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宗早晚课:净修捷要报恩谈
2025-06-13 07:52

课诵是佛教寺院定时念持经咒、礼拜三宝和梵呗歌赞等法事,因其冀获功德于念诵准则之中,所以也叫功课。

按瑜伽有四种念诵:即音声念诵(出声念)、金刚念诵(合口默念)、三摩提念(心念)和真实意念(如字修行)。本文主要谈第一种,即所谓清净在音闻。追溯古代,先是经咒和梵呗等简单的念诵,晋代以后发展出忏法,再后又有《水陆》、《焰口》等,唱念趋于复杂。唐代马祖建丛林,百丈制《清规》。赵宋以后,特别是明代丛林中普遍形成了朝暮课诵(也叫二时功课,二课或早晚课)制,与经、忏等法事相并列而成另具一格的寺院风尚。

关于课诵的最早记载,见于《吴书刘繇传》附记后汉笮融的事迹里,该记说:笮融者,丹阳人,初聚众数百,往依徐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彭城运漕。遂坐断三群委输以自入,乃大起浮图祠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悉课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这种课读,当是随着西域等地的佛教翻译家们传来的。在《法华经法师品》里有:受持法师、读经法师和诵经法师就是明证。

唐玄奘译的《大唐西域记》里也说到卑钵罗石室[草-早 必]蒭设坛念诵的故事。在东晋《高僧法显传》中,记述古代斯里兰卡佛牙出行礼拜念诵(法事)的盛况云:狮子国(斯里兰卡)佛齿,当出至无畏山精舍,国内道俗欲植福者,各各平治道路严饰巷陌,

然后佛齿乃出中道而行,随路供养到无畏精舍佛堂上,道俗云集,烧香燃灯,种种法事,昼夜不息,满九十日,乃还城内精舍。以礼拜念诵为主的种种法事,昼夜不停,同我国宋代以来丛林下的九旬胜会和一些地区的佛诞等节日有类似之处。唐玄宗曾经诏不空诵《仁王经》,代宗敕百沙门于禁中念诵谓之内道场,又敕灌顶道场,选沙门二十七员,为国长诵《佛顶咒》(《佛祖统纪祈祷灾异》)。朝廷如此提倡,寺僧如何当可想见。《佛祖统纪》卷五十三在《持诵功深》条下,列举了从东晋安帝(397419)到赵宋光宗(11901195)历七百余年道俗念诵佛经的突出事例十九起,可见,提倡课诵,历史悠久。

古代印度和印尼等国佛教流行的地区,普遍讽诵马鸣所作的赞佛诗歌(《佛所行赞》)。他们认为该诗字少义多,能使读者心悦忘倦(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赞咏之礼》)。这相当于我国的赞呗念诵。

我国曹魏陈思王诵读佛经,制转赞七声旻降曲折之响,又作《鱼山梵》(亦称《鱼山呗》)六章,纂文制音,传为后式(《法苑珠林》卷三十六《呗赞篇》)。

古印度讽诵佛经是奉行的三启仪制,首先颂扬马鸣所集的赞佛诗文,其次正诵佛经,然后陈述回向发愿。全过程是节段三开,所以叫做三启。经了之时,大众皆云苏婆师多,或云娑婆度

(同前《赞咏之礼》)。这种三启式的念诵法,就是我国汉地古今法事念诵的基本仪制。举行任何一堂法事,总是安排先赞(或《香赞》,或《赞偈》等),次文(经咒本文、有关仪文等),末了回向发愿(或偈或文,或偈文兼举)这种基本形式。只是后缀的大众同声念苏婆师多或索婆度,在汉地念诵仪里少见,但也有某些法事的文末称善或善哉的。娑婆度就是善哉之意。苏译为妙,婆师多译为语,意思是赞叹经文为微妙语。

我国的念诵仪制始创于东晋道安,他制僧尼轨范三则:一曰行香定座上讲之法(即讲经仪);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即课诵斋粥仪);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即道场忏法仪)。这三条对佛教的影响极为深广,为后来各种法事议制的开端。宋明以来寺院逐渐普遍奉行的朝暮课诵,当亦导源于此。

南朝梁代就有到舍宅为寺别营小室,朝夕从僧徒礼诵的记载(《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释教部》)。唐百丈怀海别立禅居,閤院大众朝参夕聚(见《景德传灯录》卷六附《禅门规式》)。

《大宋僧史略》卷上《别立禅居》条下更引伸说:百丈怀海有朝参暮请之礼,随石磐鱼为节度。元朝廷令百丈山德辉编订《敕修百丈清规》的《殿钟》条下载明:住持朝暮行香时鸣钟七下。同书《磬》条下又载:大殿早暮住持知事行香时值殿者鸣磬,大众看诵经咒时鸣磬。可见禅僧修行,此时已具备朝暮课诵的雏形。在北宋《崇宁清规》和南宋《咸淳清规》中还属阙如。不过,后来《朝暮课诵》所定的内容,包括晚课《蒙山施食》在内的大部分,全是宋人分别集、撰而成,这可说明当时已有某些寺院,甚至某些地区实行早晚课,只是还不普遍,所以直到宋末的《咸淳清规》里还没有明确的反映。明清之际,朝暮课诵渐趋定型,奉行的范围遍及各宗各派大小寺院和居家信徒,成为所有丛林必修的定课。例如,明通容编《丛林两序须知》规定:首座早晚课诵勿失、书记早晚随众课诵

和监寺早暮勤事香火课诵勿失等等。莲池的《云栖共住规约》上集末规定:晨昏课诵,不得失时偷懒,违者依例罚钱十文。同书附集《学经号次》条下又有晨昏定课的规定。清仪润的《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八等更明确了早晚课诵的具体内容,并在《禅堂规约》条下规定行坐课诵受食出坡等不随众者罚。

古代印度著名的那烂陀寺,也有课诵的规定,但与我国不尽相同。

唐义净在记述那烂陀寺的礼诵时说:那烂陀寺人众殷繁,僧徒数出三千,造次难为详集。寺有八院,房有三百,但可随时当处自为礼诵。

然此寺法差一能唱导师,每至哺西(下午三到五时),巡行礼赞。净人童子持杂香花,引前而去,院院悉过,殿殿皆礼。每礼拜时,高声赞叹,三颂五颂,响皆遍彻,迄乎日暮,方始言周(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斯里兰卡的坎第胜区,当地常常有人于鸡鸣时攀跻高峰瞻礼佛迹。

我国古德定日课于朝暮二时,自有其依据。《二课合解》的作者观月兴慈在叙述古哲为什么要建立课诵于早晚时指出:朝暮不轨,犹良马无疆(《重订二课合解自序》),这是说佛徒朝暮需以课诵来作为自身的轨范。朝指五更,为日之始、昼三时之初,佛徒从钟声破夜警醒而起,盥洗毕,即上殿课诵,则期思惟以还净。暮为日晡,隶属昼三时之末,功课礼诵,乃冀觉昏而除昧。所以二时功课之设,成为佛教寺院通行的重要规制。

二时课文,全属大乘藏摄。如《楞严》、《大悲》等咒,《阿弥陀经》、《忏悔文》、《蒙山施食》以及称念佛号。因此,礼诵课文的人要做到:身体端肃,口出清音,意随文观。二课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一、早自《楞严咒》始,晚从《弥陀经》起,各至称念佛号、三菩萨止为课诵正文。二、在三菩萨后,早晚各有回向文和三皈依为普结回向。三、每逢朔望等还有二时祝赞等为祝祷护神。兹依次简介如下:

一、课诵正文早课首先是《大佛顶首楞严神咒》,简称《楞严咒》。梵语首楞严,译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咒字前人主张不译不解,但后来有人指出为明,持咒义为持明。此咒五会,总名为《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译大白)般怛啰(译伞盖)无上神咒》,是与《楞严经》(显义)相依持的密义。宋、元以来一直盛行,特别是南宋和元两代,丛林每年于安居结制中定有三月(农历四月十三至七月十三为期的楞严会制,节日、祝厘、祈祷、荐亡等无不讽诵。所以被定为日课之首。

在念《楞严咒》之前,还要先诵与此密切关连的阿难赞佛发愿偈十八句。依《朝暮课诵》顺序:《楞严咒》后为《大悲咒》、《十小咒》和《心经》,但多数丛林不诵《大悲》、《十小》咒,径由《楞严咒》接诵《心经》。

《心经》,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唐玄奘译,流通讽诵,皆用此本。不同的译本现存的有法月译题名《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六种,此外还有已佚译本,藏、蒙、满文等译本,大体与法月译本相近。本经文旨,原出于大部《般若经》内有关舍利子的各品,即唐译《大般若经》第二分初,《缘起》、《欢喜》、《观照》、《无等等》四品《大般若经》卷四百零一至四百零五,各品佛说和舍利子问答般若行的意义和功德,本经是其中的撮要单行,以故译本略去首(序)尾(流通)二分。实为大部《般若》之中心,该六百卷经义,所以题名叫《心经》。

《心经》末了,唱颂整个般若部的总题,《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称,接唱上来现前清净众,讽诵楞严秘密咒等十二句回向偈,结上起下,功德回向十界,祝愿国泰民安。连唱念佛赞偈八句,颂扬弥陀因地发愿,果圆度生。此二偈前者是宋真歇清了所作,后者为择英所撰。赞偈接念佛号绕行,归位后称三菩萨,早课正文完毕。

晚课首先是《佛说阿弥陀经》,又名《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姚秦鸠摩罗什译,是净土宗的主要经典之一。不同译本有唐玄奘《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等。其主要思想是广陈极乐依、正庄严令人起信,特劝发愿求生和持名立行。经后附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即《往生咒》)三遍。接诵《礼佛大忏悔文》。梵语忏摩,华言悔过。忏悔一词是华梵结合。忏表消除已往的宿业,悔意不造未来的新愆。忏悔全文为四个部分所组成:第一大慈大悲慈众生四句偈为赞礼诸佛;第二从南无皈依至阿弥陀佛为皈依三宝;第三自如是等至我今皈命礼为忏罪陈善;第四由所有十方世界中

至末了为发愿回向。此文是宋不动依《三十五佛名礼忏文》整理,前增五十三佛,后缀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和普贤十大愿偈,共成一百零八顶礼,以表愿断一百零八烦恼之意。百零八礼的礼法是:初四句、金刚上师、皈依佛法僧三句、我今发心至三菩提、尽虚空一切诸佛、一切尊法、一切贤圣僧各一礼,如来十号一礼,八十九佛八十九礼,如是等至今皆忏悔、今诸佛世尊至我今皈命礼、所有十方世界中八句、于一尘中尘数佛八句、以诸最胜妙华鬘十二句、我昔所造诸恶业四句、十方一切诸众生四句、十方所有世间灯四句、诸佛若欲示涅珣四句、所有礼赞供养福四句、愿将以此胜功德十六句各一礼,合满其数。在唐不空译的《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卷末附有说明:右此三十五佛名并忏悔法,五天竺国修行大乘人,常于六时礼忏不阙。可知礼忏一法很早就是天竺大乘人的常课。我国古人虽把忏悔课文定为百零八礼,实际除了个人如法礼诵而外,在丛林里多是跪诵而不礼拜。《忏悔文》后为《蒙山施食》。蒙山是宋不动修行居处,位属四川雅州。他认为讽诵和忏悔而后,就应利及幽冥。

所以依据密部教典,集成施食仪文,共十二段,始从若人欲了知

(《华严经》偈),终至回向,加赞偈念佛,称三菩萨,晚课正文告竣。

二、普结回向大乘佛教的任何礼诵等法事,后面总是随着回向仪文,意思是把所修功德回转过来(从自己转向他人、各方,从事相转向理体等),向给各个方面,类属发愿;往往又与发愿文合在一起称作回向发愿文。朝暮课诵在三菩萨后就是此文。一般丛林之下,早课用引磐跪唱《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即一者礼敬诸佛至十者普皆回向十句,又名《十者》。有的丛林不唱《十者》,而唱《怡山文》或《华严文》;后接四生九有等四句,普为众生发愿;再接三皈依早课毕。晚课在三菩萨后,也同样用引磬跪白十方三世佛

等《大慈菩萨发愿偈》或宋遵式所作一心皈命等《小净土文》。

接着是《警策大众偈》和《普贤警众偈》。前者是《出曜经》中叙述佛陀因见三条大鱼被惊涛浸灌,流入浅水,各自争脱厄难的情景而说的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偈。后者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是警策行人应当奋勇前进,不可稍有松懈。此二偈合在一起,很早就为丛林念诵仪中采用,北宋《禅苑清规》卷二《念诵》条下采录此文,以后各种《清规》和《念诵集》也多收录。晚课最后也与早课一样,以三皈依告竣。

三、祝祷护神朝暮课诵,按说到了三皈,就算结束。但每逢朔望,还有早祝韦驮、晚祝伽蓝等举。自从唐道宣《感通录》载了南天王部下的韦将军周行东、南、西三洲,保护佛教的故事传出后,佛寺对此颇感兴趣,因而后来渐渐形成韦驮的塑像,为寺院的主要护法神之一,号称韦驮菩萨。伽蓝是梵语,义为众僧园,即僧人同修共学和生活的园地。据记载:佛世有美音等十八位护法神保护伽蓝;我国陈、隋以来佛教界流传着关羽归佛等故事,所以在伽蓝神里,后来有了他的塑像。祝韦驮:是在早三皈后举念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三称,《天女咒》三遍,唱《韦驮赞》。祝伽蓝:是在晚三皈后,仪与祝韦驮同,只是念诵与唱赞的内容更换。一年四节(结夏、解制、冬至、农历元旦)进行祝圣报国土恩:早课唱《宝鼎》、《圣无量寿光明王咒》,白《大祈祷文》,称念护国仁王菩萨摩诃萨,接《楞严咒》做早课。此时悦众同监院等一班人出殿门,依次至四圣前做小祈祷。先至韦驮前站班毕,唱香云盖三称,念《天女咒》三遍,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三称,悦众白《祈祷文》,唱《韦驮赞》毕。然后依次伽蓝、祖师、监斋前,仪同,念诵、白文和唱赞各各更换。

此外,每逢佛、菩萨、祖师等诞、忌和成道等祝仪;午前殿、堂上供等仪,具如《禅门日课》所载,兹不赘述。

End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1集)

《净修捷要》是先师夏莲居老居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著作。一个真实的修行有成就的人,他所写的东西、所讲出来的东西,不同於一般人。所以我们在研究正文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这个序。《净修捷要》,一开始这篇就是序,也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3集)

他是「兴大悲」,兴起了大的慈悲心。慈和悲的含义不同,慈是与乐,所以慈母,小孩子你要什么给你什么,我给你,这是慈;悲就是拔苦,要他出苦。所以大悲观音是千手千眼上头现出一个威猛相,第一个头是红的是阿弥陀佛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2集)

第一条,这一条就是介绍我们这个世界的导师,所以一切都是尊师重道,重道就必然要尊师。所以我们对於师,这都是一般的,尤其是佛法这样,这种不是释迦牟尼如来,谁也不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实重要的问题,而且得到解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6集)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法身是最清净,离一切相。法身的佛,佛有三身,佛是法身、报身、化身。在西方现在说法的是报身,而报身之本是法身,法身就「遍一切处」,刚才不是说遍一切处?这个说的是法身,法身,没有一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9集)

「一心观礼,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这一段。亦号无量光,底下就说,「无边光、无碍光、无等光。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这是十二光佛,从无量光起。这十二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14集)

这一段是密净不二。「一心观礼,显密一体」,显教和密教是一体。目前大家好像有点分别,显教就是和尚,密教就是喇嘛,称为喇嘛教。确实有好些个风俗习惯表现,喇嘛和僧人不一样,服装也不一样,用的法器也不一样,念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12集)

现在到了第十段,第十段就是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我们「一心观礼,极乐世界,教主本尊」。教主,大家都知道吧!释迦牟尼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教主。本尊这是密教的语言,密教修什么法,那个佛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13集)

「一心观礼,佛由心生」,刚刚我们讲阿弥陀佛是出家多少年成就成了阿弥陀佛了。这个地方一句话说,佛由心生。佛在哪来的?佛就是由你心里头生出来的。这一句好多人听了之后,他就很难,他就说这么说起来,我就失掉了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10集)

「一心观礼,无量光寿,如来世尊」。无量光寿是别号,如来世尊是通号,就把十号都摆在里头了,就说一个头一个尾都代表了。他们的「光明普照十方世界」,前面有说无边、无碍等等,它是无量的,既然是无量、无边等等,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11集)

这一段就是在《无量寿经》里头,这一段是佛都把法都说了,阿弥陀佛怎么成就了,又说了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如何如何苦,再三告诫。然后佛就问阿难说:你想看见极乐世界吗?你要想看见你就礼拜。阿难就听话,就礼拜,他头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

《净修捷要》报恩谈黄念祖老居士前言《净修捷要》又名《五念简课》,是夏莲居老居士集大悲心、大愿心为我等末法粗陋浅机而作的简课。黄念祖老居士生前原拟撰写《《净修捷要》报恩谈》。但我等众生福薄缘浅,未能实现

李炳南:李炳南老居士:最简单的净宗早晚课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称一拜或只合掌)二、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一称一拜或只合掌)三、南无阿弥陀佛 (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行念皆可。至少百声。千声、万声,以个人工夫

李炳南:净宗最简单的早晚课程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二、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前拜称)三、南无阿弥陀佛(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行念皆可。至少百声。千声、万声,以个人工夫忙闲而定。越多

佛教寺院为何要做早晚功课

在寺院里,全寺僧众每天朝暮都要在大雄宝殿内集体诵经,成为佛教寺院定时念持经咒、礼拜三宝和梵呗歌赞的佛事,在念诵的准则当中冀获功德。由于在课诵朝暮进行,所以称为朝暮课诵或早晚功课。诵经的方式从《金刚顶瑜

早晚课内容讲解

明海法师今天早上,我讲几点关于早晚课的基本知识,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早晚课,怎么样做早晚课以及早晚课的内容。先讲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早晚课?这里面有些原因是可以非常明确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有一些原因不

早晚课诵的目的 你真的知道吗?

和诵经求福相关连的一件事,是在家学佛应当如何做早晚课诵的问题。每个人走入佛门,一定有一个基本的动机。依我个人的观察,许多人会信佛,是因为对现状感到困惑,觉得需要解决这些疑问,才寻求宗教的慰藉。处在现今

煮过的水果胜过药,大家早晚用得到!

【盐蒸橙子】治咳嗽,秒杀一切止咳消炎药橙皮里有两种成分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一个是那可汀,一个是橙皮油。这两种成分,只有在蒸煮之后才会从橙皮中出来。尤其适合久咳不愈的小孩子吃,完全没有副作用。1、把橙子

佛门中为什么有早晚课

1、佛教的早晚课诵是自古就传下来的传统,早晚课是修行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对出家人的生活来说,早晚课是必要的,必须的。晚课内容包括:《阿弥陀经》《八十八佛大忏悔文》《蒙山施食》等。2、那么晚课,比如说以

佛门早晚课分别诵什么经

早课:《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各一遍、《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韦驮赞》。晚课:《佛说阿弥陀经》(农历单日持诵)、《大忏悔文》(农历双日持诵)、《放蒙山施食》、《大慈菩萨发愿偈》或《

为什么要早晚课诵经

课诵最低限度是早晚二课,早晚二课的用意是警策我们、提醒我们。并不是说我们学佛,只将早晚功课做好就行了,那差得太远了,决定不能成就。早课是提醒自己,晚课是认真反省。早课依照仪规做,与《往生论》裏面讲五个

净土旨归:早晚课十念法、念佛仪式等

早晚课十念法、念佛仪式等念佛仪式简而易行早晚功课,为正行中之常行,仪式繁简,可因人制宜。如初机浅识,由简易入;公冗私忙者,亦以简而易行,若必强同,非普劝修持也,兹举三例,由简而繁,各随己意,择一行持。

净土经论: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佛说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

慧律法师:早晚课诵的目的

和诵经求福相关连的一件事,是在家学佛应当如何做早晚课诵的问题。每个人走入佛门,一定有一个基本的动机。依我个人的观察,许多人会信佛,是因为对现状感到困惑,觉得需要解决这些疑问,才寻求宗教的慰藉。处在现今

净宗早晚课:净宗朝暮课本

净空法师倡导早晚课读诵无量寿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节选发大誓愿第六法藏白言:唯愿世尊,大慈听察。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无有地狱、饿鬼、禽兽、蜎飞蠕

净宗早晚课:定课与散念

摘自:黄念祖老居士讲记《看淡世俗的缠缚出污泥而不染--送信佛青年赴日进修博士学位》五、定课与散念。在留学期间也要有定课,不要把它压没有了,要坚持,要雷打不动。定课不妨少,但是不许中断。你现在法本中,是

净宗早晚课:净修捷要报恩谈

课诵是佛教寺院定时念持经咒、礼拜三宝和梵呗歌赞等法事,因其冀获功德于念诵准则之中,所以也叫功课。按瑜伽有四种念诵:即音声念诵(出声念)、金刚念诵(合口默念)、三摩提念(心念)和真实意念(如字修行)。本

净宗早晚课: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佛说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

净宗早晚课:净修捷要

净修捷要(一名五念简课)净宗学人郓城夏莲居识于燕京寓庐欢喜念佛斋净宗一法,易行难信,非探教海,莫窥津涯。虽华严以十愿为归,天亲以五念为门,而末法浅学,未易遽入也。必须熟读大经,方能略明纲要。然而今之修

净宗早晚课:持名念佛四十八法

护意根持名既以此心念佛,凡一切杂善杂恶之事,皆不必念。即日用应缘万不得已之务,应毕则舍,勿令缠绵,障我心念,且我心念之所以缠绵者,意地用事故也。若念到心地光明时,意地自妙於观察,当知念佛能转凡为圣,为

净宗早晚课: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光近来得一摄心念佛方法,若已成片,固不须此。若未成片,此法实易为力。当念佛时,但用十念记数,从一至十,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又一句一句记得清清楚楚。若能从一至十记得清楚,则妄念无从而起。

净宗早晚课:简单的早晚课 初学者做早晚课的方法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二)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前拜称)(三)南无阿弥陀佛。(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皆可。至少百声。千声,万声,以个人功夫忙闲而

净宗早晚课:十口气法

念十口气的方法尽一口气,念南无阿弥陀佛三五声,或六七声,共念十口气,念回向偈一遍,一拜而退。附注:这是为了很忙的人,想的一个法子,费时不过五分钟。最重要的就是天天一早一晚去作,万不可间断,有佛像对着佛

净宗早晚课:精要十念法的功德利益

净空法师倡导自修者,即是日中九次之念十声佛号法。是晨起与睡前各一次,日中三餐各一次,午前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午后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共计九次。每次称念十声四字或六字弥陀名号,原有日常定课可照常行之。共修者

净宗早晚课:夏莲居老居士净语

深妙禅偈有大福德始念佛发菩提心修十善佛说无上深妙禅浅人当作浅法看四仪庄严三业净坚守重戒勿少犯打破人我是非关放下生平闲知见谈玄说妙不相干三字真传老实念只此即是长夜灯苦海慈航斩魔剑要拔多劫生死根直拼此身作

净宗早晚课:净宗同学修行守则

㈠三福1.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2.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3.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㈡六和1.见和同解 2.戒和同修 3.身和同住 4.口和无诤 5.意和同

净宗早晚课:佛前忏悔发愿文

【忏悔文】从于无始,以至今生。毁坏三宝,作一阐提。谤大乘经,断学般若。杀害父母,出佛身血。污僧伽蓝,破他梵行。毁坏塔寺,盗用僧物。起诸邪见,拔无因果。狎近恶友,违背良师。自作教他,见闻随喜。如是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