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梁乃崇:愿性之19:确立志愿努力实践
2025-04-29 10:27

愿性之19:确立志愿努力实践

梁乃崇教授

我们常说要分享,发愿是否也可以分享呢?

我想,在还没有发愿之前,是可以讲的,不是一讲出来就要发愿,我们可以先讨论它,互相沟通、切磋一下心里对于愿的意见、想法,我觉得这样是有帮助的,大家对于发愿这件事情就会更明白。

发了愿以后,你就会念兹在兹去达成;并不是在发愿之后,让大家晓得我发了什么愿,我想这个可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还没发愿之前好好讨论一下,弄清楚以后再发才比较重要。弄清楚了以后,就发一个自己心中真正要的、也可以实践的愿望,这样可以自我提醒,也可以讲给别人听,让别人来监督你,这样就比较有用处。

但我想也不必讲太多,因为如果你真的已经在实践,实践的进行式其实不用讲。就像我希望帮助一千人修行成道,当我定下来以后你们就可以看得到,华藏祖师教的这个佛法到现在我一直不断地在修正、调整。我教大家的佛法,其实最深的部分,也就是真正的、纯粹的佛法这部分是没有改变的,但是表达的方式改了非常非常多,它可以让一个学佛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就掌握到它的精髓,学习的速度不可同日而语。这是我在不断的实践,不断朝这方面努力,才得来的成果,现在觉得还真是不简单啊!

虽然一千个成道者还没出来,但我还在努力啊!有了这个目标以后,我才会有这方面的努力。所以并不是定了个要帮助一千人成道的目标,就每天宣扬,只是讲,什么事情都没做,那有什么用呢?我为了实践这个目标,就把佛法改进到让大家上三十个小时的课,可以全部学完,这就是我所做的努力,我对自己发的愿所付出的实践,就在这个地方。

(摘录整理自2003年11月2日连线法会)(忆玫、满妹整理)

End

把精进努力放在正确的地方

◎ 明 一祖师们在《禅关警策》里面记载了很多他们用功的情景。佛陀也在各种经典里面一再强调要我们精进,比如在《大方广宝箧经》中说:菩萨所有善方便业,皆由精进而得成办。等等。而在《离睡经》中更是教导我们要

修心要从八方面进行努力

人在生活中是否幸福、快乐、成功,很大程度上由心灵决定,由心灵的修炼程度决定。要想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就要重视修心,修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心安:心若调适,道可得矣。我们要学会安顿自己的

赚钱要靠努力与福报

◎ 圣 严世间的人之所以贪财,因为财富是安全的保障,是身分、地位的陪衬。古人说的有钱能使鬼推磨,可见拜金主义也非自今日才开始。财富的确可以带来许多方便,尤其现在这个社会,一出门就要用钱,没钱还真是行不

努力忘我

◎ 虚 云佛未出世时,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的外道,印度计有九十六种,谓外道六师。各有十五弟子,师弟子之数相加,共九十六也。又称九十五种外道者,谓九十六种中,有一与佛法通。故除去此一而称九十五也。九十五种

人生苦短,趁健康时努力修行才是正事

【经典原文】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无量寿经》【经文解释】善变化即善趣报,恶变化即恶趣报,众生所生之处果报追随不舍,因果各异而生处悬殊。所以临终

一日禅:努力能改变命运

人生是可以改变的,人的命运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而改变。通常我们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话很简单,但是它说明了什么?说明人生善恶的报应,是由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自己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就

一日禅:努力

漫步林间,你看见一株紫藤缠绕树干,感动于这静美的一幕。你想,不知未来会有怎样一番风雨?也许藤将断、树会倒,也许天会荒、地将老,那么,请时光定格在此刻吧,定格即是永恒。永恒里若有这静美的一刻,未来可能遭

一日禅:当下不努力 明天是妄想

人不是生活在过去,也不是生活在未来,而是生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把握当下,才能有生命真正的现实意义。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来,不可触摸。我们的这一念心,我们的妄想,往往不是滞后就是超前。如果

梁乃崇:愿性之9:祈愿启动菩提心

愿性之9:祈愿启动菩提心梁乃崇教授之前我们讨论过感性、feeling与理性、thinking,我们再来看看心灵的第三个面相愿性,或称愿力、willing。在心灵层次上,愿力是比感性的深度更深。我教大家

梁乃崇:交易原理之7:在智慧上做交换

交易原理之7:在智慧上做交换梁乃崇教授布施、度众生,以及佛菩萨的加持等都是在做交换;中国人说的「礼尚往来」、「教学相长」,也是一种交换,这些都是智慧上的交换。好比说我们不太懂得修行时,修行要有进步太难

梁乃崇:愿性之6:从无为法看愿力

愿性之6:从无为法看愿力梁乃崇教授我们说用愿力祈求会产生很大的力量,但有人就会问:拜佛、拜妈祖不是一种向外驰求吗?如何区别内在愿力的展现与向外驰求?拜佛、拜妈祖的行为像是向外驰求,但做到深处是愿力发动

梁乃崇:愿性之19:确立志愿努力实践

愿性之19:确立志愿努力实践梁乃崇教授我们常说要分享,发愿是否也可以分享呢?我想,在还没有发愿之前,是可以讲的,不是一讲出来就要发愿,我们可以先讨论它,互相沟通、切磋一下心里对于愿的意见、想法,我觉得

梁乃崇:愿性之17:实践自己发的愿

愿性之17:实践自己发的愿梁乃崇教授明了发愿的真谛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实践!如果发了愿,却不准备实践,那就不用发愿了。讲到实践,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知识份子、读书人,在这个地方有非常大的盲点。因为

梁乃崇:愿性之13:「无所住而生其心」可超越假设

愿性之13:「无所住而生其心」可超越假设梁乃崇教授人人都要理性。什么是理性呢?理性有高低不同的层次。你常会想东想西是吧?那「想东想西」的心就是比较低层次的理性;如果你的思维是「有系统」的,这是比较高层

梁乃崇:愿性之12:发愿「奉献」力量无穷

愿性之12:发愿「奉献」力量无穷梁乃崇教授《第五项修炼》书里讲到一些和「愿力」有关的篇章,值得我们深思。这本书提到:愿不是被别人要求的,而是你自己发出来的。如果自己发不出来,而是别人强加在你身上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