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四弘誓愿之一,这是大乘佛法的原则,净土宗哪能例外。不过学习时,应该知道本末和先后。本就是本宗的经典先弄通,末就是其他宗派的经典后学习。根本都没有弄通,就去学其他的内容,恐怕如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
我们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多元文化并存,多种价值观念碰撞。身处其中,令人莫衷一是,身心不宁。在纷扰的红尘和躁动的内心夹攻下,人们急需一个能安心立命的精神家园。净土念佛法门惠予九法界众生离生死苦、得涅
◎ 崇 恩印光大师一生俭以自奉,厚以待人,凡善信供养香敬,从来不入私囊,助印佛书流通而外,办佛教义赈会、慈幼院等,致力于慈善事业,广种福田。大师早就拟欲归隐,于民国十九年二月住苏州,掩关于报国寺,课余
净 慧关于净土宗,各位都不陌生。因为我们这个居士林主要以修净土为主。想想看,我们这个地方,每天二十四小时,佛号不断,走进来,如同置身于莲池海会中一般,令人感到身心清净。请问:这身心清净来自何方?应该说
净土宗修持法注意事项◎ 弘 一修净土宗者,第一须发大菩提心。《无量寿经》中所说三辈往生者,皆须发无上菩提之心。《观无量寿佛经》亦云,欲生彼国者,应发菩提心。由是观之,惟求自利者,不能往生。因与佛心不
通向极乐之路净土宗概述代自序净土宗又名莲宗,是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之一,是以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净土为方便的修持法门。净土启教,首推《华严》。释迦世尊宣扬大法,文殊、普贤、善财、华藏海众共同发愿往生极乐,此
首先讲“信”,一般的理解是这样子的: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这叫“信”;第二是“愿”:光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你不愿往生没有用,所以还要发愿,愿往生;第三是“行”:光发愿往生,你不修
缘起问题:目前弘法真谛强调太过而俗谛不足,应当加强俗谛世善方面的宣传,否则走向极端,可能最终导致与世俗社会脱节,真谛也弘扬不出去。有人存有如此认识与疑虑。二、净土宗真谛与俗谛的界定1、通常对真谛俗谛的
第七章 净土宗第六十五节 略 史往生净土是大乘各宗的共同愿望。印度中观宗的龙树在所著《十住毗婆沙论》中盛赞念佛法门。瑜伽宗的世亲造《往生论》,立五念法门。中国自汉安世高译《无量寿经》,支娄迦谶译《无量
净土为脱离六尘之清净境界,或无相,或有相,皆诸佛之所受用。其有相者,或名实报庄严土。行者通达禅宗,的的见性,自心等佛矣,然尚未能建立报土--功德开显未备也,只可寄居他佛报土之中。肉身未谢以前,预能神往
净土宗(朝鲜语:정토종/净土宗;越南语:Tịnh Độ Tông/浄土宗),汉传佛教十宗之一。根源于大乘佛教净土信仰,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法门而得名的一个宗派。中国净土宗祖庭是江西庐山东林寺和陕西西
净土宗流传千年以上,普化于现代之全世界,古往今来,念佛的人千千万万,往生之者更是无计其数,然而净土宗根源何处?这个问题,即便是问向一个学佛多年、甚至是念佛多年之人,也会一下懵然无对,少有人能脱口说出答
大多数人提起庐山,立即想起的是庐山的云雾、瀑布以及其难以知晓的真面目。然而佛教历史上的庐山,意义非凡,庐山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寺院,在佛教历史上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位于庐山西麓的千年古刹东林寺,是净土
悟真寺在西安市蓝田县。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高僧净业奉诏兴建,正式称名“悟真寺”。隋唐时代,善导大师正是在悟真寺开创了净土宗,所以这里是是闻名中外的净土宗祖庭。寺依终南山北麓,岩崖峻峭,曲水回
净土宗,是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为目的的宗派。因本宗以称念佛名为主要修行方法,希望藉着弥陀本愿的他力,往生于西方极乐净土,所以又称为念佛宗。中国净土宗从庐山慧远大师倡导净土思想,历经北魏昙鸾、唐朝道绰
佛教在中国,形成了八大宗派,不过在中国影响最大的,还属东晋慧远开创的净土宗,以及达摩祖师的禅派,大多数学佛信佛的人,都与这两只宗派的缘分最深。净土宗,主要以念佛法门为主,我们经常听人说起的阿弥陀佛,就
慧远大师、善导大师把净土修行的方法分为正行和杂行两类。正行又分为读诵、观像、礼拜、称名、赞叹供养等五种,此中又特别把称名作为正业,其他四种为助业,显出称名念佛为最重要。念佛的方法凡有四种:1、专称念佛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禅宗的发展是有各种各样的途径的。但是等到发展到宋元以后,就逐渐的和净土宗有着或多或少的交集。在禅师开悟之后,许多人的心就静了下来,他们的心就归到了净土里面。成佛的目的呀,其实就是做
禅宗是中国化最为典型的中国佛教宗派。主张用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又由于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众生心性的本原佛性为主旨,故又称为“佛心宗”。他渊源于印度佛教,而形成于传统文化之中,于隋唐时正式创立
净土宗是汉传佛教十宗之一。根源于大乘佛教净土信仰,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法门而得名的一个宗派。中国净土宗祖庭是江西庐山东林寺和陕西西安香积寺。众多佛经记载,佛在很多法会中均无问自说,宣讲了净土法门。在
第二章 净土宗白毫观修法述要净土宗修持法门有持名、观想、观像、实相的四种方法,其中以持名最为普遍,而智慧较高者,亦有融实相念佛於持名之中即持名即实相之双融。但因为净土观门境细之故,使历史上许多净业行人
目前的中国佛教,是以净土宗为主流且普遍受到广大信众皈仰、学修的最大法门。因此,净土寺院、念佛求往生者到处都有。但是,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国内的净土宗并不景气,大多数的净土道场以做经忏为主,很少有人提倡
目前的中国佛教,是以净土宗为主流且普遍受到广大信众皈仰、学修的最大法门。因此,净土寺院、念佛求往生者到处都有。但是,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国内的净土宗并不景气,大多数的净土道场以做经忏为主,很少有人提倡
净土宗的主要思想及信仰特点是什么?净土宗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而得名。该宗倡导简易的念佛法门,故又有念佛宗之称。净土宗奉为主要经典的有三经一论,即《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和
日本净土宗的判教论和中国祖师观杨曾文论文提要:联系古代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情况,主要依据日本净土宗创始人源空的《选择本愿念佛集》,对日本净土宗的判教论及所尊奉的中国祖师进行介绍,从一个侧面揭示中日两国佛教
我学佛的因缘是在初进大学时,得了一场大病,病得非常厉害,心里缠绕上许多人生问题。无意间,我接触到一本谈人生问题的书。书是谁写的,现在已记不得,这本书介绍了一点中观思想。大概是说,世上一切事物皆由因缘而
先生号玄非,法名定密,当代着名佛学家。山西洪洞人,1909年生。先后任山西大学、金陵大学、成华大学教授,讲授逻辑学、哲学等。四十年代在成才创建维摩精舍。是当代四川禅林中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我学佛的因缘
赵朴初答:此宗是依《无量寿经》等提倡观佛、念佛以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旨而形成的宗派,所以名为净土宗。此宗分佛陀说的法门为二道,即难行道和易行道。并说别的宗依戒定慧修六度万行,需经三大阿僧祇劫为
净土宗第一祖:慧远大师慧远大师俗姓贾,山西雁门人。是我国净土宗初祖,庐山白莲社的创始者。十三岁时便随舅父游学许昌、洛阳,博通六经、老庄之学。二十一岁时,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宗祖庭是在西安市东南约五十公里的蓝田县境内的悟真寺。悟真寺南山北麓,岩崖峻峭,曲水回环,茂林幽篁,流云飞瀑,自古即有圣坊仙居之称。悟真寺年代久远,其历史可追溯至西晋以前。隋开皇十四年,高僧净业奉诏
净土宗又称莲宗,是中国传统八大宗派之一,唐宋以来,在民众中广为流传,逐渐成为佛教主流宗派,其特色主要有四:一、向死而生古人云:死生亦大矣!生死之事是哲学与宗教共同关注的焦点。列于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
(一)平家之末,京都的大街小巷充满着源、平二氏的武者们争斗的血烟,高仓天皇承安五年(一一七五)春二月,法然上人离开北方黑谷(地名),来到东山吉水,结茅而居,专修念佛,这是净土宗独立的开始。法然上人源空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之最要一关也。(文钞续编卷上第二百零二页复陈慧新居士书)唯有念佛一法,是如来普应群机而说的,亦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所
前日接手书,知诬事已明,送回讲堂。而且于此危险之中,得大相应工夫,可谓因祸而得福。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愿从此后,专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法门,以为在三界牢狱中诸佛子说,则其利益,唯佛能
某君闻其书价甚大,若以千佛图征文石印卖重价,则于理不合。似宜略有微利,则与世有益。以重价卖,则题跋之人,便成利媒。说甚流通,直是求利。又闻彼画之佛,随己意作异相,亦属不法。佛与罗汉不同,罗汉可人各异相
接手书,不胜感愧。光粥饭僧耳。袁闻纯以讹传讹,阁下亦不详察,但随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之例,而为赞叹,殊令人惭愧无地。虽然佛法无量无边,不妨随机而修。譬如大海,谁能一口吞尽。而修罗香象,以至蚊虻,饮于大海
前接手书,知令慈念佛往生,不胜为令慈庆,为阁下悲。虽然,令慈既已超凡入圣,固不宜效世俗人徒作无益之悲伤也。阁下提倡净土,初则令夫人往生,今则令慈往生。足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道在人宏,倡必有和。但以光
汝书与四十元,俱收到。汝之为母之诚,可谓至诚无加。然当以此诚,劝母吃素念佛,求生西方,方为究竟有益之孝。世间习俗为亲谋者,属皮毛上事,尚有加亲之罪(如以肉食奉养为孝),累亲堕落(如临终预为揩身换衣,闲
光乃粥饭庸僧,故所说之话,皆平淡无奇。而二位欲普告一切同人发生正信,用浅近语言契机法,实为妙合时机,利益甚深。现今世乱已极,由于人皆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为无有其事。以故损人利己,伤天害理,杀父杀母,
●问,大儿因本身夙业,与弟子夫妇遗传之关系,缺少慈和,异常偏执。本拟寄托江易园居士教化,家庶祖母虑其路远,倘有疾病,无人料理,不欲令行,故遂中辍。盖亦此子福薄,不得早受善知识之陶镕。然心愿已发,或终有
昨由上海商务印书馆转来汝书,知年当志学,便慕佛道,不胜欣慰。即令商务馆任心白君寄汝文钞一包,以便自看。余送有善根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以迷而不知,反承此佛性功德力,起贪瞋痴,造杀盗淫,以兹沉沦于三
昨接手书,知由自修净业,并令八十二岁老母往生西方,实为能事其亲者。若以此利益,普劝一切眷属,及诸同仁,则其利溥矣。光乃粥饭庸僧,于禅教律密均无所知,唯知净土法门,为我佛一代法门中之特别法门。汝既不愿做
今晨接汝及周善昌书,汝只意想此事之结果,善昌则将光所说灭法之事项,略为表出。幸与光书,不致徒劳招祸。倘与好高务胜之大法师书,决定极力赞成,则纵欲中止,其所费钱费心,已不堪设想矣。光一生不与人共做事,南
昨接古农及汝之书,备悉贵地外道兴盛。汝能舍外道,冀修佛法中净土之特别法门,亦可谓宿有善根。然其自高自大之处,绝不自知。故知虽读佛经,也只是皮毛而已。古农系朋友,凡来信,均称弟子某和南(和南,即稽首,顶
汝父临终如此,又加汝等助念,足可往生西方。现在杀劫尚盛,前途危险。当劝眷属,及与乡人,各各吃素念佛,以求往生西方。否则后世做人,不知又如何苦恼也。汝父光于朝暮课诵回向时,为其称名回向一七,以尽师弟之谊
寄书,乃国光书局,何可言佛学书局。国光乃批印之所,代寄乃彼号正职,无可领情,何用致谢。汝既皈依,当称弟子,后学乃普通之称,亦非用不得,但泛而不切,无所标准耳。时事日非,当勤念佛。无极要事,不得来信。不
光自七月二十六过海,二十九抵申。至有正书局,问及阁下,言尚未归。又有云南来函,今一并寄于有正书局,以待归来青盼。光文钞已印出,尚未发订,恐尚须半月。光又订百部,钱已交完,直待扬州回来再行发落耳。居士饱
世间事要做得无过,均须要尽一番心力。若一不细心,则功少过多矣。光于去秋,始知毒乳杀儿之惨,故于息灾会开示中说。若生大气后,当过一日,待乳之毒性转好再喂。今春以屡闻人言死者病者之多,因作一毒乳杀儿之广告
道不同,不相为谋。彼非弃舍扶乩,不可令其皈依。十月间,有天津一金丹道,写信来求皈依,说得极其诚恳,因彼所问者,多属外道话。光遂说其狂妄,彼便来信大骂。凡此种似是而非之一般人,当与彼绝交(绝交二字下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