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梁乃崇:两则金刚经的实例
2025-05-05 12:25

两则《金刚经》的实例

梁乃崇教授

从《瑟谷传奇》、《夏山学校》这两本书里,我看到了对《金刚经》的实践。

一是「礼即非礼,是名礼」。

在夏山学校里,「有没有礼节」和「有没有礼貌」是不同的两件事。创办人尼尔区分了「礼貌」和「礼节」的不同:「礼节」是礼的一些形式化的部分,譬如跟人家说话的时候常常要称呼别人是「先生」、「女士」,人家给你东西的时候要说「谢谢」,要做出彬彬有礼的样子这些都是形式化的,像这样形式化的礼节是可以训练的,是可以要求的。但是有礼节并不表示有礼貌,礼貌是比较不具形的,有些人的礼数很周到,但事实上又不是那么一回事。中国儒家讲求礼,这个礼如果只着重在形式,会变成繁文缛节,变得很复杂,徒具其表,里头却是空的,没有实质。但是礼有实质的部份,尼尔把这个实质的部份用「礼貌」来代表,我看到这里就知道他在说什么了。

他举了很多例子,像有些从别的公立学校转到夏山学校的小孩子,刚转进来的时候礼数都很周到,会说「请」、「谢谢」,会称呼他「先生」,后来这些学生发觉学校好像不管这个,校长好像也没有权威,不需要讨好,于是他们那些所谓的礼节一下子都没有了,不但没有了,而且开始说脏话,学其他同学叫校长Nier──驴蛋的意思,也跟着喊老师的绰号。其实夏山的学生叫老师绰号是很亲切的;可是转来的学生把它当脏话来讲,就变得不亲切了,还有贬损的意图虽然是同样的话,但是意义是不一样的。的确,实质的礼貌这一部分是不容易做到的,能够懂得而且表现出来的孩子,一定具备自由、平等、尊重,同时心里有爱,「爱」的前提则是能够体谅别人。而这就是《金刚经》的「礼即非礼,是名礼」。

二是「师即非师,是名师」。

有一位老师叫做汉娜,任职学校已经有十八年,他们学校有一棵很大的树,差不多七十七英尺,大概七、八楼的高度,瑟谷的小孩都很喜欢爬这棵树。汉娜常常教他们怎么爬树,已经教了快十八年了,可是她自己从来没有爬过。在第十八年的时候,有一个八岁小孩雪伦告诉她,她学会爬树了,是谁教她的呢?是另一个小朋友乔尼思教她的,她坚持也要教汉娜爬树,汉娜晓得她不爬不行,小孩子会不喜欢她,所以就跟着爬,雪伦告诉她一只脚踩在哪里,另外一只脚又踩在哪里,这样子一步一步地教她爬上去,再一步一步地教她爬下来,然后汉娜就学会了。

汉娜爬上去以后,就跟雪伦一起坐在树上,瞭望树下之景色好美,因为瑟谷有枫叶,树木山林都会变色的,汉娜在树巅远眺美景,心中非常感动,这是她十八年来都不知道的事情。她想起那些小孩子爬到上面去,常常一坐就几个小时,原来一代代的小孩都了解这个事情,只有她不懂,所以她非常珍惜雪伦,说雪伦真是一个「好老师」!

看完这段后,我非常感动,以前我常常讲「师即是生,生即是师」,只是在那里搬弄文字而已,这里却是一个真实的例子,老师就是学生,学生就是老师,师生是一体的,这不就是「师即非师,是名师」吗?

所以,金刚经的精神随处都可展现,要实践金刚经也不是那么难,日常生活中只要是比较高层次的都可以是金刚经的实践啊!

资料整理-忆玫、满妹

End

传统注疏《金刚经》

施青石唐代以后,翻译佛经的工作基本停止。但《金刚经》却以注疏、释论的形式,持续影响着中国文化。不知不觉间,《金刚经》已经褪去了印度文化的繁杂琐碎,甚至超越了宗教的神秘玄虚,成为中国文化中安身立命的人生

佛典小故事两则

佛典小故事两则◎ 无 碍楼上磨刀有一个人,被国王征去做很苦的工作,做了很长时间,弄得身体十分瘦弱。国王见他可怜,就赏赐给他一只死了的骆驼。他得了以后,运到家里去剥皮,因为刀很钝,割不进去,他就在家里找

佛教故事两则

阿难说:佛陀在舍卫国,祗(音齐)树给(音几)孤独园的时候,罗睺罗和他的老师(和尚)舍利弗,有一天的清晨,风和日丽,他们身上穿整齐了出家人的法服,一手拿着锡杖,一手持钵,师徒二人,一前一后,安祥徐步,慢

《金刚经》解决的问题

◎ 济 群学习佛法,首先应该知道佛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假如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那我敢断定他一定还没能够树立正信。因为一个不清楚佛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的人,对于学佛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样也是搞不明白的。 从《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圣严法师(一)净化人心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化,推展到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净化,始能落实、普遍、持久。所谓心灵环保,是一个现代的名词。其实,佛教很早就主张,要把我们的心

《金刚经》是救命真经

《金刚经》是救命真经◎ 梦 参这部经在我们一般的说为救命真经,这个救命不是救我们的色身性命,是救我们的法身慧命,所谓救命经因为我们都迷了,迷了我们的真心,迷了我们的性体,这部经能启发我们,能够使我们恢

《金刚经》是解决“心”的问题!

禅 觉《金刚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一部经典,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

读《金刚经》得财富无量的原因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

沈家桢:金刚经的作用_学金刚经有何用途

金刚经的作用有哪些?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又说:「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

沈家桢:金刚经与极乐世界的关系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沈家桢:《金刚经》与西方极乐世界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沈家桢:如何运用《金刚经》于生活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研究《金刚经》中佛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上面我已经提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逐渐在心中占了重要地位,可是好多年来,我总觉得这个观念对人类没有好处。我的疑问是:如果大家都觉得世界上的一

沈家桢:《金刚经》能消业障

在这里,我诚心诚意的再贡献各位一点意见,在多生多劫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好事,种下很多善因,今世才会投生为人,而且能看得懂、听得懂中文的《金刚经》。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中文《金刚经》,流畅美丽,我看过数种

沈家桢:怎样念《金刚经》

念《金刚经》,是老少咸宜,小大由之的。为什么说老少皆宜呢?年纪渐老,行动不便,外出听经闻法,不易随心所欲;再则佛教经典太难懂,法门又多,明师难求,缺乏经常指导,不知如何修行。《金刚经》译文流畅易读,一

南怀瑾讲《金刚经》:人生原来可以如此通达

《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属于大乘佛教典籍,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学术上划为般若系。般若类经典约占大乘经典的三分之一,《金刚经》和《心经》是流传最广的般若经典,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国文化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三十)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三十四)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最后,佛再次强调持诵此经、为人演说的福报,胜过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的七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三十二)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佛再次破微尘、世界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三十三)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 总结

对此经的宗旨,古今大德有多种归结,如《金刚经六祖口诀》把全经宗旨归纳为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我总结为:般若方便不二为宗,实相为体,无相为相,无住为用。依藏传佛教见、行、果的教法系统,此经的宗要

南怀瑾:《金刚经》中的9大人生真相,大梦顿醒!

南怀瑾,当代国学大师,堪称中国古典文化的活字典活史书,是近代少有的能够贯通儒释道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物,也是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捷径。同时他又是一个有着数十年扎实功夫的修行者,很多话语都能带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所有的佛经都是以如是我闻或闻如是开头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以下讲的这些,是结集这个经典的我亲自听佛讲的。经典的结集,南传佛教认为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三)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各自就座以后,就要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五)

所谓的度,也不是说我给你一个什么,或者说像轮渡那样用船把你渡到对岸去,无非是引导众生如实认识自己本来的实相,依法修行,自臻解脱。所以,菩萨也没有度众生,是众生自己度众生,或者叫自性自度。认为自己是菩萨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四)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什么叫做发菩提心呢?佛解释了:发心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六)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真实发菩提心之后,要行菩萨道,让菩提心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一)

《金刚经》是中国汉传佛教最著名的经典,全文约有五千字。道家最著名的经典《道德经》(《老子》),全文也是五千字,称为五千言。佛教的《金刚经》正好约五千字,这就是佛教的五千言了。过去不仅很多佛教徒读诵、书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八)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佛所种诸善根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七)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真实发菩提心之后,要行菩萨道,让菩提心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德胜彼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二)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成佛,证无上善提,只不过是断尽了无明妄执,觉证本来自性,如古人所说:但复本自性,更无一法新,并非另外得到了什么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六)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以上所说,太宝贵了,须菩提长老听到这里,深刻理解了佛所说的义趣,不禁感动得涕泪悲泣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三)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四)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佛进一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一)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佛问须菩提:你认为须陀洹能这样想:我证得须陀洹果吗?已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五)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受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请问此经应以何为题,我等弟子应如何受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八)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经的不思议功德之一,是能消除业障。佛告须菩提:受持读诵此经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七)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一)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佛又问须菩提:若有人,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九)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一众生实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四)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请问:佛证得无上菩提,也是无所得吗?答言:是这样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三)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佛自成佛以来,说法数十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记录下来,有三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二)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再次破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五)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法,即上面所说无上菩提,它是普遍一切而平等无别的诸法实相,是一切法普遍具有的、永恒不变的本性,其中没有高下、时空、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