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宗法师:极乐国人,眼耳不分
2025-07-20 12:14

见有国土,虽宝重金玉,不得为衣服;珍玩明镜,无议于敷具。斯缘悦于目,不便于身也。身眼二情,岂弗矛盾乎?

什么意思呢?就是有的国土,虽然黄金白玉,很宝重它,很贵重它,很看重它,但即使再怎样看重,它能做衣服吗?珍玩明镜就是种种古董,种种宝物,种种名宝,好东西;无议就是说没有办法用来做,敷具就是铺垫的东西。昙鸾大师怎么能想得起来呢?珍玩明镜就是珍玩明镜,谁想起来拿它作敷具啊?我们就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却不知道我们在娑婆世界所谓的天经地义,到极乐净土通通不是那回事。因为在娑婆世界,围巾就是围巾,谁也不可能拿围巾当项链;项链就是项链,项链也不能当围巾,虽然都是挂脖子上,冬天冷的时候能拿项链当围巾吗?不行,对不对?大家觉得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所谓土石草木,各有定体,怎么可能你是我、我是你呢?

珍玩明镜,无议于敷具。斯缘悦于目,不便于身也。斯缘,缘就是指这些东西在这种状态情况下;悦于目,眼睛看上去好看,但是不便于身,就像金项链,虽然好看,但是做衣服不行,这个古董好看,但是做敷具不行:这就是悦于目,不便于身也。

身眼二情,岂弗矛盾乎?这样的话,身和眼两种情感不就矛盾了吗?眼睛看着舒服,其他五根就嫉妒了,这是一种拟人的说法,就说六根,眼睛是以色为食,它也要吃东西的,要养眼,什么叫养眼?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养眼;也要养耳,听了美妙的音乐,耳朵会舒服,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都要有它所相应的食品,相应的对境,然后对它有好处,能够滋养它。眼睛有的吃,我耳朵还没听着呢,光眼睛好看,我还没享受着呢,这样不就有矛盾了吗?这两个就吵嘴了。眼睛,就你得着了,你看了好看的,但是没有声音。好,出了美妙的音乐,耳朵舒服,耳朵听着了,眼睛又不服气了,就你听,那我怎么没捞着好看的?这样就有矛盾。就是说能满足一根,不能满足另一根,我们把它们当作六个人来说,就有矛盾,就要吵嘴。

像我们开车,灯就是灯,方向盘就是方向盘,刹车就是刹车,油门是油门,有好多部件,开的时候搞得手忙脚乱。如果这个灯既是灯,又可以当方向盘,又可以当油门,又可以当刹车,那多好呀!要亮的时候,一打开就亮了,要转方向,它就转,这不就是互用了吗?但现在,在娑婆世界,还没有找到这样互用的东西。

是故愿言使我国土,人天六情,和于水乳,卒去楚越之劳。所以七宝柔软,悦目便身。法藏菩萨就发了这么一个愿。

人天六情指六个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意,配对色、声、香、味、触、法,所谓六根对六尘而生六识,这六识好像有情感的,叫人天六情。和于水乳,它们非常地和合,如同水放在奶里,奶放在水里,都分不开的。菩萨这种境界,在正报的身体上体现这一些,就是一般讲的菩萨证悟无生法忍,所谓六根互用、六根互通,怎么叫六根互通呢?我们的眼睛只能看,而观音菩萨的眼睛就可以当耳朵用,也能听,鼻子也可以当舌头来讲话,舌头也可以当眼睛,舌头伸出来,都能看见东西,所谓千手千眼,手上也有眼,不光是千手千眼,也有千手千耳,手上不仅有眼,还有耳朵,能听到,能看见,也能闻,这叫六根互用,每一根都可以有其他根的作用,就是全功能、全方位、都可以这样用,这是菩萨正报的一种功能作用。

到极乐世界,所有一切万物,都能让我们六根自然得到这样的受用,这就不会有矛盾。刚才我们说了,眼睛看了觉得好,想用的话,啪马上就用上了,就是身体也能用得上;想听,马上有音乐给你听。在娑婆世界,那就不行了。你看高山大海,看上去心胸壮阔,眼界也高远,但是养眼不便身,一出门,挡住了,高山看看可以,要你走路,还要挖隧道,这就不便于身,出行不方便。绿树红花,眼睛看着很好,但能吃吗?不行。

卒去楚越之劳,这是什么意思呢?楚国跟越国是两个敌对的国家,你要跟楚国好,越国就不高兴;你要跟越国好,楚国就跟你有仇,所以你夹在中间就很为难。就说这些物品也是一样的,如果让眼睛感到舒服,耳朵就有意见;让耳朵感到舒服,眼睛就有不足,这样不就矛盾了吗?但在极乐世界,所有一切万物不会这样,眼睛看着舒服,耳朵还能听着舒服,舌头还能尝着舒服,身体碰到它还柔软,还舒服。比如我们看见这一盆草,这盆草颜色很漂亮,很舒服,光是颜色吗?耳朵呢?它马上放出美妙的音乐给你听,鼻子呢?它放出香让你闻,这是眼、耳、鼻;舌头呢?它马上长出果子,让你吃起来舒服、美味,这是舌;身体碰它以后非常柔软,让你感觉像衣服一样很柔软,很舒服,然后只要脑子一过,在意识当中形成的概念让你清净,也舒服,这个就是宝啊!娑婆世界没有这个。

所以七宝柔软,悦目便身,既让我们的眼睛感到愉悦,也让我们身体很方便。

选自:《往生论注讲记》第36讲视频

注:因编辑需要,文字略有改动。

End

把极乐世界的莲花念出来

净界法师在宋朝有一个越国夫人,这个《净土圣贤录》有讲到。这个夫人福报很大,她领着一群婢女一起共修。有一天发现有个婢女懈怠,几天都不来参加共修,夫人就把这个婢女叫过来,就诃责了一下:你这么懈怠,你这个往

无需怀疑极乐世界之实

◎ 印 光 【原文】世间所有,若根身即吾人之身。若世界。即现在所住之天地,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世界)、别业(根身)所感。皆有成坏,皆不久长。身则有生、老、病、死,界则有成、住、坏、空。所谓物极必反

印宗法师

◎ 袾 宏【原文】六祖既受黄梅心印,隐于屠猎佣贱一十六年。后至印宗法师①讲席,出风幡语②,印宗闻而延入,即为剃染,礼请升座说法。人知六祖之为龙天推出矣,未知印宗之不可及也。其自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

对治中国人通病的佛法

◎ 太 虚佛如一个大医生,能善知一切的方药,遍医一切的病症。又如一个医剂师,能采集一切的药材,配成一切的药品。佛法如一部大医书,种种的病理医方,无不载明。又如一爿大药铺,种种的药材药品无不备蓄。但医药

李炳南:孝是中国人的根性

中国的古训夫孝德之本也百行孝为先这一类的话很多,不能枚举,只就这两句上看,便知做人的根本是个孝字。父母活著的奉养,死了的丧葬,都要尽上十二分力量去办,这也不算完事,还得永远的祭祀,才觉孝道无亏。佛教讲

李炳南:极乐真诠

极乐真诠李炳南居士讲述民国七十五年元旦在慎斋堂讲弟子吴碧霞敬记┌二种生死┐(甲)无众苦┼六道轮回┼三僧劫─┐└求法困难┘│┌深信├┼切愿┌一生解脱┐│└力行(乙)受诸乐┼一生安养┼七日成功┘└诸佛护念

李炳南:为什么称极乐世界为莲邦?

为什么称极乐世界为莲邦?极乐世界莲花最为微妙特殊,所以称为莲邦。今天中国以梅花为国花,日本以樱花为国花,称梅称樱就可以代替国名。

刘素云:今生的任务就是去极乐世界

念佛法门我们这一生遇到了,你是福报大,你是运气好,就看你知不知道珍惜,你遇到了如果你又错过了,那就太遗憾了。因为什么?你遇到这个法门就是说你机缘成熟了。什么机缘?成佛的机缘。我们修行人不就是要成佛吗?

佛教为何吸引国人——节选

余秋雨佛教的第一特殊魅力,在于对世间人生的集中关注、深入剖析。其他学说也会关注到人生,但往往不集中,不深入,没说几句就滑牙了,或转移到别的他们认为更重要的问题上去了。它们始终认为人生问题只有支撑着别的

胡小林:想到极乐世界,但睡眠太多怎办?

这就是习气。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你看我们这些男孩子,见女孩子就起心动念。你学了多少年的佛,佛在经上讲过这个故事。一小和尚在山上跟老和尚学佛,学了十年了说,师父,我成就了。下山了,下山见一小姑娘,不

从四个要点带你领略美妙的极乐世界

星云大师《阿弥陀经》里描述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理想国:庄严、清净、美妙的极乐世界! 修学净土法门的,都希望往生后能去西方极乐世界,佛在《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佛经》,也用了大量篇幅描绘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

由人间净土法尔自然皈命极乐净土

由人间净土法尔自然皈命极乐净土◎ 姚冬梅净土,顾名思义就是指清净的刹土。人间净土就是要在人间建立清净的国土。这种观点似乎很让人向往、振奋。然而,仔细思维,却是站不住脚的,何以见得?首先,要建构净土,就

沈家桢:金刚经与极乐世界的关系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沈家桢:《金刚经》与西方极乐世界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念佛不分圣凡

念佛不分圣凡◎ 印 光【原文】念佛不分圣凡。圣指三乘,即声闻,缘觉,菩萨。凡指六道,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但天以乐故,不能念者多。三途以苦故,不能念者更多。修罗以瞋故,亦不能念。惟人最易

雪漠:一味,不分你我的智慧

一味,不分你我的智慧这时候,你已经没有任何的分别心,你再也不会根据个人喜好而有区别地待人接物,就像阳光普照万物时,不会因为这个人聪明就多给它一点阳光,那个人愚痴就干脆不照耀他。你也不会再把自己当成生命

中国人辟邪的宝物,水

水推崇为五行之一、三官(指道教所奉的天官、地官、水官)之列,人们对水的敬畏几乎达到了与天地并重的程 度。与此同时,水之于人,在提供饮用、灌溉及舟揖之利等外,还是施用范围最广、神通最多的法宝之一。首先,

林克智:通向极乐之路 经籍大观 净土五经一论介绍

通向极乐之路经籍大观净土五经一论介绍《无量寿经》及其注疏《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凡2卷。全称《佛说无量寿佛经》,又称《双卷经》、《两卷无量寿经》、《大无量寿经》、《大阿弥陀经》、《大经》,为净土宗

林克智:通向极乐之路 净宗之理

通向极乐之路净宗之理修行中的难行道与易行道佛教有许多法门,但都必须经过修行,才能证到道果。据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所说:此世界修行有二种: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在于五浊恶世,于无量

林克智:通向极乐之路 附录

附录莲池大师的西方愿文明莲池大师所着的愿文,是净土宗同修最适用的愿文,全文为: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

林克智:通向极乐之路 行持方法

通向极乐之路行持方法漫谈念佛念佛是净土宗的主要修持方法。《观无量寿佛经》有: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华。《楞严经》卷5载:我本因地,以念佛心,人无生忍。《起信论》说: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

林克智:通向极乐之路 净土宗概述——代自序

通向极乐之路净土宗概述代自序净土宗又名莲宗,是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之一,是以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净土为方便的修持法门。净土启教,首推《华严》。释迦世尊宣扬大法,文殊、普贤、善财、华藏海众共同发愿往生极乐,此

林克智:通向极乐之路 后记

后记早几年,我一直忙于《净土宗词典》的资料整理与编撰工作。其间,也写成部分工作手记式的资料性文字,发表于佛学论文集或佛教杂志中。师友与净宗同修们看到以后就说,这些文章对他们来说太有用了,希望我能多写一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筹建“极乐世界苑”的设想

生活中的佛教筹建极乐世界苑的设想总则本苑是一座园林式的建筑。依山傍水,环境清幽,房舍古朴玲珑,四围花木成荫,并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错落其间。不仅是老人休养终老的好地方,也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一、宗旨:

宽见法师答:极乐世界的众生有六根和心意识吗?

弟子:极乐世界的众生有六根和心意识吗?宽见法师:心意识当然有,什么样的众生都有心意识啊。除了佛转八识成四智,成佛之前呢都有八识,成佛之后呢,转八识成为四智。六根呢?六根也有,成佛你六根互用了嘛,只是跟

林克智:通向极乐之路 序

通向极乐之路序昌臻法师佛所开示的一切法门,均为使众生破迷开悟,了生脱死,圆证菩提。法法平等,本无高下,不过,由于时节因缘不同,众生根机各异;如同治等,必须对症用药,方能获致良效。时际末法,一般众生善根

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是什么

最主要的障碍是两个:五逆和谤法。一、五逆,一般能做的人不多,尤其佛弟子,很少去做五逆的;但很多佛弟子,对谤法的业很容易造。一般人、外人还不太容易造谤法的业,不信佛的人,不一定会谤法。但是很多人信了佛,

往生极乐世界的三福是什么

净业三福指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者所必修之三种净业,亦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之净业正因。1.世福,又作世善。为世俗本来存在之孝悌忠信等善法,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2.戒福,又作戒善

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有哪些

首先你一定要信,你若没有信心,那你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没有缘;既要信自己,又要信他;既要信因果;又要信事理。1、信——自己你要信自己一定能生到极乐世界去。你不要看轻自己说:“喔!我造了很多罪业,我无法

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有什么区别?

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根据佛教的说法,世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这个世界的教主即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为释迦牟尼佛教化的的三千大世界

净宗法门法语:用自己的念力调整自己的身体

信心危机。今天整个危机的核心就是信心,对古圣先贤不相信。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感应,出现现代这新一批年轻的量子力学家,把阿赖耶的三细相发现了。这是给大家一个信心,有科学证据,这个不是假的。说万法皆空,现在科

净宗法师讲解戒善

问曰:念佛之外,戒善等一切行,何故不论?答曰:一、法本如是。弥陀本愿,唯说念佛,不说余一切行故。此超世本愿,诸佛尚且不及;唯咨嗟共赞彼佛名号,不赞余一切等;又岂容凡情些子分别哉!二、法不别说。如禅宗自

迦毗摩罗详解极乐世界的意思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国土名,因其国只有快乐而无痛苦,故名极乐,也称净土、乐邦。佛教认为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佛土(世界)无穷无尽,每一佛土中都有一位佛在那里教化众生,极乐世界即是这无穷无尽世界中

唐密真言宗法器羯磨杵

开口十字金刚杵乃唐密真言宗法器一种,梵名叫“伐折罗”,原来是古印度的兵器,后来被密教吸收为法器。印度古代传说,有位钦酪的仙人,他死后骨头变成了金刚骨,帝释天用它制成了金刚杵作为兵器。十字金刚杵又称羯磨

极乐世界有哪四土

(一)凡圣同居土者,娑婆世界虽属秽土,亦有佛菩萨二乘圣人同生其间。然凡圣所见之境,与所受用,天渊悬殊。西方约带业往生之人论,则生凡圣同居土。然此土清净微妙,如《弥陀经》,《无量寿经》所说。此土虽属带业

极乐世界为何又称安乐国

安乐国是极乐世界的另一个称呼。极乐世界又被称作安乐、安养、清泰,这些都是极乐世界的表述。“安”,怎么叫安?极乐世界能够令我们安心、安乐,那里没有种种的苦难。“乐”, 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贪、瞋、痴三毒,没

极乐世界的莲花是怎么来的

「欲言是主,则能含十方叁世无量慧;欲言是伴,则唯是如来正觉。欲言是一法,则此中出无量法;欲言是无量,则亦一句名号。奇奇特特,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之法」,勉强说个名字叫它做奇特法。

极乐世界的功德有什么

根据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言,极乐世界可以说最为适合众生的根机。我们只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生起菩提心、回向功德、发愿往生,并且断除了诽谤佛法与五无间罪,就一定会往生。一旦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将永远从痛苦的轮

极乐世界的天人和菩萨有何差别

净界法师: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多佛学院的同学问我,说这个愿里面什么是国中天人、国中菩萨、国中声闻?我看过所有的批注,不管是古代的祖师、现代的大法师批注,从来没有在这个地方解释过,好像这个文字不存在一样。后

极乐世界为什么名为极乐

极乐世界是涅槃境界,既无分段生死,也无变异生死,是故往生即是成佛,即受佛之涅槃大乐。佛乐即是涅槃大乐,涅槃大乐,唯佛所受。不论何人,一旦往生极乐,皆受涅槃大乐,受涅槃大乐即是成佛。“无有众苦”即是“无

极乐世界有没有品位差别

极乐世界真的没有九品吗?如昙鸾大师往生前交代“九品净业,不可不修”;善导大师也在其他著作提到过“九品”的字眼,如《法事赞》说“九品俱回得不退,阿鞞跋致即无生”“十方如来舒舌证,定判九品得还归”。《般舟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极乐依正第一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卷上(并序)念佛三昧称为宝王者,盖于一切三昧之中最上三昧者也。首独唱于庐山,后遍流于天下,历代所修往生非一,著文于世,证验良多,自昔至今富于编简,若禅若教无不尊

彻悟大师开示:拥有十种信心能往生极乐

《彻悟大师遗集》 :“修净业者,应有十种信心:一信生必有死,二信人命无常,三信轮回路险,四信苦趣时长,五信佛语不虚,六信实有净土,七信愿生即生,八信生即不退,九信一生成佛,十信法本唯心。修净业者,能具

中国人供奉最多的神明—财神

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神明之一,关于财神的起源,现在已经难以考证,至于财神的分类,更是多样繁杂,因时因地的不同,所祭祀的神明也而有所不同,一般认为有所谓的“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范蠡,“武财神”

为什么禅法最适合现在人、尤其中国人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有时候菩萨喜欢先静、“以静慧心”,在比较稳定的心态当中观察、这叫静慧心。我们认为、一般是啥都不想叫静慧,实际不是、是在比较稳定的心态当中观察!心乱的时候观察不到。这个“静”是指心

张秉全:读诵法华,是往生极乐之最佳助行。

读诵法华,是往生极乐之最佳助行。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纯全收,上至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如华严会上善财童子及华藏海众,有的已破四十一品无明,证等觉菩萨高位,末后,普贤菩萨尚教彼等发十种大愿,修行此十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