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时常面对老病死,为什么我们不悟?因为我们是凡夫。菩萨高明就高明在这里,菩萨悟,我们不悟,菩萨悟了之后帮助我们悟,告诉我们人来到这个世间干什么?四个字「人生酬业」,就这四个字是我们来到人生的目的。
 
去除心中的杂念◎ 兆 泓世人因心中杂念太多,所以迷失自我。放下心中杂念,才能得佛法。有一天,坦山和尚准备拜访一位他仰慕已久的高僧,高僧是几百里外一座寺庙的住持。早上,天空阴沉沉的,远处还不时传来阵阵雷
 
◎ 太 虚本院自去年改组为世界佛学苑教理院以来,由台源、常惺诸法师担任其事,观一年间经过之成绩,颇堪告慰。唯太虚因应务各方,未能在院尽教导之责,对于台、常、各法师抱歉之至!现在在座虽有居士与小学校之学
 
毛凌云居士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转换一个念头。而念佛更视作观亲切,念佛则是净念,换一个清净念,以治向来染浊之念。并令一心念之,又是以纯一之念,治向来杂乱之念。且佛者觉也,念
 
念佛七的目的意义和一心不乱我们的念佛七今天开始了。我想在这里谈两个问题:一、念佛七的目的及意义打念佛七,这个打字,就是举行的意思,我们平常说打普佛的打字,也是举行的意思,七就是七天的时间。打念佛七,就
 
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刘丽禅宗以禅定修持为其求证的骨干,所谓涅槃、性空、真如、妙有的教理法则,以及达成圆满佛果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六通(天眼通、天耳
 
宣化上人有几句话讲因果报应:今生不笼鸟 来生不坐监今生不钓鱼 来生不讨饭今生不杀生 来生无灾难今生不偷盗 来生无抢案今生不邪淫 来生不婚变今生不妄语 来生无欺骗今生不醉酒 来生不狂乱你今生若不笼鸟,不
 
当我们接触到究竟的层次,接触到涅槃、真如、如来藏,接触到神,我们就能接受当下所发生的一切。我们已抵达平安喜乐的国度,无须再受苦。无论可以再活10年还是5年,已无关紧要。在那一刻,我们已经改变了看待世界
 
昌臻法师我们的念佛七今天开始了。我想在这里谈两个问题:一、 念佛七的目的及意义打念佛七,这个打字,就是举行的意思,我们平常说打普佛的打字,也是举行的意思,七就是七天的时间。打念佛七,就是举行七天专门念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这一大事因缘是什么?就是我辈众生了生死脱轮回的问题。因此,释迦牟尼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他的目的就是在使众生转迷成悟,离苦得乐--
 
学佛的目的及修持的方法于凌波一、学佛的目的《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这“一大事因缘”是什么?就是我辈众生了生死脱轮回的问题。因此,释迦牟尼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
 
和诵经求福相关连的一件事,是在家学佛应当如何做早晚课诵的问题。每个人走入佛门,一定有一个基本的动机。依我个人的观察,许多人会信佛,是因为对现状感到困惑,觉得需要解决这些疑问,才寻求宗教的慰藉。处在现今
 
真正的修行人,不是没有烦恼,而是面对一个烦恼,解决一个烦恼;不是没有痛苦,而是同体众生痛苦,内心生起慈悲。我们要放下心中执念,不要刻意去逃避烦恼痛苦。使心无挂碍、念不凝滞,让身心变得通透,才是修行真正
 
若人悟自心,得定做主人。不作诸邪恶,常修诸善行。如果你能真正明白心空,并借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你就可能得定。什么叫定?有的人以为,只要打坐的时候心无旁骛,那便是得定。这种看法非常片面。为什么?
 
佛教用修行的方法去掉修行者自己的欲望,罪孽和烦恼,以达至善,摆脱轮回,进入不(转)生不死的涅盘境界。基督教则认为,人的灵魂不灭,人死后,灵魂或上天堂,或下地狱,本来就是不(转)生不死。人靠自身的力量是
 
其实很多自己在家中修行念诵佛经得人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在念诵佛经的时候脑中会有杂念,而有的人的杂念会是非常多的,那么这些杂念该怎么去除呢?诵经脑子里杂念多,先举个例子,就像我们的衣服脏了,怎么办?需
 
 祭祀祖先是表达我们对祖先的孝敬,对祖先的感恩与怀念;是不忘根本,懂得饮水思源,知恩报恩的高尚德行的具体表现。对于千百年来的祖先我们永远不忘,感恩戴德。同时,我们知道了祭祀祖先的重要性,那么,对于我们
 
 佛教: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有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你知道吗。一、达摩祖师东来达摩祖师是家喻户晓的一位得道祖师,达摩祖师是天竺国的王子,自幼拜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之后的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罗为
 
修法持咒的目的,即是防护自心免于继续造恶,并能不断长养慈悲心与菩提心。由于能防护自心,因而能逐步净除业障;由于能长养慈悲心与菩提心,因而能累积广大的福德资粮,此种 殊胜的力量即是所谓的“法力”。例如,
 
指望菩萨为自己做事的,进行利欲交换的就是迷信,愿意为菩萨做事的那才是宗教。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王雷泉在普陀山文化论坛上做演讲时表示,不要将宗教过度的工具化。宗教是人类最古老
 
曾经有位大成就者说到: 朝圣的目的是什么?人们去旅行,长途跋涉和爬山,是因为他们想取得某种成就;他们想征服什么;他们想提高他们的生命体验。但是朝圣的目的是让自己谦卑。人们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旅行。探险者
 
 持戒的目的是得清净心、得平等心。清净心是小定,事一心;平等心是理一心,得大定;觉是彻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大乘教里最高的指导原则,跟世间法不一样。试想想看,整个宇宙如果每个星球没有规律地高速运
 
我们都是听说过参禅的,因为参禅,是禅宗用以学人求证真心实相的一种行门。但是现在的人们却是对参禅并不是很了解的,比如参禅的目的是什么呢?宗门住参禅,参禅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参透自己的本来面目,所谓“明
 
 修白骨观的目的:破除贪执、了脱生死白骨观告诉我们,要特别执著自己的身体,哪怕落上一点小火星也忍不住,别人稍微撞你一下,或者说你身体不好,也会勃然大怒。譬如在庞大的身体中,鼻子是一块小东西,假如别人说
 
目的是超度自己的有缘众生,向人家道歉,真诚道歉。凡夫的言语行动,如果加以深切仔细的考察,可以说经常都在犯罪造业。凡夫的生死轮回,即是由于各自所造的‘业力’所牵引,如在过去世中不曾造下罪业,现在便不会再
 
 所谓“七处征心”的这段演绎来自于楞严经的第一卷。阿难被摩登伽女用娑毗罗咒困于淫舍之后,反省自己一向多闻未全道力。向佛陀请求开悟之道。开悟的全称,用楞严经中的经文来表达就是: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
 
印度达摩祖师是中国禅宗公认的初祖开山祖师,传说梁武帝时期来到中国。达摩出身于印度贵族家庭,是一个优秀的学者和实践家。他在中国传的法与 其它宗派有什么不同呢?大家不妨听听。不过这里是依据禅宗灯录上讲的,
 
看经前应知看经之目的和方法又看经有为种善根,有为开知见,有为作功课之不同。为种善根,则三藏同,无分彼此。为开知见,则取其易于明了而复契机者。为作功课,则专心受持一种二种,至诚恳切,蓦直看去,解也不分别
 
摘自《印光大师全集净土法要》通身放下,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念时须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即不开口,心中默念,亦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以心一起念,即有声相,自己之耳听自己心中之声,仍是明
 
你要晓得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业,不知多少。别的罪有无且勿论。从小吃肉杀生之罪,实在多的了不得。要发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见佛得道后,度脱此等众生。则仗佛慈力,即可不偿此债。
 
问:如何念佛才可以减少杂念?印光法师答:通身放下,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念时须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即不开口,心中默念,亦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以心一起念,即有声相,自己之耳听自己心中
 
和诵经求福相关连的一件事,是在家学佛应当如何做早晚课诵的问题。每个人走入佛门,一定有一个基本的动机。依我个人的观察,许多人会信佛,是因为对现状感到困惑,觉得需要解决这些疑问,才寻求宗教的慰藉。处在现今
 
居士问:在生活中很自然地想到下一刻要做的事情,如何可以保持念佛不中断?这样是不是杂念?如果只做不想又如何生活?如何过活?如果患有不治之症,念佛功夫还不能伏住烦恼习气,如何是好?应当求佛加持令自己病情好
 
参禅法要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与认识 一 参禅的目的1参禅的目的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染污就是妄想执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
 
第一篇 掌握人生方向盘 - 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在汲汲营营、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你可曾想过人生在世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是来吃饭的?穿衣服的?还是来赚钱、求名、与人争斗的?很多
 
惟贤法师答: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把这个念头抓紧,就能对治杂念。这是念佛的好处。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以正念代替邪念,以清净念代替染污念,分分秒秒都用这个功夫,世俗念就死了,法身就活了。打得念头死,
 
封建时代帝王讲话,那就是圣旨,就有它的作用。十方法界内,佛是什么?我为法王,于法自在,佛是法王,法王讲的法,它的作用,对应五浊凡夫众生,叫你成佛你就成佛,叫你成菩萨你就成菩萨。阿弥陀如来、释迦牟尼如来
 
今生不成就,来生一定成就!现在你守到什么阶段? 自己是不是很自在的、很本然的会跟你话头相应?能够这样相应,你很快的会进入状况。现在,各位等于在交流道上「要进入正常车道」的那个阶段上一样,还在那边躲躲闪
 
本次法语学修重点△佛法讲戒定慧三学,戒是基础,定是方法,慧是目的。定就是静,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我们说的觉照,当提起觉照的时候,就要把妄想停止下来。一止下来,静了,就自然而然进入这个状态。止了
 
诵经的时候虽然时时观照,但偶尔还是会有妄想杂念出来,这样还会有功德吗?天人还会听吗?诵经最好是一心一意地念下去,时时起观照,那是最好的了,即使有时候会有一些妄想出现,事实上功德还是很大的;天人能否听到
 
本次法语学修重点1、在阿含佛法里面,大部分的在家居士都是以人天乘作为追求的目的。但也并不绝对,要知道,佛讲经说法的目的是度一切众生圆成佛道,让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2、当在家居士的善根福德因缘达不到出
 
信众问:别人学佛都是欢欢喜喜,法喜充满,为何我越念佛越妄想纷飞,越诵经越杂念不减。说好的断烦恼的清凉法门,生生变成了烦恼的滋生温床,请问师父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静波法师答:施主,您可能学了个假佛。佛言:
 
佛教徒最终的目的以及所要秉承的原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佛教化众生的方法离不开这三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前两点是工具,后一点是目的!我们在授菩萨戒的时候,问受戒人
 
我们来皈依,就是把这种本具的东西,圆满地有一个参照、圆满地一个印契、圆满地一个唤醒。那这个圆满地唤醒就是皈依,圆满地印契就是皈依,这个圆满地起步认知就是皈依的一个作用。一定要远离任何一个所谓世间的、世
 
明月可谓圆满,人生难说目的——2012中秋示北大学生问余何所剩,仅此月一轮;放旷非人我,借尔照天心!这2012啊,要按这个民间流传的一些说法,这可不是平安的日子。假如说真要是有大劫,肯定得从现在开始就
 
明贤法师:人生难说目的(第一天第一课)——二零一三年元旦第一天,给北大、人大、北中医等高校同学的第一课二零一三来到了,“末日”熬得不太平;和光同尘快著眼,无能受物道中心!社会发展得飞快,人们越来越忙碌
 
他对来生没有规划,所以死亡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毁灭!净界法师修行除了要注意眼前的因缘,你要更注意未来的因缘,就是所谓的「生命规划」。一般没有学习佛法的人-生命的规划只到今生结束,我在年轻的时候读多少书,读
 
天时是人的运气,地利的人的福报,人和是人的德气。环境障碍、魔障障碍都是人为障碍所引起的。要感恩十方,更要感恩我们现实享受的因缘。要感恩自己的今生,首先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父母,必定感恩自己的家庭
 
(农历7月20日下午) 皈命的目的念佛法门重点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是要解决我们的生死大事。《阿弥陀经》教育我们:第一,极乐世界没有众苦,所以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为了做没有众苦的人;第二,极乐世界没有恶
 
南无阿弥陀佛!法师:你好!我念佛以来,一直无法做到心无杂念,总是会走神,念了几个月了,虽然有不少其它方面的受益,但是这个毛病一直么有多大的改善。而且我不只是念佛总是走神,凡是我没什么兴趣的事情,我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