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
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念这句阿弥陀佛就等于念到一切诸佛,念到三藏十二部一切经法?
净宗法师:
是这样的。
很多人看不起念佛法门,认为只不过是空空荡荡地念一句阿弥陀佛,他不知道这个法门的殊胜高超。确实,念一句佛,等于念了一切佛、一切法;一切经、一切咒、一切修行,都含在当中。
①至于说为什么是这样,那是诸佛的境界,我们不过根据佛法的教理,来作自己有限的理解。
首先我们要知道,所谓成佛,这个佛代表什么呢?佛就是觉的意思,但不是一般的觉,而称为无上正等正觉。
觉有三个位:自觉阿罗汉;觉他菩萨;觉行穷满佛。
觉行穷满,或者说觉行圆满,就是说觉悟和修行都达到了彻底圆满的境界,没有一法是成佛还没有觉悟的,也没有一行是成佛还没有修行圆满的。
所以,觉行圆满所成的佛,那当然包含了一切功德、一切法门、一切智慧、一切修行。
所以,不仅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十方诸佛的名号也都包含了一切诸佛、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一切法门。
甚至推广到从诸法平等的角度来说,不要说诸佛的名号,即便是一片树叶、一朵花、一粒沙子,也包含了宇宙一切万象、一切佛刹;而且诸佛净土都含在这一粒沙子当中,那当然诸佛也在这里面。一切经教、修行法门,一切因果、缘起都在这一粒沙子里面。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诸法平等,本来寂灭。寂灭、平等就是诸法的本来相状,这当中不增不减、不可言说、不可思议。一粒沙子、一片树叶也包含了一切。
②可是我们为什么不念这一粒沙子,也不念这一片树叶呢?诸佛的名号也包含了一切诸佛的功德,一切经教、法门,那我们为什么不念其他佛的名号,而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呢?
虽然说万法平等,一沙一世界,一粒沙尘包含着一切,但这是从理论上说的,在佛的境界,当然毫无问题,是这样;可是从凡夫的事修角度来看,对我们完全不适用。
诸佛的名号虽然是诸佛经过累劫修行,有了事修而成就的无上功德名号,但是这只是诸佛自我所证悟的,若要究竟利益我们凡夫众生,那还要看诸佛各各不同的别愿。
就是说,诸佛不同的愿力,决定了他们度众生的方法。
◎阿弥陀佛在四十八愿当中,特别发了一个别愿特别的愿望:众生只要称念我的名号,那么我所有功德为他所有,他必定往生我的净土来成佛。
所以善导大师就说诸佛所证,平等是一;若以愿行来收,非无因缘。然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易得往生,所以诸佛、释迦牟尼佛都劝我们众生专念阿弥陀佛名号。
我们专念阿弥陀佛名号,不管从佛法的教理方面,还是从我们众生事修方面,这两方面都是非常稳妥的。
③《观经》的第九观也说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也就是以阿弥陀佛的名号作为十方一切诸佛名号的代表,也以阿弥陀佛作为一切诸佛的代表,所以又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在四十八愿中,特别有一条愿,我若成佛的时候,十方诸佛都要称赞我的名号,就是第十七愿。
在《阿弥陀经》里也说,六方恒河沙诸佛都共同赞叹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
我们今天能信这句名号,能念这句名号,是有大善根福德因缘的,是大智慧、大福报、大修行,这也是无修而修。
在凡夫这一边丝毫谈不上修行,不过是上嘴唇下嘴唇这么一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可是佛那一边历劫修行的无量功德都为众生所有,所以《无量寿经》说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说是大利、无上功德,只是欢喜一念就具足圆满了。《往生论》里说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对此法门不敢相信,不能当下承担,只能说他的善根福德因缘还不够,智慧也不够,心量也不够。
那我们这些凡夫、愚夫愚妇之流,我们能相信这句名号,我们的智慧超过那些看起来都是大修行人、大智慧的人、开悟的人,超过他们了吗?
以我们自己来和他们比,当然无法相比;但是如果以累劫善根来说,能够相信这个法门,那就是缘分,它的效果利益确实超过自力修行的太多。
所以,能够专修念佛,专修、专念、专信不疑,应该自我庆幸;当然,也不会自我骄慢,认为你看,我多有智慧。如果这样的话,反而是跟这个法不相应的。既庆幸、安慰、欢喜,又自觉罪业深重,这就是机法两种深信。
南无阿弥陀佛,谢谢。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宗18
End
◎ 袾 宏【原文】六祖既受黄梅心印,隐于屠猎佣贱一十六年。后至印宗法师①讲席,出风幡语②,印宗闻而延入,即为剃染,礼请升座说法。人知六祖之为龙天推出矣,未知印宗之不可及也。其自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
供佛斋僧是佛教的一种传统,也是为了让僧俗二众有培养福报、消除业障、积功累德、报恩报德的机会,佛陀特别指定的方法。经云:佛弟子要行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
第十八愿的详细解释一个人在临终时看见地狱,因自己念佛和大家助念,地狱消灭,得到往生,这是我的一个老朋友的弟弟的真实情况。我的这个朋友姓王,江苏有名的中医,也是一位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弟弟是个阔公子,生
泉池功德 第十七卷黄念祖老居士【又其讲堂左右。泉池交流。纵广深浅。皆各一等。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湛然香洁。具八功德。】本品是讲泉池的功德。上品中所说的讲堂,在其左右是泉池交流。开头这两句
我想借这个机会,再把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跟大家叨咕叨咕。第一个问题是:大家问的最多的,我认为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很多同修问,刘老师,你看我应该怎样修行?就这个问题,这几年来是不停地有人在问。这次我用很简
李炳南答:南无就是皈依、敬礼的意思,阿弥陀佛是一尊佛的名字,它的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等等意思,等等是指阿弥陀佛的智慧、慈悲、神通无量无边,语言无法说清。这个问题还必须看《阿弥陀经》才知道根源,如果没有
数千年来,香与佛教的发展唇齿相依,佛前一柱香代表了礼佛的最高敬意。燃一柱好香,透过鼻的嗅闻,能使心灵宁静,息止心中的贪嗔痴,步入平和安乐之境。若修学静坐禅定的人士,更可藉由妙香的助缘,镇静心神,理气调
阿弥陀佛,这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漫漫长夜里的明灯。念佛人现世获得的十种妙处。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上亲口开示的,佛无妄语一、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
李炳南答: 从前法明和尚向大珠和尚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师回答:阿弥陀姓憍尸迦,父亲名叫月上,母亲名叫殊胜妙颜,出自陀罗尼集。还有《鼓音王经》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妙喜,国王叫做憍尸迦,祖父叫
尊敬的法师,尊敬的孙会长,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菩萨,大家下午好。阿弥陀佛!今天早晨大家听完经之后念佛念得怎么样?挺好,好。念佛是正行,我们护世息灾也好,我们自己求生净土也好,念佛是第一重要的行门,听经目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无量寿经》的四十八愿,我们来看第二十二到二十四愿,我们把今天要讲的经文一起念一下:【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昨天我们一起共修了一天,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吗?非常好!今天也出太阳了,昨天阴雨了一天,看来阴气已经逐渐逐渐的退去了。大家能够这样发起真诚的心来念佛,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弥陀四十八大愿」,请看第四十二愿的经文,我们一起合掌将此愿文读一下:【我作佛时。所居佛剎。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弥陀四十八大愿,请大家打开经本,看第三十九愿,我们一起把这段愿文读一下:【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昨天晚上跟大家讲到了第二十四愿,今天从第二十五到二十七愿看起。让我们一起合掌将这段愿文读一下:【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是佛七的最后一天,大家这六天多来,表现得非常好,非常难得,真正发起护世息灾的愿心,一起认真的念佛、学教,希望我们以这样的功德回向这个地区灾难消除、正
下面我再想跟大家说说,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为什么我们要把八万四千法门舍掉,专持一句弥陀圣号?那就得说说,这个弥陀圣号的功德,它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功德。我也简单地挑几条跟大家说。那功德要说起来,可能几天几夜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已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一、佛经中说供僧功德 《俱舍论》云:若能一昼夜持不杀戒,于未来生,决定不逢刀兵灾;若能以一粒诃子,以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
梦参老和尚我们要想求福德的话--我们多分是求解脱的,但是我们也求福德,在你回向的时候,你要特别地回向。回向得愈大,功德辗转增胜--不是那个物质多少,这是一般的物质供养。我们念经的时候,我们读《普贤行愿
无畏即无怯惧,如来智力内充明了,凡有所说,皆安稳清净,不可倾动,无惊怖恐惧,故名为无所畏。四无畏是指佛陀具有四种临众无畏的信心,无论说法、问答、论难,从容而安详,勇猛而安稳。佛陀功德-四无畏一、一切智
农历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佛陀为什么要出家呢?依照佛教经典来说,出家乃成佛必由之路,十方诸佛皆示现出家而成佛道。悉达多太子出家因缘释迦牟尼佛,原名乔达摩悉达多,释尊降生于三千多年前的古印度,是迦
◎ 梦 参随喜功德,随喜一切众生、随喜一切诸佛菩萨,愿一切众生舍离嫉妒障碍,看见人家有一点善事、有一点进步、对三宝有功德,都应当赞叹随喜。若师长对某同学、师兄弟表扬了一句,你就生起嫉妒心,说:有些事我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这句话中的阿弥陀就是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就像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教主一样。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持名念佛方法非常普及,当前中国汉地很多佛寺墙壁上,都题写
◎惠 能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
现在在家居士,你别看他愚夫、愚妇、老太太,他们真正往生的时候表现得很不错,有些真正预知时至。我们出家人为什么少呢?没有老实地修,我们又接受信施,这里面有一定的原因所在。懂了一些佛法,反而会世智辩聪,觉
袈裟之功德◎ 海 涛袈裟功德殊胜,凡有袈裟所在,一切天龙善神悉予守护,使此安宁。佛曾告阿难:过去诸佛着如是衣,得成佛道;未来诸佛亦当着如是衣,得成佛道。如我今日以刀割截,成沙门衣,不为怨贼所劫,此是解
◎ 宣 化礼拜佛菩萨的功德有五种:(一)端正圆满。相貌生得端正圆满,人人见了都生一种爱敬心,对你有一种好感。(二)得妙音声。声音清朗宏亮,好像铜钟。(三)多财富。能礼拜瞻礼佛菩萨的形像,等到将来,会有
何为结夏安居?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订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在此期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称为安居。这是雨季期间草木、虫蚁繁殖最多,恐外出时误蹈,伤害生灵,而
◎ 莲 池(著) 吴锦煌 (译)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此者赞叹出家,而未明言出家之所以为利益也。岂曰:不耕不织,而有自然衣食之为利益乎?岂曰:不买宅,不赁房,而有自
如孝法师大家要细心,要去分析人生,学佛并不是如有些人所想象的,要让大家放弃当下的生活。就像我们生命的这一列火车已经开了,它不能够停下来,如果我们想要换轨道,要有一种技巧,首先要在现在的轨道旁边再造一条
献 灯 之 功 德灯是智慧、光明的表征;燃灯供佛始以佛说,是佛门中重要的供养具之一。祈望透过燃灯的说明和意义,能点燃您心中的自性灯。在佛前燃灯,是用以标帜佛的智能波罗蜜。《无量寿经》说:为世之灯明,乃
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 佛 言 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诸佛塔庙。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得妙色好声。 二者有所发吐言辞人皆信服。 三者堂堂处众无畏。 四者天人世间爱护。 五者具足威
功德、福德与福报仁焕法师人人有优点,个个有缺点,所以我们普通凡夫,都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好坏间杂。这样于生活当中,容易有什么后果产生呢?首先理解:福德是人的智慧和健康;福报是人的富有和缘分。如果人福
常见有人徘徊于佛教大门之前,犹豫不决,欲受皈依,始终不敢跨上这一步,欲永绝佛缘,却又难断对佛一片向往之心。踌躇犹豫,内心不宁。对此类人,我往往力劝其皈依。因皈依乃学佛第一步,亦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千里之
东方妙喜世界 南无阿閦如来:看见别人生气或自己生气,念南无阿閦(音:触 chu)如来 ,阿閦如来过去世修忍辱和持清净戒律而成的佛,生在其国土者皆相貌第一。自己起了欲望的心,对方起了欲望的心(如有男子
◎弘 一药师法门以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念药师咒,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为根本,法门殊胜。修药师法门,如经所说而行,可以帮助病苦的人。弘一法师说:如法修持,获福无边。维持世法佛法本以出世
道证法师持名功夫之深浅,看各人对这一句佛号的体认--念佛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我们曾经讲过很多次,持名深浅,看各人对这一句佛号的体认。佛的能力是连等觉菩萨都不能知道一根毫毛,所以我们对
积累功德九种方法达真堪布作为修行人,我们都想行持善法、积累功德。但行善不是谁都能做到的,积德就更不容易了。怎样才能行持善法、积累功德呢?有九种方法。第一,深信首先就是要深信。深信是从明理中产生的,首先
第一、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的总概括。就是浓缩的三藏十二部经典。这是净土宗第九代祖师蕅益大师说的。他说,一句阿弥陀佛,三藏十二部通通在里面了,一千七百桩公案通通在里面了,你真正把这一句佛号
妙莲法师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更怜悯众生。记得我们在大陆灵岩山寺的时候,每逢佳节大家都特别要加香诵经、念佛,回向畜类的一切众生,因为人间每逢过节就是那些畜牲过劫,劫难的劫、
关爱可怜人,比供养菩萨的功德大索达吉堪布余事皆下品,唯有利众高。关爱十分可怜的人,有时候比供养佛菩萨更为殊胜。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比丘尼,她在观世音菩萨的诞辰日买了很多
大安法师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菩萨的形像,及闻信这部经典,乃至读诵《地藏经》,以及进一步地用香华、饮食、衣服、珍宝来布施供养,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瞻礼地藏菩萨。这就是在修地藏法门法了,这样就能
认识无常的功德生根活佛认识无常的功德有两种:短暂的利益和究竟的利益。第一,短暂的利益。认识无常,今世不会有恐惧,就好比部队训练士兵一样,当冲上战场面对敌人时,不会产生任何恐惧与紧张,因为他们提前有了足
仁禅法师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有一个称赞如来,就是赞叹佛的功德。所以赞佛也是一个修行的方法,是十大愿王的修法。我们千万不要误会,有些人甚至生邪见:为什么佛教里面的佛这么喜欢人来赞叹呢?他以凡夫分别心来测
衲衣的来源与功德利益◎ 陈浦燕 衲衣就是用世人丢弃在粪堆上或者野外的朽坏破碎的衣片修补缝缀所成的法衣。衲衣的衲就是缝补的意思。《类书纂要》云:衲,补缝也。衲衣又作纳衣、粪扫衣、弊衲衣、五衲衣、百衲衣。
供花功德福无边1.处世如花;2.身无臭秽;3.福香、戒香遍诸方所;4.随所生处,鼻根不坏;5.超胜世间,为众归仰;6.身常香洁;7.爱乐正法,受持读诵;8.具大福报;9.命终生天;10.速证涅槃。在佛
扫地的功德◎ 智 者过去,佛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每天清晨,给孤独长者都会来到只洹精舍,顶礼佛陀后,便用心地打扫精舍各个角落。有一次,长者因忙于其他事情而无法到精舍。世尊经行时,看到地面脏乱,便
◎ 永 明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持诵《地藏经》的功德利益◎ 远 尘《地藏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是大乘佛教一部重要的经典,也是现代佛门中流传最广,修学人数最多的经典之一。《地藏经》中涵盖了多方面的佛教思想内容:经中讲
◎ 大 愿是名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诸佛别无境界。唯以智慧光明。随顺众生而作佛事。此念佛人亦复如是。由信解具足故。能入佛智慧。由观行具足故。能见佛光明。智慧光明不从人得。唯藉缘因得显发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