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宗法师:四种感应四种救度
2025-07-20 09:56

有因必果,有感必应,乃天然之理。

种因就得果,这是自然的道理。众生来感,佛就来应,天然的道理。

佛感众生应

对于因果,在这里作了两重说明,第一重因果是这样子的:

弥陀发愿是因,属于感;众生念佛是果,属于应。

这是源头。没有弥陀发愿成佛之因,我们现在有没有佛念哪?我们就没有六字名号来念了,对不对?所以,弥陀发愿是因,我们今天念佛是果,我们念佛就得到结果啦!弥陀发愿是「感」,怎么叫「感」?祂让十方诸佛赞叹祂的名号,呼唤我们,感动我们,叫「感」;我们念佛是「应」,怎么叫「应」?我们答应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愿意到西方净土去,这叫「应」。

弥陀发愿说「欲生我国」,「你要来往生!」;我们念佛说「愿生彼国」,「我要去往生!」念佛,就好像阿弥陀佛和我们之间一呼一应关系。

我们一般讲感应,就把这层关系忽视了,以为我在那里使劲地卖功夫,「我来感,佛来应」,「我一天三万,念了好几年,阿弥陀佛真的就像石头一样,怎么没有感动啊?怎么没有给我现一点瑞相啊?」那你就不懂得感应的道理了。

首先,第一重因果是从佛那一边到众生这边来的,阿弥陀佛发愿是因,属于感;我们众生念佛是果,属于应。已经「感应道交」啦!没有感应的话,哪有佛念哪!

众生感佛应

第二重因果是:

众生念佛是因,属于感;弥陀救度是果,属于应。

阿弥陀佛发愿说:「众生称念,若不往生,我不成佛!」我们一念佛,就感了佛的本愿,属于感;阿弥陀佛就马上应祂的本愿,来救度我们,属于应。我们今天念佛是因,我们被救度往生是果。

根本之因

这两重关系是同时成就的。虽然是两重关系,根本上说,是建立在阿弥陀佛的本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方面。愿是佛发的,属于感;我们念佛,属于应。这里讲「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今天我们念佛的因,还是阿弥陀佛本愿里面有的,我们这个因,是佛给我们种下来的,阿弥陀佛如果没发这个誓愿,我们任何人不会念。

四种感应

然而,或有一向念佛,而全无感应;这并非全无感应。

「我念佛怎么到现在没啥感应呢?」有没有莲友心中有这样想法的?可能不少人这样想。这并不是叫全无感应。

须知感应大略分为四种:

一、显感显应:有念佛,亦有明显感应,自己感觉得到。

第一种:明显地感、明显地应。如果就念佛来讲,我们都是「显感显应」,阿弥陀佛发愿,是显感;我们今天念佛,是显应。这里的「显感显应」是从众生的角度讲的,念佛,有感应,自己感觉得到,念佛明显,感应也明显。

二、显感冥应:有念佛,而感应在暗中,自己觉察不到。

第二种:「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地念佛,感应在暗中,自己觉察不到。没有觉察到感应,并不是说没有感应。

三、冥感显应:以前或过去世曾经念佛,现在虽没念,而遇事逢缘,明显感觉弥陀加被。

第三种:现在没念佛,以前或者过去世曾经念佛,现在明显感觉弥陀加被。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莲友这样讲的,「我这辈子没念佛,但是遇到灾难的时候,突然就得到阿弥陀佛的感应了」,这叫「冥感显应」,过去世曾念佛,今生虽然没有念,但是感应很明显,他因为这个原因,就开始信佛念佛了。

四、冥感冥应:以前或过去世曾经念佛,现在虽没念,而遇事逢缘,暗中蒙受弥陀加被。

第四种:现在没念佛,以前或者过去世曾经念佛,暗暗地受到弥陀加被。什么叫「暗中」呢?比如说我们经常坐车,都希望早一点到达目的地,如果在路上碰到交通堵塞,一堵一个小时,我们在心里边就着急了其实,这里边很难说,因为世间的事情是很难说的。后来学了佛,遇到这种情况,心就很安定,为什么呢?如果不在这里堵上一两个小时,你在前面开过去,说不定撞的就是你这部车。所以,你怎么知道啊?「我坐车,弥陀保佑我,怎么不让我快一点?」那弥陀保佑你,就让你慢一点,这一劫就过去了,但是你自己感受不到,无形当中就把灾难化解了。

我们学佛念佛的人,很多事情,事后想起来,好像有佛菩萨的加持一样,「怎么这么巧妙呢?」当时感觉不到,过后想起来,确实如此。这叫「冥应」,潜在的。

众生根性、业缘各异,因此佛之应机亦自不同。

众生的根机不一样,过去造的业也不一样,所遇到的种种缘也不一样,所以,佛应机也自然不同。感应是佛来应众生,自然也就显现不同的种类。

故不论显应冥应,皆是佛之方便,

以此引导众生藉境发心,趋入菩提,使其彻底离苦得乐。

佛法不是以感应为目标,感应是佛法教导众生的一个方便,叫做「借境发心」,借着感应的境界,让你发起信仰佛的心,引导你往生成佛,最终彻底离苦得乐。

四种救度

由此四种感应可以看出弥陀救度、利益众生,

有顺度、逆度、显度、隐度的不同。

这个叫四种感应、四种救度。我们每个人念佛,你说你没有感应,那是没有明显的感应,一定有暗暗的感应,表现在家庭、工作等方方面面,由这四种感应,显现四种救度,哪四种呢?

一、顺度:求疾得痊,所求遂意。

二、逆度:求寿反夭,所求不遂。

三、显度:因念佛故,或得弥陀现身,圣众垂护。

四、隐度:因念佛故,或得人事凑合,机缘相助。

顺度:顺着你的心,你想这样,就这样满你的愿。你想病好,马上就好了,所求如意。

逆度:跟你的想法相反。你想长寿,反而短命,想求的事情,好像佛没满你的愿(有很多人就开始抱怨佛了,他不知道这是佛的逆度)。

显度:很明显地看见阿弥陀佛与圣众现身救度。

隐度:不明显,潜在的,隐含的,因为念佛,人事、机缘凑合在一起,办得很顺利。

逆 度

佛为什么会逆度呢?有人顺度度不过来,为什么呢?比如说,自己读了一点书,就认为佛法很迷信,如果有人劝我信佛,像我这样傲慢的人,是不会来信佛的,「都是低级老太婆干的事,这个很迷信的。」对于这种人,首先就要克服你的傲慢心,给你一个大挫折,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大的转换,搞得你蒙头转向,这个时候,你的心思才放得下来,再来研究佛法,就看得进了。没这个因缘,就度不了你。

大凡傲慢、刚强的人,多数是逆度;大凡柔软、和顺的人,多数是顺度。

就像父母教育儿女一样,如果孩子和顺一点,胆子又小一点,就要像春风一般引导他;如果孩子很调皮,那就要揍他,对不对?

我们很多莲友就是这样子的。一开始得了病 ── 不得这个病,你不会来学佛法,得病之后,搞得你要死不活,佛就拉你了,「拜拜佛吧!」你就拜佛,慢慢进入佛法了。或者,有的夫妻吵嘴「哎呀,搞得我日子没法过」心里很委屈、很孤独,就来拜佛了,哎,就逆度了。

往往是这种因缘,使得我们进入佛门。世间的人,如果一切风光,万事随顺,大红大紫,要升官就升官,要发财就发财,有谁来学佛啊?总是病灾、苦厄等种种不顺意,使得我们进入佛法,念佛,投入阿弥陀佛的怀抱。你看看,过去所有痛苦、屈辱的事情,以前心里很怨恨,遇到佛的本愿,你就很感谢,「谢谢你,把我推入佛法之门哪!」

逆度有一个故事,老余的故事。

老余是我姐夫,是开饭馆的。我出家之后,他感到不理解,「那么好的工作都辞掉,怎么出家了?」他那个时候比较顺,赚了点钱,他就有点看不起出家人,当然,见到我,也不好意思讲。后来,我大姐信佛了,劝他念佛,他说什么?「你上你的极乐世界,我下我的地狱。」他开饭馆的哪有什么好事啊?杀生杀得很多,他后来讲,杀到什么地步?上瘾!一时不杀还想得慌,鱼啊、鸡啊,人家要杀,他抢着杀,杀生很痛快,这个心真的太危险!他对我大姐说:「让我信佛也可以,如果保佑我发了大财,饭馆开得很大,我才信佛。」像这样的人,怎么可以顺度他呢?后来,饭馆倒闭了,他借了钱又开,开一个,又倒一个,连倒了三四个,成了穷光蛋,他慢慢知道:「哎呀!佛真是不让我走这条道路啊。」那个时候,我也跟他讲过《地藏经》,说了因果的道理。有一天,新开张的饭店又倒闭了,房主找他,给他一顿骂,如果在以前,他根本不能接受,他从来就是骂人家的,可是借人家钱还不了,没办法啊,因此,他那天心里非常难受,在屋里转来转去。大姐说:「你到师父那儿去一下吧。」他就来了,碰到隆道法师,交谈之中,他看见出家人怎么这么潇洒!尤其看见隆道法师,笑眯眯的。隆道法师向他开示,他就跟佛很有感情了。他现在,烟也不抽了,酒也不喝了,麻将也不打了,又吃素了,而且,专门到寺院里边做素菜,而且现在出家了。

他这是一个逆度的典型,如果顺他,发了财,就造业,我说:「你要是发了财,饭店开大了,你不会信佛,还会开十个,开到大码头去。」凡夫就是这样子的,不能让你造那些事情,有这个善根,就要成就我们佛法的因缘。

感恩的心

所以,如果我们真正知道佛法的利益,对过去的逆境,我们就会完全存有感恩的心了,很感谢人家,看见人家就很高兴,甚至,你所走过的一草一木,它们都使得你今天成就这么一个机缘。

我们今天能到金州区念佛堂来听佛法,有无量无边的因缘,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乃至凡夫界、罗汉界、菩萨界、十方诸佛界,共同的因缘,促成我们来到这个念佛堂闻法,所以说,过去的因素,如果缺了一点点,就没有今天这个结果,你难道不要感恩过去吗?甚至很多人打你、骂你,他是造罪造业,他自己造罪造业下地狱,他用他的肩膀把你托起,托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所以,怎么不感谢呢?

这样想起来,感谢你的老伴,「我要修行,他就是跟我闹矛盾,砸我的佛堂」哎,就逼得你没办法像别人那样修行,就怎么样?逼得你走另一条道路,念佛,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如果这么一想,你家的老伴就是大护法、大菩萨。

这样,种种逆缘在我们心中就展现为感恩的法喜。所以,你见到过去的冤家,就会给他鞠躬行礼了,「谢谢你,你是我的大恩人。」这个不是装出来的,所谓「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你过去忍哪、忍哪,那个是假的;现在真正能忍了,心里边还没有忍辱的相,并不认为是忍辱,所以才叫「忍辱波罗蜜」这个名称。

能知以上感应之理,则理明信深,即使遇到任何恶缘逆境,也能当下了然无惑,而生欢喜感恩之心。

懂得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因为遇到小小的事情就怪佛菩萨了,「佛菩萨,我都给你烧香烧了好几年了,你怎么不保佑我啊?」你懂得道理了,信仰就加深了。即使遇到挫折,也能感恩。

佛菩萨的善巧安排

身为凡夫,肯定会有逆境,但从我们个人来讲,我们觉得很自在,为什么呢?我们相信佛法是不可思议的,顺的,逆的,都是成就佛法的因缘,那是没有障碍的,这背后都有弥陀的加被。有的人今天骂你,哎,到了明年,他不仅不来骂你,他来顶礼、来求法了,这个怎么能想得到呢?所以,这些事情,不由我们考虑,如果用我们的心来考虑,这些事情是不能解决的,在事情的背后,众生的因缘不一样,他暂时可能就是这个因缘,他慢慢转变过来,就来弘扬佛法了,所以,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总是很欢喜,我们相信这背后有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力量。

「你既然念佛,师父讲弥陀光照、菩萨相随,你怎么没有光照啊?」弥陀光照不是我们凡夫所想象的那样,弥陀光照有祂不可思议的智慧在调和,像这些人来骂你,这就是弥陀光照,弥陀光不照,他就不来骂你了,真的是这样子的,这个没关系的,随他,一切都随顺。

我们走到哪里,也不随着自己的想法,就像风吹种子,往东吹,就向东走,往西吹,就向西走,今天到大连来,我做梦也没想到,缘分成熟了,就来了,这都不是我们个人所想象得到的,因缘成熟了,佛菩萨的善巧安排,好了,来到这里给大家讲念佛的教法,有人听到之后能得利益,另一些人暂时有不同意见,甚至反对,这都无所谓,他也不是反对我,我们都彼此不认识,何必要反对我呢?他是脑子里的思想过不了关,我执、我见没有放下来,真实的佛法让他心中感到颤动,这说明被阿弥陀佛的导弹打中了,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如果没有打中他的心,他听到像没听到一样,就不来反对你了,他反对,说明佛法打入他的心了,「这么简单就能往生?」 ── 这不是我说的,是阿弥陀佛说的,「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反对,也不是反对我,他反对阿弥陀佛,那怎么反对得过去呢?反对阿弥陀佛,就被阿弥陀佛拽过去了。阿弥陀佛的手,就怕你不接触,你一碰到他的边,就被拽过去了,所以,今天反对,明天就要来拥护,今生反对,来生就要来学习。

佛法里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像著述《往生论》的祖师天亲菩萨,他开始就反对大乘佛法,诽谤大乘,他哥哥是无着菩萨,无着菩萨想:我这个弟弟智慧超群,但是诽谤大乘佛法,将来要堕无间地狱啊,怎么办?他就写信对弟弟讲:「我得了重病,你要回来,我们兄弟见一次面。」天亲就回来了,回来看到哥哥没有生病,在讲经,讲什么呢?讲大乘经论。「既然回来了,就在旁边坐着听听。」一开始听得没怎么用心,听着听着,机缘成熟了,明白了,他就非常后悔,「我毁谤大乘佛法,我要把舌头割断!」无着菩萨说:「把舌头割断一千次,你这谤法的罪都忏不干净,你当初以舌头来谤法,现在可以用舌头来赞法。」这句话把他点醒了,所以,天亲菩萨以后写了很多大乘疏论,弘扬大乘佛法,成为「千部论主」,成为有名的净土宗祖师。

天亲菩萨对大乘佛法先反对、后赞成,我们也不是一样的吗?你们各位一生下来就信佛法啦?人家初次跟你讲佛法,你还说迷信,你也反对过,对不对?谁都谤过佛法。但是,如果没有人跟你讲佛法,你虽然说不上反对,但是,永远没有机会进入佛法,对不对?好,人家天天给你讲,你一开始认为迷信,机缘成熟了,哎呀,没办法了,你也去迷信迷信吧,你一来信,佛法就跟你接上边了。所以,佛菩萨不可思议因缘,顺度、逆度,只要你跟佛结上了缘,就会被吸引住。我们每个人想一想自己,也是这个样子,都诽谤过佛法,「佛法哪有这样的?哪里有西方世界?哪有这么简单?」反正,人家第一次跟我们讲的时候,我们都不会相信到这个程度,心中就打一个问号,「到底有没有佛菩萨?」如果没人跟你讲,你绝不会走条道路。

所以,究竟而言,不是我们在弘扬佛法,背后都有佛菩萨的善巧安排。我们应正确地了解法义,然后平等地跟大家交流,把念佛法门介绍给大家就好了,至于说听众当中有多少人能听得懂、听过之后有几个人相应、几个人不太相应?这个都不是我们所要考虑的,都随缘,这都有佛的四种救度、四种感应在里边,我们在座这么多人,不可能每个人听了感觉完全一样,你听了之后,在你心里,阿弥陀佛自然就起作用了,所谓「光明遍照」,运转你的心,调化你,让你的心慢慢回转过来,最终走向真实的佛法。

不以感应为目的

虽然感应是因果之事相,但佛教不以感应为目的,很多人喜欢讲感应,堕落在感应当中,那是错误的。佛法以教理为基准,感应是事相。

乃以此感应之事相,知佛说之真实,而起信心、念弥陀、生极乐。

通过事相知道佛讲的话不假,「那我念阿弥陀佛,到净土去。」不是一味地追求感应。一味地追求感应,那可能会得神经病,「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感应感应吧!」这种躁妄的心就不相应了。

所谓经验,有直接经验,有间接经验,有智慧的人,虽然自己没有直接经验,通过人家而得的间接经验,也是自己的经验,从而生信,念佛往生。

否则,但以感应为目的,只要有感应就信,若不知佛理、不分邪正,则容易走火入魔,或误信外道邪教; 欲求超升,反更沉沦。

是故,感应不可执着,不可妄求。

像法轮功,它有没有感应?一定有感应,如果没有感应,怎么那么多人相信?但是它错在什么地方呢?它靠这些感应来迷惑你,违背佛法教理。我们佛教徒如果只是追求感应,不懂得教理的话,那就很可能被其它宗教,甚至被法轮功拉走。学法轮功的人,有的一开始还是学佛的,这就是没有得到佛法正知见。

所以,我们应以佛法的正知见 ── 教理为依准,感应为辅助,以感应引导,进入佛法。如果一味追求感应,那附体、跳大神的,都有感应,那怎么能解脱生死呢?

误入歧途的人,就像法轮功一样,想到天堂,反而沉沦下去。我们来思考一下,练法轮功的人那么多,他们当初也没说「我要去参加邪教」,他们也抱着很好的心,锻錬身体呀,与人为善啊,但是,没有正知见,不懂得佛法,就被迷惑住了,一迷惑进去后,就很难拔得出来。

所以,我们不能执着感应,「你怎么有感应,我怎么没有啊?」现在知道,有四种感应,每个人都有感应,你没有显的感应,一定有隐的感应,即「冥应」。

End

世人对佛教常见的四种误解

神佛不分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对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为接纳。流传至今,凡持香礼拜者皆误以为佛教,实则诸多民间信仰之神祗,如城隍爷、土地公、三太子、妈祖皆被门外汉披上佛教外衣,不知神佛二者,其本质、愿力迥

四种马

◎ 杨 梅释迦牟尼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弟子们静静地等待着佛陀的开示。佛陀慈祥地说:世界上有四种马:第一种是良马。主人为它配上马鞍,套上辔头,它能日行千里,快如流星。尤其可贵的是,当主人一扬起鞭子,

印宗法师

◎ 袾 宏【原文】六祖既受黄梅心印,隐于屠猎佣贱一十六年。后至印宗法师①讲席,出风幡语②,印宗闻而延入,即为剃染,礼请升座说法。人知六祖之为龙天推出矣,未知印宗之不可及也。其自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

四种自性

◎ 编 者自性有四种,谓实自性、假自性、世俗自性、胜义自性。因有四种,谓生因、成因、转因、还因。境界有七种,谓有相境、有分别境、对治境、安住境、增益境、损减境、自在境。行相有五种,谓分析行相、差别行相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圣 严今天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

刘素云:亲人间不欠的四种债

每一个人都不是孤零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亲人。有的亲人之间的关系是牢不可破的,因为有血缘、亲情做纽带,因此大难袭来的时刻,他们会挽起手臂,共同抵御突如其来的灾难。但有的亲人之间

四种方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觉醒法师为了凝聚人心、摄受众生、开发智慧,佛陀提出了四种方法,指导人们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四种方法被称为四摄法。1.布施摄,指以不怀任何回报的心向众生传授真理与施舍财物。布施,不光是指钱财、物质、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

良因法师 问: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才可以灭罪呢?良因法师答: 依此运心,随所兴起,计功分课,依着这个仪轨虔诚恭敬,随文入观,然后要 计功分课,每天要做定课,比如发愿拜十万拜。如果没有固定

学佛之人的四种感应

◎ 妙 莲佛法是妙法,绝定兑现,兑现是兑现但要符合因果,你不要在因果之外求。不合乎因果、不合乎条件,那什么都得不到;只要条件具足了,哪有不得的?一切都能得!像大火所烧,不但普通火,就是整山之大火,念观

获得富贵果报的四种修法

天机法师可以让我们获得富贵的四种修法:一、应时行施是指应该在一定的时间内为布施的行为。譬如冷时,我们为无衣者布施衣服;在饥荒时,为饥者布施食物。如此,对需要者而言才有用处。否则锦上添花,对有者而言,实

虔诚读诵《法华经》的不可思议感应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因经中宣讲法义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 不入法华,不知佛恩之浩瀚;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妙法莲华经》被称为成佛的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四种因果

印光大师原文: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为报恩故,来为其子,则服劳奉养,生事死葬,必使生则亲欢,祭则鬼享,乃至致君泽民,名垂青史,令天下后世敬其人而并敬其亲。报怨者,谓父母宿世于子

四种无相境

◎ 慧 照僧问:如何是四种无相境?慧照禅师云:尔一念心疑,被地来碍;尔一念心爱,被水来溺;尔一念心嗔,被火来烧;尔一念心喜,被风来飘。若能如是辨得,不被境转,处处用境,东涌西没、南涌北没、中涌边没、边

初学佛四种弊病

初学佛四种弊病◎ 日常法师 一、树立正信学佛的过程是信、解、行、证。学佛的首要大事,就是要有正信。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有了正信,才能有正解;有了正解,才能有正行;有了正行,才能有正证。信、解、行、证,

茶人的四种修养

◎ 明 影如何将中国的茶文化提升为一种禅的修行法门,将每一次茶事活动提升为追求禅茶一味生命境界的实际体验,是当今中国茶文化界和佛教界的一大使命。正即是正见,是对茶禅文化的正确认识,是对禅茶一味生命境界

圣严法师自述拜求观世音菩萨感应

圣严法师自述拜求观世音菩萨感应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

药师法门感应三则

◎ 欧子陵临刑免难魏天平中,定州孙敬德,装观音药师香像,朝暮礼事。后为贼所攀,将断死刑。梦一沙门,令诵药师观音名号。有司执缚向市,且行且诵。临刑,刃三斩三折,皮肉不损,因之放还。见像项上,有三刀痕。上

四种最有效的念佛方法

四种最有效的念佛方法◎ 星 云一、要欢欢喜喜的念念佛目的在求生西方极乐,我们要臆想此去极乐世界莲华化生,不再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住的是黄金铺地、七宝装饰的亭台楼阁;相处的人是诸上善人等大善知识,可以互相

学者:“感应舍利”的出现为何是“必然”

佛舍利信仰之本质,是一种灵骨崇拜,它同一般的图像崇拜是有很大不同的。佛舍利不是能随意造作出来的,所以对佛舍利的分之又分就成了一个必然要采取的措施。随着佛教的传播,佛舍利信仰的佛教地理圈也必须要随之扩大

鬼谷子:深交四种人,绝交三种人!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朋友是我们选择的亲人。日夜相处,耳濡目染,朋友的模样,就是自己的模样。跟着蜜蜂能找到花蜜,跟着苍蝇只能找到水沟。选择朋友,就是选择自己的命运。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朋

常吃四种蔬菜助你远离癌细胞

1、苦瓜苦瓜以其苦味博得人们的特别喜爱。苦瓜的营养保健特点是:首先它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维生素B1以及生物碱;其次,是含有的半乳糖醛酸和果胶也较多。苦瓜中的苦味来源于生物碱中的奎宁。这些营养物质具有促

今日道历 | 每日一道 何谓天人感应

何谓天人感应道教认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能够相通,人天的世界是相应的。天有什么,人也有什么。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阴阳。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脏。简单说,人是天的副本。也以此萌生出中医医学的理论。有关天人感

一位知识分子的学佛感应经历

我再次回顾了自己多年来的学佛之路,清楚地看到了缘起缘灭,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偶然的。学佛的由头是从我父亲90年去世在八宝山火化开始的,当我捧着烧后剩余的骨灰时,我在想,每个人,性格不同,习惯迥异,遗

易经四个字,道破人生四种境界!

易经四个字,道破人生四种境界!《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汉初刘向校书时《三易》仍存,汉后下落不明),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易经》讲道,而对于道

补脑不可错过四种素食 你一定要知道!

1、核桃:核桃因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被公认为是中国传统的健脑益智食品,希望孩子们一定食用。每日2~3个核桃为宜,持之以恒,方可起到营养大脑、增强记忆、消除脑疲劳等作用。但不能过食,过食会出现大便干燥、

日光菩萨咒的感应

日光菩萨。为受持大悲心陀罗尼者。说大神咒而拥护之。南无勃陀瞿那迷。南无达摩莫诃低。南无僧伽多夜泥。底哩部毕萨咄檐纳摩。“日光菩萨”:这日光菩萨,一般人就以为是太阳,不是的。这是一尊菩萨的名字叫日光菩萨

助印善书与发愿听经弘法的感应

台湾南部有一位同修的亲戚约五十出头,任职国小,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教师,负责尽职,尽心校务,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校长口中的好干部。一日,由于宿业成熟,在晚饭后站起来之际,突然感到一阵晕眩、头痛,而后不省人

持作明佛母心咒感应:我家里的变化

念诵“作明佛母心咒”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想把我的感想感应说一下,希望也能增强大家对作明佛母的信心。我对作明佛母一直很有信心,刚开始念咒的时候也没有为自己求什么愿望,只是很想念,因为念的时候很欢喜。最近发

四种总持说的是什么

法总持、义总持、咒总持、忍总持。法总持又名闻总持,即对佛的教法闻持不忘;义总持是对诸法的义理总持不失;咒总持是菩萨依定起咒,持咒神验,袪除众生的灾患;忍总持是菩萨凭著实智,忍持法的实相而不忘失。读佛经

念药师琉璃光王佛的感应

有一位某宗教的女信徒,服务一间诊所当护士,患有工作疲劳症,又有长年失眠症,差不多每晚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眠。有一回发生小车祸,肩胛骨持续酸痛,虽经中西医治疗,不见效果,到后来严重到每天必须服用消炎、止痛、

求药师琉璃光王佛的感应方法

观想佛身首先观想在自己面前虚空中,观想把东方琉璃光世界真正的药师佛迎请到眼前虚空中来,全身蓝色,放大光明,再将佛融入到你的体内,发出蓝色光芒。你的身口意和药师琉璃光佛的身口意无二无别,得到了药师佛的一

求药师琉璃光王佛感应的因缘条件

第一、要重视因果,相信佛陀。感应它不是凭空而得的,种瓜才能得瓜,种豆才能得豆。就像听广播,看电视,要转对了频道,才收得到节目。修行也是一样,相信慈悲,慈悲会在我们生活中有所受用;相信佛陀,依照佛陀的教

韦陀菩萨的感应故事二则

寺庙失火,韦陀示警清代末期,普陀山有一座寺庙,于夜间烧起一场无名火,当夜正逢一位小沙弥睡在韦驮佛像之下,梦中看见一位身穿金甲,状似韦驮护法者对他说道:「庙中失火,赶紧逃生。」小沙弥忽然惊醒,果然看见寺

杨维中:隋唐佛教心性论的四种范式及其比较研究

一、天台宗的性具范式依照本文的分析,天台宗的这一心性论体系由四个基本理论命题构成:一是性具善恶,二是生佛互具,三是一念三千,四是贪欲即道。第一个命题性具善恶,是指众生之心体本具善、恶二性。这是对众生之

黄国达:谈感应与神通

神迹、超自然现象及人类的心理需求人类对未来有着各式各样的梦想,在现实世界里,可以实现的称为理想;无法实现的,即寄情于宗教。如果确实能进入另一个超自然的神秘世界,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值得详加探究它的真伪、

天鼓雷音如来--修行人享受的四种快乐

我们都知道修行是能够为我们带来很多的功德利益,而且作为修行人是有很多的好处的,我们也能够得到作为修行的快乐,那么修行能够享受的快乐是什么呢?第一种快乐修行人能够离苦得乐,快乐在那里呢?身体的苦无人能够

娑竭罗龙王感应

娑竭罗龙王是佛教的诸天护法之一,龙女从小就可以接触佛教,听经闻法、阅读佛经。娑竭罗龙王为龙女创造了一个学佛的殊胜环境。有了父亲的“指引”,龙女喜欢听佛法,还能亲自修行,懂得发下菩提愿。此后,龙女有幸得

授记的四种授记

一未发心而与授记,或有众生往来五道,诸根猛利,好乐大法,佛知是人自此过若干阿僧祇劫,发无上菩提心,又过若干阿僧祇劫修菩萨行,度无量众生令住于菩提,又过若干阿僧祇劫成无上菩提,号字如是,国土如是,乃至

《金刚经》所说的四种相,如何灭除一切相?

我们学习佛法的时候应该都是听说过四相的,在《金刚经》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当然后面还有个无寿者相,那么这些是如何灭除一切相?明证法师开示:你用灭除,不用,完全不用灭,因为这些相都不会固定在

供千僧斋的感应

千僧斋会,功德广大,应验非常。据《佛祖统记》载,隋炀帝于智者大师忌辰设千僧斋时出现奇应,当时司案点名,千数满足,但临斋受供时却多了一人,众人皆说是智者大师化身来受国供,是日午后,大众开启停放大师肉身的

菩萨行修行的真实感应

假如,有一天晚上,累了一天的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进门就躺在了床上。你什么也不想干,只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却不知家里的煤气正在泄漏。由于吸入了煤气的缘故,不一会儿,你的意识就开始模糊、但你仍然隐约闻

修学菩萨道应知的四种法要

2014年6月29日,理海法师放生开示。今日恭逢韦驮菩萨圣诞。大家正心诚意地依教奉行,戒杀放生,就能与誓愿弘深、护持正法的韦驮菩萨感应道交。《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

四种念佛法门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里,德云比丘为善财童子介绍有二十一种念佛三昧,可知念佛法门的深广。至于历代祖师也多有提倡,如华严宗澄观大师的“五门念佛”、天台宗智者大师的“五方便念佛”。其后有华严宗五祖宗密大师

净宗法门法语:用自己的念力调整自己的身体

信心危机。今天整个危机的核心就是信心,对古圣先贤不相信。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感应,出现现代这新一批年轻的量子力学家,把阿赖耶的三细相发现了。这是给大家一个信心,有科学证据,这个不是假的。说万法皆空,现在科

吉祥天女咒求财感应

有次我跟我一个朋友一起见一个有修行的老居士,老居士说我朋友,你是不是有时候想求财?朋友笑笑,忘了他怎么回答了,好像也没有否认。老居士接着说,你有时候有想求财的想法,可以念“大吉祥天女咒”,这个咒专门求

净宗法师讲解戒善

问曰:念佛之外,戒善等一切行,何故不论?答曰:一、法本如是。弥陀本愿,唯说念佛,不说余一切行故。此超世本愿,诸佛尚且不及;唯咨嗟共赞彼佛名号,不赞余一切等;又岂容凡情些子分别哉!二、法不别说。如禅宗自

唐密真言宗法器羯磨杵

开口十字金刚杵乃唐密真言宗法器一种,梵名叫“伐折罗”,原来是古印度的兵器,后来被密教吸收为法器。印度古代传说,有位钦酪的仙人,他死后骨头变成了金刚骨,帝释天用它制成了金刚杵作为兵器。十字金刚杵又称羯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