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梁乃崇:现代伦理思维与职场伦理
2025-05-02 09:47

现代伦理思维与职场伦理

时间:2008年4月23日(周三)

地点:台北市政府公务人员训练处

主讲:梁乃崇教授

记录:张春美

整理:周雅容、羊忆玫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现代伦理思维与职场伦理」。以前没有讲过这样的题目,接到这题目的时候,让我足足想了半个月。我想很多人对伦理是不清楚的,我们会觉得它是过去的、古老的,怎么还会有现代伦理?所以我们第一个问题,先要把什么是伦理弄清楚。

※伦理是建立在权力体制的基础上

了解伦理是什么?才能再来看现代伦理;所以要先把伦理的本质弄清楚。我们知道,说到伦理,常常要加上两个字──伦理道德,两个名词间有这样的关连。伦理道德好像指的是道德,伦理好像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人际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子来定义,伦理指的就是:人与他人互动时的行为规范,也就是人与人之间互动时应该有的行为规范。

这个行为规范,是根据什么基础产生的呢?行为规范不是没有基础的,以我的了解,它是建立在权力体制的基础上,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来的。也就是说,在一个权力体制里,体制内的人,他们的行为应该有什么规范。所以谈伦理,真正的问题是权力体制。

比如说,这个社会是母系社会,还是父系社会?权力是不同的,对里面的人的行为规范,就会不同。母系社会,女人是老大;父系社会,男人是老大。所谓「老大」,就是权力的问题。我看清楚这一点的时候,就了解「啊!这个伦理不是单独的东西,它是建立在权力体制之上的,是从权力体制衍生出来的。」

有了这样的一个了解以后,我们再回头来看,中国原有的伦理是什么呢?就是天、地、君、亲、师;中国的权力结构是如此。所以我们就要敬爱天地、效忠君王、孝顺父母、尊师重道,这就是我们的伦理。中国的伦理,因为立基于帝王体制,所以一定要效忠君主,至于其他的规范,其实也是在帝王体制之下发展的。

孝顺父母,其孝顺的程度,也是跟帝王体制有关。比如说,我们讲究孝顺父母,总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可是事实上,是有不是的父母,但是因为是帝王体制,所以就没有不是的父母。从孝顺父母,也会延伸出来一些东西,比如说,儿女的婚姻,是父母之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的男女当事人,是不能做决定、不能做选择的;这些都和孝顺父母关连在一起。尤其是女性,结婚以后要三从四德,如果你三从四德做得好,就给你立一个贞节牌坊。我们台北市的二二八公园那边还有一个贞节牌坊。这个就是中国古代的伦理。

※从帝王体制走向民主体制

可是现在很多观念已经改变了,现在是自由恋爱,谈恋爱、结婚都是男女当事人自己决定,父母亲从旁协助。但过去不是,在旧时代婚姻的决定者是父母,不是新郎、新娘。这部分就改变得很厉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现在进入了民主体制,所以这些伦理自动在改变,大家无形中也就接受了。

帝王体制的伦理是效忠君王,人民要效忠君王;现在的民主体制是选总统,最好的民主,走到极致的话,就是总统要效忠人民。这个效忠的方向、权力的方向倒过来了;我们现在正是处在过度期当中。英国是在中世纪第一个迈向彻底民主制度的国家,也是世界现存的、最早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当民主体制启动了以后,英国的国王被英国的人民废绌,并不是被别的国家的国王,或是后来的国王把他断头,而是被英国的人民废绌。法国也是,国王是被他们自己的人民断头的。发展民主的过程就是这样。

这是一个权力方向的反向,也就是伦理基础的反向。在这样子急剧、强烈的反转过程中,我们的伦理是混乱的。就像我们的婚姻,以前是父母决定,现在是当事人自己决定,因为民主,所以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决定、自己做主。但是帝王时代不同,父母帮你做主,虽然最切身的两个是新郎、新娘,但是他们两个都不能做决定,是别人在做决定。

民主就不同了,民主要自己决定,每一个人自己决定,这是民主最大的根本。民主这个体制,是非常合乎佛法的精髓,合乎佛法的精神。为什么?因为都强调每一个人都有主动权,跟别人是平等的;佛跟凡夫,大家都是平等的。这个就是最精髓的民主精神。

西方国家,虽然他们创出了民主政治体制,但是他们的宗教不是民主体制。他们的宗教是帝王体制,上帝高高在上,是帝王;只有佛法是真正的民主体制。所以将来,民主政治在一个佛教国家兴起来以后,所展现出来的民主政治,会超越那些宗教是帝王体制的民主国家。

所以有关伦理真正的问题就在这里,这一个效忠的方向,完全逆转,和以往是相反的;而我们现在就是处于这个伦理变化期、混乱期中,这一点,我们都可以体会到。

我要举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民初学者胡适先生,从胡适的婚姻,就知道这里面的冲突。胡适到西方留过学,他也提倡民主,可是他的婚姻还是不能自主。他想要逃避父母之命,但是躲不过,后来还是接受了传统的父母之命的婚姻。我从报导上看到,他结婚的当天,就看上了伴娘,这当然不行啊,而他又不是一个很有勇气的人,还是认命完婚。后来那个伴娘也结婚了,婚后不知道什么缘故,总之又单身了;她与胡适重叙,据说同居了几个月、快半年。胡适还写了很多文章,表达那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甜美的日子;胡适后来提出要跟他的夫人离婚,可是他的夫人说:「你要离婚,拿把菜刀来,我先把这两个儿子杀了,再自杀,你去离婚吧!」他吓到了,就不敢了。不敢了,这个事情就结束了,就一直维持着原有的婚姻。

所以,他的婚姻是靠那把菜刀维持的。胡适是典型的,在这个伦理变迁当中,又是自由恋爱、又是父母之命,在其中摆来摆去备受冲突的例子。胡适提倡西方文化,提倡白话运动,也是民主与科学「德先生、赛先生」的提倡人,但自己却跳不出传统伦理奉父母之命完婚的泥淖与混乱。

当然,我们现在看起来,父母之命的婚姻,幸福的程度,跟我们现在自由恋爱得到的婚姻幸福程度,好像差不多,没有特别好或坏。但是有一点,我会觉得自由恋爱比较好。为什么?至少是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决定,自己承担,这样才能得到学习。父母决定了,你没有办法做出承担和学习。幸福不幸福是另外一回事,至少这件事情,才是真正的、一个人生的学习。所以我还是觉得,自由恋爱比较好。

※民主体制是重建新伦理的基础

现在我们知道伦理不是单独呈现,而是建立在权力体制之上,是以权力体制做基础的。当权力体制有剧烈的改变,从帝王制变成民主时,在这个改变的过程当中,伦理便也是混乱的。如果新旧的权力体制不是那么完全相反的话,方向有一致性的话,产生的影响还不会那么剧烈;但因现在这两个体制的权力是完全相反,所以伦理在这里非常错乱。

在这样的问题当中,我们就要想办法来重建新伦理。因为我们已经了解,旧有的伦理是建基于帝王权力体制,而现在已经是民主体制的时代,所以我们不能够以旧体制来做基础、来建构伦理;我们要以民主体制来建构做为新伦理的基础。最重要的权力结构是什么?是民主体制,这也就是我们要重建新伦理的基础。

所以首先我们要知道,在民主体制里面,最重要的基础是人民,如果我们这个国家的公民有N个,那么我们每一个人民,就是N分之一个君主;把这全部的N分之一个君主加起来,才是一个君王、一个君王的整体,它的精髓就在这里。

人民一定要警觉自己是君主,但是是N分之一,不是一个君王,每个人都是N分之一个君主。虽然只有N分之一,但是还是君主,不是奴才,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就在这里。当你警觉自己是主人、是君王的时候,这个民主体制的权力结构才能够成立。

如果人民还不认为自己是君主,以为自己是奴才,这个民主体制就建立不起来。所以真正的关键因素,就是在于你是不是君主。你如果是君王的话,一定不是追随者、不是跟班、不是奴仆,对不对?一定不是。当然,你也不会是什么扁迷、马迷,都不是。如果你还是什么迷的话,表示你还没有觉醒,觉醒的话,就不会是别人的追随者了。

因为你知道,你是君王、你是主人,所有的公仆、所有的政治人物,是要对你效忠的,我们要警觉这一点,这个是要觉醒的。所以我们看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是不是够成熟,就看他的人民是不是觉醒,知道自己是主人。觉醒的程度愈高,就是民主愈成熟;如果这个程度不高,那就不是。

从什么事情可以看出来呢?比如说,媒体都在用的一些名称,总统的女婿叫做驸马,总统的女儿叫做公主,儿子就叫做王子,这些名词都代表社会没有成熟、没有觉醒。如果我们觉醒的话,我的儿子才是王子,但是是N分之一;我的女婿才是驸马,但是是N分之一,有这个觉醒就对了。如果没有这个警觉,那就是觉醒不够。

※独立自主、自律、鉴赏力是新伦理道德

作为一个君王,就要有君王的品质。君王有什么样的品质,跟奴才有什么不同?或者是跟下属有什不同?有很大的不同。最重要的一点是,做为君王一定是独立自主的,而且会承担自己所作所为的一切后果;做主人的就要有这个气魄,要做君王就要有这个气魄。做为一个君王,一定要有觉悟:当你做决定的时候,后面没有人来帮你了,你就是最后一关,如果你弄错了,那就是错了,对后果要负全责。不会说上面还有一个君王,做错了会有人帮你善后,没有了,你就是最后一道关卡。这个压力很大的,很多人承受不了。能够承受这样责任的人,就是拥有独立自主的特质,而且是绝对的独立自主,也就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成为君主,同时还要有很强的自律能力。如果没有很强的自律能力,比如说,早上起床自己起不来,还要妈妈叫,这不行啦,自己不能独立,自律的能力不够。或者说,吃东西没有节制,把自己吃得很肥胖,也是自律能力不够!要有很强的自律能力。因为你上面没人啦,没有别人在管你,只有自己管自己,所以不能够自律,就不合乎当君王的品质。

再来,作为君王,就要是一个领导者。当然,我们只是N分之一,所以不可能人人成为领导者,但是一定要具有对领导力的鉴赏能力。每个人都可能有领导能力,有领导的素养,但是更重要的,对于领导才能要有鉴赏力。也可以说,我们要培养对领导能力的鉴赏力,这是重建新伦理的时候,需要具备的品质。独立自主、承担后果、自律、对领导能力要有鉴赏力,这是我们必须要培养的。培养出来这样子的能力,就是我们现代新伦理的伦理道德。

为什么说这个,因为不可能我们每一个公民,N分之一的公民,都做到总统、成为领导者;一定是推举一个来做领导人。我们要推举的时候,要晓得哪一个人的领导能力好、哪一个人的领导能力不好;大家都知道了以后,才会推出真正有领导能力、素养的人。如果我们不知道怎样的领导能力是好的,糊里糊涂的推选,那怎么可能推举出好的领导人?

举一个例子,即使我们不会唱歌也要会听歌,我们去听演唱会,哪个歌手唱得好,我们就给他鼓掌,唱得不好的,就嘘下来;这就要有欣赏歌唱的能力,也就是鉴赏力。不见得自己要会唱,但是要有欣赏、鉴赏能力。领导人的领导能力也是一样,选出一个人来,如果他五音不全、荒腔走板,怎么办?就要他下台!就是这样。一定要做得好,我们才鼓掌,支持他。

如果说,这里的听众,对音乐的鉴赏力很高,那么,能够从这一个地方选出来的演唱家、歌唱家,一定就是一流的。如果这边的人,听歌都不会听,出来唱歌的人当然水准就低。所以,民主时代要重建的伦理,是要有这些能力,这些能力才是重要的。

※以人权平等、言论自由、政党政治来平衡权力结构

接下来还有一些问题,我们如何平衡N分之一与N?我们每个人都是N分之一的君王,不是唯一的一个,人人都是。因为全民是很多的,每一个人只是N分之一,如果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想法,或是一个人就有好几个想法时,要如何把这么多人的想法凝聚起来,变成一个想法,或者是一个主张、一个决定,这是一件全体性的工作。

当权力结构上出现这个问题,有这个困难时,伦理就是要解掉这个困难,怎么解?我们的民主体制已经有这个方法,首先,就是人权平等。时下提出的人权平等是大家公认的,也就是说,N分之一与另外一个N分之一之间是平等的。当然我们不可以说,我这个N分之一就是N、就是全体,这是不对的;所以为了平衡这个问题,就有「人权平等」这样的伦理规则、规范。

再来还有一种主张叫「言论自由」。为什么需要言论自由呢?现在媒体这么开放,又有许多电子媒体,要让媒体自由发达,先决条件是要接受言论自由。在帝王体制的时代会有文字狱,你写一首诗、一篇文章,如果不小心触怒皇帝,就会被抓被关甚至灭九族!现在不是,现在是民主时代,要遵守的就是言论自由。为什么要遵守言论自由?就是要把N个不同的意见,凝聚成一个意见。不经过言论自由,怎么凝聚?没有办法。当然,也不可能就凝聚成一个,但是可以把众多的意见,凝聚成少数几个主张,这就要透过民主抉择。

我们还有政党政治,西方国家已经发展出政党政治,政党的目的也是一样,为了让N个不同的意见,凝聚成少数几个意见,就透过政党来凝聚。为了要平衡N分之一与N之间在权力结构上的问题,这是必须走的路。

还有,少数要服从多数,这已成为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重要伦理,有人在这句话后面再加一句:多数要尊重少数;其实那是说来安慰人的,基本上就是少数要服从多数。如果你不能够接受少数服从多数,民主体制的权力就会乱掉。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伦理,其实是为了服务权力结构。

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些现代伦理,就是要有君王品质,独立自主、承担后果、自律,对于领导要有鉴赏力,这些都是就个人品质来讲的。而这样的个人品质,跟我们之前所讲的主动权,是非常相关的。也可以说,这个君王的品质,跟我们讲的生命的价值:自由、平等、博爱、不朽、主动,尤其跟主动权是息息相关的。这个部分,是为了平衡一个群体;在群体里面要有这样的人,才能够重建现代的新伦理。这些观念,和过去的伦理完全不同,和过去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职场论理仍以帝王体制为基础

再来我们要谈职场伦理。职场伦理,应该是新伦理的另一部份,但是又跟刚才讲的这些伦理、或者民主体制,不完全一样。因为职场指的是另外一个社会,就像各位在政府机关工作,那是一个职场;也可能在私人企业工作,那也是一个职场。大家要注意,虽然整个社会、或是国家,进入了民主时代,变成了民主体制,但是在政府机构、在企业里面,仍然是帝王体制,而且是必须要。如果在职场里面要实践民主体制,变成完全的民主体制,这个公司也好,政府机构也好,就会垮掉,没有办法运作。

比如说,在军队,你能够实施民主体制吗?小兵最大,指挥官最小,不行的,那一定是帝王体制。我们看美国,先不提美国的政府机构,所有美国的企业没有一个不是帝王体制,这是不可能变成民主体制的;因为变成民主体制就解体了,就不能运作。所以在职场里面,我们仍然要遵守一个原则,就是服从上级,必须要如此,不然没有办法运作。

服从上级是多数服从少数,上级一定是少数,多数要服从少数,这个才是职场里面的伦理;没有这个伦理,这个机构、这些组织就散掉了。但是整个社会、国家又是民主体制,这样看起来好像有点矛盾。那么,该怎么运作呢?其作法早就有人提出来了,是什么呢?在政府机构,就是服务人民;在企业的话,就是服务顾客,这个伦理已经建立了。很多企业,他们说的更极端,「顾客永远是对的」,这就是服务顾客。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对企业而言,外部的环境是民主体制,就会生出这样子的伦理来。

还有,职场里面要信守承诺,要遵守这个伦理。再者,这是我个人的主张,要遵守贡献主义。什么是贡献主义?就是你的收入、你的获得,是你做了贡献才有。如果没有做出贡献,而获得利益,这就不合贡献主义。

贡献主义的主张,就是百丈禅师的一个原则,他的原则是「一日不做,一日不食」,意思就是我没有做,我就不吃。转成我的说法,就是:我没有贡献,就不应该获得报酬;做了贡献,我可以得到报酬。我的报酬、我的财富,都是因为我的贡献得到的。这样,你有再多财富,别人都是服气的;如果没有贡献,甚至造成伤害,但是获得报酬,那就是错的,不合伦理;这就是贡献主义。

※欣赏、赞美、往好处看,才可以开创未来

还有,我们要学会欣赏、赞美;我把欣赏、赞美也列为一个要遵守的伦理。我们看事情,要往好处看,看人也要往好处看;或者说,要往好处看多于往坏处看。当你往好处看,比如说,我们看到了某人做的某事是好的,你看到了,代表你欣赏到他的优点,欣赏到了还不够,要说出来,要赞美他。这样做在职场里面是很重要的一个伦理,这样做就会好事连连,事情就会愈做愈好、愈做愈顺。

企业界有一个「墨非定律」,你心里面愈担心要发生什么坏事,那个事情就愈可能会发生,果真如此的话,那就不要去担心啊!我们要改变为心里很高兴的,想着有好事要发生,愈往好处看,就觉得一定有好事要发生,它就真的发生了。这其实就是意念,真的就会心想事成。你愈担心的事,它也会成真,为什么?同样是心想事成嘛。所以我们要养成一个往好处看的习惯,你就会欣赏到所有人的优点、事情的好处,然后把它说出来,那就威力无穷。

我应该这么说,如果你是一位老师,对学生最好是用赞美的、欣赏的方式来教他们,他们就会愈来愈好;对自己的子女也是一样。但是中国文化里,大概都没有朝这个方面做的习惯,都是朝着批评、指责的方式来教育儿女、学生。师长都说:「我这是为了你好啊!」不过小孩子可不这么想。

当孩子被老师或者父母用批评指责的方式对待的时候,即使你说是为他好,应该怎么做、怎么做;私底下,他心里并不以为然,所以,一味的管教评是没有用的。当一个人被指责、被批评的时候,他的心不是打开的,是封闭、抗拒的。当一个人被欣赏的时候,他的心是打开的;你讲的话,他都听得进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

我认为,这个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当一个人做到凡事朝好处看的时候,就会自动的转成开创未来;如果总是朝不好的毛病去找,那就会演变成修整过去。已经有的毛病一定是过去的,专注在那上面,想要把它改好,就是专注过去,没有办法开创未来。当然我不是说修整过去不好,修整过去也是需要的;但是作为一个领导者、一个君王,那就不一样了。君王的所为,开创未来要大于修整过去,如果修整过去做得很好,但是没有开创未来,那还是失败的。

像清朝的嘉庆皇帝,他是乾隆之后的皇帝,他是一个仁君,又很勤俭。他非常看不惯官僚体系那种浪费、贪污,他把乾隆皇帝留下的危机,一个一个的解除,也斩除了和坤;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皇帝,体恤民间疾苦,自己又那么节俭,可是从历史上看来,他是一个失败者。为什么?因为他一直在修整过去,却没有开创未来。如果我们学会欣赏、赞美的话,一定就能开创未来,开创未来的成绩,一定会多于修整过去。这一个伦理,也是我们必须要学会、必须要拥有的。

所以可以说,我把现代伦理分成三个部分,一个是个人帝王品质,一个是群体的,一个是在职场。当然,这个欣赏、赞美,也可以摆到君王品质里面。好!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End

善用思维

孩子的想象无论多么荒诞,多么不合常识,都不要给予抹杀和封堵。教育者应该启发和诱导孩子的想象力,而不是去规范他们的想象力,然而可悲的是,我国的教师们都热衷于教给孩子如何去想象,他们把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归纳

如何去看待职场上的公平与不公平?

圣严法师 人人都希望公平,但世上有百分之百公平的事吗?譬如在职场中,主管认为是公平的,但是站在员工的立场,就可能变成不公平。这是因为主观和客观的标准不同,而主观不一定是标准的,所以也没有绝对的客观,

做供养的六种思维

◎ 达 真我们凡夫都会执着自己的善根和功德。其实,自己的善根算什么?都是有漏的善根。自己的功德算什么?都是世间的功德。要想让这些能起到殊胜的作用,就要供养给佛菩萨、布施给众生,成为自己圆满福慧资粮之因

徐文明:佛教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的相互撞击

当今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压抑已久的种种欲求,而民主时代的到来,自由程度的提高,多元价值观的涌现,使得传统的道德体系趋于解体,整个社会仿佛进入了一个

徐文明:以生命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

以生命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徐文明一、生命伦理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要以众生之福祉、生命之和谐为目标。生态问题的提出,是由于现在生态恶化,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命系统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不正视这一现

《道德经》最厉害8种思维,读完真的不一样

01对立统一的思维老子认为,高下,美丑,前后,祸福这些都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甚至在某种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辩证法思想,让我们看到对立物之间的真实关系

《易经》里的思维智慧:思辨之宗,大道之源

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华文化有着多重内涵,对待中华文化,实有汲取精华、革除糟粕的必要。在丰厚广博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最具活性、最富启示意义的,当属古人观察世事的思维方式、对待事物的行事方法。这是蕴含于文化

于凌波:伦理——人际间相对待的关系

伦理人际间相对待的关系中国古谚: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木匠做工时用以正方圆的工具,引申出来的意义,有规范、法则的意思。工匠做工,尚离不开规范、法则,人类社会岂可没有规范法则?人类社会的规范法则是

魏德东:论作为全球伦理基础的佛教伦理

论作为全球伦理基础的佛教伦理魏德东[论文提要]全球沦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一项基本原则和四项规范,基本原则的经典表述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项原则为不投生、不偷盗、吊说谎和不奸淫.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

吴言生:《起信论》“一心二门”的思维模式

《起信论》显示大乘正义,提出一心二门理论:显示正义者,依一心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此义云何?以是二门不相离故【《大乘起信论》,《大正藏》卷三二,

赖永海: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

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赖永海昔日释氏振法鼓于天竺,夫子扬德音于华夏,两个思想巨匠,在东方两个文明古国的宗教、文化史上,都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两汉之际,佛法东渐,东方两大文化系统之间开始了一场

洪修平/陈红兵:中国佛学的伦理精神

中国佛学的伦理精神是在印度佛学伦理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佛教的根本追求是人生痛苦的解脱,佛教的四谛说、缘起沦等基本教义及其伦理观念都是围绕这一根本追求展开的。佛经中经常提到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方立天:中国佛教直觉思维重要词语略说

直觉是现代用语,指人类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一种不需要经过分析、推理而对客体直接洞察、完整把握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式。中国佛教探讨人生和宇宙的真实本质,教化众生超越生死轮回,追求人生的解脱境界,最终以体验

方立天:佛教伦理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三个向度

探讨佛教伦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运用佛教伦理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挖掘佛教伦理的积极内涵,并运用佛教伦理的积极因素配合社会、缓解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推动和谐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一、和谐社会与佛教伦理的内

方立天:中国佛教伦理思想论纲

佛教伦理是佛教全部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佛教实现人生解脱的基本信念和方法。和其他宗教一样,佛教的理论与实践也离不开伦理道德因素,佛教的信徒也离不开社会伦理道德之网。由此,佛教的创始者和继承者也都把

方立天:佛教伦理中国化的方式与特色

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在经济上是以分散的小农自然经济为基本形态,在政治上是中央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在人伦上盛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突出嫡庶之分和长幼之序为特征的宗法制度。与这种封建社会相适应,儒家

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伦理建设

一、佛教伦理的基本内涵佛教伦理体系是包含理想、准则、规范以及哲学基础等内部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系统,含有伦理的准则和规范构成的一定的层次序列。伦理的准则和德目是佛教伦理的基本内容。(一)伦理准则佛教伦

董群:论佛教伦理的基本特点

本文依大会主题之一佛教伦理与当代社会,具体分析佛教伦理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要了解佛教伦理在当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有必要首先了解其本身的特点,笔者试将其特点概括为诸种统一说,即世俗性和超越性的统一、自

杨曾文:大乘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

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接受一定的伦理道德的制约和规范。因此,伦理道德现象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伦理和道德的词义虽有区别,但在以研究人类道德为宗旨的伦理学科中,二者是一个意思。本文所要考察的大乘佛

禅宗思想:思维活动出现的两种状态:智慧与妄念

妄念和智慧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是人的思维活动出现的不同种状态。点状的思维就是妄念,它们随机出现,难以把握。线状、面状和体状的思维即是智慧,它们有条不紊地出现,能够把握。所以我们就不应该说妄念是坏的垃圾

佛理禅机:思维当与佛法相应具自觉利他性

对于是非舆论当具正见,思维当与佛法相应具自觉利他性。不要以先知的好心去盲目的传播,心当安于无所住行自然顺于利他。不取道德去凌驾于任何之上,也不拿道德去绑架他人。不彰显个人主义下的道德是非认定去舆论宣扬

梁乃崇:愿性之9:祈愿启动菩提心

愿性之9:祈愿启动菩提心梁乃崇教授之前我们讨论过感性、feeling与理性、thinking,我们再来看看心灵的第三个面相愿性,或称愿力、willing。在心灵层次上,愿力是比感性的深度更深。我教大家

梁乃崇:交易原理之7:在智慧上做交换

交易原理之7:在智慧上做交换梁乃崇教授布施、度众生,以及佛菩萨的加持等都是在做交换;中国人说的「礼尚往来」、「教学相长」,也是一种交换,这些都是智慧上的交换。好比说我们不太懂得修行时,修行要有进步太难

梁乃崇:愿性之6:从无为法看愿力

愿性之6:从无为法看愿力梁乃崇教授我们说用愿力祈求会产生很大的力量,但有人就会问:拜佛、拜妈祖不是一种向外驰求吗?如何区别内在愿力的展现与向外驰求?拜佛、拜妈祖的行为像是向外驰求,但做到深处是愿力发动

梁乃崇:愿性之19:确立志愿努力实践

愿性之19:确立志愿努力实践梁乃崇教授我们常说要分享,发愿是否也可以分享呢?我想,在还没有发愿之前,是可以讲的,不是一讲出来就要发愿,我们可以先讨论它,互相沟通、切磋一下心里对于愿的意见、想法,我觉得

梁乃崇:愿性之17:实践自己发的愿

愿性之17:实践自己发的愿梁乃崇教授明了发愿的真谛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实践!如果发了愿,却不准备实践,那就不用发愿了。讲到实践,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知识份子、读书人,在这个地方有非常大的盲点。因为

梁乃崇:愿性之13:「无所住而生其心」可超越假设

愿性之13:「无所住而生其心」可超越假设梁乃崇教授人人都要理性。什么是理性呢?理性有高低不同的层次。你常会想东想西是吧?那「想东想西」的心就是比较低层次的理性;如果你的思维是「有系统」的,这是比较高层

梁乃崇:愿性之12:发愿「奉献」力量无穷

愿性之12:发愿「奉献」力量无穷梁乃崇教授《第五项修炼》书里讲到一些和「愿力」有关的篇章,值得我们深思。这本书提到:愿不是被别人要求的,而是你自己发出来的。如果自己发不出来,而是别人强加在你身上的,就

梁乃崇:学习即修心

学习即修心梁乃崇教授时间:92年3月3日地点:厦门精舍记录:蔡素媛、叶国瑞整理:羊忆玫、梁玉明昨天我们讲到两本书,一本是《夏山学校》另一本是《瑟谷传奇》,都是讲有关儿童、青少年教育的书,书里提出来的都

梁乃崇:有学和无学

有学和无学梁乃崇教授唯有学佛,懂得摄心内证,证到本来面目,方能无住生心,才是无学;也唯有启发式的教育能开启无学的能力,也才能展现丰富的灵感与创造力,充分发挥潜能,共创美好未来!佛教成道的果位,从罗汉、

梁乃崇:感性直觉-汁与渣

感性直觉-汁与渣梁乃崇教授其实每一件事情,都含有「表面」部份和「实质」部份。譬如读书,增加知识和智慧是「实质」部份,文凭是「表面」部分,如果很有学问和智慧,可是没有文凭,让人觉得还是少了点东西;如果学

梁乃崇:庄严佛土

庄严佛土(一)梁乃崇教授我们可以在世间找到佛世界,并建立佛世界,可以永无止尽地趋近于圆满。通常学佛的人都接受了一个看法,以为佛性是好的,而众生是不好的;出世间是好的,世间则是不好的;并且视世间如火宅,

梁乃崇:以菩提心看第一

以菩提心看第一梁乃崇教授时间:91年12月2日地点:厦门精舍纪录:蔡素钰整理:羊忆玫、梁玉明有关「第一」的这个问题,是大家普遍关切的问题。追求第一就有竞争,竞争失败就要被淘汰,这样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始

梁乃崇:生命的价值与生死观

生命的价值与生死观时间:2008年9月6日地点:美国圣荷西闻思修居士林主讲:梁乃崇教授纪录:林素能整理:周雅容、汪义丽※有觉知能力就代表生命活着各位午安。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生命的价值」,要讲这个题目,

梁乃崇:我们的未来

我们的未来时间:90年1月14日公益讲座地点:清大月涵堂讲者:梁乃崇教授纪录:廖堂顺整理:王圣宗、汪满妹主持人:陈国镇教授引言: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入廿一世纪,大家面对廿一世纪也充满着希望,当然面对最近

梁乃崇:细胞心灵说

细胞心灵说时间:2007年7月8日地点: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主持:陈国镇教授讲者:梁乃崇教授纪录:蔡素钰整理:周雅容、汪义丽主持人:各位女士、先生:早安!我想梁教授不需要我介绍,大家的认识可能比我还详尽一

梁乃崇:工商时代的佛法

工商时代的佛法菩萨六度万行和企业经营是一样的,都有一个共同的论点:自利利他,改善生活;自觉觉他,提升心灵。梁乃崇教授主持人:陈国镇教授各位女士、先生,早安!又到了我们上半年的演讲,今天演讲结束,下一场

梁乃崇:三界唯心与霹雳说

三界唯心与霹雳说时间:2009年6月6日下午(对大?)+2009年08月08日地点:马来西亚selesa resort bukit tinggi+新加坡佛教总会6楼讲堂纪录:张春美整理:丰智、梁玉明合

梁乃崇:放生的现代意义

时间:2007年1月14日地点:台北科技大学综合科馆第一演讲厅纪录:蔡素钰整理:周雅容、汪义丽、汪满妹、苏莉华主持人:今天梁教授要讲「放生的现代意义」。一谈到放生,大家都认为是对小动物或其他的生物放生

梁乃崇:众生相

时间:92年7月7日地点:厦门精舍记录:蔡月里整理:王圣宗、羊忆玫、梁玉明上次我们讲了四相当中的我相、人相,也讲了一部分的众生相;我想大家应该会想要听得更完整,所以我现在再从众生相开始讲。上次讲到众生

梁乃崇:《金刚经》的实践-建立人间净土

《金刚经》的实践-建立人间净土梁乃崇教授【作者简介】梁乃崇教授,原为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及清华大学物理系合聘教授。师承圆觉宗华藏上师,深心修持,体悟自性,得师印可。1983年创立「新竹明星诺那精

梁乃崇:菩萨十地品简介

菩萨十地品简介时间:2008年01月13日地点:师范大学201演讲厅主讲:梁乃崇教授纪录:张春美整理:周雅容、汪满妹菩萨乘的修行者,修到一个程度以后就会入地,由第一地、第二地一直到第十地。十地以上还有

梁乃崇:下一个社会

下一个社会梁乃崇教授时间:92年6月2日地点:厦门精舍纪录:蔡素钰整理:王圣宗、羊忆玫、梁玉明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书名是《下一个社会》,著者是彼得杜拉克。这本书对我来讲是很有用的,它虽然不是预言,但是它

梁乃崇:佛教的财富观

佛教对于财富的看法大概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属于小乘对财富的看法;另外一种则是大乘对财富的看法,这两种观点是不太一样的。我们先谈第一种看法。第一种佛教的看法是在面对财富的时候,要我们不贪,主张不要有贪心

梁乃崇:自性与生死

自性与生死梁乃崇教授时间:2002年7月20日(星期六)地点: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校本部礼堂主持:唐松章教授纪录:廖堂顺整理:王圣宗、汪满妹「自性与生死」,自性指的是我们的心灵,生死指的是我们的生命状态。

梁乃崇:透过交流才会进步

透过交流才会进步讲者:梁乃崇教授时间:民国92年12月22日地点:崇友人文讲堂记录:吴金英整理:羊忆玫、汪满妹※无意识的修行效果最好我们修法本要修成习惯,当它变成了我们的习惯时,就可以进入「无意识」的

梁乃崇:现代伦理思维与职场伦理

现代伦理思维与职场伦理时间:2008年4月23日(周三)地点:台北市政府公务人员训练处主讲:梁乃崇教授记录:张春美整理:周雅容、羊忆玫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现代伦理思维与职场伦理」。以前没有讲过这样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