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宗法师:念佛人着魔的原因
2025-07-20 08:34

念佛人诸佛护念、菩萨拥护,但是为什么现实当中真是有人也在称佛名号,但也会出现着魔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原因是他对佛法没有真知正见。比如说念佛,是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如果想求神通感应,想超过人家,显示自己有修行、有本事,或者以急躁的心想念佛达到某种功夫,如何如何,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往往会出现偏差。如果他内心完全任凭这尊佛,知道仰凭佛的誓愿、念佛一定往生,一心求生极乐世界,把自己整个投放在阿弥陀佛的大光明当中,没有任何障碍。

如果出现障碍,是他的知见问题,往往求神通、求感应,或者躁妄心,急躁地要达到某种境界,这样可能会出偏差。每个人生生世世都有很多业障,佛菩萨对我们是正确地感应,可是你的想法偏离了佛的正知正见,被过去的冤家知道了,他有他心通,就飞精附体了,给你感应了,见佛见光见花了,唉,我见了佛了。如何如何,上当了,被控制了,牵住鼻子了,这样就可能入魔道,障碍就来了。我们所讲的是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无疑,心中信顺,这样不可能有任何问题。

End

印宗法师

◎ 袾 宏【原文】六祖既受黄梅心印,隐于屠猎佣贱一十六年。后至印宗法师①讲席,出风幡语②,印宗闻而延入,即为剃染,礼请升座说法。人知六祖之为龙天推出矣,未知印宗之不可及也。其自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

李炳南:佛教有何原因要分宗派?自古以来有分几宗派?

问:佛教有何原因要分宗派?自古以来有分几宗派?(庄庆贤)答:佛法无量,门类繁多,如天有日月风云,似地有山海草木。人无绝世之资,何能遍学遍通,必不得已,故有择类专一之举,如世学之设专科然,于是而宗派出焉

李炳南答:广大之宇宙是何原因造成的?(妙元)

问:广大之宇宙是何原因造成的?(妙元)李炳南答:来函中言,常与朋友谈佛,每遭不易解李炳南答,故来质问。居士学佛未久,何能先谈此等问题,莫若埋头读书,到时自能明了。就以此问而言,详细则连篇累牍,简要恐不

刘素云:为什么念佛功夫不得力?有四个原因

不管修学哪一个宗派,修学哪一个法门,都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大家所知道的净业三福。从我们净宗来说,老法师为我们提出了五个修学科目,那就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这是老法师给

性情疏懒的原因

◎ 生 西纵然是胸怀宽广之人,如果性情疏懒,那么很多事情也不可能圆满成办,就像海底之石一样无利无害,此也是放逸所生之过失。有些人胸怀宽广、心胸大度,对事情的得失并不斤斤计较。他人骂他几句,或当面指摘其

现代人学佛不得力的原因

◎ 元 音 现在的人学佛不得力,有多种原因,大概分起来,不外下面几种: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第二、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

寿命变长变短的原因

◎ 禅 心依照《中阿含经》,很久以前有轮王出世,名叫顶生,奉持斋法并修行布施,国中有贫困的人就给他财物,后来经历很长时间,然而国中还是有贫穷的人,又没有给他财物,因穷就偷盗别人的财物,被主人捉拿捆绑,

贫苦及多病的十种原因

贫苦及多病的十种原因贫苦的十种原因1、亲自窃盗他人财物。2、教别人偷盗。3、看见别人偷盗,加以称赞。4、看见别人偷盗,心生欢喜。5、侵犯或剥夺圣贤维生的物品。6、减少或撤走父母的维生物品。7、看见别人

贵贱贫富的原因

大安法师 因果的法则是决定不虚的。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人活在这个世间上,为什么有的贫穷,有的富贵?社会地位有的高贵,有的低贱?有的坎坷痛苦一生,有的非常安逸快乐一生

读《金刚经》得财富无量的原因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

修命难以成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今天的道人不懂道家真正的修命之法,不得不走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修行道路。一类人是修炼那些随处可见可学的道术,可这样的道术,却很难修成正果;另一类人的修炼,迷茫于难遇的修真法门。1今天人们知道道门崇尚修命

人为什么会做梦?原因不外乎这五种

佛法论梦之起缘,约分为五:一想,二忆,三病,四曾更(经验影像),五行引起(未来事实)。梦之起作用者,乃独头意识,亦称独影意识。相当于心理学上之潜意识。意识具分别明了功能,独头意识乃意识之影子。独于睡眠

宋美龄活到106岁原因

一般女性40岁以后,皮肤开始变黑,嗓门变粗,腰围增加,肚子凸起。然而,宋美龄60多岁时,仍然身材适中,体重始终保持50公斤左右。她的肌肤依然白净,柔软润泽,青春焕发,光彩照人。80多岁,面容依然姣好,

太极拳常见膝关节疼痛原因

膝关节是人体下肢支撑身体最重要的关节,太极拳运动虽不是激烈的体育运动项目,但由于练习过程中要求身体放松下沉,下肢松胯屈膝,经常有一腿支撑重心,所以对腿部力量的要求很大,膝关节的正确锻炼则更要。  一、

雪漠:事部瑜伽有作用吗?做事非常愚痴是啥原因?

◎陈亦新:您认为事部瑜伽有作用吗?●雪漠:当然有作用。当你还没有真正契入空性时,你必须借事部瑜伽来净障、生起信心、集聚资粮,用宗教仪式净化你的心。这时,世俗中的许多东西还会污染你的心,你就用事部的那种

有些人做事为啥屡屡失败?佛剖析原因

【经典原文】(佛言):睡眠集会之为事,又懒惰而不精进,忿恚为自之标识,此是败亡者之门。--《经集》【白话解】天神请问:请教为何有人生活中会遭受失败甚至毁灭,请世尊告诉我们,关于他们遭受失败甚至毁灭的原

因陀罗:学佛的原因是什么

佛不是神仙,佛也不是救世主。佛是全知,但不是万能的!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我们能够回归宁静、光明、智慧的本心;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众生能够究竟解脱,能够离苦得乐。学佛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读经也不是高深莫测

六祖惠能之后衣钵不传的原因是什么

相传在禅宗创立时,佛祖赐给摩诃迦叶两件宝物,一件是紫金钵盂,另一件就是木棉袈裟,那时候,佛门弟子一般是依靠布施和乞讨为生,经常居无定所,风餐露宿,而佛祖传下的这两件“温饱”器物倒也非常的实用。公元52

立三藏原因

大乘庄严经论卷四亦举出设立三藏之九种原因,即:(一)为对治疑惑,故设立修多罗。(二)为对治受用之二边,即令远离乐行之边、苦行之边,故设立毗尼。(三)为对治自心之见取,故设立阿毗昙。(四)为说三学,故设

经常随喜赞叹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随喜的对象不仅仅是诸佛,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对他们一丝一毫的善举也要表示随喜。我们不仅对诸佛菩萨所有成就的一切功德表示随喜。对一切众生的善行或幸福也要由衷地欢喜,由衷地随喜赞叹。随喜赞叹的内容是一切

广钦老和尚讲解:修“忍辱波罗蜜”的原因

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2、有功夫的人,耳朵不听人的是

耕云:真心被六尘所覆盖的八个原因

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尘所覆盖,主要由于我们没有认知它、肯定它、珍惜它,其错误原因如下:一、为形所役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就是为这个肉体服务,我们所有的念头动机,都是根据肉体产生,

净宗法门法语:用自己的念力调整自己的身体

信心危机。今天整个危机的核心就是信心,对古圣先贤不相信。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感应,出现现代这新一批年轻的量子力学家,把阿赖耶的三细相发现了。这是给大家一个信心,有科学证据,这个不是假的。说万法皆空,现在科

净宗法师讲解戒善

问曰:念佛之外,戒善等一切行,何故不论?答曰:一、法本如是。弥陀本愿,唯说念佛,不说余一切行故。此超世本愿,诸佛尚且不及;唯咨嗟共赞彼佛名号,不赞余一切等;又岂容凡情些子分别哉!二、法不别说。如禅宗自

戒杀的原因是什么

不杀生是佛门中的根本五戒之一。根本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门中的不杀生,包括一切众生——有情识的生命。为甚么呢?因为佛门的基本观念,是众生平等,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既然众

唐密真言宗法器羯磨杵

开口十字金刚杵乃唐密真言宗法器一种,梵名叫“伐折罗”,原来是古印度的兵器,后来被密教吸收为法器。印度古代传说,有位钦酪的仙人,他死后骨头变成了金刚骨,帝释天用它制成了金刚杵作为兵器。十字金刚杵又称羯磨

二祖断臂的原因是什么

魏朝邺中神光(慧可)大师,学问义解当世第一。达摩大师从印度来,神光大师到少室峰去,要拜他为师。达摩大师面壁坐著,却不和他说话。有一天晚上下大雪,神光大师站在庭院中站到天亮。雪都积高到超过了膝盖,达摩大

持咒不灵的原因有哪些

一、【怀疑心、起恶心、不诚心】,有这三种心,持咒必不如愿。什么是起恶心呢?就是害众生之心。恶心尚且如此,做恶事当然更不好了,比如杀生、邪淫、偷盗等这些统统包括在里面。二、【吃肉、喝酒、吃五辛、淫欲、在

投生畜生道的原因有哪些

过去生在人道造了中品的十恶业,会直接堕落畜生道。一身行恶,二口行恶,三意行恶,四从贪而起诸恶,五从嗔起诸恶行,六从痴起诸恶行,七毁骂众生,八恼害众生,九施不净物,十行于邪淫。亦或多生业熟而忽牵其报,他

禅七原因

为什么是「打七」?不「打六」、「打八」呢?有两种说法:一、打七是要打我们的第七识末那识。第七末那识是轮回的祸首,因为它执着现前虚妄的身心为自我,安于此三界牢宅而不思脱离,所以修行即要破除此第七识达到

朝圣的原因都有什么

朝圣要求我们离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喜欢旅游,四处去游山玩水,可能比我去过的圣地还要多。朝圣就是抛开自己生活中的一切琐事和内心的挂念,然后加入朝圣之旅的行列。朝圣同时也是在帮助我们去更好的

附体的原因是什么

附体大致分为:精魂鬼魅附体;神祗附体;天魔附体三大类。这三类附体的情况,其原因也是多样的,也有相通的原因和各自不同的原因。精魂鬼魅附体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宿债恩怨”,宿债就是过去世与那些精魂鬼魅有彼此

不净观修持原因

佛教认为,修持禅观,获得解脱,必须首先断除贪淫,否则不能得到成就。如《楞严经》中,佛祖释迦牟尼嘱托弟子阿难:“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

陈星桥:法难形成的原因影响及其启示

法难形成的原因影响及其启示二千多年来,佛教以其慈悲、和平的形象,充满智慧的教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的传播,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这是令广大佛教徒感到自豪和欣慰的。不过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佛教在各

阿难为什么是最晚得道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阿难陀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是一位对佛经传播起到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一位很有名望的佛教人士。作为释迦牟尼的常随侍者,不仅侍奉佛陀二十七年,而且充分发挥了他强闻博记的特长,凡是佛陀讲过的佛经,多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念佛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要离轮回

轮回就是你的痛你的苦,很痛很痛很苦很苦,没完没了你找不到希望就因为轮回。如果看不到具大苦聚集的轮回,那就不会想出离也同时也不能真正知苦。只是想要靠一时感情想要那份坚决的出离心一心不乱念佛是很难得到的,

禅宗思想:贤宗法师:参禅是参什么_什么是禅定

佛学中的参禅是参生死,普通人参禅可以参生活百态。参禅需要每天坚持,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把自己所纠结的事情放一遍,比如今天自己和谁吵架了,为什么吵,自己讲了哪些不适合的话,接下来怎么办其实就是在静坐的时候

禅宗思想:贤宗法师:禅其实很简单,吃饭睡觉都是禅

禅给人的第一感觉可能是空旷、萧远,让人想起清静的早晨、幽静的落幕,空谷中清脆的鸟鸣,也会想起陶渊明的诗、王维的画。的确,中国古代文人的诗文画作中往往带有深深的禅意,如宋代大儒周敦颐的《题春晚》:花落柴

赵朴初答:阿育王弘扬佛教的原因是什么?

赵朴初答:摩揭陀原来是释迦牟尼教化的根据地。佛教最初就得到摩揭陀国及其邻国国王们的支持,阿育王的祖父笈多王也是一位佛教的护持者。这个事实反映着当时印度的刹帝利(国王)和婆罗门(僧侣)的冲突,而且,据我

禅宗五家:临济宗:临济宗法脉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葉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

禅宗五家:曹洞宗:曹洞宗法脉

曹溪慧能青原行思石頭希遷藥山惟儼雲儼曇成洞山良价云居道膺投子義青芙蓉道楷鹿門自覺宗鏡宗書少室常潤大覺方念雲門圓澄瑞白明雪破闇淨燈古樵智先碧岩祥傑仁壽德峻吉堂智光彌性峰屏卓然慧達東初鐙朗慧空聖嚴。自初祖

禅宗五家:云门宗:中国佛教云门宗法脉传承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天竺第一祖摩诃迦叶尊者第二祖 阿 难 尊者第三祖商那和修 尊者第四祖优婆鞠多 尊者第五祖 提多迦 尊者第六祖 弥遮迦 尊者第七祖婆须蜜 尊者第八祖佛陀难提 尊者第九祖伏驮蜜多 尊者第

紫云居士:浅说三界轮回与无法回净土的原因

浅说三界轮回与无法回净土的原因药师山紫云居士前言每当同修说起:「某某同修修行很好,怎么会中风?」或「某某同修怎么会车祸?」……。或当事者常会抱怨:「这种事情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菩萨为何不保佑我?」家眷

净土经论:佛说获得财富的原因

财富是一个人福德的果报,佛教并不反对人拥有财富,相反佛教中对于福德是支持大家去拥有的。《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资生业等,皆顺正法。智度论十九曰:正命者,一切资生活命之具,悉正不邪。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拥

印光大师:佛说净土法门之原因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者,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岂有他哉。无奈众生,根有大小,迷有浅深,不能直下畅佛本怀。因兹随机设教,对病发药。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于一乘法,

净土旨归:念佛人多往生人少的四大原因

我辈修行人所以成就不大念佛人多往生人少,有四种较突出的障道缘须引起行者警惕:1、任务观念佛诵经只为完成功课而用心。不知如何亲身体证佛自心之法;功课结束后,不知如何念佛;日常生活又不知如何用心观照。有任

净土因果:放生问答:夭寿的原因

常听别人说:夭寿这两字,不知其义?夭寿是如何构成的?夭寿就是出生后,生命活得不长,不以正常死亡年龄而死亡,这叫做夭寿。夭寿死法千奇百态,举例不尽。不该死亡的年龄因而死亡,佛法称之为业报,业报是因果的现

净土旨归:发不出厌离心的原因

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中,愿的本质内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为什么要厌离娑婆?这里有几个概念要了解清楚。印祖用一种非常有表现性的文句来说,厌离娑婆,就好像一个监狱里面的囚犯,希望赶紧出离牢狱一样。我们就是

净宗法脉: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简介

宋永明、智觉、冲玄、延寿大师,莲宗六祖也。钱塘王氏子,知税务,多用官钱,买放生命,罪当死,临刑,钱文穆王使人察之,色不变,命释之。遂出家,参天台韶国师,发明心要。以宿愿未决,登智者岩,作一心禅定与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