_修净土法门必须了解的十件事

什么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指修持往生佛国净土的法门,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每天念 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如何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是「二力法门」,与普通法门不一样。修一般法门是「信解行证」,但净土法门重在「信愿行」。为什么没有「解」呢?因为这个法门除了佛以外,没有第二

李炳南:末法时期如何修净土法门?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从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必须依佛陀之教化而修。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鸟惭居士著前言始学净土的因缘净土思想的确立净土思想的大要净土思想的实践净土思想的验证结论●前言无常迅速,一恍之间,雪庐老人生西至今,已满十周年。这些年来,整个台湾社会在各种层面都呈现著不小的变化。就佛

一家七口全部出家,夫妻二人同生净土

了相,四川西蜀吴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于安徽,于是在安徽安居下来。后来,祖父经商致富,父亲是善乘法师,母亲是善果比丘尼,在他们出家前均笃信佛教,供奉观音大士更是虔诚。生下二男二女,了相大师是长子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一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上悟下行法师,尊敬的开林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行师父慈悲,吩咐定弘给大家在佛七当中,今天在圆满之前给大家讲个半小时的话,鼓励大家念佛。佛七是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按照经典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二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上午好!定弘昨天跟大家谈到闻名的功德,这是弥陀本愿的核心,第十八愿所说到,若有众生,闻佛的名号功德,必定能产生至心信愿,而能至心信愿就决定得生净土。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十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接到念佛同修的一些问题,其中提到对于念佛怎么念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境界,有疑惑,那么想抽一点时间谈一下这个问题。念佛要是会念,就很容易得到三昧;如果不会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