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旨归:净土法门有何殊胜利益?——慈法法师开示
2025-05-22 07:57

净土法门的殊胜利益,就在于它是个极特别的法门,不是常规的法门。所谓佛说八万四千法,法法都是圆满究竟易成的,但在这八万四千法中,的确有些法特别殊胜对机,尤其净土一法。净土法门的殊胜,就在于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当下,就会得到万德的给予、万德的启发、万德的成就、万德的运用,这是佛以名号来饶益有情,名号的当体就是利益。我们在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之时,彻悟禅师说,就是往生时、度生死时、成佛时,那就是万德具足、万德照见、万德自显,这一句名号的当下全体就是成就。净土一法的殊胜,不光我们赞不尽,十方诸佛都赞不尽,太直接清净、光明广大安稳,任何人都能行持,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这种利益。

净土一法是以南无阿弥陀佛来显用万德,认识万德,归命万德,归入万德,展现万德,回施万德,当下法界全体皆以万德而彰显,全显法界清净,法界一真,法界的光明相。称这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整体的光明相,整体的真心的显现。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全显诸佛出世的教化正因。善导大师这么讲:诸佛所以兴于世,唯说弥陀本愿海。阿弥陀佛的愿望,就是以名号感召众生,召唤十方,同归净土,同得安稳,同成佛道。净土一法的名号功德是甚深不可思议的,非九界自力修持所能成就的,唯佛与佛亲证亲施,是佛果德的回施。它的殊胜利益,就在于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在称念之时,法界的真实面目全体昭显。此法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也是一切世间难以宣化的教诲,就是说菩萨在这个地方欲彻底了解佛名号功德,也是很难的,况且我们是薄地凡夫呢?

我们只能仰顺、随顺,才能得到利益,就如一个人步行惯了,说飞机一天可以飞几万里,你不会相信,为什么?你的腿一天走不出几万里,但你坐上飞机之后才知道,飞机真有这样的飞行速度。若是不知道有飞机的人呢?你说坐在一个铁鸟子上,一天能飞出几万里,那他也不相信,因为他没有见过、没有闻过、没有坐过。南无阿弥陀佛这种万德的回施,不是我们自己亲证的,所以说往往我们不能生信,故阿弥陀佛的这种教化在一切世间难以宣化。释迦佛悲怋我们,以五百大愿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示现成佛,来回施我们这样的大利,给我们作证,让我们生信。我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告诉我们诸佛见过,诸佛运用过,也来让我们运用它,成无上菩提。象唐汉朝时的人,到我们这个时代,他说电视机是不可思议的,灯头怎么会朝下?不可思议的事情太多了。若跟他说,你坐上一个铁铝制造的东西,可以飞到几万米的高空,甚至可以到月球上去,那么他们会非常恐怖,根本不敢相信,认为你在欺骗他们。佛的果德是我们大家从未见过、未闻过、未证过的东西,来回施给我们,这大光明的威德也是佛所亲证,我们能信顺,就象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飞机,旁人说:我们坐上飞机,飞机速度更快,我们从这个国家到另外一个国家,飞过大洋洲就可以过去了,你若不信,就说:会不会飞到半路落下来,会不会飞不上天,你是不是骗我?那你就不会坐它。若信顺就可以坐上飞机,到智慧的彼岸,超过生死苦海。南无阿弥陀佛这万德洪名亦复如是,可以载负我们的心,使我们归向圆满,安住圆满,得以圆满这种解脱智慧的心,得见这个智慧心的彼岸,就是安住的心。那你说,我没有证到这个地方,我就不相信它,那你就以渐次教慢慢地修证做资粮,那就太难了。

这万德的回施,就象我们没有印这本书,很多居士发心把它印出来,给我们大家,你说,这不是我印的,我不要,这样的人有没有?很多人在南无阿弥陀佛的这个回施上,就是这样的心。这万德洪名为什么启发不了我们万德的安住、万德的本心?若知道你那颗心,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识得自心,获得这样的殊胜功德,就是往生时、成佛时、度生时,在这一念中,得以成就这三种功德利益。这是有证实的,无量寿经说得很清楚: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闻名俱来我刹,这是第一种利益;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这是后两种利益,就是闻到这样名号的当下,就是俱来我刹,因为彼佛光明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我们随顺这无所障碍的光明威德,就被摄入这种光明藏。俱来我刹,那就是如佛金色身,因为我刹之人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是远离分别、远离执著,不贪著身计,以平等心,就象八大人觉经中所讲的一样: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以平等智观察世间,观察一切众生的智慧德相皆是佛的智慧德相,那你也就得到第二种利益: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何以故?你心不亏欠,相也不亏欠。我们心有亏欠,才产生种种业的亏欠。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劝化一切亏欠众生、不安稳众生、不相信自己能往生的众生,同生彼国得安稳乐,得究竟解脱,这就是度众生。就在称念这一句名号的当下,就是往生、成佛、度生。这是净土法门的最殊胜的教化,是万德洪名的最根本给予。

在这地方不能生信,你就慢慢地来,直到生信的那一天,你才知道真正的利益:念佛时就是往生时。什么叫往生?回心一念,识得本心,识得极乐世界是我们的本家本国,阿弥陀佛是我们的真心、本心,阿弥陀佛的全体的报德是我们真心的全体表达。我每一次拜佛就是为了认识自己,自觉觉他,所以念佛者,是为了明心、见心、出离生死苦海。净土一法的殊胜利益于此,闻名即往生,闻名即是成佛道,闻名即是转向教化,转向度脱。这名,是万德洪名,不是我们想象的名,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名。之所以这名威德不可思议,就是因为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诸佛都称念,诸佛都赞叹,诸佛都说此不可思议的威神功德,诸佛都随顺。不随顺的是凡夫,随顺的都是觉悟者。随顺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名号功德,照见自心,那你的心也就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无所障碍的心,就是佛心。佛心即汝心,汝心即佛心,那不是汝圆满的心吗?圆满的生命由此而生,这就是净土法门的现下利益,不离当念。

我慢慢地念佛,以后我再得利益,你真太可怜了。佛法让我们运用于当下,启用于当下。很多人在这地方还生其它想法,直是说不知道佛法是干什么的,佛是使我们速出生死苦海,不是叫我们慢慢地出生死苦海。很多人学佛就说,我们慢慢地来,多吃点苦再说,这样学佛真太可怜了,世间的人还让人得安慰呢,何况佛法呢?八大人觉经上说令诸众生,毕竟大乐;教化一切,悉以大乐。佛法不管怎么说,千法万法就是为了使我们得大安乐、得大解脱、得大清净、得大光明,就是使我们得利益,并不是让我们受苦受罪,受苦受罪那不是佛法。苦为道粮,苦为作缘,只是个作缘。若是没有出离心的人,让他受点苦,为什么?让你生出离心的。但佛法的利益是大安乐、大休息、大智慧、大光明。佛法真正的利益是这个,吃苦是个方便。很多人以作缘为佛法,就是以苦为佛法,若苦是道,那地狱恶鬼就是道,因为地狱恶鬼最苦。佛法不是苦,也不是乐,是大乐,是解脱之乐,是究竟安乐之乐,是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之乐。永离身心恼,并不是说一时的离开,是永离,从根本上拔出苦本,使我们得究竟解脱。八大人觉经这么短的文字,在这地方就有三个快乐,为什么?大人的觉悟,就是拔一切众生的苦,代一切众生受苦,普济众生,饶益众生,使众生得常住安乐。诸大菩萨受苦并不是为受苦而受苦,是为了饶益有情,使众生得安稳而受苦,并不是苦恼众生,去压迫大家,才受苦的,不是这样的。

我们若认识不清楚,往往对佛法有很多误解,现在人对佛法误解已经到极处了,有的人看到别人受安乐他受不了;看到别人轻松,他也受不了;看到别人安稳,也受不了,就会诋毁。为什么不喜欢别人快乐?菩萨不尔,菩萨就是喜欢大家得安乐,喜欢大家得解脱,喜欢大家得究竟的自在,但并不是虚妄的自在,或者虚妄的贪欲的自在。佛法是为了使我们得究竟的大乐,真实的安乐,希望大家在这地方要审视清楚。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当下给我们带来究竟的安稳。南无,就是归命,一切众生同时归命。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无量光的觉性。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大家整个法界一切生命同来无量寿,同来无量光,这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殊胜功德。我们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法界的全体光明,法界的全体喜悦,大家同归命的喜悦,同得大安乐的喜悦。南无阿弥陀佛,是法界同得安乐的这种名号,同出生死苦海的一种教化,就是万德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众生同得安乐,这才是佛的愿望。若不然,我们念佛越念越苦。我听到很多人这样说,我这样的人怎样能往生?我说你念佛怎么不能往生?我念佛怎么老是念不到一心不乱?我说你念你自己就是老乱,你念佛就不乱。若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法界同时归命,没有一个众生不往生,没有一个众生不安住于光明藏,你怎么不一心?怎么不安稳?我们这样念佛,你真是会随顺佛的光明名号、光明智相、光明的愿望。闻我名号,俱来我刹,以这样的心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念就不乱,念念就安心,念念就喜悦。常这样思维,常这样念佛,那我们真是一个快乐的念佛者,不是一个苦恼的念我者。很多人口里念着佛的名号,实际心里做着自己的鬼主意,打着自己的鬼算盘,念着自己的业,那真不是念佛者。真正的念佛者,随佛愿、随佛心、随佛力、随佛光明,称念光明无碍万德的名号。阿弥陀佛的这种净土法门的殊胜利益,的确这么简单,这么殊胜,万修万人去。万修万人去,这样的心就是一个光明的心、威德的心、万德具足的心。

这个人不能往生,那个人不能往生,你那是高下心,是凡夫的心,不是佛愿。你不依佛愿念佛,那不是打架了吗?众生与佛打架了,就是矛盾了,对不对?以佛心、以佛愿再念佛的光明名号,就相应,就会融合在一起了,如水乳合,以水投水,以空还空,你怎么不欢喜?怎么不相应?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称无量寿佛名,这才叫专修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地方可以得到出世间、世间两种利益。要在世间得以安住,何以故?知道世间如梦如幻,无一物可得,在这个世界里就不争不斗了。你若不与人争斗,你活着怎么不轻松?我们若真正知道一切众生都能往生,你还跟谁比高比低?凡圣同修,圣人都跟我们一样的修持,你还有什么不安乐?这是在世间,出世间呢?无牵无挂饶益有情。饶益周围的人,说佛的慈悲、方便,我们都知道地藏王菩萨是善说安慰者,一切佛菩萨都是善说安慰者,善施无畏者,善法饶益有情者。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给我们这一个权力,善饶益有情、示佛法如佛的权力。因为我们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可以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回施给每个有缘,使一切有情同生极乐国,同得大安稳,你不是示佛法如佛者?往生论有这样的话:何方无佛法,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大家都可以示佛法如佛,因为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具足万德,具足自利利他,具足世间出世间,具足一切善巧,所以才称为万德洪名。净土一法的殊胜功德,十方诸佛若一劫若二劫尽于无量劫,若以一舌根无量舌根,若以无量妙言词尽于未来际,赞莫能尽,何以故?它能饶益一切有情故。一切有情尽未来际无有尽故,诸佛的饶益亦无有尽,赞亦莫能尽。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实是不可思议的光明名号、威德名号、万德具足的名号,使我们大家得解脱的名号、智慧的名号,使大家饶益一切有情的名号,不光我们能饶益凡夫,声闻缘觉菩萨之类,我们亦能饶益,可以上报四重恩,可以下济三途苦。藕益大师说: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大布施、大精进、大禅定、大持戒,亦是大智慧。这大智慧,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可以彻底圆成,此法的确是不可思议的。这个地方不要以为是小可因缘,念佛之人是佛的第一弟子。我们看无量寿经这么说:念佛之人是我第一弟子,你老不相信,还说:我念佛还有这么多烦恼?结果又开始念自己的烦恼了,不念你是佛的第一弟子了。你若是念佛的第一弟子,你就没有烦恼了,为什么?十方诸佛都护念着你,都加被着你,象阿弥陀经所讲:十方诸佛所护念经,十方诸佛摄受我等慈悲不舍。

End

上堂开示颂

◎ 黄 檗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摘自《禅诗三百首》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宗性法师:缺乏信仰的综合症

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信仰,这个药方是给现代社会开的。现代社会面临很多问题,总的来说根源就在于缺乏信仰,以至个人道德修养失落,公德荡然无存。在这信仰失落的时代,大家普遍感觉无依无靠,内心空虚、浮躁,就

慧远大师开示

慧远大师云:念佛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悟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斯二,乃自然之玄符,会一而致用也。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何者穷玄极寂

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倓虚法师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备到北京去请藏经,路过营口。那时我的家眷还住在那里,我到营口时,住到佛教宣讲堂,那里边的人,都是我在家时的老朋友。我走之后,原来开设的那间小药铺

圆瑛法师:佛弟子如何修身摄心

◎ 圆 瑛我佛所说法门,因机施教,犹如对症开方,由众生有种种病,故佛说种种法。果能信解依修,无不得益。是以称为无上医王,乃能医众生之心病者。一切众生,皆依妄心,迷惑不觉,妄执此身为我。因有我执之病,遂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 倓 虚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 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禅堂当香灯,每年到了六月六这天,照例常住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与修行之精要开示

一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如果你们

弘一大师对丰子恺的一番开示,令人拭泪感怀

稽首师尊,问归何处?几许疏竹,一轮明月。有时读弘一大师李叔同传《悲欣交集》,读到多处拭泪感怀。直到读到结尾,看到弘一大师圆寂前留下的最后四字--悲欣交集。泣而后合起书来,走在阳光下,心如沉到海底的平静

“三车和尚”窥基法师:玄奘认定的衣钵传人

窥基是唐朝一代法师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于玄奘,犹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学说须有子夏辈西河传经,方可阐扬宏发,广被于世;而玄奘之学,窥基不仅有克绍箕裘力,且具后修转密的功绩。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梦参老和尚开示

行者五台山叩问百岁高僧梦参老和尚:究竟应该怎么修行最近有修道者的修行人问我问题。从山西来了几位和尚,他们住在山里头,从西安拜,一直拜到五台山,拜完了之后到这儿,问我:老法师,怎么修行?我想找一个修行法

慧律法师开示的小故事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律航法师

◎ 陈义孝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念珠不离手。大师念佛是用并耳念佛法,即将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字字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先将右耳听力,作意并在左耳,听一百声。再将左耳听力,

若衲法师

临安上天竺沙门若衲法师是宋代著名高僧,奉旨住锡杭州上天竺。法师经常带领徒众 千人修行,为大众弘扬一心三观、十乘观法、五重玄义、六即之道。法师辩才无碍,出言如泄悬河,堪称为当代四依。南宋淳熙三年,宋高

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岁出家于庐山东林寺,后来住在安徽丹阳的妙果寺。元武宗至大初年(1308),皇帝下诏解散净土莲宗,优昙法师十分恐惧地说: 我承受净土教法将近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宣 化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时,途中见一位老修行在打坐,小鸟在他头上筑巢,衣服都已破了。玄奘法师用引磬为老修行开静。老修行问:你从何处来?玄奘法师答:我从大唐来,现在去印度取经。

弘一法师往生的最后时光

陈慧剑1942年七月初,永春王梦惺居士二度聘请弘公到永春宏法,并寄来旅费,为弘公婉谢,也将旅费寄回去了,一心在温陵养老院安居。到中秋节这天,在开元寺尊胜院讲《八大人觉经》,由广义法师译闽南语。此时,他

玄奘法师到凉州

◎ 觉 悟玄奘法师遍谒了各位大师,广泛吸收了各家的学说,经仔细推求,发现各有所主,按之佛经,有合也有不合,无所适从。因此发誓亲自到西方向人求教疑难之处,同时取得《十七地论》来解众疑,这《十七地论》就是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印光法师辩一心不乱与佛念三昧

念佛修持的最高境界达到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进而往生西方净土。关于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的关系,古德的论述比较少。念佛本身是佛教禅定的修法之一,欲得三昧,必须达到一心,达到一心者,则自得三昧。如莲池说:至于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来果禅师禅七开示录

用功人,以为自己的工夫很好,能可以把得住,坐下来身、心轻安,工夫是清清爽爽的。自己心里以为:好了!我的工夫把得住。在我来说,太苦恼了!梦还没有梦到!对于有功用的人,还可以说是得少为足;但,你要行到得少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序文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