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宗法师:如何看待短期出家?短期出家如法吗?
2025-07-20 08:37

问题:

南无阿弥陀佛。如何看待有的寺院举行的短期出家?这样如法吗?

净宗法师:

有的寺院如何举办短期出家,我们不了解,不评论。至于说短期出家如法不如法,这要看怎么理解,定的什么标准。

短期出家其实不算出家。

因为真正的出家,是发一辈子的心,叫尽形寿;只发心出家几年或者几个月,或者是一段时间,当然在发心上就是不对的。

再者,出家必须受戒,如果没有受比丘、比丘尼戒,当然也算不上一个完整的出家人,就是手续上还不完整、不完善;戒体、僧格也没有建立。

有人以为短期出家就是僧宝,就是福田,就是完整的出家人,其实还是不够格的。

但是,有些信众有出家的愿望,或者想体验出家的生活,但因为自己目前的条件还不能全身心地去出家,而又想感受一下;这个时候,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而举行短期出家,这应该是如法的。

这种短期出家,本质上来说,就属于居士、在家人去感受出家的生活,类同于受八关斋戒。

但八关斋戒并没有要求剃头、穿僧衣,所以,应该说短期出家比八关斋戒更加严格。

为了满足信众这方面的信仰需求,有不少寺院不管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有这种做法和制度,这对于增长信众的善根也有正面的作用。

◇有不少人通过短期出家,对寺院的生活、出家的意义、人生的方向有了更好的理解,从而转入正式出家。

当然,要进入正式出家,必须完善正式出家的手续,必须受具足戒。

◇也有些人很想出家,但是担心自己适应不了,比如寺院里要起早啦,规矩比较严格啦,能不能跟大众和合相处啦

通过短期出家,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发现自己也能做得来,他心思就安定了,就敢发心出家了,这也是有的。

所以,短期出家还是有它的意义。

好,南无阿弥陀佛。谢谢。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宗18

End

印宗法师

◎ 袾 宏【原文】六祖既受黄梅心印,隐于屠猎佣贱一十六年。后至印宗法师①讲席,出风幡语②,印宗闻而延入,即为剃染,礼请升座说法。人知六祖之为龙天推出矣,未知印宗之不可及也。其自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

佛弟子如何过一个如理如法的新年?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那么佛弟子过年怎么过才如法?1一切转为道用过年期间,人人都会在这段时间重视亲友之间的交流,所以应酬无法避免,佛子应该把这些世俗之缘转为道用。如果觉得应酬是在浪费修行时间、耗费金钱

陈兵:发现“上师”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应该怎么办?

问:一个朋友认识了一个上师,道理讲得非常令人尊重,后来又发现这个上师还有神通,她就皈依这个上师。但后来发现这个上师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并要求她做她不愿意的事情,她应该怎么办?答:选择上师这件事情,在密

佛教如何看待欲?一味禁欲能成佛吗?

社会上的人普遍认为出家人是禁欲主义者。所以,年轻人听到学佛不免有几分畏惧:学佛后能否结婚?能否继续常人的生活?似乎学佛后就要到深山里与世隔绝,世上的一切都不能拥有,不能享受,很多人因此对学佛望而生畏。

雪漠:如何看待佛教流派?契入大手印是不是很难?

◎陈亦新:您如何看待佛教流派?●雪漠:佛教各派有许多不同的见解,因为见地的不同,才形成了流派。而不同的流派,又促成了佛教的繁荣。许多流派争来争去的,其实是一个东西。比如面对一个挂毯,有人看到了正面,有

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37[海口]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三十七集)2004/11/30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档名:52-115-37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谈到整个修身从六个方面著手,从「言忠信

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31[海口]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三十一集)2004/11/28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档名:52-115-31我们刚刚提到「修身」当中第二个重要的科目,就是「行笃敬」,我们的行为

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39[海口]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三十九集)2004/11/30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档名:52-115-39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提到了处事应该有哪些原则,就是要以道义

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38[海口]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三十八集)2004/11/30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档名:52-115-38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早上提到了处事应该有的原则,就是要遵循道义

宽见法师答:如何如法地放生?

弟子:我们放生爱放带籽的鱼,因为一条相当于很多个生命。我们就让卖泥鳅的人去给我们找怀孕的鱼宽见法师:就这样放生吗?你知道,因为你这句话,有人就知道你就喜欢这种带籽的鱼,就会专门去捕这种鱼,无形中就形成

如何如法斋僧

斋僧的功德是很大的,很多的法师都是开示过的,近代禅门宗匠虚云老和尚云:“佛、法二宝,赖僧宝扶持,若无僧宝,佛法二宝无人流布,善根无处培植,因此斋僧功德最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如法斋僧呢?诸事,发心为

如何看待密宗显宗的区别

区别在于如何达到“身口意”与佛相同的途径上。显宗认为只要按照那些公之于世的佛经去做就可以了,所以显宗主张公开宣道弘法,显宗被称为显宗也是因为他们的这个观点。而密宗认为要想达到“身口意”,除了公开的佛

魏德东:如何看待大学生信教

在今年评阅的毕业论文中,一篇有关北京大学生团契的硕士论文引发笔者的思考。作者对两个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基督教聚会点作了为时1年多的追踪观察,在此基础上完成论文,资料鲜活而生动。到底有多少大学生信仰宗教?这

三聚净戒如何看待不杀生戒

三聚净戒是菩萨戒的全部内容,它包括:摄律仪戒,作用在于断恶;摄善法戒,作用在于修善;饶益有情戒,作用在于度众生。若以菩萨戒的三聚净戒来看待不杀生戒,则不得故杀一切众生,属于摄律仪戒。常住慈悲心与孝顺心

净宗法门法语:用自己的念力调整自己的身体

信心危机。今天整个危机的核心就是信心,对古圣先贤不相信。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感应,出现现代这新一批年轻的量子力学家,把阿赖耶的三细相发现了。这是给大家一个信心,有科学证据,这个不是假的。说万法皆空,现在科

净宗法师讲解戒善

问曰:念佛之外,戒善等一切行,何故不论?答曰:一、法本如是。弥陀本愿,唯说念佛,不说余一切行故。此超世本愿,诸佛尚且不及;唯咨嗟共赞彼佛名号,不赞余一切等;又岂容凡情些子分别哉!二、法不别说。如禅宗自

净人如法才干净

作为净人,首先需要自身是净的,就是要“信佛”,是真正意义上的深信,如菩萨般畏因。谨慎万分,才不会在培福中反犯下罪业。为僧服务的净人,既不可代僧接受“供僧的金钱”,也不可接受“为僧置办物资的钱”,只可接

唐密真言宗法器羯磨杵

开口十字金刚杵乃唐密真言宗法器一种,梵名叫“伐折罗”,原来是古印度的兵器,后来被密教吸收为法器。印度古代传说,有位钦酪的仙人,他死后骨头变成了金刚骨,帝释天用它制成了金刚杵作为兵器。十字金刚杵又称羯磨

慧光明菩萨--念佛人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忧虑

首先你要明白,在家人念佛,应当敦伦尽分。考虑这些,也是生活的实际,应该考虑。日常生活的一切,夫妻关系、孩子教育、家庭经营都要考虑。每天念佛一万声,很好。如果觉得不够,可以加一点;如果觉得紧张,也可以略

如何辨别道场如法不如法?

很多人都只看一些表面现象,寺院就看规模大的,佛像就看价值高的。若是寺院规模大,佛像庄严,就觉得是正法道场,或者是正规的寺院。其实不应该以这些来衡量,应该以是否有三藏和三学来衡量,即有没有人讲解或听闻经

王雷泉:字字如法,寻思何曾说一法——怀念严北溟先生

字字如法,寻思何曾说一法怀念严北溟先生[《改变命运的六十天严北溟与国共和平谈判》上下集于九月六日、七日晚上九点正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播出。寻出这篇为复旦大学哲学系建系五十周年而作的纪念文章,以纪念我的

学佛时怎样发心才是如法的

大德关于学佛的发心开示:发心阶段,我们需要注意的第一点就是依教奉行因为我们终归是个凡夫,刚发心,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不知道怎么去做,还有很多的习气和毛病。有时互相要产生抵触,自己的知见可能胜于别人。那我

功德相尊者开示:如何诵经念佛才如法

所谓佛法,并不离世间法,其目的无非在使心净心。人之根性不同,故法亦有异。皆由浅而深,取其最易者,莫若诵经念佛。念至功夫纯熟,心中自然清净。平日应注意:1、即佛的戒律须遵守,外面环境再奢侈繁华,都应该看

佛教名词:生死_什么是生死_佛教如何看待生死

何为生死?佛教关于生死的解释(佛教解释)生死,梵文称萨摩沙罗(samsāra),意为生死相续,是指众生在一期的或一个段落的出现和消失。谓一切众生因惑业所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即是死于此而又生于彼,再

禅宗思想:贤宗法师:参禅是参什么_什么是禅定

佛学中的参禅是参生死,普通人参禅可以参生活百态。参禅需要每天坚持,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把自己所纠结的事情放一遍,比如今天自己和谁吵架了,为什么吵,自己讲了哪些不适合的话,接下来怎么办其实就是在静坐的时候

禅宗思想:贤宗法师:禅其实很简单,吃饭睡觉都是禅

禅给人的第一感觉可能是空旷、萧远,让人想起清静的早晨、幽静的落幕,空谷中清脆的鸟鸣,也会想起陶渊明的诗、王维的画。的确,中国古代文人的诗文画作中往往带有深深的禅意,如宋代大儒周敦颐的《题春晚》:花落柴

禅宗五家:临济宗:临济宗法脉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葉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

禅宗五家:曹洞宗:曹洞宗法脉

曹溪慧能青原行思石頭希遷藥山惟儼雲儼曇成洞山良价云居道膺投子義青芙蓉道楷鹿門自覺宗鏡宗書少室常潤大覺方念雲門圓澄瑞白明雪破闇淨燈古樵智先碧岩祥傑仁壽德峻吉堂智光彌性峰屏卓然慧達東初鐙朗慧空聖嚴。自初祖

禅宗五家:云门宗:中国佛教云门宗法脉传承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天竺第一祖摩诃迦叶尊者第二祖 阿 难 尊者第三祖商那和修 尊者第四祖优婆鞠多 尊者第五祖 提多迦 尊者第六祖 弥遮迦 尊者第七祖婆须蜜 尊者第八祖佛陀难提 尊者第九祖伏驮蜜多 尊者第

净土旨归:善用此身如理如法的闻思修

善用此身如理如法的闻思修索达吉堪布上师如意宝1987年去五台山,在六月初四释迦牟尼佛转法轮日的那天,他老人家发愿:从现在起乃至生生世世,不偏袒任何有情,无论是对我起信心,还是起憎恨心,愿他们都获得利益

净土经论:怎样发愿才如法

佛教常说的发愿,就是树立学佛目标。每个人发心不同,所以,发愿内容也不尽相同。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可在每天临睡前,面向西方合掌发愿: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印光大师:亲属不信佛、不如法怎么办?

问:亲属不信佛、不如法怎么办?彼等不能如法,一须以言劝谕,二须于佛前代为忏悔,祈其加被令其回心转意也。当以平心和气说世间富贵人逸乐致苦,贫穷人勤俭致富等事,当作闲话说。久久或可以动心。若加以严厉声色,

净土经论:堕胎后如何挽救才如法

这个问题在现前社会,无论是在外国、中国,都非常普遍。我们也曾经在讲席里头说过多次,这个罪过非常重。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一家人过去的缘分都很深,佛说有四种深厚的因缘,才会成为一家人。这四种,第一种是报

净宗法脉: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简介

宋永明、智觉、冲玄、延寿大师,莲宗六祖也。钱塘王氏子,知税务,多用官钱,买放生命,罪当死,临刑,钱文穆王使人察之,色不变,命释之。遂出家,参天台韶国师,发明心要。以宿愿未决,登智者岩,作一心禅定与万行

净宗法脉:净土宗十祖-行策大师简介

清截流,行策大师,莲宗十祖也。宜兴老儒蒋全昌之子,梦憨山大师入室而生,因名梦憨,年二十三,出家武林理安寺,胁不抵席五年,顿彻法源,旋往报恩寺,遇同参息庵瑛师劝修净业,钱塘僬石法师引阅台教,乃同入净室,

净宗法脉: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

释迎牟尼佛梵语释迦牟尼,此云能仁寂灭。释迦逛是姓,牟尼是名。佛,译觉者。当中国周昭王甘六年,四月初八日,示生于中印度,迦毗罗国王宫中,为太子,名悉达,父王名净饭,母名摩那,从右肋生,十丸出家,三十成道

净宗法脉:净土宗七祖-省常大师简介

宋造微,省常大师,莲宗七祖也。颜姓,钱塘人。七岁出家,十七具戒,以坚持戒律,专称名,发菩提心,结社互励,为净土因行。住杭州昭庆寺,慕庐山远公遗风,结净行社,士大夫与会者,有相国王文正公旦等一百二十人,

净宗法脉:斌宗大师略传

斌宗大师略传皈依弟子 郑焜仁 敬述前言上人圆寂年仅四十八岁,没写他底自传,诸弟子也不曾详细地记下他底生平事迹。本文是根据遗作,及笔者所知,简要地叙述而已。家世环境上人俗姓施,名能展,民国前一年(辛亥)

净宗法脉:法然上人略传

法然上人以前的日本佛教,虽有大小乘各宗派,而独缺乏净土的宗派,所以没有净土门的教团,也没有确立净土门正依的经典与教相上的理论架构,所以也不知道往生的行体。虽然当时愿生西方净土的行者,代不乏人,但都依附

净宗法脉:圆因老法师简介_圆因老法师个人资料

圆因老法师简介圆因老和尚是一位修苦行的高僧大德,今年已九十多岁了,老和尚独自一人,居住在南投水里莲因寺旁的茅棚中,每日念佛.拜佛;一生劝人放生.念佛.拜佛.吃素!《放生问答》一书,便是出自老和尚的手!

净宗法脉:净土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简介

清梦东、纳堂、彻悟、际醒大师,莲宗十二祖也。姓马,丰润人。幼通经史,二十二病悟出家,遍历讲席,博通性相两宗。参粹如禅师,明向上事,继席京都广通寺,领众参禅,宗风大振。后以宿业深重,多诸病缘,因思教乘五

净宗法脉:龙树菩萨略传 龙树菩萨的由来

龙树菩萨略传龙树菩萨梵名 Nagarjuna,佛灭后约后七百年(西元一五0--二五0年),生于南印度婆罗门种族之家;因其母树下生之,而龙成其道故,名曰龙树;寿二百余岁。天聪奇悟,事不再告。弱冠驰名,独

净宗法脉:极乐辅臣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梵语阿那婆娄吉低输,此云观世音。 按悲华经,往昔宝藏佛时,阿弥陀佛为轮王,菩萨为第一太子,名不晌,对佛发宏誓愿已,蒙佛更名观世音,并授以遍出一切功德山王佛之记,现在极乐世界,辅佛宏化,后补弥

净宗法脉:净土宗五祖-少康大师简介

唐台岩,少康大师,莲宗五祖也。姓周,缙云人。幼出家,通经论,善毗尼。于洛阳白马寺,见善导大师西方化导文放光,因至长安光明寺善导大师影堂瞻礼,感大师现身空中曰:汝依吾教,广化有情,他日功成,必生安养。遂

净宗法脉: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简介

唐承远大师,莲宗三祖也。学于玉泉真公,令居衡山设教。居山西南岩石下,人遗之食则食,不遗则食土泥,病形垢面,躬负薪木。凡化人,俾得疾至,故示专念。书涂巷,刻溪谷,丕勤诱掖,从而化者以万计。人皆负布帛,斩

净宗法脉:道绰禅师略传

道绰禅师于北齐武成帝河清元年(西元五六二)出生于昙鸾祖师之弘化地域――并州汶水(山西省文县),或谓并州晋阳,距鸾祖之往生(西元五四二)正好二十年;当时所谓入佛灭后之一千五百十一年,即初入末法之时。俗姓

净宗法脉:天亲菩萨略传_天亲菩萨著述

天亲菩萨梵名婆薮磐豆,新译世亲,佛灭后九百年顷,后于龙树菩萨约二百年,西元五世纪初,生于北印度健陀罗国之富娄沙富罗城,婆罗门种族之家。父为国师,兄弟三人,兄名无著,弟名狮子觉。兄乃菩萨根性人,于小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