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济群法师:第十四章 略说前七愿
2025-06-16 11:26

第十四章 略说前七愿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讲到这里,普贤菩萨对前面所说的内容,进一步用偈颂的方法,重宣此义,再把前面的内容,向大家作补充说明。普贤菩萨在没有说偈前,先用法眼普遍地观察法会里十方世界的各类众生,然后根据众生的根机对机说法。普贤菩萨对前面所说的内容,用偈颂的方式再重新总结和归纳,这不是简单的重复,它还包含着许多新意,是长行中没有讲到的。下面介绍偈颂的内容。

在讲偈颂之前,把普贤行愿的十大愿王向大家先作一个简单的说明。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在这十大愿王里边,有两个愿是核心。这两个愿,就是八、九二愿。两个愿中,恒顺众生愿又是核心的核心!从第一愿礼敬诸佛开始,到最后普皆回向第十愿,整个内容是围绕常随佛学、恒顺众生这两个大愿服务的。

常随佛学是上求,恒顺众生是下化。《普贤行愿品》的思想精髓,就是上求下化。上求,是上求佛道;下化,是下化众生,这是《普贤行愿品》的眼睛。如果再精辟、再核心,就剩下二个字--下化!下化是整个《普贤行愿品》的灵魂所在!我们上求佛道,直到成佛的目的,是为了恒顺众生!学佛成佛一切修行的功德,都以众生为核心。修学佛法主要还是为了救度众生。

在下面偈颂的内容里,从偈颂第一愿礼敬诸佛到第七愿请佛住世,仅仅是把前面的内容作了一些归纳和说明。从它的意思上来看,基本跟长行部分相类似,甚至更简单些。但在请佛住世以后,从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也就是从偈颂的第八愿开始,用大量的偈颂来说明常随佛学和恒顺众生这两个部分的内容。

我开始也搞不清楚,后面大量的偈颂,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我看了很多的注解,像谛闲法师的注解、演培法师的注解。他们都把这些偈颂的内容,又分为十个愿。我对他们的注解,总觉得不太恰当,然后自己琢磨琢磨,发现后边偈颂的内容,其实主要还是总结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常随佛学,还有一个就是恒顺众生。说穿了,这两个愿--就是整个《普贤行愿品》的核心所在!在普贤十大行愿中,恒顺众生是核心的核心!因此,学习《普贤行愿品》必须要围绕着这个核心去学,才不会出偏差。

礼敬诸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狮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这两个偈颂,主要是对礼敬诸佛的内容总结和归纳。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狮子。在十方世界中,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诸佛。人狮子,指佛陀。狮子是兽中之王,那么佛是人中之王。当然,这是从道德上来说的,因为佛陀的人格是最圆满的,道德是最高尚的,不愧为众生的精神领袖,因而尊称为人狮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一遍礼尽无余。面对十方三世诸佛,我要用我清净的三业去礼拜。当我们拜佛时,口念着十方三世诸佛的名号,心中观想这些佛,我这一拜,拜的是三世一切诸佛。清净三业,就是在拜佛的时候,心要专一,不能有妄想杂念。拜佛时,心里只想着佛,身拜佛,口念佛。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怎么拜呢?要借助普贤菩萨行愿的威力和思想境界来拜。拜的时候观想:十方世界三世诸佛面前都有一个我,我的面前有十方三世无数的佛,在接受我的礼拜。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这就是说,每一个我,同时可以变化成千百亿个我,化现出无量无边的化身来,并且用所现出的化身去礼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不让一尊佛漏掉我对他的礼拜,每一尊佛都周遍礼拜到。礼敬诸佛的意义主要是制伏我慢,同时对佛陀产生怀念之情,依教奉行,不要忘记佛陀的大恩大德。

称赞如来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这是总结称赞如来的内容。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天气晴朗的时候,太阳光透过窗子照进来,我们会看到空中有无数的微尘在不停地运动。我们可以观想,宇宙中有许多的微尘,每一个微尘就像一尊佛。宇宙中有多少微尘,就有多少佛存在。在佛的周围,还有微尘那么多的菩萨围绕着。因为任何一位佛陀的出世,都不会是单独的。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无尽法界,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有多少微尘,就有多少诸佛。

有的人会认为,佛陀已经入灭了。其实佛陀并没有入灭,佛陀离我们并不遥远。南朝善慧大师有这样一首诗: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

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

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

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善慧大士,俗姓傅,本名翕,浙江东阳郡义乌县双林人,隐居本地松山双林寺。南朝梁武帝曾请他讲《金刚经》。这首偈文的意思是:每天夜晚抱着佛睡眠,每天早晨与佛同时起床。站着坐着与佛常相随,说话沉默与佛相一致。佛每时每刻都没有离开过自己,如同身体连着影子一样。想知道佛的去处吗?这说话的声音就是佛。这首诗的道理告诉我们自性是佛,修道者当从自身中求佛,不必外求,向外寻求反而一无所获。所以,我们跟佛是融为一体的,一秒钟也没有离开过佛,佛跟众生是一张纸也不相隔的。只要功夫修到家了,佛随时都在我们的身边显现。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我们面对这么多的佛,要用不同的语言和声音去称赞诸佛。在长行里已经打过这样一个比喻:我们现在赞叹如来,要超过辩才天女的五百个舌头,要超过她用五百音声去称赞如来。就像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一样,虽然只有一个人在一处地方说话,但在很多的地方,同时都能听到播音员的声音。我们在赞叹佛的时候,要借助这种方法去观想。用最美好、最美妙的言词去称赞如来。这种称赞并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直要接连不断地赞叹到所有未来的一切时劫。未来的时劫是永远没有穷尽的,那么称赞也就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

赞佛的意义在哪里呢?因为如来的功德极深极大,无法用数目来计算,所以用甚深海来比喻佛的功德胜过大海。因为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果我们不赞叹佛的功德,我们会去向佛陀学习吗?称叹如来的意义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向佛学习。

广修供养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这三颂总结广修供养的内容。如何供佛呢?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最胜,是最好的意思。用最好的东西拿去供佛,是相对而言的。就是根据家里的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你认为这种东西,在你生活范围以内是最好的就行了。譬如你昨天吃稀饭,没有条件吃馒头,如果今天吃馒头,那馒头对你来说,就是最好的东西。所以再贫穷的人,也有最好的东西去供佛的。妙华鬘,用最美丽的花,最鲜艳的花,最好的花,把它穿成串,用花环(花鬘)去供养佛。伎乐,指吹的、弹的、敲的、拉的各种乐器,如笛子、古琴、扬琴、二胡等。涂香,现在社会上很多女士们,很讲究化装。把你从街上买回来的涂香,像洗面奶、粉底霜、香水、口红之类的美容化妆品,先拿到佛的面前供养后再用。佛怎么会打口红呢?问题不在佛能不能用,主要是表明你对佛的那份供心。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每天在佛面前烧香,不要烧得太多,烧一支就行了,心到了就行了。我到杭州一带见那里的人烧香,一烧就是一大把,那真叫烧香。他们把大把大把的香点燃,往香炉一扔,就像烧废纸一样,这不是烧香,而是在烧庙。这样烧香,把整个寺院熏得乌烟障气,浓烟滚滚,把菩萨熏得直流眼泪。本来,来看望佛菩萨,应该高兴才对,结果大家摸眼流泪,这种烧香方式不好。灯烛,就是点油灯、点蜡烛,现在人都喜欢用电灯,其实,点蜡烛感觉很好。因为蜡烛的光柔和,不刺眼,在柔和的蜡烛光下看经、念佛,能使自己浮燥的心静下来,这是我的体会和感觉。不过,点蜡烛要避免着火,特别是打坐入静时,要小心!不要着火了,跑来找我算账,那就麻烦了。还有古代点的那种油灯,青油里面放一根灯草,在这种灯下念经、念佛感觉也特好,给人一种宁静、柔和、轻松的感觉。还有各种音乐、伞盖、最好的衣服,各种供养的物品,堆积起来,这些供品像须弥山那样高,我完全拿来供养诸佛。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我要深信十方世界,都有诸佛的存在,我以普贤的胸怀和愿力,能够供养一切如来。

忏悔业障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这个颂总结忏悔业障的内容。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每一个人,从无始以来,犯下各种各样数不清的恶业。佛教把人的行为称为善业、恶业两种。前面讲过十善,十善反过来就叫十恶。人造下许多的恶业,主要是表现在身(行为)、口(语言、说话)、意(思想、心理活动)三方面。身所造下的罪业,如杀人(杀生)、盗窃、邪淫(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的行为)。语造下的恶业,如妄语、说假话骗人,使别人上当,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譬如社会上一些诈骗犯,就是用妄语骗取别人的钱财,这就是妄语。妄语还包括两舌、恶口、绮语。两舌是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制造成矛盾,使人家关系不和。恶口是用一些粗暴的语言,去伤害人家。绮语是说一些男女之间淫秽的,乱七八糟的,不堪入耳的话,去挑逗别人,像那些淫秽录像、淫秽小说之类的东西都属于绮语的范畴。语言上所造的恶业,最大的妄语是什么呢?比如说,有人本来没有证到阿罗汉的果位,骗人说自己证到了阿罗汉的果位。本来没有神通,说自己有神通。骗取别人的相信,坐在那里接受别人的礼拜供养。小妄语,如人家问你石家庄怎么走?明明是往左走,你偏说往右走,这就是小妄语。另外还有方便妄语,在佛教里讲这个妄语没有罪过,甚至有的时候这种妄语,还有很大的功德。

譬如在战争年代,日本鬼子进村,搜捕地下党员,把全村的老百姓都赶在一个地方,枪口对着大家,说到:有谁知道共产党的下落,如实报告,皇军大大有赏!如果有人知道不说的话,让你们统统死啦!死啦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说实话,不打妄语,那就很糟糕,这时就必须要打妄语。这种方便妄语不仅无罪,反而功德很大!佛经里有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和尚在山上的寺庙里修行。一天,一个猎人追杀一头野猪,经过寺院的门口,向老和尚打听野猪跑的方向。老和尚明明看见野猪往左边走的,却告诉猎人说:野猪往右边跑了。老和尚虽然打了妄语,但却没有罪过。又如到了别人家里,问你吃过饭没有?本来没有吃,但不好意思麻烦人家,就说吃过了,这也是方便妄语。以上这些妄语,只能给别人带来好处,不会给别人带来伤害,这些妄语说得好,功德是很大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杀生,对于在家居士来说,这个问题是学佛修行普遍关心的话题。像老鼠、蟑螂、蚊子、苍蝇、蚂蚁之类的动物,经常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这类动物的确让人讨厌,有时令人很头痛。这里牵涉到一个问题,当它们影响到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如何处理好它们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弄不好,就会造杀业,对待老鼠,我们可以把剩下的饭菜,吃不完的东西,天天给它们留点在外面,这样它就不进来了。对待以上几种众生的方法,杀生肯定是不行的,可以预防、搞卫生。把家庭卫生搞好,适当喷一些药物,让它们不敢进来。如果预防以后,还会进来,也不能去伤害它们。

杀生有两种:一种是有意杀生;另一种是无意杀生。有意杀生,是故意杀死众生,这种杀罪很重。无意杀生,就是不注意,无心伤害了众生的性命,如走路不小心,踩死了一只蚂蚁,除草、挖地时无意锄死许多蚂蚁、虫之类的众生,这种杀罪就轻。但尽管是无意的,我们对它们要产生同情心,要对自己的过失表示内疚、自责,给它们回向,希望它们来生变人,或是请佛、菩萨超度它们往生西方,这是杀戒方面要注意的问题。盗,没有经过人家的允许,背着人家,乘人没注意的时候,把别人的东西拿走,变成自己的东西就是盗。这种直接偷取的行为是盗窃。另一种情况,看见人家皮包里的巨款,见钱眼红,起心想把他的钱拿走,这也是盗窃,还有社会上许多做生意的人,偷税漏税,也属于盗窃的范围。常听那些偷税漏税的人讲,不偷税漏税,做生意赚不到钱,理由好像很充足,其实和盗窃没什么两样。

意业,主要表现在思想意识、心理活动方面。人的行为、语言受思想的支配,每做一件事情,或好或不好,是通过思想产生出来的。我们每一个人,无始以来,犯下的恶业很多、很多,无法用数字来统计。大到战争、杀人,小到相互嫉妒,勾心斗角,相互欺骗......社会上一切丑恶现象的产生和根源,无非是由贪嗔痴所引起。人类只要有贪嗔痴的存在,你随时都有可能造下恶业。我们学佛以后,要忏悔自己的业障,忏悔以后呢,我们的罪业才能消除。忏悔,就是对自己犯下的过失表示痛恨,保证以后不再干坏事。忏悔的意义,就是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使自己少犯或不犯错误,清洗自己的人格,用佛法的戒律去清洗我们的灵魂和行为上的污秽,经常打扫身上的缺点、毛病,使自己的行为更加规范,做一个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随喜功德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这个颂是对随喜功德的总结、归纳。十方一切诸众生,指各种各样的众生。二乘,是声闻和缘觉。有学,指证到初果、二果、三果的圣人,他们烦恼没有断尽,还需要修学。无学,是证得四果的圣人,即证得阿罗汉果,不再修学了。我们对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乃至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一切如来、菩萨,对他们所做的一切好事,都表示欢喜赞叹。在赞叹人家做好事时,要发自内心为人家高兴,不能口是心非,让别人感觉到你说的是实话,而不是虚伪的奉承。不然,就变成了风凉话,这不是随喜,而是在向人家泼凉水。所以说话要讲究艺术。这也是比较重要的,同样一句话,说得好,能让人家感到高兴;说得不好,会给人家带去烦恼。

随喜功德的意义,主要是克服嫉妒的心理。同时可以改变狭窄的心量,使人的心量开阔。大凡不能随喜的人,往往嫉妒心较重,而且心胸狭窄。这种人活得比较痛苦,因为这种人看见别人能力比自己强,日子过得比自己好,他心里就难受,无缘无故对人家产生厌恨、不满,他对任何好事都看不顺眼,他巴不得别人不如他。这种人往往自寻烦恼,因为你对人家的不满情绪,不能造成对他的伤害和打击。其实,一个人在跟别人过不去的同时,实际上往往是跟自己过意不去。

请转法轮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这是对请转法轮的总结和归纳。众生生活在无明的暗夜之中,只有佛陀的出世,才能破除众生的无明,给茫茫黑夜中的众生带来光明和希望,佛陀给黑暗中困惑、迷茫的人指明了人生的路途。佛陀是黑夜中的一盏灯!所以,把佛陀比喻为世间灯。

我们为什么要劝请十方诸佛菩萨,为我们讲经说法呢?因为只有佛法住世,众生听闻正法后,才能破除无明,断除贪痴,远离颠倒梦想。最后了脱生死,得大自在!所以佛法是人生最好的归宿!

请佛住世

【诸佛若欲示涅盘,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这个颂是对请佛住世内容的总结和归纳。佛陀说法要有人请,为什么非得众生请,他才肯说法呢?因为只有通过请,三番五次地劝请,才显得佛法难得可贵。众生也才懂得珍惜。佛陀如果随随便便地说法,效果一定很差,因为轻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就不会去珍惜,所谓来得容易,去得也快,道理就在这里。

我经常碰到社会上一些人,有时在火车上,一些人闲得无聊的时候,见你是一个和尚,感到很好奇,他会随便问一些问题。你跟他说了半天,他一笑了之,因为他不懂得佛法的可贵,他不知道珍惜。他对人生与佛法的问题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效果当然很差。相反,带着人生的问题寻求佛法的人,你跟他讲佛法,立竿见影。为什么呢?因为佛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人生的问题!佛法是人生最佳的归宿!佛陀说《华严经》、《般若经》、《法华经》,每次都有人请,请过之后,他才说的。只有通过请,佛法才显得贵重。听闻的人呢,才容易接受,才能珍惜它。

诸佛若欲示涅盘,我悉至诚而劝请,惟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佛陀假如要入涅盘了,我们要至诚恳切地劝请:佛陀啊!请您大慈大悲,哀怜十方世界的苦恼众生吧!不要离开我们,不要示现涅盘相吧!请求您长久地住在世界上吧!微尘数那样长久的时劫,请求您不停地为众生说法吧!使众生永远都能听闻佛法,让成佛的种子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世界所有的众生心灵里,都栽上成佛的种子,让法界生灵早日得度,了脱生死!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这一颂,总结修学前七愿的意义。修学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佛住世的七种愿行,从究竟的意义上来说,到底为了什么呢?

社会上有的人赚了不少钱,这些钱干什么用呢?要派得上用场,这很重要。有人把钱拿去吃喝嫖赌,贪图享乐,甚至拿去干坏事,这些钱就白白地浪费掉了。同样,我们修学佛法,积累了许多功德,这些功德应该把他全部布施给法界众生!要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给众生,把自己的福德分给每一个众生,同时回向佛道,成佛后继续度众生!《普贤行愿品》虽然有十种行愿,说透机关,道破天机,其实最根本、最主要的内容,也就是普贤行愿的中心思想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八个字是十大行愿的核心和灵魂所在!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是两码事,同时又是一码事,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成佛不能离开众生,诸佛、菩萨与众生本来就是一体,没有众生就没有佛、菩萨。佛、菩萨就像树上的花、果一样,而众生就像树的根和水,树离开根和水,树和花果就不存在了。

End

宗性法师:缺乏信仰的综合症

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信仰,这个药方是给现代社会开的。现代社会面临很多问题,总的来说根源就在于缺乏信仰,以至个人道德修养失落,公德荡然无存。在这信仰失落的时代,大家普遍感觉无依无靠,内心空虚、浮躁,就

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倓虚法师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备到北京去请藏经,路过营口。那时我的家眷还住在那里,我到营口时,住到佛教宣讲堂,那里边的人,都是我在家时的老朋友。我走之后,原来开设的那间小药铺

圆瑛法师:佛弟子如何修身摄心

◎ 圆 瑛我佛所说法门,因机施教,犹如对症开方,由众生有种种病,故佛说种种法。果能信解依修,无不得益。是以称为无上医王,乃能医众生之心病者。一切众生,皆依妄心,迷惑不觉,妄执此身为我。因有我执之病,遂

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 倓 虚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 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禅堂当香灯,每年到了六月六这天,照例常住

“三车和尚”窥基法师:玄奘认定的衣钵传人

窥基是唐朝一代法师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于玄奘,犹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学说须有子夏辈西河传经,方可阐扬宏发,广被于世;而玄奘之学,窥基不仅有克绍箕裘力,且具后修转密的功绩。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

慧律法师开示的小故事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律航法师

◎ 陈义孝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念珠不离手。大师念佛是用并耳念佛法,即将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字字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先将右耳听力,作意并在左耳,听一百声。再将左耳听力,

若衲法师

临安上天竺沙门若衲法师是宋代著名高僧,奉旨住锡杭州上天竺。法师经常带领徒众 千人修行,为大众弘扬一心三观、十乘观法、五重玄义、六即之道。法师辩才无碍,出言如泄悬河,堪称为当代四依。南宋淳熙三年,宋高

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岁出家于庐山东林寺,后来住在安徽丹阳的妙果寺。元武宗至大初年(1308),皇帝下诏解散净土莲宗,优昙法师十分恐惧地说: 我承受净土教法将近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宣 化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时,途中见一位老修行在打坐,小鸟在他头上筑巢,衣服都已破了。玄奘法师用引磬为老修行开静。老修行问:你从何处来?玄奘法师答:我从大唐来,现在去印度取经。

弘一法师往生的最后时光

陈慧剑1942年七月初,永春王梦惺居士二度聘请弘公到永春宏法,并寄来旅费,为弘公婉谢,也将旅费寄回去了,一心在温陵养老院安居。到中秋节这天,在开元寺尊胜院讲《八大人觉经》,由广义法师译闽南语。此时,他

玄奘法师到凉州

◎ 觉 悟玄奘法师遍谒了各位大师,广泛吸收了各家的学说,经仔细推求,发现各有所主,按之佛经,有合也有不合,无所适从。因此发誓亲自到西方向人求教疑难之处,同时取得《十七地论》来解众疑,这《十七地论》就是

印光法师辩一心不乱与佛念三昧

念佛修持的最高境界达到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进而往生西方净土。关于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的关系,古德的论述比较少。念佛本身是佛教禅定的修法之一,欲得三昧,必须达到一心,达到一心者,则自得三昧。如莲池说:至于

黄念祖:心经略说

心经略说黄念祖老居士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一、心经两种形式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于凌波 圆瑛法师,俗姓吴,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他是福建省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阙氏,因祷于观世音菩萨,梦观音送子至,于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生此子。

玄奘法师

◎ 汤用彤玄奘法师(602-664)俗姓陈,名祎。隋仁寿二年生于缑氏之陈堡谷,即在嵩山少林寺之西北。兄弟四人,法师最幼。其第二兄长捷先出家,住于东都净土寺。因其奖劝,法师十三岁出家于洛。好学不倦,跋涉

弘一法师的三个约定

弘一法师的三个约定◎ 善 缘 1937年梦参法师奉倓虚法师之命,到厦门万石岩万石禅寺邀请弘一法师赴青结夏安居,讲律弘法。弘一法师应允,并与梦参法师立下三个约定。本文记述的是1937年弘一法师在青岛湛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圣 严今天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太 虚常惺法师名寂祥,族如皋朱氏。母贤且慈,五岁亲为授学;以其颖慧而端静,才九龄送福成寺依自诚长老落发为弟子。长者独具只眼,当清末佛门多难,识其为僧中弘护才,乃使入学校读;旋升学如皋省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 一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这是一座四进四出的进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官任吏部主事,也因此使李家在当地的声名

饰演弘一法师影响我一生

◎ 濮存昕问:演了很多好戏、好角色,让你印象最深刻、或者说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几个?濮存昕:很有幸,我演了影响我人生的两个角色--电影《一轮明月》中的弘一法师和电影《鲁迅》中的鲁迅。但是,在商业放映渠道

学诚法师的楞严感悟

【楞严经和大乘经典的当机众】常讲的几部大乘经典,古人读起来都不费什么劲,现代人读着就吃亏了,因为都是文言文,我们读的时候,除了一些有古文功底的人,大多数都要先熟读古代行文,然后在心里转化成方便理解的白

略说相术

◎ 广 行 现在很流行相术,很多各式各样的相术在民间流传,有中国的还有外国的,现代的还有古代的,传得很多,信的人也很多。那么这里面有没有道理呢?道理多少是有的,只是各有各的说法。但是总体来说,都逃不出

慧律法师清心语录

◎慧 律充满热诚的人,会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四周的人。知足的乞丐,强过贪求财物的富翁。快乐就像一副眼镜,可以校正你心灵的近视。快乐有如香水,向人们洒得多了,自己也必沾上几滴。土木工程的技师,懂得如何疏

证严法师的大智慧

袁瑶瑶  1.两个小故事在接触慈济前,我对证严法师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陪阮义忠至台中分享拍摄希望工程的心路历程。演讲结束已是傍晚,两位慈济师兄、姊开车送我们去火车站,谈到法师,其中两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

法师答疑

问:我原先诵经,后来就把一切经都放下了,就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吗?师父:如果你能念得相应的话,一心念阿弥陀佛,真的能够降伏其心,心里越念越清净,越念越安稳,身心愉悦,善根增长,精神提高,法喜充满,

印光法师弁言

印光法师弁言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

诽谤法师的惨烈现世报

诽谤法师的惨烈现世报◎ 倓虚法师世间上的事,没有一件是容易的。想成功一件事,不知经过多少波折困难,才能慢慢成功。尤其当一个办事人,必须虚心下士,任劳任怨,各方面去凑和,末了还不知事情成功不成功。无论其

惟贤法师论人生

人生问题是很重要的。人为万物之灵,既然具有灵性,就有异于一般生物。一般生物只是吃喝睡眠,而人类,就要发挥心灵,要善用其心。恩格斯讲过: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忽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假若忽略的话,那么洪荒时代

学诚法师:但行善业,福报不求自来

网友:弟子是生意人,看着各商家的竞争,自己又能力有限。是不是可以理解各人各有福报,还得不断进取,但争来争去又感觉好累啊。学诚法师:福报的多寡,以宿业为主因,今生的努力奋斗为辅助条件。所谓的竞争,其实也

圆瑛法师开示四念处观

圆瑛法师开示四念处观主席!各位来宾!各位道友:圆瑛今日叨承开会欢迎,实不敢当。回忆十年前,曾来此地为筹集经费,救济祖国伤难同胞,以尽国民天职。返国后,日人指为抗日分子,遂被逮捕,饱尝铁窗风味,二十八天

济群法师:为何总是感觉孤独

济群法师:为何总是感觉孤独生命本身是圆满的,是自立并具足一切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依赖。但无明带来的贪心,却不断怂恿我们寻找外在的依赖。不幸的是,任何外在事物都是不可靠的,是无法永久依赖的。所以,我们在

五分钟静坐法:圣严法师传授人人可用的放松妙方

五分钟静坐法:圣严法师传授人人可用的放松妙方一些人以唱卡拉OK、跳舞、喝酒、飙车、开车兜风、钓鱼、登山、划船、打球等,作为放松自己的消遣娱乐。这些活动的确可以调整生活的节奏、转换生活的环境,能使身心得

当法师的必备条件

当法师的必备条件◎ 倓 虚倓虚大师(1875-1963)是中国近现代佛教高僧之一,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卷传人,是近代将佛陀的精神和思想发扬广大的践行者、革新家、教育家。他戒德庄严,学识渊博,辩才无碍,深

印顺法师谈财富——财富的积聚与消散

财富究竟属于谁财富,到底是属于谁的?这个看来简单的问题,实际上非常复杂。这要从三方面去说。 从先前的因缘说,那就是宿因则共,现缘或别。这是说:从以前业感而有的宿因说,大地、河山、火、水、田、园、一朵花

大安法师答疑

居士问:净土宗祖师让我们老实念佛。以前的古人比较淳朴,还能做到,但现在的人却并非能做到这老实两字。请问法师,针对现代人福德浅薄、心浮气躁的根性,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能让我们做到老实念佛?大安法师答:除

耀智法师谈读书

读书须务本读书贵躬行读书尚悟性读书可医俗读书须勤奋读书须务本先贤有语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由斯可知,孝悌是立身立德、为人处世的根本。孝是对长辈要承事供养;悌是对兄长要恭敬尊

《印光法师文钞》的面世

◎ 黄家章印光,陕西郃阳(今合阳)人,俗家姓赵,名绍伊。出家后,法名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印光是中国近现代净土宗的一代宗师,他圆寂后,被佛教缁素公许为莲宗第十三祖。史载,印光的个性刚毅,颖悟力强

圣严法师自述拜求观世音菩萨感应

圣严法师自述拜求观世音菩萨感应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

忏云法师开示拜佛的好处

忏云法师开示拜佛的好处拜佛的好处一、得妙色音--多拜佛、罪障消灭、相貌会转变为好,声音和身体会庄严起来。二、出言人信--拜佛若专心诚恳,培植德威,说话会得到别人自然信服和尊敬。三、处众无畏--拜佛精进

济群法师答疑

 一、两全其美,不是不可能的问:世间人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难免会很执著。因为执著就会带来痛苦,导致活得很累。于是很多人就会向往出世的超然,可是同时又不愿放弃世俗的事业和生活。如何才能做到这二者并行不悖

元音老人浅释大愚法师“解脱歌”

大愚法师作的《解脱歌》,是步永嘉禅师《证道歌》原韵附和的一首歌。大愚法师平生著录很少,除了《解脱歌》外,就是临隐居之时不辞而别留下了一首告别诗。《解脱歌》很珍贵,把我们修法怎样用功,怎样证道都说得很清

诽谤法师的现世惨报

诽谤法师的现世惨报倓虚法师  世间上的事,没有一件是容易的。想成功一件事,不知经过多少波折困难,才能慢慢成功。尤其当一个办事人,必须虚心下士,任劳任怨,各方面去凑和,末了还不知事情成功不成功。无论其成

净慧法师与一位道长的对话

在某地一山间路上,净慧法师与一位道长迎面相逢;虽互不相识,但相互问讯。擦肩过后,道长停步转身:道长问,佛大道大?净慧法师答:自性平等,无有大小。道长问,僧高道高?净慧法师答:直心是道,无有高低。道长问

大安法师开示

一、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问: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大安法师答: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如果漫不经心,甚或污手翘腿等不敬,不唯难获利益,而其亵慢之罪,有

任杰:回忆我的亲教师观空法师

回忆我的亲教师观空法师任 杰 口授栗拙山 整理今年正值当代高僧、一代佛经翻译家观空法师圆寂十周年。法师是于我有恩的大善知识,我想通过缅怀法师的功德来纪念这位大德,并作为将来继续值遇、亲近善知识的资粮。

能度法师:家中供奉佛菩萨 千万不能这样放

网友向师父提问:对于家里请的佛像如何能如理如法供奉,请师父指教?能度法师说,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想明白,用恭敬心来想,我们请佛像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请佛像的目的是向佛陀学习,向菩萨学习。我们学佛的人

法师就没有讨厌的人和事?快来看他们怎么样面对

网友:请问法师,一个人的一言一行真的很令人反感、很讨人厌,你说应该怎么欣赏他?学诚法师:感恩他让自己学到:不能这样做人做事。网友:在家、在单位或在其他地方,我们与人相处时,难免有好多看不惯和难以接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