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宗法师:罪业不构成障碍
2025-07-18 09:39

「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驶雨」,若论造罪造恶,那简直和刮大风、下暴雨没有区别。

你们各位有没有刮过这个大风,有没有下过这个暴雨?一定有的。比如说家里吵嘴了,声音很大,从喉咙里吼出来,那不就是刮大风吗?然后打得叮叮梆梆响,气得眼泪往下直掉,心中的烦恼强盛得不得了。

凡夫众生就是这个样子,贪欲、瞋恨之心无法抑制。说起贪心,所谓「欲壑难填」,贪欲之心像个大山谷,填不满,得到一万,要得十万,得到十万,要一百万,百万元户还不满足,要得千万,总之,越多越嫌少;那瞋恨心呢,也非常强烈,一点点小事就怒火中烧,头皮发麻发胀,见人家的讲法跟我不一样,见人家的思想跟我不顺,人家不满我的意,心中就起了烦恼,小则给脸色,大则摔盆子,再大就动起手来,再大就在社会上组成团体,然后,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战争不息,这都是瞋恨,个业、共业所感,刮风、下雨都不足以形容了,刮风、下雨死不了那么多人哪,你看,一场战争,内心里面的暴风雨旋转出来,殃及整个世界;商场上也有很多无情的战争,这都是我们内心的恶业烦恼在外边的流露。

罪业不构成障碍

像这样的众生,大乘不行,小乘不行,人天还不行;造恶个个行,还很厉害。行是行,后果非常恶劣,所以,底下说「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对于如此造恶的众生,圣道法门无法解救他,所以,诸佛大慈大悲,劝归净土。「诸佛」,一切佛,在我们娑婆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不仅释迦一佛,乃至十方诸佛都出来跟我们讲,劝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纵使一形造恶」,这句意思和上面那句差不多,为什么要劝归净土呢?因为你不是圣道法门修不了吗?净土法门有佛的愿力,有佛的慈悲保证,即使你一辈子作恶多端,「但能系意专精」,只要你回心念佛,愿意往生极乐世界,「系意」,一心一意,不放松,「专精」,专一不杂,精淳不乱 (我们这个法门讲的就是「专」和「精」),「常能念佛,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只要经常念佛,一切障碍不成为障碍。

比如说,如果我们走路腿脚不便,那就是有障碍,如果坐车的话,你的腿有没有障碍呢?腿虽然还是瘸的,但是坐车就没有障碍了,因为不靠你走路。

一样的道理,我们虽然还有罪业,若靠自己修行,就有障碍,所以不能解脱;若念「南无阿弥陀佛」,乘佛的愿力,我们的罪业不构成障碍,所以说「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刚才也提到, 《观经》说「念念之中,能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所谓「自然消除」,你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超过你的思想。你知道,也能灭掉,不知道,也灭掉了,叫「自然」,「哎,师父,一句佛号能灭那么多业,我怎么不知道?」你不知道也灭掉了。

比如晚上睡觉,月亮自然照着你,你知道吗?你不知道,它还照着,这叫自然哪。你知道才照、不知道不照,比如电灯,一开就亮,不开不亮,那就不叫自然了,「自然」就是超过我们的思惟分别。

我们只要念佛,自然消除诸障,决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不用怀疑。

End

印宗法师

◎ 袾 宏【原文】六祖既受黄梅心印,隐于屠猎佣贱一十六年。后至印宗法师①讲席,出风幡语②,印宗闻而延入,即为剃染,礼请升座说法。人知六祖之为龙天推出矣,未知印宗之不可及也。其自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

一心无障碍

◎ 费 勇用无碍的念头 去化解一堵又一堵的围墙 用无碍的念头 去照亮一个又一个的暗昧 如果你的念头里全是无碍 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障碍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什么障碍 那么,你的存在就是自在摘自《转念

参禅会出现的三种习气障碍

◎ 达 照 在参的时候,过去的种种习气烦恼,就会在身心中翻出来。翻习气分三个部分。 一、心念上的强软魔头 第一个部分是念头上的习气,最早翻出来,最后才彻底了断。心念上,比如说突然发起贪欲的心,突然发起

善心善念可转化一切障碍

◎ 净 慧动和静,昏和散,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态。所有的宗教活动、宗教修持和修养,也都是把动和静结合起来安排活动。新加坡芽笼这条街,各种宗教场所林立。各个宗教的活动有动有静,有时以动为主,

语言障碍

◎冯友兰一个人若不能读哲学著作原文,要想对它们完全理解、充分欣赏,是很困难的,对于一切哲学著作来说都是如此。这是由于语言的障碍。加以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的特点,使语言障碍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了。中国哲学家

世间的种种障碍

德光法师俗话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起伏不定,得失无常,有遗憾的烙印,也有美好的回忆。但是相比之下,总觉得美好的特别少,烦恼障碍非常多。当世间种种障

胡小林:我是如何克服诵经障碍的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我现在每天能诵8部《无量寿经》了,而且是早晨连续诵3部,晚上连续诵5部。我之所以法喜充满,非常欣慰,就是因为过去我对诵经非常恐惧,感觉枯燥乏味,坐不住。这段时间,我通过自身的努

法界无障碍

法 界 无 障 碍◎ 太 虚法界无障碍者,法界即真如别名,即无分别智相应之真如。又如世言宇宙,非但指空间时间,实包一切物而言。此法界者亦复如是,乃总括此诸法而言也。诸法中无论任何一法,皆诸法之总

法爱法执是修行的障碍

◎ 慧 律法爱,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贪着心,法爱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很有修行,或者是自己的法门最殊胜,对法的爱的执着。在座诸位!一定要用佛的心性修行,就是说:我今天修什么法门,那是

此刻你贪恋的,就是最后障碍你的

此刻你贪恋的,就是最后障碍你的传喜法师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勤俭,节制, 简约,朴素这是中国人历来就崇尚的优良品德我们这个时代,物质越来越丰富,每个人都拥有太

雪漠:知识是另外一种障碍

知识是另外一种障碍有时候,读书也会产生所知障。比如,有人读了好多关于修行的书,但这些书没有变成他的营养,反而变成他的枷锁,让他无法超越概念、体悟真心的纯净与质朴。那么就要把这些知识都忘记,把对这些书的

宽见法师:学佛与做生意是不是有障碍?

居士:请教师父,在谈生意的过程当中,会谈及成本和利润等问题。我们不可能把这个成本和盘托出,因为谈生意是很现实的。工艺成本两块钱,你要是说两块钱,客户可能会考虑一块八或一块五。你只能说成本两块二。这样一

云谷禅师:修行的真正障碍是什么

学佛修行的人特别需要有福报!有些人很想为弘法利生做一些事情,但因没有福报,所以经常出现各种违缘:有时四大不调,有时内心烦恼涌现,有时受到恶友诱惑,这样就很有可能中断自己的发心;而有些人,他们很想在寂静

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是什么

最主要的障碍是两个:五逆和谤法。一、五逆,一般能做的人不多,尤其佛弟子,很少去做五逆的;但很多佛弟子,对谤法的业很容易造。一般人、外人还不太容易造谤法的业,不信佛的人,不一定会谤法。但是很多人信了佛,

净宗法门法语:用自己的念力调整自己的身体

信心危机。今天整个危机的核心就是信心,对古圣先贤不相信。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感应,出现现代这新一批年轻的量子力学家,把阿赖耶的三细相发现了。这是给大家一个信心,有科学证据,这个不是假的。说万法皆空,现在科

净宗法师讲解戒善

问曰:念佛之外,戒善等一切行,何故不论?答曰:一、法本如是。弥陀本愿,唯说念佛,不说余一切行故。此超世本愿,诸佛尚且不及;唯咨嗟共赞彼佛名号,不赞余一切等;又岂容凡情些子分别哉!二、法不别说。如禅宗自

唐密真言宗法器羯磨杵

开口十字金刚杵乃唐密真言宗法器一种,梵名叫“伐折罗”,原来是古印度的兵器,后来被密教吸收为法器。印度古代传说,有位钦酪的仙人,他死后骨头变成了金刚骨,帝释天用它制成了金刚杵作为兵器。十字金刚杵又称羯磨

弗沙尊者--旁鹜不定的心念是解脱的障碍

你心中是否经常升起一些虚无的念头?一些不曾发生过的事情也会在心中经常出现?心念无色无相,纷沓而至,神游虚空,只有能调伏心的人,才能解脱魔障。僧珈逻仕达是舍卫城的一位长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儿子时,以他的

佛理禅机:传正法师:端正身口意,减少修行路上的障碍

前路障碍多与少,因果之力很重要。今日的发心善恶和行为好坏,明日外界都会给你相应的反馈。欲减少修行路上的障碍,便要先端正自己的身口意,做到守法遵纪,严守戒律,认真修行,广行善举。唯有如此自律且坚持,修行

禅宗思想:贤宗法师:参禅是参什么_什么是禅定

佛学中的参禅是参生死,普通人参禅可以参生活百态。参禅需要每天坚持,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把自己所纠结的事情放一遍,比如今天自己和谁吵架了,为什么吵,自己讲了哪些不适合的话,接下来怎么办其实就是在静坐的时候

禅宗思想:贤宗法师:禅其实很简单,吃饭睡觉都是禅

禅给人的第一感觉可能是空旷、萧远,让人想起清静的早晨、幽静的落幕,空谷中清脆的鸟鸣,也会想起陶渊明的诗、王维的画。的确,中国古代文人的诗文画作中往往带有深深的禅意,如宋代大儒周敦颐的《题春晚》:花落柴

禅宗五家:临济宗:临济宗法脉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葉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

禅宗五家:曹洞宗:曹洞宗法脉

曹溪慧能青原行思石頭希遷藥山惟儼雲儼曇成洞山良价云居道膺投子義青芙蓉道楷鹿門自覺宗鏡宗書少室常潤大覺方念雲門圓澄瑞白明雪破闇淨燈古樵智先碧岩祥傑仁壽德峻吉堂智光彌性峰屏卓然慧達東初鐙朗慧空聖嚴。自初祖

禅宗五家:云门宗:中国佛教云门宗法脉传承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天竺第一祖摩诃迦叶尊者第二祖 阿 难 尊者第三祖商那和修 尊者第四祖优婆鞠多 尊者第五祖 提多迦 尊者第六祖 弥遮迦 尊者第七祖婆须蜜 尊者第八祖佛陀难提 尊者第九祖伏驮蜜多 尊者第

净土旨归:冤亲债主能否临终障碍往生?

居士:请教大安法师,如果没有解决好与冤亲债主的关系,那么在临命终时是不是就会受到冤亲债主的障碍而无法往生?法师:从通途教理来看,冤亲债主常于临命终时,诈亲含笑,导引人的神识入三恶道,所以亟须忏悔业障。

果卿居士:谨慎!炒股会障碍修行!

张居士学佛很精进,十几年如一日,严持戒律,诵经拜忏,定期组织印经、放生,只要是利益众生的事情,他都发愿努力去做,是一位真修行的在家居士。 这些年,因一直力行布施、广种福田,所以张居士自己经营的家电事业

净土旨归:念佛人在十大障碍中修行

元妙叶禅师《宝王三味念佛直指》云:详夫一心平等,体性无亏。虽缠绵于业识之中,靡不有出尘之志。方欲究道,魔境先彰。一事亏心,万善俱失,成小败广,得者还稀。况乎物欲交倾。死生迁变,递相仿效。易地皆然。使如

净土经论:对阿弥陀佛生信的障碍是哪三种

问:对阿弥陀佛生信的障碍是哪三种?为何称它们是障碍呢?答:障碍有三种:未知、邪知、怀疑。未知:如果不知道、不了解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的殊胜功德,就不会希求往生极乐世界,如同劣种愚人若不知道珍宝的价值就不

净土经论:提前火化会障碍往生吗

问:叶老居士现年七十八岁,每天念佛万声以上,已十年。因当地风俗,老人去世后一天左右即行火化,这是否会障碍往生?大安法师答:这不要担心。常规的作法是继续念佛八小时,或二十四小时以后,可以沐浴更衣。停放两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你侬我侬,障碍修行》

我们之所以会在六道轮回、生死痛苦,完全是「自作自受」,怨不得人。因为每个人都把原本「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的世间,误认为实有而永恒不变,因而产生痛苦。落实到现实生活来说,佛因彻悟世间的一切都是「缘生缘灭

慧律法师:你侬我侬,障碍修行

把这个道理扩大来看,我们之所以会在六道轮回、生死痛苦,完全是「自作自受」,怨不得人。因为每个人都把原本「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的世间,误认为实有而永恒不变,因而产生痛苦。落实到现实生活来说,佛因彻悟世间

海涛法师:慈悲无障碍

我师父的一位信徒,是个教授,有一天,他急着找我师父帮忙他父亲过世的事情,但师父刚好出国,他展转找到我,想请我帮忙:「海涛师父!你师父不在,我爸爸刚舍报,想麻烦你来做一场法事,放个焰口,或放个大蒙山,可

传喜法师:超越时空的障碍

《星际穿越》是要告诉我们无量光无量寿是超时间、超空间的,障碍着超时间超空间的是我执、我见,整个片子就为了破我执、我见。他破得好费力,西方人按照他的思维方式编导。就好像现在我们看到师公的法相了,师公其实

传喜法师:莫让网络成为你学佛的障碍

信众:阿弥陀佛!顶礼传喜法师!想请您开示网络学佛的问题,因为很多人都在网上接触到佛法,但是要怎么去修呢?很多人都找不到路,请您开示应该怎样做?师父:今天这位居士提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现在除了寺院这

净宗法脉: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简介

宋永明、智觉、冲玄、延寿大师,莲宗六祖也。钱塘王氏子,知税务,多用官钱,买放生命,罪当死,临刑,钱文穆王使人察之,色不变,命释之。遂出家,参天台韶国师,发明心要。以宿愿未决,登智者岩,作一心禅定与万行

净宗法脉:净土宗十祖-行策大师简介

清截流,行策大师,莲宗十祖也。宜兴老儒蒋全昌之子,梦憨山大师入室而生,因名梦憨,年二十三,出家武林理安寺,胁不抵席五年,顿彻法源,旋往报恩寺,遇同参息庵瑛师劝修净业,钱塘僬石法师引阅台教,乃同入净室,

净宗法脉: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

释迎牟尼佛梵语释迦牟尼,此云能仁寂灭。释迦逛是姓,牟尼是名。佛,译觉者。当中国周昭王甘六年,四月初八日,示生于中印度,迦毗罗国王宫中,为太子,名悉达,父王名净饭,母名摩那,从右肋生,十丸出家,三十成道

净宗法脉:净土宗七祖-省常大师简介

宋造微,省常大师,莲宗七祖也。颜姓,钱塘人。七岁出家,十七具戒,以坚持戒律,专称名,发菩提心,结社互励,为净土因行。住杭州昭庆寺,慕庐山远公遗风,结净行社,士大夫与会者,有相国王文正公旦等一百二十人,

净宗法脉:斌宗大师略传

斌宗大师略传皈依弟子 郑焜仁 敬述前言上人圆寂年仅四十八岁,没写他底自传,诸弟子也不曾详细地记下他底生平事迹。本文是根据遗作,及笔者所知,简要地叙述而已。家世环境上人俗姓施,名能展,民国前一年(辛亥)

净宗法脉:法然上人略传

法然上人以前的日本佛教,虽有大小乘各宗派,而独缺乏净土的宗派,所以没有净土门的教团,也没有确立净土门正依的经典与教相上的理论架构,所以也不知道往生的行体。虽然当时愿生西方净土的行者,代不乏人,但都依附

净宗法脉:圆因老法师简介_圆因老法师个人资料

圆因老法师简介圆因老和尚是一位修苦行的高僧大德,今年已九十多岁了,老和尚独自一人,居住在南投水里莲因寺旁的茅棚中,每日念佛.拜佛;一生劝人放生.念佛.拜佛.吃素!《放生问答》一书,便是出自老和尚的手!

净宗法脉:净土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简介

清梦东、纳堂、彻悟、际醒大师,莲宗十二祖也。姓马,丰润人。幼通经史,二十二病悟出家,遍历讲席,博通性相两宗。参粹如禅师,明向上事,继席京都广通寺,领众参禅,宗风大振。后以宿业深重,多诸病缘,因思教乘五

净宗法脉:龙树菩萨略传 龙树菩萨的由来

龙树菩萨略传龙树菩萨梵名 Nagarjuna,佛灭后约后七百年(西元一五0--二五0年),生于南印度婆罗门种族之家;因其母树下生之,而龙成其道故,名曰龙树;寿二百余岁。天聪奇悟,事不再告。弱冠驰名,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