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梁乃崇:五浊恶世
2025-05-02 10:02

时间:92年12月1日

地点:崇友人文讲堂

讲者:梁乃崇教授

记录:廖堂顺整理:羊忆玫、梁玉明

接下来,如果大家有没有其他问题的话,我想要讲一讲五浊恶世。我以前看五浊恶世,只知道意思在讲我们人世间很不好,但是并不真正了解这五浊是什么?最近我重新看一遍《无量寿经》,看到经里讲的五浊恶世,这回我弄懂了,并不是看注解看懂的,而是我自己体会到真正的意思。

五浊是哪五浊呢?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五浊到底在讲什么呢?我解释给大家听,劫浊就是时代混乱,劫就是时代,所以劫浊就是说现在碰到一个不好的时代,这是一个很大范围的时期,所以我把它翻译成时代混乱,这就是劫浊。

见浊指的是什么呢?见就是你的见解、你的看法、你的价值观,见浊就是见解混乱,也就是价值观混乱、理念混乱,意思就是没有正知正见。这样一讲,就觉得好像跟我们现在生活的状态有关联了,是不是 ?

再来是烦恼浊,烦恼就是思想的问题,所以烦恼浊就是思想混乱,想东想西,乱想一通,思想没有条理,当然就想不清楚、产生烦恼,意思就是像《维摩诘经》里面讲的意调伏,只不过在这里是意不调伏,就是没有条理、不清不楚、互相矛盾、颠三倒四,这样混乱的思想,也就是所谓的烦恼浊。

众生浊是什么?众生指的是众生的行为,你的行为是不是循规蹈矩?是不是有礼有节?所以众生浊的意思就是行为混乱,大家做人处事都没有章法,乱做一通,这就是众生浊。

命浊是什么?命就是寿命,寿命混乱是什么意思?就是炒短线。我们在想事情、做事情的时候,都没有长期的思考,没有永续经营的想法,顾得了今天顾不了明天,认为我的生命只有今天没有明天,于是急功近利,只注意到很短时间的损益,没有长远的打算,这就是命浊。

这样一解释大家就知道,五浊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现象,我们都遇到了这五浊,那要怎么做以避免这五浊呢?当我们真的了解它的时候,你就晓得要怎么改变这五浊、化掉这五浊;不然的话,连五浊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怎么可能避开这五浊,又如何化掉这五浊?

譬如劫浊,我们知道劫浊就是时代不好、时代混乱,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知道时代不好是一种共业,那我们就要转共业,大家齐心都朝好的方向去想,朝清净的方向去做,依照《华严经》净行品所指示的那些方法,凡事都朝光明面、朝正向去思考,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这个世界就会变成清净的世界,那么就会把劫浊消除,时代也就跟著改变了。

时代就是这样改变的,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改变法,就是我们能够请到菩萨来住世,请菩萨投身到我们这个世界,那我们这个世界也会转,净行品里就是这样讲的。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我们这边的人,有人能够发菩提心,那我们这个世界也会转变。所以这个世界会不会转变,只要看众生的心有没有转变就知道了,转向善就会变善,转向恶就会变恶。劫浊要怎么转变呢?只要大家都把心清净了,凡事都朝好的方向去想,就好像《华严经》净行品里面所举的例子:比丘在中午以前去托钵化缘,但是化了半天钵还是空的,这下怎么办呢?如果生气骂人那就完了;看到空的钵,比丘心里就朝向体会空性的方向去想,这个钵是空的,就是代表我们的烦恼都空掉了。大家遇到不好的事情都朝好的方向去想,这个不好的时代就会变成一个清净的时代,所以说劫浊是可以化的。

见浊怎么化?遇到见浊就是要有正知正见来化它,你要能够建立自己的正知正见,不要有邪见,乱想一通、颠三倒四,要把错误的见解拿掉,有了正知正见,见浊也就化掉了。

再来就是烦恼浊,要好好整理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思想有条有理,清清楚楚,你要求真,这样你就会有智慧,只要你有智慧,烦恼浊就不见了,所以说烦恼浊也是可以改、可以化的。

那众生浊呢?众生浊就是行为混乱,所以大家要守理法,遵守礼节,行为要循规蹈矩,这样众生浊也就不见了。

命浊怎么办?很简单,你要永续经营,想事情都要考虑长远,不只是想这一辈子,还要想到下一辈子,都把它规划好,做事情就不会炒短线,就不会急功近利,有了长远的心,命浊就消失了。

这五个浊都是可以化掉的,但是在化掉它之前,先要了解何谓五浊,如果五浊是什么都搞不清楚的话,那怎么去化掉呢?我以前搞不清楚,所以一直都不会讲这个东西,最近想清楚了,才讲出来给大家参考。

问:刚才听讲的时候,我就想到一个问题,情绪混乱是不是归在烦恼浊?

答:对的。

问:我想情绪混乱也是一个大问题。

答:情绪混乱跟思想混乱的烦恼浊是在一起的,我常常不会注意到这里,因为我自己没有情绪,我没有情绪混乱的问题。

问:其实我觉得情绪混乱比烦恼浊还要严重,还有思想混乱是不是可以归在见浊那边?

答:对的,一般人情绪混乱的问题比较大,我没有这个问题,所以我没有注意到。

问:最近我的一些同事去某文教基金会听到有关赛斯的观念,他们的说法是:不接受有业力的观念,譬如说有人跛脚、或者亲人早逝,这些事情他们解释成是你自己愿意这样来人世间学习的,是自己决定要这样的,而不是业力的问题。这样的讲法对个人来讲也是正面的,因为就不会有所谓业力的负担。我不知道他们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我应该怎样来看待我今生今世的种种遭遇?

答:一般我们佛教界提到业力,通常是为了配合因果关系来讲,而且常常都是马后炮,只是事后的解释而已,并不能代表真相。很多人把业力讲得就像是烦恼浊一样,解释得让人昏头昏脑,烦恼变得更多。一直也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譬如说以前白晓燕被杀,有人就说是业力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前世怎么样,所以会有这个结果。我认为这种说法都是自己编造的,这样的编造有一个很大的麻烦,就是人家已经很倒楣了,你还要说好像是应该的,这种解释真是太差劲了,让人听了觉得佛教真是莫名其妙!这种所谓业力的解释,只是一般人套上业力的模式乱解释一通,根本就没有弄清楚真相,凭什么下这个断语呢?所以我认为这样说是不对的。

至于刚刚提到某基金会否认业力的说法,我认为他们否认得很好,否认了对业力理论的错误运用,我认为很好。他们说这是你自己愿意的,譬如说你跛脚,是你自己愿意要跛脚来学习,其实这个说法就是业力,并没有超出业力,并不是说他没有用到业力这两个字就不是业力。

问:我想这也是一种想法,假定说我今天跛脚,我就是这个状况,我接受了这种状况好好的活下去,那也是一种想法,是不是?应该说这两种讲法都是正面的。

答:这种想法就是一种业力,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有一个力量推动你要这么做,那个就是业力,不管你怎么解释,这已经表明了有一个力量推动你要这么做,那个就是业力,并不需要挂上业力两个字才是业力。

问:您对业力的解释并没有负面的意思,那只是一个念力、一个愿力而已,是吗?

答:就是会有一种力量,推著你朝一个方向进行,那就是业力。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是有一个力量推著你,我们发现有这样的现象,所以我们说有力,有一种力量推著你去做,不管这种力量叫什么,就是有一种力量推著你。

问:请问人们对业力是否多半有一个错觉,有一个不好的解释?

答: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很愚蠢的解释,是一种笨透了的解释,哪有这么愚蠢的解释法?当然当大家都这么愚蠢的解释的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说我不相信业力,把愚蠢的解释打掉。

问:请问所谓业力的力量到底来自哪里?难道一定要等到我们修行回到无明、本明,我们就自然知道那个力量吗?

答:这个力量是什么?其实你现在就可以知道,譬如说你现在肚子饿了,就有一个力量推著你去吃饭,你说那个力量是什么?这个就是力量;例如物体摆得高了,就有力量要让它掉下来,这就是力量。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是如此,环境就是逼得你要这样子做。有的人面对这个力量能够反抗,就像是威武不能屈,那个威武就是一个力量。你这个人有勇气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力量,这些都是力。

这些力量主要的来源,以十二因缘来讲,成分主要是在行,行这个地方就是有一个力量。最明显的就是推理,推理就会有力量,譬如说我们做逻辑推理,假定这边死了一个人,我们就抽丝剥茧去推理,找一找,找到凶手,那凶手就会被推理的力量置于死地,法官就运用这个推理的力量可以置凶手于死地,所以这是有力量的。推理是逻辑,它是环环相扣的一直下来,十二因缘从本明、无明一直下来到生老病死,因缘法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力量,你阻挡不了它。

如果你要逆它,那就要修行,要有真功夫,我们摄心内证就是要抵抗那个向外驰求的力量,才能返回去,所以你要看破这些东西,你才有办法解这些推力,才能够抵抗这些推力。很多这些力量其实都是心理作用,我看起来都是心灵的作用,就像股票要涨要跌,也是人的心理作用,大家都想要涨了它就涨,大家都想要跌了它就跌,都是人心在操纵的。所以这个世界到底是污浊还是清净,也是人心在操纵的,大家的心污浊了,这个世界就污浊混乱了,大家的心清净了,这个世界就变成清净的世界。大家的心是明亮的,这个世界就光明,大家的心是黑暗的,这个世界也就变暗了。

同样的道理,你们的心到底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很容易看的,如果说很多事情不能让别人知道,这个就是黑暗见不得光,不能见光的;如果是很坦然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讲出来,心是放开的无所谓的,没有掩盖什么,那就是光明的。如果我们很多事情都怕人家知道,不可以这样那样,要把它藏起来,这种就是心灵上的黑暗。所以这个心在我的感觉是很容易看的,一看就看见了,并不是说一定要有天眼、要能放光才是光明的,天眼固然可以这样子看,可是没有天眼很多事情我们还是可以看得到。

如果我们做一些事情好像都不能让人家知道,你专门做些怕人家知道的事情,那就是黑暗的,所以你去注意跟人家谈事情,如果有人说,这个事情我只告诉你,你不可以讲给别人听,你就晓得这个人心里是黑暗的;如果有一个人说这些事情都可以讲出去没有关系的,那这个人就是光明磊落的,所以你不需要有天眼一样可以知道这些。

End

什么是五浊恶世

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劫浊者。浊法聚会之时。劫浊中非带业横出之行必不能度。见浊者。五利使邪见增盛。谓身见.边见.见取.戒取及诸邪见。昏昧汩没。故名为浊。见浊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

佛家所谓五浊恶世,五浊是指哪五浊?

五浊是指: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1、劫浊,心之生住异灭不净。2、众生浊,心中诸法不净。3、命浊,心中诸法余寿不净。4、烦恼浊,心中烦恼不净。多贪、多嗔、多痴。5、见浊,心中见不净。1、时劫

到底什么是五浊恶世?

浊是混乱、昏乱,五浊就是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的事情,人们烦恼痛苦炽盛。《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诸佛出於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阿弥陀经》中说:“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

佛教的五浊恶世是什么意思?

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1. 劫浊人寿本为八万四千岁,后因造作罪业 福德日浅,寿命亦每百年递减一岁,减至二万岁时,即步入劫浊。可知人寿自二万岁至十岁之间,再由十岁至二万岁之间,都是

佛教中常说的五浊、五浊恶世是何意?

【五浊】:佛教名数,又名五浑,五滓,五种滓浊(污浊)等,梵语:pan~ca kas!a^ya^h!,藏语:sn~igs-ma-ln%a;“浊”,即污秽、浑浊;五浊,指末法时代减劫(人类寿命次第减短之时

佛为什么把这个世界称为“五浊恶世”?

命浊是指我们众生烦恼丛集,身心交瘁,寿命短促。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的寿命,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众生浊是指世人多弊恶陋习,身心不净,不达义理。又不能正确的认识,反复在一个恶性循环之中。烦恼

五浊恶世是指什么

楞严经中讲有“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如何理解这五浊?“五浊恶世”又指什么? 请解义。清净觉体,本然无碍,因妄升起,随没幻识,即生错觉,如静水被搅,随现浊象,故称为浊。于人体中,五

五浊恶世指的是哪五浊

文/嘎玛仁波切什么是五浊恶世呢?五浊恶世包括了劫浊(时间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寿命浊等五浊。一、 劫浊劫浊(时间浊)来临时,站在时间上的观点来讲,我们的财富会慢慢减少,所用的物质,品质会慢慢变质

五浊恶世详解

(一)劫浊(梵kalpa -kas!a^ya ),减劫中,人寿减至三十岁时饥馑灾起,减至二十岁时疾疫灾起,减至十岁时刀兵灾起,世界众生无不被害。(二)见浊(梵dr!s!t!i -kas!a^ya ),

五浊恶世-劫浊

我们看,在佛的悬记当中,迦叶佛时就开始进入五浊的时代——人寿平均两万岁的时候。到了释迦牟尼佛——人寿平均一百岁的时候,这个劫浊的情状已经是非常深厚了。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以大悲愿力在人寿百岁的时候,到娑

梁乃崇:愿性之9:祈愿启动菩提心

愿性之9:祈愿启动菩提心梁乃崇教授之前我们讨论过感性、feeling与理性、thinking,我们再来看看心灵的第三个面相愿性,或称愿力、willing。在心灵层次上,愿力是比感性的深度更深。我教大家

梁乃崇:交易原理之7:在智慧上做交换

交易原理之7:在智慧上做交换梁乃崇教授布施、度众生,以及佛菩萨的加持等都是在做交换;中国人说的「礼尚往来」、「教学相长」,也是一种交换,这些都是智慧上的交换。好比说我们不太懂得修行时,修行要有进步太难

梁乃崇:愿性之6:从无为法看愿力

愿性之6:从无为法看愿力梁乃崇教授我们说用愿力祈求会产生很大的力量,但有人就会问:拜佛、拜妈祖不是一种向外驰求吗?如何区别内在愿力的展现与向外驰求?拜佛、拜妈祖的行为像是向外驰求,但做到深处是愿力发动

梁乃崇:愿性之19:确立志愿努力实践

愿性之19:确立志愿努力实践梁乃崇教授我们常说要分享,发愿是否也可以分享呢?我想,在还没有发愿之前,是可以讲的,不是一讲出来就要发愿,我们可以先讨论它,互相沟通、切磋一下心里对于愿的意见、想法,我觉得

梁乃崇:愿性之17:实践自己发的愿

愿性之17:实践自己发的愿梁乃崇教授明了发愿的真谛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实践!如果发了愿,却不准备实践,那就不用发愿了。讲到实践,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知识份子、读书人,在这个地方有非常大的盲点。因为

梁乃崇:愿性之13:「无所住而生其心」可超越假设

愿性之13:「无所住而生其心」可超越假设梁乃崇教授人人都要理性。什么是理性呢?理性有高低不同的层次。你常会想东想西是吧?那「想东想西」的心就是比较低层次的理性;如果你的思维是「有系统」的,这是比较高层

梁乃崇:愿性之12:发愿「奉献」力量无穷

愿性之12:发愿「奉献」力量无穷梁乃崇教授《第五项修炼》书里讲到一些和「愿力」有关的篇章,值得我们深思。这本书提到:愿不是被别人要求的,而是你自己发出来的。如果自己发不出来,而是别人强加在你身上的,就

梁乃崇:学习即修心

学习即修心梁乃崇教授时间:92年3月3日地点:厦门精舍记录:蔡素媛、叶国瑞整理:羊忆玫、梁玉明昨天我们讲到两本书,一本是《夏山学校》另一本是《瑟谷传奇》,都是讲有关儿童、青少年教育的书,书里提出来的都

梁乃崇:有学和无学

有学和无学梁乃崇教授唯有学佛,懂得摄心内证,证到本来面目,方能无住生心,才是无学;也唯有启发式的教育能开启无学的能力,也才能展现丰富的灵感与创造力,充分发挥潜能,共创美好未来!佛教成道的果位,从罗汉、

梁乃崇:感性直觉-汁与渣

感性直觉-汁与渣梁乃崇教授其实每一件事情,都含有「表面」部份和「实质」部份。譬如读书,增加知识和智慧是「实质」部份,文凭是「表面」部分,如果很有学问和智慧,可是没有文凭,让人觉得还是少了点东西;如果学

梁乃崇:庄严佛土

庄严佛土(一)梁乃崇教授我们可以在世间找到佛世界,并建立佛世界,可以永无止尽地趋近于圆满。通常学佛的人都接受了一个看法,以为佛性是好的,而众生是不好的;出世间是好的,世间则是不好的;并且视世间如火宅,

梁乃崇:以菩提心看第一

以菩提心看第一梁乃崇教授时间:91年12月2日地点:厦门精舍纪录:蔡素钰整理:羊忆玫、梁玉明有关「第一」的这个问题,是大家普遍关切的问题。追求第一就有竞争,竞争失败就要被淘汰,这样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始

梁乃崇:生命的价值与生死观

生命的价值与生死观时间:2008年9月6日地点:美国圣荷西闻思修居士林主讲:梁乃崇教授纪录:林素能整理:周雅容、汪义丽※有觉知能力就代表生命活着各位午安。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生命的价值」,要讲这个题目,

梁乃崇:我们的未来

我们的未来时间:90年1月14日公益讲座地点:清大月涵堂讲者:梁乃崇教授纪录:廖堂顺整理:王圣宗、汪满妹主持人:陈国镇教授引言: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入廿一世纪,大家面对廿一世纪也充满着希望,当然面对最近

梁乃崇:细胞心灵说

细胞心灵说时间:2007年7月8日地点: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主持:陈国镇教授讲者:梁乃崇教授纪录:蔡素钰整理:周雅容、汪义丽主持人:各位女士、先生:早安!我想梁教授不需要我介绍,大家的认识可能比我还详尽一

梁乃崇:工商时代的佛法

工商时代的佛法菩萨六度万行和企业经营是一样的,都有一个共同的论点:自利利他,改善生活;自觉觉他,提升心灵。梁乃崇教授主持人:陈国镇教授各位女士、先生,早安!又到了我们上半年的演讲,今天演讲结束,下一场

梁乃崇:三界唯心与霹雳说

三界唯心与霹雳说时间:2009年6月6日下午(对大?)+2009年08月08日地点:马来西亚selesa resort bukit tinggi+新加坡佛教总会6楼讲堂纪录:张春美整理:丰智、梁玉明合

梁乃崇:放生的现代意义

时间:2007年1月14日地点:台北科技大学综合科馆第一演讲厅纪录:蔡素钰整理:周雅容、汪义丽、汪满妹、苏莉华主持人:今天梁教授要讲「放生的现代意义」。一谈到放生,大家都认为是对小动物或其他的生物放生

梁乃崇:众生相

时间:92年7月7日地点:厦门精舍记录:蔡月里整理:王圣宗、羊忆玫、梁玉明上次我们讲了四相当中的我相、人相,也讲了一部分的众生相;我想大家应该会想要听得更完整,所以我现在再从众生相开始讲。上次讲到众生

梁乃崇:《金刚经》的实践-建立人间净土

《金刚经》的实践-建立人间净土梁乃崇教授【作者简介】梁乃崇教授,原为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及清华大学物理系合聘教授。师承圆觉宗华藏上师,深心修持,体悟自性,得师印可。1983年创立「新竹明星诺那精

梁乃崇:菩萨十地品简介

菩萨十地品简介时间:2008年01月13日地点:师范大学201演讲厅主讲:梁乃崇教授纪录:张春美整理:周雅容、汪满妹菩萨乘的修行者,修到一个程度以后就会入地,由第一地、第二地一直到第十地。十地以上还有

梁乃崇:下一个社会

下一个社会梁乃崇教授时间:92年6月2日地点:厦门精舍纪录:蔡素钰整理:王圣宗、羊忆玫、梁玉明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书名是《下一个社会》,著者是彼得杜拉克。这本书对我来讲是很有用的,它虽然不是预言,但是它

梁乃崇:佛教的财富观

佛教对于财富的看法大概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属于小乘对财富的看法;另外一种则是大乘对财富的看法,这两种观点是不太一样的。我们先谈第一种看法。第一种佛教的看法是在面对财富的时候,要我们不贪,主张不要有贪心

梁乃崇:自性与生死

自性与生死梁乃崇教授时间:2002年7月20日(星期六)地点: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校本部礼堂主持:唐松章教授纪录:廖堂顺整理:王圣宗、汪满妹「自性与生死」,自性指的是我们的心灵,生死指的是我们的生命状态。

梁乃崇:透过交流才会进步

透过交流才会进步讲者:梁乃崇教授时间:民国92年12月22日地点:崇友人文讲堂记录:吴金英整理:羊忆玫、汪满妹※无意识的修行效果最好我们修法本要修成习惯,当它变成了我们的习惯时,就可以进入「无意识」的

梁乃崇:现代伦理思维与职场伦理

现代伦理思维与职场伦理时间:2008年4月23日(周三)地点:台北市政府公务人员训练处主讲:梁乃崇教授记录:张春美整理:周雅容、羊忆玫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现代伦理思维与职场伦理」。以前没有讲过这样的题目

梁乃崇:医事人员如何学佛

医事人员在生老病死最激烈的环境当中,千万不要被生老病死的相所压垮,你修「三摩钵提」就是菩萨。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医事人员如何学佛」。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而医事人员更要在最前线面对生、老、病、

梁乃崇:五浊恶世

时间:92年12月1日地点:崇友人文讲堂讲者:梁乃崇教授记录:廖堂顺整理:羊忆玫、梁玉明接下来,如果大家有没有其他问题的话,我想要讲一讲五浊恶世。我以前看五浊恶世,只知道意思在讲我们人世间很不好,但是

梁乃崇:谈时间

「时间」是面对变动事件时所感觉的先后秩序,是变动世界才有的现象。「时间有宽度」是由本文首先提出的观念,宿命通可用改变「时间宽度」来解释。拉长「时间宽度」,才有可能从「现在」逆向进入「过去」。摘要:「时

梁乃崇:无住生心的剖析

日常生活中的起心动念有两种状况,若不是无住,那就一定是有住了。而要判断我们的心是不是无住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全部都在有住,如果哪一天体会到了无住的状态,有了无住生心的经验时,你就会判别了;不然就都是在

梁乃崇:佛学与科学论文集

佛学与科学论文集梁乃崇等 著星云大师总监修时间起于变易梁乃崇前中研院物理所研究员暨清华大学物理所教授人们面对变易,必然产生先后秩序的认知,此先后秩序即是时间,故说:「时间是变易的先后秩序」。如果没有变

梁乃崇:回头是岸

讲述者:梁乃崇教授(良智上师)时 间:民国八十一年(西元一九九二)十二月二日晚上七点地 点: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慧钟社【《圆觉之友》编者的话】《回头是岸》是圆觉宗 良智上师对青年佛子的开示,为其历年演讲中

梁乃崇:从基督徒变成佛教徒的心路历程

问:我对佛法有些兴趣,很想要多了解一点,但都是自己摸索着看一些书,所以也有不少的困惑。当我正在问朋友知不知道谁会讲经说法,能够让人对佛法有所体悟时,结果今天早上看到报纸刊登梁老师的文章,就很想来认识梁

梁乃崇:时间起于变易

人们面对变易,必然产生先后秩序的认知,此先后秩序即是时间,故说:「时间是变易的先后秩序」。如果没有变易,也就没有变易的先后秩序,因此没有时间。所以一切静止不动,时间就消失了。摘要时间如洪流的观念与真实

梁乃崇:开悟

有那一点开悟的经验,对修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的亲身体验是我们修行──把整个无明壳打掉──的第一步。在一般佛教圈子裹,对开悟看得非常崇高,认为一开悟以后,就是佛了,就是祖师了,就是圣者了,就样样

梁乃崇:依法不依人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的进行方式与佛法是不合的;可是由于人们的习性使然,又不得不如此进行,那是什么呢?就是把事情和一个人结合成一体。譬如说我们敬重某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做了让人尊敬的事情。当他做了这些

梁乃崇:探究真心(上)

探究真心(上)梁乃崇教授时间:91年8月11日地点:清大台北办事处月涵堂纪录:廖堂顺整理:羊忆玫、汪满妹张文雄引言 :民国89年2 月22日下午林哲生先生送我《探究真心 找回真我》这本书,在这之前我并

梁乃崇:认知结构的检讨

所谓的「景象」都是透过人的意识来认知才有的,离开意识就没有其他途径鉴别「景象」的存在性,所以独立的「真实景象」非意识可认知,所知的全是「认知景象」。摘要:「认知」是意识的功能,人具有意识,所以人能够认

梁乃崇:喜佛所喜 乐佛所乐

若对佛性有所体悟,你就是佛要讲这个题目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佛是什么?这是今天首先要交代清楚的。大家如果看了佛经,就会知道:佛者,觉也。「佛」的意思就是觉悟,也可以说就是觉性、觉者。所以,觉悟的人就是

梁乃崇:菩萨道的修行

菩萨道的修行(1)菩萨怎么做才叫度众生呢?就是要领导一个团体,去完成某一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时让团体修行成道。梁乃崇教授※权力本身没有善恶接着上午的话题,可以再讲一件事情。中午休息的时候,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