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池大师是净土宗祖师,早年学禅,断了见思惑,证了果,然后修净土法门。十三代的净土宗祖师,除印光祖师不是学禅以外,其它都是学禅,证了果以后学净土,他们证果后才知道证果多么的难。净土的道理,我们不懂,那祖师说什么话,我们就信什么,欲知山下路,必问过来人。这篇法语是莲池大师对学了多年的净土学人说的『警众法语』,这些法语就是秘密。
『予见新学后生,才把一句佛顿在心头,闲思妄想,越觉腾沸,便谓念佛功夫不能摄心。不知汝无量劫来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断?且万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后工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觉妄念重者,亏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时,澜翻潮涌刹那不停者,自己岂能觉乎?』
念佛难摄心乎
『予见新学后生』,所谓新学,不是学一、二年之初学者,至少是学了五、六年了,初学者不算新学后生,我就可以说是新学后生。修学者每天跟祖师学,祖师怎么教,就怎么学,有修有学;而我做公务员,有空才修学,没空就没学,不像出家师父认真修学,学六、七天比我学一年要进步,所以我是新学后生。学佛就如吃饭,一日三餐,天天要吃,不是吃一顿就可休息好几日。
『才把一句佛顿在心头』,念佛不在嘴,在心念,一念一句。『闲思妄想,越觉腾沸』,不念还不觉得,一念佛时妄想都出来了,愈念则妄想愈多。『便谓念佛功夫不能摄心』,便以为念佛没用处,心收摄不起来。这不是初学者,是懂教理的大行家,他知道了生死之法,才疑惑这几句话。诸位只知道念佛,临终有阿弥陀佛来接你,这样糊里胡涂,迷迷糊糊的,怎能成功?念佛并不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才来接你,阿弥陀佛天天都来接你,就在你旁边,人人跟前都有阿弥陀佛。若我眼瞎耳聋,我麻木不仁,我的心都没在阿弥陀佛上,都在黄金美钞上,阿弥陀佛又有什么办法呢?
生死根本就是念头,没念头就绝对没生死,所谓:『但尽凡情,别无胜解。』只要把念头去了就成佛了。可是人人都有心,只要起念头就有心,心识的作用就是见惑,是心的影子并非真心,若把心影当作是你,就不知真心。佛经三藏十二部都是方便法,给我们治病的,不生病则用不着药,众生有什么病呢?打妄想的病。诸位若都不打妄想,就成功了,也用不着听经。不念佛还好,一念佛妄想就起来。知道妄想是生死的本源者,全球上的人不多,能知道就不错了。知道妄念为生死根本后,就要不打妄想,也办不到。不但你办不到,全球的人皆办不到。佛法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其它方便法好麻烦,阿弥陀佛这一句话太巧妙了,你心一起念头,只要念阿弥陀佛就成功了。
妄念一起就念佛,这是成佛最要紧的一句话,修净土的人深信者不多,还想有没有其它更巧的法子。以为成天念阿弥陀佛,没念别的,这有什么意思?遇到关键时刻,佛号都没用处了,只有黄金美钞有用处。如此,阿弥陀佛仍是佛,你仍是你。佛的名字就是经,而『阿弥陀佛』这四个字是秘密不翻的咒王。阿弥陀佛的法身,无处不现身,可是凡夫看不见。其实念佛就是念佛的法身,佛号万能极了,只要口念耳听心清楚,久久功夫自然成熟。
佛法最要紧的是戒、定、慧三无漏学,学佛的人要先守戒,守戒后生定,定就是把心收摄起来,不起妄念了。念阿弥陀佛摄心,就是要你得定,念久了就有定,有定才开智慧。我们念佛不得定,怎么开智慧?所以现在还这么胡涂。
没打倒孔家店前,出家或在家人都读四书,四书之大学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就是佛法的戒定慧三学啊!那个时候的人学佛比现在容易得多,从前被中国财色名食睡迷住,现在还多了洋财色名食睡,中外夹杂,层层加厚,迷关更打不破了。
摄心就是要定,同修念佛十几年,你是嘴念佛,心摄不住,祖师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真用功是要求定,任何宗派都是要求定,如水要静止才照得清楚,而其它的法门不容易得定,只有净土念佛法门容易做。下文就答复为什么念佛不能摄心。
妄念是生死根由
『不知汝无量劫来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断?』这是内行人讲的话,从一下生到现在,妄念有多少呢?一弹指有六十个念头,一生起了多少念头?尘点劫来,千生万生到现在,我们的妄念尽虚空遍法界满满的。念佛是二力法门,个人修持的力量加上佛帮助的力量,可以治妄念。妄念如一个影子,我们八识田里有太多的影子,而念阿弥陀佛也是一个影子,念佛的力量很大,可以消灭我们八识田里的影子。纯纯粹粹的念一句佛号,所谓:『至心念一句阿弥陀佛,可以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重要在『至心』两个字,一个种子一番生死,一弹指之间八十亿劫的种子,因为一句阿弥陀佛而可以消灭。虽然可以消很多,但是你的妄念有多少呢?有万万万的八十亿劫种子之多,一句佛才消八十亿劫,何况还有那尽虚空遍法界的妄念。况且要清清净净的念一句佛才能感应,祖师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句阿弥陀佛,要清净的念,才能抵制妄念,才能感应,光嘴里念,能消多少呢?
生死根本就是打妄念,有妄念就有见思惑。若见思惑都不懂得,如何明心见性?罗汉懂得,所以能断惑。我们办不到,才用阿弥陀佛的力量,可是你念佛打妄想,心不在阿弥陀佛身上,没有至心不得感应,生死根本如何断?断生死根本就是要断妄念、断惑,惑有一百多品,一品惑也没断,怎么办?经上言:『带业往生』。带着罪业怎么往生呢?譬如我在外面沾了一身大粪,然后进入慎斋堂的佛堂,你们看了一定不准我进来,要我先去洗澡、洗衣服,洗澡还容易,洗衣服还要晒干等等。于是我有好法子,我身上只要包上一层厚厚又漂亮的毛毯,臭味闻不到就可以进来了,这就是伏惑。净土宗教大家伏惑之法,把惑压下来,压不住就不行,不能断惑就要伏惑,不能伏惑,万不成功。
正是做功夫时节
『且万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诸位同修做功课觉得有妄念,愈念妄念愈多,于是不想念,其实不念妄念更多,这是不觉,迷到极处了。人人如此,看人家的毛病清清楚楚,看不见自己,光会挑人家毛病,自己知道有妄念才叫明白。若一念佛心就干净了,那还要念什么佛?成功了就不用念佛,你就是佛,所以觉得万念纷飞正是觉悟的时候。如一棵树,上面是树叶,中间是树心,下面是树根,树叶在摇有人都不知道,你说树根在摇,他更感觉不到。知道自己错误的人,才是起了觉悟之人,以为自己都没错,如何会觉悟?根源之处不知道,如何学觉?觉悟的根源是什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但是,一般人往往好的事不去做,就是学佛的人,善事也做不多,恶事做得倒不少。
学佛是学佛的觉悟,有人学佛学了几年就说没有妄念了,这是胡涂到极点,登地菩萨都还有妄念,七地菩萨也还有妄念。祖师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学佛学了几十年还是有妄念,不怕有妄念,就怕你不知道是妄念。就怕起了妄念还不知道,以为自己还在修行,阿弥陀佛都变成妄念了还不知道。妄念若起时不能让他随意起,要看着妄念,如捉贼,有贼进到你家,你知道了,看着贼的行动,贼就不敢偷东西,若不知是贼,不管他,家里东西就被偷光了。所以,你要观察,起了妄念用阿弥陀佛的佛号压下去,起一个妄念,念一百声佛,这正是用功的时候。所以,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功夫时节,不起妄念还不会觉悟,还不念佛呢!念佛也不是一念就立刻收心,总还会有妄念,那就要『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妄念起了就赶快收心,收心回来念佛,这样不能断惑也能伏惑,伏惑就行。
『久后工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佛号和妄念譬如『生、熟』两个字,该熟的事我们一点都不熟,该生的事你偏熟了,生熟颠倒。譬如吃东西,米要煮熟才能吃,水果也要熟了才可以吃,生的吃了对身体有害。杀盗淫妄你很熟,不去想自然就会去做,连晚上做梦都去做恶事。念佛对你来说太生了,念佛若不勉强去念,念不到半点钟,念头就不知跑那里去了。若念佛念熟了,那些杀盗淫妄的坏心就变生了。
学佛若不守戒,还干杀盗淫妄的坏事,那不成!自古来没有曹操成佛的,必得守戒断恶业,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学佛才能有成就。咱们现在旧业不去,还干新殃,这样可以往生吗?阿弥陀经说得明明白白,一心不乱断了惑才能往生,不断惑也要伏住惑,伏惑是假一心不乱,也可以上西方极乐世界。『久后工夫纯熟』生的佛号变熟了,忘了造业,熟的恶业就变生了。『自然妄念不起』想起妄念,想半天还想不起来呢。
念佛方觉妄念重
『且汝之能觉妄念重者,亏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时,澜翻潮涌刹那不停者,自己岂能觉乎?』现在念佛发现妄念多了,这就是有觉悟。不念佛的时候,妄念更多,只是你不觉而已。七地菩萨都还有妄念,凡夫怎会没妄念?能觉得妄念重,还多亏得这句佛号,因为念佛是正念,离开佛念就是妄念,没有佛号永远也不能觉。
佛、菩萨、缘觉、声闻四圣,缘觉是自己觉悟,不看佛经自己有悟性,看到飞花落叶就觉悟了,这种人很少。咱们看见了一点也没感觉,如见他人死,因自己还没死,就不会觉悟自己也会无常死亡,死在眼前都不觉,可见自己觉悟好难啊!咱们不是缘觉,只有借助佛法,听闻佛法,教我们了生死,接引往生西方。发心学习,这就觉悟了,也大不容易!
学佛依法不依人
学什么都得有明师,老师不明白便教不出好学生,古人言:『亲近明师』,佛法言:『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现在光看外表,会教你秘密的,说得巧的就是善知识,教你秘密还要先收红包。真的善知识没秘密,只要治你的病,凡情就是你的病,但去凡情就没事了,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中没有住留凡情,把坏主意去掉,见思惑自然没有了,就成功了,这就是秘密!阿弥陀佛四字是真秘密,这是梵文咒语。释迦牟尼佛以一个『阿』字就能明心见性,何必六个字?我们是半个字也不会。三藏十二部若没有这『阿』字,那经典一个字都没有了,所以佛学辞典有『阿字观』。弥陀经说的『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这八个字就是秘密法门,你偏不要,要去找邪魔外道,要红包你才喜欢。红包送上还算小事,中邪得了邪知邪见,更增加见思惑,更增加若干生死,永远不得解脱。现在社会上很多邪知邪见,如学佛学到去自杀的,误以为自杀就是解脱,不能解脱就自杀。这里莲池祖师开示,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了生死的大秘密,是出生死的堂堂大路,是难信之法啊!
千言万语,佛经为根本,经上有的为凭,经上没有的不能信。修那个法门有那个法子,修净土的有净土的法子,修禅用净土的法门也不行,如厨房的刀是切菜的,铲子是炒菜的,拿着铲子切菜,拿着刀炒菜,一定不行。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弥陀经说得清清楚楚的,若不听,那你在学什么佛?要听谁的话?学佛要『依法不依人』,这是一定的规矩,经上已有的,即使释迦牟尼佛又来改说别的,也不依;何况是大居士跟佛比起来,也比不了啊!其它外人说的更不可信。
净念相继得大定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净念相继』我们念头不断,但皆是坏念头,没有好念头。净念不断,一句阿弥陀佛不能断开,这就很难了,出家人也办不到,在家更难办了。大势至菩萨的法门是『忆佛念佛』,念佛是念兹在兹,在家人事多,很难做到一天到晚念佛不断,古人定课念佛十万声,为的就是不起妄念,咱们也办不到,但忆佛办得到。
忆佛是明记不忘,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佛,如喝茶、吃饭不忘佛,一切都是为阿弥陀佛做的。从事士农工商为的是什么?为了吃饭,从事任何行业都忘不了吃饭,若把念佛拿来当饭,便能『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念念相续无间断『得三摩地』,三摩地就是正定。念佛就是要求弥陀大定,弥陀经不明说,若一说大家会认为办不到。莲池大师在此则开示明说,持佛名号就是得定的秘密法,若不得定如何开智慧?如何往生?得了定才不乱。今秘密说出来了,切莫他求,除了净土能成就外,其它都办不到。
 
End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俗话说:「在家为民百年,不如作官一日。」作了官,名留青史,子孙与有荣焉。但是,孔子告诫弟子,一个人是否作官,有无地位,不值得忧愁,应该忧愁的是人格事业有否建树了?若真能著书立说,也是不错。如果一味钻营
 
深信因果,多修阴德时下之人,最大毛病在于“不信因果报应”,然而不论世间法,出世间法,皆不离因果,今先以此开启话题。因果之事,错综复杂;因果之理,深奥难懂;类归之,有善、恶、无记、有漏、无漏等等差别;造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人生七十古来稀啊,儿子到了四十岁能出仕时,父母已是五、六十岁了,还有几年可以让你奉养?以前的人,每年一进腊月,不许说衰丧话,怕残冬年景引起老人家的感伤。子路是血性中人,父母健在时,家
 
万法因缘生,没因固然不能结果,有因可能也不结果,这当中必得有缘,缘方四种:亲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增上缘。凡是发生的因缘于众生有害的,都堵住它,没缘就不会结果。比如有一位祖师在荒野遇著强盗,强盗用草
 
大乘佛法以圆成佛果为其目的,以法性空慧为方便,摄导万行趣证无上菩提。要达到成佛的果位,必须发大誓愿,行菩萨道,广行六度万行,证悟甚深不二法门,中道实相义,诸法尽证无余,始成佛道。修行要亲自实践,亲自与
 
知果畏因宜谨慎 逢缘遇境好修行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为中慧班开示弟子吴碧霞敬记序诸位谛听!善讲者不如善听者,‘诸法于恭敬中求\’,纵我今日所讲,不如从前,然以谛听恭敬,必得法益;况诸位借公余念佛
 
学重行解相应。解而不行,说食数宝;行而不解,多入歧途;两俱有过。今修净者;但曰念佛,求生西方,只知向果上攀缘,至于所念,如法与否,慢不加察。是于因力缘力,反而忽之,宁非不知务本耶?经曰:因地不真,果招
 
雪公云:作善降之百祥,作善是富贵之因,未作善而来了吉祥事,这种好事我不要。作恶降之百殃,作恶是贫苦之因,若没有作过恶事,却得贫贱,君子看作是天命使然,不会摆脱除去,反而是安心接受。以佛家的道理来说,这
 
时间地点:民国六十八年元旦慎斋堂开示主讲人:李炳南明伦月刊社整理每年的元旦都要说几句佛法,本人在台中每星期都有讲经,但说的都是经文,且讲经已讲三十年,道理渐渐的就愈讲愈深了。经本来都是平等的,但脉络各
 
作者:志行凡是雪庐老人的学生或好友,都知道老人的视力,并没有老化,甚至于许多年青人都不如。若在往生前,老人有作视力检查的话,很可能还是一.二呢!这虽然是老人的正报不凡,而平时的保养得宜也有很大的关系吧
 
作者:戒光雪公老师平素居家非常珍惜字纸,看过老人讲演稿及诗稿的同修都知道,老人诗文的初稿全是写在日历纸或作废考卷纸的背面。而家中的纸篓,亦分装垃圾及装字纸二桶。因为字纸篓中的纸,是要用烧的。某日,一弟
 
李炳南居士讲述民国五十四年秋大专讲座弟子周家麟敬记(一)经典净土宗所根据经典,说到专门上,十方佛都有,在这里单指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何单指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呢?因为阿弥陀佛愿力最大,专为人了生死故。有三
 
问:人生究竟为什么活著?佛教如何说法?答:此名人生观,各个观点不同,佛法谓是善恶业力牵引。一度来受果报。悟者借此寻求解脱,迷者再造新殃,再受后报。问:我们一天忙到晚,一生忙到老,究竟忙些什么?答:一般
 
雪公云:怎知‘志\’有没有立住?心若志在道上,外物就动摇不了,富贵、威武、贫贱都动摇不了。但是最难的还在于平常的事,像三餐吃粗食、穿粗布衣,自以为可耻,这就是虚荣之心,就是好名好利。名利和道恰好是相反
 
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是佛的化身,佛有法、报、化三身,法身佛尽虚空遍法界,充满整个法界。报身咱不讲,化身\有千千万万,化身佛不限于是人形,用在什么地方就变什么,应以何身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五十八年于善果林弟子徐醒民敬记解脱六道轮回之苦,人天皆不究竟。证罗汉果,断一百六十余品见思惑,本性已放光明,不再迷入轮回之路,若依大乘法修成佛果,则万德万能,最为究竟。解脱之法虽经
 
众生啊文:庄贵四十年左右, 雪公初来台湾,老人家一面施医一面弘法。当时本人因膝下无儿无女,听经闻法十分自由方便。后因舍妹产下一女婴,拟送人领养,正好送给本人,当时曾抱此女婴请雪公看病,并禀告老人家想收
 
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是佛的化身,佛有法、报、化三身,法身佛尽虚空遍法界,充满整个法界。报身咱不讲,化身有千千万万,化身佛不限于是人形,用在什么地方就变什么,应以何身得度者,即
 
化他何以不成因轻忽「戒、定、慧」,以致:不契机理 (少慧)身不作则 (少戒)不耐烦苦 (少定)不平等观 (少慧)不能慈摄 (均少)见三无漏学重要性讲表節錄自 明倫月刊
 
小宣传集锦李炳南老居士著述国父 孙中山先生批评佛教中国民族神圣的性格对国尽忠居家尽孝孝是中国人的根性解释不明佛理的几种误会正信因果不迷信鬼神究竟安乐只有这一条路珍重诸位的人身,赶快学佛群盲摸象的故事弃
 
中国的古训夫孝德之本也百行孝为先这一类的话很多,不能枚举,只就这两句上看,便知做人的根本是个孝字。父母活著的奉养,死了的丧葬,都要尽上十二分力量去办,这也不算完事,还得永远的祭祀,才觉孝道无亏。佛教讲
 
蚂蚁喜欢吃糖,乃是人尽皆知的事,可是,您知道终日以糖为食的蚂蚁,会吃出怎样的形貌吗?日前,开饼店的莲友某,就其长期观察所得下一结论:终日吃糖的蚂蚁,会吃得形貌一代比一代小,乃至萎缩而绝种。在酸、甜、苦
 
每年的元旦都要说几句佛法,本人在台中每星期都有讲经,但说的都是经文,且讲经已讲三十年,道理渐渐的就愈讲愈深了。经本来都是平等的,但脉络各有不同,无论讲什么经,一次二次是讲不完的,所以要讲个概要很难。元
 
时间地点:乙丑年在鹿港布教所主讲人:李炳南弟子吴碧霞敬记本人年已九十八,做事总是有心无力,今日难得见面,谈话就只拣重要的来谈,谈过之后,最要紧的,还是在于大家的实行。我们为什么学佛呢?学佛,就是大家都
 
甲、要觉悟现在的环境及将来的去路一、人生逆境多那一个人能免了患病、衰老、亲眷生别死离、财物失散、怨加害?还有:贫人希望得财、无儿的希望得儿、无职业的希望得职业,但是求得到的究竟有几人?这些不如意的事,
 
永远不识泰山作者:芹生雪公老师在世时,曾不断勉励学生要培养眼力,扩展心胸,切莫无知妄作,有眼不识泰山。老人家并以泰山为喻,说了一则故事,十分耐人寻味。雪公老师说:从前有位外地的读书人,走到泰山山脚下,
 
道场是求道的地处,大家来道场,若不求道,只图热闹一场,这样什么好处也得不到。道是什么?道人人皆有,而人人皆不晓得,所以必须求道。现在有现在之道,将来有将来之道,这么说,是二个道吗?不是,道只有一个没有
 
择邻处【宅第不可随意住,必须选择,如孟母三迁就是择宅而居。住在水肥公司、瓦斯公司旁边,就妨害身体健康;住在风化街旁就妨害心理。所以「宅」这个字本来就有「选择」的意思。自古即有「千金置宅,万金买邻」的观
 
苦口婆心话放下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七十三年在鹿港布教所弟子黄洁怡敬记大家要明白,学佛是为了什么?小乘佛法只是为个人了生死。大乘佛法,光自己了生死还不行,必得叫大家一同了生死,这叫自利利他。鹿港这个道场
 
报恩及时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人生七十是古来稀啊!儿子到了四十岁能出仕时,父母已是五、六十岁了,还有几年可以让你奉养?以前的人,每年一进腊月,不许说衰丧话,怕残冬年景引起老人家的感伤。子路是血性中人,父母
 
极乐真诠李炳南居士讲述民国七十五年元旦在慎斋堂讲弟子吴碧霞敬记┌二种生死┐(甲)无众苦┼六道轮回┼三僧劫─┐└求法困难┘│┌深信├┼切愿┌一生解脱┐│└力行(乙)受诸乐┼一生安养┼七日成功┘└诸佛护念
 
佛教分为各种宗派,这是我国学者见到佛法如海,为着便利修习,各择一条路,去求专精,并非树立门户,是此非彼。各宗命名,有取地、取人、取法的不同。现下虽尚有十宗的名目,实际上已经有数宗很少有人研究了。(一)
 
亲友有过错,人多袒护,这是人之常情,若就公家而论,这是私情,亲友有错就是错,不能结党营私。但是,说别人家的坏话固然不对,说自己亲友的坏话,也不能算对,所以有人偷羊,其子出来检举,有违父子天性,圣人不许
 
经上有一譬喻,要断一品惑,就如同截四十里瀑流,那么困难!由此可知,断惑是很难办到的。若问本人活了九十六岁,学了七十多年佛,断了多少惑呢?很诸位讲实话,我一品惑也没断。但是,我有了特别法门,什么特别法门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爆发,西北军攻占了莒城,中央军来援,把莒县县城包围起来。莒县监狱官李炳南被围困在城中,为期半年。路过的部队占据民舍,勒索民饷,粮
 
文:苏爱雪公在台中慈光图书馆,讲了将近二十年的华严经,华严经上讲到菩萨的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五十二阶位,当时便去问 雪公老师:‘老师啊!为什么做菩萨,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和阶位,才
 
人生在世,总有种种痛苦、不自由,而这些苦厄,世人又往往无法解脱。比如今日世界战事纷迭,洋人都有毁灭力甚强的原子弹,只要一被引爆,后果不堪设想。此种苦难,世人皆束手无策,只有佛有办法。什么办法呢?佛家讲
 
文:慧安雪公老师说:‘那一件事情对社会有利益的,我就干。那一件事情对社会有害的,我就不干。我不管它,这件事情是流行不流行。现在是流行杀警察、抢银行、要红包,这个我绝对不干。那么,见洋人叫洋爸爸,我怎么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